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十一五”规划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是国家维护主权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战略基础。切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提高市民人文素养、提升城市文明新形象、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使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特制订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纪念国务
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5周年为契机,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实施办法》,一手抓普及提高,一手抓规范管理,不断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基础,坚持以城市(含县城)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依法监督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全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主要目标任务
1.进一步提高四大领域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坚持“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工作方针,“十一五”期间,使普通话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普通话普遍成为我市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及全社会各类人员的主要工作用语、服务用语和交际用语。要求城乡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90%以上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其中,XX市区95%以上、县城及乡镇85%以上的教师都要求达到规定标准),并坚持贯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高、中等职业学校文科类学生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师范专业的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所有非文科类学生都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同时逐步开展“四星级”完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点工作;党政机关中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80%以上的人员普通话都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XX市区85%以上的公务员、县城及乡镇75%以上的公务员需达到规定标准);主要公共服务行业70%以上的人员和所有特定岗位人员(播音员、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等)都达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其中,XX市区75%以上、县城65%以上的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人员都达到行业规定的标准),并在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2.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规范用字的整体水平。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有关政策法规,积极推进社会用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加强对四大领域规范用字的监督与管理。“十一五”期间,使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的社会用字都达到基本规范的要求。同时,使市和县城镇各主要街道、旅游景点、宾馆、饭店的社会用字也基本达到规范化的标准。
3.全面完成三类城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示范学校的评估。规划到2008年底前,XX六县(市)全部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全面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应用基本规范”的国家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全部通过省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的评估,并使 30%以上的学校达到市一类学校的标准,10%以上的学校达到市示范学校的标准。
4.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进一步做好《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教学、推广普通话、文献检索、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继续推广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改实验。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社会用字汉语拼音拼写中的不规范现象。
5.进一步优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社会环境。根据江苏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在“人、财、物、机制”等方面为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创设良好条件。同时,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坚持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依法监督管理、依法行政的工作力度。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规范管理。进一步调整、充实、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不断强化工作职能。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积极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内、外部语言文字工作环境。努力形成“领导关心重视、上下左右协调、经费渠道畅通、工作规范有序”的语言文字工作格局。
2.进一步扩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知晓度。不断探索和改进每年“推普宣传周”活动的方式方法,并确立长效宣传的工作指导思想,努力加强推普宣传的大、小硬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全社会各类人员做好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意识性和自觉性。
3.坚持正确的语言文字工作方向。牢固树立语言文字工作服从并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指导思想,使之与党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有机渗透、有机融入,切实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城市综合管理的目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现代城市建设的范畴,有机地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发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推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
4.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以开展对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评估和各项先进评比为抓手,紧紧围绕贯彻实施“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及实施细则”和省、市有关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学校、示范学校的评选标准,大力推动和促进各县(市)、各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楷模作用、示范作用,做到弘扬先进、发扬光大、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5.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管理。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测试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努力建立一个“适应社会需要、手段科学先进、质量稳定可靠、管理协调有序”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体系。
