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景深---中国梦、三农情系列报道
“中国梦、三农情”系列报道
《关乎农情,物阜民丰》
---------阜丰集团发展报道
阜丰是一部书,阜丰人撰写了一部“物阜民丰”的使命追求力作;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为民族创建了一个具有百年发展力世界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产品;为农业发展农田改良农户增收创造有机、环保、高效的土壤调理剂和作物营养肥料„„
阜丰集团是以现代化创新手段,提供绿色、时尚、健康产品品质的专家型生物发酵大型企业集团,阜丰集团以致力于推动生物工程为己任;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积极建设学习型企业,使企业充满豪情和张力;阜丰集团用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是一个在生物发酵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集团公司;阜丰集团年产味精调味品110万吨,产量居世界前列,年产黄原胶添加剂11万吨,年产农业型土壤调理剂110万吨,居国内领先地位。
正是缘于阜丰集团的资源综合利用、注重企业环保、关注农业健康发展,打造中国梦、倾注三农情的发展实力,为此,记者走访了阜丰集团的下属企业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阜丰集团肥料农化技术负责人带领记者参观了宝鸡驻地公司生产车间和研发体系以及员工生活区,其间每参观一处都会让人震撼。在走访员工生活区其间,记者看到篮球场、洗浴中心、职工活动中心、职工食堂、员工宾馆环境优美建设状况时,该企业一名员工说宝鸡阜丰生物科技公司的员工大部分来自陕西宝鸡和周边市县,其中五千多名员工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在公司上班,也是公司生产的土壤调理剂使用大户,就每年农作物种植季节这些生产农民工的自家农田使用公司肥料产品带动乡邻村民使用量超过万吨,因为许多农民工说自己生产的产品为纯良发酵、喷浆造粒、绿色环保、增产增收效果好,自己和乡邻用起来永远放心。
记者走访味精生产车间和土壤调理剂盛产车间,随便询问一名普通的车间农民工,他就会头头是道讲出企业用玉米做原料,采取玉米浆料通过生物发酵工艺生产味精和副产物。最有趣的是肥料生产车间的一名农民工说自己生产的肥料对人体都无害,边说边抓几粒放在嘴里咀嚼起来,记者笑问其原因,这位普通的农民工说到,他自己在公司上班超过八个年头,自己生产的肥料产成品原料纯正干净、无毒无害,不但自家农田使用,还带动本村农户集体购买使用,好肥料效果好口碑自然好这就是活广告。一个普通的农民工简简单单几句话就道出了阜丰公司关乎民生的“中国梦、三农情”远大胸怀。
记者采访该公司肥料农化负责人时得知,现阶段阜丰集团年产适用于土壤调理和改良并具有作物营养功效的肥料产品超过110万吨,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区,产品使用的作物对象超过30多种,产品使用面积超过2000多万亩,其中最有代表的农作物就是玉米,因为阜丰公司生产的肥料产品原料就来自于玉米,这种源于天然,回归自然,绿色环保,精华本质,物阜民丰是阜丰集团公司致力于循环经济、回报社会、倾注三农的战略方向。
物阜民丰是阜丰人不懈的追求„„
第二篇:“三下乡 中国梦 斜坡情”报道稿
“三下乡 中国梦 斜坡情”
——兰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暑期“三下乡”纪实 为响应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出的“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团委和我院分团委的精心策划下,兰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20人,于7月18日至7月23日赴甘肃省漳县金钟镇斜坡希望小学开展为期5天的支教、捐赠、家访、联谊以及政策宣传活动,调查当地的各种概况,即从“农业与环境、教育情况”两方面重点展开,自2004年开始,兰州理工大学坚持十年赴斜坡小学支教,切实领悟“三下乡”内涵。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客观要求,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怀着一种对斜坡的渴望,踏上了前往目的地的路途。7月18日当天队员们真正的感受到了当地的地理情况,石山多,海拔高、土地少。天公不做美,刚到达金钟镇,雨已经下得很大。沿着盘山泥泞山路蜿蜒而上,雨水沿着山路而下,把队员们的所有的东西都淋湿了。但是在山腰上往下看,白雾腾腾缠绕着绿山,感到的是好像在梦境里,在天宫中,臵身于云海,美极了。大家劲头十足,一路唱着欢快的歌声,共同前进,当到达村口时,大家欢呼一片,因为经过2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终于到了目的地——金钟镇斜坡村。此时已经下午五点半了,斜坡小学校长、中国最美乡村教师之一乔永峰校长亲自到校门口迎接大家。在校长办公室,乔校长为我们简单介绍了学校情况,并安排了住宿。晚饭后,全体队员齐聚五年级教室,讨论支教的具体事宜。不难看出每位队员脸上的倦意,但是每个人的眼眸都那么兴奋,渴望将自己会的全部教予孩子们,待到熄灯,已是凌晨两点。
第二天一早,队员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一天的教学工作。支教活动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共五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全部由实践队员承担。为了上好每堂课,每天晚上要扎实备课,总结经验。队员们的踏实和认真时时处处体现着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甘肃风情民俗、国家地理、历史知识、流行歌曲、寓言故事、外语知识,都传授给孩子了。所有的人都明白,我们能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让孩子充满对外面世界的憧憬,让孩子有勇气走出大山,这是最为重要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当一个个伟人用普通的语言说出知识的重要性时,我们青年所能做的只有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使这贫困而美丽的山村变得富饶而美丽。我们只想给山里的孩子说:“努力吧!好好的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因为只有知识才能使斜坡离外面的世界不再遥远,在斜坡希望小学我们传播了知识,传播了爱心,也相信大学生们更是撒播了希望之火。
7月21日,社会实践队员开展了“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斜坡小学支教十周年”的文艺汇演活动。汇演之前,带队老师代表经管院全体师生向斜坡小学师生捐出了包括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在内的物资。随后,乔永峰校长致辞,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拉开了帷幕。藏族舞蹈、现代舞、诗朗诵和大合唱等诸多节目,迎来了乡亲们和孩子们的阵阵掌声。最值得一提的是由斜坡小学孩子们演唱的《相亲相爱》,这首歌充分唱出了斜坡小学与兰州理工大学的相亲相爱。文艺汇演后,斜坡希望小学全体老师和社会实践队员围坐在一起,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座谈会,斜坡村共办学12次都未曾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当地环境、气候条件极
