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制定一规划一计划一打算的说明(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1:0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规范制定一规划一计划一打算的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规范制定一规划一计划一打算的说明》。

第一篇:关于规范制定一规划一计划一打算的说明

关于规范制定一规划一计划一打算的说明

当前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在开展,帮助联系村户制定扶贫发展规划是帮扶干部落实三项要求的任务所在。现印发制定一规划一打算一计划的说明,供各单位干部参考。

《联系村扶贫开发奔小康发展规划》要写清联系村发展的基本情况,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扶贫开发的主要工作措施四个方面内容。

一、联系村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该村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占地面积、现有住户、总人口、耕地面积、种植面积、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状况、加工企业、富余劳力和劳务输出情况、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服务业发展、村班子建设、达到小康、贫困和特困户数、人口数及占比、民政救济情况等发展现状,要弄清该村现在离全省的平均水平有多远,在全市是什么样的水平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致贫原因。

二、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基础建设和环境治理、农业结构调整、劳务输转、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和村级党组织建设等,提出切实有效可行的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阶段步骤和具体指标,写

清今年、前三年和后五年要做的工作,农民人均纯收入、其中小康、贫困、特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要达到的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指标等。

三、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工程、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生态环境、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基础建设;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二、三产业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广实用技术、加大科技培训等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民素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实施移民搬迁等扶贫开发工程;重视社会帮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等。在重点任务中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写明项目设计、项目初步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

四、扶贫开发的主要工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贷款规模,实施财税、人力资源开发等优惠政策,完善相关土地政策,开展扶贫开发交流合作,扶贫开发的实施、检测、管理等。《规划》定稿后,经组织村委班子和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由乡镇党委、政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联系村组织实施。

《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计划》要写清联系户发展的基本情况、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脱

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任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工作措施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包括该户的家庭人口、耕地面积、种植面积、养殖业发展、家庭住房及生产生活状况、富余劳力和劳务输出情况、家庭人均收入、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小康、贫困或特困人口数及占比、民政救济情况等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致贫原因分析。

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包括科学发展观指导、方针政策贯彻、抢抓各种机遇、联村联户开展,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环境治理、农业结构调整、劳务输转、农民增收、农民教育培训等,提炼出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阶段步骤和具体指标,写清今当年要做的工作,家庭人均收入、其中小康、贫困或特困人口人均收入要达到的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的指标,每户培养一个明白人、一个会过家的家庭妇女、每个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等。

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任务。包括积极实施基本农田、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生态环境等农业基础建设;加快住房、通讯、沼气、水窖、田间道路等家庭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及二、三产业等增加家庭经营收入;应用实用技术、参加科技培训等加快科技扶贫;参加教

育文化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劳务输出等。

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工作措施。包括转变思想观念,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勤劳致富,增加资金投入,积极贷款发展生产,享受优惠政策等。计划完成后,在征求联系户意见的基础上,协助联系户认真落实目标任务。

《联村联户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打算》要写清单位或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出的点子、要送的“温暖”、要办的实事;自己协调有关企业、单位,利用各种人脉能为贫困村、特困户确实急需办理,能利用各种政策、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办理的实事;单位或自己确实办不了,需要向有关部门、单位汇报的要办的实事等。做到长期有规划、近期有计划、当前有打算,长流水、不断线,“联村联户连结百姓,为民富民历练干部”。

要通过对规划、计划和工作打算的制定实施,做到联系村户长期有规划、近期有计划、当前有打算,真正达到“联村联户连结百姓,为民富民历练干部”之目的。

第二篇:关于做好第三环节“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工作的简要说明

关于做好第三环节“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

工作的简要说明(送审稿)

根据市委教育实践办有关文件要求,现就做好第三环节中“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工作进行简单说明。

1、名词解释。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即领导班子的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和整改清单。

2、工作内容。根据文件精神,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工作各有侧重,具体要求如下:

①镇:领导班子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共34项专项整治任务)+制度建设计划

②镇领导班子成员:整改清单

③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整改方案+班子成员整改清单+制度建设计划

④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班子整改清单+制度建设计划

3、有关说明。

①领导班子整改方案,样式可参考“附件1”,可以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整改内容和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制定。每一个整改事项都要明确整改的目标、措施、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把整改方案的内容细化为整改台账,整改台账的样式

—1— 可参考之前下发的台账样式。

②专项整治方案,由镇委实践办制定,再下发至有关单位,由牵头单位及协助单位共同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整治方案。

③整改清单,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或经过群众讨论,认真回应群众意见、回应对照检查的突出问题、回应“两会一评议”上提出的批评意见、回应上级党组织和督导组点明的问题,明确整改的目标、措施、责任和时限。样式可参考市下发的“附件2”制定。

④制度建设计划:主要是围绕“四风”突出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等三个重点,具体可查看东道群组发〔2014〕6号文中“

四、大力推进制度建设

(三)认真制定制度建设计划”。可参照“附件3”样式制定。

4、报送时间。上述材料经镇委指导组审核同意后于9月11日前通过OA报镇委实践办。另外,请各村(社区)、外经办收集辖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相关材料报镇委实践办。

附件:

1、领导班子整改方案

2、整改清单

3、制度建设计划

道滘镇委教育实践办 2014年8月29日

—2—

第三篇: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_50502-2009条文与制定说明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制 订 说 明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5月13日以第305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施工、设计、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的规定,《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E-mail:dengshuguan92007@163.corn)。

本规范以建筑工程作为对象,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管理加以规定,范围涉及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汁及施工方案。

本规范全面兼顾各地区、各企业不同的施工管理水平,突出重点,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要求,但对具体内容的编制及编排不加以限制。

