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话人生的醒悟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1:5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朝话人生的醒悟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朝话人生的醒悟读后感》。

第一篇:朝话人生的醒悟读后感

感悟人生成就未来

——《朝话:人生的省悟》读后感

10电子信息工程1班201041301112刘雅丽

走入大学,有了更多人际交往渠道去结识更多的朋友,有了更丰富的活动平台去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资深的老师引导去学习更加专业的科学知识,然而,确确实实没有静下心来的机会去踏踏实实的吸收那些可以指导我们“认知生活,感悟人生”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工科生来讲,或许我是与众不同的,我喜欢文艺,喜欢读书,因为我一直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带给我们看待生活独特的视角,也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理性地对待生活,更加会通过引导我们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途径,为我们造就一个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朝话:人生的醒悟》——是梁漱溟先生集合了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山东乡村建设历届研究部学生们“朝会”时所讲话的笔录著编而成的一本书。这本书中没有炫彩华丽的词语,没有深奥难懂的句子,也没有冠冕堂皇的道理,没有空洞虚无的理论,所有的篇章都是每日“朝会”之时,人们一起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的真实记录。而这群相互交流生活,实践人生的年轻人,用他们切切实实的人生体验与思考,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它用最最朴实平常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着关于一群民国时期的年轻人是如何通过对人生的不懈思考,获取源源不断地动力,去战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挫折,最终成就了自己充满意义,充满快乐的人生。对于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我们这一群年轻人来讲,如果你可以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去专心品读这本书,毋庸置疑地,其中的“一字一词一篇章”,都将会是十分宝贵的一课,队中带给我们“一感一悟一人生”。

“书”如其名,《朝话:人生的醒悟》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讲诉“朝会”上的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与醒悟,给类似年纪的年轻人们讲诉着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生活”,“如何合适地确立志向”,“如何正确地认识道德与精神”,“如何不移地坚定信念与目标”,“如何很好地端正态度与观念”,最终“如何成功地造就有意义的人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本书,真的给人的心灵很大的震撼,也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若历“自省”,便可“自醒”,方能“自新”。

记得《三字经》里最为著名的两句是这样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的,当我们身在襁褓中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时候,哪里懂得事物对错,哪里知道何为善恶,我们连固定的思想形态都还没有形成,自然不会为恶他人与社会,所以称之为“善”自然没有错。然而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通过学习感知生活,接触社会,我们开始被环境影响着有了不同的思想认识,懂的判断,知道选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有可能接触到错误的引导,感染到不良的风气等等,如果对这些不好的影响放之任之,时间一久我们就会深入歧途,难

以自拔,甚至会危害到身边的人,危害社会。

然而怎样可以避免这些危害?这里就需要我们学会“自省”,不是说只是有错误意识形态的人才需要这样,是所有的我们都需要。自我反省,自我思考,是一个人正确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个过程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变化,之前做错了的事情没有必要揪着不放,做对了的事情也不要沾沾自喜,我们严看到的是眼前,更是将来。就像文章中作者所说的一样“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关键是要明白现在,从而达到“自醒”——自己更好的认清楚自己,定位好自己。当我们可以以一个正确的姿态与心理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当我们可以坚定勇敢的去接受现实或者是未来的挑战,我们将会发觉一个更加强大地、更加完美的自己,也就是我上文说的“自新”。由“自省”到“自醒”再到“自新”这个过程,将是我们迎来成功人生的基础。

人,先能“明志”,才能“立志”,终能“成志”。

“明志”,就像其字面意思一样“明白志向”,或者说“明确志向”,为什么我首先将“明志”说在前面呢?因为只有正确的志向,才值得人们坚持不懈的去完成,也才能够最终精彩的被完成。我们这个年代的年轻人们,大多数都是难以明明白白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因为他们压根没有真正搞懂“什么是志向?”文章中这样提到:志向,不同于“欲望”,脱离现实,虚无缥缈,幻象美好;然而也不同于“现实”,扎根眼前,少有变数。是的,志向是一个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根据个人的兴趣取向以及现实的客观条件去确立的一个奋斗目标。它既要真实合理,又要让人充满希望。

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志向”,我们就可以“因人制宜”的去确立自己的志向,也就是为自己在生活中不息的奋斗确定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或者通俗点说给自己一个实际点的“奔头”。最后也是重中之重,就是“成志”,即“成就志向”。这个过程是漫长而且艰辛的,不仅仅需要的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更加需要的我们有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品格,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梦想的实现过程是简单轻松而一路顺利的,更多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崎岖坎坷去考验我们,有无限的困难挫折去历练我们,直到最后,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完善,也更加成功。

