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统计与分析
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统计与分析
物理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在努力学好规定课程外,还应该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随着2012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将于10月8日起陆续举行,物理学奖于2012年10月9日揭晓。我们对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将获得者是否有一些共性产生了兴趣,为此组成了课题组对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基本奖项之一,旨在奖励那些在物理学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自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至2012年112年间,除了1916 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和1934 年因世界经济大萧条,以及1940~1942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颁发外,一共授奖106次,共有192人次,191人获得此项殊荣。其中美国科学家巴丁是唯一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他分别在1956年因发明晶体管及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以及时隔16年后与库伯、施里弗创立BCS超导微观理论而两次获此殊荣。获奖者中有2名女科学奖。她们是法国的居里夫人1903年因发现自发放射性和在放射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杰出贡献而获奖,以及美国的迈耶夫人1963年因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对称性基本原理的发现和应用获得该奖,其余186人皆为男性。对女性科学家的关注不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而居里夫妇也是这112年中唯一一对获得该奖的夫妻,更令世人对他们的甜蜜爱情和同登科学高峰的研究精神羡慕钦佩。在这112年中,最年轻的物理学奖得主是1915年获此殊荣的英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时年25岁;最年长的物理学奖得主是2002年获得该奖的美国物理学家雷蒙德·戴维斯,他得奖时已是85岁高龄。112年中曾出现过布拉格父子、汤姆孙父子、玻尔父子和西格班父子等四对父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父子情深、追求卓越、同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彪炳史册,为世人学习和铭记。
一、诺贝尔获奖者所处的环境
影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环境因素很多,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所处的环境的几个共同点是:开放的国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激发创造活力的教育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马克斯·玻恩为例(1954年获奖),在获奖前,他的主要经历是1907年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1908年剑桥大学学习物理知识,1909年至1915年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及印度科学院学习和工作。后来在爱丁堡大学工作17年。许多获奖物理学家都有相似的经历,而这样的经历又只有在开放的国家环境中才能实现。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家潜心 研究的必要条件战争和**是对科学研究的最大干扰,对科学家的身心也是极大的磨损和消 耗。以德国为例,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在22年里无一人获奖,其中奥托·斯特恩、马克斯·玻恩、贝蒂、加波等四位科学家是在希特勒执政时离开德国分别在美英继续研究。可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对科学研究时多么的重要。富有创造活力的教育环境是科学幼苗 成长为科学巨匠的适宜土壤。因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而于194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泡利其成长经历就是一例,证上中学时18岁的泡利就写了一篇关于相对论的论文讨论了引力场动量一能量张量的能量分量,他把论文带到了慕尼黑经过著名物理学家索末菲的推荐发表在 德国期刊上,此后他继续研究了广义相对论问题发表的论文引起了同行们的注意。随后又和数学家克莱因合作编写《数理科学全书》第五卷,不久泡利就写出了一篇250页左右的综述文章。克莱因看完文章后,把著作权给了泡利。这篇稿子成了全面论述爱因斯坦的数学思想和物理观念的最早论著之一,而且至今仍是有关相对论的重要经典。
192位获奖者不仅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大多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师生关系和谐、合作伙伴关系和谐、家庭,和谐是科学家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例如居里夫妇,劳伦斯·布拉格父子等等。