本规范是在施工组织设计已在我国使用几十年这一背景下编制的,各地区、各企业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使用都有自己不同的习惯,有些地区还制定了地方标准。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各编制组成员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讨论稿也经过多次修改,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各编制组成员的意见。同时,本规范也经过了广泛的征求意见。

本规范在内容上不与现行标准相矛盾,在应用时可与地方现行标准或要求相结合。

目 录

总 则„„„„„„„„„„„„„„„„„„„„„„„„„„„3 2 术 语„„„„„„„„„„„„„„„„„„„„„„„„„„„ 3 3 基本规定„„„„„„„„„„„„„„„„„„„„„„„„„„„6 4 施工组织总设„„„„„„„„„„„„„„„„„„„„„„„„„8 4.1 工程概况 „„„„„„„„„„„„„„„„„„„„„„„„„8 4.2 总体施工部署„„„„„„„„„„„„„„„„„„„„„„„9 4.3 施工总进度计划„„„„„„„„„„„„„„„„„„„„„„10 4.4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10 4.5 主要施工方法„„„„„„„„„„„„„„„„„„„„„„„11 4.6 施工总平面布置„„„„„„„„„„„„„„„„„„„„„„11 5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 5.1 工程概况 „„„„„„„„„„„„„„„„„„„„„„„„12 5.2 施工部署 „„„„„„„„„„„„„„„„„„„„„„„„„12 5.3 施工进度计划„„„„„„„„„„„„„„„„„„„„„„„13 5.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13 5.5 主要施工方案„„„„„„„„„„„„„„„„„„„„„„„14 5.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4 6 施工方案„„„„„„„„„„„„„„„„„„„„„„„„„„14 6.1 工程概况 „„„„„„„„„„„„„„„„„„„„„„„„„14 6.2 施工安排 „„„„„„„„„„„„„„„„„„„„„„„„„15 6.3施工进度计划„„„„„„„„„„„„„„„„„„„„„„„„15 6.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5 6.5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5 7 主要施工管理计划„„„„„„„„„„„„„„„„„„„„„„16 7.1 一般规定 „„„„„„„„„„„„„„„„„„„„„„„„„16 7.2 进度管理计划„„„„„„„„„„„„„„„„„„„„„„„16 7.3 质量管理计划„„„„„„„„„„„„„„„„„„„„„„„17 7.4 安全管理计划„„„„„„„„„„„„„„„„„„„„„„„18 7.5 环境管理计划„„„„„„„„„„„„„„„„„„„„„„„18 7.6 成本管理计划„„„„„„„„„„„„„„„„„„„„„„„19 7.7 其他管理计划„„„„„„„„„„„„„„„„„„„„„„„19

本规范用词说明„„„„„„„„„„„„„„„„„„„„„„„„20

引用标准名录„„„„„„„„„„„„„„„„„„„„„„„„„20

总 则

1.0.1 为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说明: 1.0.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虽然产生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但在实际的运行当中,对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已成为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和组织施工必不可少的重要文件。但是,由于以前没有专门的规范加以约束,各地方、各企业对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管理要求各异,给施工企业跨地区经营和内部管理造成了一些混乱。同时,由于我同幅员辽阔,各地方施工企业的机具装备、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也造成各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最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国家级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予以规范和指导。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1.0.3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地区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编制。

说明: 1.0.3由于各地区施工条件千差万别,造成建筑工程施上所面对的困难各不相同,施工组织设计首先应根据地区环境的特点,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不同类型的建筑,其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也各不相同,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简明阐述,对常规的施工方法应简明扼要。

1.0.4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 语

2.0.1 施工组织设计

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说明: 2.0.1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长期沿用下来的名称,西方国家一般称为施工计划工程项目管理计划。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中,把施工单位这部分工作分成了两个阶段,即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既不是这两个阶段的某一阶段内容,也不是两个阶段内容的简单合成,它是综合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我国长期使用的惯例和各地方的实际使用效果而逐步积累的内容精华。

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阶段通常被称为技术标,但它不是仅包含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涵盖了施工管理和造价控制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件。

2.0.2 施工组织总设计

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说明: 2.0.2在我国,大型房屋建筑工程标准-般指: 1 25层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 高度100m及以上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工程: 单体建筑而积3万m2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 4单跨跨度30m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

5建筑面积10万m2及以上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体工程; 6单项建安合同额1亿元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上述规模的建筑工程很多只需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建筑工程,其规模应当超过上述大型建筑工程的标准,通常需要分期分批建设,可称为特大型项目。

2.0.3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以单位(子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说明:2.0.3单位工程和子单位工程的划分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已经明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已经编制了施工组织总设计的项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进一步具体化,直接指导单位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经济活动。

2.0.4 施工方案

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说明: 2.0.4施工方案在某些时候也被称为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但考虑到通常情况下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施工组织设计的某些内容在施工方案中不需赘述,因而本规范将其定义为施工方案。

2.0.5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检查和修改的适时管理活动。说明: 2.0.5建筑工程具有产品的单一性,同时作为一种产品,又具有漫长的生产周期。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技术人员运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预先设计的一套运作程序和实施方法,但由于人们知识经验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施工组织设计在实际执行中,难免会遇到不适用的部分,这就需要针对新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同时,作为施工指导书,又必须将其意图贯彻到具体操作人员,使操作人员按指导书进行作业,这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2.0.6 施工部署

对项目实施过程做出的统筹规划和全面安排,包括项目施工主要目标、施工顺序及空间组织、施工组织安排等。

说明:2.0.6施工部署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纲领性内容,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内容都应该围绕施工部署的原则编制。

2.0.7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施工单位为完成施工项目建立的项目施工管理机构。

说明: 2.0.7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组织机构,是为某一具体施工项目而设立的,其岗位设置应和项目规模相匹配,人员组成应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