人,“重己、亲友、敬师长”,定可立足于社会。

在《朝话:人生的省悟》这本书中“我自己的长短”、“我的生活实情”以及“三种人生态度”等等部分篇章中,作者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起,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人了解自己、对待朋友、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必须要有他可以站得住脚的根基。首先,“重己”——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能够客观的重视自己,“不能他过于把自己当根儿葱,也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儿”,这一点是最基础的,只有合理定位好自己的人,才可以适得其所,才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从而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进而有利于社会。其次,“亲友”——要学会亲近自己的朋友。对于和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应该要真诚以待,倾心坦诚,这将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最坚强而有力的后盾,任何时候都应该信任并且坚守;而同样,对于和我们没有相同志向,但是优秀的人,我们也应该以一颗朋友的新来接纳他,把他当做我们的榜样,学习他身上那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从而来完善自己。最后,也是最值得

一提的一点“敬师长”。这里的师长,不仅仅包括那些学术专业上可以给予我们指导与帮助的老师,更有生活中真心爱护我们的父母兄长。他们都是我们人生中最最值得尊敬与重视的人,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了牺牲自己的所有,只是去为了我们这些子女,或者是为了我们这些学生有所收获,或者说是过得更好。

是的,不管是我们自己也好,身边的朋友也好,生活中的父母兄长、老师也好,我们都应该用最好的最合适的态度来对待,做到这一点我们定可以立足于社会。

人,“爱学问、有修养、讲道德”,必会成就大作为。

“求知”,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重要切漫长的一个过程,生命长度的三分之一都是在慢慢的求学路上度过的,就像现在我们仍旧在学习中,因为“学问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若是想要在社会中长久的生存,必定要与时俱进。也像我们学校的校训一样“学而知不足”,是的,学习知识、追求学问这个过程中必定是要很多的坚持与努力,因为自己有不足,需要不断的完善。这个过程中间,随着我们知识的不断累积,我们的个人“修养与素质”也会得到很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感”也会不断得到提升,我们的人格会更加的全面,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会客观的得到确立。紧接着我们在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们就会通过客观真实的理论去看清事物的本质,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最终圆满的处理好一切事物。久而久之,我们会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所依赖的所相信的能够成大气的人,毋庸置疑,那个时候的我们将会是一个有作为的成功的人。

文章写到这里,即将接近尾声。但是《朝话——人生的省悟》这一本书在我心中激发而起的感想却是远远没有止境的。它里面所讲述到的内容,真真实实激发起我头脑的思考与内心的共鸣,也是确确切切给予我深刻的思考与无限的收获。

这本书对我而言,真的是“一词一句一篇章,一感一悟一人生”。

第二篇:朝话 人生醒悟之感想

读《朝话,人生的醒悟》有感

10热能 王桂城 201041102137

《朝话》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历届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辑录而成。后经梁漱溟本人及其后人屡次增补再版,形成现今模样。这些讲话并非系统的学术演讲,而是对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的即兴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治学方法、社会问题、学术文化,发自肺腑,亲切隽永,深受青年喜爱。

《朝话》一书其实都是讲一些日常的大道理,但它讲道理的方式并非像学术那样严谨、那样严肃,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的语言或者人生经历又或者人生故事来讲述。内容通俗易懂、且哲理性很强。本书不但讲出一些有用的人生道理,其实这部书也讲了一部分中国人的观念以及中国人的思想。对于本书的部分内容,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本人与作者有少少分歧,但整体上都认同梁漱溟先生的看法。其中,本人对梁漱溟先生有一些章节的内容较为感兴趣。

梁漱溟先生在《朝话:人生的省悟》中提到了婚姻问题。其实,婚姻问题一直不但是中国人的问题,而是跟所有人都有关系,甚至是一切的生物。每个物种都会有它的繁衍规律,有它的婚姻问题。只是人不是一般的动物,大多数人都不会留意动物世界中的婚姻问题。人的婚姻问题关乎到人们的繁衍,对人来说,婚姻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说,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其实,婚姻的问题不好说。它涉及到太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也许婚姻并不是两性结合的一个形式,它更像一个选举那样,存在多方的影响。本来婚姻只是两个人的问题,但在中国却变成了两个家族的人的问题。这确实不是一个有益的过程。

