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
文章标题: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
摘要:
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体,那么,职工理应成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践主体,最大限度唤起全员的创新责任和主体意识,才能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改变企业的未来。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职工实践主体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
生不息的动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特别是自主创新,关乎中华民族命运和企业兴衰。既然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体,那么,职工理应成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践主体,最大限度唤起全员的创新责任和主体意识,才能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改变企业的未来。
激发职工的创新思维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谈到自主创新,有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18世纪,织工哈格里沃斯有一次与妻吵架,踢翻纺车,产生灵感,改进纺车,效率提高到原来的100倍。这一纺纱机,被命名为“珍妮纺织机”,由此带来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时至21世纪,虽只有初一文化程度的杭州工务段普通养路工戴利民,却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完成技术革新项目20项,提出了一套30号道岔的养护标准和作业方法,在上海铁路局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内大号码道岔养修标准的空白。一个是国外的普通纺纱工,一个是中国铁路的养路工,从职务上看起来都很寻常,似乎与发明创造无缘,但他们的创新思维却令专家刮目相看。说明自主创新并不是个别专家的专利,职工群众潜在的创新智慧是无止境的,是一座急待开发的富矿。其实,自主创新并不神秘,而是来自于人们创新的思维和实践。因为创新思维并非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才有,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迸发的思维火花,它无时不有,无孔不入地渗透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只要善于挖掘,就可以产生让人惊叹的创新成果。据报道说,宁波市下辖的慈溪市去年50家规模企业的1110多项技术发明革新中,有近80%是“首席工人”创造的成果。而“首席工人”的桂冠,有七成被农民工摘取。“首席工人”已成为该地企业创新发明的主力军。可见,只要有心,创新会无处不在,思维是创新的不竭源泉,丰富的生产实践是创新的肥沃土壤;职工群众并不是创新的门外汉,而是自主创新战略的实践主体;职工群众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一旦激发出来,就会成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一种力量。因此,如何以人的创造力为本,把职工视为一种创新资源去开发,注重他们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点燃创新的火花,凝聚创新的合力,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创新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职工创新实践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群体的智慧和思维能力的竞争,特别是体现在全员创新能力的较量。实践证明,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是高新技术产业,集体贡献的知识和智慧越重要,因为新产业技术含量高,涉及到的知识面广而且复杂,只有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投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的含金量,应对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特别是重大创新项目,是个环环相扣的系统链,既要有国家投入力量,更需要产、学、研协同作战;既需要专业科研技术团队,更需要掌握操作新技术的操作工人,绝非少数专业人员能够独立承担的,更不是一个科研部门就能够独立完成的。我国第一颗自行研制的原子弹上天和“神六”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就是群体思维创新的成功实践;三峡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靠的就是所有建设者那种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神;海尔集团正是坚持走全员创新之路,以创新文化为动力,把每个员工都作为创新的单元(SBU),“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自己否定自己”,才取得了今日的辉煌,实现了创世界名牌的目标。众所周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之所以取得重大成果,正是几代青藏铁路建议者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的结晶。铁路是个大联动机,运输链环环相扣。要实现链条有序高效运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系统的配合,依靠全体职工的齐心协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的含金量。也就是说,尽管创新智慧来自于少数人,但要形成共识,变成群体实践,变成现实生产力,变成有价值的产品,那就不单靠个别研发人员的孤军奋战,而是靠全员的共同责任和使命。从此意义上说,无论是组织结构的创新,还是技术手段的创新,市场营销的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到广大职工的具体行动上。在跨越式发展道路上,如何把职工培育成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如何开发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前景光明,道路曲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铁路只有与时俱进,以科研人员为核心,以广大职工为主体,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主创新战略,才能优化科技团队建设,渗透自主创新精神,奠定自主创新实践的群众基础。
形成有利于职工创新的制度安排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应有
