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

时间:2019-05-15 10: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

第一篇: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

13题阅卷分析

一、评分标准 :

(1)得分点有3个,分别是“每”“以钓虚名”“阴”。“每”可译为“常常”“经常”,“以”译为“凭借”可得分,译为“来”、“用来”也可得分。译为“凭借”以后要加宾语,译为“来”、“用来”时不用。“钓”译为’获取”“取得”都可得分;“阴”译为“暗中,暗地里,偷偷地,私下里”都可得分。

(2)得分点有4个,分别是“课”“ 益 ”“直 ”“坐是”。“课”译为动词“征收赋税”; “ 益 ”译为“增加”“大量”都可以,但是“ 益 ”译为“增加”时本小句要译为“增加购买军马的数量”,“ 益 ”译为“大量”时本小句要译为“大量购买军马”。“直 ”是通假字,通“值”,译为“价值”。“坐是”可译为“因为这”“因为这件事”“因为这个原因”。此外“本小句是定语后置句,虽不是得分点,翻译是也要注意。

(3)得分点有3个,分别是“黎庶”“至于”“未之寤”。“黎庶”可译为“百姓”“平民”,“至于”可译为“到”“到了”“等到”;“未之寤”是宾语前置句,可以为“没有觉悟到这一点”,“之”是 “寤”的宾语,译为“这,这一点,这件事”都可得分。

二、出现问题:

1、得分点找的不准确或者是翻译的不准确。(1)“每”很多同学翻译为“每每”“每次”,“钓”翻译为“钓鱼”。(2)“课”不会翻译,“坐”不知是“因为”的意思,大多翻译为“因犯罪”。(3)“未之寤”的大多数学生没有翻译出宾语前置句式,“寤”译为了“醒悟”

2、不理解句意。很多学生没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正确的推断本句的句意,因此翻译时胡乱猜测,毫无情理可言。

3、没有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句子的大体意思写了写。

4、文言句式落实得不好,比如(2)最后一小句的定语后置句和(3)“未之寤”宾语前置句。

三、教学建议:

1、今后指导学生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结合文言文的考点要求教会学生如何找得分点。找到了得分点就是找准了赋分点,才可能尽可能的多得分。

2、做好积累很重要。积累做到教材文言知识的积累,平日试题讲义、练习题的文言知识的积累。

3、指导学生根据句子语法、上下文语境、文本的出处来合理的推断句意。

14题

1、评分标准:

(1)小题 解释诗句、描绘画面得2分,营造意境概括正确得2分,概括意境为清幽淡远、色彩明丽、幽静、寂静也可,若只答萧瑟凄凉、萧条荒凉不得分。

(2)小题按答案要点给分,答 “把友人比作梅花” 也可,答不出“ 象征” 不扣分。若表达感情分析不对只得2分

2、出现问题:

错别字如:赢造、安怡、优闲

术语不准确如:“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意境、孤单的意境、秋去冬来的意境等。对“隐姓埋名生活”的向往、“对和友人一样生活”的喜爱等。

表达感情理解有误如:怀才不遇、对友人的同情、怜惜

答题内容过多或过少。

答题超出区域

3、教学建议

让学生借助题目、注解等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加强诗歌鉴赏答题术语的准确和答题步骤的训练,要明确要点,不是多打、打满就能得满分。

15题阅卷(王运田)

1、评分标准

本题三组六个名句,课内两个,课外四个,总计六分。

要求书写规范、工整、清晰;笔画模糊、看不清楚不得分;

错字别字不得分,填字掉字不得分,答非所问不得分。

2、出现问题

(2)第一空多数学生不熟,或空或猜写,错误最多。“画楼西畔桂堂东”给改造的面目全非。课内句(1)“俯察品类之盛”中“盛”或写成“胜”或“圣”,多属不理解句意所致。“所以游目骋怀”“所以”人为省略,“骋”字写法花样百出,各逞造字之能,写成“聘”的占多数。

(2)第二空“心有灵犀一点通”句“犀”字错的最多,改造也最多。也有的“心”“身”不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虚词“而”“且”多省略,“于”多写成“与”。

3、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理解句意基础上背诵默写名句,否则徒然做无用功。

【2】重点字词、易错字词重点突破。

【3】适当将名句往课外扩展,扩展时注意名句的语境和前后句,不要孤立识记。

16题

评分标准:

1、每个要点1分,缺一不可。

2、答成一个单句的,得一分,:例如美国政府绘制„„人脑活动图。

3、“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答成“实现人工智能”不得分。

4、漏掉“美国”“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这一要点扣一分。

出现问题:

1、很多同学只答了前两个要点。

2、把所有信息概括为了一个单句

3、很多同学把“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这一要点答为“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教学建议:

1、强调要点意识,得分意识。

2、提升学生要点概括能力,注意字数限制。

17题

评分标准

1、扣住“中国古典诗词”这一关键词,如写成古代散文内容的均不得分。

2、扣住“山水”或大自然这一关键词,如写成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均不得分。

3、内容不对,句式也不得分。

4、每个句子的前后仿写内容必须为同一作者的同一首诗词。

5、两个句子,每个句子2分。

出现问题:

1、很多学生未扣住“中国古典诗词”,未扣住“山水”或大自然这几个关键词来写。

2、前后两句语意不连贯。

3、很多同学空题。

教学建议:

1、强调学生仔细读题,一定要注意上下句的关系。

2、平时注重诗词的积累。

18题

评分标准

1、只是罗列内容的得2分,罗列内容不完整的,在此基础上再扣1分。

2、答成建议的不得分。

3、必须同时答上“娱乐”“身心俱损”或“有害身心健康”这几个关键词,方能得满分。

4、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出现问题:

1、/95%的同学只是罗列内容,不加概括。

2、部分同学答成建议。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最本质的内容。

2、虽然没有字数限制,但也让学生注意对内容进行概括。

19题:作用类题

评分标准:根据答案分为三点,每点2分,答出2点即为4分,答出其他答案,如: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得1分。平均分为2分,基本上学生答上“侧面描写”的就能得到2分。出现问题:学生有近一半的不能答出“侧面描写”,更不知道去联系文本内容,分析文本表达父亲“盼儿回家的急切、自豪、幸福”的思想感情,只知道联系作者自己的感受。另外对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不明确,只说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还有只是胡乱地背上开头的作用术语,如“照应题目、引起阅读兴趣、起线索作用”等等。“铺垫”等术语书写错误。教学建议:今后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要脱离文本,只去积累作用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注重答题的规范训练,有效指导。

