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完美总结
2012新版中医内科考试病症、治法、方药(任老板专用)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二)缓解期
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
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八、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九、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一、癫狂
(一)癫证:
1.痰气郁结证: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二)狂证:
1.痰火扰神证: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丸
3.痰热瘀结证:豁痰化瘀,调畅气机★癫狂梦醒汤
十二、痫病
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三、痴呆
1.髓海不足证:补肾益随,填精养神★七福饮加减 2.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加减 3.痰浊蒙窍证: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十四、厥证
(一)气厥:
1.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2.虚证: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二)血厥:
1.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
(三)痰厥:行气化痰★导痰汤
十五、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六、痞满
(一)实痞
1、食滞内停证: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加减
2、痰湿中阻证: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散
3、湿热阻胃证: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
4、肝胃不和证: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
(二)虚痞
5、脾胃虚弱证: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
十七、呕吐
(一)实证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二)虚证
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十八、噎膈
1.痰气交阻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加减 2.津亏热结证: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3.瘀血内结证: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加减 4.气虚阳微证: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十九、呃逆
(一)实证
1.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减 2.胃火上逆证: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证: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二)虚症
4.脾胃阳虚证:温补脾胃止呃★理中丸
5胃阴不足证: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二十、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二
十一、泄泻
(一)暴泄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
(二)久泄
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
十二、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
十三、便秘
(一)实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二)虚秘
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 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 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 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 二
十四、胁痛
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
十五、黄疸
(一)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二)阴黄
1.寒湿阻遏: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二
十六、积聚
(一)聚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
2.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
(二)积证
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3.正虚瘀结证: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二
十七、鼓胀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2.水湿困脾证: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3.水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瘀结水留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5.阳虚水盛证: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6.阴虚水停证: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二
十八、头痛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 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二
十九、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三
十、中风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 1.闭证
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 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 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
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三
十一、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加减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加减 4.瘴疟:
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加减 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5.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加减 三
十二、水肿
(一)阳水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二)阴水
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三
十三、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
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三
十四、癃闭
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三
十五、郁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三
十六、血证
(一)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四)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六)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七)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三
十七、痰饮
(一)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1.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肠胃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二)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干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1.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加减
2.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十枣汤合椒目瓜蒌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4.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三)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1.表寒里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加减
(四)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1.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三
十八、消渴
(一)上消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二)中消
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三)下消
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三
十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黄芪汤 2.营卫不和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3.心血不足证:补心养血★归脾汤
4.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加减 5.邪热郁蒸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四
十、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四
十一、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二)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三)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三)阳虚
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四
十二、痹证 1.风寒湿痹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 4.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
四
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
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四
十四、痿证
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5.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四
十五、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第二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内科)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内科)
医度在线为广大考生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内科的相关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A1型题:
1.导致感冒的主因是
A.寒邪
B.热邪
C.风邪
D.湿邪
E.暑邪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一单元 感冒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感冒的常见病因
考察点: 感冒的常见病因
难易程度:★
2.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内伤咳嗽的常见病因
A.情志刺激
B.饮食不节
C.过劳努伤
D.肺脏虚弱
E.久病伤阴
答案: C
大纲内容:第二单元 咳嗽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考察点: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难易程度:★
3.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是
A.外邪侵袭,肺失宣降
B.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C.痰气搏结,气道被阻
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
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
答案: C
大纲内容:第四单元哮证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哮证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
考察点:哮证的主要病机
难易程度:★
4.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虚喘的特有症状
A.呼吸浅短难续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B.呼出为快 C.气怯声低 D.深吸为快 E.遇劳加重 答案:B 大纲内容:第五单元喘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喘证的诊断要点 考察点:虚喘和实喘的诊断要点 难易程度:★
5.肺胀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A.气滞、血瘀、水饮
B.气滞、水饮、痰浊
C.痰浊、水饮、血瘀
D.痰浊、寒邪、血瘀
E.风邪、痰浊、水饮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六单元肺胀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
考察点:肺胀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难易程度:★
6.痰饮的治疗原则是
A.宣肺
B.健脾
C.温化
D.补肾
E.发汗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八单元痰饮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本病总的治疗原则
