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内容说明) - 中国能源研究会

时间:2019-05-15 01:3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内容说明) - 中国能源研究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内容说明) - 中国能源研究会》。

第一篇: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内容说明) - 中国能源研究会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内容说明)

本报告是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编写、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年度报告,参加编写的单位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三峡集团、神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自2011年起,中国能源研究会将每年发布一份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年度分析报告,给全社会关心能源发展的人士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对能源发展重大问题提供权威专家的看法和意见,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能源发展状况和趋势。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着重回顾“十一五”能源发展情况,分析中国能源发展现状,并展望“十二五”能源发展趋势。报告内容包括:(1)分析“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的总量、结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预测“十二五”期间能源需求;(2)分析“十一五”期间能源投资情况、能源建设取得的进展、能源生产运输能力现状,展望“十二五”能源投资建设的重点、能源生产运输能力的基本格局;(3)分析“十一五”期间能源生产的总量、结构、地区分布,行业结构的变化,行业运行绩效,展望“十二五”期间能源行业结构的变迁并预测各种能源品种的产量;(4)分析“十一五”期间能源进出口总量、结构、地区分布,展望“十二五”期间能源贸易的趋势、各能源品种的贸易总量和对外依存度;(5)分析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的变化与现状,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的政策建议,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应该重点推进的能源改革。

第二篇:中国能源-燃气行业发展

五虎逐鹿中国燃气市场

中国燃气、昆仑燃气、华润燃气、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五虎继续上演燃气市场争夺战。

如果说19世纪是煤炭的世纪,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天然气的世纪。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用了约20年时间,对外依存度达58.1%。而从2006年我国第一次进口液化天然气到2013年底,仅用了7年时间,对外依存度就从零突增到31.6%。中国天然气消费2000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长16%,已超越伊朗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天然气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燃气市场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市场盛宴

天然气市场产业链的中上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简称三桶油)承担资源开采和国外引进以及长输干线管网的建设。因管输价格由国家发改委确定,天然气与管道板块业务处于巨额“政策性”亏损。而下游燃气公司却在疯狂赚取利润赚得盆满钵满。我国天然气市场产业链的上中游几乎被三桶油控制,下游的城市燃气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目前国内的主要城市燃气市场,基本被中国燃气、昆仑燃气、华润燃气、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五虎”瓜分,剩下的残羹则被地域的省网公司、小个体及企业占有。它们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是依靠接驳费和燃气销售。

看一下管输价格,因各市气化率差异较大,通过省管网到各地级以上市的城市燃气公司门站价格、终端用户销售价格(包括城市燃气公司的配气费),均有所不同,但各城市燃气公司销售给用户的价格在门站价上进行上浮。其实,每个城市的下游燃气市场才是真正的寡头垄断,且对城市燃气公司来说,卖气业务仅属于赚一点小钱罢了。

城市燃气公司看准的是一次性初装费(接驳费)。

以国内100万人的中小城市为例,每户家庭初步按3口住宅计算,大约有3.3万户家庭,按目前通行的每户3000元人民币(部分省市略有差异)燃气接入初装费计算,仅此一项就可收入9900万元。还不包括LNGCNGLPG气站的收益以及城市工业用户这块大头的初装开口费。而唯一支出的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就是铺设管网配套,如果控制得好,直接成本超不过50%。加之各城市房地产的大干快上,城市居民平均在2套房以上,哪套房不交初装费,燃气公司会给你通气。

中华煤气先天下

我国天然气从无人问津,到成为“香饽饽”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3000多年前《易经》中记载“上火下泽”、“泽中有火”;900多年前,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记载:“商奴,有洧水,可蘸。”然而,古人利用这种天然气体仅仅是炼制“猛火油”点灯及加热卤水以生产微量的食盐等。

