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十六字”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运用“十六字”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如春风化雨,逐渐深入人心。从县教科研中心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来,我校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与改革的热潮。认真学习和研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县城二中的“四环节”,太谷县“二十四字”,江苏西亭中学“学、讲、练、探”等先进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近年来课堂教学实际及课改情况,我校摸索总结出“十六字”(自学感悟,交流互补,点拨讲解,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于2011-2012学年新学期起在全校实施。
“十六字”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许多弊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十六字”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的最大改革就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使“兵教兵”“一对一,一帮一”真正落到了实处。
自学感悟: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预习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久而久之,让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懂得预习不充分就不只是自己学不到知识,盲目听课,而且在展示时还会当众出丑,把以被动和应付预习变为了主动预习的自觉行为。在课标指引下将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基础的同学都能通过自学完成一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产生成就感,当堂带着问题让学生自读、自学,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环节;
交流互补:将自学情况首先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发现的问题先让会的教不会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他小组交流或将问题写到黑板上或口头提出,会的小组进行展示解决问题,或进行补充;
点拨讲解:在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确定什么问题需要及时点拨,什么问题需要讲解,学生通过自学学会的不讲,不重复学生讲过的,重点难点必须讲,似是而非、易错易混、思维拓展拔高、知识辨析的地方必须讲,点拨讲解适时到位;
巩固拓展:设置题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当堂要有检测,及时落实目标达成情况。课堂上教师通过检测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省时高效。
“十六字”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发现,只有精心备课才能在课堂上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才能把这些环节灵活地运用和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使它为课堂教学服务。应该特别提出来的是,学生的合作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在推行“十六字”教学模式的同时引入了合作学习的理念,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又分若干小组,每小组两人,每大组四到六人,制定了详细的小组合作规则和奖评制度,激励和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优生成为了老师的小帮手,优带中,中促差,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避免了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容易走神现象的发生,一举两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上成满堂灌,现在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有可学,有可思,有可问,有可悟,自然就有兴趣去主动学习,并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以前一些胆小怕羞和不愿动脑的学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争先恐后害怕拖了小组的后腿,小组合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了甜头。考试成绩也说明了这一点,班内大部分同学在进步,尤以中等和学差生的进步最为明显,真正让教育面向全体,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互补共赢,而且我们的班级管理也从中受益匪浅。
当然,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在实施“十六字”教学模式中还有很多困惑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交流互补”环节,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提出有价值、有争议、有深度的问题,合作交流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那课堂就能容量更大,更有广度和深度。多年的教学改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一切为了学生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了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学生更长远的发展,只靠教师的高度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有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才是教育发展的新出路。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将更好地实施和完善“十六字”教学模式,并通过不断总结和提升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为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第二篇: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革命的呼声下,我不断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结构和探索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历经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最终构建了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案六步”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三案六步”内涵:三案:学案、教案、练案。六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表达交流、质疑启思、教师点拨、总结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落实了新课改精神的教育理念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怎样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三案:
1、学案——课堂前移,落实预习环节。
导学案提前一天下发,学生利用政治学科专用自习或者是公共自习进行预习,由科代表收起上交给老师,或是各组小组长检查落实预习情况并将遇到的疑难相关问题总结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制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学定教。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有了老师有效教学的基础。由此看来,导学案起到了学生老师双赢的效果。
2、教案——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能力。
教案是师生在课堂上共用的教学材料。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具体呈现、知识小结等环节,为学生课上更有效的参与提供了有形的资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3、练案——巩固提升,检测学习效果。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制定适量的练习,练习的应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且要控制练习的难度,一般要基础,适当提高能力。练案的利用一部分可以放在课上,老师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答题的信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对本节课的内容有进一步强化、巩固的作用。也可以留在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高。
三案分别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三者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充分体现了高效教学的新课改理念。
(二)六步:
这一部分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近期的时事新闻等,并根据情境设置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探究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模块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内容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就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扮演推销员的角色进行产品模拟推销。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在妙趣横生、群情激昂的课堂上我又及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你最喜欢的中国产品名牌是什么?一个知名企业怎样才能使得自己长盛不衰的?在学生讨论中,我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北京同仁堂、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等相关图片资料,然后提问:“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使企业成功,哪些因素是最关键的?”这样,借助时政图片材料,配以归纳设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从而顺利切入课题。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个环节就是老师先展示本节课自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教师保证学生自学探究有的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自学学习中有所感悟;第二,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如,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第三,自主学习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一般在课下完成)、概括重点、发现疑点、构建网络等。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既解决了教材理解的问题,又最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表达交流,相互借鉴。