考察点:痰饮总的治疗原则
难易程度:★
7.治疗尿血肾气不固者,应首选
A.六味地黄丸
B.十灰散
C.春泽汤
D.保真汤
E.无比山药丸
答案:E
大纲内容:第十单元血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方药
难易程度:★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8.胸痹的病机,总属
A.气血失和
B.寒热错杂
C.气血两虚
D.本虚标实
E.上盛下虚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十二单元胸痹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胸痹病机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
考察点:胸痹总的病机,虚实两者的转化
难易程度:★
9.厥证的基本病机是
A.气虚下陷,清阳不升
B.气机逆乱,升降乖戾
C.痰随气升,上蒙清窍
D.失血过多,气随血脱
E.气血凝滞,脉络瘀阻
答案:B
大纲内容:第十四单元厥证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厥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考察点:厥证的基本病机
难易程度:★
10.治疗郁证日久,阴虚火旺者,应首选
A.丹栀逍遥散
B.知柏地黄丸
C.天王补心丹
D.六味地黄丸
E.滋水清肝饮
答案:E
大纲内容:第十五单元郁证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本病实证、虚证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更 多
资 料 请 登 录 医
博 园 论 坛
考察点:虚证常见证候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11.治疗狂证火盛伤阴者,应首选
A.二至丸
B.六磨汤
C.温胆汤
D.二阴煎
E.养心汤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十六单元癫狂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狂证中的痰火上扰和火盛伤阴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考察点:火盛伤阴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12.呕吐的基本病机是
A.肝气犯胃,胃气上逆
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C,食滞伤胃,胃失和降
D,外邪犯胃,胃失和降
E.脾胃受损,胃失润降
答案:B
大纲内容:第二十单元呕吐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呕吐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考察点:呕吐的基本病机
难易程度:★
13.呃逆的基本治法是
A.理气化瘀降逆
B.疏肝解郁降逆
C.和胃降逆止呃
D.健脾温中止呃
E.清热和胃止呃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二十一单元呃逆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呃逆的治疗原则及其方法
考察点:呃逆的基本治法
难易程度:★
14.治疗久泻不止,不宜过用
A.健脾
B.补肾
C.升提
D.固涩
E.分利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二十二单元泄泻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
考察点:久泻的治疗原则
难易程度:★★
15.疫毒痢的治法是
A.清热解毒化湿
B.活血解毒和胃
C.凉血清热利湿
D.清热利湿和胃
E.清热凉血解毒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二十三单元痢疾
细目四:辨证论治
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阴虚痢、休息痢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疫毒痢的治法
难易程度:★
16.腹痛的基本病机是D
中内第二十四单元细目二要点2
A.肝脾不和,胃气郁滞
B.肝气郁结,胃失和降
C.肝脾湿热,络脉不和
D.脏腑失和,气血不畅
E.脾胃失和,瘀血阻滞
答案:D
大纲内容:第二十四单元腹痛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
考察点:腹痛的基本病机
难易程度:★
17.治疗腹痛饮食积滞重证,应首选
A.保和丸
B.越鞠丸
C.枳实导滞丸
D.枳术丸
E.木香顺气丸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二十四单元腹痛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寒邪内阻、湿热壅滞、中虚脏寒、饮食积滞、气滞血瘀
证腹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治疗腹痛饮食积滞的主症、方药和随症加减
难易程度:★★
18.黄疸最具特征的表现是
A.面黄
B.目黄
C.小便黄
D.恶心纳呆
E.腹胀呕吐
答案:B
大纲内容:第二十七单元黄疸
细目一:概述
要点:黄疸的概念
考察点:
难易程度:★
19.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是
A.神志不清
B.半身不遂
C.语言不利
D.肢体软瘫
E.口舌歪斜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二单元中风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
阳闭的区别
考察点: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
难易程度:★
20.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肾
B.肺、胃、肾
C.心、脾、肾
D.肝、脾、肾
E.心、肝、肾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五单元水肿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水肿的病机要点,肺、脾、肾与水肿的关系
考察点:肺、脾、肾是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
难易程度:★
21.与石淋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病机是
A.脾虚中气下陷
B.肾虚下元不固
C.湿热蕴结下焦
D.热盛迫血妄行
E.气郁化火伤阴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三十六单元淋证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淋证的病机要点及转化
考察点:石淋的病机要点
难易程度:★★
22.癃闭的病位虽在膀胱,但与本病关系密切的脏腑还有
A.肺、脾、肾、三焦
B.肺、肾、胃、三焦
C.肝、脾、肾、小肠
D.肺、脾、胃、三焦
E.肺、脾、肝、小肠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七单元癃闭
细目二:病因病机
癃闭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考察点:与癃闭关系密切的脏腑
难易程度:★
23.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消渴发病的主要病机
A.燥热
B.气虚
C.阴虚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D.血瘀 E.水停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三十九单元消渴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消渴的常见病因 考察点:消渴发病的主要病机 难易程度:★★
24.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四十单元痹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行痹、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行痹的治疗汤药
难易程度:★
25.治疗阴虚发热,应首选
A.六味地黄丸
B.一贯煎
C.清骨散
D.二阴煎
E.三圣散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四十二单元内伤发热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气虚、肝郁、瘀血、血虚和阴虚发热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阴虚发热的治疗汤药
难易程度:★★
26.治疗虚劳脾胃阴虚者,应首选
A.玉女煎
B.益胃汤
C.沙参麦冬汤
D.麦门冬汤
E.一贯煎
答案:B
大纲内容:第四十三单元虚劳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治疗虚劳各证的主症、方药
考察点:治疗虚劳脾胃阴虚的药物
难易程度:★★
27.治疗虚劳心阳虚者,应首选
A.桂枝甘草汤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B.苓桂术甘汤 C.拯阳理劳汤 D.炙甘草汤 E.人参养荣丸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四十三单元虚劳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治疗虚劳各证的主症、方药 考察点:治疗虚劳心阳虚的药物 难易程度:★★★
A2型题:
28.患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疼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舌苔薄白而润,脉浮。其治法是
A.散寒解肌
B.辛温解表
C.调和营卫
D.散寒止痛
E.发汗解肌
答案:B
大纲内容:第一单元感冒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风寒感冒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29.患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疫重,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疗应首选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新加香薷饮
D.桑白皮汤
E.藿香正气散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一单元感冒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暑湿感冒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30.患者,男,40岁。咳嗽气促,咳痰量多,痰质粘稠而黄,咯吐不爽,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止嗽散
B.桑菊饮
C.二陈汤
D.清金化痰汤
E.加减泻白散
答案:D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大纲内容:第二单元咳嗽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痰湿、痰热、肝火犯肺、肺阴虚证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痰热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难易程度:★★
31.肺痈患者,咳吐大量脓血痰,气味腥臭异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病期是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三单元肺痈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鉴别
难易程度:★
32.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嗽痰少,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脉弦紧。其治法是
A.温肺化痰,纳气平喘
B.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C.温肺散寒,止咳化痰
D,温肺化痰,散寒解表
E.散寒温脾,化痰平喘
答案:B
大纲内容:第四单元哮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冷哮、热哮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冷哮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33.患者,男,70岁。喘促气短,声低气怯,咳声低弱,咳痰稀白,自汗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治疗应首选
A.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
B.生脉散合补肺汤
C.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D.参蛤散合金匮肾气丸
E.苏子降气汤合二陈汤
答案:B
大纲内容:第四单元哮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哮证缓解期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哮证缓解期肺虚证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34.患者面浮肢肿,腹部胀满,咳嗽喘息,咯痰清稀,心悸,怕冷,纳差,尿少,便溏,舌胖苔白滑,脉沉细。其治法是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A.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B.温肾补肺,化痰利水
C.温脾补肺,化瘀利水
D.温肺补肾,化瘀利水
E.补肺纳气,化瘀平喘
答案:A
大纲内容:第六单元肺胀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阳虚水泛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难易程度:★
35.患者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胸闷隐痛,身体逐渐消瘦,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诊断是
A.肺痨
B.肺痿
C.咳血
D.虚劳
E.肺胀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七单元肺痨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肺痨的诊断要点
考察点:肺痨的诊断要点
难易程度:★
36.患者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呕吐清水痰涎,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其治法是
A.宣肺化饮
B.淡渗利水
C.温脾化饮
O.温化寒湿
E.逐水化饮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八单元痰饮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和饮退正虚的主症、治法和常用方药
考察点:痰饮的脾阳虚弱证的主症和治法
难易程度:★
37.患者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黄连阿胶汤
B.黄连温胆汤
C.当归六黄汤
D.养阴清肺汤
E.甘麦大枣汤
答案:C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大纲内容:第九单元自汗、盗汗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证自汗、盗汗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阴虚火旺证盗汗的主症、方药
难易程度:★★