我国城市燃气市场的发展拐点始于西气东输一线商业投运后。

2000年以前,由于气源短缺,加之配套设施不完善,地方政府和居民使用天然气积极性并不高。我国内地燃气市场基本上是香港大亨李兆基旗下中华煤气的天下。

中华煤气在香港如雷贯耳,有150余年的发展史,具有世界级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的本港最大的公共能源供应商之一,独霸香港供气网络管道全长逾3400公里。中华煤气于1994年投资内地燃气项目,率先在华南珠三角地区成立城市管道燃气公司,业务先后从华东长三角地区向华中、西南及东北等地区拓展。2002年,中华煤气在深圳成立港华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内地的投资项目,2007年并购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百江燃气(李嘉诚参与的公司),其后易名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今天,港华燃气在南京、武汉、西安、济南、成都、长春及深圳等地发展超过125个城市燃气企业,业务遍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共20个省市区,住宅及工商业客户数目由最初的约5000户发展至1500万户,售气量达到120亿立方米,供气管网总长逾64000公里,已成为内地最具规模的城市燃气集团之一。

民企野蛮生长

当时,由于三桶油基本放弃下游城市燃气市场,能与港华燃气一争天下的公司凤毛麟角。但还有一些思维超前的人欲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分城市燃气市场这杯羹。

新奥燃气王玉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和早期下海的刘永好、伊明善这批商人一样,最初从小买卖做起,一点点,一步步向财富帝国的巅峰冲刺。

1984年他通过开办小液化气站、塑料厂、玻璃制品厂、出租公司和化工公司等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八年后,他用这几百万元资金把华北油田零散气井通过管道敷设到了廊坊,新奥燃气正式成立。燃气的垄断经营和稳定的收入使他尝到了甜头。

而新奥燃气的真正发迹起步于西气东输一线的开工建设。

新奥燃气的总部位于河北廊坊市,廊坊市有“中国管道城”之称,中国石油管道的总部机关位于此。因而1998年,首次酝酿我国西气东输建设的雏形意见便产生于此。那时,正在重组的石油石化企业困难重重,中石油为千亿元投资一筹莫展,对投资城市下游的城市管网无暇顾及,加之地方政府对西气东输规划拟建的25条分输支线并不感兴趣。直到开工三年后与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五省市完成供气协议书的签订,终端用户市场才有了结果。

而王玉锁超前看到了这巨大的商机,由于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依托西气东输的气源和相关的人力资源优势,先后在辽宁省葫芦岛、山东聊城以及管线经过的区域迅速拿下这些不起眼的二三线中小城市的独家燃气专营权。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奠定了起飞的基石,新奥燃气2001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王玉锁25岁借助900万元人民币的家族资产进入能源供应行业,而今市值超过500多亿港元,上涨5500多倍。新奥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成功运营117个城市燃气项目,为超过770多万居民用户及30000多家工商业用户提供清洁能源产品与服务,敷设管道逾近20000公里,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超过3300万立方米,覆盖城区人口5552万。在71个城市投资运营330座天然气加气站,20多个大中城市规划和实施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类似新奥燃气般野蛮生长的还有中国燃气,同样演绎了一个暴富的神话。

中国燃气,从名字上看好像是国有控股的企业,实际上第一大股东为个人刘明辉。

该公司2002年才进入燃气分销领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中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1个管道天然气项目。数据显示,中国燃气进入燃气行业以来,呈几何式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从成立之初的不足1亿元发展至目前近200亿元。到2013年底,公司市值从最初的5000万港币上升至540亿港币,市值上升1000余倍。更为奇特的是,在公司管理层“内耗”,没有CEO执政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速的盈利增长。

央企出击

面对下游城市燃气市场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三桶油及央企们属后来者,但凭借强大的上中游资源和资金优势,在下游燃气分销市场迅速站稳了脚跟。

具有70余年悠久发展历史,拥有900亿港元资产,曾隶属中共中央办公厅,现归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初成立华润燃气进军城市燃气市场。短短6年时间,凭借实力雄厚、央企背景资源四处扩张布点,目前,华润燃气成员企业近100家,分布在18个省2个直辖市。这是城市燃气市场突然杀出的一匹黑马。

