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辨证分类

时间:2019-05-12 03:4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辨证分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辨证分类》。

第一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辨证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辨证分类

1.脾胃虚弱症状

面黄无华或白,食欲不振,体倦乏力,或大便溏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运化乏力,不能化水谷精微为气血,故面?s色黄,纳食不佳,体倦乏力。气血不足,故舌质淡,脉细弱。

2.心脾两虚症状

面色萎黄或苍白,头发稀黄易脱,头晕心悸,气短音低,夜寐不宁,体倦乏力,纳少,唇口色淡,指甲淡白,或有头面及下肢浮肿。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软。

证候分析:心气虚亏,心神失养测心悸不安,夜寐不宁。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测体倦乏力,纳少。气血不足,则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唇口色谈等。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则头发稀黄易脱。海天医考网整理|舌淡红,脉细软,均为心脾两虚之象。脾虚水湿泛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3.肝肾阴虚症状

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耳鸣盗汗,颧红潮热,面色苍白,腰膝酸软,毛发焦枯,指甲易脆,发育迟缓后质红,少苦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内生,故见颧红潮热,耳鸣盗汗,腰膝酸软。气血不足,故头晕目眩,发育迟缓。肝开窍于目,肝阴虚则两目干涩。面色苍白,指甲易脆,舌质红少苦,脉细数,均为肝肾阴虚所致贫血的表现。发为血之余,血虚则毛发焦枯。

4.脾肾阳虚症状

面色(白光)白,唇口粘膜苍白,纳呆食少,肢倦乏力,或大便溏薄,精神萎软,发育迟缓,囟门迟闭,方颅发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证候分析: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故纳呆食少,肢倦乏力,大便溏薄。肾虚精亏,精不化髓,髓海空虚,骨失所养,故发育迟缓,囟门迟闭,方颅发稀。海天医考网整理|脾肾阳气不足,则畏寒肢冷,精神萎软,音质淡,脉沉细等。气血不足,则面色(白光)白,唇口粘膜苍白。

第二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望姿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望姿态

1.概念: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内容:

1)动静姿态:凡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为病在表;凡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为病在里。

(1)坐而喜仰,喘粗痰多——多属肺实气逆。

(2)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多属肺虚体弱。

(3)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多属阳证、热证、实证。

(4)卧时面常向里,海天医考网整理|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5)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

(6)蜷卧缩足,喜加衣被——多属虚寒证。

(7)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咳喘,或水饮停于胸腹。

(8)但卧不得坐,坐则昏眩——多属气血大虚,或脱血夺气。

2)衰惫姿态,观察衰惫姿态,可以了解脏腑的病变程度和疾病的预后。

3)异常动作

(1)睑、唇、指、趾颤动——为动风先兆,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

(2)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肝风内动。

(3)卒倒神昏,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中风病。

(4)恶寒战栗——疟疾发作,海天医考网整理|或伤寒欲作战汗。

(5)肢体软弱,行动不灵——多属痿病。

(6)关节拘挛,屈伸不利 —— 多属痹病。

第三篇: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必备手册

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必备手册

一、考试时间 实践技能考试

全国考试时间为2017年6月17日-6月23日,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医学综合笔试

(1)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如下: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017年8月26日和27日上午9:00-11:30,下午14:00-16:30。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017年8月26日上午9:00-11:30,下午14:00-16:30。

(2)“一年两试”试点第二次考试时间如下:

2017年在天津市、海南省和云南省开展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执业医师和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医学综合笔试“一年两试”试点。在上述考区通过实践技能考试但未通过第一次医学综合笔试的考生可报名参加第二次医学综合笔试(第一次考试有违纪行为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时间为2017年11月25日-11月26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注:2017年军事医学执业医师加试考试时间为2017年8月26日17:00-18:00。考试题型

中医类别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1型题。A1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型题是标准配伍题。

(1)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或单项选择题。每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即问题)与A、B、C、D、E 5个备选答案(即选项)组成,题干在前,5个备选答案在后。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择(即正确答案),其余4项为干扰答案。答题时,须按题干要求,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A型题采用为A1型题、A2型题2种题型。

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答题时,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项,作为正确答案。

例1.治疗下痢,属“通因通用”法的方剂是 答案:D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白头翁汤 D.芍药汤 E.黄连解毒汤 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以1个简要的病例作为题干,后面是与题干有关的A、B、C、D、E共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要求从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

例2.患者下痢不止,色暗不鲜,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小便短赤,舌苔淡白,脉沉迟。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答案:C A.白头翁汤 B.木香槟榔丸 C.桃花汤 D.四神丸 E.真人养脏汤

(2)B型题:又称配伍题,目前采用B1型题。

B1型题(标准配伍题):每道试题由A、B、C、D、E 5个备选答案与2个或2个以上的题干组成,5个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答题时,要求为每个题干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1次或1次以上;也可以1次也不选用。为了试卷的规范化及分数计算的统一性,命题时要求B1型题一律用2个题干。