二、诺贝尔获奖者的年龄
其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最年轻的当数英国的劳伦斯·布拉格,年仅25岁就获得这项殊荣,而最年长的获奖者是2002年得奖的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他以88岁高龄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距他发表成果足足40年之久,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他在获奖四年之后,便与世长辞。经过查找资料获得,获奖者得奖的平均年龄在53岁,而获奖者作出代表性贡献的平均年龄却在36岁相差了17年,说明这些新的物理学成果,都必须经过试验或实践检验,才能得到物理学界的公认,从而体现出它的价值。然而延迟年限有长有短,幸运的物理学家发表成果一年之后即可获此殊荣,英国的赖尔、中国的李政道和杨振宁等几位科学家就是这幸运的人。当然,也有几十年后才获得世界公认的科学家。2003年获奖的美国科学家维塔利·金兹堡为此竟苦苦等待了53年之久,长时间的滞后,也导致有些杰出的物理学家,无法在有生之年等到这姗姗来迟的物理最高荣誉,遗憾地离开人世。所有的获奖科学家都经历的漫长的等待,才获得物理最高荣誉。不难看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性,那么他们的共性就是所处的环境相同,从做出成果到被认可都经历的很长时间。刻苦研究也是不可少的。创新−求是−献身的科研精神也是192位获奖者所具有的共性。最后我们殷切希望,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名单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同国家、地区的科学家,也会有更多的中国物理学家的光辉印迹。
第二篇:由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年轻想到的励志文章
一心想实现自己物理学的,攀登到世界的最高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儿子的梦想,有时我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谈,感觉我这有生之年估计看不到孩子的那一天,或许孩子这辈子也不会达到那个水准。当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其中,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1974年出生,今年36周岁。这时的我却又有点想入非非了,如果儿子有那么一天,也象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那样三十多岁时获得,那我就能看到那一天了。
在我的脑海中一直以来总认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是垂老者,因为要等到成果被人们认可时总要经历一些年代,而到那时人已经老了,当5日我从厦门旅游归来,上网看到这则消息时,真的发呆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可以是年轻的,今天在家我上网查找往年的历史,发现对于“70后”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获奖,在我羡慕其“年轻”时,实际上,比诺沃肖洛夫年轻的诺奖获得者大有人在,我们所熟知的就有李政道、杨振宁,他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分别是31岁、35岁,在诺贝尔奖历史中,年龄最小的获得者只有25岁,是英国的劳伦斯-布拉格。由此可见,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要有七老八十才能得到。
不过看看我们国内的一些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四十以上的人,对于那些四十左右的人员,在我们国内的一些报道中总是称为年轻的科学家,可见在我们国家,要想达到科学的顶峰就要具有 “媳妇熬成婆”的过程,一般年轻人很少受关注,再加上我国的学制,等博士读出来一般也要有27、8岁了,接着成家等一些琐事,学术一事也就耽搁了,往往过了学术黄金期后,各种荣誉才会接踵而至,所以在我国40岁称年轻一点也不奇怪。()儿子曾经为学术年龄跟我争议过,他列举了世界上获得成就的人物都是年轻,有的是在年轻时发现的,到老时人们才证实了他,承认了他。他说:26岁前没有成果出来,这一生想获得成果就难了,人的创造力在26岁前是最容易爆发的,最有奇思异想的年龄。我一直想找事例驳倒他,找了一些大器晚成的事例,我还没有来得及写出这方面的文章,这次诺贝尔奖得主是年轻的,又让我在儿子面前输了,儿子不想在国内读书,他觉得国外的学制好,可以缩短学程,早日完成他的心愿。想想真有他的道理。
今天有时间仔细的研究了一下诺贝尔奖,发现物理学、化学、医学、经济学等诺贝尔奖获奖者取得成果平均年龄为40.16岁,35岁取得成果最多。在看了一些研究者的分析,认为人一生中黄金创造期大致是26岁至46岁的年龄段。这不得不让我对儿子的理论有所思考,现在儿子选择了他的路,他已经成功就读香港科技大学,他为自己的理想实现近了一步,现在看看儿子的选择还真有他的道理。看看国内那些正在攻读学位的博士生,他们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生活费,连维持基本的生存都困难,更何况现在国内的博士学位可以用生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再看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研究人员,为挣够可以兑现工资的“学术工分”,做着与学术无关的事情,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了填表格、申请课题、撰写论文、寻找期刊发表的过程中,虽然撰写了不少的论文,但价值几何?