首先,我在这里明确一下我对婚姻的理解。我认为婚姻不是简简单单地就是为了成家和生孩子。我认为婚姻是一个人生的锻炼过程,成家和生小孩只是它一个变现的形式,它真正的意义是对一个人的综合锻炼,它令一个人的能力和思想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现在婚姻存在两种问题:一种就是断绝两性关系—独身主义者与宗教家之禁欲主义者,都属于这一方面。另一种就是发生两性关系—两性的交往(来自文中107页的婚姻问题)。对于第一种,我认为这种人就是自己的观念与它人不同又或者另又追求,就好像有些人追求安家乐业,有些人就追求保家卫国。我并不认为这个人是变态又或者有问题,但我认为这种人很可悲。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无论男女都会有感情空虚的时候。第一种人只能找到临时的寄托,又或者寻找另一种精神寄托,但他永远不能解决感情上的问题。而感情又是影响人的思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感情不但可以影响到人的情绪,甚至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正因为这样,就有人为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于第二种,我认为那是大自然发展的结果,又或者说是大自然本身的自然规律,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就产生了两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由此可知道两性的相互影响的积极性。为什么会不累?其实并非如此,只不过生物都是喜欢在异性面前变现自己,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它越来越带劲。所以说,恋爱中的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两性的发展是最适合大自然的发展,所以就出现了两性了。

对于一些婚姻制度问题,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婚前怎样都算了,但婚后一定要以家为中心。经过时代的发展,最终证明了一夫一妻制式最适合时代的发展。也许正是因为婚姻的问题,导致有些人对异性有过强的占有欲望,就希望自己的异性从来都没有跟异性接触过,有种像古代的指腹为婚的形式。这个问题导致另一个问题的产生,也就是对中国人来讲,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性观念的问题。我认为只要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会接触“性”这个敏感的问题,以其不对他进行性引导,不如早点让他了解“性”这个问题,因为他是性的结晶品。

过去就是因为大部分的教育机构都没有对“性”这个话题进行合适的领导,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搞出了“性”问题。为什么会有一些门诊会打出“无痛人流,凭学生证打八折”。这情况不是我吹的,这曾经上过电视新闻。就是因为他们在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没有注意到。我们为什么早点对他们进行一下引导呢。这样就可以避免好多的问题。还有一些人非处女不要,其实有必要去追究这样的问题吗?婚姻是情感上升的一个升华,而并非成为“性”的终结品。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绝对不能“性”泛滥。如果过度的“性”泛滥,就是使社会变得腐败、黑暗,从而使文明退步。就好像现在政府官员的性交易,娱乐圈的潜规则,这都是性泛滥带来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个人允许同意进行一些商业性的性交易,前提一定要得到有效且良好的管理,但对于一些所谓的“性交易”或者潜规则,本人坚决给予否定,因为这会腐化社会,危害社会。在这方面,我认得日本就有点过度了,因为日本已经把性发展到过度商业化。从而让一些年轻人向性腐化。不过可以向台湾,香港学习,因为它们控制得还不错,可以借鉴一下。

梁漱溟先生说了:普通人对于道德容易误会是拘谨的、枯燥无趣味的、格外的或较高远的,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按道德可从两方面去说明:一面是从社会学方面去说明,一面是从人生方面去说明。(来自70页道德为人生艺术)

为什么道德是一种人生艺术呢?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做人,做的痛快漂亮。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就因他在这个地方。(来自70页)

其实,道德是人生的一种表现方式。可以说,人生的道德规范就相当于一种艺术。何为艺术?艺术就是让别人产生美感的一种表现。正是因为人有了道德规范,人才会变得文明,让别人产生一种美感。从而道德就变成了一种人生的艺术。简单来讲,一个人因为道德规范,他变得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产生美感,这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艺术并非画画又或者唱歌而可以表现的。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自然,来自于人的思想,画画和唱歌只是表现艺术的一种方式而已。同样道理,人的道德也是一种艺术。又或者这样讲,人本来就是一件艺术品,他根据你的行为、道德、思想等基本因素去决定你是一件好的艺术品还是一件坏的艺术品。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就是因为道德的存在,才会使人类变得完美。对于动物来讲,它们没有道德,它们只有它们生活的规则,就是所谓的弱肉强食。动物界一直都是遵守这个规则,在动物界中没有道德可言。你弱小了,就会落后,就会被人欺负,这都是动物的本能,就像人类一开始那个样子,都是弱肉强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发现有一些人是弱小的,他需要我们去帮助而不是欺负,渐渐地这成为道德的一种表现方式,类似这样的东西结合起来,就是道德。

