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做好冬季猪腹泻病调查防治工作
本文作者:小雨X 好范文原创投稿
认真做好冬季猪腹泻病调查防治工作
为认真扎实做好猪病毒性腹泻病防治工作;现将防治工作安排如下:
一、健全机构,夯实责任
2010年1月12日乡政府召开猪腹泻病防治工作会议;并成立防治领导工作组,副乡长徐寿奎任防治工作组组长,畜牧站、各村组干部及防疫员为工作组成员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及时准确掌握好全乡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猪腹泻病的调查摸底工作和猪腹泻病防治工作。
二、猪腹泻病的特点:
进入冬季,气温不断降低,猪病毒性腹泻病进入高发季节,此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一旦发生此病,将会迅速波及全群,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呕吐、拉稀、体温时有偏高,危害程度随着猪日龄增大而减轻。近一时期,我县部分地方已有此病发生,但都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此的病防制,要求各村委对辖区内的养猪场、户,进行一次普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病发生。同时要按照县畜牧站编印的《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案》进行技术指导,以减少和降低发病死亡率。
三、猪腹泻病的防治:
病毒性腹泻病的病源主要为流行性腹泻病毒,此种腹泻病一旦发生,便会迅速波及全群。该病大、中、小猪均可发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发病时间为12月中下旬至来年的4月中旬。气温骤升骤降时最易发生。在发病规律上,常常是大猪舍首发,很快波及相邻猪舍并引起全场或某一地区相继发病。病程一般为7 天左右;乳猪病程较长危害最大,发病后处理不当,死亡率可达100%。病猪呈水样性腹泻,着色草绿色、恶臭,随后诱发全群腹泻。
(一)、流行特点
1.大部分为合并流行,大、中、小猪均可发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其发病原因都是由猪轮状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混合感染引起的,单一的很少见。
2.气候突变时易发且流行速度快,据资料介绍,规模化猪场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10日龄以下仔猪最易感,冬季多发,尤其是春节前后。
3.病程来势猛,结束快,一个独立的成年猪舍从发病开始到发病结束,病程为7天左右。
(二)、临床症状
1.发病前猪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只出现少食或不食现象,体温正常,粪便无异常,持续半天至2 天发病,发病猪陆续出现颜色一致的草绿色水样腹泻,粪便呈酸性,有一股很特别的臭味,有的出现呕吐。
2.腹泻持续时间:成年猪1~2 天,乳猪、小猪3~4 天,个别长达7 天。大多乳猪病初仍然吮乳,后因水样腹泻不止,脱水衰竭死亡;中猪、大猪一般都可治愈;20 kg以下的小猪,随体重的降低,死亡率上升。
(三)、预防措施
1.做好免疫接种。及时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苗”免疫,后备母猪必须先免疫1次,在初产前1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以后,每胎产前1个月免疫1次,交巢穴注射,每次4 ml.。初生仔猪0.5ml/头,5~25 kg仔猪1 ml/头,25kg以上猪2 ml/头。对未曾接种且已发病的哺乳仔猪,紧急接种可使部分仔猪免于死亡。
2.要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面购种猪。冬季特别要注意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供应,选用添加优质油脂的饲料。注意给猪舍保温,保持地面干燥,加强光照,提高猪只的抵抗力。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经常清除粪便,一旦发生本病及时隔离,猪舍用2%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5%~10%漂白粉、5%~10%石灰乳消毒。
(四)、治疗措施
1.康复猪血疗法,有较好的疗效。选择典型性病例、康复后l3~l8 d而无其他继发病的猪.无菌操作采取抗凝血,供治疗或预防用。治疗剂量为:哺乳仔猪每头皮下注射3~5 ml,后备母猪每头20 ml,哺乳母猪每头30 ml。预防量,哺乳仔猪每头3―5 ml,后备母猪每头10 ml,哺乳母猪每头20 ml,注射1次即可。
2.中药药物治疗,藿香正气水,肌肉注射,1 ml/(kg体重),也有一定的效果。另外据报道:肉桂10 g,板蓝根10 g,槐花12 g,大青叶10 g,赤石脂15 g,茛菪子5 g,粉碎并混匀。每日1剂,小猪酌减,连服3 d,效果显著。
3、对症治疗用磺胺类药物也有一定效果。
4、饲料中添加抗菌素药物。
以上方法都应同时关闭自动饮水水源,采用人工定时饮用水或口服补液盐、葡萄糖溶液。不能饮水的病仔猪,应静脉注射或腹腔内注射5%~l0%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酸中毒和脱水。腹泻严重者可以同时注射阿托品,饲料中大剂量拌喂腐殖酸钠缓解症状,防止严重脱水,并发细菌感染者还应注射抗生素。
麻柳滩乡畜牧兽医站 2010年1月13日
第二篇:“腹泻病”防治门诊工作制度
“腹泻病”防治门诊工作制度
1.腹泻病门诊主要针对夏秋季节的肠道传染病设置。开诊时间:每年自5月1日至10月31日,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
2.发现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报告所驻地区疾病控制中心,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其他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卡片,报告患者所驻地区疾病控制中心并做好传染病登记。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完患者,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
