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

时间:2019-05-13 06:5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

第一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

(二)(一)说明文阅读(8分)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①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A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B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38℃以上。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C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③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

④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

⑤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⑥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3分)

2.请从选文第①语段的三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3.选文中“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的“很”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原载《 人民日报 》,有删改)

4.教材《谈谈散文》中指出 “散文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那么,选文是以的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

5.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3分)

示例:第②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

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

6.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语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3分)

7.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3分)

8.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3分)

二、名著阅读:(3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后来和谁结婚了? 冬妮亚、丽达、达雅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在骑兵部队里喜欢读哪两本书? 《牛虻》、《斯巴达克思》

3、“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这句名言实在什么地方说的?

保尔在家乡养病期间到烈土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这样感人至深、振聋发瞆的豪言壮语。

4、“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是谁对保尔的赞许? 朱赫来

5、保尔·柯察金的原型是谁?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

”和“

”。教科书、圣经

7、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答题。(4分)

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主人公________,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___________的性格;“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____一事,这也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___________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答案:保尔 保尔•柯察金

乐观 豁达 从事写作 文学创作 伤病 绝望 精神危机(意近即可,1空1分,共4分)

8、名著导读。(2分)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答案:保尔·柯察金(答“保尔”也可,1分);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三个要点答出两个即给1分,只答一个要点给0.5分)(2分)

9、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答案: D(共2分。A项中应为“父亲死得早,母亲替人帮佣以养家户口”;B项中并无达雅陪同;C项中保尔是有过自杀念头的)

三、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生活永不停 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我欣喜地发现: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请以“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说明文阅读(8分)

1.与一般流感相似,突然发高烧,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有一定潜伏期,主要是以呼吸道传染传播,年轻强壮的人是高危人群;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此病毒;并不可怕,可防可控可治。

2.不设统一答案,①作比较,以甲型H1N1流感与一般流感作比较,突出其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的特点。②列数据,以38℃以上的具体数据说明甲型H1N1流感突然发高烧的特点。③举例子,举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例子说明甲型H1N1流感容易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3.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是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4.“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等。

5.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6.春雨随着气候变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春雨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7.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2:我更喜欢《春》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8.略,强调符合题意,语句通顺。示例1: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示例2: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轻盈,夏雨的激越,冬雨的冷冽

第二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

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

(1)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

(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4)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

(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

(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一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

(11)“这些书稍好一点。”他说,“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

(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统统地写出来!”

(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

(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来开始读。

(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文章的内容。

(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

(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xx年8月)

11、为了要把迪龙熏陶成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尝试?阅读第9—12段依次简要概括。(4分)

(1)

(2)

(3)激发迪龙真实表达

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3、阅读第17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这句话的含义。(4分)

参考答案:11、

(1)推介古典文学作品

(2)搬出当代流行作品

12、①他郁闷不平,不希望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或他郁闷不平,不甘于受命运的安排。

②“我”屡次尝试后受挫的生气与不快,以及不信说服不了迪龙的心理。

13、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充满生命力,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迪龙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令人感到无比沉重。

第三篇:八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

父亲》

(1)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2)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3)一天,她背了画夹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以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4)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你画张像,好吗?”

(5)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6)“恩。”她应着。

(7)“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8)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9)她合上了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了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10)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11)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小张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12)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13)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父亲》答案

1、文中写了几队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2、第2段中“那个女人”改为“儿媳妇”好不好?为什么?

答:

3、在第12段中的结尾横线上用比喻修辞补充完整句子。

答:

4、怎样理解“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

5、为什么画面上父亲的目光“阴沉而悲哀”,又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

1.3对父子

第一对是老者和他儿子 第二对是老者儿子与冬冬(隐含的)

第三对是老者与小白杨

前两对是真正有血缘关系的父子

第三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

2.不好。因为用“那个女人”可以体现出老者与儿子儿媳间的关系僵化,能够为下文“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作铺垫 体现出儿子儿媳的不孝顺。

3.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像个孩子似的痛哭起来。

4.“熟悉”是因为 曾经 儿子也曾那样亲切地称呼自己,而“遥远”是因为自从儿媳进门后他变成了碍手碍脚的瘟神,再也感受不到人间亲情与天伦之乐。

凸显出 女孩的善良纯洁,与她给予老人的亲情让老人十分的感动。

5.“阴沉而悲哀”是老人现实中的真是感情流露,他对生活对儿子对亲情的失望。而“一丝慈祥与温情”则是因为老人在女孩作画时看到了远处漂亮的小花帽,想到了自己的孙儿。

其中也包含了女孩希望老人能够活的幸福与快乐的期望。

《悼念玛丽•居里》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6.这篇悼词主要突出了玛丽•居里什么成就?赞扬了她哪些令人敬仰的品格?(3分)