2008年开始,中石油已也展开了大规模进入天然气下游业务的行动,分别以昆仑能源、昆仑燃气、昆仑天然气利用三家企业开展天然气业务。其中昆仑能源致力成为上下游一体化LNG供应商,昆仑燃气主要开展城市燃气业务,昆仑天然气利用负责开展压缩天然气即CNG业务。三家企业三块业务互相整合,与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合作,业务得到飞速发展。

央企出击,一线大中城市的燃气业务迅速被收入囊中。截至2012年底昆仑能源已建设加气站约300座,消费LNG 31.5万吨,在十大消费企业中高居第二位。中海油的LNG加气站已突破100座,消费LNG 9万吨,也进入LNG消费企业前十名。

2002年我国鼓励发展天然气起,到2004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实施,过去十年间,全国所有城市(包括县城)的燃气专营权已被地方政府全部售出(包括经济落后的西部和西南偏远地区)。央企国资、外资、民营个体、地方政府这几股势力在垄断的城市燃气市场开始火拼后,国内天然气市场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

硝烟四起

当前的政策条件,致使每个城市的天然气供应商只能有一家。天然气上游供应商要延伸下游终端产业链,其他燃气分销商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今后的下游争夺战将会越来越激烈。

三桶油向天然气产业链下游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外资、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将面临更加艰难的生存竞争环境。随着我国城市燃气市场不断发展,一场场城市燃气市场的争夺会不断在全国上演。

城市燃气市场的争夺,说白一点也就是城市燃气专营权之争夺。燃气专营权是稀缺的“垄断”资源,当前一个地级城市的燃气专营权转让费在100万至1000万元之间,规模大的城市在亿元以上。后来者要想参与或扩大业务领域,必须通过收购才能达到目的。

说起收购事件,最著名的当属2011年底那次。

2011年11月27日,在中国燃气管理层“内讧”之际,新奥燃气邀中石化向中国燃气发起了迅猛的收购要约,这场收购“大战”的剧情亦跌宕起伏。

新奥燃气与中石化提出有条件现金收购要约,收购中国燃气已经发行在外的所有股份,注销所有未行使的期权。邀约收购价为每股3.5元,收购价约166.79亿港元。新奥支付收购要约总价的55%,中石化支付45%。这一价格较中国燃气停牌前溢价约两成半。

收购中国燃气的“大战”吸引了资本市场无数人的眼球。两家企业各怀“心思”,若新奥燃气收购成功,将稳坐城市燃气市场“头把交椅”,合并后将拥有将近270个大、小城市的燃气专营权(其中包含近80个地级城市),远超港华燃气、华润燃气、昆仑燃气。而中石化也会迅速将产业链延伸至天然气销售终端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经过收购与反收购较量,到2012年10月,虽然收购以失败落下帷幕,但中国燃气与中石化仍然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互通销售渠道和网络,中石化原则同意中国燃气参与其负责建设的省际天然气管线及配套设施的投资,达到了双赢。

新奥燃气鲸吞中国燃气失败,公司首席财务官郑则锷曾透露,为收购中国燃气而新增了约2000万元的行政费,另外为收购而预留的4亿美元资金,也导致额外的7600多万元利息支出。换言之,9600万元打了水漂。

央企后劲十足

早在2008年,新奥曾经的主战场之一石家庄,围绕当地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城市燃气专营权)与中石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较量。曾与石家庄燃气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而成为该市燃气市场经营主体的新奥,在准备大张旗鼓实施燃气置换工程时,遭到了中石油的挑战。短兵相接之后,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收购了合资燃气公司51%的股权,从新奥手中赢得了石家庄燃气市场。对于新奥来说,这是无可奈何的结局—它需要依赖中石油的气源,无法对后者采取完全针锋相对的“决战”。可以说,央企在争夺战中占有后发优势。