20题:赏析句子类题

评分标准:每个句子手法和分析分别为1分,第一句手法为“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第二句手法为“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平均分为3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得4分。

出现问题:此题得分较好,句子赏析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句子含义,手法运用也能够把握;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不是按照“手法+分析”的方式答题,把“神态描写”答成“肖像描写或动作描写”等等,把“一层又一层”答成“反复”。教学建议:今后要注重小说描写手法的复习,落实到具体的训练中。今后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审题,答题简明扼要,规范得体,不可长篇大论,注意得分点。

现代文阅读第21题

1、评分标准:

每个心理1分,回答“发愣”“茫然”“后悔”“心虚”“惊讶”亦可。

2、出现问题:

①审题时忽视了“怎样答”这一信息。本题为概括,只要写出表示心理的词语即可,但大批学生在每个心理后写上了分析,既浪费了答题时间,又给阅卷老师造成了阅卷难度。

②答案要点错误,没有扣住“他”的神态或动作,答成了“不在意”“恍然大悟”“高兴”“坦然”“坚定信念”等。

③出现错别字,“愧疚”的“疚”写错。

④“尴尬”的心理很少学生答出。

现代文阅读第22题

1、评分标准:

从“我愧疚”“父母关爱”“精神孝敬”三方面赋分,回答“常回家看看“的也可。

2、出现问题:

①角度寻找错误,把“社会”“情节”“人物”“结构”“现实背景”“语言”“读者”“邻居”“蛋蛋”等当成了探究主旨的角度。

②没有扣住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理解主旨,把一些次要形象——如邻居、蛋蛋——当成了主旨所在。

③脱离文本,主旨人为拔高。理解成了“人性美”“政府要帮助空巢老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孝道”等。

④答案没有分点,写成“一摊”;书写不认真,字体或大或小。

3、教学建议:

①加强全方位审题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每一道题“答什么”“怎样答”“是什么题型”。

②做好阅读答题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和次要对象,大体了解文本内容。③寻找答案要点时要认真精读相应的答题区间,勾画出可能的句子,从中概括出要点词语。④答案书写要认真规范,一点一行,不跟行。字体大小要适中。

作文阅卷总结(曹光亮)

23题作文阅卷分析

实验中学李莉

一、评分细则

(一)分类标准、赋分及比例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特征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材料丰富新鲜;文体特征鲜明,结构紧凑;语言流畅有文采。符合题意(部分有偏离),中心明确,材料部分不切题;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不甚协调;语言通顺。题意明显偏离,中心松散,内容空洞,材料部分不切题;文体特征不鲜明;病句较多。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材料不切题;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

赋分 60—53 52—42

43为切入分

上档:52—49;

中档:48—45;

下档:44—42; 41-32 31以下

(二)其它规定

1、字数不足。缺50字扣1分;400-600字,判25分左右;不足400字的,20分以下;200字以下的,10分以下;既不足又抄袭的,400字以下,1-9分。

2、没题目的扣2分,题目不通的扣1分。

3、错别字,错一字,扣1分,最高扣3分,重复的不计。

4、抄袭,全篇抄的,10分以下,一半左右的,20分以下

(三)作文立意

立意角度:

1、孩子角度:

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重实干或行动(实干胜于空谈)

2、家长角度:

如何教育(教与学问题:教育孩子言行一致)

二、出现问题

1、辩证分析逻辑不严密,表述不准确,如《行动决定人生》等。

2、审题偏离,与材料内容偏离或无关:诚信、表里如

一、谈孝敬、谈感恩、谈溺爱、做真实的自我、回归本真、给孩子以自由等。

3、议论文拟题观点性不强、不鲜明、过大或过宽,不能一语中的,如《学与行》《教育去哪里了》《教育的现状》等;有的题目与立意相反,如《说做不一》;有的拟题不知所言,如《莫使金樽空对月》。

4、结构混乱:

议论文缺分论点或分论点表达逻辑错误;分段不合理,两个或一个事例占文章的600字左右,内容不丰富。议论文叙述过多,入题过慢;记叙文议论过长等。

5、选材不准确:事例材料与论点不一,生拉硬拽现象突出。

6、书写整体潦草,如字太小,字迹很浅,连笔,字体不端正;标点混乱,一逗到底,英式标点等。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训练指导。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可能有多个,每个角度也可确立多个立意,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意。

2.加强材料变通训练。从阅卷的情况看,很多同学的作文在符合题意和偏离题意之间游离,这主要是学生虽然在备考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素材,记忆了不少精彩语段,这些素材和语段与题意也相关联,但又不甚契合;虽然语言华丽,但观点并不鲜明。若是稍会变通,就能契合题意了。

3.进一步强化文体意识。强化议论文写作夹叙夹议能力的培养,避免材料叙述过于冗长;加强记叙文中叙述能力的培养,让故事更加曲折,避免平铺直叙。

4.加强作文拟题训练。

5.日常教学继续进行书写规范训练。

一、评分标准

参考潍坊一模标准

打分依据主要有:立意、书写、材料、结构、语言。

主要参考立意

教的角度:教育孩子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学的角度:1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2、学以致用

3、空谈不如行动

二、出现问题

1、立意不准确。如:诚信、孝敬、感恩等

2、选材不准确或不典型,使材料观点不一致。不少考生选用刘伟的事例,生拉硬扣。

3、标题不鲜明。有的过宽过大,有的表意与实际相反。如:教育的使命、体味人生、反省、当代教育与社会现状,行动与实际分离。

4、书写不能做到认认真真、规规矩矩。或者潦草或者字体大小不合适。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先求准确,再求新颖。

2、准确拟题。

3、论证时做到材料与观点一致。

4、规范书写。字要一笔一划地写。先求认真规范,再求美观。

第二篇:山东省2008-2009年潍坊市高三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肖(xiào)栖息(qī)倾圮(pǐ)前倨后恭(jū)B.谂知(shěn)衣袂(jué)炽热(chì)脱颖而出(yǐng)C.睥睨(pì)淬火(cuì)旋风(xuàn)跌宕起伏(dàng)D.犄角(jǐ)口讷(nè)羞赧(nǎn)恪尽职守(k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癖好 须臾 声名鹊起 缘木求鱼 B.戏谑 挑唆 横槊赋诗 积腋成裘 C.伎俩 起讫 焕然冰释 得失俱亡 D.磐石 慰帖 功亏一篑 流言飞语