道德规范了人类的野性,使人类同动物区分起来,就是因为道德的存在,人类变得有美感,成为艺术品。

道德虽然是一条条定死了的条规,但是道德并非枯燥无味、格外高远。其实,道德也是一种乐趣,就是因为道德的存在,人们减少了冲突和摩擦。道德也不是格外高远,道德是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变现着。例如文明礼貌这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生活中,我们需要道德,我们需要道德来维持我们的社会秩序,维持我们的社会安定。就是我们有了道德,我们才会有美好的人生。所以,道德是人生的艺术。

梁漱溟先生说了:一切罪恶,都不在个人,而在社会。(来自94页)这话讲得太到位。其实,就个人而言,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罪恶。罪恶虽在社会,但其实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它是通过社会的现象而在心中投射出的一种感觉。假如说,一个城市到处都是杀人的话,那一个人杀了人的话,他绝对不会有罪恶感。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对他来讲,这不过是很正常的事情。又例如士兵,我认为士兵是不需要有罪恶感的,该杀人的时候就必须要杀,而且要杀得痛快。因为仁慈并不会出现在战场上,仁慈只会断送性命。士兵生活在战场,战场杀人是不会又罪恶感的。但是,在一种和谐、安稳的社会,你突然杀人了。这不需要社会的谴责,你自己就会感到内疚。这就是罪恶感。假如没有罪恶感的话,那只能说失去了人性,恢复了野兽的野性,因为动物界相互虐杀都是动物自身的本能反应。但是罪恶感就是约束了人类的野性。不得不提,罪恶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监督的一种方式。人们就是会因为某某事情有罪恶感而不会去做,这促使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朝话-人生的省悟》中还有好多值得去学习的道理,它通俗易懂,而且意义重大。真正的道理不是在在教别人怎样做,而是它已经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去做。这才是真的道理。看了《朝话-人生的省悟》,虽然可以学到很多道理,但我始终认为道理是学不到的,我们只能看看它的样子。真正学到道理的,还是要靠我们生活中的实践。

第三篇:《朝话》读后感

《朝话》读后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个人真的能忏悔、自新,他便开拓新生命了。这是我读《朝话》第一章感悟最深的。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没人能避免,所以我们不应执着已经犯下的错误而一味懊恼自责,消极处世。相反,我们应该在反省了问题所在之后,重新振作,努力改正,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开始,才能进步,这便是自新。忏悔是为了更好的自新,只有两者相结合,我们才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还要能够思考,是自觉的,独立的,批判的思考。这是一个人进步所必需的,你必须深深地了解你所缺少的是什么,你拥有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前进。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样,便是第二章所说的缺乏了自觉,人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人确实是要学会思考才能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人类的社会才能发展。只有思考才能给我们的大脑注入我们自己的思想,只有拥有自己的思想的人才是有灵魂的,有人格的。正如书中所言,人若只在本能支配下过生活,只在习惯里面来动弹,那就太可怜了(来自8页 吾人的自觉力)。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其有主观能动性,会思考,会反省,会学习,并且懂得在生活中实践。所以学做人,我们首先要学的是自觉忏悔,自新。

人生在创造,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从生物的进化史,一直到人类社会的进化史,一脉下来,都是这个大生命无尽无已的创造(来自79页 人生在创造)。我对梁老先生的这个观点是绝对的赞同的。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思考让人有灵魂,使社会发展。创造源于思考,思考发自教育。因此,我也赞同梁老先生的--教育的贵重,应当重于一切。但我不认同人类直至于今,仍然忽视创造,亦就不看重教育(还有许多不合教育的教育)。我认为一直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个重教育的的民族,因为我们的祖先一直强调传承,因此教育是他们传承的主要手段。但对于教育的方法,我们却产生了偏差,并且在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不仅在于把先人的智慧结晶传授给下一代,更在于启发下一代去独立地,批判地思考。这才是成功的教育。例如,在对于科学理论的问题上,我们在学习一个科学结论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不仅是这个结论,还要知道这个理论是如何得来的,又是如何去验证,验证的过程又是否严密。对一切科学理论要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学习,因为到目前为止,任何科学都是有界的,就像井蛙观天,科学就像井口,再大的井口,井底的蛙还是无法看到整个天空的,只有跳出井外,打破固有的界限,我们才能发现更多的新事物。在我们现在的这个体制下,教育似乎一直被强调,一直在加强。然而,思想却没能有突破性的进步,这很大原因要归咎于我们对教育的错误理解。当然,导致如今这样的局面,不是单方面能造成的,我们也需要从自身找问题,教育是引导,真正的思考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所以发展离不开创造,创造离不开思考,思考必须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