为恶劣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但通过侯新民校长等一批热血青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办学成功,因此他们的事迹也广为流传。以前全村的文盲率高达98%,有了这所学校后村里100%的孩子能上完小学。村里的陈旧观念逐渐改变,孩子的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给了“三下乡”队员一次心灵的洗礼,不仅让大学生们了解了新老校长侯新民与乔永峰艰辛的办学路,还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斜坡,最为重要的是使大学生们意识到了身为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匆匆的斜坡之行悄然结束了。终难忘却的是斜坡受苦的孩子与贫穷斜坡的背影,与其同呼吸,共命运过的人会明白,我们彼此心灵已无法分割。那么永远的恩情将时刻催动我们为着斜坡努力,将无限的爱汇集在这块美丽而贫瘠的土地上,让孩子们的心灵不再像他们生长的土地一样贫瘠,为着美好的愿望,而努力。7月22日早晨五点半,当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三下乡”小分队已经整装待发。乔永峰校长与自发为队员送行的可爱的孩子们,着实让我们感动许久,再一次感慨他们的纯朴,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爱上了这块儿贫瘠却美丽的土地。2013年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春三下乡”活动于此便轻轻地落下了帷幕。斜坡十年友情,一朝更比一朝惹人醉;经管十年奔赴,一朝更比一朝惹人赏!
通讯员:曹学东 王慧玲
第三篇:中国梦农信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这次的演讲,我叫李洁,日照市人民医院儿保科医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名医务界农工党员的中国梦》。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梦想是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中国梦”,它承载着每一名中华儿女的梦想和决心。“中国梦”三个字,所涵盖的不仅是一个大国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更代表着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这同样包含着农工民主党和每一个党员的梦想和责任,为实现中国梦我们每一个农工党员责无旁贷。总书记用“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回顾中华民族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展现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宣示明天,他的话语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内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虽然不是华佗再世,也做不到起死回生,但我热爱这份救死扶伤的工作,我奉献,所以我快乐。在轰轰烈烈实现“中国梦”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是精神,或是物质,这体现出每个人对于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对于医生的中国梦我也有着自己的心得、自己的体会。我想说,我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拯救生命,维系健康,努力做一名让群众满意的白衣战士!我怀揣着一个医生的中国梦,我深深的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品质,“既来之,则安之。”是的,既然,我已 经走上了这条路,那么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让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感谢农工党给我一个崭新的人生舞台。2011年,因为一个偶然的际遇我了解了农工党并加入进来,原本只是希望能通过党派的平台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献力,通过这个平台结交更多同仁,能在专业和学识方面彼此交流和提高。现在我不但收获了友谊的果实,更获得了政治依靠和组织保障。每次到咱们市委会机关,或是参加党派活动,见到咱们民主党派成员,都倍感亲切,发自内心感觉像是一家人!正是这份感恩之心让我心中时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热潮,一股坚定的信念,我要尽我之所能,毫无保留,为社会服务工作增光添彩!回顾过去,无论是非典还是甲流,无论是超级病毒还是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一次比一次更加严峻的考验,像是死神的挑衅对我们挥手。每次重大疫情都是对政府、民众应对危机的考验,更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检验。数次的严峻考验以把我们白衣战士锻造和磨砺的更加坚强和从容,我们会永远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为我们的重要职责。我,满怀信心的揣着那份信仰,那份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去追逐自己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天天穿着一成不变的白大褂,在满是血腥味、消毒水味的病房里穿梭着,听到的是痛苦的呻吟和烦躁病人的谩骂声,甚至危及到我们的生命。但我们绝不放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信守“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勤勉敬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农工党员。
我自豪,因为我们是甘于平凡岗位,却创造不平凡业绩的健康守门人!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把爱化为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奉献付诸行动,用爱心和真情为百姓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用责任和真诚为中国梦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奋斗,贡献毕生!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二:“农工情、中国梦”演讲稿 选择农工 拥抱梦想
今天能够在这里,以一名农工人的身份与大家交流,是我从未想到过的。自2008年大学毕业至今,不知不觉我已经工作六年,经历了四个单位。如果说当初报考农工自治区委这个职位,还是源于一种朦胧的印象,那么现在我已经坚信,农工是我无悔的选择!