2.0.8 施工进度计划

为实现项目设定的工期目标,对各项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起止时间和相互衔接关系所作的统筹策划和安排。

说明: 2.0.8施工进度计划要保证拟建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节约施工费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需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和施工条件,参考工期定额,综合考虑资金、材料、设备、劳动力等资源的投入。

2.0.9 施工资源

为完成施工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资等生产要素。

说明: 2.0.9施工资源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必须投入的各类资源,包括劳动力、建筑材料和设备、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等。施工资源具有有用性和可选择性等特征。

2.0.10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在施工用地范围内,对各项生产、生活设施及其他辅助设施等进行规划和布置。

说明: 2.0.10施工现场就是建筑产品的组装厂,由于建筑工程和施工场地的千差万别,使得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因人、因地而异。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对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遵循方便、经济、高效、安全、环保、节能的原则。2.0.11 进度管理计划

保证实现项目施工进度目标的管理计划。包括对进度及其偏差进行测量、分析、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计划变更等。

说明: 2.0.11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离不开管理上和技术上的具体措施。另外,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变化,经常使实际进度脱离原计划,这就需要施工管理者随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检查和分析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施工进度总目标的完成。

2.0.12 质量管理计划

保证实现项目施工质量目标的管理计划。包括制定、实施、评价所需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以及采取的措施和资源配置等。

说明: 2.0.12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工程质量管理可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事前管理。2.0.13 安全管理计划

保证实现项目施工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管理计划。包括制定、实施所需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以及采取的措施和资源配置等。

说明: 2.0.1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现场的大部分伤亡事故是由于没有安全技术措施、缺乏安全技术知识、不做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才能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2.0.14 环境管理计划 保证实现项目施工环境目标的管理计划。包括制定、实施所需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以及采取的措施和资源配置等。

说明: 2.0.14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施工垃圾、粉尘、污水以及噪声等环境污染,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就是要通过可行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2.0.15 成本管理计划

保证实现项目施工成本目标的管理计划。包括成本预测、实施、分析、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计划变更等。

说明: 2.0.15出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造成了施工成本控制的难度。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计划成本作为施工成本的目标值,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地进行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实际支出额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目标值的实现或减小差距。

基本规定

3.0.1 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对象,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说明: 3.0.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还可以按照编制阶段的不同,分为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本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上,对这两个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分别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编制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强调的是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以中标为目的;编制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强调的是可操作性,同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3.0.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必须遵循工程建设程序,并应符合下列原则:

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的要求;

积极开发、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材料和新设备;

坚持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合理的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等方法,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布置现场,采取季节性施工措施,实现均衡施工,达到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

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

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说明: 3.0.2我国工程建设程序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阶段。本条规定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积极利用工程特点,组织开发、创新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5为保证持续满足过程能力和质量保证的要求,国家鼓励企业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制度,且目前该三个管理体系的认证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已较普及,并且建立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不应违背上述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3.0.3 施工组织设计应以下列内容作为编制依据: 1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4 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 5 工程设计文件;

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7 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说明:3.0.3本条规定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其中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指各地方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和相关规定。虽然建筑行业目前使用了清单计价的方法,但各地方制订的概预算定额在造价控制、材料和劳动力消耗等方面仍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3.0.4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

说明: 3.0.4本条仅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加以规定,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可以添加或删减。本规范并不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章节顺序加以规定。

3.0.5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批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可根据需要分阶段编制和审批; 2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重点、难点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由专业承包单位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由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有总承包单位时,应由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准备案;

规模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和审批。

说明: 3.0.5本条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批进行了规定。有些分期分批建设的项目跨越时间很长,还有些项目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修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并不是由一个总承包单位完成,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项目,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可分阶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中规定: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3)模板工程;

4)起重吊装丁程; 5)脚手架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

7)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对前款所列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除上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分部(分项)工程外,施工单位还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地方政府部门有关规定,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难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相关论证。

4有些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如主体结构为钢结构的大型建筑工程,其钢结构分部规模很大且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另行分包,遇有这种情况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其施工方案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和审批。

3.0.6 施工组织设计应实行动态管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最新审批后实施;

项目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逐级交底;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适时调整。

说明: 3.0.6本条规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的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动态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或补充;

1)当工程设计图纸发生重大修改时,如地基基础或主体结构的形式发生变化、装修材料或做法发生重大变化、机电设备系统发生大的凋整等,需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对工程设计图纸的一般性修改,根据变化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补充;对工程设计图纸的细微修改或更正,施工组织设计则不需调整;

2)当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开始实施或发生变更,并涉及工程的实施、检查或验收时,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进行修改或补充;

3)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原来的施工组织设计已不能正确地指导施工,需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充;

4)当施工资源的配置有重大变更,并且影响到施工方法的变化或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境、造价等造成潜在的重大影响,需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充;

5)当施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如施工延期造成季节性施上方法变化,施工场地变化造成现场布置和施工方式改变等,致使原来的施工组织设计已不能正确地指导施工,需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充。

2经过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原则上需经原审批级别重新审批。

3.0.7施工组织设计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归档。

施工组织总设计

4.1 工程概况 说明: 在编制工程概况时,为了清晰易读,宜采用图表说明。4.1.1 工程概况应包括项目主要情况和项目主要施工条件等。4.1.2 项目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项目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

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和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3项目设计概况;

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分包工程范围;

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对项目施工的重点要求; 6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说明: 4.1.2本条规定了项目主要情况应包括的内容。项目性质可分为工业和民用两大类,应简要介绍项目的使用功能;建设规模可包括项目的占地总面积、投资规模(产量)、分期分批建设范围等;

3简要介绍项目的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及装饰用料、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安装工程和机电设备的配置等情况。