之义。随着铁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铁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尤其客运专线是高新技术的集成,铁路发展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行为。就铁路跨越式发展而言,全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是铁路科技进步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强大基础,但只有实现全员自主创新制度化,才能为自主创新提供动力支持和机制保证。因此,全员创新制度化是
真正倡导全员自主创新的标志,也是成功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丰田公司的成功与他们倡导的员工合理化建议与奖励机制密不可分。海尔集团的成功,源于他们对员工小改小革的制度化肯定,比如对发明创造用员工名字命名,如“晓东扳手”,“云燕镜子”等等。双星集团上至厂长经理,下至机台操作工,工资都与创新挂钩,并将创新的软任务变成184条创新硬指标,规定“一个单位一个月不创新扣罚负责人100元,两个月不创新扣罚200元,3个月不创新待岗”,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对贡献突出的创新员工预以重奖。为此,双星才成为制鞋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铁路自主创新也要制度化管理,优化群众性职工合理化建议与奖励机制,调动职工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增强可持续创新实力,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证。当前,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业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最近,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显然,铁路要真正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必须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意识和观念纳入制度保证上,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从而锻造出一种真正符合铁路行业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评价和选拔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使职工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劳动的价值、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创新的价值得到充分涌流和完美的展示,进而通过制度化建设形成促进企业长期受益的自主创新机制。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说到底,全员自主创新不仅是如何依靠全体职工办企业的问题,还是检验企业是否尊重人格、尊重知识、尊重职工首创精神的问题,更是企业如何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培育自主创新实践主体的大课题。因此,只有从战略高度重视全员自主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化职工,努力提升职工创新素质,使丰富的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才能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这既是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铁路跨越式发展实践的应有之义。
《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
第二篇: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201040530113 10工商管理 方周强
步入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智慧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围绕“决策、运用先进工具、调动人的积极性”三大问题而进行的大讨论,让管理者普遍接受了一种理念,即人本理念,逐步接受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养活了我,而不是我养活了职工“的思想。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工作为企业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进一步强化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提高职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以培育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职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以实现管理民主化为手段,打造职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保障,增强职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公有制企业中职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更是企业的主人。实现企业和职工关系的和谐更要把职工视为企业的主体。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推动形成和谐劳动关系,应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尊重职工、关怀职工。一是树立企业与职工“利益共生、双赢互动”的理念,不断完善以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为基本形式的经济维权机制,以劳动争议调解及仲裁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为基本形式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帮扶救助、送温暖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困难职工帮扶机制,以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维护机制,切实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坚持职工关怀常态化、长期化,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三是建立健全职工之间的沟通机制,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企业管理团队得到职工广泛认同,维护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职工。注重培养职工“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利益共同体观念,把职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把业务技能和素质与实现自我价值统一起来,把内强素质与外塑形象统一起来。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从岗位规范入手,突出培养职工优良的职业道德、严格的职业纪律和强烈的职业责任,弘扬他们的敬业爱岗精神。企业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健