38.患者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黯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其治法是
A.健脾和胃,宁络止血
B.和中宁络,凉血止血
C.益气养阴,宁络止血
D.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E.健脾升阳,化瘀止血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十单元血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吐血的气虚血溢证的主症和治法
难易程度:★
39.患者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其治法是
A.清肝凉血,化瘀止血
B.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C.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D.清心泻火,宁络止血
E.清热生津,宁络止血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十单元血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尿血的下焦热盛证的主症和治法
难易程度:★
40.患者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A.当归补血汤
B.归脾汤
C.黄土汤
D.无比山药丸
E.黄芪建中汤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十单元血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便血的脾胃虚寒证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41.患者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腰疫乏力,畏寒肢冷,唇甲淡白,舌淡白,脉沉微欲绝。治疗应首选
A.参附汤合右归饮
B.人参养营汤合左归饮
C.炙甘草汤合生脉散
D.苓桂术甘汤合左归丸
E.苏合香丸合左归饮
答案:A
大纲内容:第十二单元胸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之胸痹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阳气虚衰之胸痹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42.患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疫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其治法是
A.清心于神,养阴除烦
B.养阴生津,除烦宁神
C.清火除烦,宁心安神
D.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E.滋阴宁心,镇惊安神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十三单元不寐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不寐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阴虚火旺证的主症和治法
难易程度:★
43.患者痰多胸闷,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黄连温胆汤
B.导痰汤
C.六磨汤
D.胃苓汤
E.二陈汤
答案:A
大纲内容:第十三单元不寐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不寐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痰火证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44.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A.益气养血
B.补肾宁心
C.养心安神
D.解郁化痰
E.疏肝解郁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十五单元郁证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本病实证、虚证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忧郁伤神证的主症和治法
难易程度:★
45.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不思饮食,兼见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顺气导痰汤
B.生铁落饮
C.黄连温胆汤加白金丸
D.半夏厚朴汤
E.四七汤加苏合香丸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十六单元癫狂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痰气郁结癫证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考察点:痰气郁结癫证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难易程度:★★
46.患者突然跌倒,神志不清,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应首选
A.定痫丸
B.导痰汤
C.二阴煎
D.涤痰汤
E.控涎丹
答案:A
大纲内容:第十七单元痫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和心肾亏虚之痫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风痰闭阻证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47.患者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其治法是
A.理气消胀
B.消食导滞
C.理气和胃
D.消食健脾
E.和胃止呕
答案:B
大纲内容:第十八单元胃痛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亏虚、瘀血停滞、脾胃虚寒等证胃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饮食停滞证胃痛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48.患者吞咽梗阻,胸膈痞闷,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舌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治疗应首选
A.通幽汤
B.涤痰汤
C.温胆汤
D.玉枢丹
E.启膈散
答案:E
大纲内容:第十九单元噎膈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阻、气虚阳微证噎膈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痰气交阻证噎膈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49.患者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其证候为
A.饮食积滞
B.痰饮内阻
C.脾胃虚弱
D.脾阳虚衰
E.气滞痰阻
答案:B
大纲内容:第二十单元呕吐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外邪犯胃、饮食停滞、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证呕吐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痰饮内阻证呕吐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50.患者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其治法是
A.清胃化痰止呃
B.清热化湿降逆
C.清热化瘀止呃
D.清胃平肝降逆
E.清降泻热止呃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二十一单元呃逆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脾胃阳虚、胃阴不足证呃逆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胃火上逆证呃逆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51.患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其治法是
A.调理脾胃
B.疏肝理气
C.抑肝扶脾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D.泻肝和胃
E.疏肝和胃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二十二单元泄泻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感受寒湿、湿热内盛、食滞胃肠、肝气乘脾证泄泻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肝气乘脾证泄泻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52.患者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微黄,脉滑数。其治法是
A.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B.清热化湿,理气止痛
C.清热凉血,和胃利湿
D.清肠和胃,利湿解毒
E.清胃利湿,和胃通降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二十三单元痢疾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疫毒痢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53.患者大便不干硬,虽有便意,临厕努挣无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面色咣白,舌淡嫩苔薄,脉虚。其治法是
A.补脾和胃
B.温阳通便
C.益气补肺
D.温中健脾
E.益气润肠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二十五单元便秘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热秘、气秘、虚秘、冷秘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虚秘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54.患者,男,45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黄身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证候是
A.肝气郁结
B.肝郁化火
C.肝胆湿热
D.肝阴不足
E.瘀血阻滞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二十六单元胁痛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阴不足、瘀血停着证胁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考察点:肝胆湿热证胁痛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55.患者,男,60岁。久患胁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
B.逍遥散
C.杞菊地黄丸
D.一贯煎
E.二阴煎
答案:D
大纲内容:第二十六单元胁痛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阴不足、瘀血停着证胁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肝阴不足证胁痛的主症、方药
难易程度:★
56.患者黄疸日久,黄色晦暗如烟熏,纳少脘闷,大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沉迟。治疗应首选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
C.甘露消毒丹
D.黄连温胆汤
E,茵陈术附汤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二十七单元黄疸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黄疸中热重于湿、湿重于热之阳黄、阴黄、急黄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阴黄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57.患者腹内积块明显,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食减少,时有寒热,舌紫暗苔薄,脉细涩。其证候是
A.肝气郁滞
B.食滞痰阻
C.气滞血阻
D.瘀血内结
E.正虚瘀结
答案:D
大纲内容:第二十八单元积聚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肝气郁滞、食滞痰阻、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瘀血内结证候的主症
难易程度:★
58.患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伴下肢浮肿,胸脘痞胀,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尿少便溏,舌苔白腻,脉缓。其治法是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A.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B.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C.健脾益气,化气行水
D.理气疏肝,化瘀利水
E.健脾渗湿,行气利水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二十九单元鼓胀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鼓胀之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胃阴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寒湿困脾证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59.头痛患者,疼痛日久,其痛如锥刺,固定不移,舌质紫,脉细涩。其证候是
A.肝阳
B.痰浊
C.血虚
D.肾虚
E.瘀血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三十单元头痛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肝阳、肾虚、气虚、痰浊和瘀血内伤头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瘀血内伤头痛的主症
难易程度:★
60.患者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寐多,舌苔白腻,脉滑。治疗应首选
A.苓桂术甘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黄连温胆汤
D.半夏厚朴汤
E.半夏秫米汤
答案:B
大纲内容:第三十一单元眩晕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眩晕的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浊中阻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痰浊中阻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61.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软瘫,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痿,脉微欲绝。其中风属
A.中经络
B.阳闭证
C.阴闭证
D.脱证
E.后遗症
答案:D
大纲内容:第三十二单元中风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阳闭的区别
