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改制主要解决的问题--考察提纲2
考察提纲---企业改制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简况
业务范围及资质、生产经营状况
二、财务指标
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投资收益、利润总额、净利润
三、改制过程
国企转换民企的阶段(每阶段经历时间等)
四、资产处置情况
不良资产核销、债务重组(债转股、直接融资增资减债、贷改投等)国有产权转让、土地处置等
五、人员安排
身份置换、补偿金、离退休、内退等
六、股本情况
股本来源(身份置换资金、配股)、股权设置(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新企业股本大小)及其回报率、股权管理办法(持股会、信托)等
七、法人治理结构
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公司章程、机构设置等
八、遗留问题处理
九、发展创新(投融资BT施工、产业链)
十、其他:改制方案等相关书面材料
第二篇:计划改制企业调研提纲
企业改制前期调研综合提纲
本提纲主要用于企业改制上市,产权制度改革,制定战略规划。
一.企业概况
1.企业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注册全称;
(2)注册地址,办公地址;
(3)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到位情况)(4)法定代表人;
(5)企业性质;(国有、挂靠等)
(6)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生产、加工、流通等)(7)注册(创建)日期。
3.工商注册重大变更情况,如注册资金、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
4.企业简史。
(1)最初业务性质和规模;
(2)业务扩展和转变状况;
(3)主要历史事件和变动;
(4)历史遗留问题和对目前主营业务以及管理的影响。
5.企业发展过程的合并,联合,重组事件及其原因和背景。
6.股东情况。
(1)全体和主要股东介绍;(2)股东的影响力;
7.企业持有的特许证照和特权种类清单。
(1)政府的所有批文(包括合资,产品,技改,改制等);
(2)特许经营牌照;生产经营许可证件(市场准入的文件)8.法律尽职调查状况。
(1)目前涉及或可能涉及的重大诉讼,仲裁或违法而引起的重大突发事件;
(2)法律诉讼涉及的标的(金额)大小;
(3)企业之间互相担保情况。
9.列举企业特许经营合同。(加盟、特许供应等)
10.列举企业所有子公司和下属部门的名称,地点,产品,功能,创建日期,股权比例,附企业关系结构图。
11.企业区位优缺点。
12.协助企业的机构(法律,财务,广告,公关,银行,保险)名单。
二.企业所有制和产权关系
1.企业性质:国有。
2.企业产权是否明晰,产权的界定;
3.有无遗留问题,如虚假出资,资本金不实;
4.企业管理体制是否按《公司法》规范化。
5.与上级主管部门关系描述。投资者/行业管理/授权/承包/计划单列/租赁/挂靠。
6.企业股权交易和管理。购股权保证,控股权保护政策,股权转让限制和买卖规定。7.是否考虑职工持股计划和发配策略。8.有关的紧密合作伙伴和可能成为股东的名单。三.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1.企业管理机构图。
(1)现在管理架构;
(2)机构沿革和重大调整事件;
(3)部门职能关系和职能分工。
2.机构人事。
(1)行政人员数量;
(2)管理人员统计资料;(3)一线人员的统计资料;
3.企业的规章制度清单。(制度性文件、程序性文件、控制性文件)
4.重大事务决策机制与流程。
(1)法人治理结构;
(2)领导分工负责结构;
(3)重大决策程序说明。
5.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
(1)产权关系。全资/控股/参股。
(2)行政关系。行业管理/下属/挂靠,代管。
(3)财务关系。承包,租赁/拨款/统收统支/模拟法人。
(4)人事关系。独立/非独立。
(5)其他方面。信息,资金,市场,原料,培训,商标,名称。
6.企业经营项目状况。
(1)法律文件,协议,章程,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工作计划与总结;
(2)重要业务,合资伙伴情况。
四.企业人事情况
1.企业职工现状。
(1)总人数;
(2)年龄,性别结构与数量;
(3)专业,职称,技能结构与数量;
(4)离退休人员结构与数量及退休办法;
(5)定编定岗状况,富余冗员状况;
2.企业职工变动情况。
(1)过去三年企业职工变动情况,结构和原因;
(2)未来三年企业职工变动预测,结构和依据;
3.职工工资和福利。
(1)近三年及目前各级职工收入水平以及发放状况;
(2)职工年工资福利总额;
(3)工资福利占销售额的比例(前后三年);
(4)企业收入水平与当地或同业比较;
(5)企业现有福利项目,计划及设想,尤其三项保险及费用的缴纳状况。
4.职工招聘和培训。
(1)一般职工招聘渠道和特殊待遇;
(2)中高级职员调整及补缺情况;
(3)企业重大人员调整及补缺情况;
(4)未来三年里拟将多少生手培养为熟练员工;
(5)职工的训练和培训发展计划。
5.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资料。
(1)姓名,年龄,所受教育,工作简历,职业兴趣;
(2)在本企业工作年限,职务和责任,能力和业绩;
(3)工资,奖金及占有股份。
6.所在中层干部统计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经历,技能结构,所持股份与报酬,业绩,专业经验,志向目标。
7.企业高级人员(经理层,董监事)的行为。
(1)专长和短处,如何取长补短;
(2)个人奋斗目标和专诸业务精力;
(3)可能存在的与公司利益相关的问题;
(4)是否有辞职另起炉灶情况,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8.企业劳资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与工会关系。
