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10:5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第一篇: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除了遵循《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外,我校还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从实际出发,适时提出了极富新马特色的《“20+20”高效课堂建设方案》。针对新马的教学实际,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既强调学生学的精彩,也强调教师讲的精当;既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也强调个体独立思考;既强调理解,也强调运用,努力寻求学与教之间的动态平衡。随着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能会延长,教师点拨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但“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的核心目标不会变,追求学生学习高效的初衷不会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心不会变。努力实践《魅力新马行动计划》,建设效率新马;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创设幸福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运用于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和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获得和提高语文的能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各地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出来,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步伐很快,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我校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努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能更新,因此,改革的步伐不大,成绩不明显,跟不上先进地区的改革步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提出《“20+20”高效课堂建设方案》,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现在我们教师的现状:

1、每次考完试之后,总要听到有些老师这样的叹气:“这些题目我上课都讲过了,学生还是不会,真不知怎么教了。”“唉,这道题我没讲,不知学生会不会做?”为什么有这样的叹气,值得我们思考。

2、我们老师都很勤。你看我们老师们:讲课勤说、练习勤印、练习勤讲,作业勤改,测试勤测;辅导勤、抢时间勤。这些勤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了吗?没有,换来的只是一个字“累”。你看,作业改好发回去,测试改完发回去,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是分数,看完分数就往抽屉一扔,你说:“我们这么勤改作业、测试到底换来啥?”练习一大堆,整天题海战,学生整天忙着做练习,他们拿什么时

间来思考、质疑、归纳、总结?不会思考的学生那还不成“书呆子”一个?在社会里,“书呆子”能把学习搞好吗?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特别是高考的压力,高中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作为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同时老师还要扮演好参与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一教学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寻求知识。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拥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语文教学中长期使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他们的能力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给予学生文化熏陶。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中心”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增加语文知识的吸收,提高语文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均有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组长余少波长期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研究和新教材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副组长宋时巧有二十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骨干成员李雪生多年从事课堂教学效率和评价研究,参加新课程标准专题学习,撰写相关论文多篇。骨干成员李张锋在写作教学研究方面有独特的思考。

2、课题组成员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内重新组织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并进行多次集体讨论;到图书馆或在互联网借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思想录》《互动教学》《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高中所有必修、选修教材;购买了相关的教学光盘;查阅有关国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章。

3、本课题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包括校图书馆、查阅网上资料。研究经费方面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每年除向课题组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料外,还同意课题组购买相关资料予以报销,而且提供一部分经费。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以外抽出时间进行集体讨论、分头撰写论文,并定期召开例会;在假期里集中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按照分工撰写论文。此外,本课题研究严格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并进行定期总结。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平台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而“高中语文”对其作了学段和学科上的限定。

本课题所说的“实效性”不是简单狭隘的分数量化,而是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素养的生成量为主要参照,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语言等与学生的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和谐性和一致性为旨归,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素养、思维素质的同步协调发展。

(2)支撑性理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力求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各领域(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必修课教学、选修课教学等)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高中语文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江苏省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嬗变;新旧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比较;新旧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比较。

(2)高中语文分领域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主要包括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必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和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单位时间内(课时)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素养的生成量;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语言等与教学内容的高度一致性;

第三,单位时间内(课时)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高度一致性;

第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效果;

第五,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研究。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1、研究思路和过程:

本课题预定用二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申报阶段、比较研究阶段、分领域研究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共四个阶段。

申报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比较研究阶段(2008年8月-2009年2月):重点研究新旧课堂教学在目标、理念、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方面的不同。

分领域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1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阅读、作文、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工作;进行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完成中期各子课题研究报告。

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刻录研究课光盘。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比较研究法。对新旧课堂教学从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研究。

(2)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挖掘其实质,总结其特点;分析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得失,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类研究法。将总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4)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课堂为阵地,大力开展优质课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撰写教学心得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2月宋时巧

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5月孙彪

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8月李雪生

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10月 王海燕王平

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12月 王评吴红娟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 总结报告 2010年2月闫新华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09年4月 洪业剑张杰

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光盘 光盘 2009年5月李张锋

第二篇: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革命的呼声下,我不断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结构和探索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历经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最终构建了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案六步”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三案六步”内涵:三案:学案、教案、练案。六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表达交流、质疑启思、教师点拨、总结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落实了新课改精神的教育理念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怎样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三案:

1、学案——课堂前移,落实预习环节。

导学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政治学科专用自习或者是公共自习进行预习,由科代表收起上交给老师,或是各组小组长检查落实预习情况并将遇到的疑难相关问题总结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制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学定教。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有了老师有效教学的基础。由此看来,导学案起到了学生老师双赢的效果。

