第一篇:口译过程中信息缺失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都有论文 是近期写作 2 3 4 5 6 7 8 9 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看狄更斯的道德观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
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 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 11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需要原创论文写作扣伽 其.酒 酒 期舞齐舅伞芭 13 Analysis of Conrad’s Ambivalence In Heart of Darkness 14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15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 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 17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18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19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20 赛珍珠《大地》的文体学分析 21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23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 24 现代英语演讲中的范式分析 25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 2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形象的成因分析 《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 30 Th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 31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 32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 33 从美国汽车看美国文化 34 小学英语单词情趣教学初探
“本我,自我,超我”—《飘》中玫兰妮性格分析 36 论《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 37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 39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40 从电影《撞车》看美国的种族歧视 41 分析狄更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
《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 43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44 公示语汉英翻译探讨
An Analysis of Dick Diver’s Tragedy in Tender Is the Night Based on Adler’s Individual Psychology 46 论《爱玛》中的反讽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 48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49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
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 52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53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54 中式菜名的英译
如何增强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 57 初中英语说写技能综合教学研究 5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59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60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61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 62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论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的女性主义 64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 65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 66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
An Analysis of Syntactical Features and Rhetoric in English Speech 68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69 论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心是孤独的猎手》——从人物荒诞行为分析人物的孤独心境 71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72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 73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75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 76 《魔戒》中的生态元素
论《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面性 78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79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81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
A Study on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y for English Young Learns 84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87 爱神简论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89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 90 成语中的文化特色及其翻译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92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牌翻译 93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94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95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浅析中西方对同性恋态度的差异--以《喜宴》为例 97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98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99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 100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 101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 102 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帝国主义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104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 105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从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中塞丝的觉醒 107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 110 从功能对等视角看董乐山《》的翻译 111 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112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113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 114 浅析《简爱》的主人公简爱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116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117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18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
国产电影字幕归化与异化研究--以《集结号》为个案研究 120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121 浅析简爱的双重性格 122 中英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南方时代变迁中的胜利者与失败者——《飘》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与命运对比 124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125 从《南方公园》看美国的宗教文化 126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 127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