通过这个环节是对前一个环节的过渡和延伸。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前面问题的答案,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围绕既定问题的讨论,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提高,在互学中发展。
4.质疑启思,合作探究。
在第三步的基础上,要提出高于教材的、更有思考价值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学生对所提问题如果课时不允许可以不进行讨论和解答,而是留做悬念课下解决。老师对重点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而自己扮演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机会并及时准确的进行相关指导。小组是通过合作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对精神。
此时,教师也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下面以两个课为例说明:
(1)老师质疑启思:例如,在学习《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的模拟听证会,就“中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这一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老师要适当提出质疑:假如你是这次听证会的组织者,你应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员参加听证会?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然后组织不同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从学生代表、校方代表、家长代表、专家代表的方面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老师则身处学生中间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起“导”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民主决策的方式,共历决策过程,并从中感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2)学生质疑启思: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内容时,同学们普遍对适度消费与现实生活的不一致纷纷提出问题:如“贷款买汽车、住房等商品不是超前消费吗?„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是国家正在提倡的吗?我们买名牌不是在促进消费扩大生产吗?”这些很尖锐的问题,讲大道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由此可见,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形式、以质疑释疑为主线的这种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发现过程、创新过程。
5.教师点拨,提炼升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这个环节老师画龙点睛:一是授生以“渔”,讲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点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命穴之处,真正做到本节知识的升华。
6.总结反馈,应用提高。
首先,总结反馈。让学生言简意赅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的收获,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老师也可以用知识结构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应用提高。主要是组织限时限量的检测,及时有效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组织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测评,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就检测的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书面检测;甚至还可以把学生整理听课笔记作为检测形式。就检测的内容而言,既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的特点。最终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三案六步”的教学模式的依据
第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90后学生的思维开始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独特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提供了自主的平台。
第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中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他们亲身的体验去感受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并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五、实施“三案六步”教学法的反思:
第一、要更换思想,忌讳走过场。
哲学上有这么一句话:有什么价值判断就有什么价值选择。你从思想上没有“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理念,认为“五步”教学法有问题不行,那你在行动上就会拒绝“五步”教学法的实施。
第二、要灵活运用,忌生搬硬套。
是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六步”教学?我们一定要抓住: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中是学生在学习,而不是教师在学习,一定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要坚决反对教师满堂讲、满堂灌以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需要来安排。
第三、要贴近学生,忌高高在上。
知道自己学生哪些知识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合作探讨、哪些知识一定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等等,组织教学要有针对性,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四、要持之以恒,忌三心二意。
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
结束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事实证明,教学模式的创新为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进程中,我们仍将不断奋勇前行,在改革的浪潮中创造出更新的业绩。
第三篇: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范文模版)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溜西门小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材料汇编 2013年5月,特区教育局中召开了全区“自主教育课堂改革”动员会,会上讲了“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及重要性,开始启动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如今七个月时间过去了。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初始阶段的工作中,勤于学习、科学实践、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构建高效课堂初始阶段的阶段性成果。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从三年级到五年级,课改工作已全部铺开,实验班全体教师熟悉了“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新的课堂生机已初步呈现。现将我们对构建高效课堂工作以来所做的相关工作以及体会向大家做以总结汇报。
一、通过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为了改变广大教师的旧观念、旧思路,学校连续召开了数次全体教师会议,就武当山特区课改的背景及意义向老师们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同时我们在特区教研室和学校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大部分教师去郧西马鞍小学学习,当大家现场观摩了马鞍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观看了有关视频资料,都深深地被他们那彻底的、颠覆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所震撼,有豁然开朗之感。学习归来学校立即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行为自我反思”活动,对已往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查自纠。经过学习与反思,全校一致认为必须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大胆借鉴他人之长、融众家之智慧为我所用,对课堂教学“大动干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组建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切实做好“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创新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课堂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三、认真思索,确立教学模式
学校在充分学习教学理论,借鉴马鞍小学的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调研和教研室汇报,最终结合实际陈校长提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以导学案为依托,构建小组合作式高效课堂。
(一)模式核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建模反馈
(二)基本内容和框架:
三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反馈提高
六步骤:导入定向(创设情境、分层定标)→自学体念(目标驱动、慎思独学)→合作展示(同伴互助、合作共享)→归纳提升(师生交流、探究延伸)→自测反馈(分层检测、训练运用)→反思总结(查缺补漏、拓展提升
