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教材作文训练
八年级上教材写作训练内容
一、作文训练专题内容
第二单元:自拟题目,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第四单元:“上网利弊谈”、“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关于克隆的争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
第六单元:“中秋节”、“三峡”、“电脑”请你对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专题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二、课文中的语段训练:
第一单元:(测一测你的听力、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习惯、学习阅读记叙文)
《芦花荡》课后练习第二:“课文中有一段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芦花荡》课后练习第三题: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蜡烛》课后练习第三题: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第二题: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后练习第三题: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第二单元:(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说话要有中心、)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练习第四题: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台阶》课后练习第一题:熟读课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老王》课后练习第三题: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信客》课后练习第三题: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第三单元:(学习阅读说明文、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苏州园林》课后练习第四题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故宫博物院》课后练习第三题: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以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第四单元:(说话要连贯)
《落日的幻觉》课后练习第二题:本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试找出
文中描写的段落,看看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日落景象。课下自己去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第五单元:(学习背诵、学习猜读、学习浏览)
《杜甫诗三首》对偶句。仿写一两组对偶句。
第六单元(学习扩展阅读、学习缩写、改写、学习扩写、学习续写)
《观潮》课后练习第三题: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记叙文。《酒泉子》潘阆
第二篇:八年级作文训练
一、叙事要详略得当
训练点:叙事要详略得当
目标要求: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训练题目:《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写作要求:你们班是否有这样的“牛人”呢?他们或知识面丰富,口才超强;或者公平正直,令人信服。或是体育健将,或是乐器高手„„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写前指导:
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三、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比如,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最能突出人物性格命运的,最能反映事情发展变化的等。
最需要想写的内容,要仔细琢磨,着力展现。比如,要详写一件事,可以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渲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可以从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结果等方面展现事件全过程;还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刻画事件中的人物;有时候还需要加入一些细节描写等。比如,《信客》想写了信客遭人诬陷的一次经历,展现了信客职业的凶险,突出了信客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略写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交代清楚即可。略写的内容也是与中心有关的内容,或者是行文需要交代的前因后果,或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详写使文章主题突出,略写则使内容完整、全面。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表现。写中指导:
1、可以集中写一位“牛人”,用几件事表现他突出的某一点;也可以写几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写一件事。
2、写作时要分清材料的主次。如果是写一个人,最能突出他“牛”的材料就要写细,其他交待性的材料则可以简略些。如果是写几个人,就可以选择表现特别突出的一两位进行详写,其余的点到为止。
3、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让大家看看你写的像不像。写后指导:
1、选材是否详略得当。
2、详写是否突出了中心,略写是否使内容更完整、全面。
二、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训 练点: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训练目标:学会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写作内容及要求: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如,一次顺利的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尔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试自拟标题,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不少于600字。写前导引:
一、所谓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同时,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揭示所记写的人或事的本质意义,以表明作者对所记写的人或事的认识态度。
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主体,要有大量材料,议论是缘事而发的,要从具体材料中分析提炼出来。因此,记叙文中首先要把记叙材料写好,而后再考虑穿插议论,把所记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意义准确揭示出来,切忌脱离记叙而空发议论。
在记叙中穿插的议论,一般精炼概括,最好是一语道破,简洁、明确,给人以鲜明印象。
如西蒙诺夫的《蜡烛》末尾: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二、记叙文中议论的穿插要灵活适当
记叙文中的议论如何安排,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议后叙。
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议论,用以表达观点,统帅要写的人、物或事件。这种写法带有抒情、叙述的意味。例如《云南歌会》的开头写道:”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更丰富了我的见闻。“文章开篇议论,既点出了云南民歌的悠久传统和繁荣景象,又突出了云南民歌的精彩,还体现了全文的脉络和作者的情感。
如果一味议论,就不像记叙文的开头了。
2.先叙后议。
先记叙人物或事件,最后议论。这样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在内容上揭示或深化主题。《故乡》中作者在充分叙述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之后,末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和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和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这种富有哲理的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增加了文章的亮色,起到鼓舞人们要有创造新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的作用。
3.夹叙夹议。
在文章中一边叙述人和事,一边发表议论。这种情况常借助于议论来组织记叙的材料,其作用是,既有助于揭示记叙内容的含义,又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楚,结构更严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全文叙议结合,引人入胜。第一总分,开头就引用闻一多自己的话作了概述,“做了再说”“做了不定说”。接着记叙闻一多作为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事略。夹叙夹议,叙为全文的“血肉”,记叙人物事件,使形象丰满感人;议为全文的“骨架”,将一个个鲜明的印象连缀为有机整体。全文脉络清晰,中心突出。
4.与抒情相结合。
记叙中的议论常与抒情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感染力。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往往不受严密的逻辑论证所约束,而是以表现作者的情怀,感染读者为主旨,例如《藤野先生》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舞的一个。”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文中紧接着展开议论:“他的对于我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为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段精彩的议论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将上文对藤野先生品德的赞颂作了深入的开掘,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写中指导:
1、所选事例不限于上面提及的,可以广开思路。
2、在叙述中说的道理,叙多议少或议少叙多不限。
3、叙述事情要细致,有细节描写;论说道理要有点哲理意味。写后指导:叙述中是否穿插了议论;论说道理是否有哲理意味。
第三篇:八年级作文训练
再一次
(一):请以《再一次》为题目,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问题综述
经阅卷,发现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拟题不新颖,选材雷同。
2、只写这一次,不是“再一次”
3、无点题意识,下笔之前不构思,急就成文。
4、缺少细节描写,没有真情实感。
5、写作重点转移,如某同学的《再一次感动》写读某一童话故事受到感动,主体部分花大量笔墨去叙述该童话故事,却对自己为什么感动,怎样感动,感动的感受与表现只字未提。
(二)、写作指导
1、从所给题目来看,本次作文为半命题作文。空缺处宜添入动词(动宾)短语。
2、从文体要求来看,本次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
(1)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一定要有具体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叙具体的事件,写具体的人。
(2)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3)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真切感受。部分擅长写历史人物的同学一定要深刻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人物性格,演绎历史情节,突出细节刻画,以表现真情实感。
3、文章题目中的主语可以是我(自己或拟人),也可以是文学人物。如子猷悼子敬时再一次弹琴,望江楼上思妇的再一次等待„„
4、首尾要照应,最好点出“再一次„„”。
5、本文写作时宜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或内容充实。
(三)、素材启示
1、《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你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培育新一代辛勤的园丁/今天深夜啊灯光仍在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啊每当想起你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新长征路上老师立功/一群群接班人茁壮成长/肩负祖国希望奔向四方/您总是含泪深情凝望/啊每当想起你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2、《走过咖啡屋 》
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你我初次相识在这里/揭开了相悦的序幕
今天你不再是座上客/我也就恢复了孤独/不知什么缘故使我俩/由情侣
变成了陌路
芳香的咖啡飘满小屋/对你的情感依然如故/不知道何时再续前缘/让我把思念向你倾诉
我又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屋里再也不见你和我/美丽的往事已模糊
3、《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
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
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
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
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再回首》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今夜不会再有难舍的旧梦/曾经
与你共有的梦/今后要向谁诉说
再回首/背影已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留下你的祝福/寒夜温暖我/不管
明天要面对多少伤痛和迷惑/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
从容容是最真
再回首 恍然如梦/再回首 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5、《你在他乡还好吗》
再次握住你的手,说声再见,/就在哪个下雨的星期天,/我送你离开故
乡,/因为雨我们听不见,/彼此心里的哀怨,该说的话已说过千遍万遍,/无法说出的感觉飘在雨里面,/当泪水模糊
视线,/我发现你已不见,/让冷雨淋湿我的思念。
你在他乡还好吗?/可有泪水打湿双眼,/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想着靠
着我的双肩,/你哪不再熟悉的笑容,/对我可是一种敷衍,/手中握着你的照片,/我真的感到你好遥远,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还会想起从前,/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已经
有了太多改变,/
电话哪头习惯的问候,/对我可是一种敷衍,/手中握着你的信笺,/我无法握住彼
此的明天。
6、《第二次握手》
长篇小说。1979年出版。大学生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但遭苏父反对。
丁赴美留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留在国内的苏冠兰成了医学教授,并与
父亲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丁归国后,始知爱情的悲剧已无可挽回。便执意奔赴
边疆,后为苏冠兰夫妇的诚意所感动,留在北京献身科研事业。
(四)、题目集锦
《再一次起跑》《再一次等待》《再一次感动》《再
一次流泪》
《再一次回眸》《再一次微笑》《再一次牵手》《再
一次谢谢你》
《再一次爱上你》《再一次亲密接触》 《再一次回望童年》《再
一次面对对手》
《再一次拥抱梦想》 《再一次为妈妈洗脚》 《再一次走过您窗前》
(五)、佳作选登
再一次别离
人间最感人的是父爱,人间最使人难忘是父亲的身影。——题记
列车缓缓的前进,我把头急忙伸出窗外,寻找父亲的身影,北风中,一
个单薄的身子在风中晃动,似乎还举起了手,我望着这手,眼泪忍不住落下,列
车越来越快,尘沙挡住了我的视眼。我的心如滚动的车轮,久久地难以平静„„
再一次与父亲离别。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希望我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把我从一个小
山村里送往一个城市。我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他们的关爱。
盼呀盼呀,终于到了星期天,我终于能回家了,每次回家,我的心情都
是那样的兴奋与喜悦。
回到家中真好,有爸爸妈妈的关怀,有他们的慰问,我的心如吃了蜜一
样甜,可是,时间老人却不走慢一点,我气极了,星期日又来了。我又得走,告
别这个家。
对我来说,自己乘车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对于这条路,我已经走过了很多
次,父亲再三告我,你在路上一定要小心,有事给家里打电话。我急忙答应道:
“知道了,知道了”。
我本来自己来车站等车,可是父亲却随后跟来,我有点不高兴,我都这
么大了,难道还用父亲陪我,我告父亲回去吧,可是,他偏不回去,我俩来到车
站,父亲再三告我“不要忘了打电话”。我有点烦,可是当我大声说:“知道了”。
父亲却笑了,路出一嘴淡黄色的牙齿,眼睛眯成一条线,不再说了。
列车来了,我急忙拿起东西,跳上车,向车窗望去,父亲的背影再一
次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再一次离别,我的内心却跳动,啊,泪水挡住了我的视线。父亲踩着枯
黄的叶子,蹒跚的脚步,我却又想起了他那长满老茧的手,充满皱纹的脸。
再一次离别与父亲,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人间最真挚的感情——父爱。
再一次回到老家
“我的老家,清洁 美丽由安详,我以后要常回来”。走在这条树木成荫 鲜
花盛开的乡间小道,我禁不住想唱出来。
林荫路的右边是一个大水塘,水清澈见底,荡漾着绿波,倒映着蓝天白云。
这是苗苗的爸爸承包的水库,用来水产养殖。清山绿水,湖泊荡漾,鸟语花香是
对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这就是我的老家。你或许会赞叹:“哇,简直是仙境一般的美!”谁也想
不到几年前的这里——
街上到处是崎岖不平的土地,村外野草丛生,村民们住的是土窑洞,鸡
鸭狗猫可以自由出入“串门”,小孩子们围在一起打扑克,青年无所事事闲游。
我只回来过一次,村上那副狼狈不堪的败相便印在我脑中。
今年暑假爸爸让我回老家看看奶奶,我死活不肯。可爸爸对我神秘地一
笑:“现在村里可是大变样了,你不回去别后悔呀。”
果真是这样!
一进村,路的两旁便是排列整齐的大棚,果园。虽然还不到丰收的季节,但到处洋溢着喜悦。我的心渐渐放松了。走着走着,碰到了表姑和郭阿姨,爸爸
笑着打招呼:“上班去呀!”他她们说:“哎。回来啦?”
上一次回来时,她俩吵架,吵着就扭打在一起,还摔瓶子摔碗,闹的领
邻里之间不和睦。这一次,听爸爸说,他们学了编制技术,现在在县里的编制厂
上班,文化素质也提高了呢!
一路上我看到了也听到了村里近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村里有了小学
校,孩子们正在好好学习,村里的人学习了种植养殖,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原先的荒地变成了树林,致富了,一幢幢小二楼盖起来了。。。
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再一次回到老家,老家的面貌容光焕发,生气勃勃。变化之大,让我始
料未及。“国家政策好,咱老百姓受益。”这是村里人的乐谈。
再一次为母亲揪发
母亲的爱有多伟大?只要你快乐,它可以忍受一切痛楚。
——题记
推开心灵之窗,往事编入一阵阵清风吹进心房。有的,很快从心底流过,而有的,却常驻于心,令人感动。
这天,我打开电视,它正播放着《母亲》。伴着它的歌声,一滴泪珠夺眶
而出,在地上绽开了一朵晶莹的泪花——
我想起了母亲。
小时候,我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母亲在我生病时,总会一直陪在我的身旁,寸步不离;而父亲,却由于工作的缘故,每天早出晚归,一家人的饮食起
居,自然有母亲承担。
十三岁那年的一个夏夜,清风吹拂着大地上的一切,使人抚平了心中蕴
积的烦躁。
“儿啊!来,帮母亲一个忙好吗?”
“好啊!”我应声道。
母亲背过身子,对我说:“你能帮妈妈揪掉那根白发吗?”
我在这堆青丝中搜寻了一阵,才发现了那根银丝,用一个男孩特有的力量
揪了下来。
母亲的脸忽然抽动了一下,但很快又高兴地说:“儿懂事了!”
我也颇有自豪感地对母亲说:“妈,今后这种事直管找我!”
