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霸王别姬》观后感
还是高中的时候看过《霸王别姬》,那时候总觉得没怎么看懂,后来又简单的看了一遍。
程蝶衣,少时,他的母亲为了把六指的他送去梨园,不惜切去了他的手指。这与小豆子在一举一动中所表现出的对母亲的迷恋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不合群的他在一直在寻求那一束温暖自己的光。终于,在师哥那得到了,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于是,他把自己的迷恋,渐渐转到师哥身上。逃跑前不忘提醒师哥取那几个铜板,重情义而又天真。他在唱戏时,坚决说:“我本是男儿郎,不是女娇娥。”这是他对他自己性别的忠贞,绝不背叛。这或许有些偏执,却也率真。
段小楼他少年时侠肝义胆,是个很仗义的人。可是在现实的车轮下,渐渐的化为了平淡。他的角色是西楚霸王,何等骁勇?可是他说是和师弟唱一辈子戏,却娶了青楼妓女菊仙。说是爱国,却是在蝶衣给日本人唱戏把他救出来后鄙视蝶衣。他背叛了自己,背叛了自己的戏剧理想,说是:“演戏得疯魔,没错。但如果活着也疯魔,咱在这凡人堆里怎么活?”可是,不疯魔,不成活啊!若是心里没有一点执念,若是没有一点底线,一昧的虚假,奉承,背叛,人生的意义何在?
段小楼是个看起来坚强的人,远比程蝶衣健壮的多,可靠得多。他在文革的牛鬼蛇神中,却是比谁都懦弱。问:那你爱不爱菊仙?答:不爱!这是对妻子的背叛。之后的对程蝶衣的揭发,那句“汉奸”更是对师弟的背叛。为了自己的苟活,迎合。他的“霸王”气概难道只是在“拍砖”这种自残行为中才能体现么?是的,他是假霸王,蝶衣才是真虞姬。他只是个懦夫。
这部电影是大气的,悲凉的,带着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思维的结晶。纯净的美,不带世俗气息的浮华。是一部戏,也是一个人生。人生中也是充满了迷恋与背叛的。忠诚难寻,真相隐匿。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做着偷鸡摸狗的猥琐的事。只能带着怀疑,于是,“相信”这个词也只会在梦里浮现了。其实,背叛最可怕的是,最后背叛了自己。抛弃了自己曾经的理想,离开了自己曾经赤诚的心,丢失了自己心灵深处的灵魂。如此可悲,可叹,可怜。如果把灵魂卖给了魔鬼,尽得千金,抱得美人,风流快活一世又如何?没了灵魂,你还能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么?电影里的程蝶衣看起来是悲情的,但他作为戏痴,能把一生献给戏剧,他何尝不是快乐的?段小楼看起来是快乐的,但他背叛了灵魂,纵然每天可以灯红酒绿,他亦只是醉生梦死,只为活着而活着。霸王不死,总可能会东山再起,但他还是霸王么?
戏剧学家马丁艾思林曾说:“如果你在一个刚去的市镇上,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步行,到一个一里两里之外的地方去,那么这个旅程在第一次显得是无止境的,但是在第二次,当你记住了道路上那些成为次要目标并把旅途连接在一起的路标时,厌烦就会减轻,时间也就过得快多了。”因为一件事物,如果没有形式上的,缺乏表示其内在联系的标志,它就会显得是无止境的。一旦我们了解到这个距离,那么朝着一个明确的,遥远的目标前进时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因此,结构的清晰和演出过程中设置明确的“路标”是戏剧中极为重要的形式。一部史诗性电影往往具有“史”实的一面,展示宏大的社会场景,历史进程,众多的人物画像,也具备“诗”的特点,饱含高度的主观情感,诗化处理,在叙事线索上分支更多,包容更广。
《霸王别姬》人物性格的符号化取向与脸谱化的戏曲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在叙事方法上,明显带有传统戏曲的史诗性叙事的特点,偏向于故事有头有尾,情景戏剧化,人物命运传奇化等等。
或许这就是电影民族化的象征。《霸王别姬》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第二篇:《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
作者 徐金花
空中隐隐传来悠扬的楚歌。
我望着那张脸,那张曾经被骄奢淫逸充斥过的脸,如今,写满了我最怕见到的无奈。昏暗的军帐中,他周身的铠甲烁烁闪光,那尖利的光芒几乎灼伤了我的眼睛。他背过身去,把一个宽阔的背留给我—
五年前,在巨鹿,他就是这样站在他背后,望着这个坚挺的背,听他叱咤风云,看他运筹帷幄—地上一片狼籍,所有的炊具,无一不支离破碎;所有的船只,无一凿毁沉没。我注视着这个背,心想他在战场上的雄姿英发,九战九捷!