综观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功利与浮躁的成分居多,教育与学术行政化倾向严重,不改变这些现状,中国要出一位诺贝尔奖还不知要过多少年,虽然杨振宁预言不出十年,中国本土会出现一位诺贝尔奖,看着如今的现状,真的存在疑义,不过作为中国人,真的很希望能早日看到那一天。也希望儿子能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能看到那一天,我要善待自己,好好保养自己,做个长寿老人。
第三篇: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莱曼实验室的格拉肖(Sheldon L.Glashow,1932—)、英国伦敦帝国科技学院的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Abdus Salam,1926—1996)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的温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基本粒子之间的弱电相互作用理论的贡献,特别是预言了弱中性流①
有人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果,而把电磁力和弱力统一在一起的弱电相互作用理论则是20世纪的最高点,这无疑是恰当的评价。
格拉肖1932年12月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为了躲避沙俄对犹太人的迫害,年轻时从俄国移居到美国,当了一名管钳工。格拉肖有两个哥哥,比他大十几岁。父母和哥哥都很喜欢他,给他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让他学习科学。他在家里的地下室有自己的化学实验室,从小就对科学有强烈的兴趣。1947年格拉肖进纽约的布朗克斯理科中学,温伯格是他的同窗好友。从这时起就开始了他们之间的共同追求。格拉肖酷爱读书,并组织了一个科学幻想俱乐部,出版了中学科学幻想杂志。1950年格拉肖和温伯格一起进入康奈尔大学。格拉肖对这里的本科教学不大满意,因为有名的教授都去给研究生开课,于是就在三四年级时选修了经典电磁理论、量子场论之类的研究生课程。他还经常参加学术报告会。和中学时期一样,他喜欢和同学们讨论问题。1954年大学毕业,格拉肖来到哈佛大学,选择了著名物理学家施温格当自己的导师。在施温格的指导下,格拉肖选取了“基本粒子衰变中的矢量介子”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1958年获博士学位。后得到一笔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来到丹麦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在这里做了两年的研究工作,就在这段时期,他发现了关于弱电统一理论的SU(2)×U(1)模型。
这项重要工作实际上在做博士论文时就已有准备,他在论文附录中就提到了弱电统一的思想,而这一思想正是他的导师施温格首先倡导的。
1956年施温格就已开始考虑弱电统一理论。这件事的由来还应追溯到李政道和杨振宁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这一发现促使人们认识到弱相互作用是普适的V-A型理论,并使人们注意到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之间有某种共同点,从而进一步考虑两者之间的统一性。施温格在1957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弱相互作用是由光子和两个矢量玻色子传递的,这三种粒子应该组成三重态。这个理论虽然因为本身的缺陷:是张量型的而不是V-A型的,又没有考虑到弱中性流,因此没有成功。
1958年格拉肖把他的博士论文附录扩展为以“矢量介子相互作用的可重正性”为题的论文,他主张弱电统一理论应以杨振宁和米尔斯(R.L.Mills)的规范理论为基础。在这篇论文中他还试图证明杨-米尔斯理论是可重正的。
这一年格拉肖到英国就他自己对弱电统一理论的看法作了一次学术报告,听
227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
众中有来自巴基斯坦的萨拉姆。萨拉姆也是受施温格的启发正在研究统一弱电相互作用的问题,并对重正化大伤脑筋,因为他和他的合作者还一时无法克服无穷大的问题。当他听格拉肖说到自己的理论是可重正化时,竟大为惊奇。于是仔细研究了格拉肖的做法,结果发现格拉肖的论文有错误。
格拉肖并没有因为这件难堪的事灰心,他继续进行弱电统一理论的研究。1960年,格拉肖发现描述弱电相互作用的规范群必须大于SU(2)。由此他想出了一条通向可重正化的方案,即在SU(2)×U(1)群中有两个电中性的传播子,一个是无质量的光子,另一个是有质量的中性矢量介子。格拉肖把这个想像中的中性矢量介子称为B。他把这些思想写成论文“弱相互作用的部分对称性”。这篇论文与1958年写成的那一篇不同之处在于,他假设弱电统一规范粒子是四个,而前一篇假设的是三个,即一个矢量玻色子的三重态。他现在假设应该在三重态之外再引入一个中性矢量玻色子。也就是说,还存在有一种全新的弱相互作用,是由假设中的中性矢量玻色子传播的。这一矢量分子B多年后才得到证实,人们称之为Z°。
然而,格拉肖的理论仍然没有得到人们的响应,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假设的B矢量介子一时得不到证实,而且他的理论仍然是不可重正的,他把量子电动力学和杨-米尔斯的规范理论这两种理论联合成一体,可是电磁作用力宇称守恒,而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有点自相矛盾。
格拉肖没有气馁,1961年又写了一篇论文讨论弱电统一理论。他的同学温伯格和正在英国的萨拉姆继续推进这项研究使之达到完善。