考察点:脱证的主症和诊断要点
难易程度:★
62.患者平素眩晕,耳鸣。突然发生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但其神志清楚,舌红,脉弦滑。治疗应首选
A.大秦艽汤
B.镇肝熄风汤
C.龙胆泻月于汤
D.地黄饮子
E.苏合香丸
答案:B
大纲内容:第三十二单元中风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中风中经络中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中风中经络中的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63.患者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发热不恶寒,头痛汗出,舌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羌活胜湿汤
B.增液承气汤
C.栝蒌桂枝汤
D.天麻钩藤饮
E.大定风珠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三十三单元痉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刚痉与柔痉的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柔痉的治法和方药
难易程度:★★
64.患者因皮肤疮痍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渐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越婢加术汤合桑白皮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散
D.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猪苓汤
E.实脾饮合五味消毒饮
答案:B
大纲内容:第三十五单元水肿
细目四:辨证论治
3.水肿中风水泛滥、湿毒浸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脾阳虚衰、肾气衰微诸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水肿中湿毒浸淫证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65.患者,女,45岁。因淋雨后突发小便频急短数,刺痛灼热,尿色黄赤,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治疗应首选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A.八正散
B.小蓟饮子
C.导赤散
D.石苇散
E.茜根散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六单元淋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热淋、血淋、石淋、气淋、劳淋、膏淋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热淋证候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66.患者小便点滴不畅,烦渴欲饮,咽干,咳嗽,舌苔薄黄,脉数。治疗应首选
A.八正散
B.导赤散
C.沉香散
D,代抵当丸
E.清肺饮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三十七单元癃闭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癃闭之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路阻塞、中气不足、肾阳衰惫诸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癃闭之肺热壅盛证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67.腰痛患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疼痛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缓。其证候是
A.寒湿
B.风寒
C.瘀血
D.湿热
E.肾虚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八单元腰痛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的主症、治法与方药
考察点:寒湿腰痛的主症
难易程度:★
68.患者,女,60岁。消渴病史8年。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口干唇燥,舌红,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玉女煎
B.消渴方
C.六味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生脉饮
答案:C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大纲内容:第三十九单元消渴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消渴中上、中、下三消及常见并发症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下消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69.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疼痛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薄白,脉弦紧。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白虎加桂枝汤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四十单元痹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行痹、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痛痹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70.患者肢体痿软,身体困重,足胫热气上腾,发热,胸痞脘闷,舌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A.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B.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C.泻南补北,滋阴清热
D.补益肝肾,清热滋阴
E.补益脾气,健运升清
答案:B
大纲内容:第四十一单元痿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和肝肾虚损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证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71.患者常在劳累之后低热,伴有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其治法是
A.滋阴清热
B.活血化瘀
C.清肝泻热
D.甘温除热
E.益气养血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四十二单元内伤发热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气虚、肝郁、瘀血、血虚和阴虚发热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气虚发热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72.虚劳患者,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舌质淡,脉弱。其证候是
A.肺气虚
B.脾气虚
C.肺阴虚
D.脾阳虚
E.肾气虚
答案:A
大纲内容:第四十三单元虚劳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治疗虚劳各证的主症、方药
考察点:肺气虚证的虚劳的主症
难易程度:★
B1型题
A.桑杏汤
B.杏苏散
C.沙参麦冬汤
D.麦门冬汤
E.百合固金汤
73.咳嗽喉痒,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治疗应首选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二单元咳嗽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风燥咳嗽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74.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答案:D
大纲内容:第二单元咳嗽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痰湿、痰热、肝火犯肺、肺阴虚证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肺阴虚证咳嗽的主症和方药
难易程度:★
A.桑白皮汤
B.麻杏石甘汤
C.苏子降气汤
D.定喘汤
E.泻白散
75.治疗热哮发作期,应首选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四单元哮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冷哮、热哮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治疗热哮发作期的方药
难易程度:★★
76.治疗喘证痰热郁肺证,应首选
答案:A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大纲内容:第五单元喘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之喘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治疗喘证痰热郁肺证的方药
难易程度:★★
A.热证
B.表证
C.实证
D.虚证
E.寒证
77.惊悸,临床上多见于
答案:C
大纲内容:第十一单元心悸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考察点:惊悸与怔忡的虚实鉴别
难易程度:★
78.怔忡,临床上多见于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十一单元心悸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考察点:惊悸与怔忡的虚实鉴别
难易程度:★
A.癫证
B.狂证
C.痫证
D.痉证
E.中风
79.患者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其诊断是
答案:B
大纲内容:第十六单元癫狂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别要点及各自特征
考察点:证与狂证的鉴别要点及各自特征
难易程度:★
80.患者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其诊断是
答案:A
大纲内容:第十六单元癫狂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别要点及各自特征
考察点:证与狂证的鉴别要点及各自特征
难易程度:★
A.健脾化湿
B.温中健脾
C.温中补肾
D.散寒止痛
E.散寒除湿
要点: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要点: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要点:癫证与狂证的鉴
要点:癫证与狂证的鉴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81.胃痛暴作,畏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其治法是
答案:D
大纲内容:第十八单元胃痛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亏虚、瘀血停滞、脾胃虚寒等证胃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寒邪客胃证胃痛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82.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缓。其治法是答案:B
大纲内容:第十八单元胃痛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亏虚、瘀血停滞、脾胃虚寒等证胃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主症、治法
难易程度:★
A.温药
B.凉药
C.血药
D.气药
E.寒药
83.痢下赤多者,应重用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二十三单元痢疾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痢疾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宜忌
考察点:痢疾的治疗用药宜忌
难易程度:★★
84.痢下白多者,应重用
答案:D
大纲内容:第二十三单元痢疾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痢疾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宜忌
考察点:痢疾的治疗用药宜忌
难易程度:★★
A.柴胡、黄芩、川芎
B.杜仲、桑寄生、续断
C.羌活、蔓荆子、川芎
D.葛根、白芷、知母
E.吴茱萸、藁本
85.治疗太阳经头痛的引经药是
答案:C
大纲内容:第三十单元头痛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考察点: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难易程度:★
86.治疗阳明经头痛的引经药是
答案:D
大纲内容:第三十单元头痛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
医度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 的“引经药”
考察点: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难易程度:★
A.柴胡截疟饮
B.白虎加桂枝汤
C.柴胡桂枝干姜汤
D.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E.何人饮
87.治疗正疟,应首选
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四单元疟疾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正疟、温疟、寒疟、劳疟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考察点:治疗正疟的方药
难易程度:★★
88.治疗劳疟,应首选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三十四单元疟疾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正疟、温疟、寒疟、劳疟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考察点:治疗劳疟的方药
难易程度:★★
A.风水泛滥
B.湿毒浸淫
C.水湿浸渍
D.湿热壅盛
E.脾阳虚衰
89.患者水肿日久,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畏寒肢冷,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沉弱。其证候是
答案:E
大纲内容:第三十五单元水肿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水肿中风水泛滥、湿毒浸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脾阳虚衰、肾气衰微诸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水肿脾阳虚衰证的主症
难易程度:★
90.患者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伴有恶寒发热,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候是答案:A