2、教案——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能力。

教案是师生在课堂上共用的教学材料。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具体呈现、知识小结等环节,为学生课上更有效的参与提供了有形的资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3、练案——巩固提升,检测学习效果。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制定适量的练习,练习的应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要控制练习的难度,一般要基础,适当提高能力。练案的利用一部分可以放在课上,老师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答题的信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对本节课的内容有进一步强化、巩固的作用。也可以留在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高。

三案分别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三者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充分体现了高效教学的新课改理念。

(二)六步:

这一部分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近期的时事新闻等,并根据情境设置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探究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模块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内容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就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扮演推销员的角色进行产品模拟推销。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在妙趣横生、群情激昂的课堂上我又及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你最喜欢的中国产品名牌是什么?一个知名企业怎样才能使得自己长盛不衰的?在学生讨论中,我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北京同仁堂、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等相关图片资料,然后提问:“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使企业成功,哪些因素是最关键的?”这样,借助时政图片材料,配以归纳设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从而顺利切入课题。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个环节就是老师先展示本节课自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教师保证学生自学探究有的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自学学习中有所感悟;第二,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如,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第三,自主学习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一般在课下完成)、概括重点、发现疑点、构建网络等。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既解决了教材理解的问题,又最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表达交流,相互借鉴。

通过这个环节是对前一个环节的过渡和延伸。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前面问题的答案,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围绕既定问题的讨论,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提高,在互学中发展。

4.质疑启思,合作探究。

在第三步的基础上,要提出高于教材的、更有思考价值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学生对所提问题如果课时不允许可以不进行讨论和解答,而是留做悬念课下解决。老师对重点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而自己扮演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机会并及时准确的进行相关指导。小组是通过合作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对精神。

此时,教师也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下面以两个课为例说明:

(1)老师质疑启思:例如,在学习《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的模拟听证会,就“中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这一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老师要适当提出质疑:假如你是这次听证会的组织者,你应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员参加听证会?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然后组织不同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从学生代表、校方代表、家长代表、专家代表的方面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老师则身处学生中间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起“导”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民主决策的方式,共历决策过程,并从中感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2)学生质疑启思: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时,同学们普遍对适度消费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纷纷提出问题:如“贷款买汽车、住房等商品不是超前消费吗?„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是国家正在提倡的吗?我们买名牌不是在促进消费扩大生产吗?”这些很尖锐的问题,讲大道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由此可见,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形式、以质疑释疑为主线的这种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发现过程、创新过程。

5.教师点拨,提炼升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这个环节老师画龙点睛:一是授生以“渔”,讲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点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命穴之处,真正做到本节知识的升华。

6.总结反馈,应用提高。

首先,总结反馈。让学生言简意赅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的收获,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老师也可以用知识结构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应用提高。主要是组织限时限量的检测,及时有效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组织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测评,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就检测的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书面检测;甚至还可以把学生整理听课笔记作为检测形式。就检测的内容而言,既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的特点。最终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三案六步”的教学模式的依据

第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90后学生的思维开始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独特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提供了自主的平台。

第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中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他们亲身的体验去感受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并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五、实施“三案六步”教学法的反思:

第一、要更换思想,忌讳走过场。

哲学上有这么一句话:有什么价值判断就有什么价值选择。你从思想上没有“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理念,认为“五步”教学法有问题不行,那你在行动上就会拒绝“五步”教学法的实施。

第二、要灵活运用,忌生搬硬套。

是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六步”教学?我们一定要抓住: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中是学生在学习,而不是教师在学习,一定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要坚决反对教师满堂讲、满堂灌以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需要来安排。

第三、要贴近学生,忌高高在上。

知道自己学生哪些知识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合作探讨、哪些知识一定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等等,组织教学要有针对性,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四、要持之以恒,忌三心二意。

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

结束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事实证明,教学模式的创新为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进程中,我们仍将不断奋勇前行,在改革的浪潮中创造出更新的业绩。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9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可以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文字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用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听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使语文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生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设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疑点及难点时,教师因势利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恰当地解析疑点及难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情感在激励中得到升华和陶冶,在重难点的突破中达到学文与悟道的和谐统一。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詹天佑》一课时,教师讲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运用教学媒体设计了一个动画教学环节,动画使学生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由于笔者巧妙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同时更加深刻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化知识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教科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的呈现方式,而学生所学知识的呈现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知识呈现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一文,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声音图象随时插入展示,这样学生虽坐在教室里,但其视野却可以随着多媒体的展示扩展到战国时期,对文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感受随着画面和声音不断地延伸,同时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视频思考西门豹言行,提炼总结人物性格特征,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上课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了它的最大价值,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拓展文本,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及学生的参考书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语文资源。如,教完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对《西游记》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大量有关《西游记》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西游人物传”的黑板报。课后,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开拓了视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为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注:本文为2015甘?C省“十二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5]GHB0605)