温伯格和格拉肖一样也是出生于美国纽约,他比格拉肖小几个月,是1933年5月3日出生的。和格拉肖一样,温伯格也是从小热爱科学,后来两人一起念中学和大学,在他们的集体中还有一位物理学家,名叫费恩伯格(G.Feinberg)。费恩伯格和温伯格后来还一起研究过μ介子物理,并联名发表过几篇论文。三人从小要好,都是中学科学幻想俱乐部的成员,经常聚会,讨论科学问题。在大学期间,温伯格就选定理论物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1955年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特莱曼(S.Treiman)的指导下做博士论文,选题就是重正化理论在弱作用过程中强相互作用效应的应用,题名“强相互作用在衰变过程中的作用”。可见,重正化在他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1957年—1959年,温伯格在哥伦比亚大学当博士后,以后又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工作。他的研究对象相当广泛:从量子场论到宇宙学中的中微子问题、流代数问题和量子色动力学。弱相互作用则是他工作的重点,多年来,他和其他人合作写过多篇很有影响的论文。
对于弱电统一理论,温伯格开始得比较晚,大约在1965年—1967年,他涉足手征对称性问题。他导出了π介子散射长度的一般结果,解决了计算形状因子的问题。他研究了强相互作用破坏SU(2)×U(2)对称性的含义。他认为SU(2)×U(2)对称性也许不仅是整体对称性,很可能是定域对称性。也就是说,强相互作用有可能用像杨-米尔斯理论之类的形式来描述。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
228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
一个模型,模型中起传播作用的是介子三重态。在研究中他发现了谐函数求和规则。然而,SU(2)×U(2)理论不是规范不变的,因此不能重正化。要使理论满足规范不变性,轴矢量介子应为重粒子,ρ介子是无质量的,π介子应该不存在。可是,这样似乎又与实验相矛盾。
1967年秋季的一天,温伯格在开车时偶然地闪现出一道思想火花。为什么不可以把强相互作用的数学工具用在弱相互作用和中间矢量玻色子的问题上。没有质量的粒子不是ρ介子,而应该是光子,随伴着它的不是轴矢量介子,而应该是有质量的中间玻色子。而中间玻色子是传递弱相互作用的。这样一来,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就可以在规范对称性的思想下统一地描述。于是,温伯格就开始构筑弱电统一规范理论,并利用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黑格斯机制)解释了光子和中间玻色子的质量差异。
当温伯格向公众发表自己的新理论时,萨拉姆也提出了相同的理论。
萨拉姆1926年1月29日出生于原属印度的旁遮普邦农村的书香门第家庭,从小受严格的良好教育,他是个神童,6岁半就进了小学四年级,14岁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得奖学金上了旁遮普大学,1946年获数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并从数学转修物理。他对狄拉克十分崇拜,打算做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同时他也注重实验,一度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学习和工作。不过最后还是回到理论方面。
1950年,萨拉姆发表了论文“三场重正化问题中的微分恒等式”,开始引起人们注意。他发展了重正化方法,并用之于介子场。1957年,萨拉姆独立地提出了中微子的二分量理论。1967年,萨拉姆独立于温伯格提出了中性流相互作用的概念,并由此建立了弱电统一理论。
萨拉姆1996年11月21日逝世于英国牛津的寓所里。
① 始末态粒子有相同的流称为中性流。
229
第四篇:解读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解读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何为希格斯粒
子
2013-10-09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新浪科技讯10月8日讯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彼得·W·希格斯(Peter W.Higgs)和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以表彰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所做的预测。那么,到底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呢? 希格斯粒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也就是说,理论上认为它应当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组成部件之一。但是它仍然有待实验观测证实。科学家们提出的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了这种粒子的存在,其作用是解释为何其它粒子会拥有质量。根据这一理论,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一种看不见的力,即希格斯场和与之相对应的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一同形成。正是这个场赋予其它基本粒子以质量的属性。
为何这一粒子如此重要?
希格斯场赋予整个宇宙中其它粒子以质量的方式可以用游泳者在水池中受到的水的阻力来做比喻。如果粒子没有质量,它们便可以在宇宙中以光速前进,因为质量的本质便是对物体改变其速度的制约性。
这种粒子最早是什么时候被提出来的?
有关这一粒子的理论最早是在1964年由6位物理学家共同提出来的,其中就包括英国爱丁堡的皮特•希格斯教授。他们当时提出这一粒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质量的起源。理论上,这一粒子的存在将正好补全描述整个宇宙如何运行的物理学标准模型的缺陷,因此它便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对其进行搜寻?