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和谐的劳动关系,调动、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正确途径关心职工的福利待遇。通过工会与企业的平等协商将工时制度、工资、奖惩制度、劳动补贴、员工福利、医疗保险等,都用集体合同予以明确,从制度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不但为企业创造财富,还能获得安定、和谐、兴旺的局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篇: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作为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2009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版权协会。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等单位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新传媒产业联盟联办的以“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2009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冯并、中华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 中国版权协会会长沈仁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王守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秘书长王斌主持。
此次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商标国际论坛”、“版权保护论坛”和“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组成。
田力普局长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并重点谈到了我国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使用,转化、管理和保护等情况。他指出,从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来看,发明专利申请接近30万件,全部的专利申请加在一起80万件左右。很多企业都注重创新,注重研发,也注重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它们的申请数量的增长是最快的。
田力普局长称,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很关注专利的质量问题。尽管中国企业在专利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说国内的企业在申请数量方面比国外要多,比如**开的话,那么,授权时候就会反过来,变成四六开。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所申请专利的质量,发明创造的水平、含金量技术含量可能和国外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田力普局长指出,专利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专利的维持有效数量。因为要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必须被授权,第二,必须维持有效。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不仅要把它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还要把它形成权利,同时,还要把这个权利运用,使它形成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总体上看中国企业有效专利数量还偏少,和申请的数量相比,只有几分之一。
田力普强调了三个问题。第一,从申请不申请专利以及专利申请的数量可以看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第二,专利的授权可以反映出企业创新的质量,创新的水平,申请如果没有被授权,那显然这个创新不能算成功。第三,更重要的就是专利的有效数量,这体现出企业创新成果,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水平、市场价值和产业化程度。他认为,自主知识产权能有效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在开幕式上作了“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工商总局关于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已制定,不久将公布,工商总局已经启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国家已经将商标法的修改列入了立法计划。他还着重从六个方面谈到了工商总局在推动商标战略全面实施方面所做的工作。
付双建副局长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标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商标强则企业强。如何运用商标战略促进企业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企业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马秀山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了“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武晓明应邀在“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作了题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及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的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召开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对企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中外企业间知识产权合作等提供了现实指导,来自政界、企业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等方面的近四百人参加了论坛。
第四篇:自主创新是企业腾飞的翅膀
自主创新是企业腾飞的翅膀
----江苏荣华纺织集团的调查
孙万青吴以军
荣华纺织集团原来是一爿加工手套、回丝棉的乡镇小厂,89年走上棉纺之路,20多年来经过自谋发展、不断扩张,现已成为全市工业50强企业。去年实现销售2.2亿元,纳税1365万元,是盐都区六个纳税超千万元企业之一。最近,笔者专门对荣华集团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深深感到自主创新是这个企业实现腾飞的翅膀。