5.要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6.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须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 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7.患者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8.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种,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患者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往所驻地区卫生防疫站进行鉴定。
9.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化验后的样品要消毒处理。无菌室、操作台要定期消毒。每月采样检查1次空气,进行培养,并有报告单。
第三篇:防治夏季热性猪病总结
提高饲养水平,做好通风降温夏季热性猪病是一类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内源性疾病。由于生存环境不良,导致猪体的抵抗力不同程度的降低,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害发病。因此,针对夏季高温多湿的特点,宜多饲喂一些青绿多汁的富含维生素类的饲料,同时注意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降温工作。尤其是圈舍低矮、石棉瓦屋而的更应采取多种降温防暑措施,切实改善生猪的饲养环境和科学合理的饲料搭配,以增强其抗病能力。
规范预防免疫,坚持圈舍消毒及时搞好程序化免疫工作,适当增加猪瘟疫苗剂量(建议初次2头份、二次3头份),以提高猪瘟的实际抗体滴度,可以大大减少夏季热性猪病的死亡率。要高度重视开展夏季大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科学,坚持先清扫后消毒,圈舍至少每2天消毒1次,养殖户之间尽量不串场,认真搞好灭蝇除蚊工作。
适时药物预防,增强机体抗力在猪群中个别出现热性疾病时,全群饲料中可立即添喂磺胺类或四环素类药物进行预防。连续施用1周,可有效防止整群发病。
开展积极治疗,科学合理用药夏季热性猪病多数有混合感染,容易误珍。笔者总结的诊治原则是:抓住主因,标本兼治,抗菌抗毒(虫)并举。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分析诊治结果,如果误诊或有新的并发症应及时施治。青链霉素不可以大剂量连续使用,以免影响其他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对附红细胞体病与弓形体病使用复方间甲氧磺胺嘧啶钠时静注效果比肌注好;治疗不明原同引起的猪高烧高热、或持续低烧、卧地不起、食欲下降甚至废绝、集体虚弱、结膜潮红等症时用抗病毒1号(复方黄芪多糖)与头孢雷定效果较好。在治疗无名高热时,结合中药灌服,大青叶500克、银花150克、连翘150克、薄荷200克、野菊花150克、紫地丁150克、按50公斤猪10头份为1贴。每次加3公斤水煎汁灌服,每贴煎2次,药渣可混在饲料中给服,连服2~3贴,效果明显。用药时要注意一定疗程,一般3~4天为一疗程,不宜每天频繁换药,也不宜长期使用1~2种药物,注射时尽可能一畜一针头,注射部位要适当分散,以利于药物有效吸收。在诊疗时,要了解猪群的防疫情况,对防疫差的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用猪瘟单苗按每头猪5~8份结合猪用转移因子1~2毫升注射。
第四篇:秋冬季节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控制.doc
可能每个养猪人对猪只的腹泻都有点痛苦的经历,而每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期间是病毒性腹泻的多发季节。猪场一旦暴发病毒性腹泻,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引起猪只腹泻的病毒种类较多,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十几种。但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RV)三种,在寒冷季节易暴发,各年龄猪只均可感染。对仔猪危害最严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其它猪只由于腹泻引起的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1.冬春季猪群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
所有猪只均易感,传播速度很快,2~3天内蔓延到全群;发病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中大猪和母猪发病轻,哺乳仔猪发病急,死亡率高,仔猪呈水样腹泻,喷射状,伴有呕吐。部分猪场会呈反复发作流行。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2.冬春季猪群病毒性腹泻的危害
2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并造成猪只免疫力降低,易引起继发感染,腹泻猪只迅速丧失体重,长势缓慢,耐过猪形成僵猪,整齐度差,出栏延迟至少1周。泌乳母猪感染后表现高度体弱、泌乳停止、食欲不振等。架子猪,肥猪和成年猪发生一至数日的食欲不振或缺乏,体重迅速减轻。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猫、犬、燕、八哥等也能传播。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易感猪。
TGE在我国从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发病最多,夏季发病少。流行形式以新疫区的暴发性和老疫区的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发生。暴发后,50%的康复猪带毒,排毒可达2~8周,最长可达104天之久。在老疫区,由于病毒和病猪持续存在,仔猪断奶后切断了补充抗体的来源,重新成为了易感猪,把本病延续下去。