9.职工工伤记录和劳动安全措施。
五.所处行业和市场概况
1.行业历史。
(1)省内该行业发展简历;
(2)行业重大历史事件,技术突破,重要产品。
2.分类和技术标准。
(1)按国内(省内)外标准对行业产品分类;
(2)行业标准的主导者;
(3)国内(省内)外同类产品的主要技术标准;
(4)企业产品的先进性与行业比较。
3.近5年或10年国内(省内)产销量比较。
4.近几年国内(省内)用户分类及购买力分析。
5.相关行业未来走向和市场预测。
六.供应链管理状况
1.企业所有产品或服务项目清单,客户服务档案,包括名称,规格,单价,产销量。
2.每一项产品或服务的下列项目:
(1)技术经济性能指标;
(2)产品在省内的地位及竞争性,是否有产品优势,如物美价廉,有独创之处或专利;(3)市场饱和度(市场容量估计)。
3.产品的组成部分,产品示意图。
4.产品可替代性和发展方向,拟开发新产品或服务项目。
5.质量管理。
(1)国家与国际的质量标准;
(2)获得的质量证书;
(3)质量管理责任制建设。
6.近几年产品退货率,赔偿(按价值或产物量),以及因产品质量而引起投诉,诉讼或行政处罚。
7.企业近几年开工率和设备利用率,生产率。
8.原材料采购渠道,采购政策与订货程序,与供应商的索赔规定及其他合作情况,有哪些大的供应商,有哪些长期,稳定的供应商,与各主要供应合作的历史和合作关系。(供应链评估)
9.有无潜在的供应商,改变供应商的可能性及条件。
10.原材料供应协议清单及标准格式合同样本,原材料库存要求及现库存量。
11.是否有配套件(容器),配套件(容器)的来源,质量状况与运送方式,配套件(容器)的定价方式及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2.决定自产或外购的标准,产品的自制率,价格量自制率的变化情况及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
13.关于原材料与配套件(容器)的供应是否存在重大诉讼或仲裁。14.获得关键原材料的方法及对短缺的防范。15.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步骤,程序及工序流程图。16.企业产品和服务是属通用标准型还是客户特殊要求型。
17.企业和生产设施及生产过程与同行最佳水平的比较及各自特点,是否具有特长。18.企业对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的改进设想。
19.若市场需求扩大,如何扩大生产地域和增加设备,扩产量及所需资金和时间。20.仓储管理以及配送能力。21.企业信息化管理状况。七.销售状况
1.企业销售管理状况。
(1)过去几年的销售量以及产品销售结构,占同类产品比例;
(2)主要销售区域;
(3)企业市场增长盈利历史,前景和预测依据;
(4)期望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5)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偏好点(质量,价格,方便新颖等),改进意见。(6)业务精英的状况以及其控制的客户状况;(7)销售管理办法以及绩效考核;(8)业务提成管理;
(9)产品利润率; 2.企业的客户群。
(1)长年客户名单;
(2)重要客户名状况:购买量,总比率,信用记录,购销合同,付款方式;
(3)过去几年主要客户变动情况;
(4)最大五家客户状况:名单,购买量(近几年,未来几年),占总比率,信用比率,历史原因; 或者客户集中的行业、地域范围等其他应说明的状况(5)未来最有希望的客户名单;
(6)顾客:阶层,年龄,性别,兴趣,地域背景等。
3.列举企业的代理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点。(包括供应商的评估以及经营代理的风险评估-采购、供应能力以及紧急供应能力)
4.企业具体销售方式,上门推销,代销,邮寄,零售,批发等及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5.过去如何开拓客户市场。
6.国内(省内)外销售网点的布局。各销售点的营业证照,职责范围,人员数量与责任素质,近年的销售情况。
7.销售协议的签订,销售合同的副本。
8.销售活动的周期性,季节性,国民经济景气指数影响。
9.销售价格的制定是否受国家政策限制。
10.售后服务的网络图,服务网点数量,人员数量与素质,售后服务的基本措施,收费标准,保修方案及作业图。
11.“三角债”的详细情况,帐龄分析及坏帐预测。
12.在销售方面是否有重大投诉,诉讼或行征处罚。
13.与竞争对手比,企业对销售渠道有否优势;
14.企业与竞争对手的销售方式,销售成本比较优势。
15.竞争分析。
(1)企业竞争信息来源:面谈,商情网,协会,公众,报纸,广告,研究文章和工业报告等;
(2)依据竞争信息制定的计划和策略方针;
(3)对手近期的可能突破及保持市场地位的对策;
(4)对手的营销弱点及利用;
(5)对手的目标,现行策略及规划设想。
16.影响企业业务的因素分析。
(1)现有行业业竞争;
(2)替代产品;(3)原材料竞争;(4)顾客的竞争。17.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1)产品或服务的优点;
(2)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深度;
(3)可盈利程度;
(4)资金来源;
(5)公司的规模和实力;
(6)产品的经济效益;
(7)市场地位:垄断市场,销售量;
(8)推销方法;
(9)独特的销售计划。
18.客户群体在未来的变化。
(1)变化趋势和预计下步意见;
(2)追踪需求变化并调整;
(3)对反馈意见的处理。
19.列举产品说明书,小册子,推销宣传材料。
20.近几年的广告(营销费用)支出和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21.未来几年企业产品或服务推销方式的重大变动。
八.企业经营许可状况
1.企业土地使用权状况。
2.特许经营权情况。
九.经营收入状况
1.近几年销售收数据(总数和按产品类别细分)。
2.企业产品销率。
3.主营收入和比率。
4.经营收入的季节性特征。
(1)销售曲线,峰值;
(2)调整措施(生产,存量,人员,价格)。
5.销售回款速度和外欠比例,应收款帐龄分析。
6.存货管理及报损处理。
7.销售收入趋势。
(1)公司产品或服务是否供不应求?(订单,市场分析,顾客反映);
(2)公司产品或服务是否供过于求?
