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1: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字号:小 中 大]

日政办发〔2005〕44号

市政府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市属各事业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

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七月十八日

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

管理工作的意见

日照市人事局

(二○○五年七月四日)

为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根据市政府2003年第3次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关于市直事业单位计划外聘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金问题专题会议纪要》(〔2004〕47号)精神,现就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编制外聘用人员计划的确定

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是指在不增加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财政支出的前提下,为促进事业发展,由市直事业单位聘用的专业技术人才。编制外聘用人员实行人事计划管理,但不纳入编制管理,财政不核拨经费。

市直用人单位原则上于上年末提出下年度编制外聘用人员计划及所需人员的岗位安排意见,报送市编办。市编办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人员现状及经费收支情况,本着从严掌握、改善人员结构和优化人才配置的原则,于年初确定并下达用人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计划。编制外聘用人员计划每年核定下达一次,跨年度自行废止,不累计使用。当年不申报或没有安排编制外聘用人员计划的,用人单位不得聘用编外人员(包括原聘人员)。编制外聘用人员计划一经下达,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要认真执行,不得超计划聘用人员。

二、编制外聘用人员的聘用程序

1.聘用条件。编制外聘用人员原则上接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或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殊专业可接收专科以下学历人员,但要从严控制。首次聘用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招聘方式。编制外聘用人员原则上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进行。考选工作要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保证选人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性。对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和紧缺专业的人才,可采取综合素质测试、考察等形式选聘。

3.组织实施。编制外人员招聘工作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市人事局予以指导。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要制定考选工作方案,明确招考人数、学历层次和专业要求、考选方式和程序等,报经市人事局同意后组织实施。

4.聘用手续办理。对符合考选工作方案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并按程序招考的拟聘用人员,由各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将拟聘用人员基本情况报市人事局审核,经审核同意聘用的人员,办理编制外聘用手续。

5.聘用人员备案。用人单位在年度编制外聘用人员工作结束后,及时填写“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备案表”,报市人事局(编办)审核备案。

三、编制外聘用人员的人事管理

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办理以下各项代理业务:

1.人事代理手续办理。用人单位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办理《委托人事代理合同书》签订手续,按照规定缴纳人事代理费。

2.聘用合同鉴证。根据《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聘用合同鉴证暂行办法》,用人单位要按照公平、公正、协商一致的原则与编制外聘用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并进行合同鉴证,确保被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

3.年度考核。参照事业单位在编同类人员标准、程序进行。用人单位要将《年度考核实施方案》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考核工作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连同《年度考核登记表》一并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备案。

4.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的原则,参照事业单位在编同类人员的评聘程序和办法进行。

5.工资福利待遇。编制外聘用人员享受本单位在编在职同类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根据事业单位在编同类人员的工资标准确定档案工资和办理工资调整手续。经核准审批后的档案工资作为计算缴纳社会保险金的依据。

6.社会保险金缴纳。经市人事(编制)部门审核备案的编制外聘用人员,按照事业单位在编在职同类人员的标准,在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事业处和市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处缴纳社会保险金,财政不拨款、不兜底。社会保险金转移按照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办法执行。

市人事局会同用人单位严格界定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的范围,对未纳入市编办下达的编制外聘用人员计划和未按程序办理聘用手续的,不得纳入事业单位社会保险金缴纳范围。市人事局要将每年的编制外聘用人员情况及时通报市劳动保障部门,确保编制外聘用人员社会保险金缴纳的顺利进行。

7.退休审批。编制外在聘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8.户口、党团关系和计划生育管理。编制外聘用人员的户口及党团关系,落在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负责管理;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日政发〔2003〕72号)有关规定,编制外聘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由用人单位负责,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9.聘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为3年,合同期满聘用关系终止,根据工作需要,符合续聘条件的可以续聘。市直用人单位与编制外聘用人员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解除聘用合同。符合合同约定的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条款的,按合同约定办理。用人单位与编制外聘用人员解除聘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在15日内书面向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备案。编制外聘用人员因解除聘用合同获得的经济补偿,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执行。

四、其它事项

编制外聘用人员的流动。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在原单位解聘后1年内,市直其它有编制外聘用计划的事业单位拟聘用的,可简化程序,主要根据被聘人员的学历、专业、能力素质和聘用单位的条件要求,经聘用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人事局审批,在原工作单位的聘用年限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后,无单位聘用的即为社会人员,到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可委托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个人人事代理,1年后其劳动保险关系转到企业单位社会保险机构。被企业单位聘用的,按事业单位人员调企业的有关规定办理。本意见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原经人事编制部门批准已

