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1:1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第一篇: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在此选择字体:大 中 小来源:中医看病网 作者:健康专家 时间:2009-11-28 点击:155中医博大精神,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有关肺结核的中医治疗。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

中医博大精神,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有关肺结核的中医治疗。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虽然感染后并非立即发病,但一旦感染,终生有发病危险。

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痨瘵”、“肺疳”等范畴。先天禀赋不强、正气亏耗为其内因,外受“痨虫”所染,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本病一般分4型治疗:

1.肺阴亏损型

症见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午后更著,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12g,麦冬12g,天冬10g,生地18g,百部15g,白及20g,山药30g,云苓15g,川贝12g,菊花10g,阿胶15g(烊化),三七3g(冲服)。

2.阴虚火旺型

症见咳嗽气急,痰粘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胸疼咯血,遗精,月经不调,消瘦乏力,舌绛苔剥,脉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方药:龟板10g,阿胶12g(烊化),冬虫夏草12g,胡黄连10g,银柴胡10g,百合30g,生地20g,麦冬12g,桔梗12g,贝母12g,当归12g,青蒿15g,知母12g。

3.气阴耗伤型

症见面色不华,神疲体软,咳语声微,纳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风自汗与颧红盗汗并见,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而少力。治宜益肺健脾。

方药:太子参15g,云苓15g,白术15g,山药30g,桔梗12g,百合30g,大枣10g,黄芪20g,莲子15g,当归12g,白及20g,功劳叶12g。

4.阴阳两虚型

症见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音嘶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精,闭经,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治宜滋阴补阳。

方药:太子参15g,白术15g,山药30g,茯苓20g,黄芪30g,紫河车15g,当归15g,鹿角胶10g,龟板12g,白芍12g,白及30g,功劳叶12g。

以上就是肺结核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大家能有所帮助。

第二篇: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1例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1例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股骨头坏死;中医治疗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4.0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多关节的慢性滑膜炎,多合并全身多系统损害的免疫性疾病[1]。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是因暂时或永久性供应股骨头的血液不足,致使股骨头变性、坏死、关节面塌陷[2]。笔者有幸跟随蒋连泓教授临床学习,目睹其单纯采用中药治疗l例RA合并ONFH患者,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现介绍如下。病例资料

患者,女,55岁,清洁工。因右髋关节间断刺痛1个月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于就诊前3年因劳累受寒后出现双手十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刺痛,晨僵20 min,活动后有所缓解,伴轻度怕风怕凉,无膝关节肿痛、骶髂关节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未引起重视,未予诊治。1年前患者因双手十指近端指间关节僵硬肿胀,活动受限,刺痛加重,自行服用社区中成药(具体药名及成分不详),疼痛缓解,未进一步治疗。就诊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夜间右髋关节持续刺痛,持续时间约30 min,伴大腿内后侧放射痛,活动后及左侧卧位可缓解,伴间歇性跛行,于社区医院行X线片提示右侧股骨头软骨部分断裂塌陷,骨小梁大部分消失;左侧股骨头骨质疏松。现为缓解临床症状,前来就诊。查体:手部呈尺侧偏斜畸形,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对称性肿胀,伴色素沉着、扪之发热,腕关节屈约40°,伸约30°,膝关节屈约80°,右髋关节因疼痛无法内外旋,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进一步检查,要求仅服用中药。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结果,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RA分类标准[3]及Froberg等[4]1996年提出的6期分期标准,可诊断为RA合并ONFH Ⅲ期。中医辨证治疗