今后的日子里,我不知为母亲揪了多少银丝。
一天,我理发回来,我发现有一根特长,便揪了下来——哎呦,疼死我了!
难道母亲天天被我揪头发时,就这么疼吗?
前几天,母亲又让我为她揪头发,我找到之后,轻轻地将它揪走了。
母亲没说什么,眼眶湿润了。我靠近母亲的肩膀上,哭了起来。
母爱,也许就是这样吧!只要自己的儿子能享受快乐,她就高兴。哪怕是
把儿子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
我相信,母亲的爱会如一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融入我的血液。
再一次回眸
我只想要一片树叶,您却给我整个树林;我只想要一缕阳光,却您给我整个太阳;
我只想要一丝关怀,您却给我满心关爱。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师
我不想见到您,只是不想再一次看到您那不再锐利而尽显温柔的眼神,可就当再一次回眸时,看到了您那不再年轻的背影。
那一次,在街头看到您,我喊了一声“老师好”便溜出了您的视线,在您远去的背影中,我频频回眸,却不曾想到,您亦回首,与我的目光相撞,我强
颜笑笑,跑了,站在角落里,偏向到了我与您的依依往事。
小时候,不懂得珍惜,自己只是个贪玩的小孩,只懂得在不安时躲入您的怀抱。记得那一次,气温突然下降,大家都冻得直哆嗦,而我和另一名同学只
穿了秋衣,您发现以后,把我们迅速领入办公室,让我们坐在暖气旁边,给我们
倒了热水,并把大衣脱下来披在我俩身上,接着坐在椅子上开始批改作业,偶尔
停下来,也就是告诉我们下午要多套一些衣服,多喝热水,否则会感冒。
下午来到学校,我们安然无恙,除了身上多了几件衣服,根本没有任何
变化,而您却感冒了,除了身上多了衣服外,您的办公桌上还多了两卷卫生纸的一个装满卫生纸的垃圾桶。当时不懂得感恩,还说您傻的冒泡,现在回想往事,苦涩、歉疚、哀伤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年夏天,离别了您的怀抱,您嘱咐我们要努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们没有一丝留恋,像飞出牢笼的小鸟。半年之后,心中满满的都是歉疚,想让时
间倒流,可世间没有后悔药。那次见到您,我的泪便不尽的落下,我不敢抬头,致使还怕您看到我的泪容,再多给我一些关怀,让我无地自容。我们离去时,我频频回首,看到了您不变的笑容,却略显苍老的面孔。
再一次回眸,看到了熟悉的教学楼,看到了熟悉的老师,只是讲台下,都是一些崭新的面孔。
每一次回眸,我都想说一句“老师,对不起;老师,谢谢您”
第四篇:八年级作文训练
八年级作文训练
第一节
人物在描写中站立
一、写作导航。
要把人物写得生动感人,就必须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刻画,来表现其外貌特点、个性特征、思想情感等。不仅要画其形、描其神,更应铸其魂。‛应展开细腻的描写刻画人物。
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展开细腻的描写应注意三点。描写要真实。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一写正面人物就是完美无缺,一写反面人物就是一无所是,应该辩证的描写人物的优点与缺点,给读者真实的感受。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踏实善良可他懒惰有私心好色,唐僧一心向佛、不怕艰辛,可他不变忠奸、不分人妖。
描写要细腻。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外貌,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和神韵;写动作,应精选动词,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写心理,应善于运用细腻的内心独白、梦境或幻境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写语言,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描写要抓住特点。可运用生动的细节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可将不同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来抓住人物特征;也可利用其他人物的介绍、评价,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特征。
描写人物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忌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差异;忌主次不分。
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一)外貌描写
1.抓住人物特征: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如: 三毛长得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仅有三根稀稀拉拉的头发,人们就管他叫三毛。
2.符合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
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
3.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二)语言描写 1. 符合人物身份与个性
2.抓典型化的语言
如: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
(三)动作描写 1.显示人物性格 2.符合生活真实
如: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照眼眶眉梢一拳,打得眼棱裂缝、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二、名作欣赏
小桔灯 冰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1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母亲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暗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母亲。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母亲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1个大髻。门边1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母亲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1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1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父亲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母亲的枕头边。
小桔灯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1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父亲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母亲就会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画1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妈妈的消息。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父亲一定早回来了。她母亲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写作借鉴
文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坚强的农家少女的形象。作者从小处着手,选取了小姑娘打电话、照看妈妈、与“我”攀谈、做小橘灯送“我”这几件平凡的事情,对小姑娘的外面、语言、动作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将一个早熟、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乡村贫苦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作者在叙事之后所写的一段抒情文字,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它深化了主题,揭示了小橘灯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蕴藏在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种,象征着光明。[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生活里的微感动
要求:结合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人物个性,字数600字以上。
四、范文引路
生活里的微感动
河南考生
百无聊赖的日子,总觉得这世界缺少一点味道,这生活缺少一点兴致。除了学习、做作业,剩下的,就是无聊。
‚儿子,院子里的月季花开了,去看看。‛一直以来,爸爸对我这种无聊、淡漠的精神状态都很在意,总想设法改变我。
花果真开了,一片生机勃勃。风儿吹来,它们轻轻地摇晃,一丝隐隐的香气,缭绕在我的鼻端。
‚看,花儿真美啊,可是,你明白花儿为什么开吗?‛爸爸问我。
‚花儿为什么开?‛我茫然地问。‚为了体现生命的价值。‛爸爸说。‚那,它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我问。
‚它生命的价值就在于送给人们一份美丽,一抹香气。‛
我的心里忽然涌起一份微微的感动,仿若长久干涸的河床忽然涌出一股清泉。一朵花,尚且懂得生命的价值,兀自怒放,我好好的一个人,却为何整天无所事事,觉得生活没意思?其实是因为我不懂生命的价值,没有上进的动力啊,我不禁为自己羞愧。
‚儿子,你在想什么?‛爸爸小心翼翼地问。很长时间了,他对我都是这样小心翼翼的,好像我是玻璃做的,他声音大点,我就会碎似的。
‚我在想生命的价值。‛我说,然后我转头看看爸爸,他的头发灰白,身形瘦小,而且微微佝偻。在我的印象中,爸爸一直是头发乌亮,腰板挺直的,他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看着爸爸说:‚爸,你怎么……这么老?‛
爸爸不在意地说:‚因为你在一天天长大,所以我会变老啊。‛ 我心里又涌起一阵感动,长久干涸的河床又涌来一股更宏大的清泉。我想起爸爸早出晚归为我挣钱,供我上学,想起我从小到大他接送我上学,想起他关心我的生活,关注我的成长,包括这次为了改善我的心境拉我来看花。爸爸每时每刻都在关爱我啊,爸爸都是为了我变老的啊!为了爸爸,我也应该努力上进,活出生命的精彩啊。
我一把拉起爸爸:‚走,我们爬山去!‛