大纲内容:第三十五单元水肿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水肿中风水泛滥、湿毒浸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脾阳虚衰、肾气衰微诸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考察点:水肿风水泛滥证的主症
难易程度:★
第三篇:执业医师考试 史上最全中医内科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 中医内科总结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㈠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附:凉燥证——清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 ㈡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㈠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1
4风痰哮证——袪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㈡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㈠.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引子 ㈡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合黑锡丹配合蛤蚧散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 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 涤痰汤(另可配服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八、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九、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调气机、和血疏脉 ——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镇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 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十、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热、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 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一、癫狂 ㈠癫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㈡狂
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生铁落饮加减 2火盛伤阴——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3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十二、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定痫丸
2痰火扰神——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开窍 ——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三、痴呆
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厥证七福饮 2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 3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涤痰汤 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十四、厥证 1气厥
⑴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⑵虚证——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四味回阳饮、参附青注射液2血厥
⑴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 ⑵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荣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
十六、痞满
1食滞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 2痰饮内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汤
3湿热阻胃——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 4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 5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加香橼
十七、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5脾胃气虚——益气健脾、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7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十八、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3瘀血内阻——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十九、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泻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加竹茹柿蒂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加丁香、柿蒂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止呃——理中汤加吴茱萸、丁香或理中丸加味5胃阴不足——养阴益胃、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二十、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腹痛剧烈,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表里双解----大柴胡汤)3饮食停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二
十一、泄泻
㈠暴泻
1寒湿内盛——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㈡久泻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6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二
十二、痢疾
1湿热痢——清肠导滞、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
十三、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温脾汤合半硫丸 4虚秘
⑴肺脾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⑵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⑶阴津不足—— 滋阴通便——增液汤 ⑷阳虚寒凝——温阳通便——济川煎 二
十四、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湿热蕴结——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
十五、黄疸
㈠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汤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㈡阴黄
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胄——茵陈术附汤
2脾虚 血亏证——健脾温中、补养气血——黄芪建中汤 二
十六、积聚
㈠聚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理气化浊、导滞散结——六磨汤 ㈡积证
1气滞血瘀——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舒肝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二
十七、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谁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二
十八、头痛
㈠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 羌活胜湿汤 ㈡内伤头痛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加味四物汤 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7肾精亏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二
十九、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左归丸 4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
十、中风 ㈠中经络
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㈡中脏腑 1闭证
⑴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 ⑵阴闭——化痰熄风、选郁开窍——涤痰汤 2脱证——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㈢中风恢复期
1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三
十一、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加减 4瘴疟
⑴热疟——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
⑵冷疟——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5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加减 三
十二、水肿
(一)阳水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二)阴水
5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6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和真武汤 7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三
十三、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三
十四、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泻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浊瘀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5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济生肾气丸 三
十五、郁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7肝肾亏虚 ——滋补肝肾——滋水清肝饮 三
十六、血证
(一)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 ——归脾汤
(二)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
(三)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四)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血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五)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三
十七、痰饮
(一)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朮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攻逐水饮——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二)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 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三)溢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四)支饮
1寒饮伏肺—— 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三
十八、消渴
(一)上消
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消渴
(二)中消
1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三)下消
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滋肾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三
十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心血不足——布心养血——归脾汤 4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谈汤 5邪热郁蒸——清肝泻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四
十、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桅逍遥散 6湿郁发热——利湿清热——三仁汤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四
十一、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 ——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二)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宁心——养心汤 2脾血虚——补脾养血——归脾汤 3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三)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四)阳虚
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四
十二、痹证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5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 8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 四
十三、痉证
1邪壅经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清泻胃热,存阴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甚——清心凉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5痰浊阻滞——豁痰豁痰开窍、熄风镇痉——导痰汤虚证 6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四
十四、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四