患者自诉右髋关节夜间刺痛,双手十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伴有口干、口渴,喜饮温水,纳差,便秘,约4 d 1次,小便可,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5],初期多为“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外台秘要》),闭阻气血经络,虽有正气不足,但以邪气盛为主,日久,呈渐进性、反复性发作,以正虚邪实或正虚邪闭为主,遂致临床证候复杂多变,胶顽错杂[6];ONFH中医称为“骨蚀”,出自《灵枢》[7]:“虚邪之人于身也深,寒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两病相合,临床辨证以“本虚表实”为纲,治疗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要。患者长年劳累,调摄不慎,消乏正气,加之七七已过,天癸竭,肝肾亏虚,腠理不固,风寒湿毒乘虚而入,窜扰经络,流注关节,邪伏日久,寒凝血瘀,痰郁化热,寒热错杂,痰瘀交阻,深伏筋骨,病势缠绵。辨证当属痹证急性发作期,邪入骨骱,精血暗耗,痰瘀互结,寒热错杂型。治宜补肾续骨、消痰化瘀、搜剔伏邪,清宣湿毒,以身痛逐瘀汤加减。药用:骨碎补20 g、桑寄生30 g、川续断20 g、熟地黄10 g、生黄芪20 g、防己24 g、皂角刺10 g、白芥子10 g、青风藤20 g、寻骨风15 g、老鹳草15 g、?g莶草15 g、黑附子10 g、麻黄10 g、白芍20 g、丹参20 g、桃仁10 g、红花10 g、没药15 g、全蝎10 g、地龙8 g、川大黄15 g、车前子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骨碎补、桑寄生补肝肾而强筋骨;熟地黄大补真水;川续断疗伤续折;生黄芪配防己,共奏益气固表、祛湿止痛之效;白芥子、皂角刺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又能消肿散结止痛;青风藤、寻骨风、老鹳草、?g莶草为祛风湿专药;附子配麻黄,搜剔入骨之风寒;芍药养血止痛,并能缓和附子峻烈之性;丹参、桃仁、红花、没药和营之滞,即“补中有动、行中有补”;全蝎、地龙性善走窜、搜剔络邪;川大黄下瘀血、破痰实;车前子通利水道,给湿邪以出路。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患者双髋关节刺痛及十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守方继进,1个月后再次体格检查示腕关节屈约50°,伸约30°,膝关节屈约100°,右髋关节可轻度内外旋。据证依法择药治疗3个月,现病情稳定,转入稳定调养期,嘱加强功能锻炼,“交节气”前后,外慎邪气,避免“重感于邪”[8]。讨 论

RA成人发病率约为1%[9],由于疾病本身、糖皮质激素的服用及股骨区骨质疏松,RA合并ONFH的发生率约为5.73%[10]。本例患者在就诊前3年,双手十指近端指间关节就出现肿胀刺痛并伴有晨僵,但由于对RA缺乏了解,2年后症状加重,自服社区中成药,止痛效果明显,间断服用10个月余,出现右髋关节持续刺痛伴间歇性跛行,X线片提示为ONFH,现考虑该成药含有糖皮质

激素[11]。由于患者经济拮据,不能负担检验及检查费用,未完善相关血清学及影像诊断,这启示临床医生,在RA诊疗过程中不应过于依赖实验室检查[12],要认真分析关节病变性质,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13],延缓或避免患者关节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强RA疾病知识的普及,早明确诊断、早正规治疗[14]。

本案例治疗过程中,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RA合并ONFH的病因、发病及诊断做了全面分析,既体现了现代医学的客观化诊断,又发挥了中医药的整体调节作用,最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参考文献