7.用自己的话解释文中划线句“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的意思。(2分)

8.认真通读全文,选出对这篇悼词的感情基调把握准确的一项。(3分)

()

A.严肃

悲痛

凝重

B.庄重

崇敬

真挚 C.赞扬

悲凉

凝重

D.严肃

高亢

真挚

9.曾有人说这篇悼词的最后一段是多余的,请结合语段内容反驳这种说法。(4分)

《悼念玛丽•居里》答案

6.①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1分)②品格: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2分。围绕崇高、伟大、谦虚、严肃性、顽强、热忱等文中词语作答的亦可得全分)(共3分。意对即可)

7.参考:才智方面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品格的高低。或:才智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格的好坏。(2分。意对即可)

8.B(3分)

9.参考:①这段话表明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再一次地赞扬了她的人格魅力。②强调这一崇高人格的伟大意义,希望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她学习,为欧洲的光明未来而努力。③第一段是观点,二、三两段是阐述,有了最后一段的结论,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老阳儿》

童年,同住在大院里的都是一些引车卖浆之流,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乎乎的了。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盆的水花。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儿。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她们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0.选文极有情致地描绘了哪两件有趣的事?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3分)

11.请简述选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的真实意思。(4分)

(1)把老阳儿叠起来:

(2)水还能够溶解阳光:

12.“我”佩服母亲“煮”字用的好,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对“煮”字作补充赏析。(3分)

13.细读全文,尤其是结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标题“老阳儿”的深刻内涵。(4分)

答案

10.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3分。应至少包括人和事,写对一件的得2分。意对即可)

11.(1)把晒暖的被子叠起来保温。(2)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暖和了。(4分。一句2分,意对即可)

12.①大院里的人通常是用柴火烧水,“煮”字的联想自然贴切。②竭力保证全家温饱是母亲的责任,“煮”字的使用突出母亲日常挂念的事情。③“煮太阳”是很新颖独特的说法,给人以文学想像的空间和文字阅读的美感。(3分,答出1点得2分,写出两点的即可考虑给满分。只抄录原文的最多得1分。意对即可)13.参考:母亲“把老阳儿叠起来”(或“把老阳儿煮在水里”、“让太阳成为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2分)母亲这种“智慧和温暖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我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太阳(老阳儿),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2分)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彩田学校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07.01)

(一)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点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路。”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第一节“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说”为什么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2.用波浪线划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

3、请从文段中找出“我”由恐惧到成功爬下悬崖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体会其在叙述中的作用。

4、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是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请说说理由。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杰利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6、想象空间。假如“我”的父亲见我遇到危险,马上亲自去救小孩,结果会怎样?

(二)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箩,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⑤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扶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涨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⑦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找出第②段文字中的两组反义词。

2.文中“挑逗”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第②段写紫藤萝花,作者的观察点有怎样的变化?

4.文中运用了几种修辞方法,请举例说明。

5.第④段画线句暗示了作者怎样的遭遇?

6.“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有何作用?

7.诗歌、散文往往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本文②③段中,作者就是借助丰富的 把景物描写得色彩浓郁,而且生动形象。8.文中因情写景,借景抒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段基本是描写,段基本是记叙,段则基本是抒情。

9.文末,作者为什么又“不觉加快了脚步”?

10.你最喜欢文中那一句,它好在哪里?

(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密藏。风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扶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文中漏写了一句,这句是,它应补在第 段第 句之后。

2.选文分别描绘了春的四幅图画,依次是、、、。3.第一段中画线的描写句有何作用?

4.第二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A.树上结满了桃、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B.闭眼想像眼前的景象,累累的果实与往年一模一样。

C.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D.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叫人不陶醉? 5.第三段中哪一句是从触觉的角度描写春风的?

6.第四段中“可别恼”一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7.“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话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

8.“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9.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浅草才能没马蹄 C草色遥看近却无 D风吹草低见牛羊

10.上面的文字从四个方面描绘了春景的美。这些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成全一棵树

1.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2.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3.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4.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5.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6.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7.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8.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9.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 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10.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有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就看到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的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16.他一下子怔住了。

17.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18.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给加点字注音。

擎着()灼灼()拎着()厚此薄彼()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

3.找出本文主旨句写在下面。

4.文中2、4、8、9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一是强调,二是突出。

5.第4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中所包含的意义:

① ② ③

6.第⑻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联系全文看,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7.联系文章内容看,本文标题“成全一棵树”有哪些具体含义?