6.加强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建设。对现有管理和测试员队伍定期开展相关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养。同时,通过培训和考核,再培养一批国家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7.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理论研究。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研究机构,紧密结合语言文字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开展探讨。同时,积极开展协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再接再厉,再创新高,努力把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篇: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搞活粮食流通这一重点,做大做强粮食经济,指导今后五年全市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市粮食局拟定粮食工作“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确保全市粮食安
全、流通顺畅为总目标,以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经营规模,实现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体,着力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购销一条龙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使我市粮食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基本完成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网点的布局合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重点发挥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具体是要围绕“一个主题”,把握“两个重点”,完善“三个体系”,实现“四个目标”。“一个主题”:确保地方粮食供应安全。“两个重点”:一是加快完善地方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是着力搞活粮食流通,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三个体系”:一是粮食市场体系,二是粮食储备体系,三是产业化发展体系。“四个目标”:一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地方储备任务及有效轮换;二是全市粮食商品交易量突破15万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互联网最大文秘资源网吨;三是把省级储备库建设成集购销、储备、信息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四是培育龙头企业2个,发展订单农业。逐步形成市场繁荣、管理规范、产业发展、物流畅通、信息灵敏、消费放心、调控有力、应急及时、国有资产增殖的粮食流通新格局,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粮食安全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理顺企业产权关系,积极创建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购销企业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机制的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挖潜堵漏,提高效益。粮食附营企业加快改革步伐,通过股份制、重组、出售、破产等多种形式,退出国有序列,安置企业职工。
(二)提高深度加工能力,逐步增强粮食品牌的影响度。粮油深度加工是实现粮食增值的潜力所在,也是粮食产业化的重要链条,“十一五”期间要强力推进,逐步改变“买原料、卖原料”的状况。一是加强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创建自己的产品研发队伍,大力开发本地名特优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粮油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发展“订单粮食”,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十一五”期间,粮食购销企业要大力发展订单收购,实现产销衔接。通过发展粮食订单收购,根据市场需求,推动种粮农民从小而全、小而弱、小而散向优而专、专而联、联而强转变。建立粮食行业协会,在订单收购中履行行业协调、服务职能,对粮油生产实行良种经营、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一条龙服务。借鉴目前“二次结算”“随行就市”和“优质优价”等定价形式的成功经验,兼顾粮食生产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合理确定订单价格,降低市场风险。
(四)发展粮食批发市场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粮油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中心站成品粮批发市场、省储库粮食物流中心2个粮食集散市场。成品粮市场进行规划开发,强化管理服务,合理调配营业用房,增加交易商品品类,年交易量达到5000吨左右。省储库增设中转仓容和装卸设施,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年吞吐量突破30000吨。
(五)完善粮食储备体系。2006-2010年期间,在搞好省级储备粮收储、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本市地方储备体系,规模达到350万公斤。储备粮的运作应满足调控市场的需要,讲究效益,降低运作成本。储备粮的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粮食产业化龙头和粮食骨干企业作用,确保存粮库点和仓库符合储存条件,确保“十一五”期间地方储备粮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中等质量标准。
(六)推进“放心粮油”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把“放心粮油店”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应急保供的重要窗口。城区供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扩大供给面。到2010年,全市“放心粮油”的供给普及全市各乡镇,配供到农村。
(七)加强粮油检测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健全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围绕“粮食收获质量调查、优质专用粮食品质测报、粮食收购质量监测、质量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开展工作。到“十一五”期末,基层粮食经营企业检测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重视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监督,积极发挥粮食部门的监管职能,对粮食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做到安全生产、优质高效。
(八)切实抓好执法体系建设。达到专人分管、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四专”要求。通过转变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全社会的粮食统计,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力争经过2-3年行政执法实践,使贯彻《条例》制度更加全面,市场更加规范,企业经营更加有序,到“十一五”期末,监督检查面达100。
(九)构建和完善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粮食物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指导企业开辟网上交易通道,提高粮食现代物流水平。
(十)培养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粮食经营和管理人员队伍。今后五年,要加强对改制后企业
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粮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既要重点培养引进营销、信息技术、物流等方面的新型人才,也要培养保管、会统、检验等传统的专业人才。为发展粮食经济、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提供人才支撑。
《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
第三篇:市国省道“十一五”规划
**市国省道“十一五”规划
实施情况
**市公路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支持下,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03年至“十五”末,相继完成了国道309、省道胶王路、河辛路、博沂路、临仲路等改建项目,新建了国道205张博附线。“十五”末**市公路通车里程3951.5公
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66.5公里,居全省第一。路网中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1004.5公里,占国省道通车里程的91.1%。“十一五”以来,**市公路建设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交通部“三个服务”和国家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已先后完成国道309张店立交桥、寿济路公铁立交、国道205桓台东南绕城线工程和高淄路新城北至张店段、国道205张博路段、博沂路悦庄至石桥段老路改造等工程,青莱高速公路于2007年底前竣工通车。到2007年底,**市国省道通车里程达1162.4公里,比“十五”末增加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58.1公里、一级公路增加37.3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通车里程的93.5%,比“十五”末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8个区县全部实现了通高速公路,初步构筑起“高速**”的主框架。