[1] Emery P,Gottenberg JE,Rubbert-Roth A,et al.Rituximab versus an alternative TNF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ho failed to respond to a single previous TNF inhibitor: SWITCH-RA,a global,observation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study[J].Ann Rheum Dis,2015,74(6):979-984.[2] Roth A,Beckmann J,Smolenski U,et al.S3 guideline.Part 2:Non-Traumatic Avascular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Adults-Untreated Course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J].Z Orthop Unfall,2015,153(5):488-497.[3] 晋松,郑红梅,林俊,等.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5,10(1):106-110.[4] Froberg PK,Branstein EM,Buckwalter KA.Osteonerosis,transient osteoporosis,and transient bone marrow edema:current concepts[J].Radial Clin North Am,1996,34(2):273-291.[5] 杜昕楠,刘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多发性肌炎1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6):30-32.[6] 许平英,娄玉钤,杨亚飞,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况[J].风湿病关节炎,2015,4(5):72-76.[7] 崔宏勋,郭珈宜,郭马珑,等.名老中医郭艳锦中医整体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41-42.[8] 尹军,张雪梅.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875-2877.[9] 李晓波,闫铭锋,李婷.AIR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陕西汉族类风湿关节炎关联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11):880.[10] 胡琳玮,刘童,徐胜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2):5312-5317.[11] 宋才渊,沈兴潮,吕帅杰,等.右归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骨矿物质盐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14):1239-1242.[12] 苏松森,陈永旺,陈国阳,等.关节痛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177.[13] 任昌贵.Reiter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30(3):177.[14] 薛太平.影像学诊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8):105-107.收稿日期:2015-10-29;修回日期:2015-12-11

第三篇:中医知识-脏腑辨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位居胸中,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明,主血脉,主汗液,主火,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声为舌。其心病常见证型如下:

心气虚、心阳虚

症状:二者共同脉症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脉细弱或结代。兼见面色苍白、神疲体倦、自汗少气、舌淡苔白等症者,为心气虚;若见畏寒、肢冷不温、面色滞暗、胸闷痛、舌淡、紫暗而胖嫩者为心阳虚。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者,为心阳虚脱之危症。

病因病机:多由久病体虚,或年老脏气衰弱,或汗下太过,或暴病伤阳耗气,或禀赋不足等所致。

心血虚、心阴虚

症状:二者共同症状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若兼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则为心血虚;若兼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则为心阴虚。

病因病机:多由于生化之源不足,或发于失血之后,或热病伤阴,或七情内伤,阴血暗耗等所致。

心火亢盛、小肠实热

症状:心中烦热或失眠、口渴饮冷、尿黄赤、舌尖红、舌体糜烂、脉数。小肠实热还可见尿血、尿道灼热疼痛等。

病因病机:本证多因情志刺激,或六淫郁而化火,或过食辛辣、温补之品等所致。

心脉痹阻

症状: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憋闷、心悸,甚则面青、唇紫、四肢发凉、舌质暗红或见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病因病机:本病多继发于心气或心阳亏虚之后,往往由劳倦感寒,或精神刺激,或痰浊凝聚等诱发。

痰火扰心

症状:轻者心烦不寐,面红,口渴,胡言乱语,哭笑无常;重者神志错乱,狂躁乱动,打人骂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此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炼液成痰,或痰浊日久化热化火,或外感火邪灼津成痰等而致痰火犯扰心神。

痰迷心窍

症状:神识痴呆,或意识朦胧,喃喃独语,或神昏不语,喉中痰鸣,苔腻脉滑。

病因病机:病由精神抑郁,气郁不舒,或感受湿浊邪气,气郁阻遏,痰浊凝聚,蒙蔽心窍所致。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居胸中,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司呼吸,知嗅觉,发声音,主皮毛,主治节,主宣发肃降。肺能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开窍于鼻,涕为肺之液。肺在声为哭,在志为悲。其肺病证型如下:

肺气虚

症状:气短喘促,咳痰无力,自汗怕冷,面色苍白,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因病机:本证多系久病喘咳,耗伤肺气,或禀赋不足,或其他脏腑病变影响等所致。

肺阴虚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或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此病或由久咳伤肺,或由邪热恋肺,耗损肺阴,或因劳损等所致。

风寒束肺

症状:咳嗽声重有力,吐痰稀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病因病机:此证由外感风寒,邪袭肺卫所致,肺合皮毛而主卫外,风寒外袭,则营卫不利。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气粗,痰黄而稠,口渴,咽红疼痛,头痛,身热恶风,苔薄黄,脉浮数。

