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诗歌 水仙花 导读和赏析

时间:2019-05-15 10: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兹华斯诗歌 水仙花 导读和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兹华斯诗歌 水仙花 导读和赏析》。

第一篇:华兹华斯诗歌 水仙花 导读和赏析

By: @超真实的虚幻

华兹华斯诗歌 水仙花 导读和赏析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在树荫下,在湖水边,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在银河里闪闪发光,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but they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以上中文翻译复制自网络,不知译者何人)

诗的开头直接就是一个明喻: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这个明喻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一朵云,它是高高在上的,漠然的,被动的,轻如空气,无意又无力。我们也许就此感知了诗人此时的心神状态,像天上一朵云,从上看下来,却并不特别留意什么。

而这时,他遇到了花丛。如果诗人的心神是散漫的,超然的,不被这俗世所羁绊的,那么这些花却是恰恰相反的,它们不仅是植根于大地之上,而且也是成群结伴的,正和诗人的孤独相映对照。

我们不妨再看看诗人采取的拟人手法。第一段中,诗人选择了把自己―去人化‖,为什么呢?部分原因在于他和花之间的关系,那种连续的交换,因为他在不断对照着水仙花来审视自己的情形。作为一朵云,他不再那么―人‖了,而作为舞者,水仙却拥有了人形。

再看看诗人的用词,例如:host。为什么他已经说了 crowd,还要用 host?这俩在此处的字面上,不是一个意思吗?我们读过第二段中那无限的感触后回过来看,host 也许也隐含这天国的意境,因为 host 也有―圣体‖的意思。此外,host 也有迎宾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感受到花儿对他展现出的欢迎。

再看第三段结束的地方: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直接表达的意思,不过是‗I was happy‘。然而一方面,诗人没有说 I,而用了第三人称;另一方面,他说‗怎能不快乐‘,似乎留下了一点‗不快乐‘的余地,削弱了‗快乐‘。这是为什么呢?且按下不表。

再读几遍,你可能就会感觉到,诗人不断地在重复。每一段对花儿的描述,其实都是重复的意思,而采用了不同的变化。再仔细看,诗人逐一注入了四大元素:气,空气搬的云;地,花儿植根之所在;水,波光粼粼的湖面;而最后一段中的火,花儿在记忆浮现时的flash。

接下来看,在所有段落中都被重复的重点词是哪个?找到了没有?对了,dance!到了第四段中,诗人和花儿最终更是在一起 dance!

而这第四段,实在是整诗之力量所在。其实我们可以把第四段当作把前几段的概括和重述: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 这正是第一段诗人如一朵云般同样的情绪。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 两年前的场景在脑海中重现,诗人重新再次获得那样的体验。注意这句话用的时态是现在时。前三段都是过去时,而第四段是记忆的再现,在持续的―现在‖的再现。

这 诗不仅仅是叙述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更是把人的记忆戏剧性地呈现出来。注意高潮的最后一句中的介词―with‖。如果你再读一遍的话,请务必把这个with 重重地读。我们前面说过,诗人在现场的反应,似乎有一种―有保留‖的快乐,―怎能不快乐‖,或者说―不得不快乐‖。而这个with,却是诗人沉入记忆时,完全地主动地快乐着。

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们不常常会在记忆中体会到一种比在现场更强烈的感受吗?

好了,就说这些吧。对于诗意,不要说,不能说,不必说。每个人应该读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故而再说只能是画蛇添足了。

第二篇:华兹华斯 诗歌赏析 两篇

The Daffodils

Written by William Wordsworth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水仙花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见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跳着舞,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诗人怎能不满心快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赏析:

《水仙花》是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口语化的语言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大特点。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这首诗歌强调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回忆的重要性。

诗歌前两节描写了诗人看到的美丽的自然景色。第三节描写了诗人的内心感觉:欢乐,平和。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浮云,在这一片水仙花上俯视着它们。诗人还运用拟人手法(personifies)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The cloud wandered,the waves danced,但其重点还是放在水仙花上。他把它们写成“a crowd”,“a host”,“a company”,“They dance and toss their heads”,它们还会表达欢乐愉快(“glee”,“jocund”)的心情呢!

