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及耐药性临床研究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及耐药性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ICU各种感染病原菌群分布及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对我院近5年ICU各种感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中各种感染分泌物微生物检出率62.4%;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且耐药严重。结论:加强病原学监测,在经验性治疗中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感染诊断和治疗水平。
关键词: 病原菌;耐药性;重症监护病房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hogens and antibiotic featur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Methods: The pathogens of all kinds of secre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positive culture rate was62.4% in ICU;Among all the pathogens, 75.1% of secretion culture results were gram negative bacteria,most of which were Pseudomons aeruginosa、Acinetobacter baumami,Klebsiella pneumoniae,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ereus, the isolated infection were added year after year.Conclusions: The pathogen monitoring of patients in ICU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elect antibiotics correctly fo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了支持平台和技术方法,由于危重症患者的特殊生理、病理状况,ICU中侵袭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使ICU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如何防治耐药细菌感染,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降低细菌感染死亡率,对于ICU医务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与棘手。有研究显示,细菌分布因不同地区、医院、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而异[1]。为了解我院ICU中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变迁规律,为更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分析我院ICU中2002年3月~2007年3月间204例患者729份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的结果。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ICU,男138例539份标本,女66例190份标本;年龄:男47±31岁,女53±24岁。原发疾病主要包括:重症肺炎、窒息、心肺复苏后、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多发伤、胃肠穿孔、食道癌、重症急性胰腺炎、各种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产科术后、肝硬化、气胸、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先心病手术后等。
1.2标本来源全部来自ICU的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其中气管插管吸引物、胸腔引流液及上呼吸道分泌物等呼吸道标本552份(75.7%),血标本75份(10.3%),消化道标本18份(2.5%),泌尿道标本34份(4.7%),脑脊液15份(2.0%),腹腔引流液18份(2.5%),血管内导管6 份(0.8%),余伤口拭子5份,来源不明6份,共占1.4%。
1.3方法细菌的培养分离,生化筛选,血清学鉴定分型均按常规进行,按NCCLS2005年标准判断结果。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4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分离出的细菌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ATB细菌鉴定仪,测定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哌拉西林(P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替卡西林(TI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CC)、头孢曲松(CR0)、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亚胺培南(IMI)、庆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KN)、奈替米星(NET)、环丙沙星(CIP)在内14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实验方法和结果判定均按照ATB操作说明书进行。
2结果
2.1菌株分布5年间共监测各种微生物455株,总检出率62.4%;其中革蓝阴性菌342株(75.2%),革蓝阳性菌100株(22.0%),真菌13株(2.8%)。5年间重症监护病房革蓝阴性菌的分布:铜绿假单胞菌156株(45.6%),鲍曼不动杆菌44株(12.9%),肺炎克雷伯菌30株(8.8%),大肠埃希菌27株(7.9%),阴沟肠杆菌24株(7.0%),恶臭假单胞菌9株(2.6%),荧光假单胞菌7株(2.0%),其他假单胞菌15株(4.4%),其他不动杆菌属12株(3.5%),其他肠杆菌科18株(5.3%)。
5年间重症监护病房革蓝阳性菌的分布:金黄色葡萄球菌54株(54.0%),表皮葡萄球菌27株(27.0%),草绿色链球菌5株(5.0%),肺炎链球菌3株(3.0%),溶血葡萄球菌3株(3.0%),腐生葡萄球菌2株(2.0%),D群链球菌1株(1.0%),人葡萄球菌1株(1.0%),粪肠球菌 3株(3.0%),屎肠球菌1株(1.0%)。
2.2总敏感率5年间342株革蓝阴性菌对14种抗生素的总敏感率见表1。
2.3耐药率5年间6种常见革蓝阴性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变化见表2。3讨论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谱的变迁及耐药性不断增强,给治疗带来很大麻烦。对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的连续监测,是帮助医师进行经验治疗的手段之一,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早期了解耐药机制,为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提供依据[1-3]。
尼莫同的有效成份是尼莫地平(1,4二氢吡啶衍生物),是脑细胞选择性钙离子阻滞剂,由于有良好的脂溶性,可很好地通过血脑屏障,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尼莫地平可以明显扩张脑血管,特别是对直径70~100 μg的微血管,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可减轻缺血性损害引起的脑水肿,通过加强乳酸的氧化降解及提高缺血区的脑血流量,而起到纠正缺血性酸中毒的作用;有效减少Ca2+内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及自由基的产生,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挽救半暗区的脑组织。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水肿面积、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有显著差异,表明应用尼莫同静滴在不影响血肿体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脑细胞钙超载而减轻脑细胞水肿,通过改善微循环达到减轻血管源性水肿,进而改善脑血流的目的[9],从而促进血肿吸收,减少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由于尼莫地平在显著改善脑出血后rCBF的同时,对脑细胞继发性缺血性损害的保护改善可能还有一个时间窗的问题,使用越早,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越明显[9]。