在工程实施中,市公路局在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工期安排等方面坚持“统筹兼顾、服务大局”的原则,在符合省厅总体路网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听取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坚持“建养并重”,全面实施文明样板示范、公路安全保障、公路养护畅通、科学养路创新、养护管理信息等“五大养护工程”,各级政府也加大了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路域环境得到较好改善。加强了公路路政管理,依法维护路产路权,加大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力度,努力创造“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极大地提升了**作为鲁中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实施在鲁中地区率先崛起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
按照《公路法》规定,国省道规划、建设由国家、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公路改建工程属社会公益事业,省政府提出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公路管理模式,执行“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政策。目前,国省道路网改建工程投资体制为:国省道改建工程的征地、拆迁、路基小桥涵投资由市县地方政府负责,省交通厅对大中桥路面补助投资。同时,继续执行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设立收费站,收取通行费归还公路建设贷款。
《公路法》同时要求,国省道路网改建工程由各地市根据全省公路规划、结合地方规划提出计划申请,报省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执行。近三年来省交通厅连续下发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规范国省道路网改建工程项目立项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凡公路改建、建设项目涉及新增用地的,在市县政府依法取得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征用手续、签订落实配套资金、承建路基小桥涵建设等方面的协议后方可编报建议计划。项目如不具备以上条件,则不予立项,项目不得实施。
近年来,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事权划分原则,在国省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公路局与项目沿线区县政府签订事权划分协议,督促区县政府完善用地手续、落实配套资金。近期实施的张博附线、胶王路淄川段、博沂路沂源段等项目办理了用地手续。面对公路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和财力有限的矛盾,我市较好地落实了公路建设政策,调动了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认真贯彻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公路建设筹资政策,多渠道筹集公路建设资金,拓宽了公路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实现了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二、国省道“十一五”规划建设情况
(一)国省道“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市公路建设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交通部“三个服务”和国家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按照**市“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和“一个中心,两大快速通道,三个重要网络”的“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继续加强公路升级改造,提高路网服务水平,2012年以前全面完善境内“六纵九横”的公路骨架网络和“三纵三横”骨干公路网络。公路建设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城镇分布体系发展格局和人口布局相吻合;坚持全面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资源,坚持老路改造与完善路网并举。加快改造现有老路,改善城市出入口,完善东部骨干路网,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公路养护与管理继续贯彻“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加大危桥改造步伐,完善安保、服务、信息等工程,建设国道205、国道309国家级文明样板路工
程,打造“生态公路”、“绿色通道”;加大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维护路产路权,为社会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和谐的公路通行环境,提高路网综合服务水平。
预计到“十一五”末,**市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388.4公里(不含村道),其中:国道279.4公里、省道981.7公里、县道1228.6公里、乡道1724.5公里、专用公路174.2公
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3.1公里,比“十五”末每百平方公里增加6.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通车里程的96.7%,比
“十五”末提高5.6个百分点。
(二)今后三年国省道公路建设重点项目
为提高现有路网的通行质量和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路网,提高路网通达深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今后三年,国省道路网建设的重点是:加快现有老路改造步伐,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改造中心城区出口,减少城市出口的交通压力;提高**东部路网密度,改善路网结构。
根据省厅下达的2008年公路改建工程计划,结合目前项目征地等前期工作完成情况,2008年国省道建设项目包括:
(1)高淄路高青至新城段改建工程,全长17.4公里,一级路,路面宽24米,路基宽25米。路基小桥涵已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计划完成路面主体工程。
(2)国道205白塔至青石关段改建工程,19公里,一、二、三级路,路面宽22-12-7米。2007年底开工,力争2008年完成隧道、路面工程,2009年工程全面完成,同步建设国家级文明样板路工程。
(3)湖南路西官庄至南庄段改建工程,全长40公里,一、二级路,路面宽24-12米。2007年已完成张店界至胶王路段7.6公里。在地方政府办理完征地、拆迁的前提下,力争2008年完成胶王路以南路段路面主体,2009年工程全面完成。
另外,国道309张店至辛店改线工程、高淄路高青西南绕城线工程、s233博临路齐鲁石化段改线工程,2008年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湖南路北延长线(张店至桓台东部快速通道)工程2008年组织前期方案论证及测设工作。配合省厅公路局完成薛馆路沂源段前期工作。
2009年至2010年在申请省交通厅计划完成以上项目的同时,加快老路改造步伐,完成s703张店东西南绕城线等路面改造工程,组织2012年前拟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公路服务水平。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第四篇: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
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xx市口腔医院创建于1970年,是xx地区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服务,教学科研,业务技术指导,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口腔专科医院,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机52台,病床25张,现有职工13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5人,中级技术人员52人,医院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医院下设
建国路分院、清姜分院和马营分院等三个分院。年接诊门诊患者5000多人次。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产牙种植机,和高温烤瓷炉,德国产高温铸造机,法国产颅颌全景x光机及头颅定位仪,牙科x线数字诊断系统。口腔整畸头颅定位电脑分析系统。医院投资50余万元购置了法国产赛特利消毒设施,建造了国内先进的牙科手机消毒中心系统,保证进入患者口腔的器械一人—用一高温(灭菌)消毒。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学科齐全,医院现设有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6个。“十五”期间开展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铸造,烤瓷牙、水晶瓷牙及隐形义齿修复。整畸科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方丝弓、直丝弓矫治技术,使各种牙合畸形的矫治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口腔颌面外科开展的颌面部感染、肿瘤、外伤、发育畸形等于术,其中,颌骨切除植骨术,牙种植术。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唇腭裂肌能修复术,三又神经痛神经干药物注射术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取得了显著成绩,医院多次被市卫生局评为“三学一创”“创佳评差”及“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集体.所开展的10项新技术项目有4项获得了地市级科技进步奖。