办理编制外聘用手续的人员按本意见完善相关手续。

2008-04-16

第二篇: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质监局关于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



桐政办发„2005‟64号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质监局 关于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市质监局《关于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6月1日 



关于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

市质监局(2005年5月)

近年来,在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了平稳态势。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剧增,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种设备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为切实加强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质量技监局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74号)、《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质量技监局关于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嘉政办发[2005]4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平安桐乡”的战略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落实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应用科学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长效安全监管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

到2007年,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

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较为完善的特种设备长效监管体系和安全工作新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体系

1、切实加强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是政府承担公共安全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之一。各镇乡(街道)要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2、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镇乡(街道)要把特种设备安全纳入政府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考核体系,健全责任目标监督机制,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签订内部的特种设备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保证责任制落实到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凡有渎职、失职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3、健全特种设备保障机制,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各镇乡(街道)应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必需的经费,落实专人,承担辖管范围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工业区和各行政村应确定一名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协助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监部门要加大对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的培训指导力度,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的作用。

4、加强预警,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各镇乡(街道)、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各类特种设备的应急救援预案,积极

开展对特种设备重点监控企业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跟踪、检测、评价、监控和预警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不断增强抢险救援能力。

(二)强化管理,落实生产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

1、强化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工作的主体,特种设备从业者、使用者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及其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2、健全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依法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切实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设备日常检查、保养、维修等措施,保障设备更新、维修、整治、检验等安全经费的投入。对日常检验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隐患,必须明确责任人员,及时进行整改和消除。在事故隐患整改期间,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不发生事故。

3、强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和岗位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依法办理使用登记,主动申报并定期检验,到2007年底,全市各类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全面实行企业主动申报,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达到100%。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到2007年底,力争全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

(三)依法监管,防止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

1、突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质监部门要在特种设备普查整治的基础上,加强对化工企业和公共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加强对重点监控单位和中小学锅炉、城市燃气管道的日常监督检查,做到严格执法、标本兼治,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深化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码头吊车、简易升降机、气瓶和冷库中压力容器(包括化工企业的压力容器)等设备的专项整治。对需要由政府协调解决的严重事故隐患,质监部门应当及时上报市政府予以妥善处理。

3、依法行政,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质监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日常检查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查处,坚决取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活动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对许可取证单位的证后管理。

4、强化检验,提高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采用先进技术,落实“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确保检验检测的科学公正。要强化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积极探索特种设备安全评定、寿命预测和风险评估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检验检测的覆盖面,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四)加强协调,形成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

1、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质监部门

负责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安监、规划建设、工商、监察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积极构建特种设备信息共享体系。

2、加强宣传,不断增加企业和全社会安全意识。各镇乡(街道)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会化宣传的总体规划,采取各种措施,用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影响人、教育人、警示人。各新闻单位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重大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的宣传,对严重忽视特种设备安全、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事例要予以曝光。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要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列入厂教育和三级教育之中,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化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加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实现“平安桐乡”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主题词:经济管理

设备

安全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人武部,市法院,市检察院。共印:三十份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6月1日印发 校对:张利萍 沈 伟 打字:吴 敏



第三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宛政办„2004‟1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南阳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关于南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研究批准,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南阳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

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逐步建立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制度,形成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绩效监督各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协调的科学、完整、规范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决策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豫财统[2003]57号)精神,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公共财政的理财思路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判定支出行为和支出结构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据此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财政支出行为和支出方式。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在财政资金分配上体现“绩效优先”原则,进一步强化支出责任意识,形成“花钱”看结果的管理理念,实现财政支出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外部评价和外部监督的有效结合,为财政资金运行及效果的全过程监控提供新的手段,确保财政资金科学高效使用,提高财政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和方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效果(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判断。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

经济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作出评判;效率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准确性作出评价;有效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的安全性、支出业绩作出评价,从而全面衡量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绩效。

(二)真实性、科学性、适用性原则

真实性是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客观公正的基础,要求绩效评价所采集的资料、数据、情况等必须客观真实;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支出类别和项目特点,科学设计评价标准,准确、全面反映支出项目投资规模、使用重点及综合绩效,衡量不同部门需求、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适用性是指通过对财政资金投向和绩效的科学评价分析,强化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责任,提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益的建设性意见,为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重要依据。

(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分析建立在支出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分析上,定性分析通过对项目支出的综合因素分析,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定量分析共同评价支出项目的效果,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支出实际绩效。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根据支出项目的不同情况可以只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包括:

(一)比较法

1、成本—效益比较法。针对财政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对支出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正常开支、额外开支和特殊费用等进行比较,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2、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通过比较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