郭富强等通过对108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研究发现12小时以内应用尼莫地平临床疗效优于12小时以后,认为早期使用可以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后rCBF下降,提高临床疗效和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均有积极作用[10]。国内外学者对尼莫地平在脑出血的应用进行了多年的动物及临床实验,结论不一,有关临床应用的最佳剂量、时间窗及疗程的问题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379-380.[2] 李 强,陆兵勋.脑水肿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97-98.[3] Neau JP,Mouny H,Mathis S,et al.Statins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s[J].Rev Neurol(Paris),2005,161(2):237-239.[4] 黄震遐.脑出血的研究应设立多中心数据库[J].中国神经精神疾杂志,2003,29(2):150-151.[5] 谢京城,王振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2):159-160.[6] 陈现红,陆兵勋,张雪林,等.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67-168.[7] 刘春风,包仕尧,石怡参,等.自发性脑出血SPECT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3):155-157.[8] 台立稳,卜 晖,张国红,等.缓慢静点尼莫通对脑出血周围水肿面积的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6(3):189-190.[9] 张春银,李作孝,谭 华,等.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5):322-324.[10] 郭富强,杨友松,宋文忠,等.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脑局部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1):6-9.
第二篇: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除执行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外,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环境及用品
1、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和监护区、医护人员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环境保持清洁安静。
2、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
3、治疗室内应设流动洗手设施,非手触式水龙头、消毒性皂液、干手纸巾,每间病床旁皆设手卫生设备(或速干消毒剂手剂)、听诊器和手电筒。
4、保洁人员每天清洁物体表面3次。
5、监护区和治疗室每天定时用空气净化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新鲜。每月对环境、物表进行卫生学监测,每季度对手卫生学进行监测,效果必须达到Ⅱ类环境卫生标准。
6、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7、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措施。
8、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9、加强对各种留置管路的临床观察和局部护理,加强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
10、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和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11、病人转出、死亡后床单元须终末消毒。
(二)工作人员
1、诊疗过程中须戴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后应立即更换。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3、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4、当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时按医院相关流程处理。
(三)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要洗手。
第三篇: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晋江市中医院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出ICU,需更换工作衣、裤、鞋,戴工作帽,不戴手饰,外出时必须穿外出工作服,更换外出鞋。
2.医护人员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3.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4.严格洗手制度,特别强调洗手的清洗与消毒,在预防病人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同一病人多部位感染(同一病原体多部位感染)中的积极意义,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病人与病人之间、部位与部位之间的护理前后,均要认真洗手。
二、环境管理
l.ICU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确保无尘、无虫蝇。
2.ICU布局合理,划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处置区),有条件医院配置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
3.监护区、治疗室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每日进行动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监测一次。
4.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等,用消毒液拖地二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三、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l.病人的安置应净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2.各种设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其清洁。3.患者转出后,床单位的所在物品须更换和用消毒液擦拭,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5.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的喷雾面罩管道和装药液的容器每个患者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6.加强病人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置入的皮肤穿刺部位,应每天用碘酒、酒精消毒,防止感染。7.换药及治疗用过的器械和容器先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再送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尽量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有特殊流行病学意义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加强对各种侵入性诊疗器械设备污染现状及消毒效果的监测,包括对使用中消毒灭菌物品及敷料污染现状的监测与管理。
11.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由专人进行回收处置。
第四篇: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管理(一)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管理