4.1.3项目主要施工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

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 4 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河流等状况;

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 6 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能力状况; 7 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说明: 4.1.3本条规定了项目主要施工条件应包括的内容。

1简要介绍项目建设地点的气温、雨、雪、风和雷电等气象变化情况以及冬、雨期的期限和冬季土的冻结深度等情况;

2简要介绍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变化和绝对标高,地质构造、土的性质和类别、地基土的承载力,河流流量和水质、最高洪水和枯水期的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含水层的厚度、流向、流世和水质等情况;

5简要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材料、特殊材料和生产工艺设备供应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

6根据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情况,按照施工需求,描述相关资源提供能力及解决力案。

4.2 总体施工部署

4.2.1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总体施工做出下列宏观部署:

确定项目施工总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 2 根据项目施工总目标的要求,确定项目分阶段(期)交付的计划; 3 确定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合理顺序及空间组织。

说明: 4.2.1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总体施工做出宏观郜署。建设项目通常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投产或交付使用的子系统组成;如大型工业项目有主体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之分,住宅小区有居住建筑、服务性建筑和附属性建筑之分;可以根据项目施工总目标的要求,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分期(分批)投产或交付使用的独立交工系统;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实行分期分批建设,既可使各具体项目迅速建成,尽早投入使用,又可在全局上实现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减少暂设工程数量,降低工程成本;

3根据上款确定的项目分阶段(期)交付计划,合理地确定每个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划分各参与施工单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各单位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确定综合的和专业化的施工组织,保证先后投产或交付使用的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4.2.2 对于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简要分析。

4.2.3 总承包单位应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并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表示。

说明: 4.2.3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应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专业特点、人员索质和地域范围确定,大中型项目宜设置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远离企业管理层的大中型项目宜设置事业部式项目管理组织,小型项目宜设置直线职能式项目管理组织。

4.2.4 对于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

说明: 4.2.4根据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规划,并采取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来满足工期和质量等要求。

4.2.5 对主要分包项目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应提出明确要求。

4.3 施工总进度计划

4.3.1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按照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说明:4.3.1施工总进度计划应依据施工合同,施工进度目标、有关技术经济资料,并按照总体施工部署确定的施工顺序和空间组织等进行编制。

4.3.2 施工总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说明: 4.3.2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编制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图),分期(分批)实施工程的开、竣工日期、工期一览表等。施工总进度计划宜优先采用网络计划,刚络计划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网络计划技术》GB/T1 3400.1~3及行业标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 121的要求编制。

4.4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4.4.1 总体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说明: 4.4.1应根据施工开展顺序和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编制总体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4.2 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应满足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需要。

说明: 4.4.2技术准备包括施工过程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等;现场准备包括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如临时生产、生活用房,临时道路、材料堆放场,临时用水、用电和供热、供气等的计划;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4.4.3主要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4.4.4 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总用工量;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劳动力配置计划。说明: 4.4.4劳动力配置计划应按照各工程项日工程量,并根据总进度计划,参照概(预)算定额或者有关资料确定。目前施工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已普遍实行管理层和劳务作业层的两层分离,合理的劳动力配置计划可减少劳务作业人员不必要的进、退场或避免窝工状态,进而节约施工成本。

4.4.5 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

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施工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

说明: 4.4.5物资配置计划应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物资的计划总量及进、退场时间。物资配置计划是组织建筑工程施工所需各种物资进、退场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物资配置计划既可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又可降低工程成本。

4.5 主要施工方法

说明: 施工组织总设计要制定一些单位(子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这些工程通常是建筑工程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整个项目的完成起关键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影响全局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

制定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技术和资源的准备工作,同时也为了施工进程的顺利开展和现场的合理布置,对施工方法的确定要兼顾技术工艺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

4.5.1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涉及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丁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4.5.2 对脚手架丁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应进行简要说明。

4.6 施工总平面布置

4.6.1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 2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4充分利用既有建(构)筑物和既有设旌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

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宜分离设置; 6 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会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4.6.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项目总体旌工部署,绘制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期)的总平面布置图; 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附必要说明。

说明:4.6.2施工总平面布置应按照项目分期(分批)施工计划进行布置,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一些特殊的内容,如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布置等,当总平面布置图不能清晰表示时,也可单独绘制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绘制应有比例关系,各种临设应标注外围尺寸,计应有文字说明。

4.6.3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贮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活用房等; 4 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5 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说明:4.6.3现场所有没施、用房应南总平面布置图表述,避免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1 工程概况

说明:工程概况的内容应尽量采用图表进行说明。

5.1.1 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各专业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5.1.2 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

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总承包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3 工程承包范围和分包工程范围;

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 5 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5.1.3 各专业设计简介应包括下列内容:

建筑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建筑规模、建筑功能、建筑特点、建筑耐火、防水及节能要求等.并应简单描述工程的主要装修做法;

结构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式、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主要结构构件类型及要求等; 3 机电及设备安装专业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相关专业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给水、排水及采暖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各个专业系统的做法要求。

5.1.4 工程施工条件应参照本规范第4.1.3条所列主要内容进行说明。5.2 施工部署

5.2.1工程施工目标应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对工程管理目标的要求确定,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确定的总体目标。

说明:5.2.1 当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补充时,其各项目标的确立应同时满足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确立的施工目标。

5.2.2 施工部署中的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其进度安排应明确说明,施工顺序应符合工序逻辑关系; 2 施工流水段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划分;单位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一般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修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三个阶段。

说明:5.2.2施工部署中的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部署应对本单位工程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做出统筹安排,对施工过程的里程碑节点进行说明; 施工流水段划分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量进行合理划分,并应说明划分依据及流水方向,确保均衡流水施工。