病因病机:此系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所致。风热犯肺,肺失宣降。

痰热壅肺

症状:咳嗽喘促,呼吸气粗,发热胸痛,口渴,尿黄,便秘,甚则鼻翼煽动,咯痰黄稠,或咳唾脓血腥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风热犯肺,或寒郁化热,火热炼液成痰,热与痰结,壅阻于肺而成。

痰浊阻肺

症状:咳嗽气喘,痰多泡沫或白色而粘,易于咯出,胸闷,喉中痰鸣,甚则不能平卧,苔薄白,脉滑。

病因病机:此多因长期咳嗽,损伤肺气,肺不布津,聚液成痰。或由脾虚生湿,凝而生痰,上渍于肺所致。

燥邪犯肺

症状:干咳少痰,痰粘难咯,或喘咳唾白沫,鼻燥咽干,咳甚则胸痛,舌干苔薄而少津,脉细数,或兼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表证。

病因病机:多由秋季感受燥邪,耗伤肺津所致,亦有因风温诸邪伤津化燥而成。

大肠湿热

症状:发热,腹痛,腹泻,肛门灼热,或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饮食不洁,致暑湿热毒之邪侵及肠胃,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损伤气血而成。

大肠津亏

症状:大便干结,甚如羊粪,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

病因病机:多见于老年人或产妇,或由阴亏血虚,或由热病伤津耗液所致。

脾与胃病辨证

脾处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布津液,主肌肉和四肢,主升,统血。脾喜燥恶湿,开窍于口,其化在唇,涎为脾之液。脾在声为歌,在志为思。其脾病证型如下:

脾气虚、中气下陷

症状: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若中气下陷(亦称脾气下陷),则兼见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小便频数等。

病因病机:病由劳倦伤脾,或饮食失节,或吐下太过,损伤脾气,或素体虚弱,久病虚损所致。

脾不统血

症状:便血,肌衄,或妇人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其它出血症。同时兼可见脾气虚或脾阳虚的证候。

病因病机:此多因久病脾气虚弱,或劳损伤脾等所致。

脾阳虚

症状:纳减腹胀,大便溏薄,四肢不温,或脘腹隐痛,喜温喜按,或见面肢浮肿,小便不利,或妇人白带清稀而多,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细或迟弱。

病因病机:此证多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或久病伤脾,或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损伤脾阳所致。

寒湿困脾

症状: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吐,口粘不爽,腹痛溏泄,头重身困如肿,苔白腻或舌胖嫩,脉濡缓。

病因病机:多由贪凉饮冷,致寒湿停于中焦,或冒雨涉水,居住潮湿,寒湿内侵脾胃;或素体湿盛,脾阳受遏,以致寒湿中生。

脾胃湿热

症状:脘腹胀满,恶心欲吐,厌油腻,口粘而甜,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赤不利,或面目肌肤发黄,或有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苔黄腻,脉濡数。

病因病机:此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郁化热所致。

胃寒证

症状: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遇寒则甚,得温则减,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食后作吐,肠鸣漉漉,舌淡苔白滑,脉弦或迟。

病因病机:多因胃阳素虚,复受饮食寒凉之侵,或偏嗜生冷,或脘腹受寒而致寒凝于胃。

胃火炽盛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渴善冷饮,消谷善肌、泛酸、食入则吐,口臭,牙龈肿痛,或溃疡出血,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因病机:本证多由邪热犯胃,或情志不遂,肝火犯胃,或过食辛辣,胃火素盛等所致。

食积胃脘

症状: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失气酸臭,大便秘结或泻泄,舌苔厚腻,脉滑。

病因病机:此证多由饮食不节,食入过多所致。食滞胃脘,胃失和降。

胃阴不足

症状:口舌干燥,饥不欲食,或干呕呃逆,胃痛嘈杂,或脘痞不适,大便干燥,舌红苔少或无苔少津,脉细数。

病因病机:病多因湿邪久羁,或肝火犯胃,内热伤阴等所致。

肝与胆病辨证

肝位于右胁,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主筋,主风,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泪为汗之液。肝在声为呼,在志为怒。其肝病常见证型如下:

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易怒,胸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喜叹息,纳呆嗳气,脘腹胀满,或咽部有梗阻感,妇女月经失调,痛经或经前乳房胀痛,少腹胀痛,苔薄白,脉弦。

病因病机:此证多由情志不遂或精神刺激,郁怒伤肝所致。

肝火上炎

症状: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或吐血,衄血,耳聋,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因病机:病多由郁怒伤肝,肝郁化火所致。

肝阳上亢

症状:弦晕,耳鸣,头痛,目胀,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病因病机:本证多系素体阳盛,或七情内伤,或久病耗伤肝肾之阴所致。

肝阴虚、肝血虚

症状:二者共同症状为头昏目眩,视物模糊,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月经量少。若血虚还可见经闭,失眠,舌淡,脉细;阴虚者还兼有颧红,手足心热,耳鸣,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病因病机:此多因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肝血等所致。

肝风内动

临床出现抽搐、震颤、麻木等症状都属于肝风内动,常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三种。

1.肝阳化风:多由素体阴虚,肝阳易亢,化火生风所致,症见眩晕欲仆,头痛如掣,肢体麻木,手足震颤,舌质红,脉弦细。若突然昏倒,舌强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则为中风。

2.热极生风:多因热邪亢盛,燔灼肝经,热陷心包所致。症见高热,烦渴,抽搐,项强,两目上翻,甚则神志昏迷,角弓反张,舌红苔黄,脉弦数。

3.血虚生风:多由久病或失血等因素而致肝血亏虚,血虚而生风。症见头目眩晕,视物模糊,面色不华,肢体麻木或震颤,肌肉跳动或皮肤瘙痒,舌淡脉细。

寒凝肝脉

症状:少腹胀痛,牵引睾丸,遇寒则剧,得温则减,或睾丸坠胀,或阴囊收缩,常伴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迟。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外感寒邪侵犯肝经,致气血凝滞而成。

肝胆湿热

症状: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短赤,大便不调,舌苔黄腻,脉弦数。若见身目发黄,发热,或见阴囊湿疹,或见睾丸肿痛,外阴瘙痒,妇女带下黄赤腥臭等,则为肝经湿热证。

病因病机:此证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湿热内生,蕴结肝胆,或湿热下注所致。

胆郁痰扰

症状:头晕目眩,口苦呕恶,烦躁不寐,惊悸不宁,胸满闷,善太息,舌苔黄腻,脉弦滑。

病因病机:此多由情志郁结,气郁痰生,痰热内扰,胆胃失和所致。

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位于腰部两侧左右各一,与膀胱表里。肾藏精,主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司二阴,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唾液为肾之液,在声为呻。其肾病证型如下:

肾阴虚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低热,颧红,口干,盗汗,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

病因病机:本证多由房事不节,耗伤肾精,或因其他脏腑之阴虚导致肾阴亏虚。

肾阳虚

症状: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男子阳萎,早泄,女子宫寒不孕,小便清长,夜尿多,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迟,尺部弱。

病因病机:此证多由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年老体弱,阳气虚衰,或房事过度,阴损及阳等所致。

肾气不固

症状:精神疲乏,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尿后余沥不尽,夜尿频多,甚或遗尿,小便失禁,或滑精,早泄,妇人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沉弱。

病因病机:此多由年老肾气衰弱,或幼年肾气未充,或久病劳损伤肾等致肾气亏耗,无力封藏,固摄所致。

肾不纳气

症状: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声低气怯,咳逆汗出,腰膝酸软,四肢不温,面部虚浮,舌淡,脉虚。

病因病机:此证多由久咳伤肺,由肺及肾,或因房劳伤肾,气不归元,肾失摄纳所致。

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灼痛,尿频,尿急,或见血尿,或尿液浑浊,或有砂石,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病因病机:病多由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所致。