(一)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属于医院感染的几种情况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3.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6.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7.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不属于医院感染的几种情况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 48 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ICU 医院感染的定义 ICU 医院感染是指在入住 ICU 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 ICU 期间所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 ICU 内感染,而在转出 ICU 48 小时内所发生的感染。
二、控制感染的重要性
(一)医院感染关系到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根据 WHO 的报告,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一些患者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由此出现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
在发达国家,现代化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约有 5% ~ 10% 获得一种或多种感染。发展中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是发达国家 2 ~ 20 倍,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医院感染率高达 25%。设备消毒不严,人员技术不过关或水平有限,都会增加医院感染的机率。
在美国,每 136 名住院患者中就有 1 人因在医院内感染而导致病情加重,每年约有 200 万例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并导致 8 万例病人死亡。2008 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现患率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率为 4.29%,同年住院患者人数 11483 万人次,相当于 492 万人次感染。
(二)医院感染增加医疗费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由于医院感染增加的费用,在美国 45 ~ 57 亿美元,在英国 10 亿英镑,在墨西哥 15 亿美元。我国研究显示,平均每例医院感染病人增加医疗费用 2400 ~ 5000 元。
(三)医院感染直接影响诊疗技术的发展
有研究显示,医院感染会额外增加 4% ~ 33% 的病死率,死亡率会因此而增加。其中,病死率最高的是医院内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呼吸及肺炎,分别增加病死率为 5%、25%、35%。最近几年,我国医院感染的案例较多。2009 年,天津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 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 5 例患儿死亡。调查中发现: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湿化瓶不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2008 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导致 9 名新生儿死亡。
PPT13 显示的是 2006 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某医院,为 10 例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造成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 9 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这一事件报道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震惊。
2003 年,某煤业医院呼吸科连续发生 8 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原因是由于该院湿化瓶和雾化器数量少,常有多人合用、未消毒就用现象,而这些被细菌污染了的医疗用品就是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
1998 年 4 月 3 日 至 5 月 27 日,深圳市某妇儿医院,共计手术 292 例,发生感染 166 例,切口感染率为 56.85%。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 2%,浸泡 4 小时,而该院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 1%)当作 20% 的稀释 200 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 0.005%,且长达半年之久未能发现。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这一分析说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这种联系不仅仅表现在飞行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生着潜在的作用,同样适用于医疗行业中。
“海恩法则”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出了管理者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同时,这一法则还告诉我们,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是各种不安全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任何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都是有端倪可查的,有征兆可寻的、有苗头可发现的、有隐患可排除的,其发生都是经过萌芽、发展、到发生这样一个过程。如果重视每一个征兆、苗头和隐患,及时把安全预防工作做到位,则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就会减少甚至可以避免。
我们要有“小中见大”的敏锐眼光和“见微知著”的警觉意识。任何细小问题,都可能是导致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导火索”,甚至是“定时炸弹”。比如手卫生执行不好可能会引发一场医院感染暴发,一次消毒灭菌不合格、一件质量不合格的无菌器械可能会导致一起手术感染,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此外,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是,医院感染不能以血的教训换重视,更注重的是防范于未然。海恩法则的精髓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第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四)ICU 控制感染的重要性 1.ICU 的特点
ICU 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具有医护人员多、操作多、患者接受侵入性监护及治疗操作多的特点。ICU 危重患者由于治疗及监测的需要,常经气管、血 管、尿道、胸腔、胃、脑室等途径插入导管,人为造成感染机会增多。
2.N-ICU 患者的特点
患者多有神智障碍,假性延髓麻痹、四肢活动障碍、排尿排便障碍、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所以 N-ICU 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和危险因素集中的场所。患者当空腹血糖值越高,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越多,留置胃管及雾化吸入时间越长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越大,医院感染的问题更加突出。
N-ICU 护士常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等。护士常被患者的痰液或呕吐物喷到眼睛、颜面及身上各部位。一些致病菌或高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可定植在护士的咽部、结膜、手等部位。而且,护士工作负荷过重,在肌体免疫力低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自身感染。
以上几种因素的存在,使得 ICU 控制感染的重要性越发重要。3.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常见部位、致病菌(1)构成顺位