选择农工,可以让我开拓视野。高尔基说“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在农工区委工作的岁月为我智慧的成长提供了充足养料。参观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院遗址等农工党史教育基地使我了解了农工党八十年来的风雨沧桑和革命前辈们崇高的精神。参加农工党中央培训和会议的机会让我对农工党的中心工作,对我们构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与兄弟省区农工组织的交流探讨,让我对如何做好农工党专职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从事参政议政工作,让我对党和国家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透彻的学习,对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与专家的咨询探讨让我的理论素养进一步的提高。就拿2013年底,我随主委一行赴鄂尔多斯调研城乡统筹工作来说,城乡统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哪?做好城乡统筹工作对农牧民的意义何在?尽管在出发前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阅读和思考,但惟有
脚踏实地,耳闻目睹,才能得到真知灼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知行合一的调查研究对于青年人来说的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机遇。
选择农工,可以让我增长才干。有人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一个人是聪明的;知道事物的实际面貌,说明一个人是富有经验的;而只有知道如何能使事物变得更好,这个人才是有才干的。在农工区委工作的这几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很多校园里不常用的能力。区委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所以“忙时拿来用,分工不分家”就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青年人在这样的模式下工作,自然会感觉到忙碌与疲惫,但换个角度去认识,这却是我们全方位锻炼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良机。2012年农工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前夕,区委编辑刊印了《风雨同舟 肝胆相照——中国农工民主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委员会工作纪实》和《第五届委员会调研报告选》,在废寝忘食编纂刊物的过程中,我和区委机关的同事们一起积累了文字排版、刊物印制的宝贵经验。在筹备农工党全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座谈会的过程中,我全程参与了会务工作,并有幸将北疆草原的历史文化分享给各省区农工党组织的前辈们和朋友们。每一次活动,都让我感受到领导和同事们敬业奉献的精神。每一次会议,都让我感受到他们勇于补位的责任意识。虽然在工作中也常有疏漏与失误,但每一次
对失误的改正都是一次跨越,让我向着完美的目标更进一步。
选择农工,可以让我升华灵魂。把工作仅仅当做工作,只能收获物质的酬劳;把工作当做事业,才能收获灵魂的回报。为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言献策,让我在“中国梦”和“我的梦”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梁。参与捐资助学、下乡义诊、科技扶贫等社会服务工作,让我认识到爱心是种何其伟大的力量。亲身感受杰出的农工党员们在医药卫生、人口资源环境、文化艺术教育、经济社会等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让我懂得为人民服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在和谐奋进的区委机关工作,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时刻让我心底温暖。看着农工世纪林在北疆草原建立起绿色屏障,看着定点帮扶的医院守护着一方农牧民的幸福安康。热爱工作、热爱农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融入我的血液,让我心中充满奋斗的力量!来到农工区委已过三年,三年虽短,但一千多个昼夜里,我正从懵懂走向理性,从青涩走向成熟。选择农工,是一份事业的选择,让我在和谐奋进的机关里茁壮成长。选择农工,更是一份灵魂的选择,让我在勤勉务实的岗位上,拥抱明天灿烂的梦想!(谭宏旭)篇三:我的梦想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全体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叫xxx,来自汨罗联社,很荣幸有机会和各位相聚在此,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怀农信情,牵手中国梦》。梦想是天边的星辰,照亮前行的方向,现实是脚下的土壤,记录行走的足迹。梦想应该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它鼓励我们在琐碎的日子里,繁忙的工作中追寻希望,支撑起一个个幸福的家庭,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佳话。梦想有时候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描绘,有时候是一片荒漠,等待我们来开垦。从过去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到如今物质繁荣、精神文明的新时代,无数华夏儿女心怀梦想,激发实干,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了历史,也改变着未来。梦想有时候看起来遥不可及,我们为之奋斗了很久,放眼在梦想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执着的追梦人。