The Important Role of Body Language in American Daily Life 129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132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133 网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4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 135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136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137 浅析不同文化中的身势语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藻海茫茫》 1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40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Plant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42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43 解读苔丝悲剧的成因 144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145 《莎乐美》中的意象分析 146 《苏菲的选择》中的人性分析 147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
魔法世界的双重间谍——《哈利波特》西佛勒斯斯内普的矛盾形象分析 149 《诗经》中修饰性叠词的比较研究
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透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151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 152 分析福尔摩斯的性格特征
153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 154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55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56 论东西方文化中的体态语差异 157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158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 159 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与对策 160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161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62 简爱和林黛玉的反叛性格对比分析
163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Legal Films 164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165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
166 从安利(中国)的成功看直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167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168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
169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170 英语广告语言特点分析
171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172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 173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174 浅析《独立宣言》中的美国自由主义 175 性格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176
177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 178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79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80 “龙”和“Dragon”的语义与文化内涵比较 181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82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183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 184 中英文新闻标题对比研究
185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 186 论商务谈判口译员的角色 187 “去十九号房”中的自由观 188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189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190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191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92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193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 194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195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19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 197 浅析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98 从桑提亚哥看海明威的奋斗人生 199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200 浅析《红字》中的森林意象
第二篇:航空公司核心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航空公司核心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航空公司应该加强对飞行员这类核心人才的有效管理,以增强核心人才队伍发展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企业在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本文从航空公司核心人才流失的原因出发,对预防核心人才流失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航空公司 核心人才 流失
近年来国有航空公司飞行员流失现象突出,我国航空公司要真正在国际航空界站稳脚跟,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大力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并且能留住人才。“黄金系千,不如一贤”,可见人才远胜于和重于钱财。人才是决定航空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科技进步水平的能动性资源,飞行员作为航空公司的核心人才,如何稳定飞行员队伍对于推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1 核心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1 供求问题
快速发展与变革中的民航业,使得飞行人才供求倾斜,“计划供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飞行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飞行员除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模拟机训练外,还要积累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飞行经验。由此,超预期的航空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周期长(按照现有院校培养模式,飞行员从进入航校学习到成长为一名机长,培训周期少则7年,多则10年。即使是军队转业的飞行员,也需要经过至少三年的各项过渡训练,才能效力于航空公司)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飞行员的短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高级飞行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中国民航运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超时飞行
现在中国大多数的民航公司并不缺飞行员,缺的是真正进入一线飞行的运力,这也是造成普通飞行员超时飞行的重要原因。普通飞行员每月要完成80~100小时的飞行计划,但飞行大队或飞行部的领导因为要兼顾行政工作,每月要少飞一定的时间。由于飞行员的工资主要来源就是飞行小时费,所以业内规定,对这些兼具行政身份的飞行员,按整个飞行部的平均飞行时数给予补贴,也就是说从飞行部小时费总额里扣除。这样,这些兼具行政身份的飞行员,每月只飞30~60小时,同时拿着公司给予的至少50小时的补贴,领取超过120小时的飞行小时费。有些飞行领导甚至将计算时间长、容易延误的航线都安排在自己的飞行计划中,再尽其所能地安排小时费高的模拟机训练或可以直接拿现金避税的本场带学员飞行。但要完成整体的飞行任务,一般飞行员们只能面临超时飞行问题,从而造成了资源紧缺的表象。
同时,由于国内很多中小航空公司机型五花八门,改装频繁,机务培训、航材备件等各种成本较高,所以一架飞机就算有85%的上座率,也要每天飞15个小时才能保本。只有多飞行才能赚钱,飞行员的飞行计划当然要安排的“比较密集”。
1.3 管理体制问题