十五、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17
第四篇: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úlì)汤合参附汤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二)虚证
(一)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záo)饮子
(二)阴水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ã)散合加减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二)缓解期
1.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ãjiâ)粉
五、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六、心悸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七、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â)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八、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九、痫病
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证: 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证: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一、呕吐
(一)实证 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十二、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十三、泄泻
(一)暴泄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
(二)久泄
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十四、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十五、便秘
(一)实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二)虚秘 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 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 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 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
十六、胁痛
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一贯煎
十七、黄疸
(二)阴黄
1.寒湿阻遏(â):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十八、头痛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
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十九、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二十、中风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 1.闭证
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 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 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 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二
十一、水肿
(一)阳水 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二
十二、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
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bìxiâ)分清饮 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二
十三、癃闭
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证: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二
十四、阳痿 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
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
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
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 5.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二
十五、郁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二
十六、血证
(一)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四)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三)阳虚 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3.脾胃虚弱证: 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5.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3.血热证
(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灵调肝汤
3.瘀滞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 四
十七、肺炎喘嗽
(一)常证
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六)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七)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qiàn)根散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十七、消渴
(一)上消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二)中消
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三)下消 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二
十八、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证: 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证: 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证: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证: 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证: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证: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证: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二
十九、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二)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三)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三
十、癌病 Ⅰ 脑瘤
1.痰瘀阻窍证: 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 2.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
3.阴虚风动证: 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 Ⅱ 肺癌
1.瘀阻肺络证: 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 2.痰湿蕴肺证: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
3.阴虚毒热证: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 Ⅲ 大肠癌
1.湿热郁毒证: 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
2.瘀毒内阻证: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 3.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 4.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
Ⅳ 肾癌、膀胱癌
1.湿热蕴毒证: 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
2.瘀血内阻证: 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 3.脾肾两虚证: 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
4.阴虚内热证: 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 三
十一、痹证 1.风寒湿痹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2.风湿热痹: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3.痰瘀痹阻: 化痰行瘀,蠲(juān)痹通络——双合汤 4.肝肾亏虚: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 三
十二、痉证
1.邪壅经络证: 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证: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证: 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证: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5.痰浊阻滞证: 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
6.阴血亏虚证: 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三
十三、痿证
1.肺热津伤证: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证: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三
十四、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
(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三
十五、乳癖
1.肝郁痰凝证: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
十六、蛇串疮
1.肝经郁热证: 清泄肝火,解毒止痛——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证: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 3.气滞血瘀证: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三
十七、痔 Ⅰ 内痔
1.风热肠燥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 4.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Ⅱ 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 ◆血栓性外痔
血热瘀结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
三
十八、脱疽
1.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3.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4.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 三
十九、肠痈 1.瘀滞证(初期):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酿脓期):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
3.热毒证(溃脓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四
十、崩漏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 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四
十一、痛经
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四
十二、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 四
十三、带下病 Ⅰ带下过多
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
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 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Ⅱ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
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
四
十四、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
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
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
十五、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
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或参苏饮 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 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 四
十六、不孕症 1.肾虚证
(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
(2)肾阳虚证: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
(3)肾阴虚证:滋肾养血,凋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
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
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6.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
(二)变证
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2.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四