爸爸惊喜地说:‚好啊,儿子,你怎么……突然有兴致了?‛ 我说:‚因为我第一次发现生活里有那么多虽然微小却能触动我心灵的感动。从今天起,我开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了。‛
爸爸眼眶湿润了:‚儿子,你懂事了。‛ 看着爸爸湿润的眼眶,我明白,今天,我也带给了爸爸一份微感动。
【品味点评】
1.描写细腻。爸爸对‚我‛说话是‚小心翼翼的‛,爸爸过去是‚头发乌亮,腰板挺直的‛,而现在却是‚头发灰白,身形瘦小,而且微微佝偻‛,作者用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关心儿子、为儿子终日操劳的慈父形象,让人感动。
2.富于哲思。整篇文章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思考,诠释了要善于发现生活里的微感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主题,富于哲思意味,能给人带来思考和启迪。第二节
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
——让心理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一、写作导航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在我们文学殿坛里面,其实像雨果那样能关注人的心灵,并用他们手中的笔精彩地描绘出各色人物和丰富多彩内心世界的例子多得数不清。下面列举几种心理描写的方法: 1.内心独白法。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如: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2.梦幻描绘法
梦幻描绘法:即借助梦境幻觉来反映内心世界。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有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中五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觉。第五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3.环境衬托法: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等,因而对声音、光线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如: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4.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内心世界。
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小结:
上述种种方法在我们实际写作之时,无论采用哪种心理描写方法,都要注意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符合特定的环境。可以综合起来运用。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经历、性格都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和表达心理的方式也不同,只有把这种‚不同‛表现出来,才能展示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形成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运有用上述种种描写方法外,还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就能掌握一枝生花的妙笔,写出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来。
二、名作欣赏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下敲击,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写作借鉴
文章以优美的文笔描绘出一位母亲的感人形象,成功之处除了对母亲的细致描写,还有作者本人的心理描写。比如: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作者的心理独白包含着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求:(1)写出人物的真实情感;(2)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办法总比困难多
江苏考生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最后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手指触到温暖的感觉,我抬起头来,妈妈正把一杯茶放到我的手心里,‚又遇到难题了吧?来,喝点清茶清醒清醒大脑。‛妈妈对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端起茶杯,白色的杯底舒展着几片墨绿的茶叶,我喝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温暖了我的全身。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喝浓茶,所以,这杯茶里并没有太多的苦涩。
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细细地琢磨每一个给出的条件,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呢?我的脑海中掠过无数个知识点,忽然想到老师上课讲的一道例题,灵感不期而至。‚哦——‛我轻呼一声,‚果然有简便方法!‛思绪泉涌,笔走如飞,我不停地计算着,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我透过玻璃看到了点点星光,那就像我的信心与意志吧,在困境中引领我前进。
人生是一段永不止歇的旅途,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努力,才能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信心是这条路上必备的行囊,它让我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坚信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
抬起头,我想: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品味点评】
这篇文章以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自我的心理暗示,中间妈妈的话语鼓励,结尾战胜困难后的感悟和收获。开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引起下文,结尾‚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中间有多处心理描写,如:‚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节
人物在事件中展现
一、写作导航
记叙文写作一般都要写人,写人就要有事件,如何写事件呢?
(一)迅速确定人物品质与性格
大凡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表现写人的性格特征、思想品质,这是写人作文的特点与规律。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运用到作文当中去,以做到快速作文。只要是写人的记叙文,首先迅速确定所写人的品质与性格。这是在短时间内减少思维徘徊、迅速确定中心的重要一环。
如:写《难忘的一个人》这个题目,首先迅速确定要写的这个人的性格与品质:是写他的助人为乐,或是写他的热爱事业、执着追求,或是写他的默默无闻、遵纪守法的高尚品质,在众多选项中首先确定缩写人物的品质与性格。
(二)根据任务性格品质选择材料
人物的性格品质确定后,第二步就是快速打开自己积累素材的宝库的大门,尽快辐射发散,找到能足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材料。在筛选与确定材料是,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新颖性。
(三)根据中心和材料布局 材料定下来后,接下来就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选定材料进行布局安排。若选取几个事例要表现所写人几方面的品质,则可用片段组合法来布局。若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的品质,则可用时空构想法或词语连接法安排材料。
1.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2.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叙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概括交代和具体叙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运用对比写法,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
(4)多侧面写一个人。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二、名作欣赏
乡路上蹒跚的脚步声
安庆
父亲去地里一次都困难了,千把米的距离要歇几次。
每走一截父亲要找一个土墩、一片草地或者在渠边坐下来歇歇,满是皱纹的手牵着佝偻的腰,摸到可以坐下的地儿慢慢地把屁股放下去,心里想着即将走到的土地。
也许这就是一个老人的使命,走不动了还要去他去了多少次的地里。好像是固定的,父亲每隔几天从村庄出发,千层底的布鞋印在乡村的路上,很短的路要分几次走,春夏秋冬的风往他佝偻的身上吹,一年四季都坚持这样走着,这样的行程是谁也劝不住的。父亲在他愈来愈老的时候,越来越对事物想得开,不再眷恋更多的东西,对我们要给他添的衣裳差不多都是拒绝,说我还能穿几件穿几年啊!父亲不看电视,陪伴他的是一个小收录机,几盘地方戏的磁带他反复听。他雷打不动地听新闻,听天气预报,然后告诉我们气的情况。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我出门的时候被他喊住,不行,要变天的,你拿把伞或多带件衣服。
但父亲放不下土地,舍不下村庄到地里的那段路程。无法计算一个老人走过的路,这是一个复杂的算式,一个农民一生往地里走多少趟是无法计算的也是算不清的,也没有谁记录这样的过程。
父亲有时越过很多很多的庄稼地,那时候他还年轻。他徒步去县城为我买书,找城里的亲戚说我们家宅基地的事。其实父亲来县城的遭数屈指可数,一个农民一辈子不进城,但不可能一年半载不去他的地里,一个农民恋家是怕离他的土地太远。终于有一年,父亲走了他平生最远的路,是去了三叔工作的 城市。从三叔那儿回来,他撇过村庄径直去了 地里,在地里趟了几个来回才放心回家。更多时候,父亲越过庄稼地是赶着毛驴。父亲赶着驴车大多是去某一个地方收骨头,把一天收来的骨头拉到家,在攒够大约一千斤后,集中拉到一个城市的骨胶厂。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父亲就是赶着毛驴在村与村、村庄与县城间穿梭,供养了我们,撑持了一个家。