国有航空公司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甚至整个公司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薪酬水平偏低,薪酬制度缺乏激励。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的薪水待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差距也很大。并且,不少国有航空公司仍然采用陈旧的行政岗位级别工资制度,造成大多数飞行员基本收入低于部分行政人员。缺乏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以及在员工看来缺乏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严重地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成为飞行员跳槽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航空公司还存在对飞行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由于飞行员的短缺和管理者观念的陈旧,各航空公司倾向于给飞行员安排繁重的飞行任务,减少对其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培训时间,从而妨碍了飞行员个人素质和业务适应能力的提高。此外,飞行员职业成长也只有晋升为管理者一条通道,这就导致某些国企的飞行队伍里官本位思潮盛行。一些职业取向和价值定位不同的飞行员感到前景渺茫,找不到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的结合点,因此,一旦有机会,这些飞行员就会选择外流。
第三,国有航空公司还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还是保持着传统的行政命令自上而下的单向传达。航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要通过多层领导才能传达到基层,基层员工的意见也不能顺畅地反应到高层管理者,基层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的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这容易进一步激化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之问的矛盾,最终飞行员不得不选择跳槽这一条路。总体说来,我国国有民航企业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相对落后。预防核心人才流失的应对策略
随着民航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人才合理流动、由市场进行配置是大势所趋,但在我国飞行员紧缺的现阶段,还无法完全靠市场配置核心人才。从长远看,解决飞行员流失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航空公司的共同努力。
2.1 加强政策引导
2005年5月,国家民航总局、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从建立依法有序流动机制、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稳定飞行人员队伍、完善飞行准人和资质管理、加大飞行人员培养力度等五个方面规范飞行人员的流动。但《意见》只能起到基本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飞行员离职事件迫切需要《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培训合同条款在培训费、违约金、赔偿金等方面做出细化的规定,从而平衡双方的利益,以避免或减少纠纷。更为重要是,民航总局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飞行人员有序流动的市场机制,适时研究建立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等中介组织参与管理的飞行人员交流服务组织,搭建公开透明的人才交流平台,促进飞行人员的合理流动。
2.2 建立专业培训基地
制定“航空知识”普及宣传规划,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航空夏令营、航空表演、航空旅游等各种形式的航空知识宣传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热爱航空、献身航空”的兴趣和志向,.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培养潜在后继人才。这主要是需要国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扶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重视和支持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国家要像美国(FAA)那样重点在专业培训基地建设及对重要设施给予资金保证,这也是社会公益投资,符合政府投入的范畴;通过社会赞助和学员的学费来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行;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航公司办培训基地,广开培训民用航空核心人才之路。
2.3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管理机制
航空公司要解决核心人才流失的问题,还得从自身找原因和出路。
第一,建立正确的用人之道。首先,要雇佣与自己公司的文化理念相匹配、最适合岗位要求并有潜力的员工,而不是选择学历最高的或条件最好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人才。目前阶段,对我国航空公司来说,应该抓紧推进的是清晰定义与战略定位相吻合的企业文化,然后改变传统的聘用方式,公开选择有企业文化个体特征的人选。
第二,建立一套内部晋升路径(包含若干条晋升路线)和规范的内部流动制度。企业应事先为不同类型的员工设计不同的晋升路线,称“职业梯”(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新员工到企业后,部门领导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应与员工进行一次有关其职业生涯设计的面谈。告知员工企业的晋升制度和路线,了解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定位。同时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及员工的特长和能力,设计他的职业发展道路并备案。通过职业生涯设计的面谈,使员工对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不断追求职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为企业做出贡献,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离职率。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基本上还是以行政管理为主要升迁阶梯,虽然建立了技术升迁路径,但也局限于“总飞行师”、“总工程师”等传统做法,而没有将技术升迁和管理升迁两者同步并行设计、严格角色界限定位。
第三,建立健全以薪酬制度为主、多种激励方式共用的激励机制。行业特点决定了飞行人才是航空公司的核心人才,因此,企业的薪酬政策应向一线飞行人才倾斜,建立依靠业绩和飞行技能来支付报酬的制度化体系。可以借鉴国外航空公司的成功经验,即建立基于企业战略和员工个人需求双重考虑的报酬体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企业要重视对薪酬方案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企业和员工之间就薪酬问题达成共识。一些飞行员认为企业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情况,航空公司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就薪酬方案和企业的管理决策等问题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提高员工的公平感。
第四,加强公司与员工间的交流,增强企业文化激励。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经营指导原则与优先发展战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管理人员不断地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他们会在公司显眼的位置贴上员工守则和公司未来的工作计划,还会常常以广告的形式告诉员工公司的前进方向。如此一来,员工们时时刻刻耳濡目染公司的经营原则与指导思想,这些思想与原则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员工的思想。不仅要加强员工与公司的交流,还要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一个好的团队必须上下一心,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因此,公司应该经常组织员工一起活动。比如,组织元旦晚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或者有关公司方面的知识问答。类似这样的活动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协调性,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如此一来,大家会同心协力,为公司努力。公司还必须给每个员工足够的信任。信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信任就等于肯定,来自公司领导的信任是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的前提。但是信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必须用实际行动,并且利用长时间来培养。这样员工对企业有感情,就不会轻易离开。
不重视人才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不重视人才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人才更是一个公司的立足之本,航空公司也不例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稳定一大批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核心人才队伍,是航空公司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保证航空公司在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徐益清,丁治国.航空飞行人才流失的背后[J].中国人才,2007(6):29-30.[2] 唐洁,冯莹宁,肖亮.从美国西南航空的用人理念看我国航空企业人才发展之路[J].民航管
理,2008(9):79-80.[3] 何秋钊,刘宝树,陈布科.航空运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1):3-6.[4] 洪亮.破解民航飞行员流动迷局[J].中国外资,2008(7):68-69.
第三篇:口译现场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口译现场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问:口译者应怎样穿着打扮?
答:着装应端庄大方,不可追求花哨名贵。一般以西服或礼服为宜,不可穿牛仔裤、超短裙等便装或奇装异服。衣着打扮一是看场合和情景,二是看发言者———口译者的衣着打扮一般应比发言者的衣着打扮更朴素一点。
问:口译者在礼仪谈吐上应注意什么?