3.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网

(1)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_____。(2)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______,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3)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盘旋。天已经有些 了,头顶甚至隐隐约约有几颗星星。A.领会 陪衬 暗淡 学 科网 B.领悟 映衬 黯淡 C.领会 映衬 黯淡 学 科 网D.领悟 陪衬 暗淡 学科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B.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番大事业。

C.“工资不够花,除了自己吃饭穿衣,还要供女儿上学。”陈阿姨说,“现在明智的选择是省吃俭用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D.美国游泳巨星菲尔普斯,在奥运会上夺金如同探囊取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得八枚金牌,成为当今世界泳坛和奥运史上的奇迹。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记者就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致肾病联系了三鹿集团,想确认三鹿奶粉是否真的存在质量问题和对婴儿可能因为食用该奶粉而患肾病的情况是否知情。

B.对企业来说,现在可能要做的是整顿,以度过当前的危机,让消费者重建对产品的信任。我想,这个过程是艰巨而漫长的。

C.在太空行走中,翟志刚身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航天服价值3000万人民币,成功地使自己免受太空极端温度和辐射的伤害。

D.他的创作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真善美与冷静审视社会上,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这是谢晋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乳白玉雕燕雏

龙与凤,都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其实,那是原始民族社会图腾崇拜的遗痕。现代学者有的认为,龙是原始夏氏族的图腾,凤是原始殷氏族的图腾,果真如此吗?

这是个有趣的学术课题,在讨论是否之前,这里要提及一件与此有关的玉雕燕雏。它,羽毛未丰,稚态可掬,似破未久、尚嗷嗷待哺。然而,却伏胸展翅,躁动于故巢,急于效母燕飞翔钻天呢!这一寓动于静的艺术造型,原是殷人的一件玉雕佩饰,1976年出土于殷墟中。玉燕呈乳白色,然而,真燕上体却呈蓝黑色,前胸亦呈黑褐色。故而,燕子又被称为玄鸟,意为青黑色的鸟。殷人对玄鸟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曾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殷始祖契的母亲名叫简狄。简狄正同女伴在河中沐浴,忽有玄鸟飞过,有卵附落,简狄吞吃了鸟卵而有孕,后生子契。契长大以后,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赐姓子氏。始有商族,即殷人。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有这一故事,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同时,契也被称为“玄王”。这是殷人以鸟为图腾的最早记载了。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不断从多方面予以考证,也不断提出新的材料和证据。最早,当推闻一多教授,他曾从文献的角度,广泛加以考证,证明殷人以凤为图腾。其中,他引用了个有趣的例证,大意是说春秋末年,楚国哲学家老子将鲁国思想家孔子比之为凤,而孔子将老子比之为龙。孔子是殷人的后代,而殷人恰是以凤作图腾的。后来,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证》一文中,也提出了与闻氏相似的结论。

几年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称,他在八片甲骨上找到十条卜辞,其中都将被殷人尊为高祖的王启亥的“亥”字刻成从亥从鸟形,即在“亥”字之上刻一鸟。如将这些字依时序排列起来,其作为图腾崇拜的形象,如何从象形到字化,又如何由繁到简的衍变痕迹,依稀可见。这显然是殷人以凤鸟为图腾的新证。凤鸟作为殷人的图腾形象,从种种迹象不难看到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简狄吞卵的传说中,被崇拜的还是一种具体的鸟儿燕子;而在青铜族徽、甲骨卜辞中,其图像已呈形形色色,且都是比较抽象的鸟了;在殷墟与燕雏同出的有只玉凤,其造型有鸡冠、鹤足、孔雀羽尾等多种禽鸟的特征。鸟图腾发展为凤的形象,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从中可见氏族、部落不断联盟、融合的残痕。后来,当人间出现了大一统的“帝王”,凤也就被宣称为“百鸟之王”了。

6、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证明凤鸟是殷人图腾的一项是

A.龙与凤都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其实是原始部落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B.老子将孔子比之为凤,孔子是殷人的后裔,而殷人恰是以凤作为图腾的。C.甲骨文中被殷人尊为高祖的王亥的“亥”字刻成从亥从鸟形。D.《诗经》中的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7、对全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凤鸟成为“百鸟之王”的发展过程。B.说明凤鸟成为殷人图腾形象的发展过程。

C.说明凤鸟成为图腾形象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D.说明殷人以凤为图腾是氏族、部落不断联盟、融合的残痕。

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中出土的玉雕燕雏,正是此时殷人崇拜的图腾的形象。

B.神话传说中认为,殷人是玄鸟的后代,这是最早的历史记载,《诗经》的记载内容与其相近,作者以此说明殷人崇拜玄鸟的原因。

C.闻一多从文献的角度,胡厚宣从汉字字形演变的角度提出材料和证据,证明凤鸟作为殷人的图腾的发展过程。

D.凤被宣称为“百鸟之王”,是氏族部落首领在氏族部落的不断联盟、融合中而成为大一统的帝王的写照。

三、科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段)太尉①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②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③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出如尉请。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蹙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皆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④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督责益急,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有删改)

注: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太尉是其谥号。②汾阳王:郭子仪。③窜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把名字列入其中。④戢:jí,管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行营节度使 领:领导 B.戚不敢言 戚:忧虑 C.舆来庭中 舆:抬着

D.然终不以在吾第 第:住宅,府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大乱,若何 臣死且不避 B.吏以告泚 必竭诚以待下

C.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何敢言我 何故而至此

11.以下各组句子,分别直接表明段太尉“不畏强暴”和“爱护百姓”的一组是 A.① 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 ②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网 B.① 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 ② 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C.①选老蹙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②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D.①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② 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太尉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晞率军借驻在邠州,放纵士兵干强横不法的事,邠州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段太尉愿替他治乱。