5.2.3 对于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分析,包括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

说明:5.2.3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不同工程和不同企业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某些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可能已通过有关专家论证成为企业工法或企业施工工艺标准,此时企业可直接引用。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选择应着重考虑影响整个单位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复杂或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分部(分项)工程。

5.2.4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应按照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执行,并确定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划分。

5.2.5 对于工程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对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应提出技术及管理要求。

5.2.6 对重要分包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要求及管理方式应进行简要说明。5.3 施工进度计划

5.3.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说明:5.3.1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部署在时间上的体现,反映了施工顺序和各个阶段工程进展情况,应均衡协凋、科学安排。

5.3.2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对于工程规模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宜采用网络图表示。

说明:5.3.2一般工程画横道图即可,对工程规模较大、工序比较复杂的工程宜采用网络图表示,通过对各类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选择最优方案。

5.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5.4.1 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技术准备应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等;

1)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在施工前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阶段编制完成;对需要编制的主要施工方案应制定编制计划;

2)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及工程规模、进度等实际情况制定;

3)样板制作计划应根据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特点制定。2 现场准备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工程实际需要,准备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

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5.4.2资源配备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1 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各施工阶段用工量;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劳动力配置计划。2 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工程材料、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2)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的配置应根据隐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

说明:5.4.2与施工组织总设计相比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资源配置计划相对更具体,其劳动力配置计划宜细化到专业工种。

5.5 主要施工方案

5.5.1 单位工程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中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施工方案。

5.5.2 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应进行必要的验算和说明。

说明: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工艺、工法等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描述,施工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兼顾的原则。

5.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6.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参照本规范第4.6.1条和第4.6.2条的规定并结合施工组织总设汁,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绘制。

说明: 5.6.1 单位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一般按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修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三个阶段分别绘制。5.6.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施工场地状况;

2拟建建(构)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

3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改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 4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

5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6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施工方案

6.1 工程概况

6.1.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6.1.2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名称,工程参建单位的相关情况,工程的施工范围,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等。

6.1.3设计简介应主要介绍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内容和相关要求。

6.1.4工程施工条件应重点说明与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相关的内容。

说明:施工方案包括下列两种情况: 1 专业承包公司独立承包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所编制的施工方案; 作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由总承包单位编制的分部(分项)工称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由总承包单位编制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其工程概况可参照本节执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己包含的内容可省略。

6.2 施工安排

6.2.1工程施工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和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要求。6.2.2工程施工顺序及施工流水段应在施工安排中确定。

6.2.3针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施工安排并简述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6.2.4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应在施工安排中确定,并应符合总承包单位的要求。

说明:6.2.4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的规模、特点、复杂程度、目标控制和总承包单位的要求设置项目管理机构,该机构各种专业人员配备齐全,完善项目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6.3施工进度计划

6.3.1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安排,并结合总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

说明:6.3.1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内容应全面、安排合理、科学实用,在进度计划中应反映出各施工区段或各工序之间的搭接关系、施工期限和开始、结束时间。同时,施工进度计划应能体现和落实总体进度计划的目标控制要求;通过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进度计划进而体现总进度计划的合理性。

6.3.2施工进度汁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6.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6.4.1施工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技术准备: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图纸深化和技术交底的要求、试验检验和测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以及与相关单位的技术交接计划等; 2现场准备:包括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的准备以及与相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接的计划等;

3资金准备: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等。

说明:6.4.1施工方案针对的是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除了要完成本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外,还需注重与前后工序的相互衔接。

6.4.2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劳动力配置训划:确定工程用工量并编制专业工种劳动力计划表;

2物资配置计划:包括工程材料和设备配置计划、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以及计量、测量和检验仪器配置计划等。6.5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6.5.1明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核算,对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明确施工工艺要求。6说明:6.5.1 施工方法是工程施工期间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等。它直接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以及工程成本。本条所规定的内容应比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更细化。6.5.2对易发生质量通病、易出现安全问题、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分项工程(工序)等应做出重点说明。

6.5.3对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应通过必要的试验或论证并制定计划。

说明:6.5.3 对于工程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可以采用目前国家和地方推广的,也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由企业创新;对于企业创新的技术和工艺,要制定理论和试验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鉴定评价。

6.5.4对季节性施工应提出具体要求。

说明:6.5.4 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气候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资料,对具体措施进行细化。

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7.1 一般规定

7.1.1施工管理计划应包括进度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安全管理计划、环境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以及其他管理计划等内容。

说明:7.1.1 施工管理计划在目前多作为管理和技术措施编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这是施工组织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施工管理计划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取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各项管理计划可单独成章,也可穿插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应章节中。

7.1.2各项管理计划的制定,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有所侧重。7.2 进度管理计划

7.2.1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应按照项目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施工顺序,保证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顺利衔接。

说明: 7.2.1不同的工程项目其施工技术规律和施工顺序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工程项目,其施工顺序也难以做到完全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特点,按照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组织关系,解决各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先后顺序和搭接问题,以达到保证质量、安全施工、充分利用空间、争取时间、实现经济合理安排进度的目的。

7.2.2进度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逐级分解,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保证最终工期目标的完成;

2建立施工进度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3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制定进度管理的相应措施,包括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合同措施等;

4建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机制,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偏差,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赶工措施;

5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协调措施,减少外部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说明:7.2.2本条规定了进度管理计划的一般内容。

1在施工活动中通常是通过对最基础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来保证各个单项(单位)工程或阶段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的完成,进而实现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总体目标;因而需要将总体进度计划进行一系列从总体到细部、从高层次到基础层次的层层分解,一直分解到在施工现场可以直接调度控制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作业过程为止; 施工进度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实现进度计划的组织保证;它既是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组织;又是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组织;既要承担进度计划实施赋予的生产管理和施工任务,又要承担进度控制目标,对进度控制负责,因此需要严格落实有关管理制度和职责;