答:口译者要注意坐姿站态。要落落大方,不可抓耳挠腮,不可低三下四,不可勾肩搭背。口译者说话时要发音清楚,声音洪亮而不刺耳,达意果断而不拖泥带水,不能含糊不清,犹豫不决,不能时高时低,使人产生怀疑。双方均在场的时候,口译者不能长时间地、大声地与外国人交谈,一般说来,微笑和点头,再说 Hello 或 Hi 就可以了。不可以抢风头,不可以抢镜头。也不可在马路上与外宾谈工作。口译者在听和记的时候,应礼貌地看着发言者,当然也可以看着笔记本(通常是硬封皮的笔记本)。口译时要注视听众。视线要稳定而不固定,可以参考笔记,但是要把目光集中在听众的身上。如果听众是团体,目光应慢慢地“扫射”到每个听众的身上,以中间的听众为主。说起用餐,要学会使用刀叉吃西餐———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肉的动作要适中,吃饭时要文静。不劝食,更不强迫外宾进食。可以与邻座的客人进行短时间的礼节性交谈,也可以简介外宾感兴趣的中餐。忌讳嘴里有饭菜时说话。听人家发言时要安静,不能发出声音。除了一只手在写字之外,身体也不能动弹。
问:口译者可以用手势吗?
答:可以。口译者既然不是传声筒,既然是说话(说两种语言),那么他当然可以也应当酌情使用一些手势,否则还不如把发言人的话录于电脑上,再聘请“金山词霸”译之。如果有桌子放笔记本,就把本子和笔(以圆珠笔或2K铅笔为宜)搁在上面,腾出手来做手势。一句话至少做一个手势。一个意群做一个手势也可以。但是,手势不可太夸张。上面说的坐姿站态、眼神、表情、衣着打扮,还有身距,都可统称为身势语,也叫“语言外特征”。
问:口译时应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
答:第一人称。不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口译者都可以站在发言者的角度口译,说“我”、“我方”、“我们”等,而不是“他”、“对方”或“他们”。第一人称的优点是亲切和融洽。例如,I'm thinking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further cooperation.这句话最好译成“我正在考虑有没有可能与贵方继续合作。”这远远胜过“他说他正在考虑与我方继续合作的可能性。”
问:口译语速应该快还是慢?
答:口译者说话的速度应该大致等同于发言者的速度。口译者的反应要快,但说话不宜过快,原因有三:说话太快会造成听众没听清楚意思;说得过快会造成速度的不均衡(会说的快,而不会说的,不得不慢下来);给人以放机关枪和抢时间的感觉(难道还有一场口译要做?)。
问:如何对付口译怯场?
答:口译者怯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心理因素的影响(自我期望过高,或容易受挫);情面观念太重(在熟人面前怕丢面子);外语基础不过硬;知识面狭窄;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仓促上阵,无备而战。鉴于这些怯场因素,我们认为,口译者必须端正态度,抛弃面子观念,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广交朋友,多练习对话、发言、作报告,做好口译前的准备工作。
问:口译时没有听清楚怎么办?
答:一方面,任何人都不能保证听力不出现任何问题。所以任何人都要不断地学习。另一方面,如果由于人多嘴杂或发言者发音不清楚等原因而没有听清楚,那么,口译者应该判断这个词、短语或句子是否很重要。如果能够忽略(如在 that is to say 前后的词语或句子),就连猜带混。如果不能忽略(如数字、地名、人名),就要问发言者。问的时候,不要说“我没听懂”或 I beg your pardon,因为发言者不知道你没听懂的是哪个词或词组。最好是以确认为目的的问题请求发言者解释或重复。如,发言者说:Adolescents, especially female adolescents,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however, becuase they are new and inexperienced consumers and are the prime targets of many advertisements.假设第一个词没听清楚,或者没听懂,如果说 I beg your pardon,发言者就会不知所措。口译者应该说 You mean “young people”? 或者说 What does “adolescent” mean? 发言者一定会解释说:young men and women, usually teenagers 或者 children or school boys and girls.问:口译者发现前面出现错译怎么办? 答:口译不容易,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口译者要永远学习给自己充电。万一出现错误,就予以纠正。至于怎么纠正,要看情形。如果是一个小错,可以在下面的口译中伺机更正。例如,前头把 New York State 译成了“纽约”,下面就说“纽约州”或“纽约州,不是纽约市”。如果前面把它说成了“华盛顿”,那么就要说“纽约州,对不起,不是华盛顿,而是纽约州”。在汉译英的错误纠正过程中,可以用 I mean / meant 或 I'm sorry 来纠正。在非正式的口译场合,小错蒙混过关或频繁纠正都不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只要不出现大错就行了。在正式或大型的口译场合,小错要及时纠正。大错更要纠正,还要为此向发言者和听众道歉。至于原则错误、政治错误、政策错误,就更要防微杜渐(如把香港说成“外国”)。有条件最好是两个口译者同时参加双边会谈。一个口齿伶俐的口译者当主要口译者,另一个当辅助口译者,遇到大错时,辅助口译者可以帮助伙伴纠正。当然,也可以一段一段地交替口译。至于各方带口译,例如,英语国家一方的口译者翻译英语成汉语,我方口译者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这是可行的,也是受口译者欢迎的。
第四篇:CIO分析:企业OA选型过程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CIO分析:企业OA选型过程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2008年12月11日 09:49 来源:搜狐 作者: 文章性质:[转载]
·CIO分析:企业OA选型过程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问题
1、这些产品的功能真的一样吗?