3、历史动态比较法。将历史上各时期的公共支出按一定原则和类别分类排列,分析比较,确定公共支出效率变化情况。

4、横向比较法。将相同或近似的支出项目通过比较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实施情况来分析判断支出的绩效。

(二)摊提计算法

研究某项支出通过盈余得以回收的时限,即计算投资回收期或投资风险。摊提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三)最低成本法

在某项公共支出不易观测或计算其效益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分析评价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选择成本低的方案作参照进行评价分析。

(四)因素分析法

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

(五)公众评判法

由若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进行评价判断。

(六)财政部、省财政厅制订的其他方法

三、指标设计与使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体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通用)指标,一类是个性(专用)指标。除主体指标外,可根据国家对评价对象的特殊政策和要求设定部分补充指标。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专用)指标设置以计量指标为主,由政策性指标、绩效性指标、管理性指标、结构性指标等构成;补充指标设置以非计量指标为主,也可以是计量指标,具体可由评价工作组织机构结合具体评价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个案设置。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专用)指标根据财政支出的不同功能和类型分为九大类:即:经济建设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教育支出项目评价指标、农业支出项目评价指标、科技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文化体育支出项目评价指标、卫生支出项目评价指标、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政府采购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政府运转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每类支出评价指标均设立“指标库”,实行动态管理,在实施评价时,针对不同项目需求选取一定比例的指标形成评价“指标表”,对支出项目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

四、工作程序和步骤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必须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从而减少误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般工作程序和步骤主要包括:

(一)确定评价对象

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支出改革、管理的总体目标,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部署,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区域财政支出执行情况和重要公共支出管理部门、重大财政投资项目与受援项目进行评价。

(二)组建评价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

财政部门根据评价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评价工作组;从财政、审计、监察、人事、统计、发展和改革等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社会中介机构聘请有关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咨询组。评价工作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评价实施方案、选择委托评价机构、审核评价结果报告等各项具体工作,并实行组长负责制;专家咨询组根据评价工作需要,负责向评价工作组提供有关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三)设计评价方案,下达评价通知

评价工作组应根据有关规定,制订《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对象、目的、依据、组织分工、实施步骤和拟用评价方法、选用评价指标、必备评价资料及其他相关要求等,并及时向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载明相关情况,布置部门自评和提供有关资料。

(四)督促部门自评、收集数据资料

在正式实施评价工作前,评价工作组应督促被评价的部门、单位做好自我评价工作,按照评价要求收集、核实、整理和提交反映立项决策、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等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基础数据资料,并对所提交的数据资料真实性负责。

(五)组织实施并出具评价报告

评价工作组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深入被评价部门(项目)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征求相关部门对被评价部门(项目)的意见,实地勘查和核对评价对象提交的基础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并按照组织分工,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周密计算和细化分析,全面反映被评价部门(项目)的综合效益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的报告。

1、评价报告正文主要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简述;说明评价依据、评价数据和资料的来源、采用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评价分析;评价结论;改进措施及指导性建议。

2、评价报告必须客观、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情况。评价工作人员拟定评价报告时应听取专家咨询组的意见,对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因素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

3、评价报告要做到语言简洁规范,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详尽,文字叙述清晰明了。

4、报告附录包括评价工作有关的基础文件、数据及文字资料、评价工作人员名单等。

(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和要求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六)反馈评价结果,做好工作总结

评价工作完成后,评价工作组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征求意见。同时,应建立评价工作档案,进行评价工作总结,将工作背景、评价过程、初步结论、审定结果和问题、建议等形成书面材料。

五、实施方法和范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既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阶段性执行情况或者跨支出绩效进行中期评价,也可以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总体绩效进行结果评价。在具体实施中,按实施主体分为部门(单位)自我评价和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其具体办法和要求是:

(一)财政支出项目(经常性支出暂不列入)统一实行部门(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自评制度

1、绩效目标申报。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在申报支出项目时,必须明确提交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并加报一份给各级财政绩效评价部门备案。

2、自评报告备案。非跨支出项目,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必须对项目支出的绩效和特定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绩效自我评价,并报财政部门备案。跨支出项目在每个预算结束时,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年一评的中期自评,自评报告报财政主管部门备案(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具体格式和要求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3、抽样复核。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抽样复核、审查,抽查面要达到每个预算支出项目的5%以上。

(二)财政部门组织重点项目评价

每个预算,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筛选部分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重点支出项目,或按照上级要求指定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综合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在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根据各方面材料和基础数据,对项目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断,综合专业意见,对项目支出的政治、经济、社会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财政部门组织评价范围主要包括:

1、重点支出项目。市级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支出项目;

2、市级支出金额未达到100万元,但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项目;

3、专项资金项目;