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强调了回忆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当他处于空虚黯然的心情(in vacant or pensive mood),这一簇簇美丽的水仙花就会出现在他的回忆中(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诗歌中的“inward eye”就是指他的回忆。它们帮助他度过了生命中的困难时期。当我们处在孤独与无助时,我们也可以回忆我们曾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UPON WESTMINSTER BRIDGE威斯敏斯特桥上

--William Wordsworth华兹华斯

译/猎人hunter560(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B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Ships, towers, domes, theatre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l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

Notes:

This poem is written insonnet form by William Wordsworth describing London, viewed from one of the bridges over the Thames泰晤士河, in the early morning.This po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he first eight lines(octave)and the next six(sestet).Between these two is a break called a volta which emphasises the traditional change in mood or subject between the octave and sestet.In the first eight, he describes early morning London in detail, and then goes on in the final six to compare the city in that moment to natural wonders.The rhyme scheme is ABBAABBA CDCDCD

The dominating theme in the poem is Nature.London is described with natural scenery.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beauty of the city as the towers, the cathedrals(church), and the temples.Wordsworth personifies拟人化 the city along with the earth and the sun.This repeated his conviction坚定的信仰 that the city, at this particular point of day, does not clash 不协调with nature but becomes a part of it.The poet describes the calm and the tranquillity乡村的宁静 of the

city.There are neither sounds or noises, there is only silence.clash 不协调 look bad whenthey are together大地风光鲜有如此漂亮:

谁对壮丽景色不能欣赏,那就与公牛的灵魂一样:

这座城市穿上华丽衣裳,安谧的清晨伴五彩霞光,船舶、高塔、拱顶、剧场、教堂,直冲天穹向着田野开放;

在纯净空气里熠熠闪光。

阳光从未如此绚丽辉煌,沐浴山谷、岩石、山坡之上;

如此召唤以前从未深感,泰晤士河流淌随心所愿:

上帝啊!千家万户梦正酣;

这颗强大的心沉睡安然!

第三篇: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英语形容词的翻译

A Study of Self-Other Relation in The Painted Veil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钱钟书翻译研究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 自然主义在《海狼》中的表现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

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从《洛丽塔》中的小人物看亨伯特悲剧的必然性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TVs in China and U.S.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 商务谈判策略研究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自立和创新——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读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从《喧哗与骚动》中看复合式意识流手法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从影视剧看英语俚语使用的性别差异 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 45 析《瑞普•凡•温克尔》三个译本的翻译策略 46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47 家庭生活中的瑞普•凡•温克尔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 50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

中西方爱情悲剧故事的比较分析——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53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 54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

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 56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57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58 从足球看中西文化差异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 60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63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64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65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67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69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71 英汉亲昵称谓语的语用及认知对比研究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73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 74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76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77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79 中英报刊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探讨 80 非智力因素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 83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85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8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90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 91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93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94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

A Study on 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96 从文化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谈判风格 97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 100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个人主义比较 101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03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 105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107 The Services of Selfless Love---A Thematic Study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108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太阳照样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形象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 111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13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114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115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117 中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118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119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 121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122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 123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 125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126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 127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 129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文化的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 132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 133 论《爱玛》中的反讽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 135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136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13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138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 140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On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dvertising English 142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44 超市价格策略的比较 145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147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意识流小说汉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149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150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151 西游记神话人物称谓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152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 153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 154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55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156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57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158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

159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 160 An Analysis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in Robinson Crusoe 161 A Study on the Role of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162 唐诗意象英译中的文化障碍和策略

163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164 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165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66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167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68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成因

169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170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171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72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巴比特》主人公形象解析 174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175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 176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 177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178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79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180 以实玛利是谁--《白鲸》与康德哲学 181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182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183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 184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 185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186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187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188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189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190 论《科利奥兰纳斯》的政治悲剧

191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92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193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194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

195 从生态中心主义角度分析康拉德《黑暗的心》

196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197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198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199 英汉习语翻译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200 比较《西游记》与《哈利•波特》中的英雄形象

第四篇: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歌对比赏析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歌对比赏析

摘要: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两位中西田园诗巨匠,共同用自然清新,不事雕琢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闲雅的田园生活,在中西诗歌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绝唱。两人跨越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但却有着相似的诗歌风格,本文将对比赏析两大诗人的田园诗作的异同之处以及造成这种异同之处的文化背景原因。

关键词:陶渊明,华兹华斯,田园诗歌,异同,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第一人—陶渊明,以其质朴无华,大巧若拙,韵味隽永,意境清幽的诗文而著称于世。北宋大词人苏东坡赞誉陶诗“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南宋魏了翁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物观物而不牵于物,吟咏情性而不累于情”1高度评价陶诗。金代诗人元好问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精确概括了陶诗的独特魅力。而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唐代田园诗人也都受到了陶诗的影响。陶渊明本人更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范是许多文人的精神堡垒,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后,往往会从陶渊明身上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而奠定陶渊明崇高文学史地位的正是他的田园诗。陶渊明首创了田园诗,开辟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新题材和新领域,是魏晋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贡献。陶渊明用清新质朴,自然天成的语言讴歌田园风光,其诗文无人工痕迹,淡雅脱俗无而无雕琢之弊。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这也是其田园诗能够名扬千古,备受历代文人骚客推崇的玄妙所在。