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两束质子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迎头相撞,在此过程中得到其它粒子。
在1989年至2000年之间,科学家们也曾使用同样位于欧洲核子中心的另一台加速器LEP进行搜寻工作,而由于经费不足被关停之前,美国的Tevatron加速器也进行过对这一神秘粒子的搜寻工作。
科学家们如何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否发现了这样的粒子呢? 如果在LHC加速器中进行的数以十亿计的对撞实验中真的产生了希格斯-玻色子,根据预测,它应当是不稳定的,会迅速衰变为更加稳定,质量更小的粒子。物理学家们需要对这些衰变产物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分析来推断这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神秘粒子是否存在。在分析过程中,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会从数据图形的峰值中体现出来。
六点重大影响: 1.揭开质量起源之谜
物体的质量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物理学界,而希格斯玻色子恰恰被认为与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质量起源有关。希格斯玻色子与一种场有关,那就是所谓的希格斯场,理论上认为这种场充斥着整个宇宙。当宇宙中的其它粒子在这一场中运行时便获得了质量的属性。这就有点像是大家都在一个游泳池里游泳,然后身上都会被打湿,在这里,被水打湿就像是物体获得质量一样。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杰奥•哥斯达(Joao Guimaraes da Costa)表示:“希格斯粒子的机制让我们能够理解粒子获得质量的途径和方式。” 哥斯达是去年欧洲核子中心宣布疑似希格斯粒子发现时,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所属ATLAS探测器设备的标准模型召集人。他说:“如果没有这种机制,那 么所有的一切物体都将失去质量。”
确认此次发现的粒子确实是希格斯粒子将证明我们设想的粒子获得质量属性的方式是正确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玛利亚•斯皮罗普鲁(Maria Spiropulu)表示:“这项发现从量子层面支持了我们对于质量来源的看法,而这正是我们当初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目的。这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
而后,这将进一步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提供解决的线索,那就是:为什么这些粒子拥有这一质量数值?这个值是如何确定的?对此,哈佛大学物理学家 丽萨•兰德尔(Lisa Randall)表示:“这是一个大得多的问题。确认这的确是希格斯粒子只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此后我们才能更往前走,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完善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是当代粒子物理学的基石,它描述了整个宇宙中所有的粒子。所有被标准模型所预言的粒子此前都已经被找到了,除了希格斯粒子。就在去年宣布初步结果时,欧洲核子中心ATLAS实验设备科学家乔纳斯•斯兰德伯格(Jonas Strandberg)就曾表示:“这是标准模型中缺失的一环,因此如果这一发现得到最终确认,那么它将最终证明我们目前的认识是正确的。”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所发现的这一疑似希格斯粒子似乎和标准模型中预言的性质相吻合。但即便如此,标准模型本身也并不完整:例如它没有包括引力,也没有将被认为占据整个宇宙物质总量约98%的暗物质成分考虑进去。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CMS中心的物理学家帕提•麦克布雷德(Patty McBride)在上周四表示:“即便有证据清晰地证明目前我们新发现的这一粒子确确实实就是标准模型所预言的希格斯玻色子,即便如此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他说:“我们仍然不能理解为何引力如此微弱,我们还要面对巨大的暗物质的存在。不过,对于这一已经有48年历史的经典理论来说,迈出了完善的第一步仍然不失为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3.电弱相互作用
确认希格斯粒子还将对电弱相互作用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这种作用是对电磁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统一描述,这两者都是自然界的基本力类型之一。电磁作用描述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弱相互作用则描述放射性衰变过程。
自然界中所有力的作用都和某种粒子有关。比如与电磁力有关的粒子是光子,这是一种质量为零的特殊粒子。而弱相互作用力则和名为W和Z的玻色子有关,这两种粒子都拥有很高的质量值。而所有这些粒子的质量来源,便被认为是希格斯玻色子的作用造成的。
欧洲核子中心的斯兰德伯格表示:“如果引入希格斯场的概念,那么W和Z玻色子就会和这个场混杂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它们便获得了质量。”他说:“这解释了为何W和Z玻色子会有质量,并将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两种基本力统一了起来,构成电弱相互作用。”
4.超对称理论
超对称理论也将受到希格斯粒子发现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已知的粒子都有一个“超级伙伴”粒子,这种伙伴粒子拥有轻微差异的性质。超对称理论拥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统一自然界中的其它基本作用力,甚至有希望揭开暗物质构成之谜。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一理论的前景黯淡,科学家们只找到了和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斯粒子性质极其相似的粒子,但是却没有能发现任何和超对称粒子有关的线索。