软件的“长相”很容易模仿,这边挂个公文,就表示有公文管理模块了;那边挂个客户关系,就表示有客户关系模块了,这种情况在OA产品中很常见。oa软件是实现管理思想的,好坏体现在细节上,而细节是需要千锤百炼的。表面文章只能吸引人,用户只要认真体验,照着单位的流程和管理方式进行体验,就能体验出其中的差别,直接淘汰一大批不合格的产品。
问题
2、OA软件是越便宜越好吗?
首先,我们应该有基本的但不是绝对的认知,那便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产品的价值往往与产品的价格相挂钩,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或者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绝不会是市场上最便宜的产品。而市场上价格最低的产品,往往便是因为自身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以低价优势来吸引用户的眼球。至于说到评价oa软件产品的优劣,这主要还取决于用户的购买需求。是想临时用一用,还是要长期使用长远发展。现在市面上为什么绝大多数便宜的oa软件都是P+MYSQL架构的而不是其它架构的呢?那是因为P+MYSQL架构的oa产品自身不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卖低价卖便宜才能卖得出去。
问题
3、OA软件越贵越好吗?
认为oa软件越贵越好,这其实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想法。在排斥低价产品的同时,便认定产品的价格越贵越好。实际上呢,产品的价格高并不等于其产品的品质高,也不等同于产品的功能强大,产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营销策略以及面向的客户群。如面向集团客户的一般都是比较贵的,而面向中小企业的一般价格能够相对便宜些。所以说呢,高价绝不是选择o
a产品的正确途径,应该着眼于软件的实际价值。不能说原本挺便宜的东西,人家一提价我们就认为其品质上有了质的飞跃。也许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最多换个包装,穿个马甲就打着高价的幌子来招摇撞骗呢。
问题
4、OA软件功能越多越好吗?