4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施工进度往往会产生偏差;当发生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或落后时,控制系统就要做出应有的反应: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原来的计划,使施工活动在新的起点上按调整后的计划继续运行,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预期计划目标的实现;

5项目周边环境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不可控性大,必须重视诸如环境扰民、交通组织和偶发意外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协调措施。

7.3 质量管理计划

7.3.1质量管理计划可参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在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说明:7.3.1施工单位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建立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以独立编制质量计划,也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并编制质量计划的内容。质量管理应按照PDCA循环模式,加强过程控制,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工程质量。

7.3.2质量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按照项目具体要求确定质量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质量指标应具有可测量性; 2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3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技术保障和资源保障措施,通过可靠的预防控制措施,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4建立质量过程检查制度,并对质量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说明:7.3.2 本条规定了质量管理计划的一般内容。

1应制定具体的项目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不低于工程合同明示的要求;质量目标应尽可能地量化和层层分解到最基层,建立阶段性目标; 应明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中各重要岗位的职责,与质量有关的各岗位人员应具备与职责要求匹配的相应知识、能力和经验;

3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这些措施包含但不局限于:原材料、构配件、机具的要求和检验,主要的施工工艺、主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夏期、冬期和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关键过程、特殊过程、重点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工作场所环境以及劳动力和资金保障措施等; 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的过程方法要求,将各项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质量过程检查、验收以及质量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对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出规定,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保障各工序和过程的质量。

7.4 安全管理计划

7.4.1安全管理计划可参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在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说明:7.4.1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建立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计划应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7.4.2安全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项目重要危险源,制定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日标; 2建立有管理层次的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3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方而的资源配置;

4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争生产管理制和职工安全教育培圳制度;

5针对项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件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计划; 6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 7建立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并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说明:7.4.2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危害)通常分为七大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倒塌、火灾爆炸、触电、窒息中毒。安全管理计划应针对项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7.4.3现场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

7.5 环境管理计划

7.5.1环境管理计划可参照《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在施工单位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说明:7.5.1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各地方政府也不断出台新的环境监管措施,环境管理计划已成为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施工单位,环境管理计划应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内,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7.5.2 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制定项目环境管理目标; 建立项目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2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源配置; 3制定现场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

4建立现场环境检查制度,并对环境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说明:7.5.2一般来讲,建筑工程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1 大气污染; 2 垃圾污染; 建筑施工中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和强烈的振动; 4 光污染; 放射性污染; 生产、生活污水排放。

应根据建筑工程各阶段的特点,依据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7.5.3 现场环境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

7.6 成本管理计划

7.6.1成本管理计划应以项目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编制。7.6.2成本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项目施工预算,制定项目施工成本目标;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对项目施上成本目标进行阶段分解;

3建立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4采取合理的技术、组织和合同等措施,控制施工成本;

5确定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制定必要的纠偏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

说明:7.6.2成本管理和其他施工目标管理类似,开始于确定目标,继而进行目标分解,组织人员配备,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纠偏,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7.6.3必须正确处理成本与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说明:7.6.3成本管理是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同时进行的,是针对整体施工目标系统所实施的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要协调好与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等的关系,不能片断强调成本节约。

7.7 其他管理计划

说明:特殊项目的管理可在本规范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其他管理计划,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实施处于全面的受控状态。

7.7.1其他管理计划宜包括绿色施工管理计划、防火保安管理计划、合同管理计划、组织协调管理计划、创优质工程管理计划、质量保修管理计划以及对施工现场人力资源、施工机具、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管理计划等。7.7.2其他管理计划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复杂程度加以取舍。

7.7.3各项管理计划的内容应有目标,有组织机构,有资源配置,有管理制度和技术、组织措施等。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规范和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19001 3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 4 《职业缝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8001

第四篇: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同志们:

提请这次全会审议的《中共nc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市委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制定的。王宁同志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主持市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对《建议》进行研究和讨论,听取起草小组和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要求等重大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

会召开后,市委常委会又对《建议》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在提交这次全会审议前,还广泛征求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可以说,《建议》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酝酿讨论形成的,是民主决策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对《建议》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十一五”规划的立足点 准确认识、全面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市“十一五”规划主要有以下三个立足点:

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十五”期间,nc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预计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30亿元,比增长%,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达亿元,比增长%,同口径年均增长%以上。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培育得到加强。三次产业的比重由﹕﹕调整为﹕33﹕,产业结构

实现了由“一三二”型向“三二一”型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食品医药、建筑材料、水电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以“五业经济”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加快发展。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年均增长%,是“八五”、“九五”十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倍。交通、通信、能源、教育、卫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明显改善。四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顺利迈入大城市行列,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五是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六是群众疾苦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677元和2645元,比增加2178元和

976元。七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扎实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可以说,“十五”是我市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时期。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为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议》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我市“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条件。一是从大环境上看,世界经济形势趋好,经济全球化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我市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从宏观政策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新阶段,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将继续加大;我市被规划为全省有条

件向特大城市迈进的4个大城市之一,在省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利于我市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新一轮新发展新跨越。三是从自身情况看,明年是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nc的发展更加受到中央、省委的关心和重视;随着一大批关系长远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必将进一步夯实我市发展基础;全市干部群众抓产业促发展的意识和合力大为增强,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愿望十分迫切,这些为我们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客观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产业培育滞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发展观念滞后,发展资金短缺,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扭转;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困难群众脱贫增收、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问题压力大。