一个农民的一生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农民和庄稼地的关系,就是收了种,种了收。问一个农民这辈子干了些啥,回答的大都两个字:种地!如果再说到一些细节,可能就该是种地——娶媳妇——养儿女——送儿女上学——娶儿媳——女儿出嫁——养牛养羊养猪,等等。那年我们家的一头猪跑到地里,在地里过了整整一个秋天,玉米收割时它藏不住了,它已经长成了一头大猪。有些事是无法说清的,很多人围住它时,它最后跑 到我家地里才被捉住,好像它知道那是 我家的地。宰了猪,父亲把肉一家一家地送。说猪吃了大家的庄稼我们不能独吃。庄稼人总有庄稼人的道理。
很多个黄昏父亲睡在地里,庄稼没拉完睡在地里,浇地的时候睡在地里,没有缘由地想睡地里就躺在地头睡着了。村里现在还传着父亲年轻时的一件事,父亲看秋,半夜说呓语把一个偷玉米的吓跑了。一个善良的呓语吓跑了一个贼,可见正直的呓语也有力量。父亲常常念叨我们家种过多少块地,哪一块地多长多宽,都种过啥。父亲竟然拿出一个发黄的小本,上面记录着我们家的种地过程,某年麦季和秋季的产量,画着图,画着地边的树、树上的小鸟。有一幅图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儿,父亲说那小孩是他曾经带着去地里的孙子。
父亲去地里歇几次也不固定,走快走慢,反正地都会在那儿等着。地是有良心讲感情的,地是庄稼的亲人,有些话是常要和地唠唠的,长时间不唠会显得生分。一天黄昏,父亲还没有从地里回来,我去了地里,麦苗儿刚刚拔节,风暖暖的,夕阳铺在苗上,地垄间泛着一层金黄。我看见父亲正在回家的路上,前后走着几个像他一样的老人,一溜排开。我在乡村的夕阳里站着,聆听着路上蹒跚的脚步,路边的庄稼、路边的树、路边的草都在深情地送着老人。
写作借鉴
文章主要运用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父亲从地里回家的情形,生动地表现了父亲与地里的庄稼和路边的树草结下的深厚情谊,与文章标题遥相呼应。作者特意将父亲以及像父亲一样的老人在金黄的夕阳中走在从地里回家的路上的事件写下来,浓墨重彩地予以描绘,意在使老人的形象与富有浪漫色彩的乡村风光融为一体,给人以油画般的美感和质地,令人为之心动,为之欣喜,为之陶醉。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要求:(1)要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2)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重庆考生
一直来不及的感谢,但愿你不会介意。——题记
我想用‚数学逆袭‛来形容初中那时的自己。在遇到你之前,成绩极差,长相平平,无任何优点,爱抄作业,背地里爱骂老师……
我曾将你布置的作业撕个粉碎从三楼扔下;我曾背地里大声骂过觉得那些词语只适合你的脏话;我甚至曾经觉得你忒讨厌我……那个时候,那个年龄,并不适合叛逆,但我唯对你产生芥蒂。
三月的春风恰到好处,四月的阳光略显柔情。这恰到好处的季节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你突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了我,当时我认为只有三好学生才配拥有的词语竟全都用在了我的身上。原因是我的课时作业正确率百分之八十五,我低着头不敢看你,因为你或许不知道此刻压在我手下的参考答案多么刺眼。但我还是那么高兴。心灵鸡汤哪有那么神奇,几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但我最终还是变了,因为我的世界从此亮着一盏灯。
以后,寝室里半夜的墙壁多了一个认真的影子,厕所里多了一分背单词的声音,课堂上少了一个睡觉的身影……夕阳透过老旧的木门洒在我本子的左下角,那里是你写着的‚加油‛。
或许是因为拼命,或许是上天眷恋,成绩突然上去了。所幸,你肯帮我,还好我愿努力。时间从岸上出发,拖着陈旧的板船,一晃三年竟至。学习进入了白热化,说不上有压力,就是突然名次后退了。父母担心,打电话给你,你帮我说了好多好话给他们,听到父母久违的声音,看到站在旁边的你那般焦急的眼神,我哭了。你帮我檫泪,说了很多安慰的话,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生路上的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我想说好多好多的话,但最后只是羞怯地说了声让你听着生硬的‚谢谢‛。
曾幻想用如何惊艳的词语,如何美丽的措辞,如何高雅的句子来形容那么伟大那么漂亮对我那么重要的你,但当我真的用笔写下这份感动时,平静得只剩下真挚的感动。
我不善表达,我把对你的感谢写成文字,以文代水,以水代茶,以茶代酒,感谢你——老师,谢谢您成为我生命中那个为我提灯的人,让我从此不孤单,我最爱的老师,干杯!【品味点评】
精于选材,情感真挚。考生选取数学老师作为写作对象,写老师对我的‚夸奖‛‚加油‛‚安慰‛几件事,无一不体现出老师作为‚那个为我提灯的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结尾两段的直接抒发情感,更
是溢满满的感激之情。
第四节
让环境描写成为作文的亮点
一、写作导航
1.什么是环境描写
宁静的夜晚,凉风习习,漆黑的夜空中飘渺着一点星星的痕迹,细细的月牙伸在空中,像死神的钩镰,冰冷的、阴森的。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两旁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夜,更凉了……
——自然环境
夕阳西下,城市中心却像一颗粲灿的星星,犹如白天一般光亮。在城市中心的西北方向很远的地方,一条刚修好不久的小路一直延伸到黑暗的角落,在这条小路的尽头座落一所历史研究所。
——社会环境
总结:所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
2.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孙犁《芦花荡》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沈从文《边城》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水浒传》第二十二回(5)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孙犁《芦花荡》(6)深化作品主题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老舍《骆驼祥子》
3、环境描写的方法:
(1)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同一景物多次使用,递进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2)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二、名作欣赏
雨夜的灯光
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我送送你们吧!‛
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写作借鉴.文章写“我”和父亲遇雨受阻,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的故事,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用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社区幸福剪影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要有环境描写;(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社区幸福剪影
李晶
幸福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当她轻柔的拂过我的脸庞,撩起我的衣襟时,我也着实感受到了她的馨香。那阵阵袭人的芳香是从哪里来的呢?你去看一看我居住的社区,就会找到答案。
清晨
当新一天的太阳羞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蛋,社区就已经热闹非凡了。街心公园里,老爷爷老奶奶们在扭着他们的‚丰收大秧歌‛;四十多岁的阿姨们在挥动着她们手中红浪般的扇子;年轻人则踏着节拍跳健美操。社区的另一侧,喧闹已被甩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娴熟与悠然。你可以手捧一卷书,去轻轻擦拭历史的痕迹,或是拥抱你热爱的大自然,所以,这里时常能够见到十七八岁的哥哥姐姐们在绿荫中‚之乎者也‛。我相信,他们的明天定会像社区的清晨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在公园,在林荫道边,你都能看到这温暖的情景,大家虽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亲。无论你投入到哪一个小集体,你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得到沁人心脾的轻松与愉悦。
午后
树上的知了开始了它们的演奏,声音一时高,一时低,但却并不使人烦闷。学习了一个上午的小家伙们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喜欢早早地等在楼梯口,准备迎接小宝贝热烈的拥抱。一个不小心,滑了一跤,没关系的,路人一定会将你扶起。不要惊讶于我的肯定,因为我也曾跌倒,幸运的是有一双大手将我扶起,那并不是爸爸的手,而是一位陌生的叔叔。如果你来到这里,即使是在炎热的午后,也定能感到宜人的清凉。
黄昏
夕阳西下,鸟儿倦归,家在心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的步伐,投入到一个没有纷扰、没有竞争的幽静世界中来。压力与辛苦溶解在亲人的一杯热茶之中,消失在点点黄昏灯光之下。吃过晚饭,社区的居民喜欢拿起羽毛球拍痛快拼杀一阵,各家各户的老人们总要在棋盘上闯一次自己的‚世界杯‛,更有情调者拿着心爱的毛笔在凉亭里独自陶醉。我则愿意待在家里,坐在阳台上沉浸于我的葫芦丝曲中。这时的社区,也醉了,与渐渐出现的星辰一起唱着眠歌。
我欣赏着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觉得它们是如此优美,你闻到她的馨香了吗?幸福,她给我们带来和谐与舒心,在社区这片净土上,吹绿了树,吹红了花,吹开了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清洁,结出了互相关怀之果。
我的幸福,在社区中成长。
品味点评:本文剪取社区生活的几个场景,有自然环境描写,有人物活动(社会环境描写),表现社区的和谐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当代社会人情之美。
第五节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
一、写作导航 所谓具体,词典上解释为:“不抽象,不笼统,细节很明确一般来说,具体的描写有丰富的细节,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能让读者脑子里出现生动、细致的画面的,都是写的比较具体的;而概括的叙述,只能给人一种模糊的印象,读者的脑子里是不能出现细致的画面的。具体生动地记述事件要做到: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如何把文章写具体生动?