② 8.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本文既写了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的经过,又写了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的经过。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

②结尾写儿子“百感交集”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意在表明:儿子终于感悟到母爱的纯真和伟大。

③这是一篇颇有哲理意蕴的小小说,它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揭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④第9段中“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明是写树,实是写人,一语双关,堪称妙笔。

9.你对本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

(五)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这句话如何理解? 2.

3.面对同学们的种种反应,小男孩是怎样的心情?请展开想象,作一段心理描写。

4.文章第八节说:“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试阐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5.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6.文章第八节有两处写到小男孩“抬起头来”,这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7.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六)记住我

这天终将来临——在一所出生和死亡接踵而来的医院内,我的身躯躺在一块洁白的床单上,床单的四角整齐地塞在床垫里。在某一时刻,医生将确诊我的大脑已经停止思维,我的生命实际上已经到此结束。

当这一时刻来临时,请不必在我身上装置起搏器,人为地延长我的生命。请不要把这张床叫做临终之床,把它称为生命之床吧。请把我的躯体从这张生命之床上拿走,去帮助他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把我的双眼献给一位从未见过一次日出,从未见过一张婴儿的小脸蛋或者从未见过一眼女人眼中流露出爱情的人;把我的心脏献给一位心机失能、心痛终日的人;把我的鲜血献给一位车祸中幸免死亡的少年,使他也许能看到自己的子孙尽情嬉戏;把我的肾脏献给一位依靠人造肾脏周复一周艰难生存的人。拿走我身上每一根骨头,每一束肌肉,每一丝纤维,把这些统统拿尽,丝毫不剩,想方设法能使跛脚小孩重新行走自如。探究我大脑的每一个角落。如有必要,取出我的细胞,让他们生长,以便有朝一日一个哑儿能在棒球场上欢呼,一位聋女能听到雨滴敲打窗子的声音。

将我其余的一切燃成灰烬。将这些灰烬迎风散去,化为肥料,滋润百花。

如果你一定要埋葬一些东西,就请埋葬我的缺点、我的胆怯和我对待同伴们的所有偏见吧。

把我的罪恶送给魔鬼,把我的灵魂交付上帝。如果你想记住我,那么就请你用善良的言行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吧,假如你的所作所为无负我心,我将与世长存。

1.文中的“我”是一个面临怎样境况的人?我们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品质?

2.文章的题目是“记住我”,作者意欲让人们记住什么?

3.“如果你想记住我,那么就请你用善良的言行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吧,假如你的所作所为无负我心,我将与世长存。”这话写在文章的结尾起什么作用?

4、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中的“我”临终奉献整个身体、一片爱心,这也是一种创造,创造了使活着的人们更好的生活,创造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②在这里,死亡绝非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奉献自己的开始。自己的“死”,能够换来他人的幸福。这就是说,在奉献中,让自己的生命达到永恒。

③本文意境新奇优美,作者面对死亡没有畏惧、留恋、遗憾、痛苦,而是冷静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尸体的部件去帮助人,造福人。感人至深,字里行间充满着至善至美的爱。④“死后原知万事空”。人死后,什么都完了,没有必要“记住我”。“记住我”似乎是在讲条件、提要求,反而有降低品位之嫌。

5.根据下列语意,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①将来有一天()

②一个跟着一个地来,形容来得多,接连不断。()③同世人永远在一起。()

(七)星 空

1.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是在达里湖畔的一个夜晚。2.达里湖形似一牛肩胛骨,位于克什克腾草原的西北边缘。我们到达之时已届仲秋,湖边遍生红草,像一堆堆暗燃的炭火,驱逐已经逼人肌肤的寒意。达里湖在蓝得刺眼的天空下悠然映出远山的倒影。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远眺湖面,鸥鸟起伏,浪挽涟漪,无意中领会到达里湖的女性化气息。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3.看达里湖,你要调动好精神,一口气把它看够,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心若一软,贪图眼福回头再看一眼,就难免又看上半天。所谓“流连忘返”,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了什么呢?无非湖光山色,它如亘古不移又似瞬息万变。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人之手下无论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绣也罢,园林也罢,总是极尽复杂,然而观者一目了然;自然展示的是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和欲进一步了解却又无奈的景象。譬如看达 里湖的蓝,令人惊羡,宛如在蓝中还有什么更美的东西。