膀胱虚寒

症状:小便频数而色清,或小便淋漓失禁,或周身浮肿而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因病机:此证多由肾气虚而不固或肾阳虚而不化水所致。

脏腑兼病

凡两个以上脏器相继或同时发病的,称为脏腑兼病。

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或皮下出血,妇人月经过多色淡,或经少经闭,舌淡,脉细弱。

病因病机:此多因病后失调,慢性出血,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等所致。

心肾不交

症状:虚烦失眠,心悸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早泄,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此系久病劳伤,或恣情纵欲,或多思妄想,损伤心肾之阴而致。

心肾阳虚

症状:形寒肢冷,心悸怔肿,尿少身肿,唇甲青紫,舌质青紫暗淡,苔白滑,脉沉微。

病因病机:本证多因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等而致。

心肺气虚

症状:心悸气短,咳喘少气,胸闷发憋,自汗乏力,动则愈甚,面色苍白或暗滞。甚则可见口唇青紫,舌质暗淡或见瘀斑,脉细弱。

病因病机:此多因劳倦过度,或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所致。

肝脾不调

症状:胁肋胀痛,胸闷叹息,烦躁易怒,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大便溏薄,或腹痛即泻,妇人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苔白,脉弦缓。

病因病机:本证多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脾,造成脾气虚弱。

肝胃不和

症状:胸胁闷胀,烦躁易怒,胃脘胀痛,痛引两胁,嗳气吞酸,苔薄黄,脉弦。

病因病机:此证多因情志不遂,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肝火犯肺

症状: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甚则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病因病机:此系情志郁结,或邪热蕴结肝经,郁而化火,上灼于肺所致。

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病多由久病阴血内耗,或房劳过度,肾精亏虚,或早婚多育,精血亏损等所致。

脾肺气虚

症状:短气乏力,咳喘痰多而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甚则面足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病多由久病喘咳,肺气虚弱,损及于脾;或脾气久虚,精微不足,而肺气虚弱所致。

脾肾阳虚

症状: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或少腹冷痛,纳减便溏,或下利清谷,甚则五更泄泻,或小便不利,面肢浮肿,甚则水臌胀满,舌淡肿,脉沉弱。

病因病机:此证多因久病耗气伤阳,水邪久踞;或脾虚久泻,以致肾阳虚衰所致。

肺肾阴虚

症状: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心烦少寐,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本证多因久咳伤肺,肺虚不能布津滋肾;或房事、劳倦太过,肾阴虚竭,以致阴津不能上承,或虚火灼肺,而致肺肾阴虚。

第四篇:从中医辨证治疗及预防甲型H1N1流感

浅析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摘要】:从卫生部通报得知,截至2010年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7万例,其中境内感染12.6万例,境外输入1225例;已治愈12.0万例,在院治疗5778例,居家治疗75例,死亡病例793例。并呈现继续蔓延的趋势,给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疫情需要加强对公众防控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健康知识宣传,在日常生活中用中医辨证治疗做好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关键词】:预防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身体疼痛、喉痛、头痛、发冷、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而甲流和普通流感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3-6小时内会急速发高烧(37.8度以上)高烧会持续3-4天,且会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严重的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而普通流感则是逐渐发烧及全身性肌肉酸痛,轻微的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偶会发高烧;

2、约80%以上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会有严重的头痛,而普通的流感则是轻微的头痛;

3、甲型H1N1流感流涕比较少见,但多有咳嗽及喉咙痛,普通的流感则多有流鼻涕及咳嗽;

4、甲型H1N1流感几乎没有打喷嚏(较不常见),而普通流感会打喷嚏,除此之外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大多数的人会有发烧恶寒,持续会有严重的疲劳感与虚弱,并且会有严重的胸部压迫感,而扁桃腺不会肿,普通的甲流只是偶会有恶寒,轻微的疲劳感,无胸部压迫感,而扁桃腺会肿。我们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区别,如果出现类似的病症要及时到医疗卫生部门接受治疗。