B.段太尉以都虞候的身份到邠州,先是抓了郭晞部下犯事的十七人,并砍头示众,后仅带一跛足的老兵前往军营,说服郭晞,邠州从此无祸乱。

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亲自为伤者疗伤喂饭,并替他还租。

D.段太尉无奈之下接受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绫,但并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农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泚谋反,太尉死,此物还原封未动。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4分)(2)督责益急,无以偿,即告太尉。(3分)(3)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3分)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1)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五、(12分)

16.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4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17.学校要举行课本剧汇报表演,请你结合剧情内容写一段串联词,将下面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不超过40字。(4分)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一班演出。

18.下面“中国”的英语拼写中“i”少了一点,请你发挥想象,用某一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一点,并阐释添加这一图形或标志的含义。(4分)

(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2)含义:

六、选做题,从

(一)(二)中任选一题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听 雨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选自散文集《二月兰》)

19、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0、文章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一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21、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22、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深深的印记。

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是,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我们的臧老,挤占了本来很忙的诗人时间。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应酬”,再累也心甘情愿。在臧克家的心目中,感情这座天平上,友情的砝码是重于亲情的——他对朋友的满腔热情真像火一般炽烈。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生已经走过了99个人生历程,99个春秋使他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些糖果他们吃。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一颗年轻的心在搏动。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4个大字,表现出诗人的激情和爱心;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9、本文引用《有的人》中的诗句开篇结尾,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20、为什么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4分)

21、传记往往撷取传主的几个侧面加以介绍,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臧克家的?(4分)

22、探究思考臧克家的艺术人生,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6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土地供给你营养,让你不断攀向高处时,你得低下头来看看土地的面容和伤痕。人往高处走,高处有无尽的奇观;水往低处流,低处更多的是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人到了高处才觉得低处的广阔,但是人只有在低处,才可以看到山的高伟。

人生时时都要面对高处与低处。

请以“看高处与看低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内容应在话题范围之内,文题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1.C.(前倨后恭jù 衣袂mèi 犄角 jī)2.A.(集腋成裘 涣然冰释 熨帖)

3.D(“领悟”:理解。“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陪衬”:陪衬的事物。“映衬”:映照,衬托;“暗淡”:多指光线昏暗,不明亮;也指色彩。“黯淡”:指色彩暗淡)

4.B.(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不时之需:随时的需要;探囊取物:伸手到袋子里取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得办成某件事情)

5.D(A成分残缺,在“三鹿奶粉致肾病”后加“的问题”;B“过程”与“艰巨”搭配不当;C结构混乱,应把“3000万人民币”提到“‘飞天’航天服”之前且再加“的”字)

二、6、A(A项的大前提,是泛说,不是论据材料)

7、B(A项不顾“作为殷人的图腾形象”这一限制,概括对象不当。C、D均是以偏概全)

8、D(A项“此时”限制不当。B项“最早的历史记载”说法不妥。C项只证明凤鸟是殷人图腾,没有提及发展过程)

三、9.A(领:兼任)

10.C(A如果,副词/尚且,副词;B介词“把”/连词,表修饰C就,连词,表顺承;D怎么,副词/什么,代词)

11.A(B①表现段太尉做事讲究策略;C②表现段太尉廉洁;D①非指太尉之事)12.D(应是段太尉的女婿接受了财物)

四、13.(1)您如果能任命我担任都虞候,(就)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注意“诚”“某”“已”等字的翻译且句子通顺。满分4分)

(2)(焦令谌)催逼得更厉害,(农夫)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注意“益”“无以”“即”等字的翻译且句子通顺。满分3分)

(3)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接受它。(注意“幸”“货币”“慎”等字的翻译且句子通顺。满分3分)

14.(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5、(1)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2)落霞与孤鹜齐飞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五、16.答案示例: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17.答案示例一:旧中国的雷雨令我们震撼。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悲壮赞歌。示例二:雷雨阵阵,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

18、答案示例: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台湾岛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2分)添加的含义——有了“台湾”这一点,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2分)

六、(一)

19、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2分)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2分)

20、作者与蒋捷两人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不同。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2分)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喜悦,表现他心系农民(或“关注民生”等)的情怀。(2分)

21、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2分)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2分)

22、参考示例:①作者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老当益壮,年近九旬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③对景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细腻的感受。

(二)19、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分)突出了臧克家非凡的诗歌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2分)20、童年生活在农村深受农民的影响,同情、热爱农民,为农民和底层小人物呐喊;(2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生活更丰富,题材更广阔,成了人民的代言人。(2分)

21、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如火的人生境界。(酌情判分)

22、深入生活,热爱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读书学习,笔耕不辍;饱含激情,充满爱心。

七、参照高考标准 附:文言参考译文:

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郭子仪的儿子郭晞任尚书,兼任行营节度使,驻扎在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地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不能干涉。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被暴徒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如果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太尉说:“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而遭杀害,以乱天子边地安危之事。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后,郭晞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解下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全都惊愕了。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用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解释。”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话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在此以前,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官。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民田,占为已有,多达几十顷,租给农夫耕种,说:“谷子将成熟时,一半归我。”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焦令谌)催逼得更厉害,(农夫)无法偿还,就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是谦和,派人求见并劝说焦令谌。令谌大怒,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怎么竟敢说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将他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立即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血污,撕破自己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临时驻扎在径州的淮西军统帅尹少荣,是个刚强正直之士。来到焦令谌的住处,见到焦令谌大骂说:“总之你的为人,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责打无罪之辈,还收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焦令谌虽然凶暴傲慢,但是,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深感惭愧。汗流浃背。

等到太尉自泾州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时,告诫他的亲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接受财物。”待到过歧州时,朱泚坚决要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而得不到同意。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但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就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让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第三篇:阅卷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

第1题:完全按照参考答案评分。得分率较高,绝大部分考卷都得2分。

第2题:均分1分左右。评分标准为答出“日本科学家频频获奖”这层意思可得1分;答出“日本能够清醒自省”这层意思可得1分,表达上不强求完全符合参考答案,但必须有逻辑性、表意清楚。

[答案样例](2分):在日本人接二连三地得到诺贝尔奖后,日本人并没有过于兴奋,而是反省国家的培养科研人员的体系,提出改革想法。

(1分):日本公众媒体指出日本的科学技术政策偏重经济效益的弊病,同时提醒改善年轻科研人员的待遇,不要让获奖喜讯掩盖存在问题。

(0分):日本人沉得住气,近年来年轻人对物理学等理工科敬而远之。

第3题:平均得分在3分左右。评分标准是:“痛”是因为:答出“诺贝尔奖与中国无缘”得1分;答出“诺贝尔奖是权威奖项”这层意思的得1分;大部分考生能够得前1分,而得不到后1分。