例5.A.午后发热 B.傍晚发热 C.潮热骨蒸 D.身热夜甚 E.夜热早凉

1.清骨散证的热型是 答案:C 2.清营汤证的热型是 答案:D 考试科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目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科目

(1)中医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考试范围

合格标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合格标准一般在考后3个月公布。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合格标准一般在考后3个月公布。

成绩查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成绩一般在考后3个月在国家医学考试网公布(实践技能为考后公布)。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成绩一般在考后3个月在国家医学考试网公布(实践技能为考后公布)

第四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心得

对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要趁早复习,做好准备。我有幸顺利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针对我的复习经验,谈点体会:

1、书本看透,突出重点:纵观近几年中医执业医师出题点,可以清晰看出任何章节的细微不被重视的内容都很有可能出题,而且这种出题思路还有所上升的趋势,在必须把大纲要求的重点、掌握内容复习到位同时也尽量把了解的部分仔细阅读,如果由于您对部分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失去了至关重要的几分习题,朋友分分小命根啊!您就可能失之交臂。

2、习题精练,融会贯通: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做大量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您购买的习题要比较有权威性、覆盖性、重点性,要把习题同书本内容结合起来看,这样可以加强记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但是切记不要认为做了大量习题就丢弃书本不看拉,那就成了无源之木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书本看透,但不要看的太深,历年出的考试题并不难,因为不是高考。

3、埋头苦读,增强信心:学习是很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考过中医执业医师,如果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心浮气躁,是很难顺利通过的,除非你是天才,记得有句话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换来的”所以如果有位已经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朋友告诉你他是如何轻松的就考过去了,你可千万别信,那是他在你面前表白他自己如何聪明呢?如果你信已为真啦,还依然保持你平时的潇洒派头,亲临考场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滋味了!不信你就试试?

4、培养兴趣,突破难关:其实中医执业医师的考试相对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和复习,确实有部分内容不是很容易把握,很多考生都有类似的问题就是越不会的,越难看透彻的,越不好记忆的,就越来越失去兴趣和信心,就爱看自己比较会的科目,这样就失去了复习的方向,所以我再次强调,越不会的,越不爱看的知识点,就一定要突破难关,培养情趣,这样你才有最大的把握在考场上不失利!

5、考前放松,精神饱满:相信一句话,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如果你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付出你的艰辛劳动,感觉复习的很不错拉,做习题的准确性很高拉,你就相信自己吧,或许你此时偶尔感觉您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啊!您可千万别担心,当你亲临考场那种气氛和心境就会让感觉到你的脑海中是那么的充实和自信!

第五篇:医学培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辅导精华速记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辅导精华速记汇总

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6.“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浊壅肺:涤痰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

4)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5)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溢饮

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

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紫斑(十茜归)

1.鼻出血

1)邪热犯肺:清热泄肺、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3.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4.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5.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1.实证

1)肝郁化火:清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六味地黄丸

2)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1.气厥

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食厥  和中消导-神术散合保和丸

4.痰厥:  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

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九、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沙参麦冬汤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二十、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二十一、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二十二、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

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十三、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化湿、调和气血-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

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驻车丸

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十四、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二十五、便秘.热秘调承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二十六、胁痛: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阴亏一贯。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4)瘀血停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二十七、黄疸:黄疸湿表麻甘露,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热盛黄解陷犀角。

湿四脾柴淤逍遥。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或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二十八、积聚,积聚肝遥食六磨,气柴虚珍淤血膈。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5)正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

二十九、鼓胀,气柴湿实热中消,脾苓阴贯淤结调。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除湿散满-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三十、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肾补元,痰浊半夏瘀通窍,气虚补气血虚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气血虚头痛:气血双补-八珍汤

7)痰浊头痛:健脾化痰、降逆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眩亢麻亏归浊夏,肾精左右淤通窍。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三十二、中风:中风络虚白丸子,风痰天麻肝阴镇,痰热桃仁痰火林,痰浊涤痰脱参附。

风痰解语气虚补,肝肾左归地黄饮。

中经络:风痰入络: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天麻钩藤汤

阴虚动风: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桃仁承气汤

痰热瘀闭: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

痰浊瘀闭: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风痰瘀阻:解语丹

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

三十三、痉证,痉羌邪热甚羚羊,阴四火营阳虚痰,刚葛柔括蒌桂枝。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缓急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十四、疟疾,正柴温虎劳何人,寒姜冷金热清瘴。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

4)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

三十五、水肿:水肿风水越婢术,水浸胃皮湿滞疏,毒麻脾实肾真桃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6)肾气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三十六、淋证.淋热八石苇劳比,沉䃼蓟柏膏清淋。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3)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4)气淋:

实证:利气宣导-沉香散

虚证: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5)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6)膏淋:

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

虚证:补虚固涩-膏淋汤

三十七、癃闭:癃湿正肺热清肺,滞沉阻挡脾中肾。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5)中气不足: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济生肾气丸

三十八、腰痛::寒姜湿热四,淤身肾虚左右归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三十九、消渴:上消渴中玉术,下消六味肾气丸