编辑:张慧敏

第四篇:运用板块教学,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摘 要:历史教育向来是我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从中国当代学校的历史教育成果来看,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从发现新的教学模式“板块式教学”出发,希望先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变来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板块式教学;历史教学;教学模式

自古以来,我国对于历史教育就从来没有松懈过,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就曾经说过“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要务,为国家之遥道。”但是,从近些年的学校历史教育上来看,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是很理想。那么,应当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才能打造历史高效课堂呢?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或许就能解决历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这一问题。

一、“板块式教学”及其特点

(一)“板块式教学”的含义

“板块式教学”这一概念首先由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其含义指的是教师通过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将一节课或者课文的一个章节,从教学内容、方式和过程将其分解为富有各自特点但相互之间又包含密切联系的教学环节,又称之为“板块”。“板块式教学”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采取“线性学习”,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设置,从第一小节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小节逐个分析,最后再做总结。“线性学习”思维较为僵化,内容较为枯燥,教学内容只流于表面,没有寻找出历史教学中的内部逻辑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提起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板块式教学”的特点

1.“板块”状分布

所谓“板块”状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以及自身对于历史的看法和认知,对教学内容的一个点或者一个面进行分割,形成多个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呈“板块”状并列分布,彼此看似无关但事实上存在紧密的联系。

2.“板块”间存在的逻辑顺序

“板块”虽然在表面上是属于并列关系,但是每一个看起来相互独立的“板块”,事实上又会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递进关系,并且不同的“板块”之间又是环环相扣、相互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状况,那是因为“板块”的划分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割,而是由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将其串联起来,将每个独立的“板块”衔接为一个整体。

3.不同的“板块”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板块”的划分是通过教师按照其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选择教学内容的某一点来进行科学性、创新性的分解。教师在进行“板块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由点到线再到面地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为学生解决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基础问题。

二、“板块式教学”在“三国鼎立”一课中的实际应用

在教材中“三国鼎立”一课中,虽然有的教师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精简提炼出三个部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这是完全按照历史教材的编写顺序,先对东汉末年的形势介绍分析,再就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最后停在三国鼎立的形成以及对魏蜀吴三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做出介绍和分析。

这样的“线性学习”虽然在时间上较为清晰明了,但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在历史教育工作者自己都缺乏对历史的想象力的时候,怎么能奢望学生对这样枯燥无味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不用说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了解教材以外的历史。

事实上,学生有许多的渠道可以去了解三国的人物和故事,比如影视剧、网络游戏、小说等就有不少基于三国背景下的作品。许多学生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如数家珍,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当学生通过外界接触到那么多三国历史的相关信息时,如何去引导他们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历史,哪些是后人杜撰和演义的,让他们对三国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历史上存在的人物,而应该深入到所有历史事件背后的联系与其所处的时代对其产生的影响。

因此,按照上文我们所提过的“板块式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三国鼎立”这一课可以按照不同的板块分为四个内容:汉室衰微群雄起、官赤逐鹿英雄出、三分天下谋一统、英雄远去尽评说。这四个板块的划分不仅可以清楚地交代三国鼎立局面之所以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之后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评价,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历史与他们所感兴趣的影视剧、游戏、小说中三国历史之间的差异。通过板块教学让学生既可以在兴趣中学习,又能在学习中了解真正的历史事件,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学问,而是一个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精彩绝伦的故事。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理性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当代社会的问题,并且关注民生、着眼世界,最终形成科学、理性但又富有人文关怀素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五篇:“20+20”高效课堂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20+20”高效课堂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20+20”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20+20”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20+20”高效课堂,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

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关于建设学习小组的意见》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

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下载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课堂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课堂 不断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规范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以小班化教学模式,构建高......

    实施“三四五”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三四五”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我县推出的“三四五”教学模式旨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自己......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几点体会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几点体会 上传: 张振华更新时间:2012-5-16 13:25:07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几点体会 铅山一中 张振华 自2011年10月起我校大力推进课改,我教了高一两个......

    运用“十六字”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样例5)

    运用“十六字”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如春风化雨,逐渐深入人心。从县教科研中心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来,我校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与改革的......

    运用电子白板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运用电子白板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摘 要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开展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等活动,在扩充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

    运用多媒体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 单位:获嘉县高级中学学科: 学段: 姓名:数学高中刘晶 晶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获嘉县高级中学高中数学刘晶晶内文摘要: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迎合新课改的......

    打造英语高效课堂模式实施方案

    打造英语高效课堂模式教研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工作要求,塑造英语高效课堂模式,培育学校特色,现将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背景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