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是我们前进中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新的起点上,用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观念、更广的思路、更实的作风,设计好、实施好“十一五”规划蓝图,全面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根据中央、省委的部署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抓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旗帜、是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灵魂、是根本;以“抓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这是我们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这是针对我市经济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以“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创新能力”为动力,这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加快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制定《建议》始终把握的基本要求。“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们

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市“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这就是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城乡统筹、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区域中心、实现新的跨越。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建议》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明确了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里,我着重就两个目标作简要说明:一是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这是综合考虑“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五年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提出的,既体现了加快发展的要求,也考虑了实际可能,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二是“十一五”期末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左右。这是按照中央、省委“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结合nc资源环境的实际提出的。突出体现了在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建议》第二至第九部分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要求,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较低,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是制约我市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nc经济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途径。为此,《建议》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nc工业的发展方向:一是依托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汽车汽

配、丝纺服装、食品医药、建筑材料、水电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效益。二是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培育和发展一批品牌突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骨干企业和规模效益明显、分工协作配套的重点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培育技术创新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对农村工作指导思想的新变化,也是我市“十一五”规划农村建设的目标。对此,《建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二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积极改善农

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六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的活力和能力。

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市场潜力巨大,旅游资源独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为此,《建议》指出,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动力,紧紧围绕“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nc城”这一主题,完成以朱德纪念园区为核心的琳琅山风景区、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曲流、千年绸都第一坊、嘉陵第一桑梓、西山风景区、凌云山风景区等旅游景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独特的旅游经典产品,努力把nc建成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的硬件条件。目前,我市基础设施条件虽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欠帐多、起步晚,基础条件落后仍然是制约加快发展的瓶颈。不断加1 2 下一页

第五篇: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模版]

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赵正永

我受省委常委会的委托,对《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建议》的形成过程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制定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省情实际、凝聚各方面力量的“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至关重要。

《建议》是在省委高度重视、直接领导下形成的。早在去年12月,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就提出尽早考虑和安排“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年5月,省政府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对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要求。8月份,省委决定由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开始起草《建议》。乐际同志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听取汇报,就《建议》的指导思想、把握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讲了重要意见。《建议》初稿形成后,省委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讨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在传达学习中央《建议》和胡锦涛、温家宝同志重要讲话的同时,又要求起草组对我省的《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12月13日,省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建议》。

《建议》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省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从今年2月开始,省委常委、省人大和省政协有关领导、副省长分别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就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加强社会建设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11月1日至2日,省委利用两天时间交流调研成果,在涉及“十二五”和今后长远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为《建议》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建议》是在集中全省智慧、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形成的。省发改委从去年6月开始,就“十二五”发展的8个方面、41个重大课题,向社会公开招标,300多位省内外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建议》起草过程中,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省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科技教育界人士的意见。11月10日,《建议》下发各地各部门征求意见,先后有2200多人参加讨论,提出修改意见320条。同时,利用媒体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谱写建设西部强省新篇章——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都尽可能地予以吸收和采纳。

可以说,《建议》的形成过程,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过程,是深刻把握陕西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过程,是不断统一思想科学确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

“十一五”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遭遇汶川地震、陕南洪灾这样难以预料的重大灾害,经受国际金融危机这样前所未有严峻考验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大多提前两年或一年实现,许多指标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的最好水平。

一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比2005年翻一番多,占全国的比重由2.1%提高到2.5%,人均GDP3600美元以上,由全国平均水平的74.7%提高到84.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以上,今年可达175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的占比由1.82%提高到2.25%。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五年投资总额达2.6万亿元,相当于“十五”的3.9倍,兴建了一批多年想建却没有能力建设的大项目。新增电力装机1228万千瓦、原煤产能9432万吨、煤制甲醇296万吨、原油1000万吨,还新增汽车产能45万辆,建设基本农田290万亩。特别是通达便捷的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新建铁路2600公里,高速公路达3458公里,位居西部第一,长期困扰发展的交通短板正在成为竞争新优势。

三是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县域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经济的25.8%,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柱作用不断增强,物流、文化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科技创新对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从4家增加到20家,其中延长集团突破千亿元大关,陕西煤化集团超过500亿元。

四是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变。以秦岭保护、渭河治理、退耕还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全省森林覆盖率由37.26%提高到41.42%,万元GDP能耗由1.42吨标准煤下降到1.13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削减15.4%和11.9%,各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连年超过300天,绿色已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

五是区域竞相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陕南连续两年增长速度高于全省,陕北成为又一强劲增长极,11个县跻身西部百强,3个县跨入全国百强行列,出台了支持西安率先发展、榆林跨越发展的政策,制定了鼓励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全省城镇化率五年提高7.8个百分点。

六是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政策性破产任务,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43%提高到49.5%,提前一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五年累计引进外资70亿美元、省外资金5340亿元,在陕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外企超过4000家,其中世界500强45家。

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明显加大。这五年,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支出是“十五”的6.8倍,其中今年达1668亿元,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大缩短了我省公共服务赶超全国水平的进程。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十五”末的1.7倍。

事实充分说明,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陕西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十二五”时期陕西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关于《建议》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建议》从立足当前看陕西、立足全国看陕西、立足未来看陕西三个角度,对我省发展环境作出了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产业体系,着力实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改革开放五大任务,全面推进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新陕西,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这一指导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作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陕西特色,它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上。把加快发展摆在首位是经过认真研究的。因为,对陕西来讲,欠发达仍然是基本省情,发展不足仍然是突出矛盾,实施赶超仍然是基本战略,加快发展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对此,全省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