(一)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例1:那天,爸爸生气了,打了我一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例2: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二)把握外貌描写
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把握外貌描写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三)应用“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去写人记事状物。
即: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心里感到什么,脑里想到什么,有没有动作﹖ 如:《我的烦恼》
“铃,铃”门铃响了,我打开了门,妈妈询问我的数学成绩 ,一听考了95分,妈妈立即就开始发牢骚,她每次都批评我,一点都不理解我,让我心理很烦恼.可以修改为:“铃,铃”门铃响了,我打开了门,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数学测验几分”(听)“95分”我回答道。话音刚落,就看到妈妈一边脱鞋,一边用严肃神情教训说:“你真是的,怎么离100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呢?你看隔壁家小明才刚上一望了。”(听)我听了这话,心里不由自主的难过起来,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味儿。(感)晶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滚,看着妈妈我多想说:“妈妈,你知道吗?你每次的不理解和责怪不是在为我好,而是在无意间伤了我的自尊,变成了我的烦恼。(想)无奈我只好回自己的屋去。(做)
(四)从多个角度进行追问。
对所描述的事物多问几个“怎么样”,然后用一定的修辞和表现手法来描述这些问题。在写作文之前,对感受最深的部分和与主题关系最紧密的部分,一定要认真想一想,多问——“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是一把能把文章写具体的钥匙,用它去开启内容空洞的锁,一般都灵。
1、a 我到外婆家,看到原本胖嘟嘟的小狗瘦了许多
b 到了外婆家,我发现小白狗那本来圆圆的肚子凹了进去,胸部的肋骨,一根一根地可以数出来。(小狗“瘦”了许多,从哪儿看出它“瘦”了)
2、a果园里各种果树都开花了,真是百花争艳。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得像霞,白的像雪。(“各种”果树指哪些树?百花争艳,是怎么争的,既然是艳都有哪些色?)
3、a 他吃了一口辣椒就辣得受不了。
b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吊在外面,半天缩不进去。(吃辣椒“受不了”时面部表情怎么样?有何动作语言?)
(五)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
这种写法类似于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事情的过程分成一些小动作,按一二三……时间先后写下来,使这个行为过程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前,我们的文章自然就具体生动了。
如:“他真讨厌,仗着自己个大,一来就插在了那个小同学前面。” 过程分解:你看,那边来了一个大个子,一入餐厅,他的眼睛迅速扫视了一下四周,便径直跨到队伍前面,侧站着身子站在了队伍的右侧,既能躲避监护老师的监视,又做好了标准而又充分的插队准备工作,他虎视眈眈,等待着时机。他那看似潇洒的外表再也遮掩不住那颗丑陋的心灵了——因为我们都已经用自己明亮的双眼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不轨行径。
迫不及待的他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瞧,他左腿向上一跨,右腿一蹬,便将一个小个子学生挤到了后面,紧接着左手将饭卡往插卡机上一插,右手伸向厨窗内,一张馋老鼠似的嘴巴大声喊道:“师傅,我要一份……”那似乎很有礼貌的语气,不禁让我悻悻做呕,再看后边的同学,早已有几个在对他指指点点怒目而瞪了……看看表,他的整个过程竟然不到5秒。
(他插队前的表现;他插队时的表现;他插队后周围同学的想法)
二、名作欣赏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写作借鉴:文章围绕一个‚狂‛字展开故事情节: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 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对事情发生的过程分解德细致入微,文章也因此生动感人。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让我想一想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所写事件具体生动;(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让我想一想
南京考生
清浅的月光拉长了我的影子,我伫立在窗前。父亲那双厚实的大手拍着我的肩膀,我回头,迎着他的目光:让我想一想。
初三的课业负担繁重,高中更是不必说了,父母替我考虑,让我放弃每周一次的绘画课程,好让我潜心于学业。
我回到画架前,掷画笔时的赤紫色颜料溅得满纸狼狈。六年啊,六年的学画之路,就这样让它中断了?