“十五”期间,医院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医院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目前,医院拥有一个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的职工队伍;拥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特别是近两年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办院方针,狠抓基础管理,注重内涵建设。建制度,练内功,促质量,上水平。医院管理初上正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所有这些,为我院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我院目前的现状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内部环境而言,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造成我院发展中的严重缺陷。首先,医疗用房面积狭小,房屋年久失修,无法施展,内部装修简陋,亟待更新。其次,医疗设备的更新跟不上需要,一些尖端设备落后,基础设备更新补充不到位,影响医疗业务的发展。第三,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高端管理,环节管理和终末管理都需要进一步规范。第四,人才梯队建设出现空档,人才流失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一定冲击,缺乏德才兼备的中层管理干部。第五,新业务、新技术推广难度大,成本高,技术项目更新周期缩短,优势项目受到挑战。基础技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六,收费标准与患者占有率的矛盾比较突出,造成低收入人群中的病人流失。就外部环境而言,首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对矛盾比较突出,政府的政策调节职能弱化,“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政府财政对医院的投资完全断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完全要靠自己的力量,要吃饭,谋发展成为主要矛盾,患者的利益被放在第二位,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第三,医疗市场管理混乱,个体诊所,不法诊所超量存在,无序竞争,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第四,其它医院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对我院构成压力,我们稍松懈,就会被甩的更远。
综上所述,在今后五年当中,我们必须紧跟形势,正视现实,正确估价我们的成绩和问题,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增强竞争实力,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十一五”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二、主要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院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宝鸡地区领先,西北地区一流的口腔专科医院。
到2010年,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
(一)医院规模和基础建设
1、“十一五”期间,牙科综合治疗椅位达到100把,开放病床达到30张,职工总人数达到150人。
2、按照二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标准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建制体系,设立符合医院实际,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科室建制。
3、加强对建国路分院、清姜分院和马营分院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到2008年,再在石坝河地区、大庆路地区新建两所分院。继续寻求对市区各综合医院的口
腔科进修托管,联合经营的路子,扩大合作范围,全面建立以总院为中心,以分院为骨干,以各医院口腔科为基点,辐射个县区医院的口腔疾病防治网络,确保我院的主力军和技术领先地位。
4、2006年-2007年,投资80万元,分期对现门诊楼进行内部装修改造。
5、2010年,力争购买医院西侧市房管局的楼房,装修改造,使之和现
有的主楼成为一体,扩大医院规模。
6、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步伐,2007年前,投资50万元建立医院局域网,全面实现行政管理、医疗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计算机化,提高管理层次,追求管理效益。
7、2008年前,拆除医院自烧锅炉,实现供热并入大网。
8、2006年上半年,投资10万元,添置一辆救护车。
9、2006年,对医院会议室进修装修改造。
10、2007年前,努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不断提高职工待遇。
(二)设备建设
1、注重常规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保证临床基本诊疗使用。
2、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发展高精尖设备。使得医疗设备建设与医疗技术进步和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相适应。大力扶持口腔正畸、口腔修复、(三)技术水平
1、巩固现有的技术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及时掌握前沿技术,不断完善提高,确保领先地位。
2、提高基础技术质量。全面开展二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标准所列技术项目。努力开展三级口腔专科医院标准所列技术项目。力争做到不缺项,不漏项。对一些基础的,传统的,成熟的技术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使其在质量上保持明显的优势。
3、不断开发和引进新技术,一方面加强管理,给与支持、帮助、鼓励和引导,以保证其先进性,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把开发和引进新技术与人才和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进的来,用得上,立得住。让技术、人才和设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3、加强学科建设,主要抓好重点和特色学科建设。到2010年,全面建立宝鸡市口腔颌面外科中心、牙种植中心、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心、口腔正畸中心和义齿加工中心,规范管理,形成强大的技术优势。
4、加强对各分院的技术管理,加强对协作医院和各县区医院的技术指导。
(四)教学、科研
1、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教学医院管理标准》,做好遵义医学院教学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带教质量。2010年前,力争建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系的教学医院。
2、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工作
(1)成立专题科研小组,做到人员、经费和设备保障,“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市级科研成果1-2项,完成省级科研成果1项。
(2)加强学科建设,选好各学科带头人,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3)年完成市级论文5-10篇,省级论文2-3篇,国家级论文1篇。
(4)积极营造学术气氛,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开展科研活动的办法。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实现以上目标,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到医院发展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坚持“团结、协作、奉献、优质、安全、高效”的办院方针,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在工作中具体应该坚持以下方针:
——坚持以抓基础为核心的方针。一切工作都应从基础做起,只有打好坚实基础,才能不断走向正规,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储备后劲。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要下大力气提高管理质量、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质量是立院之本。只有不断提高质理,才能赢信誉,赢患者。
——坚持人才奠基的方针。医疗活动的客体是人,主体也是人。人才是决定因素。要努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引进人才。同时要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增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医院发展的意识,注重医学基础科学的研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创造新成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发展方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医疗特色。重点扶持一些在本地区和省内外有影响的诊疗项目。促进和带动整体发展。