然而在鸿门,我仍是站在他背后,漠然地看着他骄奢纵容,拥兵自主,其实只是那一剑,那一剑,所有的历史都会改变。只是那一剑,终究没有刺下去。于是这历史,便只能这样继续,楚歌一点一点地溜进耳朵里来了。
面前仍是那堵冰冷的墙。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得兮骓不逝„„”沉闷的歌声从他胸中迸出竟有一丝哽咽。
伴着他的歌声,我的手指在琴弦上一拨—再一拨—又一拨,—拨—拨—拨—拨,终于不见手指,只见一双白蝶在琴弦上飞舞。曲子奏起来了,回肠荡气,摄人魂魄,万马奔腾,沙尘飞扬,漫天散日,渐渐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嗒—嗒嗒—嗒嗒嗒”,如急行军刺阵前消息,又如密探飞骑报军中元帅,心被死劲地揪着,如豆的烛焰疯狂地跳跃。渐渐地琴声又缓了下去,仿佛沉寂于地下,两军陷入对峙局面,纤毫不让,处心积虑,含一触即发之势。突然,陡地一声,似乎地惊雷,猛地把激情推向极致,两方终于厮杀起来。
一道寒光攫取了我的眼睛,我循着这寒光—在他的腰际,悬着一柄精妙绝伦的长剑,微露出剑鞘的剑身似乎是一种诱惑。
我想象着这精妙绝伦的长剑在我雪白的脖颈上染一条红链的惬意。“砰—”弦断了,我分明看见他战粟起来。
我迅速起身抛出他腰中的长剑—“唰”雪似的寒光悲彻整座军帐,美丽的光晕温柔地环住了我的颈。修狭的长剑,无力地垂下,呜呜不已,殷红的血缓缓地流淌着,犹如剑的泣泪,楚歌已经嘹亮地响起来了。
第三篇:《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
这两天学了《京剧》这一课,京剧被介绍的淋漓尽致,作为课外补充,我决定看一场戏。
其实对我来说,戏曲并不怎么有魅力,在幼小孩童的感知里不过是又烦又噪,吚吚呀呀的难听死了。我烦那踱来踱去的步子,那断断续续若干分钟才能唱完的歌词,那浓装重抹的面饰——而今天,已经六年级的学生,深为过去的看法而感觉到羞愧。我要重新在这,认认真真的看一出戏。
《霸王别姬》是被认为是东方美代表的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作为主角演唱的。讲的是霸王的部队已军心涣散,四面楚歌,霸王欲带虞姬杀出重围,可虞姬怕连累霸王,挥剑自刎。看到这里,我竟然感动了„„
是啊,他那„„不,不如说“她”那嗓音十分好听,圆润优雅,听起来似乎辽远而逼近,又柔和而铿锵。“她”将这感人的画面演出的惟妙惟肖。或许这就是中国的艺术吧!是成为国粹的原因吧!是外国人都为之敬佩的原因吧!八年了,我从没有仔细的听过一场完整的戏曲。今天,我静静的倾听,认真的品味国剧的美。这是一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闻名的艺术精品,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国粹而感动骄傲。
石家庄市谈南路小学六年级:程子卓
第四篇: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千年前英雄末路的一曲悲歌,成就了千年后戏台上的旷世绝响,这出霸王别姬的悲剧,也轮回千年,合在那个倔强的人儿身上。
他一颗心太纯粹,纯粹到一点不通人情世故,丝毫不知人情险恶。他懂得只是唱、念、作、打,只是戏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所流露出的风韵,只是唱腔里一抑,一扬、一婉转。
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也不仅仅是一部同志电影,而是一部关于艺术和人性思考的电影。
“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呀”段小楼对程蝶衣说的话。程蝶衣为了艺术活在戏里,入戏至深,让人钦慕。“艺术至上”在他身上得到了最淳朴的体现。
“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这句话体现了艺术无国界,他被恶狠狠的质问的时候,这句话是多么的反讽!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句话他念错了很多遍,但是谁知到,当他念对的时候,却也深深相信了这句话,陷进了这句话,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程蝶衣在他唱戏的时候,那就是唱戏,不管台下坐的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他总是很投入的唱自己的戏。苦痛,像是长在心里的器官,与生俱来,拔不掉,割不断,一生都跟随着痴情的人,去承受磨难百般,却还要向着不变的方向如一而往、从一而终。
矛盾冲突贯穿影片始终。首先是小楼,蝶衣和师父之间的矛盾。小楼与师父本来没有矛盾,可师父因为蝶衣经常唱错词而虐待蝶衣,这时小楼为了帮助蝶衣而阻止师父,便与师