生于80年代末的我们,度过了没有过多物质享受和高科技围绕的童年,简单充实、弥足珍贵。我们目睹了当代中国对各种新生事物的创造力和包容力,见证了整个民族在改革开放后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实现“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的圆梦之旅。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鞭策着我们新一代青年以领跑者的步伐追随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书写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也是个人的。正如每一个信合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用劳动美托起赤诚的“农信梦”,在不断寻梦,勇敢追梦的过程中,为组建农商行集思广益、谏言献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选择了信合,信合也选择了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站在湖南农信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凝聚智慧的力量,舞动梦想的翅膀,心怀农信情,牵手中国梦,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改革浪潮,用勤劳的双手共创美好未来!篇四:中国梦人社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就业服务局的xx,有幸参加此次活动,我演讲的题目是:奉献无悔青春,共筑美丽“中国梦”。
梦想究竟是什么?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雄心壮志,还是秋瑾奔赴东瀛的一片冰心?是蒙马特高地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苦苦寻觅,还是苏格拉底为真理饮下毒鸩的壮烈决绝?其实梦想有虚有实,我们无法看清它的形状,更无法触及它的棱角,然而它却在我们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承载着心底的希望。它是绳,升起饱满的帆;它是帆,推动希望的船;它是船,漂荡理想的海;它是海,托起光明的太阳;它是太阳,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人社人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奉献无悔青春,共筑美丽“中国梦”。对于我们来说,为整个人社事业添一块砖、加一块瓦就是为“中国梦”添砖增瓦,为实现“人社梦”而奋斗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我们应该做好本职工作,爱岗奉献,用真情服务群众,向人社的先进楷模们学习,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社人做起。
作为人社局的一个分支,我所在的就业服务局各项业务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爱国爱民,服务民生的榜样就在我身边:那是小额担保贷款中心考察店面的不辞辛苦;那是培训教室内授课老师讲解知识的深入浅出;那是寒来暑往间,求职登记处为求职者寻觅工作的舍我忘我;那是就业失 业登记证办理人员的不厌其烦;那是就业服务大厅里,工作人员微笑服务的张张笑脸;那是我们全局人用真情筑起的一道风景线。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精神,让我的前辈、同事们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在日复一日琐碎而枯燥的业务面前,保持着服务民生、奉献于百姓的忘我与快乐?答案就是为梦想,为奉献!我们的生活就是不断付出和得到的过程。试想一下,不创造、不奉献,这样的人生必然在枯燥无味中消逝而去。回首过往,没有痕迹,没有追忆,人生四处弥漫着叹息。这绝对不是我们的追求。在这里,在人社局,我们信守同样的奉献精神,写下同样的奉献承诺,拥有同样的美丽梦想。
说实话,在我刚工作的时候也一度陷入困惑之中,也有过失落和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来奉献社会?然而庆幸的是在我步入人社局短暂的时间后,就在身边的同事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立足于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帮助有创业梦想的人实现愿望。在我的工作中接触到很多有梦想的创业者,当看到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打拼的时候,我多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尽管我们的帮忙不足以使其一飞冲天,但是至少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创业之路不是在孤军奋战,还有我们人社人在用行动支持他们,还有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也更了解了我的同事们为人社事业奉献的动力和源泉。因为我们自己最清楚,平凡的岗位需要我们付出,缤纷的理想需要我们的付出,构建美丽的中国梦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付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更好。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用激情去放飞梦想,用无悔的青春去打开信仰之门,投身这壮丽的人社新事业。敢于担当,敢于创造,实现就业局势持续稳定,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坚信,只要无悔奉献,立足本职工作,就一定能够释放青春的激情,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奉献无悔青春,用“人社梦”去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五:《中国梦,教师情》演讲稿
中国梦 教师情
梦,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当他从我们的笔尖流淌而出,我们仿佛听见了幽幽响起的华美乐章;当它从我们的唇齿间吐出,我们仿佛闻见了鲜花盛开的芳香;当它在我们的脑海里闪现,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双双迎风抗击的翅膀!梦,它就是这个世界绿色的希望,它就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我们都有梦想,怀着各自的小小期盼,行走在或有交叉的路上,当无数的人生轨迹与你擦肩而过时,你是否发现身边每个最朴素的面孔后面,都怀有最炙热的梦想?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无臂钢琴师刘伟的故事,这个男孩从小就有一个青春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钢琴师,但十岁时的一次触电事故,让他失去了双臂,命运对他是如此残忍,但童年时的梦想依旧在向他召唤,刘伟下定了决心,没有了手,那就用脚来弹琴!历尽艰辛,刘伟终于成功了!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他弹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听见优美的琴声缓缓流淌,不久,他又被邀请到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进行演奏,无臂钢琴师的表演让全场欢呼。是美丽的梦想,让刘伟的生命重新绽放!