从卫生部于5月11日上午确诊了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到现在,疫情在我国已大范围开始蔓延,除海南外,所有省份均报告了死亡病例。根据卫生部通报指出,我国疫情呈一下五大特点:

1、疫情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海南外,所有省份均报告了死亡病例。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学校暴发疫情明显下降,但疫情继续向农村蔓延、社区扩散。

2、甲型H1N1流感每周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

3、重症和死亡病例数显著增加。数据分析提示,慢性基础病患者、肥胖人群和妊娠妇女易成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患者。

4、病毒基因测序未发现明显变异。12月份,网络实验室共对75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分离测序,未发现耐药性毒株;发现从4例轻症患者分离出的4株病毒HA基因的第222位氨基酸出现突变,研究证实,4例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病毒没有出现持续传播,病毒毒力、致病力和免疫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

5、全人群的整体免疫保护水平仍较低,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建立。综合局部地区人群感染水平调查结果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专家推算,我国内地约15%的人口具有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继续扩散和第二代病例的出现, 如何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显得至关重要。首先,针对学校等人口流动频繁的公共事业单位,抵抗力较低的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弱势群体要及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完成甲流疫苗接种4991万人。其次,对于条件有限不能疫苗接种的群体,要自己做好预防,保护自己。经过北京顶级中西医专家6个月的紧张研发,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正式面世。专家们按照中医理论,参考《伤寒论》、《瘟疫论》等中医经典古籍的百余张古方治疗疫病经验,结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统计分析资料,以具有2000多年治疗发热性传染病历史经验的“麻杏石甘汤”和具有200多年治疗温热疫病历史经验的“银翘散”为基础方,集中数十位中医专家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经验,通过全面的临床研究实践,优选出了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二个有效方剂,随后从通过辨证论治的反复筛选,最终形成了目前的“金花清感方”。另针对不同的人群,专家选配了不同的方案,其他中药药方:

(一)成人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5剂。

(二)儿童

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在日常中,我们要多多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家庭及个人,从根本上预防甲型H1N1流感,保护好自己及家人的安全。

第五篇:肺结核的治疗原则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对于肺结核的治疗在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的治疗原则,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结核病。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

一、早期: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二、联合: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三、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付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付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付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

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

五、全程:所谓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短化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下载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治疗肺结核国家政策

    治疗肺结核国家政策 一、病人检查费用支付 1、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病人免费摄胸片检查。 2、胸片检查异常者,免费痰涂片检查。 3、病人在免费治疗期间,免费痰......

    肺结核中医讲座讲稿2

    肺结核的中医健康知识讲稿 一、肺结核的概念 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二、肺结核的中药治疗及预防 1.......

    中医治疗组工作计划

    弘扬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以中药事业发展为根本点, 保持发挥特色优势是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根本点有特色才能有发展。。中医药工作者肩负重担,要......

    肺结核治疗经验谈实习(共五篇)

    肺结核治疗经验谈 在最近几年来我对肺结核的传统治疗做了小小的改变,在肺结核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上一种药叫复方菠萝酶片口服,治疗方案如下: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喷丁1#qd)+乙胺......

    规范治疗肺结核(写写帮推荐)

    规范治疗肺结核,科学防护保健康 “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中国是一个结核病大国,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肺结核的科学防治知识,不......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怎么样

    感 谢 信 尊敬的范慧敏医生: 您好! 我是在你们医院就诊的平平,今年16岁,上高二,由于学习成绩还不错,所以老师对我挺重视。平时的我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帮助别人,所以在班里的人缘也......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体会(大全)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病治疗及辩证治疗。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2例,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结......

    中医治疗膀胱癌的感想

    膀胱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也相应增长。膀胱癌早期一般不具有典型的症状和特征,很容易忽视,当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时机。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经过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