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胃肠道、血液感染。(2)致病菌
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23.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9.6%)。同普通病房相比,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 5 ~ 10 倍。
三、感染的常见原因
(一)环境及医疗仪器的污染
1.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患者相对集中的区域,患者均为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患者,其排泄物可造成 ICU 中空气污染,污染微生物播散,造成空气传播。
2.床单位过于紧密,未能达到要求的每张床的使用面积。3.空气净化装置的过滤网未按要求定时更换、清洗。4.重症监护病房的洗手设施不健全。
5.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呼吸机及其管道难以消毒,可造成感染的传播。
(二)医护人员的因素
1.工作人员未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物时,未戴手套、未及时洗手,污染公共设施,造成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
2.对特殊的感染和高度耐药菌未按消毒隔离措施严格管理,引起医院感染。
(三)患者的易感性
1.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并发症多,病程较长、意识不清、长期卧床,较长时间不能进食,全身营养状况和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导致抵抗力降低,生理功能、免疫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增加各系统院内感染的机会。2.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高龄患者比例高,重要脏器的储备能力降低,容易并发院内感染。
3.神经疾病的特点导致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
神经监护病房病人吞咽困难,常伴有哮喘、糖尿病等合并症,发病时易出现急性肺水肿,导致下呼吸道感染。脑卒中患者、延髓病变或开颅术后患者,由于外伤术后或神经功能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意识、精神障碍、球麻痹,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而正常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增加了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的机会。鼻饲管刺激喉头分泌物增加,明显增加了误吸的几率,致使坠积性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痰不易咯出,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条件,在肺瘀血基础上并发感染,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4.颅脑损伤与脊髓病变患者易导致二便失禁,因此,泌尿系感染与皮肤感染同样是神经重症常见的并发症。
(四)与侵袭性操作有关
1.机械性刺激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侵入性操作破坏体内正常防御屏障,插管多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
2.气管插管、留置氧气管、胃管、尿管、静脉留置管等侵袭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危重病人多需要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应用呼吸机最常见的并发症,气管插管破坏了会厌部的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对分泌物的清除及机械通气消毒不彻底均可使感染机会增多。
鼻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在咽部提供了极好的通道;留置尿管不仅损伤尿路黏膜,且冲洗膀胱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静脉留置管使用时间过长或护理不当,均可造成血液感染。所以,长期静脉留置管一定要做好维护,以预防院内感染。3.随着侵入性操作的反复实施、置管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都极易导致感染,使留置尿管相关感染、动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增加。这种感染源于机械辅助呼吸以及导尿、插管等护理措施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感染。
(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1.具有神经系统炎症的重症患者,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导致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增加肺部和胃肠道感染的概率。
2.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引发感染的因素之一。
(六)完全胃肠外营养
完全胃肠外营养在神经监护病房是其治疗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静脉内营养使正常胃肠道功能废弃,引起肠道内厌氧菌生长过度,破坏了肠道菌群的平衡,成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七)抑酸药的应用
为预防应激性溃疡,常应用制酸剂,使胃内 PH 值升高,肠道菌过度生长,易造成肺部感染。
(八)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四、感染的监测
(一)呼吸道感染监测
1.新入 ICU 患者如有明显的肺部感染,应做痰培养及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不要盲目使用广谱 抗生素,对症治疗。
2.护士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并严格监测痰液的性质和量,评估感染的程度,及时通知医生。
(二)泌尿系感染监测
颅脑损伤与脊髓病变患者均会引起大、小便失禁和尿潴留等症状。据文献报道留置尿管在体内 1 周以上可达到 100% 的感染。应重视 ICU 中留置导尿管患者的监测,定期进行尿液检测,留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
(三)医疗环境感染的监测
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的无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线强度等。最好的办法是通风换气。
五、N-ICU 医院感染的管理
(一)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感染机会 1.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的重视程度
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的重视程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把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始终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探视制度,控制探视、陪护人员,减少人员流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指导。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始终要贯穿在护理活动的任何一环节当中。
2.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1)严格管理探视人员,探视人员要穿隔离衣、戴帽子和口罩。(2)医务人员着装要整齐,戴帽子和口罩。
(3)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采用负氧离子清新净化空气装置。(4)每日开窗通风 2 次,15 ~ 20min/ 次,保持空气新鲜。(5)保持空气湿度在 50% ~ 60%,室温保持在 18 ~ 22 ℃。
(6)病房地面和床铺应采用湿式清扫,病室空气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消毒 2 次 /d,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密度。3.定期消毒供氧、吸痰等装置:对氧气湿化瓶、负压吸引器管道、雾化吸入器的透声膜等应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因这些公共护理用具可使患者吸入少量的细菌气溶胶,沉积于肺部的毛细血管和肺泡,引起交叉感染。