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由于三桶油的主要精力放在天然气产业的中上游,所以在城市燃气市场的前期已痛失下游分销燃气市场份额。笔者以为,当前央企要打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业务,办法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利用自身控制上游资源的优势和地方政府控制管道路由和持有燃气专营权的强项,加强和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央企的资源作用,扩大业务。如果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燃气合资公司,可通过合资燃气公司对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燃气公司进行整合。

第二,与外资、民企携手,通过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在产业链上进行业务互补,达到共赢发展。

第三,对重要燃气城市公司的控股权,可根据情况进行收购兼并。

第四,要整合内部资源,特别是中石油所管辖的昆仑能源、昆仑燃气、昆仑天然气利用以及部分仍在经营城市天然气业务的地区公司,应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管理,达到资本收益最大化。(文章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提供)

第三篇:中国能源人物

中国能源人物

主办单位

中国能源报

学术支持单位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

评选背景及意义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为了切实落实“十二五”发展纲要,推进我国能源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本着树立先进、服务行业的原则,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特举办“2011中国能源人物”评选活动,旨在塑造最具公信力的社会品牌,评选出2010年为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做出杰出成就的人物。通过表彰先进,激励能源各领域领军人物锐意革新、积极进取,为“十二五”开创我国能源新局面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且,通过发掘“能源人物”背后的感人事迹,鼓励能源领域各行业从业者及社会公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能源事业,踏实工作,创优争先。

评选标准

评选将依据“责任、推动力、影响力、引领力”四个指标进行评审。

评选范围

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能源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之人士,包括从事能源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管理及研究人员。

评选流程

第一阶段:推荐、报名阶段

与能源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以及个人均可推荐。所有推选人都将填写正式的推荐表格,包括填写推荐理由及被推荐人在2010年为能源事业发展所作出的主要事迹和取得的成绩,方确认为有效提名候选人,进入下一轮评选委员会评审。第二阶段:初评阶段

组委会对推荐人材料进行核实考证无误后,提交评审委员会,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十位候选人物,并在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网站上予以公示。第三阶段:终审阶段 对公示无疑义的候选人,组委会将再次将候选人的评审材料上报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将依据“责任感、推动力、影响力、引领力”四个标准分别对每位候选人进行打分评定,得分最高者即为“2011中国能源人物”,并在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网站上予以公示。

2010中国能源人物获得者

张国宝 获奖理由

一、完善能源保障体系,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在张国宝执掌中国能源的这11年,中国疾速成为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在张国宝同志任内,他主导建成我国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支持煤电运一体化、“输煤与输电并举”加速资源产区战略调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9.5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纪录;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长,2010年首次在国内海域建成“海上大庆油田”,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亿吨/年,千万吨级炼厂达到18座;建成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线,天然气暖气管道总长度达到4万公里。国家石油储备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一期项目4个基地,总规模达1640万立方米。这些措施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的基础能源供应,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和天然气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石油工业的稳产增储。

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他力主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关停技术落后、能耗高的小火电、小煤矿、小炼油厂,为建设大机组、大煤矿、大炼油厂,发展清洁能源腾出了空间,推进了产业升级。大力支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其中核电结束过去五年无核电机组投产徘徊不前的历史;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五年翻番增长,打造多个陆上“风电三峡”。

为加快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在张国宝的领导下,国家能源局力排众议,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建设大型风电场,打造若干个“风电三峡”,大规模使用风能,把成本摊薄,从而降低价格;二是通过规定国产化率70%的硬性指标扶持国产设备,重点扶持优势龙头企业;三是打破政府制定电价的传统,引入风电特许权招标制度确定电价,公开竞争。这三项措施,加上《可再生能源法》对补贴基金和全额收购可再生发电的规定,使得中国风电价格迅速降至每千瓦时0.5元左右,风电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截至201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总量达4182万千瓦,领先于美国,居世界第一。