用户终于在几经挣扎几番沉浮后,不再对产品的价格感冒,开始专心的关注oa软件的功能。但是,是不是软件的功能越全就越好呢?当然不是。
第一,软件的功能多,并不代表符合自身需求的实用功能比较多。如果功能多仅仅是多了一些闲置无用、华而不实的功能,功能再多对于用户来说也是毫无作用毫无价值的。最多也就是形式上好看,多掏腰包而已。
第二、软件的功能多而全,必然对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对系统的熟练程度要求很高。而通常情况下功能较多的oa软件,其设计都比较复杂,易用性不高。用户在培训、实施和维护上都需要很高的成本支出,却不一定能带来明显的收益。
第三、功能全的另一面,便是各个功能在实际运用当中都比较泛泛,在产品的细节处理上没有全面的考虑到位。不如那些务实、细化的oa软件钻研的透彻,但在价格上却是其它同类产品的N倍。
那么,怎样才能客观而全面的评价oa产品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对oa软件的优劣进行评估。
一、目的性
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企业上马OA软件的基本目的,上马的OA软件能否满足近期企业的需求。只有目标明确,反复对OA软件进行准确而详尽的分析,才能选好OA的型。选
对产品,用透软件的功能,才能实现找对门做对事,才能够走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二是稍远期的目标是什么。选软件必须有一点超前的眼光,因为使用软件有个依赖度,而且切换系统成本非常高,所以在选型的时候就要考虑好。假如半年内把OA用好了,想不想再扩充。这和买车一个道理,主要看你是用来在市内代步,还是用来做商务用途的。如果代步的话,用个捷达就可以了,如果是要商务的,至少也得买个二十万以上的。
现在有的厂商宣传“功能够用,就是好产品”,其实是歪曲了够用的概念。他们这里所说的“够用”,只是眼前的够用而已,那半年后呢、一年后呢,总不能让客户没过多久就再拿出几倍的费用和数十倍的精力去更换系统以求扩展吧。
二、产品的稳定性和成熟度
软件产品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是衡量软件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OA软件厂商实力差距的一个例证。如果某软件厂商是新成立不久的OA软件厂商,其OA软件便不可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成熟度。因为软件的稳定性和产品的成熟度,是在用户的不断反馈与企业自身不断改进中的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一定时间和行业背景积淀的企业,就妄谈自身产品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成熟度,那无疑是一种言不由衷的谎言。
三、软件厂商的售后服务
做软件便是做服务,尤其是在OA这种蕴含管理思想的软件当中,服务更是重中之重。软件厂商的售后服务,不仅能真实的反馈售后服务专员给予的解决问题意见是否懂行,从中也能折射出该软件厂商对OA的理解深度。通过对OA软件产品更新、升级和维护等问题,可比较出软件厂商解决具体问题的时效性和应变能力,进而判断该软件厂商是否专业。
四、OA软件的“发动机”怎么样
OA软件的“发动机”具体是指软件的技术架构,它好比是汽车的发动机,直接决定着软件
能够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相对而言,运用php+mysql搭建的OA软件系统,已是一种过时的技术,或者说是一种待淘汰的“发动机”。如果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其系统自然也能一路前行,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长远来看落伍的“发动机”潜在着随时抛锚的危险。
还有就是那种外表光鲜但没有内涵的折中型OA产品,这就好比二十岁的身体,八十岁的心脏。想实现超越那种java+多数据库的,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冒然的跟进,也只能是跟着人家的脚步亦步亦趋的,还十分可能落得一个东施效颦的美誉。
五、软件的易用性
软件易用性简单说,就是客观评价用户流畅使用OA软件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如果用户很容易熟练操作OA系统,则说明该软件的易用性较高,反之易用性较低。
由于OA软件涉及到的使用人员比较广泛,不像财务软件那样只局限在企业内部少量的人员当中。如果OA软件易用性较差,就要对大批使用者进行集体培训。而这个培训成本无疑是比较高的,包含时间成本、财务成本、人工成本、硬件成本等等。培训每延长一天的时间,付出的成本代价都是十分高昂的。
OA软件整体功能不断的强大,而其具体的安装和操作却更趋简单化和傻瓜化。对于OA本身来说,其最高的境界莫过于具体操作“零手册”。即实现“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见”的格式,无需刻意的指导手册帮助,用户便能直接上手。所以,评估OA软件优劣时,软件易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六、产品性价比
通过对软件产品的功能、稳定性、成熟度,售后服务、技术架构和易用性综合比较,可以衡量出不同软件厂商具体在性价比上的一个差别,客观的反映出各软件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一个客观排名。
第五篇:国家安全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国家安全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主权、领土、政治体制、人民生命财产等处于不受外部或内部威胁的状态”。由于客观和主观世界始终在发展变化之中,威胁会因时、因势、因事而随机产生。因此,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筹划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未来5~10年的国际形势判断
一超竭力主导,多极加速发展,局部冲突不断,大战暂可避免。是未来5~10年国际形势的基本走向。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虽然实力增长缓慢,但其独霸国际秩序主导权的愿望很难改变。因此,其仍将以美元、军事、科技、人才、网络和联盟为支撑围堵和遏制新兴国家。
随着大国实力日趋均衡,相互博弈更加激烈。传统大国要保持自身优势,新兴大国要奋力崛起。特别是随着欧盟和“金砖”国家的实力上升,国际格局将随之调整。
历史证明,国际格局调整期,也是矛盾多发期。利益和权利争夺加剧,恐怖主义和极端宗教势力泛起,非洲、中东、俄欧接合部和东亚等敏感区域,随时都可能发生局部冲突。