——坚持医、教、研、防一体化,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医疗为中心,促进教学、科研、预防稳步发展。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方针。努力体现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福利活动。切实改进服务态度。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储备发展后劲,求得良性循环。
四、保障措施
1、始终不移地坚持“团结、协作、奉献,优质、安全、高效”的办院方针。坚持“解除病人痛苦是我们的责任,维护病人健康是我们的职责”的服务宗旨。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院领导要团结协作,分工负责。加强民主监督,实行科学决策。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把领导班子建成一个团结有力的坚强核心。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培养一支有理想,守纪律,懂业务,讲奉献,善管理的中层干部队伍。这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所在。首先抓好干部的选拔任用。搞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不搞论资排辈。尤其是要注意从基层科室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把那些有真才实学,组织和职工都比较信任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对那些工作平庸,能力低下,营私舞弊,不顾全大局,令不行,禁不止,搞团体,闹分裂,自私自利,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解除职务。其次,要注重培养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坚持干部学政治制度。领导班子要集体学习,中层干部要定期学习。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克服单纯业务观点和业务好一切就好的观念,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落实对干部队伍的考核测评制度,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考核干部,倾听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正常流动体制。从各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聪明才智。
4、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人才是事业兴旺的关键。首先要从我院实际出发培养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同志到上级医院深造学习。特别是培养一些重点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其次是筑巢引凤,积极引进人才。从基层单位发掘人才,创造条件调入。同时,保证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正常补充。第三,要关心爱护人才,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采取特殊政策,稳定医疗一线骨干队伍。要稳定人才,保留人才,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和非急需人员的流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操作规范。
5、加强科学管理。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循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迅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财、物的作用,产生最大的效益。同时,要逐步理顺和正确处理医护之间,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关系。使其有机的结合,协调运转。处理好分配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尽量消除消极因素。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正确的解决问题。逐步推广计算机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并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6、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进行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教育,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各级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办法。抓好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加强新进人员的岗前教育。经常性地开展全员“三基”训练。严格落实消毒灭菌制度,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杜绝和减少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
7、艰苦奋斗,勤俭办院,倡导敬业精神。做好计划,加强核算。努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想方设法挖掘各方潜力,积极修旧利废,压缩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加强物资管理,每年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做到帐钱相符,帐物相符、帐帐相符。主管部门要做到管好家产,了解家底,防止流失,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部位。合理组织经济收入,有效控制支出。注重积累,积攒后劲,增强竞争力,以综合目标管理为主线,灵活地、科学地加强经济管理。充分利用政策,使经济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8、努力改善外部环境。首先,要树立公关意识,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创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求得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其次,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开展自我宣传工作。第三,通过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声誉,树立医院形象,求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患者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9、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和有关制度。
(2)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在广大职工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做遵纪守法的文明职工。
(3)积极形展“献爱心,比贡献,敬职业,爱医院”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积极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点治理。继续推行民主测评,患者举报,社会监督,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服务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为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现我院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巨大作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特制定*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是我市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和取得显著成绩的时期。全市农机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程、农业结构调整配套机械化工程、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和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至2005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437.73万千瓦,比“十五”期初的374.66万千瓦增加63.07万千瓦,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由39.8千瓦提高到48.6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101台,小型拖拉机15.6万台,比“十五”期初的14.3万台增加1.3万台;联合收割机由6039台增加到9822台;水稻插秧机由“十五”期初的32台增加到503台;精少量播种机2.1万台,农用飞机4架;推广了一批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农机具的大量增加,大大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2005年全市机耕水平达93%,机植保达77%,机排灌达98%,主要粮食作物机播水平达48%、机收水平达70%。