三、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能源国际通道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陆上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境外能源资源投资并购和勘探开发也取得重大收获,初步建成了非洲、中亚-俄罗斯、南美洲、中东和亚太五个海外油气合作区;合作对象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已与数十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能源合作机制;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石油、天然气逐步扩展到铀、煤炭、风能、太阳能、能源装备等多个领域,从单一的上游勘探开发逐步发展到上下游一体化的多方位、全领域合作;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在“走出去”中通过独资、合资、参股、并购、工程承包、技术服务等方式,在海外能源勘探、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国能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大增强。

四、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张国宝同志任期内,能源科技化程度大幅攀升,建成了一批主要的能源基地,供给能力明显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异军崛起,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显明优化,能源装备水平获得长足提高。

在国家能源局的推动下,国家发改委连续出台多项鼓励和扶植政策,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起到了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2001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仅为1300万千瓦,到2008年则已超过1.3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对全国工业总产值、就业的贡献率均超过25%,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更是超过50%。

其中有关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发展尤其显著。开发出了3兆瓦、5兆瓦风力发电机;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从岭澳一期项目的30%,提高到了红沿河项目的85%,并成功掌握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岛9大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水电单机采用70万千瓦并推广应用,并在向100万千瓦迈进;坚定支持±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输电设备国产化工作,使我国输变电设备技术跃居世界先进水平;风冷发电循环流化锅炉,重型燃气轮机得到推广应用;成功建造14.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摘取了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五、民生能源工程得到重视,城乡居民使用能源条件不断改善

张国宝在主持能源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民生能源建设,着重从农村能源建设、城市供热机组建设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三个方面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使用能源的条件。

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实施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并在偏远农村地区推广利用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农村人均生活用电比2005年提高了79%;在城市供热机组建设方面,在北方高寒地区建设了6000完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替代了大量燃煤小锅炉,解决了4000多万城市人口供暖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方面,力主建设青藏联网工程,解决西藏长远供电问题,加快新疆能源开发建设,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750千伏主网互联。在这些措施的引导之下,2010年,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水平比2005年提高了32%,人均电力装机比2005年增加0.29千瓦,人均天然气消费是2005年的2.4倍。

总之,在张国宝同志领导下的能源局,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制定能源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谋划重大项目布局,引导和服务能源行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张国宝同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敢于碰硬,不计较个人得失,为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懈努力,扎实工作,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能源行业当之无愧的典范人物,也是中国能源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首届颁奖典礼论坛主题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研讨会

主办方简介

《中国能源报》是人民日报社2008年组建成立的一家以报道能源领域相 关新闻信息为主的一家报纸,其前身为创办于1978年的《市场报》,现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宗旨,全力打造国家能源政策、宏观管理与企业运行的综合信息发布平台,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具价值的产经新闻。

《中国能源报》(邮发代号1-6)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与国家能源局合作创办的能源产业经济类报纸,承担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的机关报职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以整个能源产业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媒体。作为国内最权威的能源产业经济媒体,《中国能源报》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作为国家能源政策与宏观管理的信息发布平台,为能源产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能源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为广大的能源产业领导者、从业者提供最具价值的产经新闻。

《中国能源报》的目标读者定位于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党政官员和公务员、能源企业家及高层管理者、能源领域投资者、研究者、咨询者和服务者、能源的重要用户、全国各大高校能源专业师生、国际能源行业企业从业人员。这些读者拥有国家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权,具备能源企业各项运行、重大投资、重大采购行为的决策权和影响力。

《中国能源报》为对开瘦报,彩色印刷,每周一出刊。版面分为新闻和专刊两个板块。新闻板块包含国内要闻和国际新闻,专刊板块涵盖石油天然气专刊、煤炭专刊、电力专刊、新能源专刊、科技装备专刊和节能减排专刊。

评选组委会主要负责人

组委会主席

李庆文 组委会秘书长

解树江 组委会副秘书长

潘仁飞 组委会副秘书长

第四篇:中国能源概况

中国能源概况

一、能源禀赋

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我国煤炭剩余储量居世界第3位。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未来还有资源储量增加的潜力。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5.4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二、能源生产

我国已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1)煤炭生产:煤炭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四省(自治区)。