父发生了矛盾。这也为蝶衣对小楼产生感情做出了铺垫。其次是蝶衣与菊仙之间的矛盾。蝶衣一直深爱小楼,从那句最彻底的爱情独白:“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就能看出蝶衣对小楼的依恋,但最终小楼却娶了菊仙…… 再次就是蝶衣与小楼的矛盾,二人从小一起长大,蝶衣以为小楼明白他心中所想,其实小楼并不懂。蝶衣一直希望小楼和自己从一而终,小楼却娶了菊仙为妻,这便使蝶衣小楼二人关系僵化,互不理解。影片还有的一个矛盾就是这些人物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一些暴力因素使蝶衣性格发生变化,使小楼人性发生变化,也使菊仙自杀。文革是一场灾难,在这场灾难中受害者岂是少数,互相批斗,互相举报,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人,即使是恩爱的夫妻,也会出现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场景,令人心寒。主角们一直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作斗争,最终还是屈服的活下来,不屈服的死去。也向我们证明了,现实与理想确实不能同在。
《霸王别姬》围绕程蝶衣、段小楼、菊仙在旧社会发生的悲剧故事而展开。表达的主题之一是文化思考。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程蝶衣的男旦角色引人思考。一方面,这满足了大众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男旦的角色又容易使人歧视、不理解。主题之二是关于同性恋话题的讨论。我国是较保守的国家,对于同性恋话题一直很敏感。而当今社会同性恋现象又不少见,这部电影可以倡导人们对待同性恋应给予尊重、理解和宽容。主题之三是理想与现实的讨论。电影通过对程蝶衣这个角色的塑造,成功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不能混为一谈,理想再美好也无法击退现实的主题。主题之四是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易化过程和人性进化中出现的问题。电影的结局,段小楼的人性发生了变化,却在社会不断发展中活了下来,也就是说是社会使段小楼的人性发生了变化,而程蝶衣却由于无法适应这样的社会而死亡。
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因痴情而被一生的苦痛波折折磨致死的悲剧人物。他唱京戏,演虞姬,在舞台上为了与共霸王愿牺牲性命,而实则是在扮演着自己;他闹婚礼,抽大烟,在生活中为了要和爱的人唱一辈子的戏,实则又再现了虞姬。戏里戏外,程蝶衣和虞姬竟在不同的情
感,不同的世道里合二为一,爱着一个人,至始至终,又都注定了悲剧。用电影中的话说就是,一笑万木春,一啼万古愁。
片中有两个重要的配角,袁四爷,小四。二者的名字里都带有着一个“四”字,这个字与中国近代,以及那个红色组织总是有着莫名其妙的关联,它在不自觉中有了盲目、无知、反抗、欺骗、隐瞒、洗脑的意思。袁四爷就是被这个“四”害死的,同样小四也是因这 “四”疯魔的。在本片中,“四”几乎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乱世,本以为抗日后便会太平,谁知乱世后还是乱世,这最苦痛的还属程蝶衣。程蝶衣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他这一辈子缺得了生活,却缺不了感情,缺不了京戏,他的一生就属这二物,最让他痴情,最让他痴迷。因此当一舞台上洒满得都是日本军阀的传单时,他依旧在唱戏;当舞台停了电时,他依旧在唱戏;当国民党一批军队围住他时,他依旧在唱戏;着了魔似的唱戏。可当解放军踏入戏台时,他却唱不了戏,他痴情的权力早已被人抢走,现在就连唱戏的权力都要被人剥夺,他的人生又有何比此还苦痛。他的戏,他的人生让他演到了这最苦痛的时刻,试问哪里还有欲断的弦经得起人百般拨弄。是造化弄人,唯有一死才称得上解脱,所以程蝶衣可以平和地与段小楼赴上今生最后一场戏,霸王别姬,在空旷无人的戏院里诀别了一生。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如一而往,从一而终。
《霸王别姬》叙事紧凑,环环相扣,节奏合理不拖拉。本片用社会的发展促使人性的改变,用人性的改变造成命运的不同。故事情节合理,遵循因果。以时间为序的叙事顺序层次清晰不冗长。描述手法自然不造作。在时代的刻画方面既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又能体现历史的沧桑感,不愧为一代巨作。
第五篇:霸王别姬观后感
世间的复杂性真是变化莫测,尤其是时间的洗礼,使得人性发生了量的变化。原来时间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它能够把人的劣根性通过麻木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使你当初拥有多么坚定的信念。这个在霸王别姬中充分地显示了人的质变性,我们也能发现文革对人的影响实在是不可小觑啊!人们的无知跟风,在那时不知道已经丧失了多少的基本道德与操守。
而我们也发现了世间更青睐于像段小楼那样滑头的人生活,而像蝶衣那样单纯的性格却只能被人排挤,他的眼中只是戏与她的师兄,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做自己。可是蝶衣
却已经模糊了自身的性别,认为自己是虞姬,小楼就是霸王。于是他陷入了畸形的爱情之中。
从时间上划分,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革,他们戏子的地位也由此变化起伏,尤其是蝶衣的经历实在是让我们痛心和惋惜啊。小楼的背叛让两个深爱他的人彻底心碎了,而结局是这两个人都离他远去,这也让小楼有后悔的当初的行为。这就是报应啊,这就是对小楼最坏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