其中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0%和98%,三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85%,较“十五”期初提高了29.3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插秧8万余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约为3%。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2、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全市共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691个,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近3万余名、联合收割机达7370台,跨区作业市场南到*,西达*,北至*等19个省市100多个县市区,为我市农机手创收2.2亿元。引进外省市联合收割机4830台,进一步满足了我市农民的用机需求,提高了全市农机化作业水平。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4466个,农机人员达12800人。其中农机协会40个、股份(合作)制农机服务队91个、农机合作社14个、农机服务联合体157个、农机专业户为4146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为全市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了各种作业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活动,在努力搞好为农民机手服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具为全市100多万外出务工户抢收抢种,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外出务工者回家农忙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2005年全市通过各项农机服务,为全市农民增加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12.7亿元。
3、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达85%,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探索出了适应我市气候特点的水稻育秧方式,机插技术趋于成熟,且育秧、机插总成本已大大低于人工费用。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目前水稻插秧机推广呈加速发展之势。同时,继续巩固提高了三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基本实现了三麦生产机械化。五年来我市努力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2005年,全市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0%和98%,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85%;机械化秸杆还田面积200万亩;化肥深施面积180万亩;研制开发了水田埋草机、大蒜系列收获机。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机械、高性能植保机械、蔬菜生产机械、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4、基本完成**农用航空站建设项目。*农用航空站是国家计委和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个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之一,是*重点工程之一,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将为全省及周边地区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保护、河道清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已完成机场必需的主要设施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完成了600米长跑道、停机坪、联络道、综合楼、飞机库、通信导航、气象、供电、供水、排水、消防和站区道路等工程;已购置2架*飞机和2架*飞机。*农用航空站机场定名为*机场。该机场位于*镇境内,建设用地*公顷,机场建设规模为飞行区等级1B级。编制了《农用机场使用手册》、管理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等资料。通过了*局对*农用机场的行业验收。*年*月在*管理局的组织下,*机场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农业机械化已从地面向空中发展,将有力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5、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农业机械推广办法》等相继颁布,我市建立了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机,依法促进发展,全市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拖拉机违章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进一步加强农机检审工作,在措施上力求便民利民,全市上道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检审率显著提高,确保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全市各级农机部门重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认真组织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市场的整顿。全市还依法开展了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审定发证率达95%以上。为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市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05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000余人,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2660人次。
(二)全市农机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政府引导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十五”期间,虽然我市农机装备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但高档次高科技含量的新机具所占比例较低。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谷物烘干机、果蔬保鲜设备、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等因缺乏引导资金而无法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推广进度缓慢,制约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2、发展不平衡。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水稻种植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已成为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瓶颈;粮食生产的产前、产后机械化及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刚刚起步,林牧副渔业机械化发展较慢。
3、农机市场管理与快速发展的农机化事业相比不协调。农机产品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还存在,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机服务的行业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我市每年农机销售额达数亿元,但我市农机生产企业较少,有一定规模的更少。
4、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全市农机具面广量大,安全隐患多,违章多,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有待加强。
5、农机基层公益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职工队伍素质和农民机手的素质亟待提高。
二、“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市“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深入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全面发展的方针,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的,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组织实施“兴机富民”行动计划,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特种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农副牧渔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大力示范推广农业废弃物的机械化综合利用以及其它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型农机化技术与设备,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强化依法管机,狠抓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发展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好农机化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努力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效益型农机化。