(2)石油生产: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我国是世界第5大石油生产国(前4位分别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和伊朗)。西部和海上是我国未来石油开发的重点,处于勘探的早期和产量的上升期,是保持我国石油稳产的主要区域。

(3)天然气生产:我国天然气生产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产量增长较快。供应格局已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的局面。产量居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伊朗、卡塔尔和挪威)。

(4)电力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能源生产增速。我国是世界第2大电力生产国。

三、能源消费

(国家的电气化水平衡量指标:一是发电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二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1)一次能源消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立足国内满足需求的能源方针,决定了我国将长期保持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2)终端能源消费: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优质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明显加快,比重逐步增加。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石油和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终端煤炭消费逐渐向工业集中,交通行业是最大的终端石油消费行业,工业用电结构呈现明显的重型化趋势。

四、国际能源合作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由能源净出口国逐渐变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进口的不断增加促使我国能源供应保障策略从自给自足逐步走向立足国内和利用国外资源并举,国际能源合作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油气领域,我国能源企业不断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主要投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协议或竞标的方式直接获得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权;第二种是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获得海外油气资产;第三种是通过贷款或其他援助方式获得资源国提供长期油气资源供应的承诺。在煤炭领域,我国能源企业主要通过投资开矿的形式获取海外煤炭资源。在电力领域,我国能源企业积极开展跨国输电和电力贸易。此外,我国能源企业还通过工程承包、企业并购、资产运营、技术装备出口、管理咨询等方式进入海外电力市场。

第五篇: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决能源问题是我国需要面对的尖锐和紧迫的问题。阐述中国能源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能源现状、能源结构、未来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08)06-0009-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发展在20a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GDP翻2番,能源消费翻1番,完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1〕

1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

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06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人均天然气储量

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2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的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2.1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

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2.2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 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亿m2建筑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

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30%[2]。2.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

构,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必须在发展的同 时,下大力控制排放,开发新能源。3解决能源问题的基本战略

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能源供应来 保证现代化建设。因此我国现阶段能源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研发低能耗或者无污染的新能源的同时大力节能,减少能源的损耗,合理控制污染能源的使用量,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将“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两低一高”模式。其次,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对煤等能源加大洁净化技术的推广。要以保护环境为首位,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适当调整好能源结构,实现结构多元化,加大对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4中国未来能源

在未来,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次能源的供应越来越少。

必须找到更多的、合适的能源来保证祖国的经济建设,在本世纪内,以煤、石油等作为主要能源的同时开发更多新的能源。4.1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将作为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有常规天然气和煤层气、甲烷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国土资源部等5部委下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办法》,将煤层气列为国家一级管理的矿种;煤层气已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务院发布加快煤层气利用意见,对煤层气抽采利用实行税收优惠,2020年前可减免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项目建设用地予以优先安排;国家发改委2006年颁布《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计划2010年全国煤层气产量100×108m3,其中地面开采50×108m3。中国煤层气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在个别地区实现了商业化,国家也出台了鼓励煤层气的利用,不仅能提供更多油气能源,还降低了矿井瓦斯灾害的发生。4.2油砂与油页岩资源

中国油砂资源也很丰富,在柴达木等地已发现了大量高品

质的油砂矿,这能极大地补充中国石油供应不足的状况。中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315×108t,预测资源量4520×108t,其中所含页岩油资源量476×108t,排第2位(2006年),主要集中在东部区、青藏区和中部区,其中东部区页岩油资源量占全国的35%。目前,页岩油探明储量20×108t,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广东省、辽宁省[3]。4.3天然气水合物

在中国南海海域资源潜力最大,11个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分

布区有效分布面积约为125833km2。南海的调查程度相对较高,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和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异常标志,初步圈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范围及其厚度。

4.4绿色能源 4.4.1地热资源

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广泛据中国地调局统计,2000m以浅可采热水量68.5×108m3/a,折合标煤3285×104t/a[4]。4.4.2太阳能资源