(3)未来收入预测。
十一.财务数据
1.前三年企业和主要下属公司的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2)损益表;
(3)财务状况变动表;
(4)现金流量表;
(5)企业的债务结构。
2.未来一年的财务预测指标。
3.负债结构以及是否有银行贷款,贷款项目以及运营状况(较详细描述)4.企业盈亏平衡分析(设备利用率,销售量,销售收入)。
5.企业成本。
(1)企业固定费用(成本)清单;
(2)企业变动费用(成本)清单;
(3)企业主要开销清单:稳定性;
(4)企业开支控制:收集数据周期,控制措施,固定费用与可变费用替代性。
6.帐务处理(双向)。
(1)企业的赊款帐户(占十分之一以上);
(2)无能力付款帐户;
(3)有能力支付未付帐户及原因;
(4)平均欠款天数及款龄分类结构。
7.库存处理。
(1)清库周期;
(2)库存物资结构统计;
(3)企业库存控制系统;
(4)积压库存处理办法(财务处理)。
8.企业对外投资清单。企业规划和投资项目的项目概况以及财务分析表。
9.企业资金来源一览表。来源,数量,年限,利率,附加条件,用途。
10.企业税收。
(1)前三年的税率和税收走向;
(2)未来三年的税收走向;
(3)未付清税收状况。
11.考虑最理想,最可能,最坏三种情况下,未来几年企业的如下项目:
(1)预算收入;
(2)资金流动情况(收入时间);
(3)年终结算结果;
(4)年净收入与总资产,投资回报。
12.企业的土地,房产面积,价值,房地产资料。
13.企业可能的隐形资产。
14.企业意外事件的责任,范围,损失及措施。
15.企业的财产和其他保险情况。
16.企业对改善财务形象,资产负债结构的措施。
十二.资产和基本建设状况
1.企业资产一览表。
2.企业固定资产。
(1)近几年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净值;
(2)折旧方法和年限分类表;
(3)主要固定资产数量,价值,使用年限和寿命;
(4)主要设备变动情况和运行特点;
(5)主要设备、厂房等经营性固定资产维护状况;(6)固定资产清单; 3.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种类和价值;
(2)专有技术状况;
(3)专利:数量,实施状况,价值,有效期;
4.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或国有资产登记,查核是否有产权纠纷。
5企业是否已进行资产评估及其结果。
6.列举新建,在建,拟建的项目情况。
7.以前的基建情况,是否有索赔,质量等遗留问题。
8.基建和设备采购是否用招标制,其效果及难点。
9.企业对资金来源偏好(借贷,入股或其他),企业对新投资者的股份限制。
10.企业原业筹资的机构与方案,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
11.企业原有投资和回报状况,对投资者保证的回报率和方式。
12.未来几年企业筹资计划:资金用途,分布,回报。
十三.环境保护
1.企业生产经营及产品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情况。
2.国家对企业所在产业及技术领域的环保政策。
3.环保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
4.企业污染状况和处罚情况。
5.近几年治理污染的费用开支和措施。
6.今后的环保计划。
十四.公共关系和企业文化
1.企业对外宣传。
2.企业是否有系统的公关方案及实施效果。
3.近几年企业在传媒的报道,图片集。
4.各级访问企业的情况。
5.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处置情况。
6.企业是否倡导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概况。
7.职工对企业精神的认同程度。
8.企业有无企业形象系统(CIS)规划,导入的兴趣。十五.企业办社会状况
1.企业办社会的内容清单,如学校,医院,职工,住房,食堂,托幼,敬老,商店,社区服务,治安,道路,绿化区。
2.各项服务内容占有资产,从来人数,业务量,效益,经费来源及经营特点。
3.企业近三年在这些服务的收支情况(总数和分项)。
4.企业分离非经营性资产的计划方案和进度。
5.分离的障碍和难度。十六.与外界周边关系
1.企业所在区位(厂址)的优劣并开发价值。
2.企业在当地和主管部门所属企业中的地位。3.是否与所在社区有冲突和矛盾。
4.当地对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态度和承受力。
5.企业是否因地区规划而面临在当地厂地搬迁,易地生产经营或土地功能置换。6.当地改革进程对企业有何影响。7.列举企业长期打交道的政府机构。8.企业在执行政府政策法令时:
(1)曾经,可能遇到的问题;
(2)各级政府机机近期发布的有利的,不利的规定。
(3)政府部门间相互矛盾规定的执行。
9.当地政府对企业的特殊政策。
(1)计划单列;
(2)如国有资产授权,划拨和托管企业;
(3)各项试点:优化资本结构,改制试点;
(4)税收优惠:减免税,税收返还,统一纳税;
(5)资金支持:挂帐停息,贷改投,贷款额度及贴息,政府专项资金;
(6)产业政策和特许权;
(7)再就业与劳动人事政策。
10.国资体制,政府机构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十七.未来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
1.企业过去总体战略计划及演变,影响因素。
2.企业制定的未来发展战略文本。
3.企业总目标和各部门目标发解,用流程图说明实现企业总体现 目标过程中各主要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生时间。
4.竞争对手的战略计划和与企业关键因素的比较。
5.企业的优势,劣势分析,现有状况与目标间的差异分析。
6.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障碍,制约因素,减少不利因素的措施。
7.企业对重大阻碍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8.未来几年的经营计划及实施措施,企业采取哪些措施和步骤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9.企业对未来3~5年当地,中国,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
10.未来企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的批文文件。
十八.党群关系与民意
1.企业的党群活动。
(1)列举党群组织和人员数量;
(2)活动范围,影响力及改革趋势;
(3)经费开支和工作制度。
2.廉政建设。
(1)企业内部的经济犯罪状况;
(2)经济犯罪对企业的影响;
(3)廉政建设规章。
3.员工对改革的态度,积极性,心理预期。
4.管理人员对改革中涉及员工下岗,分离社会职能,导入管理层持股与职工持股的物质承受能力。
第三篇:企业改制总结
2008年,我县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在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一企一策进行改革改制的原则,完成了被列入年内考核任务2户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改革改制企业基本情况
列入年内实
施改革改制的国有企业有2户(即印刷厂和压缩机厂),改革改制收尾工作的国有企业有3户(即商贸物业(集团)总公司、建安一司、外贸公司)。
**县印刷厂,2008年2月29日为企业资产界定评估基准日,经文山安信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县财政局确认,资产总额为224.07万元,负债总额为350.47万元,净资产为-126.4万元。改革改制涉及51人,其中:在职职工30人,内部退养人员12人,退休人员9人。改革改制成本清算计668.12万元。
**县压缩机厂,2008年2月29日为企业资产界定评估基准日,经文山安信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县财政局确认,资产总额为879.27万元,负债总额为340.18万元,净资产539.09万元。改革改制涉及49人,其中:在职职工10人,内部退养人员8人,退休人员30人。改革改制成本清算计422.32万元。
两户企业改革改制成本共计1090.44万元,从国企改革资金财政专户上调节使用600万元,资金缺口500万元。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拍卖**县商贸物业(集团)总公司部分资产筹集改革资金和偿还安置职工贷款的批复》(砚政办复[2008]82号)文件精神,拍卖所得资金专项用于解决县印刷厂、压缩机厂职工安置和偿还2007年县财政向县国有资产持股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所借的2900万元贷款要求,筹集缺口资金500万元,于2008年10月1日完成了职工国有身份置换工作,现正在进行改革改制收尾工作。
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国企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企业发展、社会稳定、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和复杂,处置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县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的成败。县国企办领导非常重视,从县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改革改制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一企一策、科学合理、地区相对平衡”的原则,努力在“六加强、六确保”上很下工夫,使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加强组织机构的建立,确保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国企办领导非常重视国企改革工作,为使国企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以常务副主任为责任领导的改革改制工作组,以副主任为责任领导的改革改制收尾及信访工作组,制定实施了改革改制工作组和改革改制收尾及信访工作组主要工作职责。在工作中,做到具有分工,又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加强调查研究,确保改革改制方案科学合理。为积极寻找工作突破口,多次深入改制企业进行调查走访,组织认真全面地宣传学习政策法律法规,多方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想法,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解释工作,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全面了解和掌握了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以“维护国家总体政策不变”、“地区差异”、“一企一策”、“地区和县内相互平衡”的原则,把以人为本和依法依规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规定,又要切实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多方征求和听取意见、建议,反复研究修改,制定出企业改革改制方案。如印刷厂、压缩机厂改革改制方案,按文政发[2006]80号文件规定程序提交企业改革改制领导小组成员、职工大会、县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善后,才正式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使国企改革改制工作得以依法依规有序有效的推进。
(三)加强政策分析研究,确保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为使我县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顺利推进,县国企办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国家关于国企改革的政策法规,组织认真学习《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等部门〈关于解决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云办发2004]28号)、《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文发[2002]31号)、文政发[2006]80号、文政发[2002]67号、《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砚发[2002]29号)等改革改制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为确保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奠定了基础,为科学合理制定企业改革改制实施方案奠定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对政策条款理解不透彻或有差异,积极主动到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咨询,切实做到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确保了我县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涉及人员各项待遇的全面落实。