2、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集中精力,加大投入,扶优扶强,加快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方向性、前瞻性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试验示范工作,搞好技术储备,夯实发展基础。
3、坚持平衡发展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区域平衡发展,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差别化发展,形成农机化发展的区域特色。
4、坚持农机与农艺、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加工技术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突破农机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制约。
(三)发展目标
计划至201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其中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0%和90%,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5%和15%,农作物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30%;经济作物生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作业收入达到15亿元,每年农机为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份额占5%左右。到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1、动力机械。“十一五”期间农机动力要加大更新调优力度,重点调整结构,提高农机质量、性能及配套水平,以大中型为主,小型为辅。小型拖拉机由15.3万台逐步稳定在12万台左右;大中型拖拉机更新1500台,由6956台发展到8000台;拖拉机的农具配套趋向合理。
2、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1)至2010年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左右,水稻机收水平达到90%。大力推广三麦精少量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计划“十一五”期间推广水稻插秧机2700台,新增和更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000台、精少量播种机10000台。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2%和98%。
(2)“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提高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大玉米生产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至2010年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要分别达到35%和15%。
(3)至2010年农作物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30%。推广水田埋草机、秸杆粉碎还田机、反转灭茬机、秸秆打捆机、秸秆编织机、灭茬播种机及玉米秸秆青贮机械等秸杆还田及利用机械3000台。
3、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较大,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将是“十一五”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大力发展特种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推广大蒜、花生、牛蒡、山药、浅水藕、山芋、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3000台。
4、林牧副渔业机械化。“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先进适用林牧副渔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林牧副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植树挖穴机、增氧机、水产品鲜活运输机、饲料生产机械以及畜禽养殖设备等林牧副渔业机械1000台(套)。
5、农林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低温果蔬保鲜库、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设备、果品分级分拣机、剥壳机、大棚设施机械及蔬菜生产加工设备1000台。
6、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按照乙类航空站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再购置农用飞机2架,保有量达到5架,新建归航台1座,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空勤、机务、航管、通导、气象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使航空站飞防能力达到每年300万亩。
三、“十一五”农机化工作重点
(一)重点组织实施“十项农机化项目工程”
1、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机械化工程。以加快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巩固提高三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精少量播种机和收获机械的更新换代;加快试验、示范、推广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为减少粮食霉变,提高粮食品质,要加快推广粮食低温烘干机械、高性能精米加工机械等设备,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2、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工程。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和引进步伐,尽快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求,推动农机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拓展,由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迈进。重点发展果蔬生产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园林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果蔬贮运保鲜设备、特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绿色高效植保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及适应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加快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进程。
3、农机装备调优工程。在保证农机具总量增长的同时,加大积极引导农机的合理配置,加速淘汰老旧机具,加快高性能适用机械的推广步伐。五年间计划报废更新大中型拖拉机1500台、精少量播种机1万台,报废小型拖拉机3.5万台,新增和更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000台,推广高性能水稻插秧机2700台、玉米生产机械2500台、设施农业装备3000台。
4、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公司、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在农机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要以跨区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5、资源节约型农机化发展工程。一是积极宣传贯彻动力机械节油和排污标准,加速淘汰能耗高、宜报废的老旧机械;二是积极推广农机节水技术和机具;三是大力推进化肥定位深施和复式作业机械;四是示范推广低污染植保机械和农药超低量气压喷洒精准技术;五是发展乡村河道清淤和除草机械化项目;六是主攻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装备集成,在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防治、水土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6、农机助农增收工程。一是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实施品牌服务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做强做大农机服务产业,促进机手增收;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强化农机服务,积极做好为农机手的服务工作,引导农机户搞好农机化经营服务,不断增加经营收入;努力做好为全市100多万外出务工户的机械化收种服务,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保障,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五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六是促进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高规模效益。