全国2/3地区日照小时数大于2200h/a,理论储量折合标

准煤达17×1011t/a。丰富区位于吐哈、柴达木、二连、银额盆地;较丰富区位于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松辽及渤海湾盆地[5]。目前利用太阳光光能发电已成为主流,中国也在加紧研发光伏电池和如何降低成本等问题。4.4.3风能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全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

10×108kW。其中陆地上离地10m高,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 有2.53×108kW,海上7.5×108kW。东南沿海、山东、辽宁沿海及其岛屿年平均风速达到6~9m/s;内陆地区如内蒙古北部,甘肃、新疆北部以及松花江下游也属于风资源丰富区[6]。4.4.4生物柴油

目前中国生物柴油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主,已经建成了一些

小型生产装置,总产能11×104t/a,主要以地沟油、植物油脚为

原料。大型企业正积极扩大生物柴油产能建设,中粮集团“十一五”期间,规划利用地沟油等建设10套生物柴油生产装置,总产能达55×104t/a[7]。4.4.5氢能

人类利用氢能的方式有利用其化学能直接燃烧,放出热量 和产生水,其过程为:

2H2(g)+O2(g)圯2H2O+483.20kJ 这种单位质量的氢不仅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物中没有任何污染,大量的氢气不是很容易得到。但是如果将其用于氢能,氢核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放射性,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其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解释了太阳的能量释放过程,即4个H原子聚变成一个He原子,在质量上He原子比4个H原子减少了0.711%,这个差额称为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能量。,氢核聚变能也属于氢能,氢核聚变的原料是氢的同位素氘,氘的资源比较丰富,在海水中氘和氢之比为1.5×104:1,地球上海水总量约为1018t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氘,经过计算,1L海水中提取出的氘,进行氢核聚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00L汽油燃烧释放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几乎是“取之不尽”的,因此受控氢核聚变的研究成功将使人类摆脱能源危机的困扰。利用氢能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受控氢核聚变,这也是“氢能源”利用的终极目标[8]。尽管现在世界限制核能的发展,但是核能小型化,如核动力汽车等等,都是很有潜力的。4.4.6水能

水能具有资源可再生、发电成本低、生态上较清洁等优越性,中国水能资源丰富,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但中国水电能源开发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积极谋划水电能源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峡水电站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水电能源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次海洋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环保能源。潮汐能、海浪能发电将在未来起着更重要的位置。5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能源现状和能源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了我国能源利用状况,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明白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英明之处。我国有着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能源结构,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在为能源斗争,能源危机时刻存在,国际形势时好时坏。中国必须依靠本国自身的能源来支持经济建设,适当进口国外能源,找出一个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参考文献

1陈清泰,等.中国能源战略构想.财经界MoneyChina,20052杜祥琬.中国能源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求是,2006(22)3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天然气工业,2004,24(7)4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部,2006 5罗振涛,霍志臣.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太阳能,2007(2)6 李景明,王红岩,赵群.中国新能源资源潜力及前景展望.天然气工业, 2008,28(1)7吴明作,黄黎,张百良,等.国内外木本生物柴油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我国 的研究展望.西部林业科学,2007(2)8胡亚范,马予芳,张永贵.绿色能源--氢能.节能技术,2007(5)

3、新能源国内总需求情况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我国对新能源产业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未来新能源势必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其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开发利用新能源从实际出发,努力推动节能环保建筑的建设,以及低碳减排产品的研发,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打造清洁现代化国家。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从未来的市场前景看,若按“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8%—9%、电力弹性系数接近于1来测算,201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达到约5.5万亿千瓦时,要达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相应约需发电装机12.5亿千瓦。按此继续推算,到2020年全国约需发电装机16亿千瓦,而到今年底,全国总装机预计达到8亿千瓦,这说明新能源具有长期非刚性的需求,它的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现实的市场竞争力看,受技术、设备等因素及新能源自身分散性、不稳定性特点的制约,新能源要在成本上与常规能源并驾齐驱还有待时日,加之新能源的关键设备要依赖进口,成本更进一步被推高。这说明高成本、高价格、低效率导致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弱势是制约新能源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最直接因素。