5.大型强子对撞机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这一耗资约100亿美元的设备率属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其目的是创建地球上能级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设施。而其中找出希格斯玻色子则被列为了该设备的最优先目标之一。此次最新宣布的结果为LHC此前的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也是对此前一直在这里为达成这一目标而忘我工作的物理学家们所取得丰硕成果的最好证明。
斯皮罗普鲁在去年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发现从量子层面支持了我们对于质量来源的看法,而这正是我们当初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目的。这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他说:“科学家们已经等待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为的就是这一刻。来自全世界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粒子物理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们已经为了达成今天的这一成就奉献了数十年的辛勤工作。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回过头去审视这项发现的意义了,然后再继续进行海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希格斯玻色子最早是在1964年由英国物理学家皮特•希格斯和同事们提出的。而这个名字的后半部分则是为了纪念杰出的已故印度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玻色,他与爱因斯坦一同给出了玻色子的定义。玻色子是一类基本粒子,主要包括胶子和引力子等。其负责传递费米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夸克,电子和中微子等等。费米子是宇宙中的另外一种基本粒子类型。
6.宇宙的命运
希格斯玻色子的确认将为科学家们开启一扇大门,让他们得以进行此前无法进行的一些计算。其中一些计算的结果有关宇宙的命运。有一种观点认为宇宙将在未来数十亿年内毁灭。
在进行这样的计算时,希格斯玻色子本身的质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它预示了时空的未来命运。目前的测量值显示,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约为质子的126倍,这一质量值几乎已经处在了一个临界点上,它将有可能让宇宙在未来数十亿年内走向毁灭。
约瑟夫•林肯(Joseph Lykken)是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他表示:“计算的结果告诉我们,在数十亿年之后宇宙将可能面临灾难。”他说:“这或许意味着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宇宙本身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在数十亿年之后这一切都将归于瓦解。”
基本粒子质量之源
若没有希格斯粒子,其他基本粒子就会仍以光速运行,宇宙将仍然是一锅沸腾的基本粒子汤,不能组成物质,生命无从谈起希格斯粒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找到它如此重要? 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便开始追问,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到如今被科学家普遍接受的标准模型理论,从朴素的形而上学概念到标准模型所预言的粒子陆续被证实,人类似乎越来越接近这一问题的答案。
在标准模型里,宇宙由62种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构成,通过强力、弱力及电磁力这三种基本作用力组合成各种复合粒子,进而构成物质世界。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两大类:自旋为半整数的费米子(fermion)和自旋为整数的玻色子(boson)。费米子是构成物质“实体”的粒子,也称之为物质粒子,而玻色子则传递基本相互作用,也可称为载力粒子。
然而在标准模型建立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科学家:按照标准模型理论,基本粒子并没有质量,但实验结果却又清楚表明,除了光子以外的基本粒子都是有质量的。
1964年,希格斯等人提出了“希格斯机制”的概念,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希格斯们认为宇宙间遍布“希格斯场”,基本粒子在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下获得了质量,而形成希格斯场的就是一种新的粒子,被命名为希格斯粒子。
根据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预言,希格斯粒子的自旋为零,是一种玻色子,所以又把希格斯粒子称为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理论提出,在宇宙诞生的最初,并没有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其他的各种基本粒子都如光子一般,以光速横冲直撞。宇宙诞生十几秒后,希格斯粒子 诞生,形成了“希格斯场”。除了光子,其他的基本粒子与希格斯粒子发生碰撞后,就如同轻巧的棉花吸饱了水分一般,获得了质量,而速度就慢下来了。
慢下来的基本粒子“夸克”在强相互作用下,抱团组成了质子、中子等粒子,质子和中子又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与电子在电磁力作用下又形成了原子,原子构成分子,由此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大千世界。
如果没有希格斯粒子,其他的基本粒子就会仍然以光速运行,不能聚合在一起,我们的宇宙将仍然是一锅沸腾的基本粒子汤,根本不能组成物质,生命也无从谈起。
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是希格斯机制的必然结果之一,假若实验证实希格斯玻色子存在,则可给予希格斯机制极大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它的发现弥补了标准模型的缺漏,奠定了标准模型的基础。
由于希格斯粒子一直未被发现,这些重要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个标准模型理论预言的最后一个粒子便一直成为科学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