一、技术创新是企业档次提升的灵魂。荣华集团的致胜法宝是:加大技改投入,改进设备工艺,构建技术平台。荣华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不断实施技术创新的历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加快项目推进拓展规模。技术创新离不开项目推进,企业只有不断上项目上规模,技术创新才能落到实处。荣华集团建立初期有了一定积累,于93年及时购进4台气流纺设备组建纺纱车间,完成了从加工作坊到纺织企业的嬗变。95年又向大冈大龙集团租赁9台纺纱设备扩大生产规模。96年针对产品供不应求的形势,又购置9台套设备上马第二纺纱车间,棉纱生产量达到3200吨是93年的两倍。2000年继续购进12台套设备,建成第三纺纱车间和轧花车间。2001年后国家取消纺织品配额,集团针对汽流纺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用两年时间全力兴建精纺生产线和自动化轧花厂。通过不断扩能增量,集团经营规模逐步放大,目前年产棉纱11000吨,间接出口5000万美元,成为全市重要的棉纱生产基地,企业被评为全市五星级企业。二是以改进设备工艺提高档次。没有金钢钻做不了瓷器活。荣华集团高标准定位工艺设备,始终追踪引进纺织前沿技术和高精设备,以此提升产品档
1次。2003年实施“精纺工程”,投入1.3亿元,引入国际一流的精梳工艺,进口了瑞士精梳机6台套、并条机6台,德国络筒车6台套,目前集团主要设备80%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新技术新工艺16项。产品结构从单一化走向系列化,形成3大系列32个品种,既可以生产100支以上的高支纱、40-50支的中支纱,又可生产21支的低支纱,产品质量全部达到优等纱标准,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以构建技术体系积蓄后劲。技术创新事关企业长远发展,荣华集团不惜代价较早成立了技术创新研究所,聘用专门人员,划出专门经费专职从事项目追踪、工艺改造和产品开发。每个车间设有工程师,负责在线产品的质量把关、技术参数及时监测和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直接反馈。2002年自主研发的竹节纱,由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吨售价高出5000元,当年企业销售就登上亿元台阶。长期以来,精纺纱下脚料短绒、落棉等未能很好利用,集团组织科技人员重点攻关,先后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实现了精纺下脚料的循环利用。这项技术创新付诸生产流程后每年净增收300万元。近年来集团每年都有新品面世,开发针织纱等新产品15只,新品销售累计4亿元。
二、品牌创新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名片。荣华集团的科学诀择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自主名品,变制造为创造。创新创牌是荣华集团多年来的不懈追求,他们把品牌看成是企业名片,是抢占市场的入场券。一是不断追求新的目标。95年荣华集团生产的系列棉纱经有关方面检验全部达到优等级别。他们没有以此满足不断攀向新的目标,2001年主要产品获得省乡镇企业名优产品,集团被农业部授予“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2003年开始创立自已的产品品牌“娇芳”牌棉纱,当年被市评为知名商标。一炮打响后,生产经营更加重视质量要求,“从鸡蛋里挑骨头”,2005年“娇芳”牌棉纱被评为省著名商
标,目前集团的目标是年内争取申报国家驰名商标;二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创名牌关键是上质量,荣华集团从办厂之初就视产品质量为命根子。他们生产的汽流纺纱、精梳纱、竹节纱等长期受到客户青睐,具有良好市场信誉。现在他们坚持按照国际uster2001标准,对条干cv%、粗节、细节、棉结、强力、重力cv%等主要指标进一步严格要求,始终稳定在5%-25%的水平上。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科学设置了8大类30项内控指标,使每个生产环节都有严格的定量标准,使名品质量不断提高。良好的品牌使企业产品销售半径覆盖上海、浙江、安徽、苏南等30多个大中城市,产销率100%,资金回笼率100%。为了建立品牌信誉,集团在15个城市设立办事处,跟踪产品使用情况,搜集客户反馈信息,确保品质长胜不衷。三是不断加大申报力度。创新品牌需要自已努力,同时需要有关部门认可,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还要加大申报力度。集团十分重视做好申报工作,组织专门人员科学设计申报资料,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来盐考察,听取他们的建议要求,主动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多次请市工商部门同志一起跑省跑部。目前他们正在组织申报国家驰名商标相关资料,力争使“娇芳”牌棉纱这块品牌打响全国。
三、机制创新是企业增强活力的根本。荣华集团的主要举措是:突出内部改革,改善管理模式,健全制度规范。荣华集团原是一家集体企业,2000年产权制度改革后,集团致力于机制创新,努力使内部管理运行适应产权转换的客观要求。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建立“竞争有序”的用人办法,科室人员、车间管理人员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大胆启用具有创新能力的年青职工。对有贡献的技术人才破格录用,几年来提拔18名科技人员和一线职工到中层干部岗位、集团副总岗位。收入报酬根据实际效益决定,直接与技术创新成果、工作成效和生产实绩挂钩,科技人员每月分别给予200-300元的特殊津贴。200
2年对自主研制竹节纱的5名同志均予以重用,其中有两名现已担任集团副总。三年来科室人员竞争落选到车间一线的有16人,生产工人中选拔为车间主任、科室负责人的有8名。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决策上做到科学快捷,董事长、总经理在工作方式创新上以身作则,认真做好决策前所有工作,决策要求及时快捷,不拖泥带水。每年技改项目的敲定落实都能干脆利索,雷厉风行。实施上做到精干高效,重大事项实行包干责任制,科室工作实行一人多岗制,管理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8%。对工作拖拉、落实不力的人员予以惩处。从上到下形成强烈的时效观。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在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实用高效的管理办法。原来集团食堂管理比较混乱,职工很有反响,不少职工干脆回家吃饭。去年集团移植社会化管理方法,聘用上海正洁快餐公司经营,做出的饭菜价廉物美,不但节约了管理成本,而且赢得了职工满意。今年集团打算对一些特殊车间和单位的管理再聘用一批外地能人,用人家的好办法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四、思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荣华集团的战略重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倡扬企业精神,推行多元发展。“十一五”期间,荣华集团要实现销售超10亿、利税超亿元的目标,必须在战略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坚持把人才战略放在首位。近三年集团每年都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交流市场招贤引智。先后聘用和引进纺织方面的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12人,高级技术和管理顾问3人。每年都选送10多名技术骨干到中国纺织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定期培训,掌握纺织前沿技术。每年选派百名技术工人到无锡一棉、二棉、国棉一厂等国内先进企业跟班学习半年。目前集团工程技术人员超过300人,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坚持用企业精神统领职工。