“快乐”是因为:只需答出关键词“置之度外”、“自我安慰”、“自我满足”即可得2分。值得指出的是,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回答“快乐是因为有华裔拿了诺贝尔奖”。

第4题:平均得分在1分左右。

参考答案是:钱永健得奖完全是钱家的骄傲(1分),是中国人的骄傲(1分)。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学生答出第一点,故而实际批改时,只需答出第二点即可得2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文本解读不够清晰,回答“报道暗示了中国人的了诺贝尔奖。”

第5题:评分标准为符合发言稿提纲形式有求(有发言主旨,分条概括)得2分,内容上符合文章所要求的“反思科研的环境因素”,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再得3分。此题得分率较低,平均在2——3分。

[答案样例](5分)发言题目:为什么中国本土科学家得不到诺贝尔奖?

发言主题: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即教育环境)所引起的。主要内容:(1)学校总关心学生成绩,只会死读书。

(2)某方面突出的学生会被视为怪才,不予理会。(3)应试教育培养出的科研人员很难有创新意识与能力

(4分)第一、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的科研能力是有一定差距的;第二、中国对科学家的待遇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造成一部分顶尖科学家流失;第三、中国与他国对科学的取向不同,导致中国科学家少拿诺贝尔奖;第四、中国科研环境和媒体大众的压力使科学家鲜于拿奖。

(3分)题目:反思中国对诺贝尔奖

内容:(1)现状:国人对诺贝尔奖渴望却难求

(2)原因:通过中国与外国的人才及科研环境对比举例说明并分析。

(3)展望: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成为明日诺贝尔之星。

(2分)首先我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元的,从教育到科研体制,社会导向,我们中国人给别人的印象总是善于解决实际问题,但不善发明创造理论。得不得诺将并不重要,而是要使人们真正了解科学的真谛为何,并根据国情采取相应措施,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1分)我们要学会反思(1)我们要反思我们所采取的措施,为何中国至今未有一名本土科学家多的诺贝尔奖(2)钱永健并不时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只是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所以钱永健的得奖不能令我们能在鼓里,我,我们要从自欺欺人的愚昧意识上觉醒。

(0分)钱永健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虽然更改了国籍,孕育他、创造它的人染是中国,他的祖国永远应是中国,如果连这一点都忽视,他便失去了一个作为顶级人才的基本道德品质,承认自己的祖国并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份自豪。

第6题:均分在1以上,评分标准是提问内容既与其获诺贝尔奖有关,又与其华裔身份有关得1分;措辞得体(表现出应有的尊敬)得1分。

[答案样例](2分)钱先生,作为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您认为中国的科研环境与您所在的美国相比有何不足之处?

常见错误类型:(1)提问内容只涉及到获奖或华裔一方面。

(2)措辞不礼貌。(如许多学生用“你”而不用“您”;甚至有学生直接问“你还是个中国人吗?”)

(3)提问完全与题干要求不合。(如“您与两位日本科学家同时获奖,您对目前的中日关系有何看法?)

(4)常识性错误。(如:您会向您已故的堂叔钱学森一样选择回国吗?)

(5)不是提问形式。(如:我将向他提问他的中国文化背景是否对他获奖有帮助)

第二大题

本题选文属文化散文,内容涉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共七小题,涉及到了现代文阅读的各种典型题型,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认读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对今后的训练复习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满分21分,平均得14分。

第7题:(考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得分要点:①“神交”的对象: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抽象概念(1分)。如只体验感悟博物馆内的古物,无精神层面的具体分析,不给分。

②“交”(动词):接触、了解(喜爱、共鸣、交融、感受)(1分)。

“交流”一词指双向的,与文意不合,不给分。

第8题:(考点:文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得分要点:①体现艺术美(1分):扣答案①中的“生动传神”、“激发对英雄形象的想象”。②体现历史美(2分)扣答案②中的“让人遐想(体会、感受)它背后的广阔的历史风景”。

主要失分点:①信息要点不全 ②不经过提炼与语言整合,过多地照抄原文。第9题:(考点: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得分要点:①陈述对象要明确:“细节”一词在文中的语境义为“石头的形态”或“石头上的残痕”(1分)②“时间隧道”的含义:比喻为对历史的记录(1分)③“洞口”的含义:比喻为切入口、平台、钥匙。可以具体表述为“从而发现”、“从而感受”、“从而置身于”等(1分)

主要失分点:①陈述对象错误。如“每一块石头„„”②要点缺失。第10题:(考点:对文意的理解)

解题思路:D错在“无人管理”,与文章的主题相悖。得分率:80% 第11题:(考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拓展推测)得分率:90%以上

第12题:(考点: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思路: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的作用 ②表情达意的作用(主旨、情感)③结构的作用

得分要点:3个要点任取其中两点组合。

① 表情达意的作用(2分):体现旷渺的历史感(1分);体现对文明的保护(1分)。

② 艺术手法上(2分):营造了广袤静谧的氛围(要具体落实形容词)。

③结构上(2分):为下文在隐蔽处发现旅游服务商店作铺垫,体现了尊重历史、保护历史的意识。

主要失分点:①表情达意的作用中2个要点缺失其一;②两点作用的角度重复。第13题:(考点:理解性拓展)

解题思路:从“保护历史的情感”和“保护历史的方法”两个角度拓展。

得分要点:

A、内容:①出现情感类词语:“理解”、“热爱”、“珍惜”、“呵护”、“尊重”(2分);

②保护古代文明“方法”得当(2分)。上述两点均达到,得3分

B、语言:①议论性的表述,与问题匹配。文字优美,再加1分。

②80字左右得1分,字数多余95字,扣1分。

现代文复习建议

一、建议指导学生调整好心态,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上来,把握文本思路、挖掘文本细节。

二、注意审题,圈画题干中的关键词,严格按照题干指令答题。

三、答题时,先在文章中圈画出与答案相关的词句,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最后组织好语句,以正面回答的形式答题。