求学与不老。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研究的话题,即使目前没有任何严密的科学理论能为长生不老提供支持,但人类从未放弃对不老的追求。然而真的实现了生理的不老,无尽的生命,无尽的道路,会不会消磨人的进取之心呢?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心理的青春永驻,只有拥有一颗热爱高山的巍峨,追求大海的浩瀚,迷恋大漠的广袤的炽热的心,人生才能充满活力。凡是已经取得的成功,都是属于昨天的,哪怕你的人生拥有了种种的名誉,满足现状的话只会绊住前进的脚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尽头,每一次征服都只是中途的一个驿站,我们要用年轻的心来不断给自己的人生树立目标,不是为了那一份成功的光荣,更是我们人生的一种境界,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因这一路的风雨跋涉而变得充实丰富。人之可爱不在血气之盛,而在精神之盛,一个人若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即使是

耄耋之年也能散发着年轻的可爱。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拥有一颗不断进取,求学的心,我们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才能在社会的残酷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很期待大学的图书馆,里面藏书万千,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就在那里,不离不弃,等我们去摄取其中的精华,怎不令人期待?然而21世纪,注定是个浮躁的世纪,过于追求功利化的年代,有多少人没看过中国的四大名著?有多少人不知道谁是但丁,谁是胡适?喧嚣世界,需要我们偶尔平静下来,精读诗书,静观世界的,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难道不是吗?

《朝话》里的精髓太多,不能一一而述,只有从中选择我感触比较深的写下我的感想,读朝话,就是在读一本关于人生,关于做人的书。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本书?书上是否精彩,靠我们来书写,来描述,生命或许坎坷,或许平凡,可是只要我们真真切切生活过,认认真真思考过,努力去实践过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人生就应该是精彩的,我们的人生才能不白活。活在当下,我们需要不断忏悔自新,需要自觉思考,需要不断求学,需要。。

第四篇:《朝话》读后感

品读《朝话》,感悟人生

今天静下心细读老师推荐的梁漱溟先生的《朝话》,觉得阔然开朗,对之前许多不懂的人生哲理有略写了解,最近烦躁的心情好了许多。觉得静心读书却是能够修身养性,调理身心!

《朝话》一书是先生在山东乡村建设时,在朝会上讲话的笔录,由学生自行辑录而成。内容都是一些日常的道理,但它讲道理的方式并非像学术那样严肃,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的语言或者人生故事来讲述。内容通俗易懂、哲理性很强,涉及人生修养、治学方法、社会问题、学术文化,发自肺腑,亲切隽。

我相信这本书在人生不同阶段都将有新的共鸣,如今作为大学生,我读到的是交友,学业态度,也许多年以后再来翻看,会有很大的不同感想!

书中分为多个小章节,我详略看了一遍,下面分享一些我较感兴趣的话题。

第一章的《忏悔——自新》,我印象很深刻。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没人能避免,所以我们不应执着已经犯下的错误而一味懊恼自责,消极处世。相反,我们应该在反省了问题所在之后,重新振作,努力改正,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开始,才能进步,这便是自新。忏悔是为了更好的自新,只有两者相结合,我们才能做到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还要能够思考,是自觉的,独立的,批判的思考。这是一个人进步所必需的,你必须深深地了解你所缺少的是什么,你拥有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前进。

梁漱溟先生多次强调自省忏悔的必要性,建议我们在情景无人时,忏悔掉泪,抛开过去,这也是我们所缺少的态度!