(四)加强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和债权的清收,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企业国有企业资产的处置程序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规定:首先由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质 的机构进行评估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并以此确认价格为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底价,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分别由县国土资源事务管理中心、文山普阳拍卖有限公司按照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面向社会进行招、拍、挂出让,企业国有资产转让收入全部用于企业改革改制。国有企业改革资金财政专户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每年报经县审计局审计,有力地保证了国有资金和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如年内处置商贸物业(集团)总公司通广旅社、平远小黑山仓库房屋土地资产和压缩机厂旧机器设备及印刷厂废旧印刷机器设备时,依法依规操作,共出售转让资产评估值为94.16万元,成交额为219.8万元,转让价和评估价的差额为125.64万元,增值率133.43。对企业债权逐一进行核实清收,共收回债权80余万元。
加强对改革改制涉及人员的安置工作,确保各类人员待遇的全面落实。根据省、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职工安置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坚持“一企一策”的原则,积极妥善地处理好职工安置问题。
1、在职职工的安置工作。(1)职工置换身份一次性经济补偿,按文山州人民政府文政发[2000]67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国有企业职工补偿补助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第八条第六款“因企业改革,终止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由用人单位根据本人工作年限,参照第十条的标准进行安置”的规定安置职工。以全州上企业在岗职工社会平均月工资为标准(州统计局提供的社会平均工资基数为计算依据),按本人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职工安置补偿金,统一按实际工龄计算,工龄计算到企业改革改制基准日止。(2)按文山州文经贸(2003)44号《关于国有企业改制中涉及职工经济补偿测算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七条“关于一次性发放再就业启动金的问题,州政府文政发[2000]67号文件第十条规定:“一次性发给再就业启动金,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不低于3000元,其它企业不低于5000元”,“但再就业启动金最高不得高于7000元”的规定执行。(3)按**县人事劳动局关于《建立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通知》(砚人劳[2001]36号)规定,清偿4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补助职工。(4)住房公积金。根据根据云南省建设厅、财政厅、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关于转发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几个具体问题的文件的通知》(云建房[2006]389号)和砚政发[1995]52号文件规定补提补缴住房公积金。
2、退休人员的安置工作。按文政发[2000]67号、砚政发[2000]55号、砚人劳[2001]36号、砚人劳[2001]35号、砚政办复[2003]66号文件和有关规定,清算相关费用从改革改制基准日起,清算到80周岁(清算时已年满80周岁的顺延5年),资金一次性划入国有企业改革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
3、内部退养人员(含距法定退休年龄5岁以内(含5岁)人员、“4050”选择内部退养人员)的安置工作。在改革中,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岁以内(含5岁)人员,根据文劳社〔2006〕45号文件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第4号公告“不得与距法定退休年龄(含从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5年内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应按照28号文件有关职工内部退养的规定发给生活费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定严格执行;“4050”人员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可以实行“双向选择”,即:既可选择参与企业的改制,也可以选择内退。改革中,坚持按政策规定,由职工“双向选择”、自主决定,企业同意的原则办理内部退养手续。按照对内部退养人员安置的有关政策给予一次性测算社会保险费,给予内部退养期间生活费并正常发放。
(六)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确保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在企业改革改制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认真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企业改革改制中的信访问题,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一是建立健全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的维稳机制,在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中专门设立了信访维稳工作小组,制定了突发上访事件处置预案,增强了应急处理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和措施。二是积极变上访为下访,主动深入到企业,采取现场解答、座谈等方式开展信访工作,把矛盾和问题处理在基层。如11月清补了压缩机厂历年拖欠15名退休人员代企业垫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30余万元及2名职工死亡丧葬抚恤费2万余元,妥善解决了压缩机厂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4月17日采用宣传政策、解释和说服的方式解决了县压缩机厂部分职工提出要求企业为个人承担个人应该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问题。11月11日通过调查落实,妥善解决了印刷厂一名在职职工反映提出本人工龄少算一年的经济补偿问题。三是依法依规处理信访问题,对合理不合法的问题,在做好说服工作的同时,按照有关政策和法律给予答复,如对**县压缩机厂退休人员提出清算补发菜篮子补贴的问题,县国企办经到企业进行清理核实后,又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并与县上分管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的领导汇报同意后,于2008年6月18日对**县压缩机厂退休人员提出清算补发菜篮子补贴的问题按文山州经济贸易委员会、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总工会、州财政局、州人事局联发《关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职工经济补偿测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经贸发[2003]44号文件第二条第一、第二“国有企业改制时,离退休、内部退养职工的“菜篮子补贴”、“三项补贴”的测算。改制前已发放“菜篮子补贴”、“三项补贴”的企业,改制时离退休、内部退养职工的“菜篮子补贴”、“三项补贴”可测算在内,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前未发放“菜篮子补贴”、“三项补贴”的企业,改制时不再测算”的规定给予了口头答复。四是配合协调有关部门调查落实信访督办案。在今年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中,领导批示由国企办协调配合处理的信访督办件共12件,涉及改革改制企业一建司原职工10余人反映提出要求落实特殊工种、商贸总公司内部退养人员要求清补改革改制前住房公积金和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费、印刷厂原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8人要求恢复公职、余得材等7人反映提出木材公司改制后引发的股东权与股份分配及所有者权益等问题,通过与有关部门调查落实,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汇报后,按政策规定及时答复了信访人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和办法,完成了年内列入考核改革改制工作任务的**县印刷厂、压缩机厂改革改制工作,其他企业的改革改制收尾工作已基本结束。
1、按照省、州、县对国企改革改制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县印刷厂、压缩机厂2户企业改革改制形式依法依规采取政策性关闭,资产由县人民政府收储,改革改制成本筹措由县人民政府筹集解决的方式实施了改革改制。两厂改革改制实施方案经反复审查修改,报县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审查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并修改完善后,经“职工大会”表决通过,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有关政策规定,妥善安置职工100人,其中:在职职工40人,内部退养人员20人,退休人员40人。
2、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国有资产处置实现了保值增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规定及砚政办复[2008]82号文件精神,依法出售转让部分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和机器设备及库存商品,出售转让资产评估值为94.16万元,实际转让价为219.8万元,转让价比评估值增加125.64万元,增值率为133.43。
3、根据改革改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完成了**县印刷厂、压缩机厂、商贸总公司、外贸公司的资产核实、财务、文书档案的清理装箱和移交工作。
4、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县国企办与县建设局商议并拟定了**县建安一司职工住宿楼修建为搬迁户临时周转房的有关问题,待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5、指导改革改制企业清收债权80余万元,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为依法办理企业注销手续奠定了一定基础。
6、在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中,与有关部门配合协调处理答复信访督办件共12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改革改制企业由于历史负债大、债权清收和债务清偿难,从而延缓了企业依法办理注销的有关手续。
2、处置改革改制企业部分国有资产时,住户住房困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思想疏导工作较难,未能使住户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搬迁,延缓了资产的处置,给筹集印刷厂、压缩机厂改革改制缺口资金500万元带来一定的困难。
3、个别改革改制企业房屋门面租期过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情况复杂,全面统筹地处理好各项收尾工作仍有困难。
4、部分职工对政策理解有差异,存有相互攀比现象,思想还不稳定,存有上访的隐患。
六、下步工作意见及建议
1、妥善处理好政府收储的资产移交,由县国企办牵头召集相关部门会议讨论,拟定《**县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资产移交工作方案》,上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