记得六年前的春节,爷爷拉着我一步步走上老家古旧的阁楼。他蹲下身,从沉重的大箱子中翻出一张泛黄的画,递给我。爷爷说,这是他年轻时的作品。我缓缓地展开这幅画,画上有一只用炭笔勾勒的猫。这花猫伏在地上,尾巴弯出好看的弧度,明净的眼在慵懒的黄昏中显得尤其明亮,须毛清晰可见。它的周身都笼罩着一种缱绻的光芒,我差点就真的要伸出手轻轻抚摸它柔软的身子……我盘腿坐在阁楼里端详它,许久才抬头,问爷爷:‚这真的是您画的?‛爷爷点点头:‚从前啊,我也很喜欢画画,可惜……‛他的嗓音很沙哑,似乎还饱含着淡淡的忧伤。但我仍像先前一样激动,一样震撼,仿佛落下去的太阳会突然从西山背后跳出来,金黄耀眼。
我开始学画,开始留意生活中诸多的细微之处,然后试着用画笔去表现。背上画袋,去请老师指点。当对着石膏像百思不得其解,而后疑云散尽时,我常领会到什么叫‚欣喜若狂‛…… 时光的梳篦,让我逐渐有了一种尽管不很成熟,却独一无二的欣赏美的视角。我时常会望着天空出神,漫天流云,在旭日中层层叠叠,相契相接,散发着不同层次的金光,给人以天堂般的遐想……哪怕此刻想到,我的心仍是不住跳动。
我应该感谢绘画,感谢它所带给我无限的美感和心灵的悸动。爷爷的话又在耳边响起,‚绘画好,可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呀……‛我轻轻一笑,坚定地抬起头对自己说:既然热爱,就应该坚持下去。
我把手贴在心上,面对选择,请让我想一想。
画作上的水珠已晕染开来,就像几朵赤紫色的花的痕迹。很美,很美。【品味点评】
本文以要不要在初三学业繁忙时仍坚持学画为线索,由‚我‛与爸爸的争执做开端,自然地引出‚想一想‛的中心。而‚我‛所回想的与爷爷的对话及自己辛苦学画的历程,使‚想一想‛的内容充实饱满,令人信服——这一点正是很多作文中所缺少的。前有分歧,后有决定;前有生气掷笔的狼狈,后有画作上花的绽放——结构完整,构思巧妙。
第六节
烘云托月出彩来
-----记叙文中的侧面描写
一、写作导航
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渲染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也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技法1:以人衬人 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超 以听众的反应从侧面写口技人,来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技法2:以物衬人
如: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用口技道具的简单从侧面来写口技人,以此来表现口技人高超的技艺。
技法3:以景衬人
如: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些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老舍《骆驼祥子》
通过环境 的恶劣,烘托和渲染祥子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二、名作欣赏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写作借鉴:
以第一人称‚我‛的成长为线索,叙述了‚我‛孩提时代与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表达出‚我‛与奶奶之间深厚的感情,小说没有精雕细刻的描写,而是通过情境创造,从侧面表现奶奶淳朴、善良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如‚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这一情境,营造了一个甜适、温馨而美好的环境气氛,表达出奶奶对‚我‛的关爱以及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又如‚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这一情境,渲染了一个快乐、幸福而和谐的环境氛围,蕴涵了奶奶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给了读者特别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让我想一想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所写事件具体生动;(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这里也有乐趣
上海考生
一代代人来了,离开了,不曾回来了。
没错,我只是个破旧的老房子,所以不再被人记起了。我只是石库门,仅此而已。
有一天,我看见几个大腹便便的人对我指指点点想要拆掉我,说我太老,说我太旧。我很难过,简直欲哭无泪。看着面前那把熟悉而又破旧的摇椅,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从前……
还记得那是我刚建成的时候,很独特,还融入了西方建筑的文化,人们都抢着搬进来,与我一起生活。那把摇椅就是那时刚搬进的一对年轻夫妇买的……那个年轻姑娘总是喜欢躺在摇椅上晒太阳,生了孩子也是如此,她便整日抱着宝宝晒太阳,讲故事,阳光将她们的笑容映得那么灿烂。
孩子渐渐长大,大概4、5岁时,那孩子便忍不住下地来玩耍,她总是咯咯的笑,穿梭于我的门户之间,胆大的她还爬上窗户甚至屋顶,她的母亲每次见状都无奈的笑笑,连哄带骗地把孩子叫下来,仿佛那时,我就如她们的游乐园,她们轻快而又爽朗的笑声还萦绕在我耳边……
后来她们搬走了,或许是我老了,或许是我不再能满足她们了,她们欣然前往那个钢筋混凝土所搭建的城市中,不再回来了……
直到有一天,我惊喜的知道了国家宣布我为重点保护对象,永不拆除,永久保留。我简直高兴与激动得无法形容了,陆陆续续的,我看见各地甚至国外游客来参观我,与我一同合照、留念。我仿佛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耳边又出现了游客欢笑的声音,就如同曾经那一家人一样。
我多么希望她们还能再回来看看我啊!
请别忘了,这里也有乐趣;别忘了,你们曾经欢乐的岁月;别忘了,你们留下的爽朗的笑声。我还是希望,在那喧嚣的城市中,你们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回忆、体味,重温那份旧时的乐趣——我依旧希望你们能再回来看看…… 【品味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写法独特。作者以一个破旧的老房子的口吻和经历,述说自己曾经给一家人带来的乐趣,后来又‚喜新厌旧‛,远离了‚这里‛的乐趣。从侧面写人们生活的变化,借助乐趣,凸显和反映了文物保护的重大主题,让人警醒,给人启悟。
第七节
记叙文的过渡照应
一、写作导航
(一)过渡:是指各段落、各层次间的连接和转换,通常用‚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来表示。过渡是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的一种结构方法。
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1.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如,写记叙文,地点转换、时间转换或事件转换时,为了使读者跟上作者的思路,往往需要过渡;
2.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变动时需要过渡。如,由记叙转为议论,或由议论转为叙述,由描写转为抒情,或由抒情转描写时需要过渡;记叙事件采用倒叙、插叙的交接处需要过渡。
过渡的方法: 1.用段落
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2.用词语、用句子
如:宗璞《紫藤萝瀑布》
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魏巍《我的老师》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3.用小标题
如:杨振宁《邓稼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
(二)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也就是要瞻前顾后,首尾圆合。照应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的重要手段。
照应方法: 1.首尾照应
如:朱自清《背影》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与他相见。
2.文题照应
如:朱自清《背影》
作者在开头、文中、结尾就曾四写背影,特别是第六段详细地写看到父亲艰难地攀月台买橘子的情景,都紧紧地照应着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3.前后照应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这样写道‚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二、名作欣赏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写作借鉴:
《母亲的羽衣》从一个新奇的角度讴歌了神圣而伟大的母爱,脱俗生新,匠心独具。文章开首一个女儿反问句:“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羽衣”是本文的“文眼”。文中多处照应文题,那美丽的羽衣是什么?是少女们亮丽的青春,美妙的年华,是她们独有的潇洒,是无羁无绊的幸福自由。“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衣,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身为人母,意味着灿烂美妙的年华将黯然无光,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青春去奉献毕生的爱,更需要饱尝生活的艰辛而无怨无悔。身为人母,青春年华化作了绚丽的梦,她们难免时常思恋、重温旧梦,“甚至会惆怅地开启箱子,用忧伤的目光抚摩那柔软的羽衣,她知道,只要羽衣一着身,她就会重新回到云端,可是她把柔软白亮的羽衣拍了又拍,仍然无声无息地关上箱子,藏好钥匙”。这就是一个母亲的取舍,一个母亲的胸怀。默默牺牲自己,换取亲人的幸福与快乐,这就是伟大母亲的形象。文章结尾是一个母亲的回答“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和老妈在一起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注意过渡与照应;(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和老妈在一起
和你在一起,我的世界五彩缤纷。
——题记
童年——保姆
哇,好香呀!我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炸鸡的味道,果不其然,桌子上摆着一碗黄澄澄、脆香香的炸鸡翅!我不由得奔过去,伸开五指山,捏起一个鸡翅就啃。从厨房里走出来的老妈看到我这副馋嘴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急忙叫我去洗手,当她看到我的手指甲长得老长老长的,不禁嗔怪到:‚十岁了还不讲卫生,赶紧把指甲剪掉呀!‛饭后,我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坐在沙发上,伸出手来请求道:‚老妈,你给我剪指甲呀。‛老妈嘴上很不情愿地数落着我,而行动上却早已坐下来开始给我这个小少爷剪指甲。老妈,快给我的指甲再磨一磨呀。刚刚解决了手上工程,我又把脚翘到她的腿上。没办法,一并解决了这双臭脚吧,这小子!我心里偷偷笑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在心里肯定嘀咕着。哎呀,老妈——我亲爱的保姆,和你在一起,真的很舒服!