如果说刘伟梦圆维也纳震撼的是整个世界,那么人民教师胡忠梦起甘孜州感动的就是整个中国!四川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胡忠,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得知四川甘孜州的福利学校缺少老师,143名孤儿的求学之门即将被关上,这名中年汉子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毅然辞去工作,告别了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来到了海拔3800多米的福利学校支教,每个月仅有三百多元的生活补助。在那里,他不但要教孩子读书,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每天忙到深夜,帮每个孩子盖好被子,才有空想想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十二年过去了,这些孤儿一个个长大成人,许多孩子考上了大学,开始了原来不敢奢望的幸福生活。当地的藏民们感激他,称胡忠为菩萨老师。十几年了,3800多米高度上的炽热阳光,让他的脸上也像藏民们一般成了高原红,这淳朴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是澎湃的热血,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他用自己的付出,成就了孩子们的梦想,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个个普通却不平凡的人;一个个细微却不渺小的梦想,让我们知道,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多姿多彩!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好好教书育人,让这些孩子一个个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情系三农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经与管理学院2010级4班 行政管理专业
小组成员:张英 沈玲玲 王威力 朱国超 张玉 王元捷 阿种达石 邵茂勋 辜丽玲 郑彩美 黄丹
张茜 姜攀 指导老师:贺玲
摘要:
早在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就显示,我国农民工正在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当前,农民工问题与我国解决城乡结构性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而农民工问题,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 社会保障 教育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截至2011年2月,我国的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4亿之多,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但同时,他们也在忍受着这个社会不公平的对待,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频频出现农民工讨薪难、就医难、出行难、农民工子弟入学难的尴尬局面,员工跳楼案件更是多次出现。在很多地方,农民工的诸多权益与城镇职工还存在不平等的方面,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发人深思。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2011年10月20日-2011年11月20日,我组共13名成员在思政课贺玲老师的指导下,对内江市区及周边乡镇的农民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主要了解了农民工的工资、社保、住房、教育等现状,发现当前我国农民工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结合政府已采取的相关措施,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生存现状 1.工资水平低
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2.工资拖欠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几百万名劳动者遭遇工资拖欠问题,拖欠总额上千亿,尤其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最为突出。2004年,国务院部署有关部委联手掀起建筑领域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的高潮,共追回被拖欠工资331亿元。尽管如此,拖欠行为还是屡禁不止。随着《劳动合同法》个《实施条例》的出台,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劳动关系的管制的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依然是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最普遍且最严重的问题。
2.社会保障状况
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衍生了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一套保障体系,农村居民一套保障体系,而对农村的保障力度明显低于城镇的保障力度。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工这一群体徘徊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时,国家没有相应的保障体系。国家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和法律上的缺失开始凸现出来。
3.住房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 城郊之间。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问起为何不去集体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时,他们表示:当然愿意。只是外面太贵,长期下来消耗不起,只能自己“开火”,更方便,节省些。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
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二、教育现状 1.学历低技能差
在农民工进城求职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中,有48.9%的农民工表示是“缺乏职业技能”,有42.5%的农民工表示是“学历低”,两项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这意味着农民工自身文化与技能素质比较差是影响其进城就业的最主要障碍。
缺技能和学历低成为农民工求职的两大软肋。目前全市349.1万名外来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只占28.69%。也就是说,七成以上的外来工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在全市外来劳动力中,拥有初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只占30.64%,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工仅占2%。而从目前情况看,近七成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六成以上的单位要求求职者具有技术等级。
2.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三、社会现状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四、农民工生活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千差万别,但主要是来自经济方面,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来源。进城后虽然过着城市生活,但他们的生活习性,政治待遇,生活条件,社会保障等还没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和解决,与城镇居民仍有相当大的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建国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在城乡关系上采取的是“一国两策”,即对城市和城市居民是一套政策,对农村和农民是另外一套政策。“一国两策”实际上没有体现国民待遇的理念,在保障基本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赋予了社会群体严格的身份归属,致使农民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之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城乡个别政策作了一些调整,给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空间,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一国两策”的局面。农民工的出现,直接冲击了这个制度的合理性,使传统的制度安排和管理过程的弊端进一步显现,导致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并引发政府和社会共同探索破解二元结构的答案。
(二)客观原因
1、偏见等错误观念的存在。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是普遍存在的,“农村人”与“城市人”不只是地理学上的意义,更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城里有些人在自我优越感的驱使下,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那些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民工。有些人在内心深处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与人格的差异联系在了一起,视农民工为“二等公民”。此外,其他一些错误观念的流行,更使农民工的处境雪上加霜。如“民工抢了城里人饭碗”、“民工潮是盲目无序的”等社会流行语,在贬抑农民工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农民工与城市人的隔阂。
2、政策性、制度性歧视的存在。观念上偏见,必然导致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工资待遇、用工规范等方面的制度缺失或滞后。
在农民工所遭受的各种歧视中,就业岗位和劳动报酬的歧视,是最具实质性的。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但农民工目前仍面对着三个方面的歧视:雇佣歧视,工资歧视,政治歧视。这些歧视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就业机会不平等和工资待遇不平等。农民工一月的微薄收入,不可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承担不了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而且还随时承受着被拖欠工资的心理压力。在对“城市工”和“农民工”实行分别工资待遇的同时,农民工的岗位不稳定,随时还面临被解雇的危险。