4、新能源国内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三、新能源产业基地演进的制度要素分析

新能源的发展主要依赖制度的推动,而如何将其达到一个平衡稳定是尤为重要的,由此新能源产业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应充分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顺应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政策,有效的达到能源利用效率高涨的目标。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上应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宏观角度

1、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重点产业。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2、环境保护制度

随着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各国更重视各产业的环保性。环境保护制度对于一个国家长期内产业基地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例如东北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了风力发电建设项目专项检查。环保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风力发电项目是否履行了环评审批手续;在建项目是否认真按照环评批复的要求落实了生态恢复措施,各项污染治理设施是否同步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是否履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各项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等。

3、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影响到产业基地的实际成本与收益,因此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会提高新兴产业基地的效率,带动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的积极性。

例如辽宁阜新市国税局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在行动上,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风电发展,促进阜新转型。阜新联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阜新申华协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坐落在彰武县,两企业是以开发利用风电项目投资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为助推企业帮大做强,市国税局利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针对该企业采购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市国税局积极向上级请示,主动向企业介绍办理类似业务的案例及税收政策,引导企业积累原始资料。

总的来说,国家应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新能源发展初期,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开发资金,或在能源集中采购方面给予倾斜,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设立专项的投资基金。但政府直接投入毕竟有限,政府投资的真正目的在于吸引商业资本进入,产生乘数效应。因此政府作为的重点应放在制度设计方面,以政策支持和导向为新能源“出海”护航。一是制定相应市场准入政策,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持续稳定的消费市场。二是完善电力定价体系和价格补偿机制。三是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调动投资者积极性。四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比如在风电发展上,有些风能基地在没有详细测风资料的情况下上马,风电场规划粗糙,规划的容量也不科学,使很多风电机组无法达到设计出力。

(二)微观角度

1、创新制度

企业的活力主要在于创新,但创新若想与市场规律更好的协调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东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基地内的企业不仅在企业制度上同时在企业管理上都十分重视创新。例如国电双辽公司实施了创新制度,在技术创新上,企业进行投入上的制度限制,特别是设置了最低科研资金的限定。在管理制度上,创新制度给予了运行环境及运行期限的制度保证。

2、竞争制度

东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基地内的企业在竞争制度的引导下更好的与市场运行基本规律相一致,避免了企业经营者利益冲动而引发非市场规律下的竞争所形成的最终企业甚而产业基地的损失。

下载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内容说明) - 中国能源研究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内容说明) - 中国能源研究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能源发展的七大注意事项

    中国能源发展的七大注意事项中国能源问题主要不是资源禀赋不足或生产能力不够造成的,而是因为现有能源体制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能源政策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

    2020年中国能源展望

    2020年中国能源展望 随着中国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钢铁、水泥、汽车、房地产、煤炭、电力等国民经济重点产业高速发展,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

    中国能源外交何去何从

    中国能源外交何去何从 传统的能源安全观,以能源的充足供应、持续和价格合理为重点内容,反映的是石油、煤炭等高碳经济时代特征。2006年7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八国峰会时首次提出新......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班级:11级地理教育 学号:111508124 姓名:幸赟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方针,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强调对环境的保护,而且应包括......

    1-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

    中国能源企业文化网简介

    中国能源企业文化网简介 2013年6月18日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用一个部分的篇幅阐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

    2012年中国能源重大新开工项目

    2012年中国能源重大新开工施工项目汇编 目录索引1、北京1.1北京动物园北路电力隧道工程(2011年-***年,***亿)1.2北京市后八家110KV输变电工程(2010-***年,***亿)1.3北京京能未来科......

    中国能源环保产业协会简介5篇

    一、协会简介: 中国能源环保产业协会简介 中国能源环保产业协会是由国内外新能源行业和环保行业相关企业共同联合发起,并由最具有研发资格和从事能源环保生产的企业与个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