在人间——朋友
大姐呀,不许动!要钱还是要命?我头扎毛巾,身披浴巾,肩挎冲锋枪,手持AK-47步枪挟持着老妈。哪知道我老妈要钱不要命,宁可往我的枪口上顶,也不愿掏出一分钱来!我哪下得了手呀,只好败下阵来,郁闷!一日,我将留了多日的头发抹上点啫喱、发胶什么的,来一个爆炸头。在老妈面前,眯着小眼睛满屋子哼着菊花残,满地伤-----自我感觉很周杰伦呀!可我老妈冷眼瞧了半天,赏了我一拳,扔了一句:小兄弟,你走错了门吧,这儿不是周府,我可不是周杰伦的妈!我不禁喷饭!唉,唉,唉,老妈——我可爱的朋友,和你在一起,真是快乐无比!
我的大学——老师
“儿子,快来看开心辞典!‛我在房间里琢磨着魔方的六面玩法,老妈在客厅里叫我。她要考考我这读书人。电视上,王小丫出的题目还真是千奇百怪的,比如长江发源于哪里——昆仑山、唐古拉山?我抢得先机,‚唐古拉山!‛老妈面无表情;下面那种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水能、风能、石油?我轻描淡写地说道:‚石油!‛老妈眼角有了些笑意,我愈加得意了,可是这道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句话是谁说的?——张骞、张謇、司马迁、司马光我就不会了,我用眼角的余光瞅瞅老妈,她早就胸有成竹地抛出了答案:司马光。电视上的老先生选择了司马迁,可把我老妈急得要命,好在王小丫放了水,老先生才过了关,我老妈才松了口气!啊呀,啊呀,老妈——我敬爱的老师,和你在一起,还真能学到知识!
老妈,我真的喜欢和你在一起,今生今世你陪伴我,我陪伴你。
仅以此文献给我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妈。——后记
品味点评:文章开头用题记,结尾用后记,可谓首尾照应。中间用小标题替代过渡语言,巧妙自然,每一段的结尾都与标题呼应,可谓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第八节
反差震撼心灵
---欲扬先抑写法指导
一、写作导航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或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尽力去贬低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能吸引人的而欲扬先抑的写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这种方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这种方法在写作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曲折动人,能使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形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表达效果。
欲扬先抑的具体做法:
(一)题材的选择
选择几件令人讨厌、憎恶的事,加上一俩件令人改变看法的事。可以写人、事、物、景。
(二)线索的安排
在安排线索时,一定要注意‚变化”二字。
比如:写老师可按照“讨厌、害怕——有好感——佩服——敬重”这一线索来组织材料。
《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不大佩服-----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三)详略的处理
我们在采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一般来说要抑少扬多,‚抑”的部分要先写,起铺垫作用,要为“扬”蓄势与“扬”的部分相比要略,“扬”的部分后写,是文章的重点,是要详写的地方,也是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文章中心的地方。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前6件事都是略写而第7件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详写,因为这件事深深打动了‚我‛,产生了新的敬意并深切怀念。
二、名作欣赏
母鸡 老舍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埂,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们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雏鸡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雏鸡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雏鸡。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写作借鉴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注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美,多么令人向往的词汇。而今天,我却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它。
母亲是个喜欢花的人,搬家前阳台里挤满了花花草草,但都摆放的井然有序。儿时的我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小乐园‛。到了新家后,母亲太忙没有时间去照看那些花,它们自然就少了起来。
有一天,母亲从朋友家里带回一盆仙人掌,放在了我的阳台。它显得那么扎眼。先不看它那七横八竖的叶片和那向四面八方伸展着瘦腰的尖刺,是怎样的充满敌意;就看那叶面吧,遍地布满了皱纹,皱皱巴巴,活像一张老人的脸。那‚遍地‛皱纹就像地雷一样,遍布它的全身,不小心看一眼就会被炸瞎似的。
我很自然地一点也不喜欢它,也不给它浇水。有一次,我站在阳台看风景,它那尖刺直直地、恶狠狠地扎了我一下,痛的我差点哭了慢慢地,它就被我遗忘在那个角落里了。
一天清晨,我依旧慢慢地起床,向阳台走去。‚这是什么!?‛
第五篇:八年级〔上〕文言文训练试题
八年级〔上〕文言文训练试题
1.生活中总会遇到坎坷和困难,但只要你不气馁,一定会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有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由己推人,忧国忧民之情的句子是:。
3.杜牧《赤壁》中,诗人吊古抒怀,抒怀的句子是:,。
4.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名句是:。
6.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几十年风雨历程的句子:。巧用地名双关的句子是:。
8.读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我们很容易想起王维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
9.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10.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周庄水韵》)
11,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词中,写潼关险要壮观的语句是。
13.白居易《观刈麦》诗中表达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与关切的句子是。诗中描写农民辛苦劳动情景的句子是。与他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反映官府对贫苦农民残酷剥削的句子是:。
1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1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描写庭院月色的句子是。表现作者自嘲的句子。
16.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现作者对历代“兴亡”感叹的句子:。
17.?!休将白发唱黄鸡。
18.晏殊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龚自珍却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19.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孟浩然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我们的身边重现。
2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代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的一个成语是:。
23.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往往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觉痛苦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文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25.《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石潭记》中有八个字不仅概括了潭中的气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忧伤,这八个字是。
27.《过故人庄》写老朋友相聚,亲切谈话的情景的句子是__。
28.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之气;生命就是龚自珍“,___”的奉献精神。
29.巴东三峡巫峡长。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④水中藻荇交横()...
2.从文中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②相与步于中庭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请说明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B.①脱笼之鹄②曝沙之鸟
C.①如倩女之靧面②髻鬟之始掠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山石草木之间者
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②写人之美:④写情之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③写物之美:
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者: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D.之: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
B.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
D.发: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3.《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5.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8.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词
①肉食者鄙()②小惠未徧()③牺牲玉帛()....
④虽不能察()⑤又何间焉()⑥公问其故()...
⑦小信未孚()⑧小大之狱()⑨望其旗靡()...4.简答。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聚室而谋日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③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④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
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