中国独特的文化氛围,瑰丽的地理风光孕育了陶渊明这样伟大的田园诗人,然而身处魏晋政治风云突变时代的陶渊明,为了不再“心为行役”,不惜息交绝游,高举辞世,他践行了简约玄澹的魏晋时代精神,所以他不免也是孤独的。

然而,当时光悠然跨越千余年的间隔,在大洋彼岸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英格兰湖区,另一个在文学史上散发着清雅超脱气息的名字诞生了,他就是18世纪的浪漫主义湖畔诗人—华兹华斯。19世纪后期的权威评论家、诗人马修.阿诺德郑重指出: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也是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华兹华斯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和柯勒律治共同编纂的《抒情歌谣集》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在诗艺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他提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为英国乃至整 1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二,《费元甫注陶靖节诗序》,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

—1—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个欧洲的浪漫主义诗歌定下了基调。雪莱称他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以丰沛真挚的感情咏赞美丽的自然,赞美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他将平民的语言高度提炼后入诗,语言清新,质朴,自然,素净,是深刻思想、真挚情感和朴素语言的完美结合,这一点与陶渊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最初将华兹华斯介绍到中国时,就称他为“英国的陶渊明”,而美国人在编译陶渊明的诗歌时,也认为他是十九世纪诗人华兹华斯精神上的祖先。

一.清新淡雅,寓绚于素的诗风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白居易《访陶公宅》),公元365年,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诞生于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九十里处)。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诗人居处,田园肥沃,竹林清幽,桑、柳、榆、桃,随着季节变换斑斓的色彩;奇骏青松古柏,显示着它们的孤直和高洁。这样的自然田园风光在给予诗人灵感的同时也在不断陶冶着他的性情。诗人出身名将之后,再加上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务求实际和济世安民的好传统”2,生逢乱世,陶渊明希望能做一番事业,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然而在历经官场黑暗后,“心实有所守”的诗人最终彻底辞官归隐,“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性爱自然的诗人从此完全醉心于田园风光,躬身农耕,创作了不少风格恬淡的田园诗。在现存陶诗中,大约有50首田园诗。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恋,如“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又如,《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的“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俗情”。诗人用词简约淡雅,寥寥数笔,就表达了他内心对于田园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因是他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虽看似平淡,细细读来,不难体会他的那份急切和向往。有的是描写田园的静美之景和诗人的闲适心情,如《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又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描写了祥和静谧的田园生活,用词极为简单,清阴,凯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用这些平常不过的话语入诗,一幅悠然平和的田园图好似出现在眼前,最妙不过。再如《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二句真可谓“自然淡雅,最是渊明口吻”(袁行霈语)。

1770年,威廉.华兹华斯出生在英格兰西北部坎伯兰郡,童年就读于美丽的湖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说,温德米尔湖能让人忘掉生活中的区别,如年龄和财富。3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环境也使我们的诗人华兹华斯忘记了许多东西,把自己融入了自然之中。“儿童时期的 23 杜景华《陶渊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p50

John Keats, Complete and Selected Letters of John Keats, edited by Edward Hirsh.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2001, p45.—2—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诗人认为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自然。他回忆说,在他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好像清秀的河水乐于在他的摇篮旁窃窃私语,还在襁褓之中的他就已经与生机盎然的宇宙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儿童时期,他不分白天黑夜在自然的怀抱里游玩。4”同样怀着对自然的真挚爱恋,华兹华斯才能谱出和陶渊明那样美妙的自然赞歌。他一改新古典主义典雅、平板的风格,弃用华丽的辞藻和繁琐的格律,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那样充满对人生、理想、尘世的赞美,更不像玄学派的诗歌,读起来需要绞尽脑汁地思考其中的哲学和科学涵义。而是用普通人的语言,生活和感情去写诗。如在《致蝴蝶》中,诗人呼唤“别飞走,留下吧,留在我身边/多留一会儿,多让我看几眼”,又如在《麻雀窝》里,“快瞧,这绿叶浓荫里面/藏着一窝青青的鸟蛋/这偶然瞥见的景象,看起来/像迷人幻境,闪烁着光彩”,再如《致雏菊》,“我远远望见你闪闪发光/好比一颗星,玲珑清爽/却不如天上群星那样/皎洁而晶莹/还是像颗星,银盔闪耀/你安稳自如,仿佛在睡觉/谁敢刁难你,便不得好报/便不得安生中”,诗人用自然平实而又充满强烈感情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中常见的蝴蝶,麻雀和雏菊,平淡之中方显他对自然的依恋,这些诗歌非常清新淡雅,普普通通,对于诗和自然皆爱的读者来说,不会感到是多么佶屈聱牙,令人生畏的作品。

虽然同是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主要是二人所营造美学境界的差异,一个营造的是无我之境,一个是有我之境。二.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个概念,可以用来形容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区别。“‘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5