四、狠抓落实,稳步推进课改工作
课改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落实。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宣传发动全体教师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真正地使课改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1.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我们组织各教研组教师教师针对上课情况,进行大讨论,感受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同时剖析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为自己开展课改做好准备。学校先后开展了两轮“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分语、数两个教研组结合实情按照“四环”教学模式要求集体备课。同时组内成员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及时将前一位教师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下一位教师开课时便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同备课组的老师也在“得”与“失”中,改进和完善了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更有效的课堂,为全面实施“三环六步教学法”做了良好的铺垫。
2.骨干引领,全面推开。
两轮“同课异构”活动后,学校推选优秀教师用“三环六步”教学法上研讨课。通过他们的研讨课,向全校教师传达他们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使得有疑问的教师有更明确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全员参与切实运用“三环六步” 教学法于课堂。
3.开展调研,不断推进。
为了使“创新教学模式”工作顺利推进,不断解决“创新教学模式”中遇到的新问题。在校长和教导处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一起将前一阶段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召开讨论会和教师们一起讨论其中的焦点问题。讨论中,教师们各抒己见,把自己比较好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把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再向其他老师问询,这样不断反思、小结模式实施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模式环节细节,从而推动“创新教学模式”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
4.全面考核,推向深入。为了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地投入到“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中,把“三环六步教学法”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学校要求低年级教师“扶着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尝试用“三环六步教学法”上课; 3--5年级的每位语、数、英语教师节节用“三环六步教学法”,紧紧依托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学校还建立了有效的课堂改革考核制度将“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与绩效工资挂钩,具体办法是:
1.凡教师个人无故不参加集体备课的,每人每次扣量化考核分1分。
2.凡未按全区统一的上课模式上课的教师,或课堂没有真正还给学生,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师组织不力,放任自流的,学生发言不积极的。每人每次扣量化考核分2分。
3.凡查到教师课后没有写教学反思的,每人每次扣量化考核分1分。
凡违反以上条款累计三次的教师,当年内不得评优选先。对于在“创新教学模式”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师有优先外出考察学习权。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摸索,我校教改实验基本进入正常轨道,课改成效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实验年级的小组构建基本形成,全体实验教师均能够按照“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对主课型——“问题解决课”的操控策略能够熟练运用。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明显增强。传统的课堂,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上课打瞌睡、或者开小差的现象时常能够看到。实施教改实验以后,课堂上的学习单位由学生个体变成了多名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生进师退,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流合作的机会、多元展示的平台让给学生,每一位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自由发言、自由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学生“活”了起来,课堂“动”了起来,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气与灵性。三是学生学习成绩略有提高,在今年三月份启动教改试验时,我最担心的是教学质量,但是实践证明,只要放开手脚大胆去实践,本次教改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很有益处,我们将今年六年级毕业检测成绩纵向、横向进行对比,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各科教学均有所提高。
五、积极创新,形成我校课改特色。
教导处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和骨干教师会议,传达上级就课改推进的精神,不断对课改工作提出新要求,使大家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堂。
1.文科教学不仅只是对话交流、问题探讨。语文、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求要注意将感情朗读训练与指导有机穿插进去。在小组合作、多元化展示、及教师指导过程中,抓住文章的情感训练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
2.我们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尤其是语文教学。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在教授文章内容相对简单的课文时,一定要注意拓展,或者进行阅读性的拓展,或者进行写作性的拓展,或者抓住人物的品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拓展。3.教师能正确看待学生课堂上汇报交流不完整,或者回答不到点子上的问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新知识,回答不到点子上或者回答的不够完整是很正常的,也许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后回答的准确率只能达到80%,但是要看到这80%是学生自主学来的,留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在探寻这80%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教师直接讲授100%的正确知识,学生未必就能够全盘接受。
经过学生讨论以后学生展示出的答案不完整或者不正确,教师的点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4.学生喊口号、喊组训一定要及时、适宜、恰当。不敢过多、过滥,喊出来的口号要有感召力,要能够感染人、影响人、鼓舞人,要有真情实感。
5.导学练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读案应该具有熟读文本的要求(一般要求读文本三到五遍),同时应具有评价性,相关资料的搜集的指引性。前置作业要为课堂所用,应该具有讨论性、合作性、展示型,更应该紧扣教材,紧贴教学主要目标,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设计。拓展单应该具有训练性、检查评价性、知识拓展性。
6.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逐步打破尖子生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初期的小组合作、多元化展示中要抓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尖子生培养成功以后,应该把更多的机会给中等生,中等生培养成功后应该逐步把机会让给学困生,要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逐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汇报,都有勇气,有能力在全班学生面前规范陈述自己的观点。
7.教师不抢学生的话。应试教育学生养成了主动征询老师意见的习惯。教师点拨一定要及时,有效,言简意赅,切记重复啰嗦。尤其是对学生在汇报中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的点拨,在语气语调上一定要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充满情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汇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听,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漏洞。在自己补充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问题。如:教师缺乏对教育新理念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尤其是年长的老师;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要求不吻合;教师对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不准;优生与学困生不能兼顾发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如何进行准确的评价等等。学生人数过多,分组人数太多,无法兼顾学习„„
1、传统观念影响较大
少数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大,对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持消极态度。传统教育观念在一些教师心底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害怕学生学不到东西,因而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所怀疑、热情不高。
2、教师面临多种压力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实施以后,教师面临着多种压力。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增多、任务量加大,特别是导学案的设计往往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努力;课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又要维持课堂的正常秩序;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和评价,也面临着教学质量的压力。这些压力聚集在一起,导致教师容易产生倦怠感,对这一新模式有所怨言。