十八、小儿泄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二)变证
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四
十九、水痘
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
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 五
十、痄腮
(一)常证
1.邪犯少阳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二)变证
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2.毒窜睾腹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五十一.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下端(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骨折
1.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
(1)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置一平垫,然后放上夹板,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桡、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
第五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第一单元、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胃寒呕吐 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水肿脚气 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风中之润剂,治风之通药 8.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燥湿止带,消肿排脓。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煎服1-3g,反藜芦 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小儿夜啼不安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阳气。(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单元、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宜先煎 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4.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5.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6.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7.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三、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3.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6-9g,煎剂易致呕吐,多作丸散 4.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5.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6.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7.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8.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9.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1.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12.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13.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散肿。有毒 14.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15.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6.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17.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疣。苦寒,有小毒 18.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19.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四、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2.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3.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无汗骨蒸之要药。4.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反藜芦 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先煎3小时以上
五、清虚热药
1.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2.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疮。3.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4.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
5.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第三单元、泻下药
一、攻下药
1.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2.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3.番泻叶:泻下通便。
4.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二、润下药
1.火麻仁:润肠通便。
2.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3.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三、峻下逐水药
孕妇忌用 1.甘逐:泻水逐饮,消肿散结。2.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3.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藻戟芫遂俱战草 4.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不宜与巴豆同用
5.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第四单元、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1.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2.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3.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4.蕲蛇:祛风,通络,止痉。5.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二、祛风湿热药
1.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2.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3.豨签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4.絡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5.雷公藤:煎服,10-25g,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1.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3.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绒毛有止血作用。第五单元、化湿药
1.藿香:化湿,止呕,解暑。2.佩兰:化湿,解暑。
3.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尚能明目 4.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5.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6.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7.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第六单元、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1.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2.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3.猪苓:利水消肿,渗湿。
4.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二、利尿通淋药
1.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袪痰。包煎 2.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3.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4.瞿麦:利水通淋,破血通经。
5.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6.海金砂:、利尿通淋,止痛。
7.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8.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三、利湿退黄药
1.茵陈蒿:利胆退黄,解毒疗疮。
2.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3.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
第七单元、温里药
1.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煎服3-15g,有毒,先煎0.5-1小时 2.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3.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煎服1-4.5g,宜后下,畏赤石脂
4.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5.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6.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7.高良姜:温中止痛,温中止呕。8.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第八单元、理气药
1.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2.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3.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尚可治脏器下垂 4.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5.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6.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7.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8.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9.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10.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11.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12.柿蒂:降气止呃。
第九单元、消食药
1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2.神曲:消食和胃。
3.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4.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5.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6.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第八单元、驱虫药
1.使君子:杀虫消积。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服用忌饮茶 2.苦谏皮:杀虫疗癣。有毒,文火久煎。
3.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对绦虫疗效最佳 4.雷丸:杀虫消积。
5.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第十单元、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
1.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尤善治尿血,血淋
2.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 3.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下焦血热便血。烫伤之要药 4.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5.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6.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二、化瘀止血药
1.三七:化瘀止血,活血止痛。2.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3.蒲黄:止血,化瘀,利尿。
三、收敛止血药
1.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2.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3.棕榈炭:收敛止血,止泻止带。4.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四、温经止血药:
1.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2.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第十一单元、活血祛瘀药
一、活血止痛药