7、开发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充分发挥**农用航空站的作用,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治、河道灭苇清障、农作物植保、农林播种、森林防火等项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努力扩宽经营思路,积极探索提供消防救灾、紧急救护、空中广告、航拍航测等航空项目服务,大力开展航空社会化服务。
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秸杆机械化还田,对增肥改土、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全面实施秸杆禁烧的主要途径。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杆资源,提高秸杆综合利用价值。大力推广水田埋草机、反转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草编机、打捆机,进一步提高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率,努力减少焚烧秸杆现象,确保在机场周边和主要道路附近彻底杜绝焚烧秸杆现象。
9、农机化综合示范项目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要努力搞好农机化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等内容的示范方和科技示范园,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10、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各级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紧紧抓住当前各级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购机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购置补贴项目工程,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二)按区域分步实施
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区实施”的原则,全市农机化按区域可分为四区:水旱兼作区、沙壤土旱作区、丘岗区和经济作物区。水旱兼作区农机化重点是实施麦稻种收、秸杆还田、烘干工程;沙壤土旱作区重点是实施小麦精少量播种、玉米精密播种和联合收获、节水灌溉、深松增肥改土工程;丘岗区主要是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技术;经济作物区主是实施特色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四、保障措施与发展对策
(一)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
据测算“十一五”我市农机化投入约需15亿元,年均3亿元。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要安排农机推广、教育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对各级农机推广、培训学校和安全监理等单位的事业费,各级财政应予以保证,并逐年增加。市、县政府要分别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经费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项目资金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加大对农用航空的资金投入。同时要积极实施农机消费信贷业务,筹措资金支持农民购买大中型农机具。
(二)围绕发展重点,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
“十一五”期间要积极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紧紧围绕我市农机化发展重点,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民需求为出发,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机推广新形式,提高新机具新技术的转化速度。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农机技术创新,逐步建成有代表性的试验、推广、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途径和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发展我市农机生产企业,做好农机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三)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加快发展和不断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和体系创新,发挥基层公益性农机人员的作用,稳定和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机技术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机户和农机大户,以农机资本为纽带,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联合、合作等形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农机化新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机手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和经营服务水平。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壮大农机经纪人队伍,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完善自律机制,严格资格认定。积极规范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农机销售供应市场、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农机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经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等的农机经营服务,为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提高三麦、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提高特种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农机执法力度,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施农机行政许可,强化依法管机,依法兴机,提高执法水平,强化优质服务,彻底根治“黑机非驾”现象,加强对机手的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加强监管,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机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强化产品售后服务意识,保证配件供应,继续实行农机产品推广许可证制度;加大农机质量和农机标准化的工作力度,全面开展农机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依法加强农机修理质量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引导农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扭转农机市场竞争的无序状况,维护农民利益;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全面提高农机管理的行政执法水平。
(五)加速农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办好县级农机化学校和市农机中专学校,强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加速农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即重点抓好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农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农机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农机手队伍建设。加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农机化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
(六)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
重点建设一个市级信息中心和*个县级信息站。进行政务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综合统计信息交流。建立主要农机具生产、维修、供应信息体系。实现市、县联网。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服务组织指导农机化生产和服务,为农机企业和农机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七)强化领导,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定期研究协调农机工作,市、县党政分管领导应在计划安排、工作部署、资金投放等方面把农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十一五”期间主要农业机械工作应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我市早日实现“两个率先”作出积极的贡献。
******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