四、应用文写作是今年考纲中新加入的内容,建议指导学生关注常用的应用文,注重语文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四大题

所选诗歌是一首元代散曲,描写夏日西湖迷人景色,表达对西湖无限喜爱、赞美之情。“扶疏”是形容柳树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的样子;“玻璃万顷”是形容湖面平静、清澈、宽广;“士女”泛指男女。本题满分8分,抽查5本试卷,均分最高3.8,最低3.0,平均分3.2分,得分率40%。第15题:考察有关散曲的文学常识。均分0.83,得分率83% 补充评分标准:题干中 “宋词”的错误,会让发现了问题的学生左右为难,有一个学生既写了词牌名,又写了曲牌名,是给分的;回答词牌名不给分,毕竟题目中【双调】和注释中的“元代散曲家”是明确的提示。

学生的错误答案有:标题、题目、曲调、宫调、词牌等 第16题:考察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均分1.65,得分率55% 补充评分标准:参考答案中的第②点已经包含了第①点的意思,只写出 ②,可得3分。将3分分解为:回答出西湖景色美丽,难以描画的意思,得2分;能将诗中“杨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的画面作适当描述,并点出“有动有静”或“有声有色”或“气氛热闹欢快”中的任一点,再得1分。

学生失分情况:得零分的多是因为答非所问,回答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并且多理解为孤寂、忧伤。扣1——2分的多是因为回答笼统,没有具体展开、描述,毕竟这是一道3分题。

第17题:考察比较鉴赏两个诗歌片断在情感和写法上的异同。均分0.97,得分率24.3% 补充评分标准:回答出情感方面的共同点——快乐沉醉、流连忘返意思的,得2分;写法方面,由于比拟手法是出现在“西湖恋我”句中,所以不作为一个得分点。写法的共同之处是都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薛曲的“迷归途,又撑入荷深处”似是化用李词),“迷”“撑”“入”“争渡”等,表现或沉醉、或急切、惊喜之情;不同之处有李词用了反复手法(表述见参考答案);不同之处还有李词有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惊起一滩鸥鹭”,以动衬静,表现环境的幽静与生气,表达词人的惊喜之情。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再得2分。

学生主要失分情况:(1)分不清什么是情感、什么是手法,表述没有条理。如:情感的共同点是都因为忘了回去的路而误入荷花深处;不同点为一是醉酒而入,一是迷路撑入。(2)情感理解错误。认为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一喜一忧,其中有一首是表达忧愁或迷茫或思乡、思亲之情,这类答案不少。(3)回答手法时,胡乱堆砌术语,如:先抑后扬、虚写、直抒胸臆等等。(4)将反复手法写成重复、叠词。(5)回答手法时,孤零零地写一个以动衬静,或者反复,没有将写法与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表述。

诗词鉴赏复习建议

一、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得分不理想的症结是学生没有真正走进诗歌,读懂诗歌,只是从我们老师这里学了一些名词术语,碰到一首诗歌就胡乱地贴标签。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真正读懂一首诗的字面意义,关注意象及其特征,在头脑中想象再现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境氛围,进而把握情感主旨并鉴赏表现手法、鉴赏语言,是值得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关注的。教给学生名词术语、答题要领是必需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二、文学常识的识记要落实。

第五大题

此题得分比较高。因为是课内语段,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复习认真,基本得分在11——12分之间,各包之间差距不大。

第18题和第20题都是选择题,准确率较高,尤其是第20题,几乎没什么人错。第19题:句子翻译,标准答案中列举的得分点在批改时有所变动。“劳”要翻成使动用法,“以”不作为得分点,“远”的翻译要体现出词性的活用,即形容词做名词,如“远方的国家”“远方的敌人”等。后半句没有强调一定要翻成否定判断,如:“我从未听到”也认可。所以,这句翻译大多数同学是可以得满分的,但也有少数同学会把句子的顺序打乱来翻,如:“攻打远方国家使军队疲劳”,这样不得分。

第21题:3个得分点,学生普遍能答到两点,因为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就可得满分,所以得满分的学生还是比较多。其中第三个得分点比较难一点,但是只要写出“穆公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这些意思都可得分。

第22题:学生一般写不全三个方面的作用。表现出秦兵特点,写出娇纵轻狂、骄傲自大、松散无纪律都认可,但如果只写“暴露了秦兵的缺点、不足”,而没有具体内容不得分;揭示秦兵必败这点都能写出;但“强化蹇叔论断的正确性”,写出的学生不多,写出“看出蹇叔的深谋远虑、与蹇叔的判断相呼应、相承接”等答案,都可得分。如果只写“为下文铺垫”,没有具体内容,则不得分。

第21题和第22两题是分析概括题,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如果照抄原文的话,不得分。

第六大题

第23题:平均分约2.5分。补充答案:“谒”,拜见;“却”,倒退,退却;“然”,对的,正确的;“矜”,自夸,骄傲。

答题情况:总体上,“谒”做得最好,“矜”最差。其中,“谒”解释成了“拜谒”,“见”,或生造词“拜往”,“拜”右边少一横;“却”解释成了“推却”;“然”解释成了“认为„„对的”,“„„的样子”;“矜”解释成了“怜悯”。上述解释均不给分。

第24题:平均分约4分。补充答案:(1)句,“故”可译成“原因”;(2)句,“穷”译为“困窘,窘迫,困苦”,“悉”可译成“都”。

答题情况:总体(1)句好于(2)句。其中,(1)句中“缘故”写成“原故”较多,“退之”理解成“归隐”;(2)句中“穷”理解成了“贫穷,变穷”,“足”译成了“脚”,“女”理解成“女人,女儿”。上述翻译要扣分。此外,尽管句子的关键词译对了,但句意有明显错误,同样扣分。

第25题:平均分约1.5分,总体较好。第26题:平均分约2分。

补充答案:可以借助原文倒数第二段里的句子,将他做大致的翻译。共3层意思,每层1分。从“吾能”到“使先生愤”为第1层,到“无穷”为第2层,到“不朽者”为第3层。

答题情况:大多数为解释原文,答到前两层的较多。

文言文复习建议

文言文部分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错别字多,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2、不能结合语境来理解词义和句义。

建议对于常见的重要实词,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其各个义项,而且要教会他们能根据具体语境作出恰当的解释。