4.入夜,我们几个不怕冷的蒙古族汉子决意在湖畔的蒙古包下榻。蒙古包的样式设施均好,十多个人盖着被子和大衣挤在一起,在烛光下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午夜我外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得说不出话来。

5.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外等侯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

6.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儿星斗闪烁。在草原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李白诗云“云傍马头生”,不是虚言。在这里,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以往看星星,觉得它们清冷遥远;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它们矜持沉思。

7.有位诗人将星星亲昵地称作“星子”,我看到的真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这位天神一定是英雄,不然怎么会拥有你们这些精灵? 1. 请找出文中与开头“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相呼应的—个句子。

2. 体会第3段的画线句,指出“造化”不同于“人工”之处(不超过18字)。

3.文章以“星空”为题,却花很多篇幅描写达里湖,对其用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达里湖实在太美了,以致作者忍不住“贪图眼福”而“流连忘返”。B.作者以达里湖美丽动人的景色反衬出湖畔星空惊人的美。

C.由观赏达里湖而领略了自然美的真谛,为下文写星空之美作铺垫。D.满天繁星在平静的达里湖面的倒影,使草原星空显得更加美丽。

4.文章在艺术上除了气象博大之外,还有神话色彩,下列没有神话色彩的一项是()A.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 B.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C.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D.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

5.第⑥段说在达里湖畔看星星没有以往那种“清冷遥远”的感觉,原因是 :

(1);

(2)。

(八)秋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2.文中加方框的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兼容四季”:

“自己的个性”: 现代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1.不用冒号的原因是,前后两句话都是父亲说的话。若改为冒号,则变为,前半句是别人讲的话,与文章表达意思不同。2.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暮色苍茫,„„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黑暗。”作用: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夜幕降临,自己独自一人在岩石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更增添孤独与恐惧感。同时也为后来战胜恐惧和困难,增强勇气,埋下伏笔。

3、哭泣——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给“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4、不是,相反从这一举动看出他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他爱孩子不是一味的溺爱。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儿子,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经过努力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炼,可以增长勇气和经验。

5.他私自离开胆小怕事,且最需要帮助的朋友,给“我”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一点他做得不对;但是他后来带领父亲来解救我,从这一点来说他做得很对。

6、我”就会失去这个难得的增长勇气和经验的机会。如果今后遇到更大的困难,也不能自己去面对,去克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发端——终极 深——浅 2.“挑逗”本意是“招惹”,贬义,在这里用做褒义,用以表现紫藤萝在阳光下动态的美。3.由远及近。4.比喻、拟人、反复。比喻:“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拟人:“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反复:“我在开花!”“我在开花!”5.暗示了作者一家受四人帮迫害而惶惶不安。6.点明主旨。7.想象。8.②③; ④; ⑤⑥。9.紫藤萝花使她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使她精神振奋了。10.如:“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描写了花穗,生动地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三)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应补在第二段第一句之后。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3.用孩子们嬉戏时的天真活泼,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快乐。4.C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6.不好,因为这一句写得亲切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7.轻盈而细密。8.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9.C 10.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1.qíng zhuó līn bó 2.顺叙。“有一个平常的春天”、“不久”、“这一年冬天”、“几十年过去了”(写出三个即可)3.母亲的心永远是母亲的心。4.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突出孩子的自强志坚。

5.①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②孩子做这件事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③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母亲为孩子的将来忧虑。6.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棵树喂童子尿。

7.①残疾孩子精心呵护小树,使之长大成材; ②母亲送残疾孩子读书,使之长大成材。8.③ 9.知识类问题1分;分析类问题2分;理解鉴赏类问题三分。如:如何理解“母亲的心永远是母亲的心”?

(五)1.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这5块钱有可能是他们一天的生活费;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所以男孩的母亲这样说。2.略

3.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

4.这“捐”的意义首先是量力而为,捐出自己的一份真心;其次,你的品学,你的成绩,是你对社会最好的捐献。提示:上文母亲对小男孩说的话可作为回答此题的依据。5.相同之处是:这两处“抬起头来”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来”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来”指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

6.这一文题中蕴含的哲理是: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六)1.“我”是一个在医院、在病床、处于弥留之际的人。文中的“我”具有对人类真挚的爱,具有乐于为他人奉献的优秀品质。2.记住“我”捐躯为人们造福的美好情怀。3.行文由“我”扩展到“你”,以及更多的人,激励人们广行善事,无私奉献,去造福他人,造福人类,使生命得到永恒——点明题旨并深化主题。4.④ 5.①有朝一日 ②接踵而来 ③与世长存