PEDV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PED主要在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发生。我国从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为PED的高发期。
分娩和断奶仔猪数量大的猪场,PEDV通过感染断奶时丧失母源抗体保护仔猪而存活,因而呈现地方流行性,PEDV可能是导致这类种猪场5~8周龄猪只持续发生断奶性腹泻的一个原因。PED可单一发生或与TGEV混合感染,最近有PEDV与PCV混合感染的报道。
RV感染相当普遍,成年猪血清抗体检出率40%~100%,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晚秋及冬季,少数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呈终年流行。7~41日龄仔猪易感,1~3周龄仔猪的感染率高于4~6周龄仔猪。初产母猪的仔猪比经产母猪的仔猪更易感。
上海市奉贤区兽医站2005年对全国猪场的检测统计,TGEV猪场阳性率43.5%(20/23),样品阳性率39.4%(28/71)。PEDV猪场阳性率39.1%(9/23),样品阳性率34.3%(23/67)。
3.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病毒性腹泻病的潜伏期很短,从几个小时到数日内蔓延全群。
TGEV感染,仔猪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出现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白色或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呈碱性。病猪极度口渴,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杂乱无光,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战栗,口渴,消瘦。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主要表现食欲减退会消失,有时可见呕吐,随后水样腹泻,粪水呈现黄绿色、淡灰色或褐色,含有气泡。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3~7天病情好转,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少数上身,但在主要症状出现后即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病猪尸体消瘦,脱水明显。胃中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或出血。小肠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白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而呈红色。肾脏含有白色尿酸盐类。通过组织切片或解剖显微镜比较空肠绒毛的长度与隐窝深度比例,正常为7:1,而TGE病猪则为1:1。
PED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偶伴有呕吐,其临床症状与TGE十分相似,但程度较轻,在同窝猪群
中传播的速度也比TGE慢得多。猪只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在1周龄内仔猪在持续3~4天腹泻后因脱水而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0%。日龄较大的猪感染后1周左右康复,部分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年龄较大的猪表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而部分成年猪只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和呕吐,一般4~5天好转。育肥猪有1%~3%的死亡率。剖检仅见小肠扩张、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小肠黏膜、肠系膜充血,其他实质性器官围歼肉眼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长度与隐窝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3:1。
RV自然感染常发生于7~14日龄的哺乳仔猪或断奶后7天内的仔猪。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不愿活动,偶有呕吐。随后发生严重腹泻并持续3~天,粪便呈黄白、黄绿色或暗黑色。可以水泻,半固体状(糊样)和发酵状,或者在类似乳清的液体上漂浮着絮状物。腹泻3~4天后,部分病猪出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排泄的外观程度取决于所吃的食物,吃奶的产生黄色腹泻,吃固体食物的一般是黑色或灰色腹泻。哺乳仔猪自然感染RV往往只出现轻微的临诊症状,可能与母源抗体有关。断奶仔猪腹泻综合症危害严重,死亡率可达10%~50%(Woode,1986)。
断奶仔猪发生和轮状病毒相关的严重腹泻时,很多都有与TGE或溶血性大肠杆菌并发的现象(Bohl等,1978)。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单独接种轮状病毒或溶血性大肠杆菌时,只引起短暂的轻度腹泻甚至呈亚临床表现;而先后接种RV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猪只则可发生类似自然病例的持续性严重腹泻。
4.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特征症状及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冬春季病毒性腹泻(TGE、PED、RV)要与仔猪黄痢、白痢的区别,同时也要与猪瘟、伪狂犬等引起的腹泻相区别。因此进行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