3、学生自学能力有待加强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前学生应该预习导学案,并完成相关练习;跟随教师的引导,课中积极讨论,深入探究,构建知识体系;课后,自主检测,拓展迁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前没有好好利用导学案,不主动进行预习;课中讨论时参与度不高;课后导学案作业更改情况不尽人意。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思想观念、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导学案设计、学生自学能力几个方面提出以下五点推进策略。
1、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讲座、交流研讨会等方式,介绍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及优势,积极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实施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固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教师,学校更应积极与其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是他们意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他们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应该给予一定时间作为过渡期。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学改革的深化至关重要。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提升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扎实推进我校教学由苦干型向科研型、实效型转变。导学案的制作不能急于求成,应先发挥骨干教师的表率作用,将他们制作的精品导学案作为典型模版,其他教师进行学习,由此层层推进,集体“修炼”、人人提升、减小压力,促使教师适应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自上而下进行引领;教师及时反思,并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与他人分享,自下而上探索发现,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形成“1+1>2”的共享效应。
3、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学校经过调研访谈、集思广益,形成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整体规划、达成共识。健全管理制度,将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教师评价机制,以此促使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建立激励机制,对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较好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此减少教师的倦怠感,鼓励教师将发展作为常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4、导学案设计区别化
导学案设计区别化,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导学案应根据不同的学段、年级、学科、课型,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设置,体现其中的个性与特色。学段分类体现小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差异;学科分类体现学科本质、学科思维、学科理念间的差异;课型分类体现新知课、复习课、实验课、活动课、讲评课中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的差异。例如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但对色彩缤纷的图片比较感兴趣,因此小学生的导学案可以配合图片加以引导。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教师相信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能够自己学习,从而敢于放手、放心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七、今后的打算
1.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教研学习时间。一是组织广大教师进行认真学习订购的新课改书籍;二是认真解读本校课改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对照旧教法和教学成绩来领会新方法的优势。
2.坚持做好平时工作。
主要是:(1)开展读理论书籍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写学习笔记
(2)写好教学反思或教后感
(3)借助优质课光盘和教育新理念,每位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节节规范,堂堂有新意(4)教师每周至少听三节课每学期听课要在20节以上,各教研组要经常上集体研究的研讨课,写好评课记录。
3.收集整理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档案,并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的征集工作,写好“创新教学模式”体会,写好课后反思,为学校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留下宝贵资料。
总之,“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做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工作。并坚信这一工作定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第四篇: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9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可以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文字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用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听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使语文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生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设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疑点及难点时,教师因势利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恰当地解析疑点及难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情感在激励中得到升华和陶冶,在重难点的突破中达到学文与悟道的和谐统一。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詹天佑》一课时,教师讲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运用教学媒体设计了一个动画教学环节,动画使学生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由于笔者巧妙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同时更加深刻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化知识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教科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的呈现方式,而学生所学知识的呈现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知识呈现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一文,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声音图象随时插入展示,这样学生虽坐在教室里,但其视野却可以随着多媒体的展示扩展到战国时期,对文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感受随着画面和声音不断地延伸,同时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视频思考西门豹言行,提炼总结人物性格特征,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上课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了它的最大价值,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拓展文本,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及学生的参考书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语文资源。如,教完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对《西游记》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大量有关《西游记》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西游人物传”的黑板报。课后,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开拓了视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为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注:本文为2015甘?C省“十二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5]GHB0605)
编辑:张慧敏