总之,未来5~10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虽然少数国家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趁火打劫的欲望日趋增长,但在强大的国际和平力量作用之下,不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2.我国国家安全将面临诸多挑战
大国博弈史证明,围堵、遏制和分化,是传统大国对付新兴大国的惯用手段。我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大国,既要应对传统大国的挤压,又要防止内部矛盾激化。可以说,内外威胁并存,安全形势错综复杂。
首先,长期积累的腐败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政治安全。当前,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威胁,内外兼有,并且重在内部。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从已查出的大案要案看,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触目惊心。党的十八大以后,通过重拳反腐,势头虽得到控制,但由于遏制腐败的有效机制尚在完善之中,加之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玩弄权术、追名逐利的恶习一时还很难消除。未来1~5年,反腐斗争逐步涉入“深水区”,斗争形势更加严峻,既得利益集团为阻碍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可能会挑起“事端”。对此,中央务必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因内忧引发外患,让整个国家和民族面临四分五裂的风险。
其次,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安全。美国回归亚太,目标直指中国。美国的战略家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在短期内还不能对其构成实质性威胁。所以,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是平掉中国日益冒尖的经济实力。由于冷战期间,美国曾通过启用中国的廉价市场,对日本高速发展的经济进行过一次平衡。因此,把这次“平衡”叫作“再平衡”。一方面,想通过拉拢日本破坏即将成型的东亚经济合作计划,以及我国的内外投资环境,全面遏制住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想通过主导TPP全面复苏美国的经济实力,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我国在遭受外部挤压的同时,国内长期积聚的金融泡沫也存在随时爆破的风险。
再次,周边国家的恶意挑衅和国内分裂势力交织严重威胁着我国的领土安全。日本对我国领土觊觎已久,偷袭、侵吞、得寸进尺,是其惯用的伎俩。之前发动的侵华战争,已经让其野心暴露无遗。二战战败后,日本政府仍对我台湾垂涎欲滴。20世纪50年代,日本首相吉田曾鼓吹搞“日台邦联”和“日台联合王国”。眼下,其右翼势力借美国重返亚太之机扩军修宪,正是想为未来介入台海继而谋取台湾作准备。同时,菲律宾、越南也乘机作乱,积极争取美国、日本的支持和偏袒。由于台湾还游离于中央管辖之外,未来若“台独”势力上台,两岸关系有可能重回原点。加上国内“藏独”、“疆独”势力的捣乱。未来5~10年,我国的领土主权始终面临着被侵占、被分裂的危险。
另外,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军事安全。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作为“战争狂人”的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不仅矢口否认二战期间的野蛮侵略,而且发动战争的欲望异常强烈。正如安倍晋三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矶崎洋介称,“实话实说,美国可能无力继续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了”。其言外之意是“日本该出山了”!未来5~10年,日本很可能在美国的怂恿下进一步扩充军备,在亚太地区充当“武士”角色,并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可以预见,一旦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我军在海上的维权行动将面临巨大风险。
3.应对策略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世界”。实现“中国梦”,既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与传统大国的良性互动关系,更需要13亿中国人的齐心协力。要拥有这两个先决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需要解决好两个主要矛盾:一个是全球一体化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国内日益增强的经济基础与需要不断完善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为此,提四点建议:
第一,反腐、改革、聚贤才,在集成创新之中谋发展。
继续保持高压反腐态势。反腐关系民心士气,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国家生死存亡。既不能放松,更不能停止。要在打“虎”灭“蝇”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改进体制、完善法治、加强监督、严刹“四风”,根除寄生在党内的腐败“毒瘤”。
由于人才是兴国安邦之本,因此,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不断扩大“才”源、畅通“才”路,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为吸纳世界英才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适应国际大势和民族复兴需要,尽快完备精干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和适应未来战争的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加紧锤炼能打仗、打胜仗的武装力量。
大力弘扬和普及“责任文化”、“法治文化”、“合作文化”,着力推动“教、研、产”一体化教育改革和技术创新,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高素质守法公民。
实行个人、企事业单位“信誉评级”制度,把“信誉等级”与个人或单位荣誉和利益挂起钩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增强集体责任感和国家凝聚力。