对农民工而言,户籍制度、教育制度、保障制度、人事制度、医疗制度、传统的城市管理制度等,仍然只承认和保护稳定的居民。农民工在城市中,“安家”与“立业”这一矛盾依然存在。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也让农民工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如:能否减免农民工自谋职业中的各种税费,怎样打破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属地原则,农民工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近几年来,为确保统筹城乡发展的顺利推进,重庆市委、市政府,渝北区委、区政府,集中精力与财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平等就业和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法规不完善,又仍然面临资金困境。
目前,农民工的最大资源是劳动力,配置劳动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靠农民工自己的组织。只有民间组织把劳动力资源配置起来,与其他资源相结合,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最大化。此外,因为一些政策不到位,对农民工吸引力还不够,致使农民工不愿进城登记办证,身份转变不能顺利完成,从而使服务管理无从到位。
更为严重的是,法律制度是农民工用不起的奢侈品。改革开放以来,加快了法制进程,立法工作成效较为显著,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在法律法规的落实、执行与监督上还很不够。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人们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需求与法律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以至于有些问题还不能通过法律渠道得以解决,出现到上级部门或进京上访的群众连续不断的态势,其中包括了不少的农民工。一个农民工一年可支配的收入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怎么打得起官司?怎么请得起律师和法官?弱势群体是用不起法律这个奢侈品的。调查中不少农民工反映,由于有些政策的不透明,他们的命运掌握在部分人手中,有的出了工伤事故得不到及时救治和妥善处理,用人单位故意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他们办理社会保险,加班不给加班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等。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怕被炒鱿鱼,请律师打官司更耗钱耗时,农民工难以理直气壮地依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用不起法律的时候,法就是一些麻木不仁者用来鱼肉弱势群体的工具了。不打官司又没有其他
方式救助,一般的情况就只有忍气吞声;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们则采取过激的行为,或群体上访或阻碍交通或干扰正常的办公秩序。
在调查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当前的农民工中,有两个值得引起足够警惕的发展趋势:一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不得不违法来降低自己的生存成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农民工的仇富心态在加剧。
3、“产业壁垒”和“知识壁垒”。城市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因此,发展新兴高科技产业并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是城市当前的主要任务。农民工在向城市进军的过程中,除了遭遇原有体制的阻碍,又遇到了新的壁垒,即“产业壁垒”和“知识壁垒”。城市中的各种产业面临升级换代,主要需要的是高学历、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而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并且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从而在向上流动中面临着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
4、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的矛盾,使得用工单位长期以来认为农民工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农民工根本没有与用工单位讨价还价的筹码,只能任人摆布。在此背景下,用工单位就无视相关的劳动法规,不与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并且随意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等等,加重了农民工的弱势地位。
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存在,所以长期以来,面对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我们总是过多指责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不适应城市社会,不适应市场经济等等,大多是歧视性的语言。很长时期,我们在谈就业、失业问题时,大多只谈城市居民,农民工则不在这个话题里。直到今天,我们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还是主要保护城里的职工,失业保障与农民工没有关系。
(三)主观原因
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与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直接相关。对于农民工来说,要融入城市生活,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障碍,就是自身素质不高。大多农民工的文化技能水平较差,没有接受岗前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个别的还有违法犯罪现象,成为破坏城市形象的不安全因素。第一代进城务工农民,基本上只停留在能够养家糊口的水平上,他们的终极目的,仅仅只是挣点钱回乡。而现在的农民工的终极目标是能够融入城市生活,最终成为城市的一员。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明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小农意识的农村情结让农民工难以完全认同城市生活规则和方式,而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更使
得农民工对处于技术进步中的城市感到手足无措。与此同时,为了寻找心灵慰藉,农民工又自设了社会交往圈,寻找同质文化,寻找“都市里的老乡”。由此也更进一步扩大了与城市居民的距离。
五、农民工给社会带爱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我们在内江市的调查过程中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
六、社会针对农民工问题虽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七、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期盼
调查表明,挣钱并非是农民工惟一的希望。除了金钱目标外,他们也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理解。金钱、知识、技能是当前农民工最缺乏并最想得到的财富。农民进城务工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民工自身既增加了收入,又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从农村到城市,外出务工农民开始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工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还有少部分务工农民在城里买房置业,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思想观念也有明显改变。对此,他们对政府切实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条件提出了如下一些希望:
一是政府出资建立廉租房片区,便于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二是规范行业的用工及工资制度。三是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维权机构。四是加大力度切实解决伤残医疗、失业养老保险问题。五是投入资金,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术培训。六是严厉打击非法侵犯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七是在全社会开展尊重人格,尊重劳动的和谐社会教育活动。
八、思考建议
随着我国保障农民工政策的施行与完善,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更多的农民将会有序地转化为城镇居民。只有不断跟进机制设计和制度创新,通过改善大环境,有效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把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口,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我们认为,要从机制体制上的一系列创新,才能保障农民工放心进城,安心
工作和生活。为此,我们建议,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大力营造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入学习和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在全社会掀起“我为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活动,教育我们的干部和市民,懂得农民工的人格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必须得到尊重。新闻媒体对侵害农民工的人和事,要及时暴光。建议开展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社会讨论,真正树立起农民工与城市共生共荣的观念。同时,针对农民工的现状,建议由共青团、妇联、在校大学生、工会和司法界的自愿者,组成专门的法律咨询机构,义务为农民工的利益鼓与呼!