1.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2.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3.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畏丁香 4.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5.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6.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7.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二、活血调经药
1.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反藜芦 2.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3.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4.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5.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下行。6.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三、活血疗伤药
1.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孕妇忌用
2.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0.3-0.6g。孕妇,体虚者忌用 3.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4.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5.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1-2g。丸散。
四、破血消癥药
1.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孕妇,经多忌用
2.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功效同上,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3.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第十二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温化寒痰药
1.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反乌头 2.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孕妇忌用 3.禹白附: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4.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3-6g,用量不宜大 5.旋覆花: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包煎 6.白前:降气化痰。
二、清化热痰药
1.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反乌头。2.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反乌头。3.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滑肠通便。4.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5.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6.前胡:降气祛痰,疏散风热。7.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8.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9.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三、止咳平喘药
1.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小毒,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2.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3.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4.紫菀:润肺化痰止咳。5.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6.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7.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8.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利水作用强。
9.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不可多用,中毒严重出现呼吸麻痹死亡
第十三单元、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药
1.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只入丸散,0.1-0.5g。有毒,入药只生用忌火煅 2.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丸散不可多服。3.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宜先煎
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只入丸散,1.5-3g,忌火煅
二、养心安神药
1.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2.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3.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4.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第十四单元、平肝熄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打碎先煎。
2.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外用燥湿收敛。3.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煅用)4.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因含微量砷,不宜长期服用 5.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6.罗布麻: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二、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1-3g单煎2小时以上。研末0.3-0.6g 2.牛黄:化痰开窍,凉肝熄风,清热解毒。入丸散剂0.15-0.35g孕妇慎用 3.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4.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痉。后下
5.天麻:息风止痉,平抑潜阳,祛风通络。
6.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3-6g大毒,孕妇慎用。7.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8.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9.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第十五单元、开窍药
1.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胎。入丸散剂0.03-0.1g 2.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只入丸散0.15-0.3g。3.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4.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噤口痢
第十六单元、补虚药
一、补气药
1.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文火另煎。反藜芦 2.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反藜芦 3.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4.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5.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6.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7.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8.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
9.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10.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11.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二、补阳药
1.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1-2研末吞服 2.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益气。3.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4.仙茅:温肾壮阳,祛寒除湿。5.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6.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8.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9.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10.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11.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12.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13.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14.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三、补血药
1.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2.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3.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4.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5.何首乌:制用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6.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四、补阴药
1.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2.南沙参: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3.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4.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5.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6.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7.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8.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9.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肝肾阴虚及早衰证。10.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11.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12.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13.鳖甲:滋阴潜阳,清热除蒸,软坚散结。
第十七单元、收涩药
一、固表止汗药 1.麻黄根:固表止汗。
2.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二、敛肺涩肠
1.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2.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3.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4.五倍子: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5.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6.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外)敛疮生肌。
三、固精缩尿止带
1.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止血止汗。2.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3.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4.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5.莲子:固精止带,健脾止泻,益肾养心。6.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7.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第十八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
1.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截疟。二硫化二砷,内服0.05-0.1g入丸散,不可久服。孕妇忌用,忌火煅
2.硫黄:(外)解毒杀虫疗疮,(内)补火助阳通便。治疗疥疮要药 3.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4.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
5.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内服0.015-0.03g入丸散,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5.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第十九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
1.升药:拔毒,去腐。
2.砒石:含砷矿物。内服一次用量0.002-0.004g入丸散。3.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炮制后用。
4.硼砂:(外)清热解毒,(内)清肺化痰。内服1.5-3g入丸散。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杜仲、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