等等,万一希格斯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希格斯粒子根本就不存在呢? 曾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粒子物理学家莱德曼表示,如果这样,标准模型理论将被推翻,至少需要进行修改。他表示,“这就像哥伦布启程去寻找印度群岛一样,他和他的信徒们相信,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他也会发现一些别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更有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科学家反倒有些失望,毕竟找到一个48年前就被预言了的“老粒子”多少有些无趣,他们期盼的是更为颠覆性的发现:假如标准模型被推翻,整个物理世界的理论都有可能要重新改写。寻找希格斯粒子历程艰难花费惊人
上帝粒子之所以取名为希格斯,是因为它是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于1964年提出的(与他差不多同时提出希格斯这一机制的还有其他几个人,一旦希格斯粒子的存在最后被确认,他们将分享诺贝尔物理奖)。
寻找希格斯的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LEP对撞机上就开始了。LEP似乎看到了希格斯的小尾巴,可惜LEP对撞机由于要让位于LHC的修建而过早关闭了,从此便与希格斯擦肩而过(现在看来,LEP的能量再提升一点就有能力看到希格斯了)。
接下来前赴后继的是美国费米实验室的Tevatron对撞机,这一领世界风骚近20年的对撞机也对希格斯进行了大力追捕,也模模糊糊看到了希格斯的娇容,可惜这一对撞机正值壮年就被关闭了(被关闭的原因是在能量和亮度两方面都竞争不过欧洲人的LHC对撞机)。
其实在LHC建造之前,美国人已经开始建造超级超导对撞机SSC,按照设计它将是真正的巨无霸对撞机,其能量比LHC还要高3倍,目标也是寻找希格斯。可惜,SSC由于花费惊人(被称为“吞噬金钱的无底洞”)而被美国国会终止了,已经挖好的地洞也被填平(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为此叹息,这些花巨资挖的地道可以作防空洞或地道战用啊)。
但是,欧洲人并没有因此而停顿建造LHC的步伐,欧共体成员国共同出钱如期完成了LHC工程(世界上其他大国包括中国在内,也不同程度地出了钱)。LHC对撞机是人类历史上投资最大的科学研究机器,造价高达100亿美元,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高能量对撞机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由于LHC涉及到几十个国家和几百个大学,它的发言人在7月4日的发布会做最后总结时说,LHC是全球的力量、全球的成功!
第五篇: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章事迹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章事迹
一、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作家,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文学类最佳书奖。2001年6月4日受聘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2002年至今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2003年11月受聘为汕头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05年 再次失手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文学作品《蛙》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年11月28日受聘为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莫言以十年3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2007年9月11日,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策划发起【中国作家实力榜】,由包括朱大可、谢有顺、陈晓明在内的十位文学评论家共选出了58名作家上榜,其中莫言以9票高居榜首,余华、史铁生、阿来和王安忆以6票同居次席。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8年11月8日,受聘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驻校作家。2009年开始使用新浪微博,一共发微博28条,534678粉丝,关注5人。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11月,受聘请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莫言 经典语录
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4、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5、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6、自我并不等同于自私,因为“我”的存在,别人才有被帮助被爱护的可能。“我”越自珍,爱情中越被重视,工作中越有能力,生活中越游刃有余。
7、自我并不等同于自私,因为“我”的存在,别人才有被帮助被爱护的可能。“我”越自珍,爱情中越被重视,工作中越有能力,生活中越游刃有余。
8、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9、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0、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12、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1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1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15、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6、别怪我太冷血,实情便是这样残酷——两情相悦时,你乐得付出,他乐得全收,你不感觉是牺牲,他不感觉你有多苦。爱情如果真是天平,相爱时真心与回应自然持平,不爱时,再多的付出再痛的牺牲不过是让轻的更轻重的更重。情事如此,事业生活也当如是。管它回收的是琼瑶还是木瓜,切切记住:甘愿做,欢喜受,别拿牺牲当口号。