2、建议由县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县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债权债务清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已改革改制结束的国有企业的债权清收和债务清理工作。
3、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好国有资产处置时有关税费的优惠政策及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有关证件手续办理及其他相关工作。
4、协助做好困难住房户搬迁工作,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妥善处理好改革改制企业遗留问题。
5、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四篇: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武汉一冶建安公司于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组织了一次关于国企改制的考察活动,考察的单位是山东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考察小组成员由一冶建安公司董事长龙惠均、工会主席张侠明以及企业策划部、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和部分经济实体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邀请了一冶建设公司劳人部的熊婉君副部长、吕桂云科长一同前往。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
一、经营层和员工对国企的改制达到了共识;
二、产权清晰,责权明确;
三、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四、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五、建立了和谐的外部环境;
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劳务分承包方。下面谈谈山东建工集团的基本情况和改制的具体作法:
一、抓住第一次改革机遇,实行“项目法”施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施工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法”施工构筑了施工管理层和劳务层两层分离的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框架,施工管理层最初组建为直属项目经理部,后扩建为项目公司,现改制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由子公司直接管理按单位工程设置的项目经理部。劳务层组建劳务总公司,下设主体、装修、安装等专业公司,从而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同时加强配套改革,建立了企业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财务、劳资、材料、设备、经营和预决算的十大业务系统并组建劳务及人才、材料供应、设备租赁、资金和生活服务等五大模拟市场。并进行了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按月度对二级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建立健全了企业监督检查、审计考核体系,确保了企业稳步发展,为后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第二次改革机遇,在实行集团化经营的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九九四年山东建工集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决定实施集团化经营战略,企业改革定位在走规模经营膨胀发展的路子。以原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成立了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总公司。紧密层企业13家,半紧密层企业15家,松散层企业17家,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改革成功,当年被济南市政府列入了三十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在下半年改制成为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涉及到企业内外部机制的各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由国资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评估、产权界定,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资产、企业资本金的股权结构均做到了产权清晰。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在建立有限责任的改制过程中,始终把建立新型的领导体制放在重要地位。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领导管理体制。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审计机构和执行层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并做到责权明确,各司其职,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使用、回收、清欠)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了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这两项指标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总和的近20倍。山东建工集团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得益于项目法施工和企业股份制改造。
三、抓住第三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资主体。
山东建工集团在改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决定对企业内部二级非法人的经营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到1999年底,山东建工集团完成了对十一个土建子公司和十二个专业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从总公司到子公司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做法是:
1、合理设立企业资本金和确定股权比例。
2、合理确定职工个人出资比例。
3、建立健全规范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⑴设股东会。由全体出资者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⑵设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由子公司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选举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依法行使职权。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以明确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山东建工集团所有改制的子公司,均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仍作为项目管理层形成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都不带施工队伍,逐步实现与国际项目管理接轨。
⑶设监事会。由子公司的股东会选举产生,监事会选举监事会主席,依法行使职权。
4、改制子公司的领导班子建设。
山东建工集团已经改制的子公司的领导班子,由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主任会计师和副总经理组成,也可兼职或交叉任职。按照项目法施工的要求,对管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为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性和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原则上三年以内主要领导不异动。
5、改制子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定员定编。
改制子公司的管理机构设置四部一室,即财务部、经营管理部、技术质量部、料具供应部和综合办公室。各部室制定规范的职责范围,各职能管理人员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子公司的定员人数必须坚持精干高效、一人多职、一专多能的原则,其定员人数视各子公司的施工规模而定。各子公司所属项目经理部设置和定员,视所承建的工程规模而定,实行动态管理。
6、总公司和改制子公司实行分权管理。
⑴总公司职权:
①负责组织承揽工程任务并组织投标,对中标的高大工程项目组织内部招标分配;
②负责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并负责合同管理;
③对重大投资项目行使决策权;
④对重大资产处置行使决策权;
⑤对子公司的引资、合作行使决策权;
⑥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使监控权;
⑦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行使聘免和管理权。
⑵子公司职权:
①自行承揽任务和参与内外部投标权;
②完成责任目标;
③限额投资决策权;
④限额资金使用权;
⑤对本单位管理干部行使聘免和奖惩权;
⑥行使内部分配权;
⑦拒绝不合理摊派权。
四、抓住第四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施国退民进改造。
山东建工集团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再创新,实施国退民进企业改造。具体作法是:他们把国有股变现退出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企业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和技术业务骨干。调整后的股权结构是,经营者持股120万元,经营者群体每人持股48~96万元。中层领导每人持股8~24万元。从而加大了企业骨干的经营风险,也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五、进行企业战略性调整,实施企业战略管理。
山东建工集团以入世为契机,以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前提,以企业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为宗旨,结合企业实际,不失时机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战略目标的改革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继续保持在省市行业内部的领先地位。
1、切实搞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一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坚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机制,突出管理机构精干高效,减少管理层次,减少扯皮,明确岗位责任目标,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从总公司到子公司甩掉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突出业务系统化管理。集团总公司机关共77人,设五部一室即:市场经营管理部、企业战略管理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财务融资管理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办公室等部室制管理,保留党群系统。实行部室制改革,不单纯是为了精简几个机构、裁减几个冗员,而是突出精干高效、做到减机构,不减职能,不削弱职能,减人不减工作效率、不减岗位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二是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是在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改制子公司运作,突出解决机制不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发展缓慢、施工任务少、产值效益差、无大发展前途的子公司,实行内部兼并、重组方式调整。扶持发展快的骨干子公司,切实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总公司经营管理的集中度。