作文

一、材料解读

从试卷所提供的材料看,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段,介绍画家莫迪里阿尼代表作的共性特征,即“画中人只有一只眼睛”;第二段,对此现象用画家自己的话作出解释,抓住“人的最大劣根性”“难以自检”“观察周围的世界”“审视自己”这些关键词句。将这两段结合着看,不难发现此则材料作文的写作提示很明确,导向也很清楚,探讨的是观察世界与审视自我的两者关系。立意可以是:人不但要观察世界,更要审视自身;或者是:在兼顾观察世界的同时,侧重于强调反省自己的必要性。两种立意,前者强调的是外部世界与内在自我间的互为关系,后者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省意识。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材料中的“我们”所指可以是个体的自己、也可以指集体、社会、国家甚至民族。另外,所谓的“自检”不仅是单一的自我反思,也可以是客观完整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甚至欣赏、悦纳自己。

应该说这是一则好材料,它在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前提下,又能起到“试金石”的作用,能测出考生的阅读、认知及表达等多种能力的高低,显示一定的区分度,同时内容又与东西方文化相结合,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所涉及,所以材料之后的“选择一个角度”写作要求可能就是基于这一考虑。

二、评分标准

参照08年秋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鉴于学生的文体选择有议论、记叙抒情两大类型,我们作了分类标准的设定,达成共识:评分要有严格的区分度;鼓励内容充实、文字流畅、结构清晰的作文,基本将此类作文定在二类卷;35分以下慎重出手(个别未完卷、思想倾向有问题的另当别论)。拟题上,无标题扣2分,恰当与否放在语言等因素作出综合评定,不显示扣分;特别说明一点,材料作文是否要在写作中引材料,对此历来有争议,为了稳妥起见,也考虑到写议论文的同学本来就要在引论中举例推导出论点,那又何必绞尽脑汁舍近求远?直接就可以借用原材料。所以我们明确本次写作要用到材料,至于用在篇首、段中、文末皆可。如不用,基本上好作文就不考虑放在一类卷,其他要酌情扣分。我们预定均分约为50分,从实际抽样分析看,最高均分达55.92分,低的46.76分,估计总体在47、48分左右。

三、写作情况

值得肯定的方面:

1、基本做到审题明确,部分达到立意深刻。能兼顾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唯有阅己,才能更好地阅世,阅世使人领悟到自身的缺憾与过失,而后阅世便能使人在世间得到更大的提升”。);或者对“自省”的内涵认识较深刻,有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非同一般感受;或者另辟蹊径,思考审视自我的方式(应透彻、用平等的眼光)、审视自我的内容(形象、精神等)。

2、行文结构清晰,不失为明智之举。形式为内容服务,高中三年的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结构的掌握与运用较熟练,如有考生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是:自检是为人处事的良方;自检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自检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

3、选材丰富,视野开阔,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富矿”,鲁迅、巴金、托尔斯泰、梭罗、东山魁夷等一批中外文化名人的自省精神被发现;引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名言;对比二战后日本人与德国人的不同态度,探讨民族反思精神;聚焦“三鹿奶粉”、金融风暴、中国足球等新闻话题,反思自省意识的重要性。

4、语言出彩、思维活跃不乏其人,部分学生敢于尝试记叙抒情类文章写作,且效果不错。部分标题夺人眼球,如“另眼相待”、“一目了然”“省心”等,相对绝大部分的“自检”“审视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学会审视自己”等题目,那些标题显然是用了点心思的。

暴露出的问题:

1、审题不得要领。关注材料中眼睛问题,派生出用第三只眼看自己、只用一只眼看世界、睁一眼闭一眼等观点,忽略了写作重点不在于眼睛,自省的方式可以有很多。

2、审题不当,偷换概念,写成如呼唤宽容、换个角度想问题、残缺美、寻找外部世界、人类需要如莫迪里阿尼般的先知者等主题。

3、切入角度错误,由材料启发后通篇写成我的检讨书、我这个人等内容。

4、无视材料,全文套用曾写过的作文,牵强附会,如写环保的,个别甚至无视考试,行文中触及敏感话题。

5、取材“小儿科”,谈自省往往都是由同学好友间的矛盾、公交车上的一次没让座、大街上的一次随地吐痰所引起的,如有考生开头写到:“当代社会,人们见面总会问‘你吃了吗?’-----但有又多少人问‘今天我自检了吗?’。类似表达、取材显示学生的认知水平低。

6、例子堆砌全文,缺乏必要的分析,挖掘深度不够,似是而非论证太多,比尔盖茨、袁隆平、司马迁等,只要是名人,一概贴上“自检”的标签,不作具体分析,判断是否合适。

7、照搬曾做过的阅读分析文章,缺乏选择性合理借用的意识。

作文教学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审题训练,明确各种类型作文的基本写作规范,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鉴;

2、鼓励学生写作个性的积极呈现,在观点、立意、构思、取材、语言等环节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力求写出有思想深度、构思新颖、文采出众的佳作。

(西南位育)顾雪华;(徐汇)刘侠;(上师大附中)谭荣生;(中国)罗继瑛

(南洋)孙庆虹;(市二)王玉新;(市四)李之音;(南模)熊梅玲;(位育)郝景鹏

第四篇:2014年中考语文作文阅卷分析 一

初语文作文阅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2014年中考语文的作文题为《——铭记在我心里》,属于半命题作文。此次命题难度适中,贴近时事热点,属于记叙类文题,给学生的空间很大,既考查了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感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感悟。

二、学生写作情况分析

1、整体感受:美文少,字迹工整美观的卷面少,多数学生卷面字 迹不工整,文章缺少文采、新意,大同小异,对生活的感悟不够深刻,语言表达苍白,背作文的现象时有出现。

2、优点:

(1)立意好、角度新的作文时有出现:在泛泛的谈父爱、母爱、师 生情的作文中,我们时常会被一些角度新颖的作文吸引,如写“母爱”,有的学生从“一杯香茗”入手,写“师生情”从掌声入手,写“环保”从与自然相拥入手,这些学生角度的选择让人眼前一亮。

(2)新颖、有文采的题目时有出现:在阅卷过程中,由于命题给予 学生的空间很大,所以还是有一些新颖别致的作文题目时常出现,如《那一次转身铭记在我心里》《一张画纸铭记在我心里》《那个账本铭记在我心里》《诗文之美铭记在我心里》《掌声铭记在我心里》《和自然相拥的感觉铭记在我心里》等。这些考生聪明的通过题目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打响了第一炮。