17、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在爱情中学习爱,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以更好的姿态重新爱。
18、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19、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20、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21、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22、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23、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24、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25、简单的一个比方,一块玉,一元钱买到的,你不会将它看得很珍贵,一千元买到的,你自然会仔细收藏。不谈报酬,便永远将自己放在一元的水平线上,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增值,也不知道是否有充实自己增值的必要,长此以往,不被埋汰也被饿死。
26、结婚是两个人的事,离婚,便是那只西伯利亚的蝴蝶,远远地拍拍翅膀,全城就可来场飓风。
27、自我并不等同于自私,因为“我”的存在,别人才有被帮助被爱护的可能。“我”越自珍,爱情中越被重视,工作中越有能力,生活中越游刃有余。
28、老铁匠操着小锺,与其 说是打,毋宁说是抚摸了一下那蓝钢。三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各操着十八磅的大锺,各打了一锺,挟带着狂热与激昂,如同奔驰中的烈马之蹄,迅速无比但又节点分 明地砸下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声音。往常这父子四人打铁时发出的声响半条街都能听到,连火车的汽笛声都能被盖住,但现在,这锻打,这劳动,剧烈至极,连墙 角上蟋蟀的鸣叫都声声入耳,让人感觉到深秋之悲凉,生命之短暂。(月光斩)
29、老铁匠从姑娘怀中接过那包裹,放在屋子正北方向的祖先牌位前,跪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礼。礼毕,将包裹解开,悲切切地说:列祖列宗,保佑吧!祝毕,将右手中 指塞时嘴巴,交破,在那蓝光的映照下他的血也成了蓝色,滴滴下落到那钢上,先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仿佛珍珠落到冰上,然后又咬左手中佛,将血滴上去,又发 出滋滋啦啦的声响,仿佛那钢是灼热的。铁匠的儿子们嗅到了古怪的香气,与那用茶叶包裹着的人血馒头放到灶火里烧烤时的香气颇为接近。血祭完毕,那钢的蓝色浅了,淡了,不似初时坚硬凌厉,增添了些许温柔,与深秋时节的满月光 辉有几分相似。然后,也不包扎手指,搬起那钢,如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孩,塞进了熊熊的炉火之中。(月光斩)
30、恋爱时钞票拿来更换靓衣买到浪漫,婚姻时钞票要用来供奉柴米油盐解决尿不湿。
31、恋爱是心理享受,婚姻是刻板方程式。
32、恋爱是一加一等于零两人亲得像一个人,婚姻是一加一等于三生个孩子完成优生。
33、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34、每个人,都有过恶梦的经历吧,谁都不会因为一场恶梦而真的从此抗拒睡眠。而且,没有谁真正会对他人的恶梦感兴趣,耿耿于怀的,只能是自己。你这场恶梦,当个警钟就行了。
35、那条黑爪子白狗走到桥头,停住脚,回头望望土路,又抬起下巴望望我,用那只浑浊的狗眼。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白狗秋千架)
36、男女情事如战事,不攻不守只知退让,自然全盘皆输。也许有的女人会说,输就输吧,反正甘愿交给他,青春,钱财,心,他要什么便取什么。自以为在爱情中扮足了伟大,却不知道,爱易脱口便易脱手,一次次的退让,已让他洞悉全部——言听计从,招之来挥之去,像极廉价雨伞,晴时扔到一边,阴时拿来蔽天,丢之不觉肉痛,有之不觉珍贵。这种女人,活该被他欺被他戏。
37、年月里。五味杂陈。
38、嘭----这一棍子也打在了我遮挡脑袋的手骨上。我抱着头,窜到院子里。和皮发红站在了一起。
39、皮发红主任捂着头窜到院子里,大声说:“王桂花,我要和你离婚!”“你要是不离,就不是人做的!”我娘怒吼着。“革命啦!革命啦”我得意地嚷叫着。嘭----我听到自已头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眼前金花乱冒,接着看到王桂花红彤彤的脸,和那脸上瞪得溜圆的大眼,接着听到她说:“小兔崽子,你也不是个好东西!”
40、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41、祝他幸福。而你,也得将自己拧拧干,到阳光地带下晒晒了。他都为别人撑伞了,你何必去回望他们的背影。
42、王桂花拿着面棍冲出来,我跟随着皮发红跑出院子,跑出胡同,站在大街上。(挂像)
43、智慧与非智慧,区别便在其中。笨女人将自己的优越五分夸张成十分,聪明女人将自己的幸福十分浓缩成九分!
44、我的老婆----这个十年前就从丙纶厂下了岗的倒霉蛋----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我把左路的炮沉到底,叫了一声:将!然后抬起头,看着跑得浑身肉颤的老婆,问:跑什么?是家里起火了还是你被强奸了?(倒立)
45、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这个世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这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它,如何去制造它。
46、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47、一个好铁匠,总是盼望着一块好钢的出世,然后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变成一把宝刀。(月光斩)
48、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9、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50、遇上令自己痛心的男子,当做小姐送错的那杯咖啡,大声告诉自己“他不是我的那杯咖啡”;结束了一桩爱情,没有必要躲在家里用纸巾拭眼,在阳光或漫天雪飘中坐进咖啡厅里,洒脱地笑笑,轻声告诉自己“一杯咖啡凉了,总还有另一杯正在炉上沸腾”;工作上些许的不顺心,不必悲天悯人,捧上喜欢的咖啡,看着窗外为生计在冷风中奔走的人们,信心十足地告诉自己“高处不算高,低处不算低,至少手里的咖啡香浓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