三是劳务分承包的调整,在过去众多的劳务承包单位中,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确定了69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承包单位。每年对劳务承包单位进行考评,淘汰后5名,同时引进5家新的劳务承包单位,通过优胜劣汰保证劳务承包单位的素质。
2、切实搞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山东建工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以创立“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实现投资多元化,以带动总公司多元经济的发展,形成主业三分之
二、附营三分之一,多业并举,配套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是他们允许并鼓励有能力、有实力、业绩突出的个人可以组建内部个人控股子公司,也可以买断小型子公司的经营权,实行公有民营。山东建工集团的第十一有限公司、培训有限公司和试验中心就是这种经营模式的子公司。
二是以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山东省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筑工程学院和山东省岩土勘查总公司等八家产学研的院企单位,共同发起创立了“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行运作上市。该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三是加快山东省建工工业园建设,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新型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投资二千万人民币引进了速成墙生产线,7月份已经安装完毕并试车投产,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增加工业园中高科技园建设投入,提高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已引进五项高科技产品。
四是扩大房地产开发公司、路桥公司、预拌砼公司的经营规模,使这些专业公司成为山东建工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亮点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群。
3、实施企业五大创新,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两级公司建立了经营者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提高经营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科学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二是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搞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其次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明确职能划分,突出岗位责任到位、高效服务到位和战略管理到位。
三是经营方式创新。首先是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及经营系统人员要认真学习wto的基本规则和原则。特别要学会和运用菲迪克条款。其次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完善投标网络,实行网上信息发布,建立标书评价、分析和统一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标率。三是经营方式加快向集约型转变。正确处理产值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规模大、垫资多、取费低的工程要进行前期评估,决定是否承接。
四是科技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升级,加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力度。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业园研发中心,引进5名博士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加大微机开发利用,对大型新开工程全面实行微机管理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人才创新的重点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入世环境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山东建工集团现在拥有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本以上学历管理人员600人。
五是企业文化创新。创建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着力建设好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向企业文化管理过渡。得益于领导集团能审时度势,正确领会和执行党的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山东建工集团的改革,波澜壮阔。实行项目法施工是对企业经营机制和施工管理体制的破冰之举。是打响企业发展的第一炮,是全方位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树立企业丰碑的奠基石。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腾飞插上了搏击长空的翅膀。企业实施战略化管理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从山东建工集团的整个改革与发展中,我们感覚到一冶要改制、一冶建安要改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建筑行业是属于竞争性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公司虽然也实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残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不完善等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粗放经营有余,集约经营不足,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乃至削弱了企业整体优势,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公司领导层要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筑市场的前景,从而认清建筑业的形势,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企业改革改制的首要条件。
2、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山东建工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已证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业务骨干多持股,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由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约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3、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机制。
实践证明,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明显优于人人持股。特别是经营者持大股是确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营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较强的风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创造力。经营者出资越多,思想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越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潜能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能促进他们关心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较好的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资产为核心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4、必须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加强企业凝聚力。
5、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之,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以敢闯、敢试、敢干的胆略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oo二年十月
第五篇: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企业改制考察报告
武汉一冶建安公司于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组织了一次关于国企改制的考察活动,考察的单位是山东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考察小组成员由一冶建安公司董事长龙惠均、工会主席张侠明以及企业策划部、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和部分经济实体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邀请了一冶建设公司劳人部的熊婉君副部长、吕桂云科长一同前往。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
一、经营层和员工对国企的改制达到了共识;
二、产权清晰,责权明确;
三、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四、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五、建立了和谐的外部环境;
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劳务分承包方。下面谈谈山东建工集团的基本情况和改制的具体作法: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2500人,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该公司前身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一九七九年组建成立,当时企业总资产不足千万元,年在建施工面积仅9.5万平方米,完成施工产值仅548万元。至一九九O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十二年间发展缓慢,在建施工面积仅16.66万平方米,完成施工产值2658万元。而从一九九一至二OOO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十年间,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的七年中,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使企业成为具有国家一级建筑资质,并集建筑科研、设计,建筑施工,路桥、钢结构、预应力施工、装饰装潢、房地产开发、建材经营和国际贸易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至2001底企业总资产达13亿元,企业净资产1.08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在建施工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完成企业总产值15亿元,目前在施面积已超过200万平方米,企业资产15亿元,净资产1.5亿元,预计年底施工产值将突破15亿元,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利税将达到1.5亿元以上。山东建工大力实施外部市场发展战略,目前工程项目已遍及省内所有地市,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也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年来集团工程质量创“鲁班奖”工程3项、国家建筑工程装饰金奖一项,山东“泰山杯”工程11项、济南市“双十佳”工程27项。因此,企业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评为“山东省建设系统先进企业”、“全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和“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被国家信息中心列入全国建筑百强企业,被评为“中国建设系统AAA企业”;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企业”和“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集团公司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是抓住了四次企业改革机遇,审时度势地转换经营机制,进行股份制改造,不断地调整企业结构,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充分发挥治理结构的领导作用,推行项目法施工以来,集团公司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具体做法是:
一、抓住第一次改革机遇,实行“项目法”施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施工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建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至1990年企业已陷入难以为继的亏损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求生存、求发展,在没有任何上级部门指示和安排情况下,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自觉在省内率先推行“项目法”施工改革,并且一举获得成功。从一九九一年开始企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向前迈出一大步,不仅扭转了企业陷入亏损边缘的被动局面,而且经济效益逐年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施工产值1990年仅完成2600多万元,到2001年已达到12亿元,增长了462倍;实现利润1990年亏损84万元,到2001年实现利润6255万元;竣工工程质量1990年优良品率为25%,2001年提高到81.88%,近三年已连续保持在80%左右,职工人均收入1990年仅有2400元,2001年已达20169元,提高8.4倍。
“项目法”施工构筑了施工管理层和劳务层两层分离的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框架,施工管理层最初组建为直属项目经理部,后扩建为项目公司,现改制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由子公司直接管理按单位工程设置的项目经理部。劳务层组建劳务总公司,下设主体、装修、安装等专业公司,从而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同时加强配套改革,建立了企业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财务、劳资、材料、设备、经营和预决算的十大业务系统并组建劳务及人才、材料供应、设备租赁、资金和生活服务等五大模拟市场。并进行了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按月度对二级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建立健全了企业监督检查、审计考核体系,确保了企业稳步发展,为后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第二次改革机遇,在实行集团化经营的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九九四年山东建工集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决定实施集团化经营战略,企业改革定位在走规模经营膨胀发展的路子。以原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成立了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总公司。紧密层企业13家,半紧密层企业15家,松散层企业17家,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改革成功,当年被济南市政府列入了三十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在下半年改制成为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涉及到企业内外部机制的各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由国资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评估、产权界定,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资产、企业资本金的股权结构均做到了产权清晰。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在建立有限责任的改制过程中,始终把建立新型的领导体制放在重要地位。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领导管理体制。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审计机构和执行层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并做到责权明确,各司其职,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使用、回收、清欠)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了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
从1994年完成改制,至2001年的七年中,山东建工集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施工产值累计完成41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这两项指标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总和的近20倍。山东建工集团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得益于项目法施工和企业股份制改造。
三、抓住第三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资主体。
山东建工集团在改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决定对企业内部二级非法人的经营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到1999年底,山东建工集团完成了对十一个土建子公司和十二个专业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从总公司到子公司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做法是:
1、合理设立企业资本金和确定股权比例。
山东建工集团对二级非法人经营单进行了改制,其企业资本金和股权结构的设置,在当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公司法》的规定标准,集团总公司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净资产的50%;二是改制子公司职工投资入股的承受能力;三是总公司和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四是必须确保总公司的控股地位。总公司控股60~70%,改制子公司职工参股30~40%。现在由于改制后子公司规模发展较好,对完成产值过亿元、产值利润率达到5%以上的单位,其股权结构可调整为总公司40%,职工参股60%。企业资本金由过去的300万元扩大到700万元。总公司这样做更加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承揽的任务更多、完成产值更多、实现利润更多,使国家、企业、个人都得到的更多,达到了三者利益关系的统一,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例如山东建工集团一公司,在建施工面积近50万平方米,年完成产值3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每完成产值1000万元项目经理提取工资8000元,每完成50万元利润奖励12000元,另加挂钩奖罚)实践证明,只有改革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才是硬道理。
2、合理确定职工个人出资比例。
山东建工集团规定改制子公司职工个人出资比例主要依据《山东省建筑企业深化改革意见》规定的“管理技术骨干多持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的要求设置的。经营者出资企业资本金的10%—20%,副职出资5%—10%;业务技术骨干出资3%—5%;一般人员原则不认购。从募股的整体情况看,经营者全部出资10%以上,最少出资50万元,最多出资100万元。实践证明,经营者出资越多,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企业的发展也就越能形成良性循环。应该说这一次改革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职工参股实际上是要大家从腰包里实实在在的拿出钱来投入到企业的经营中去。我们认为山东建工如果没有前两次改革的成功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通过前两次改革使企业长足发展而重新凝聚起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这次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山东建工的改革是渐进式的,符合山东建工集团实际情况的,所以取得了成功。高投资、高风险最后取得的也是高回报。
3、建立健全规范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⑴设股东会。由全体出资者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⑵设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由子公司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选举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依法行使职权。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以明确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山东建工集团所有改制的子公司,均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仍作为项目管理层形成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都不带施工队伍,逐步实现与国际项目管理接轨。
⑶设监事会。由子公司的股东会选举产生,监事会选举监事会主席,依法行使职权。
4、改制子公司的领导班子建设。
山东建工集团已经改制的子公司的领导班子,由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主任会计师和副总经理组成,也可兼职或交叉任职。按照项目法施工的要求,对管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为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性和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原则上三年以内主要领导不异动。
5、改制子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定员定编。
改制子公司的管理机构设置四部一室,即财务部、经营管理部、技术质量部、料具供应部和综合办公室。各部室制定规范的职责范围,各职能管理人员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子公司的定员人数必须坚持精干高效、一人多职、一专多能的原则,其定员人数视各子公司的施工规模而定。各子公司所属项目经理部设置和定员,视所承建的工程规模而定,实行动态管理。
6、总公司和改制子公司实行分权管理。
⑴总公司职权:
①负责组织承揽工程任务并组织投标,对中标的高大工程项目组织内部招标分配;
②负责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并负责合同管理;
③对重大投资项目行使决策权;
④对重大资产处置行使决策权;
⑤对子公司的引资、合作行使决策权;
⑥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使监控权;
⑦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行使聘免和管理权。
⑵子公司职权:
①自行承揽任务和参与内外部投标权;