当前,我们的宣传教育,要强化社会认同感。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从社会基础层面,需要解决好“三个认同”:一是市民对农民工和农村的认同,包括城市愿意提供农民工共同享有增长的财富机会和平台,愿意提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技术、资金和文化帮助。二是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不再有被歧视的感觉,对城市拥有基本的归属感,并且确信自己能够在城市获得发展的机会,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在内心愿意为渝北的城市发展发挥作用。三是社会对制度安排的认同,即拥护和支持协调社会利益,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和制度,并积极参与其间,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样一种认同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基于身份归属而产生的冲突与危机,降低社会不和谐因素。
(二)建立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评估体系
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我们调查时设计了21个备选项。统计结果看见,排在前5位的选项分别是:为改变家庭生活境况137人,农村太苦、不愿在家苦熬131人,有一技之长、能在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57人,没有农业生产技术、做不成农活48人,为子女筹集学费的46人。其它选项依次为:家乡人多地少、收入太差41人,为提高生活质量39人,农村挣不到钱、城里挣钱机会多38人,为改变命运改变农民身份35人,羡慕城里人生活27人,为丈夫或妻子筹集医疗费23人,为父母筹集医疗费17,找点钱还债14人,找点钱回家修房子11人,为弟弟妹妹筹集学费11人,找点钱回家娶老婆8人,学到本领后回乡更好地建设家乡4人,愿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3人,逃婚、不愿在农村成家立业2人,不愿在农村找婆家1人。
上述数据,一方面表明,农民进城务工的初衷是由家庭的自然经济现状和农村落后的生态生存状态决定的,另一方面也看出,农民工进城务工比较理智,并没有把城市看成是满地的黄金和改变命运的唯一所在。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进城,其根本动因还
是为了彻底改变自身命运。如果在城市和农村做一个选择的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自愿主动地重返乡间田园。政府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力度,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够适应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工为统筹城乡、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评估体系,以此为平台,针对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分步骤,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务工难、子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维权难等突出问题。
(三)创新农民工的政策机制
农民工问题的存在并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城乡分割体制紧密相联。破解农民工问题,必须创新机制,消除制度性障碍。
1、改革和创新工作制度
充分运用现有的政策和制度,结合渝北区的实际,改革和创新工作制度,一切有利于农民工的政策和制度我们要坚持,一切有损于农民工的政策和制度要坚决废除。
首先,取消歧视农民工的一些不合理政策。按2001年11月,国家计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或者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精神,要求各部门取消一系列附加在农民工身上的不合理收费;对农民工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其次,落实好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相关政策。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1号),提出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等。
再次,统筹政策和制度安排。系统研究农民工的利益保障和发展问题,2006年3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农民工的待遇、教育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第四,组建渝北区农民工维权工作委员会。为了新机制的有效运转,克服农民工维权组织分散,农民工维权难的问题,建议成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工作委员会(简称农维会),专司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区的农民工工作。
2、完善农民工利益维护和实现的机制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平等拥有社会权利,保障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首先,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降低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政策门槛,变严格的城镇准入控制为可以衡量的多元准入指标。通过市场推动与政府推动的有机结合,解决部分农民工希望入住城市的问题,指导农民有序流入城市和集镇。
其次,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就业、社会福利和保障等各项利益。通过改变社会福利和社会补偿机制,克服户籍制度的弊端,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福利问题纳入输入地管理。
3、扩大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覆盖面
近年来,渝北区在改善农民工卫生条件和居住条件上做了大量工作,不再强调儿童接种疫苗必须持有本地户口等。但农民工在城市的长久居住,更要求政府在协调利益、配给资源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在政策选择上将农民工问题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维护统筹考虑,确保农民工共享发展的成果。其中,特别需要根据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特点,突破社保的地域限制,合理调整现有的社保体系,包括提供农民工生存必须的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等。
4、探索农村土地新政策
目前,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已经进一步降低,但在农村都有承包地。为此,在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的同时,必须解决好农民工的农村土地问题,防止大量土地撂荒。一方面,要依法保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有序流转,从而使在家农民有基本的土地保障,让进城农民工能够放心的离开土地。
(四)完善农民工培训教育体系
教育培训是农民工及其子女技能习得和素质培养的基础。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发展,提供农民工及其子女完备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未来的事业。、确保农民工子女全面接受义务教育
农民工子女接受完备的义务教育,是城市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转型社会的实际,科学制定教育政策,全面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确保农民工子女与城乡儿童一道,共同接受完备的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
2、强化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工的劳务技能,实现农民工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为此,劳动力输出地和用工单位要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务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发挥政府、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作用,我国已经制定的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得到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基本素质,增强农民工的主体意识,激发自我发展能力,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展示自身价值,融入城市群体。
(五)加大农民工廉租房工程建设力度
目前,渝北区的相当部分农民工在农家乐打工和居住,工作和生活条件简陋。渝北区有近50%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不容乐观,居住在出租屋或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肮脏零乱,除了被褥衣物,几无他物。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城区的拓展,繁华路段的一般房屋租金在一路攀升,再加上水、电、气费等负担,导致居住成本逐年增加,现在农民工大多选择居住在城乡接合部,几个人或几家人合伙居住在一起,生活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交通不便利,安全没保证。顺应农民工的强烈愿望,建议政府加大廉租房工程实施力度,逐步解决农民工居无定所的困难。
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近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第五篇:情系三农调查报告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调查报告学校名称: 院系:工程技术学院 班级:2010级4班(第一小组)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班级:2010.4指导教师:MM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主要指户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者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农民工作为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