第五篇: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运用“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除了遵循《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外,我校还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从实际出发,适时提出了极富新马特色的《“20+20”高效课堂建设方案》。针对新马的教学实际,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既强调学生学的精彩,也强调教师讲的精当;既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也强调个体独立思考;既强调理解,也强调运用,努力寻求学与教之间的动态平衡。随着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能会延长,教师点拨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但“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的核心目标不会变,追求学生学习高效的初衷不会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心不会变。努力实践《魅力新马行动计划》,建设效率新马;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创设幸福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运用于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和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获得和提高语文的能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各地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出来,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步伐很快,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我校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努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能更新,因此,改革的步伐不大,成绩不明显,跟不上先进地区的改革步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提出《“20+20”高效课堂建设方案》,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现在我们教师的现状:
1、每次考完试之后,总要听到有些老师这样的叹气:“这些题目我上课都讲过了,学生还是不会,真不知怎么教了。”“唉,这道题我没讲,不知学生会不会做?”为什么有这样的叹气,值得我们思考。
2、我们老师都很勤。你看我们老师们:讲课勤说、练习勤印、练习勤讲,作业勤改,测试勤测;辅导勤、抢时间勤。这些勤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了吗?没有,换来的只是一个字“累”。你看,作业改好发回去,测试改完发回去,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是分数,看完分数就往抽屉一扔,你说:“我们这么勤改作业、测试到底换来啥?”练习一大堆,整天题海战,学生整天忙着做练习,他们拿什么时
间来思考、质疑、归纳、总结?不会思考的学生那还不成“书呆子”一个?在社会里,“书呆子”能把学习搞好吗?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特别是高考的压力,高中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作为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同时老师还要扮演好参与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一教学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寻求知识。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拥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语文教学中长期使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他们的能力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给予学生文化熏陶。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中心”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增加语文知识的吸收,提高语文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均有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组长余少波长期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研究和新教材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副组长宋时巧有二十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骨干成员李雪生多年从事课堂教学效率和评价研究,参加新课程标准专题学习,撰写相关论文多篇。骨干成员李张锋在写作教学研究方面有独特的思考。
2、课题组成员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内重新组织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并进行多次集体讨论;到图书馆或在互联网借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思想录》《互动教学》《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高中所有必修、选修教材;购买了相关的教学光盘;查阅有关国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章。
3、本课题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包括校图书馆、查阅网上资料。研究经费方面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每年除向课题组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料外,还同意课题组购买相关资料予以报销,而且提供一部分经费。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以外抽出时间进行集体讨论、分头撰写论文,并定期召开例会;在假期里集中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按照分工撰写论文。此外,本课题研究严格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并进行定期总结。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平台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而“高中语文”对其作了学段和学科上的限定。
本课题所说的“实效性”不是简单狭隘的分数量化,而是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素养的生成量为主要参照,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语言等与学生的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和谐性和一致性为旨归,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素养、思维素质的同步协调发展。
(2)支撑性理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力求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各领域(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必修课教学、选修课教学等)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高中语文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江苏省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嬗变;新旧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比较;新旧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比较。
(2)高中语文分领域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主要包括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必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和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单位时间内(课时)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素养的生成量;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语言等与教学内容的高度一致性;
第三,单位时间内(课时)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高度一致性;
第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效果;
第五,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研究。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1、研究思路和过程:
本课题预定用二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申报阶段、比较研究阶段、分领域研究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共四个阶段。
申报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比较研究阶段(2008年8月-2009年2月):重点研究新旧课堂教学在目标、理念、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方面的不同。
分领域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1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阅读、作文、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工作;进行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完成中期各子课题研究报告。
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刻录研究课光盘。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比较研究法。对新旧课堂教学从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研究。
(2)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挖掘其实质,总结其特点;分析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得失,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类研究法。将总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4)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课堂为阵地,大力开展优质课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撰写教学心得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2月宋时巧
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5月孙彪
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8月李雪生
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10月 王海燕王平
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12月 王评吴红娟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 总结报告 2010年2月闫新华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09年4月 洪业剑张杰
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光盘 光盘 2009年5月李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