《心理的调整》中,梁先生说,心理的调整要注意心思和心情。心思的调整是要做到条理清楚,而心情的调整,要注意懈和乱。懈就是松懈和懒惰。乱,是指心气不能平和,比较激动,激动就容易与别人,与自身冲突,从而不能较好的适应环境。我自己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往往在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以今天很累或者今天心情不好或者以有其他的事情耽搁时间来为自己寻求解脱,而不愿意去做。而事情往往在这样偶尔的不愿意中最后不了了之。而情绪的起伏就更不用说了,往往情绪低沉的时候,是基本不能做事情的了,而有时候,因为某个原因,情绪一下子高亢起来,但是这个时候,往往沉浸在高亢的状态中,大脑一片空白,对做事情或者提升效率毫无帮助。因此对心理的调整,一方面要使得自己做事情仔细,周到而富有条理。另外一方面,要不断的检讨自己的懈怠和情绪的起伏。

作为学院心理战的干事兼班级心理委员,多了解一些心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读了这一章,感慨颇多,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调整,以适应这快步伐的时代。

《三种人生态度》一章,提起了梁漱溟先生的这一转变过程。他把人生态度分为逐求、厌离和郑重。逐求的态度为近代西洋人发挥到最高点,厌离为佛家发挥得最通透,而郑重是“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无所谓意欲向前如逐求,无所谓意欲向后如厌离,只此一心一意。值得注意的是,郑重与逐求的分野在于郑重经过了回头看这一步。普通人回头一看便产生厌离态度,而郑重的态度是从厌离再转一番。郑重与逐求都会尽力于当下生活,郑重的态度之为郑重在于,它是回归意义上的,它自愿回归;它无欲念,所以能洞察到别人的欲念,并客观看待;它知道生活是技术,并且是同等分量的艺术,它因为了解了更多的限制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它不是追求道德而是呈现出道德,在追求的意义上,未得之时患得,得到之时患失,在呈现的意义上,因为时时处处是呈现,所以时时处处有所得。

《欲望与志气》一章中,描述了两者的含义。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 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 样地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虽有时也会起一个大的反动,觉得我这样是干什么?甚或会完全不干,也许勉强干。但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会自己搪塞自己。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那个地方搁下哪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 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朋友之道》,先生说朋友彼此帮忙时所应注意的,就是:以同情为根本,以了解为前提。我们对朋友如果是爱护他的,自然要留意他的毛病短处,而顶要紧的,还是要对于他的毛病短处,须有一种原谅的意思。我们指点他的毛病短处的时候,应当是出于一个好的感情,应当是一个领导他帮助他的意思。是要给他以调理,不是只给他 一个刺激就算完了。自然,有时候一个严重的刺激,也是不可少。即是说有时候 有给他一个痛责的必要。但大体上说,你不要只给他一个刺激算完,必须给他一 种调治。如果爱惜他的意思不够,说话就不会发生效力。朋友之道,在中国从来是一听到朋友便说“信”字。但普通之所谓信,多半 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这样讲法固不错;但照我的经验,我觉得 与朋友往还,另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一点也是信,但讲法却不同,不是信实的意 思;而是说朋友与朋友间要信得及,信得过所谓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及的 朋友。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智慧与情感,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楚了这 人以后,心里便有把握,知道他到家。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 有了解之谓也。片面的关系不是朋友,必须是两面的关系,才能发生好的感情。因为没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

《对异己者的态度》,对方即与我方向不同的人,与我主张不同的人,我们都要原谅他。并要承 认对方之心理也是好的,不应作刻薄的推测。同时,在自己的知识见解上要存疑,怕也不必都对。我觉得每个人对自己之知识见解,常感觉自己不够,见闻有限。自觉知识见解低过一般人,旁人都像比我强。这种态

度,最能够补救各种不同方向(派别)的彼此冲突之弊而互相取益。冲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都自以为是。必须把根本不相信人的态度去掉。把我们说的意思放在前头,才是彼此相往来的 根据;否则就没有往来交涉的余地了。如从不信任的地方对人,就越来越不信任人;转过来从信任人的方面走,就越来越信任人。不信任人的路,越走越窄,是死路;只有从信任人的路上去走,才可开出真正的关系和事业的前途来。

读这本书虽然只是粗略读了一遍,但还是能够感受到梁漱溟先生的深刻用意,他在朝会上同学生讲的话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一本好书总是能重复品读,而且每次的感悟都会不同,下次读这书,我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2012.10.24