4.床单位及仪器仪表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人一巾一消毒;一患一套检查用具(听诊器、扣诊锤、手电筒、血压计袖套等),每周消毒。
5.尽可能缩短有创性物品的使用时间,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6.提高插导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
7.严格执行 ICU 医疗器械和一次性物品使用的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8.对患者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二)做好手卫生 1.意义
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调查证明,在医院内医院感染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
PPT50 显示的是倡导 手卫生的鼻祖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他是德裔匈牙利产科医师。
他发现实习医生在做过尸检后,不洗手就去接生,产褥热的发生率为 13.1% ;而做过尸检后,先认真洗手再去接生,产褥热的发生率仅为 2.38%。简单的洗手就可以达到好的消毒效果。
2.洗手 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细菌和医院感染的媒介,ICU 的患者各种检查和操作频繁,造成感染的几率增高。因此应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以下情况下,强调必须做好洗手工作:(1)接触不同病人前,包括穿隔离衣前;(2)接触病人后,包括脱隔离衣后、摘除手套后;
(3)对同一病人,需继续处置其另一污染相对较轻的部位之前;(4)每一项操作前后(如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5)接触清洁物品前;
(6)接触污染物品后,包括采样物(如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均应洗净双手(无论是否配戴手套)。
必要时用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因为,清除某些耐药菌仅用肥皂洗手是不够的。3.手卫生的两种方法
一个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不需水洗。另一个是采用流动水和肥皂或皂液洗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干手的过程中必须防止二次污染。现在医院要求必须要有一次性的擦手纸、干手纸,绝对不允许在白大褂上擦,同时也不提倡用毛巾擦,更不提倡甩手。
4.不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两种情形
沾染了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其他明显可见的污染物后,不能用手消,必须用流动水洗;直接接触食品前,也不宜使用用手消去消毒手。
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的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进行防护,操作结束后摘除手套,立即做好手卫生。
5.正确的洗手方法 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 10 ~ 15 秒,双手下垂用流水彻底冲洗干净。
第一步:掌心对掌心搓揉;第二步: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第三步: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第四步:双手互握搓揉手指,反复揉搓;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搓揉;第六步:指尖在掌心中搓揉;第七步: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篇: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自我鉴定
刚来到这所三甲医院工作,觉得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去学习,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以下就是本人所写的自我鉴定,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有所感受。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其社会背景、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疾病预后等,良好的护患情感沟通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文就医环境,让其有在院如家的感受,对医护人员有亲人般的感觉,使患者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获得全身心地放松,无负担地进行治疗,作为ICU病房的,我们不能忽视ICU的特殊因素与患者的特殊心理,要根据患者的特殊心理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
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掌握以下原则及技巧,平等原则无论患者地位、收入、职业如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也无论他有何种疾病,我们都应把患者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才是平等待人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尊重原则尊重患者,就要有长幼之分,对于长者尤其要尊重,我们的医生都很年轻,对待患者要像对待邻居、朋友、亲人一样,尊老爱幼讲礼仪懂礼貌作为患者他们常常在医生面前会自卑,对外来刺激较敏感,自控能力下降,刺激性语言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我们应鼓励他们。转载请注明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
引导他们从疾病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并给予同情、关心和尊重,创造一种互相尊重的氛围,保密原则患者出于治疗疾病不得不暴露某些个人的隐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医德,治病救人是医德,为患者保密更是医疗道德的范畴,珍视这种信任,或者说把患者对自己的信任作为对自己的奖赏来珍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依托,绝不能将患者的隐。
无论这种隐私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齿,也不能作为谈资、笑料向别人传扬,要想到一旦失去患者对你的信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你没有为别人保密的习惯,最好不要去打听别人的隐私,否则会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通过语言的词汇、语速、语调、声调以及清晰简洁度、幽默感和可信度来进行信息交流,俗话说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医务人员的语言既可以治疗又可以致病,甜言蜜语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言,不虚伪不做作用这种话语来打动患者的心,会让患者感到温暖,我们大多数医护人员都非常年轻,对于老年患者。
直呼其名常常会使患者非常不舒服,此时最好称老先生某老,您如果知道对方职业是医生、教师等,还可以称其某大夫、某老师等,年轻的患者可以免姓称名,更显亲切千万不要直呼床号,要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能一味地用医学专业用语,让患者听不懂而发生麻烦或笑话,有些医护人员在上班时说话声音特别大。
影响患者的情绪,所以ICU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此外还要注意及时的沟通,并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让患者易于接受,便于问题的解决,ICU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学会与患者的正常交流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避免受到更大的打击。
本文由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