(七)1. 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 它们好象在蒙古包外等候了多时 / 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找对任意一句即可)2. 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的景象。3. C 4. B 5.(1)在草原和湖畔能平视星空,似与繁星很靠近。(2)在湖畔所见的星星很有灵性,活泼而友善。

(八)1.秋天美好景物

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3、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现代文阅读复习

期末现代文阅读复习

复习方法点拨。归纳、概括文章事例的基本格式:

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时候,……人,在……地方,做了……事(结果怎样)。2 记叙文中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

(1)解释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使用了……修辞)

(2)这一词语所描述出来的情形——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场景、心情、环境…)(3)这一情形所体现出来的人物(动物)的情感、精神品质—表现(表达)了……(情感)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句子的作用

(1)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可分别从内容看,是否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

(3)还可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4.筛选、提取信息:有的信息可以直接摘取;有的可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取 所需信息。筛选信息,要抓关键词,关键句。5 人物描写的作用:

一般思路:简单概述其相应的某方面的特点 + 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6、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7、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婴儿的拥抱

①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

②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③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我丈夫感到很困窘。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④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我在心里祈祷着。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们脸上。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

⑤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充满乳味的小婴儿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老人的 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我会的。”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我接过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太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⑥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选自《幽默与讽刺》2011年第2期)1.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章中“我”的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3.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 ..

5.文章结尾“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天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 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分)《童年》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

事例:

(三)《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起,好好活,好好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痛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住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有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苦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花开得正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1.母亲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要推“我”到北海去看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母亲进来和出去的时候都是“悄悄地”,她为什么要“悄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题目中为什么会出现“秋天”二字?

4.作者两次说到自己不知道母亲的病会重到那个程度,这说明了什么?

(一)1.一个婴儿用他纯真无邪的拥抱温暖了一个流浪汉,感染和教育了他的母亲。(3分,意思对即可)

2.困窘——厌恶——肃然起敬(3分)

3.侧面烘托(1分),体现了餐馆里人的惊讶和不解以及我和丈夫的尴尬。(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4.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人对婴儿的珍视、小心翼翼和感激。(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5.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不会以外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成人则是以世俗的眼光以貌取人,表现“我”的羞愧之情,点明中心。(共3分,意思对即可)

(二)1、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2、(1)、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分,意对即可)(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意对即可)(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意对即可)

3、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意对即可)

4、D感伤肯定是不对的,天窗寓意的是光明与坚持,对美好事物以及对生命生活的热爱。是积极地。

5、示例一:《童年》 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爱,使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示例二:《名人传》 贝多芬面对耳聋的痛苦不幸,用创作音乐来为自己打开心灵之窗,最终成为不朽的音乐大师。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双目失明,他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克服重重困准,以顽强的毅力写作。(意对即可)【注意】最后„„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体现出这三本名著这三个主人公他们的天窗是什么?阿廖沙的是外祖母无私的爱,贝多芬是热爱音乐、保尔是靠伟大的理想指引!

1.因为母亲想让儿子散散心,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因为母亲自己也已经病重,她想在自己倒下之前再和儿子去看一次菊花。

2.因为母亲能体谅儿子双腿瘫痪后变得脾气暴躁,生怕触动儿子的情绪,所以在儿子面前小心翼翼。

3.因为文中所记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秋天;因为母亲和作者都生了重病,都到了生命的秋天,但他们仍然像菊花一样灿烂地开放。

4.说明在母子之间永远都是母亲关心孩子多,而孩子关心母亲少。

下载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意义: 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训练1

    期末训练(一) 1、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心旷神怡,以为揭开了大自.... 然的秘密。 B、人类......

    八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复习题

    现代文阅读复习题 《云南的歌会》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散文_。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山野对歌_、__山路漫歌_、_村寨传歌__,三个场合各......

    八年级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

    梦幻网络( http://www.xiexiebang.com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八年级上期末专项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部分 命题人:程学武 审稿:薛传刚、曹克......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练习之一 (汇编)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练习之一 七律长征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6分) 逶(y )磅 (b ) 难( )( ) 横( )( )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分析人:陈地红2012-1-12 在学生的全力配合下,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完成并取得了片区第二的成绩。现结合学生期末成绩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点......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一、基础知识(共24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蹒跚(pán) 愧怍(zuò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风雪......

    八年级上教材作文训练

    八年级上教材写作训练内容一、 作文训练专题内容第二单元:自拟题目,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