粮食是民生之本,工业是兴国之基。要确保食品安全,全面实现农牧业生产现代化,实行集团化生产和股份制合作,是改变小农生产模式和食品质量信誉的有效举措。同时,要下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全面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二,近美、联俄、拉欧盟,在利益交换之中稳大局。
着力维护好中美关系良性互动的大局。要全面落实和发展习近平主席关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从维护世界和平和两国共同利益的大局出发,促进中美两国的互利合作。加强两国高层交往和民间交流,以及两军的沟通与协调,有原则地支持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和经济复苏计划。通过相互支持合作,增进两国友谊,巩固互信基础,降低对立关系,转移其战略目标,避免引火烧身。
深化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安全合作,支持俄罗斯在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中发挥主导作用(支持不是放弃自我,而是为了养精蓄锐,争取更大作为)。充分利用俄罗斯的能源和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印度尚不完善的工业基础,积极推动俄中印经济一体发展和在建设“一路一带”方面的安全合作。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国际联合反恐部队”建设。若条件允许,可先考虑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组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在内的“亚洲联合反恐部队”。
巧妙利用美国与欧盟以及欧盟各国之间存在的潜在矛盾,进一步拉近我国与欧盟大国的距离。利用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积极引进欧盟特别是德国的高科技产业,以及企业管理、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模式,促进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全面提升我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第三,接印、削日、压越菲,在相互利用之中破难题。
支持印度崛起和在南亚发挥主导作用,妥善处理中印领土纠纷,严防美国和日本从中作梗。充分利用印度尚不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市场,加强双方的经贸往来,形成联合崛起之势。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可考虑在中印争议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同时要保持好与巴基斯坦的亲密伙伴关系。
聚众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傍美、拉众、抗中”是当前和未来日本右翼政权的战略主轴。其基本路径是通过鼓噪“中国威胁论”,推行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挑唆和拉拢有关国家与其进行安全合作,并借机争夺能源和市场,振兴日本经济,复活军国主义。对此,我国必须“有所作为”、主动出击。一方面,利用世界和平力量特别是曾饱受日本蹂躏的亚洲各国人民,深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真实图谋。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对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压倒性优势。再一方面,利用我庞大的市场优势,通过“持久战”拖垮日本经济。
进一步密切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我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关系,加强与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援与合作,削弱菲律宾、越南在东盟的影响力,压制其在南海的挑衅行为,并利用东盟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
第四,限经、进兵、治“三独”,在文交民融之中促大同。
台湾是我国解决东海和南海问题、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点。实现两岸统一,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在未来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严防“台独”、“藏独”、“疆独”势力伺机作乱。对此,中央务必早作准备、提前部署,以万全之策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局面。
限经,即适当节制对台经济支持。节制的目的是要让台湾同胞明白,大陆才是他们的真正依靠。要彻底查清“三独”势力的幕后主使及经费来源,准确掌握其海外账户,想尽一切办法打压与其有关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限制或堵住其融资渠道。
进兵,即通过举办抗战纪念、联合军演、军事交流、安全合作、共同维权等形式,加强两岸军方的互动与合作,提前做好相关军事部署(包括发展“内线”),以防不测。要通过“经拉、文交、民融、军推”等综合措施,促进两岸政治和谈。
在围剿打击“藏独”、“疆独”势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区域互助和开发移民,积极开展各族群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废除所有不利于各族群融合的法律法规及名称,全面巩固各族群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建立“大中华奖励基金”,重点奖励那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突出贡献的华人和国际友人。
总之,国际安全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快速的变化,我们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洞察风云变幻,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