集团内部全面倡扬“创新、创优、创业”三创精神,在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学好技术、大胆革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集团在车间、科室设立了30个建议箱,鼓励职工献计献策,每年收到职工建议上百条。去年一名电工提出车间安装10KW风机存有浪费问题,集团采纳后改装成5KW风机,每天节电100度。一名机修工建议自制电磁离合器,每年节约近万元。象这样出自广大职工的小改小革已有50多项,集团颁发奖金10多万元。既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又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坚持以多元经营增强实力。企业要加速步入发展快车道,必须在做大做强主导产品的同时,抢抓市场机遇推行多元化经营。荣华集团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去年他们投资1500万元,收购了建湖县上冈轧花剥绒厂,使其成为收购加工轧花的新基地,每年可减少人力物力支出300万元,保证生产原料的充足供给。市区实施做大城市“双百战略”,盐都开发区向西延伸,集团看好房地产开发的良机,成立了月恒房地产公司。目前已在新区征地152亩,打算分三期开发。今年投入1.1亿元,开发房地产5万平米,预计年内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利税2500万元。针对轧花、棉纺主营项目,集团打算延伸前后产业链,新上织布、服饰和油脂加工等项目,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通过推行多元化战略,确保实现“十一五”目标,助推企业跃上新的发展台阶。
作者:孙万青、吴以军,孙万青系盐都区政协副主席、区委办主任
通联: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办公室
电话:8426099、***;邮编:224005
Email:WYJ5555@126.com
第五篇:实践式应用型创新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主题
实践式应用型创新是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一、实践式应用型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注重实践式创新、应用型创新、嫁接式创新。创新成果最终要形成公认产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发展经济、服务社会之目的。我县华丰铜业通过与高校联姻,结合自身生产工艺,从实践中得出“it电路板及电镀污泥综合回收工艺研究”的新技术,上饶市天佳有限公司通过聘请专家,企业自己设立研究实验室,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生产销售的实践,从有利于实际应用入手,推出的“醚酯共聚物高浓高效减水剂项目”,不仅获得国家、省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奖励,更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站稳了脚跟,规模越做越大,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了就业。企业本身也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双赢。这正如国家科技部万钢部长说的“让更多的人在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享受到最适合他们需求的技术,这就是最酷的技术”;“在中国,科技进步出发点要符合国情,落脚点就是要惠及民生”。在我们县乡最基层的中小企业,更是要在实用性、应用型的创新技术上下功夫。二、实践式应用型创新的关键是技术如何变成钱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技术创新展现出的巨大商机是显而易见的,但其中存在的巨大风险同样考验着企业领导者。技术创新一但失败,不仅会让企业的投入成本“颗粒无收”,还会危急到企业生存和今后的发展。科学和技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判断他们的着眼点是不一样的,无论技术有多高的水平,如果不能把这项技术变成钱,对企业就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企业最核心的,就是要将技术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利,通俗点说,就是赚钱。科研开发和创造发明本身并不是技术创新,必须经过市场环节,即将技术成果投入市场,实现商品化,产生经济效益,才完成了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技术创新由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离开了市场这一重要环节,技术创新就无法实现其价值,也就无法变成钱。“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变成钱,钱变成技术,技术再变成更多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市场运行实现的”。——联想总裁柳传志如是说。这种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的独特理解、精辟论述,对我县中小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应有普遍的启发作用,意义很不一般。作为中小企业的老总,应该多花点心思,如何让自己的企业拥有自主技术,同时又能让技术变成钱,钱变成技术,技术再变成钱,实现良性循环,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这个微观领域的特显。三、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主动引导和保护中小企业进行实践式应用型创新
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导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竟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帮助和引导企业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创新,要从实践、应用出发,从市场着眼,努力规避风险,从资金、政策上引导扶持企业,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每一项技术创新都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要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不能让企业的创新成果受到损失。要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技术创新,要象保护生命一样,保护企业的科研成果。省科技厅在就全省科技系统如何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时提出了具体的举措。一是抓大项目,围绕我省六大支柱产业,在新材料、生物医疗、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组织实施20个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二是抓重大产品,选择铜材料及制品、汽车、民用航空整机、发光材料及制品、多晶硅材料及制品、陶瓷材料及制品、中药新药生物技术药物及中间体、超级稻、脐橙等特色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