②完成责任目标;
③限额投资决策权;
④限额资金使用权;
⑤对本单位管理干部行使聘免和奖惩权;
⑥行使内部分配权;
⑦拒绝不合理摊派权。
四、抓住第四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实施国退民进改造。
山东建工集团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再创新,实施国退民进企业改造。具体作法是:
调整国有股权结构,进一步理顺国有股与企业的关系。主要是将48%的国有股,变现退出28.88%,国有股权实际参股19.12%。国有股所得的红利,主要用于对企业经营者的奖励。
他们把国有股变现退出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企业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和技术业务骨干。调整后的股权结构是,经营者持股120万元,经营者群体每人持股48~96万元。中层领导每人持股8~24万元。从而加大了企业骨干的经营风险,也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五、进行企业战略性调整,实施企业战略管理。
山东建工集团以入世为契机,以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前提,以企业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为宗旨,结合企业实际,不失时机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战略目标的改革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继续保持在省市行业内部的领先地位。
1、切实搞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一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坚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机制,突出管理机构精干高效,减少管理层次,减少扯皮,明确岗位责任目标,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从总公司到子公司甩掉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突出业务系统化管理。集团总公司机关共77人,设五部一室即:市场经营管理部、企业战略管理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财务融资管理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办公室等部室制管理,保留党群系统。实行部室制改革,不单纯是为了精简几个机构、裁减几个冗员,而是突出精干高效、做到减机构,不减职能,不削弱职能,减人不减工作效率、不减岗位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二是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是在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改制子公司运作,突出解决机制不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发展缓慢、施工任务少、产值效益差、无大发展前途的子公司,实行内部兼并、重组方式调整。扶持发展快的骨干子公司,切实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总公司经营管理的集中度。
三是劳务分承包的调整,在过去众多的劳务承包单位中,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确定了69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承包单位。每年对劳务承包单位进行考评,淘汰后5名,同时引进5家新的劳务承包单位,通过优胜劣汰保证劳务承包单位的素质。
2、切实搞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山东建工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以创立“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实现投资多元化,以带动总公司多元经济的发展,形成主业三分之
二、附营三分之一,多业并举,配套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是他们允许并鼓励有能力、有实力、业绩突出的个人可以组建内部个人控股子公司,也可以买断小型子公司的经营权,实行公有民营。山东建工集团的第十一有限公司、培训有限公司和试验中心就是这种经营模式的子公司。
二是以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山东省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筑工程学院和山东省岩土勘查总公司等八家产学研的院企单位,共同发起创立了“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行运作上市。该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三是加快山东省建工工业园建设,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新型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投资二千万人民币引进了速成墙生产线,7月份已经安装完毕并试车投产,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增加工业园中高科技园建设投入,提高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已引进五项高科技产品。
四是扩大房地产开发公司、路桥公司、预拌砼公司的经营规模,使这些专业公司成为山东建工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亮点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群。
3、实施企业五大创新,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两级公司建立了经营者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提高经营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科学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二是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搞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其次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明确职能划分,突出岗位责任到位、高效服务到位和战略管理到位。
三是经营方式创新。首先是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及经营系统人员要认真学习WTO的基本规则和原则。特别要学会和运用菲迪克条款。其次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完善投标网络,实行网上信息发布,建立标书评价、分析和统一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标率。三是经营方式加快向集约型转变。正确处理产值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规模大、垫资多、取费低的工程要进行前期评估,决定是否承接。
四是科技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升级,加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力度。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业园研发中心,引进5名博士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加大微机开发利用,对大型新开工程全面实行微机管理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人才创新的重点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入世环境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山东建工集团现在拥有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本以上学历管理人员600人。
五是企业文化创新。创建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着力建设好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向企业文化管理过渡。得益于领导集团能审时度势,正确领会和执行党的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山东建工集团的改革,波澜壮阔。实行项目法施工是对企业经营机制和施工管理体制的破冰之举。是打响企业发展的第一炮,是全方位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树立企业丰碑的奠基石。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腾飞插上了搏击长空的翅膀。企业实施战略化管理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从山东建工集团的整个改革与发展中,我们感覚到一冶要改制、一冶建安要改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建筑行业是属于竞争性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公司虽然也实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残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不完善等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粗放经营有余,集约经营不足,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乃至削弱了企业整体优势,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公司领导层要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筑市场的前景,从而认清建筑业的形势,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企业改革改制的首要条件。
2、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已证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业务骨干多持股,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由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约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3、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机制。
实践证明,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明显优于人人持股。特别是经营者持大股是确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营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较强的风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创造力。经营者出资越多,思想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越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潜能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能促进他们关心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较好的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资产为核心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4、必须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加强企业凝聚力。
5、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之,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以敢闯、敢试、敢干的胆略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OO二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