4、部分跨支出项目;

5、转移支付资金;

6、其他需要由财政部门组织评价的项目。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可以委托下一级财政部门和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评价(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六、评价结果应用

1、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核实和抽查,逾期不报送项目资金绩效自评报告的,视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没有达到,下预算不再安排此项资金。

2、对跨实施中期评价的项目支出,在提交评价报告之前,财政部门不再拨付资金,并可以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对长期项目资金作中期调整,以使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不按规定提交评价报告的,必须向本级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拨款。对绩效差劣的项目要进行通报,并对同类项目下一预算不再安排资金。

3、重点支出项目经过综合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可根据评价结果向本级政府报告,对后续资金拨付提出处理意见,经政府批准后调整支出预算。

4、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分析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和部门的主要政绩水平,报送同级党委、政府,同时根据党委政府意见提交人事监察部门,作为部门绩效考核参考。

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经报请本级政府同意后,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加强对部门财政资金运用及部门行为的监督,体现和增加公共支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七、组织管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各级财政部门代表同级政府分级组织实施。财政部门作为财政预算分配的主体,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并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研究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统一规划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各主管部门、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自评工作负责。

财政部门进行绩效评价时,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会同审计、监察、人事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必要时可以邀请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

八、实施要求

绩效评价的实施既要结合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兼顾我市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中,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以市属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通过试点,建立“项目—单位—部门—综合”四个层次的评价体系,逐步带动所有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的综合性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发挥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和决策信息反馈作用,共同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九、本办法自市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

十、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服务业

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枣政办发[2009]83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

市人事局、服务业办公室、教育局、财政局《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市人事局、市服务业办公室、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为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3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市相比,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特别是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大力培养服务业人才,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吸纳城乡新增就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业人才,全面提高服务业人才素质,壮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支撑力量。

二、工作目标

依托各类院校,建立市、区(市)两级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基地为平台,采取灵活、实用、有效的培养方式,全面开展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今后5年内,计划每年举办服务业高层论坛 1-2 次,服务业专业人员培训班 2-3 期。争取在 2012 年前,培养服务业专业人才1000人,培训服务业人才2000人次,初步形成一支业务素质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

三、突出服务业人才培养重点

服务业人才培养要突出行业重点和人员重点,以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六大产业人才培养为重点,按照“学以致用、按需施教”的原则,突出抓好高层次紧缺服务业人才培养。当前,重点抓好分管服务业领导干部、服务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尽快提高其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带动全市服务业上一个大的台阶。

四、充分发挥各类院校在服务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发挥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在服务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依托有关院校建立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作为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引导相关行业和服务业企业与有关院校进行广泛深入地合作。有关院校要加快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有关院校要立足自身力量,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管理人才培训与从业人员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确定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大批服务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加强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引进

开展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市首席技师,省、市有突出贡献技师的评选表彰活动,对服务业领域业绩贡献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支持。把服务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服务业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留住人才,改善我市服务业人才结构。

六、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服务业人才培养列入议事日程,纳入人才资源开发整体规划和服务业工作考核体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级要将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本级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范围。有关院校及行业协会、服务业企业要加大对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制度,全市每年召开一次服务业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加强协调督导,确保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达到预期成效。

第五篇: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编制外聘用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编制外聘用人员参加基本养

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者:admin 来源: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周 浏览次数:66 更新时间:2007-12-24]

黔劳社厅发[2007]58号

各市、州、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社会保险事业局,省直各部门、事业单位、社保团体,中央在黔有关单位: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黔府发[2006]21号)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现就我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含中央在黔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编制外聘用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从2008年1月1日起,凡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编制外聘用人员,均应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执行全省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用人单位要按属地原则依法到统筹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按月申报缴费。v

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以本人工资收入作为个人缴费基数,如个人月工资收入超过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超过部分不作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作为缴费基数。用人单位以个人缴费基数只和作为单位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个人缴费比例为8%。

三、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只计算实际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经劳动保障部门办理退休手续后,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按照全省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执行。

四、对《劳动合同法》施行以前与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且工作至今的编制外聘用人员,用人单位要求按照以下办法,为其补缴参保。补缴参保工作原则上2008年底以前结束。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以编制外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时间为依据,1995年1月1日以前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补缴最早时间为1995年1月1日;1995年1月1日以后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补交时间为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之时。补交基数为历年本人工资收入,如本人工资收入超过同期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以上的,超过部分不作为缴费基数,低于同期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作为缴费基数。单位补交比例为20‰,个人补交比例为8‰。利息随同补交。

(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补交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全省统一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为职工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五、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聘人员参保后,其他相关政策问题的处理,按照全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规定执行。

下载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