加快发展必须走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以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建议》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完全符合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十一五”期间,我们在调整结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过分倚重投资拉动,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现代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足,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状况尚未根本缓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十二五”期间,尽管投资拉动的作用仍不会下降,以能源化工为主的资源开发的特色不会改变,但着力扩大消费,保持存量调结构、增量优结构的基本取向将主导经济发展的大势。因此,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综合实力、转变发展方式、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事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五个方面。在总结“十一五”发展时,大家认为,“十一五”规划好就好在对省情的准确分析和把握上,弱就弱在对发展趋势和优势发挥上估计不足。因此,在确定“十二五”发展指标时,《建议》充分考虑了国际与国内环境、现实条件与潜在优势、发展需要与实现可能,力求做到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有机统一,既为编制规划提供依据,也为难以预料的情况留有空间。下面主要就三个指标作以说明。

一是发展速度。《建议》提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我省“十一五”年均增长14.7%,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加之“十一五”大量投资的后滞效应,完全有条件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但考虑到转变发展方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之明年国家统计制度将有一些改革,所以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十一五”的势头,这是一个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目标。

二是居民收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较低,经过“十一五”的努力,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但仍有距离,尤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较大,且城乡收入差距达4.1:1。下大力气扭转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较低、差距较大的局面,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建议》提出,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做到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用数字来说,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在15%和16%左右。按常规理解,这是比较高的增速,但由于“十二五”国家采取的收入增长措施和我省关于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效应叠加,这样,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比达到3.6:1,这个目标有望达到。

三是节能减排。“十二五”时期国家的节能减排指标,除继续保留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外,还要新增氮氧化物和氨氮两项,另外还增加了耕地保有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森林蓄积量等资源环境指标,这些都是约束性指标,直接关系着实现可持续发展。陕西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节能减排、节约土地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我们既需要下决心在既有的环境容量上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又需要在增量上下决心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切实做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土地增加,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总之,“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是自我加压、又留有一定余地的目标,是必须达到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是与我省“三步走”战略目标相衔接,并根据新形势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的目标。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都表示赞同。

四、关于“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建议》从十二个方面提出了我省“十二五”的主要任务,这里,对一些重点问题作以说明。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投资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60%。“十二五”期间,这种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为此,《建议》提出,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形成国有、民间、外商多元化投资稳定增长格局。同时,为增强拉动增长的协调性,提出了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若干措施,以促进消费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建议》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出了实现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新目标。针对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的现状,《建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其壮大规模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二)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十二五”仍然是我们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促进基础设施大改善、大提升的关键时期。《建议》为此提出,要继续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铁路网、“两环三纵七横六辐射”高速公路网和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枢纽的航空运输网,形成支撑省内、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构建城乡供水安全、农业高效灌溉和综合防洪减灾三大体系,尤其要加快渭河全线治理、引汉济渭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三是搞好大能力电网建设,全力推进“陕电外送”,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四是加快发展高速信息网,促进三网融合,建设“数字陕西”,使我省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五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设施,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缓解城市拥堵状况。

(三)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严峻形势再次提醒我们,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仍然是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十二五”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议》分别提出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大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尤其是明确要求创新扶贫机制,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扶贫思路,对秦巴山区、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等集中连片地区实施整体搬迁和避灾搬迁,实现扶贫工作重心由贫困县向贫困村户转变,逐步消除贫困县。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优势特色产业体系。这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提高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战略重点。《建议》按照调存量、优增量的思路,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坚持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高效能源与传统能源同步发展,煤电、煤化、油炼化、煤炭生产与煤机制造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到“十二五”末,清洁高效能源占比达到10%,新型煤化工占比达到50%。二是按照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骨干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三是以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四是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等手段,引导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五是增加总量,提高比重,提升档次,加快发展服务业。六是坚持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建成20个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上千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陕西配套”向“陕西制造”、“陕西创造”的转变。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还是富裕农民的重要举措。《建议》提出,以建设西咸新区为切入点,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建设关中城市群和南北交通干线、陕北长城沿线、陕南汉江沿岸城镇带。同时,着力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推进有条件的县撤乡并镇、撤县设区设市,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电路气房网配套的小城镇和卫星城镇。《建议》特别提出,要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就业增收为目标,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力争五年转移户籍农民600万人。大力实施以依法自愿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进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省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用足用活用好政策,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收入偏低问题。《建议》还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从我省实际出发,明确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各项要求。

(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于这项任务的必要性和对于我省的特殊意义,在解释节能减排指标时已经讲清楚了。“十二五”期间,关键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三是加强环境整治与保护,四是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我省已被国家确定为低碳示范省,铜川被列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汉中循环经济聚集区进入了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还有41个县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对社会建设也加大了投入,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十二五”时期,要顺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最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使全省人民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活得更有尊严。《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农村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群众的补助标准,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特殊群体的收入问题。二是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机制,促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农村退伍军人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三是以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为重点,加快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各类群体应保尽保。四是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体系,搞好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妥善解决低收入和特殊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五是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六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平安陕西建设,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区域。国际金融危机中,我省受冲击最大的是工业,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尤其要解决好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亟需同步提升等突出问题,大幅度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跨越、引领未来的方针,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搞好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把我省的科技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三是加强人才强省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聚集人才,为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智力支撑。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我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厚,近几年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建议》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四项任务。一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政府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需要和权益的重要责任。二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三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推动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四是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塑造勤劳质朴、开放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新形象。

(十)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改革不够、开放不足,特别是经济外向度低是制约我省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十分重要而紧迫。“十二五”期间,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深化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更大的气魄扩大开放,全面提升陕西经济外向度。《建议》通篇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理念和要求,其基本精神是:以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为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改革,着力消除有碍于体现公平正义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加快建设法制型、责任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转变职能,搞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为突破扩大进出口规模,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为抓手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范围,“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建议》强调,党的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围绕实现“十二五”规划,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健全党员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于建设西部强省、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事业。

下载关于规范制定一规划一计划一打算的说明(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规范制定一规划一计划一打算的说明(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