关键词:农民工 农村 教育 医疗 保障
时间:2011年11月5日-2011年11月30日
小组成员: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市农民工的生活条件、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子女教育、未来设想等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培养自己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了解农民工的生活疾苦,更好的体会生活,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构成:在所调查的35名农民工中:男性占61%,女性占39%;年龄在18岁—30岁占19.6%,年龄在31岁—44岁占26.1%,年龄在45岁—60岁占45.年在60岁以上占0.1%根据数据显示表明:①在大批农民工中男性占绝大部分,主要原因是农民工主要靠出力赚钱,一般男性干活效率及数量都优于女性;②18-30这个阶段的青年一般都受过较高的教育,所以在农民工的队伍中所占比例不大,很多都已成为城市公民,而60岁以上的由于已经年迈所以仍然从事工作的人很少;农民工主要集中于40-60岁这个阶段,因为此时正值壮年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医疗保险状况:(1)有45.53%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参保者中有95.37%参加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工中有48.2%的人没有听说过,有26.38%的人回答在城市务工不可能享受到医疗保险;有62.53%的人不愿自行交纳医疗保险。农民工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和进城务工年限对参保态度影响最大。结论:农民工医保政策的落实既有农民工自身原因,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及政府的支持。其中大部分对现在的医疗保险存有疑心,希望能进一步的改革,使其完善。其中,降低农民工的交费标准,简便交费手续以及提高医疗服务是农民工的最大希望。(2)这一问
题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①医保意识差;②法律制度不够完善;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
从业情况: 被访农民工中生产工人有48%,个体户有 10.67%,服务员有4.67%, 技术工人有9.33%,小摊贩有18%,建筑工人共占9.33%。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正从以前简 单的体力劳动向多种职业延伸,对城市发展所作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其中以长期务工经商人员为主。“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呈季节性的“候鸟式”的这一 务工经商方式已被固定式务工经商方式所取代。据调查,有97.33%的人是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只有
2.67%的人是兼业式的农闲时节打工和临时性外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仍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据调查,76%的农民工靠亲友或熟人推荐获得现有工作,21.33%的人是通过自己应聘找到工作,中介组织介绍的占 2.67%。靠亲友介绍或帮带依然是农民工务工经商的主要渠道,因为这种就业方式的就业 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与农民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以挣钱改善生活为主。在外出务工经商的4个主要原因中,选择“出来磨练自己,增长见识、学技术”的有3.33%,选择“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 地方和职业”的有 2.67%,选择“家乡收入低,外出挣钱改善生活”的有 86.67%,选择“其他原因”的有 7.33%。由此可看出,农民工在经过常年的务工经商磨练后,挣钱养家糊口仍为主导,也有少数人员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关注个人自身的发展。
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和生活现状:A、在所有调查对象中:10%农民工的工资在500元—1000元,23%农民工的工资在1000元—1500元,工资在1500元—2000元的占10%,工资在2000—3000元的占3%:收支相抵有结余。从农民工月平均支出来看,支出300元以下的占2%,301—500元的占10%,501—700元的占58%,701—1000元的占24%,1001元以上的占6%。相同档次的收入和支出的比 例基本一致,大部分农民工收支相抵有一定结余,能够给家里一些经济支持。B、居住条件较好,家庭为单元的租房户增多。据调查,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有 56.67%的人是一家人租房居住,与他人合租的有 14.44%,6.67%的较高收入农民工在购房自住,还有 22.22%的人居住在由所在单位提供 的宿舍。C、生病以选择私人诊所为主。由于城市医院的检查费和药费又贵,因此,农民工生病 时,由于难以承担城市医院高额的医疗费用,使 92%的农民工在生病时选择去私人诊所,只有 8%的人选择上医院。D、农民工保障制度仍不完备。据调查,98.67%的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3.33% 有的人参加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有 15.33%的人参加了工伤保险。E、具有一技之长者不多。技术是农民工在城市立足的根本,但
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正规 的技术培训,一般都是边干边学,没有过硬的技术,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收 入。据调查,只有少数人在从事现在的工作前接受过技能培训,占被访者的 22%。
三、农民工的心愿: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工也享受到了一定的成果,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家人和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打工最大的心愿调查中,有100%的人希望提高工资水平,有 62%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有100%的人希望家人平安,有28.67%的人希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有30%的人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1、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仍不理想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仍不理想,一是工资水平偏低,欠薪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环境条件较差,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许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没有配备必需的安全培训,使农民工成为了职业病和 工伤事故的高危群体。三是超时间、超强度劳动现象普遍存在,休息权利没有保证。据调查,农民工日工作时间平均在 10 小时,每月工作时间超过29 天。
2、农民工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由于现行的农村、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各级政府财力和企业的认识差距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工没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一是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15.33%。二是养老保险覆盖面太小,农民工后顾之忧难以解决。调查表明,被访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 3.33%。
3、农民工维权比较困难,一是维权成本太高。目前,涉及农民工的高发维权案件,主要是工伤和劳资纠纷。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确实困难,请律师维权成本又太高,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在遇到侵权时,都放弃了维权。二是农民工面对企业处于弱势。农民工大多在劳动密集性的私营企业工作,很多就业岗位会随着产业更替和市场周期而频繁流动和变化,许多农民工面临随时被解聘的风险,因此签订劳动合同率很低。
五、调查建议:
1.大力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监督和规范用工单位的用工行为。2.拓展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教育培训,切实加强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领导。3.适时提高工资标准,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4.健全和完善农民工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5.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6.健全维护农民工权
益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7.切实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并提高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意识。8.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六、调查总结:
此次对城镇农民工现状的社会调查增进了我对城镇农民工的了解与认识,对这一弱势群体有了全新的感受。农民工现象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思考、探索、解决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李佐军 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01
(2)《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白跃世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