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四十、痹证:行防寒乌着苡汤,热虎痰合虚荣筋,阳虚真武阴虚六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四十一、痿证,痿肺清燥湿二妙,脾参肾虎淤圣俞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二、内伤发热:气郁丹栀淤血府,血归阴清气补中,阳虚金匮痰连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

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四十三、虚劳,气,肺福四元,血,心血,阴虚,沙天胃肝归,阳,保父归。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3)肾气虚-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益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右归丸

病名的出处:《金匮》痈悸喘痹汗痰虚痞。

《脉因证治》,内伤发热。

《医学正传》郁血。

《景岳全书》,呃逆,《济生方》,痢疾。

《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

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

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

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辨证论治证型主方

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

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

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

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

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

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

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

便秘肠胃积热证阴寒积滞证阳虚寒凝证的治法和主方

第四篇肝胆系病证

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基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

胁痛的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实证——虚证——)

胁痛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

胁痛肝气郁结证肝络失养证的治法和主方

黄疸的临床特征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

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疫毒炽盛证的主方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主方

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

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积证的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

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鼓胀的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鼓胀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关于逐水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

头痛辨证要点:辨外感与内伤;辨头痛的部位:(——)

头痛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瘀血证痰浊证的主方

眩晕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虚者居多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素问》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中风的病位及基本病机

中脏腑中经络的鉴别

补阳还五汤牵正散的适应症

中风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

瘿病的病位:在肝脾,与心有关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

瘿病的病理演变:初期气郁痰阻为主;日久引起血瘀,并可出现化火伤阴等病机转化,由实证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瘿病气郁痰阻证心肝阴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第五篇肾系病证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水肿辨证首辨阴阳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泻下逐水(治水三法)

水肿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内经》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淋证的病位基本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淋证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的治法和主方

如何理解淋证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

癃闭的病位基本病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癃闭膀胱湿热证浊瘀阻塞证脾气不升证肾阳衰惫证的治法和主方

阳痿的病位:肝肾心脾基本病机:虚证——实证——治疗原则

遗精的病位基本病机治疗原则:实则清泄虚则补涩

遗精常用治法:上则——中则——下则——

遗精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第六篇气血津液病证

《丹溪心法》提出“六郁”之说(越鞠丸)

郁证痰气郁结证和心神失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梅核气脏躁的临床表现

血证的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血证的主要证侯:热盛迫血证阴虚火旺证气虚不摄证血证各证型的主方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吐血“三要法”(行血补肝降气)

《景岳全书》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和“气虚”两个方面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金匮》四饮的诊断依据

痰饮的病位:在三焦、肺、脾、肾,其中脾运失司首当其冲

痰饮的基本病机:三焦失通失宣,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蒸化,阳虚水液不运,水饮停积为患治疗原则:温阳化饮(“用温药和之”)

寒饮伏肺证的的治法和主方

消渴的病位: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基本病机:阴虚燥热

消渴的本证(三多一少)与并发症(肺痨、白内障、雀目、耳聋、疮疖痈疽、中风偏瘫、水肿)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消渴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辨阴阳虚实虚证:自汗气虚不固;盗汗阴虚内热实证: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气虚发热证阳虚发热证的治法和主方

厥证的病位基本病机: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不相顺接

厥证、中风、痫证、眩晕的鉴别

虚劳辨证要点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肥胖的基本病机:阳气虚衰痰湿偏盛治疗原则:补虚泄实

脑癌、肺癌、大肠癌、肾膀胱癌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第七篇肢体经络病证

痹证的基本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肌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的鉴别痰——瘀——

痹证的治疗原则:初痹祛邪通络(祛风、散寒、胜湿、清热、祛痰、化瘀);久痹补肝肾、益气血

风寒湿痹证(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证、肝肾两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

痿证的基本病机:实证——虚证——

痿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寒湿腰痛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第八篇常考名词解释

夙根上实下虚真心痛薄厥梅核气脏躁羊癫风濡泻飧泻溏泻鹜泻滞下大瘕泻肠辟逆流挽舟休息痢噤口痢脾约蛊胀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_提壶揭盖肾着

下载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辨证分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辨证分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心得

    1.好好对待实践技能的考试,实践技能完全可以和笔试结合起来一起复习。方药、辨证施治、针灸等也都是笔试的重点。 2.题目不难,中医占的比重大,很多考生就此吃亏,花很多时间复习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内科)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内科) 医度在线为广大考生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内科的相关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顺......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方法推荐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方法推荐 1、准备工作 把所有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书目找齐,并制定一个复习时间计划表;时间充裕的可以制定一个半年计划,时间较短的可以采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第一单元、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4.生姜:解表散寒......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 来源:考试大【天天考试大,天天进步大!】2011年12月13日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题整理

    2014年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001:肺痨,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汤,与肺痿鉴别 002:痹症 着痹,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00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和......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医学伦理学考试重点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医学伦理学考试重点一、概论 1、道德的基础是——经济基础。 2、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恶。 3、影响道德标准的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操作考试流程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操作考试流程 1.考试内容 (1)第一站:辨证论治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完成四诊摘要、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中医类证鉴别,提出中医、西医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