文献:《朝话——人生感悟》百度文库

第五篇:朗,朝话,人生的省悟读后感

《朝话:人生的省悟》读后感

201141301227莫日朗11电子2班

朝话感觉像是白话版的论语,梁漱溟老先生在早晨对学生的教导简短又寓意深刻,看后获益良多。

无反思和自省的人生是单调无聊,但回想过往的时候,我往往会涌现一种仿徨感。“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羞耻。” 大学转瞬就过了3年,过去的3年,我究竟做了什么呢,按规定完成早与社会脱节的课程吗?一塌糊涂的感情吗?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因为以往的种种而陷入缺堤的思绪洪水中,不能自救,任由自己被冲去混乱无章的梦境。休息不好,不能更好的前进,于是死循环开始。

我期待着有break指令能够帮助我跳出死循环。尝试过埋心于学业欲求成功,尝试过去追逐爱情渴望远离孤独,尝试过自暴自弃于游戏世界寻求思绪的置换„„结果都是为我这本已难解的死循环添加更多无序的因素。看了梁老先生的朝话后,虽无物质上的影响,但心理上确实变得比以往坦然淡定了,而研究表明淡定的正能量指数比勇敢更为要高。并不是什么恭维之意,借助前辈们的智慧来认识自己感觉难以言喻。一直,我都是个崇尚科学、技术,对哲学、政治毫无兴趣的人。可人之所以为人,全因会思考,正因思考而产生诸多问题,仅是科学上的描述、公式的演算又是难以全面的为我们诠释世界。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要强是我一大毛病。曾以为自己有些许小聪明,故好出风头,爱面子,内心不澄清,不清楚自己。旧时的作家认为自己是能掌握社会,而现代的作家纷纷表示,自己只是社会渺小的一员,对社会的了解和掌握甚少。我其实将欲望当成志气,想这要那,将本来微小的心量播种到各方各面,憧憬着各处开花结果。但有限的心血对于灌溉超载的农田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这样虽很卖力,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人,无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至会自己搪塞自己。有欲望就不清楚心该往哪个方向搁下,心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日复一日,跑久了跑累了,连最初自以为的志气都丢了,然后在某个陌生的地方停下来,碌碌无为的过日子。回忆以前走过的路,发现所做的努力付

诸东流,路上的风景又因匆匆而过而毫无印象,虚度年华的不安就悄然浮出水面。“过去的毛病,不拖沓,务期崭然一新,如用过的纸张一样,毅然把他烧掉,另立日记本,重新开头,非如此不可。”知病即药,梁老先生书上如是说,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但这也不能充当自己懒于跳出舒适圈的理由。懒惰带给人无力感,而无力感会慢慢腐蚀身心,懒惰也是梁老先生最厌恶的。日后会以前车之鉴,提醒自己谦虚待人处事,古人的“满招损,谦受益”,言简意赅!

下载朝话人生的醒悟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朝话人生的醒悟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朝话:人生的省悟之读后感

    品读《朝话》,感悟人生 第一次读《朝话:人生的省悟》,第一次领略最后的儒家大师梁漱溟的风采。正如老师所言,此书所阐述并不是这物质横流尘世中的什么专业理论知识,什么升官发财......

    人生醒悟

    人生醒悟 人生醒悟钱,一类人是,人死了,钱花不完,另一类人是,人死了钱不够花,我真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类人. 有人说,花钱可分为三大类的去花钱,一是对父母花......

    品读《朝话》,感悟人生

    品读《朝话》,感悟人生自从上大学,前前后后读的书其实也不算少,但《朝话,人生的省悟》却是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本书。它文字通俗却不浅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生道理,启发人深思。......

    Jisldj读懂人生,醒悟人生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1. 人生的一半是“天使”;......

    醒悟人生的经典语录

    导语: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醒悟人生的经典语录,文章希望大家喜欢!1、说话办事迈开步,别把自己当人物;为人处事放......

    《蚂蚁的醒悟》读后感

    《蚂蚁的醒悟》读后感 《蚂蚁的醒悟》读后感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美味的香口胶》,它是由100篇感动小学生的寓言故事而组成的。虽然它们都是寓言故事,但是却教给我们一些......

    品读(朝话)后有感

    品读《朝话》,感悟人生 ——10热能与动力工程 .201041102106.朱泳 因为时间比较短,所以比较快的翻看完梁漱溟先生的朝话,发觉这是一本细读慢嚼的书,适合我们这些浮躁,没底蕴的大......

    醒悟人生经典话语(写写帮推荐)

    醒悟人生经典话语 001.人生,该说的要说,该哑的要哑,是一种聪明;人生,该干的要干,该退的要退;是一种睿智;人生,该显的要显,该藏的要藏;是一种境界。 002.人生准则:可以相信别人,但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