(3)情感真挚、形式新颖的作文时有出现:在此次阅卷中,考生在 作文中都能发自内心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或苍白、或多彩,但都能真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写作形式方面,有些考生恰当的运用了片段组合式、书信式、题记、后记等,整体感觉有新意、会提炼、懂总结,值得肯定。(4)优美、深刻的语言时有出现:在疲劳的阅卷过程中,时有一些 文采飞扬的语句让人眼前一亮,如有的题记写到“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淡淡的日子也飘香”“每一朵鲜花都有并蒂相连的另一半”;如文中这样写到“我轻轻拉开窗帘,温润的春光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融入沉闷的屋里”“蝴蝶注定飞不过大海,但只要永不放弃,大海并非无垠,那前方,即是彼岸”。

3、不足:

(1)多数学生字迹潦草、语言苍白。有些考生的字迹潦草到难以辨 认,给老师造成很大的阅卷障碍,错别字极多,如“家庭”中“庭”经常有写错的;有的考生语言如白开水,乱用口语,毫无味道可言,如“就这两件事让我感动”“当场我爸就暴走了,上来就削我”。

(2)立意不够新颖、选材陈旧。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不能认真构思,另辟蹊径成文,很多都是泛泛的写“父爱”、“母爱”“师生情”“友情”,角度多是生病、受伤、闹别扭、父母离异等,没有新意可言,让人读来索然无味。

(3)存在过于追求形式,存在乱用题记和小标题的现象。如题目为 《三年青春铭记在我心里》,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初一那么白”“初二那么黄”“初三那么黑”;再如有的作文三个小标题分别是“起跑线的起点”“起跑线的中点”“起跑线的终点”。小标题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是为了一个作文形式,这是学生单纯注重形式的新颖而不注重内容的表现。

(4)学生不重视中考,直接体现在了作文上。在阅卷过程中,我们 发现写自己谈恋爱的作文不在少数,而且在中考的作文中大胆的表白,如“我和他感情特别好”“我就是要和她在一起”“这就是我中考时的作文,也许不会得多少分,但这样写我不后悔”等;更有甚者在作文中直接写出自己和某人好,然后出现了“小三”,这样的思想和语言赫然出现在了中考的语文作文中,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三、今后教学整改措施

1、写好文,先立德: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怎 样写好作文,先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不管学生文采如何,思想健康的行文是第一位的。

2、得高分,要练字:在中考作文中,考场上学生都是高度紧张的,字很容易写的变形,再加上我们从2013年开始电脑阅卷,学生的字从电脑上扫描后,在老师阅卷过程中经常会把试卷放大或缩小,字都会发生变形,此外中考阅卷在学生的字迹整洁、美观上也有要求,想作文得高分,练字也非常重要。

3、轻形式、重内容:文章有新颖的结构、形式固然重要,但我们 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文章内容的表达,指导学生多积累,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懂得感悟,运用日常积累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4、忌背文、重教材:为了应付中考,我们有时会采取让学生背范 文的方法,实际上,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在阅卷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这篇文章在哪读过,那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得高分的。而我们教材中很多丰富的内容往往是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的,我们与其让学生读大量的课外文章,不如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我们教材中文

第五篇:九年级期末统考语文科目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末统考语文科目试卷分析

全县统一举行的期末考试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作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对试题的总体认识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四个部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探究(9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36),四、作文(50分)。

从形式上看,试题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融知识、能力、情感教育于一体,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 “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体现了学习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课内课外巧妙衔接的特点。同时,又直击中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答题较好的方面

口语交际题答得普遍好,切合语境,语言得体;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的词语解释和理解题学生做得很好,如9、11、12题;说明文和记叙文阅读题的做得较好,“漫话”题大部分学生能抓住要点进行回答;多数学生在作文中书写较规范,能紧扣文题行文,有真情实感。

三、主要失分原因

1、字音、字词的掌握还有欠缺。如“睿”字少“横”,“悄然”读不准。

2、学生对经典名著了解得还不够。如《西游记》中大战流沙河的是谁部分被学生不知道。

3、古诗默写,出现错别字,识记不扎实。

4、综合探究中的设计活动方案题,答得不够规范,有的方案不合情理。

5、文言句子翻译不够准确,课下注解掌握得不好。

6、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唐雎不辱使命》,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说明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从题型上看,突出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到比较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涉及到词语运用、信息筛选、观点概括、内容的把握和探究、思想情感等,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了考查。

从答题情况看,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关健的信息,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分析;答题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如14、16、22题,失分最多。

7、作文仍存在问题。①字数不到600个,②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③作文语言贫乏,语句平淡,④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

四、考后反思:

1、更新教学理念,探求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成为学法的指导者、促进者,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要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必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

4、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砺炼自己的思想言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提高自我表达、个性表达的能力。在生活中求真,在求真中作文,平时多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做到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表达生动传神。

下载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潍坊市4月份统考语文试题阅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语文中考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洌的天宇下,闪闪地旋(xuàn)转升腾着......

    山东潍坊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8.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

    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作文阅卷情况分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

    作文阅卷分析5篇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赣榆区期末统考作文阅卷小结 作文阅卷仲裁组长: 邵世荣 一、阅卷总体感受 先说说自己对这次阅卷的感受吧,教学初中这么多年,赣榆区是历史上第一次汇......

    古代诗歌阅卷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阅卷分析: 本次月考所考的这首徐渭的《龛山凯歌》,从内容上讲不难理解,诗后所给的注释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在阅卷过程中,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大体如下:......

    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济南市2012年中考作文阅卷情况分析平阴四中焦德生 作文题目:咀嚼生活的真味 审题:“生活”是素材(写人、写事、写景、写物)题眼“真味”指生活中的真情、真趣、真滋味。 从生活......

    汕头市潮阳区八年级期末统考时事政治3-5月份

    时事政治3-5月份2013年3月 2013年3月1日下午,导员)外出途中,因勇救落水青年陈永标而英勇牺牲。3月6日,武警广东省总队追认郑益龙为“烈士”;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

    2018年研究生统考试题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完整版)-考研-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择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