5.如何控制
由于TGEV、PEDV、RV等病毒后发生腹泻,基本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采取接种疫苗结合科学的管理的综合措施是控制猪病毒性腹泻有效手段。
5.1培育清净猪群
即通过剖腹产使仔猪免受病毒感染,或通过早期断奶技术使仔猪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病毒易感期之前就进行隔离饲养,进而建立清净群,此办法须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兽医卫生规范相配合,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能做到。
5.2科学管理与营养
l保证每头仔猪必须摄取到足够量的初乳。适宜的环境对于新生仔猪非常重要,必须提供良好的环
境条件——足够的空间、温暖、干燥自由的环境,减少导致消化紊乱和腹泻造成的应激。
l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面购猪。冬季特别要注意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供应,选用添加优质油脂的饲料。注意保温,保持地面干燥,加强光照。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l要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经常清除粪便。一旦发生本病及时隔离。猪舍用复合醛、5%~
10%石灰乳等消毒。
l必须供给清洁的饮水,仔猪断奶后将产仔舍进行彻底冲洗,消毒,然后晾干。随着猪日龄的增加,就可以有效地对抗应激,这样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腹泻将不再是一个大问题。
5.3免疫预防
(1)人工感染:人工感染TGEV或PEDV强毒,采用发病猪的肠和粪便感染全场成年猪,尤其是妊娠母猪而
产生免疫力,通过初乳保护仔猪。这个办法虽然使仔猪得到保护,但是场地受到严重污染且始终在强毒控制之下,腹泻发病率虽然降低但常年发生,这个方法已被禁止使用。
(2)疫苗接种:使用TGE-PED二联灭活疫苗。在养猪实践中,由于TGE和PED在猪场流行非常普遍,混合感染的比例也很大,因此使用TGE-PED二联灭活疫苗是应付这2种病毒性腹泻造成损失的疫病的有利武器。
免疫方法:最佳的接种途径为后海穴注射。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每头接种4ml,也可每年在春秋做2次普免,4ml/头。仔猪在断奶前接种,1ml/头。25~50kg猪只2ml/头,50kg以上成猪4ml/头。免疫期6个月,主动免疫后2周产生免疫力,母源抗体维持到断奶后1周。
(3)为了减少TGEV和/或PEDV和/或RV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率,有必要在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接种大
肠杆菌K88+K99或K88+K99+987P灭活疫苗。
参考文献
[1]殷震 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甘孟侯 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宣长和.猪病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赵雪丽 刘光辉等.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多重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5]卫秀余 姚龙涛等.2005年猪病检测回顾[J].猪业科学,2006,(3):62-63
[6]B.E.斯特劳S.D.阿莱尔 等.猪病学[M].8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防治猪病的生物安全体系
近年来,生物学安全这一新概念已受到养殖业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一般认为,生物安全措施可以看作是传统的综合防治或兽医卫生措施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的发展,其总的目标是保持畜群的高生产性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针对疫病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病原体、易感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完善养殖场舍工艺设计,建立对动物健康有利的生态环境,以改善环境、营养和管理措施,使动物体质加强,以有利于免疫效果。通过全员防疫、全面监测来加强安全管理系统。在整个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中贯彻生物安全措施,从而防止在集约化条件下饲养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猪病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商品化肉猪生产企业中建立和保持猪群高度健康的一种体系。在“全进全出”的猪场,首先要控制呼吸系疾病,制定相应的安全体系:
保证每头猪拥有不少于3M3的空间,地面积不少于0.75m2,躺卧处空气流速不超过0.4m/s,猪舍内不应有1m/s的干冷气流,空气中NH3浓度应低于10×10-6,CO2低于1500×10-6,湿度为50%~80%。②仔猪在40日龄以内,温度应高于19℃,昼夜温差不大于6℃,如不控制通风和温度,仅在常温下饲养,则猪群不能健康生长。③在两批猪饲养间隔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不要不间断地饲养猪群,一般空舍3天以上。④饲养密度和猪舍均不宜过大,容纳100头的猪舍中发生呼吸困难的猪比容纳200~300头的猪舍要少得多。猪舍中猪的数量越多,受微生物感染的机会越多,对应激的抵抗力越低。⑤要把不同来源、不同年龄的猪分开饲养。⑥危险因素法的应用,是预防医学的一大进展。如果那些危险因素超过正常指标(如上述各方面),在引起临床症状之前就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