华兹华斯名作《水仙》共分四节,除了第二节没有“我”或“诗人”,其他三节都有着浓重的代入感,“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宝”,“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踊不息”,华兹华斯以“我”的眼光观察水仙的美态,把“我”的情感附在了水仙身上,以从水仙身上寻找心灵慰藉,是为有我之境。在命意恢宏、寄情深 45 赵光旭《华兹华斯化身诗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3,p14(清)王国维著 滕咸惠译评,《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03月第1版,第5页

—3—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远的《延腾寺》中,诗人以澎湃的激情赞美大自然,但也都离不开“我”的灵视,仍是以“我”观察自然之美,附“我”的情感于自然之中,“这样的美景/在多年阔别期间,对我也并非/莫无影响,如同对盲人那样/而是时常,当我孤栖于斗室/困于城市的喧嚣,倦怠的时刻/这些鲜明影像便翩然而来/在我血脉中,在我心房里,唤起/甜美的激动;使我纯真的性灵/得到安恬的康复/同时唤回了/那业已淡忘的欢愉”,诗人一再强调他从自然中获得的慰藉和安抚力量,大量运用主动语态,他所描写之物也就都罩上了浓重的个人色彩。反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著一“见”字而非“望”字,无我之境全出,“望”有主动去看的意味,而“见”字则体现出一种本自采菊,无意望山,当抬头看时,则悠然而忘情,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了诗人超然无欲的心境,正是无我之境的体现。陶诗中常用飞鸟作为意象,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飞鸟本就属于园林,理应回归自然,诗人用飞鸟自喻,也反映他愿同自然向融为一体的心情,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也就是无我之境了。

三.文化背景原因

陶诗和华氏田园诗歌风格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都抵制其所处时代文坛的绮丽之风,提倡用普通人的语言描写最平常的事物。陶诗经常描写村舍、鸡犬、豆苗、桑麻,华氏所咏也不过是蝴蝶、麻雀、雏菊、水仙等自然中物,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新鲜的感觉。两人从小生活在风景秀美之地,性爱自然,崇尚赞美自然之美,并长期过着田园生活。其创作理念也都视诗歌为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文直抒胸臆,不作无病之呻吟。

但相隔千年时光和遥远距离,二人诗歌境界的相异之处也在所难免。陶渊明在生活观念上深受中国传统老、庄的道法自然和抱朴归真思想的影响,并独创了性情自然说。这种观念既指导了他的生活,也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他作品中的一切环境和事物都带有性情,而不是虚空概念地描述,这样他的作品就更接近自然,合乎自然万物本身的情态。再加上,中国历来推崇天人合一思想,这是一种自然的世界观,也是一种浑融的思维方式。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中国人把自身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其相对立。在古人的思维里,要消除物我的界限,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4—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西方历来奉行重分析的思维模式,其文化支柱为科学理性,基督神学和人本主义。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状态,人先是畏惧自然,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后则是疯狂征服自然。华兹华斯虽然持人性、神性、理性三位一体的自然观,是对18世纪理性主义的超越,但其仍将自然作为其思考哲学宗教命题,解决西方精神危机,进而拯救人类的一个渠道,所以仍与自然相隔。四.结语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两位不朽的田园诗人是中外诗歌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诗语,抒发了对田园,对自然的真情赞咏,感染净化了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通过对他们两人诗歌的对比赏析,我们也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他们的作品,发掘他们各自的魅力,为中西比较诗学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晋)陶渊明著,徐正英,阮素雯注评.陶渊明诗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5 [2](英)华兹华斯著,杨德豫译.华兹华斯诗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3]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二,《费元甫注陶靖节诗序》,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 [4] 杜景华.陶渊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5]John Keats, Complete and Selected Letters of John Keats, edited by Edward Hirsh.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2001

[6]赵光旭.华兹华斯化身诗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3 [7](清)王国维著,滕咸惠译评.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03月第1版

[8] 许春翎.无我之境 ”与“有我之境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分析比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5—

第五篇:华兹华斯的诗歌读后感

His Heart Fills with

Pleasure

----About Wordsworth and His Poem

When we hear a real poem, i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ower and long life of great poetry.Poetry is different from the novel, newspaper;it is more intense than other writing, which more intense with feeling.And it is the true language of emotion.At such time, I might wish I was a poet, but not.So I like read the poetry, especially the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for it is a pleasure to listen to, and it sounds naturally to the ear.William Wordsworth,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arly romanticism, He was born in 1770 and in a lawyer’s family.He studied at Cambridge from 1787 to 1791.At that time, he was a warm supporter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In 1797, he made friends with Coleridge and they write the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Late, Wordsworth’s attitude to the revolution changed and he gave up his former political opinion, and he lived in the Lake Pistrict.He and Colerige, southey were called Lake Poet.Because they lived in the same place and shared the similar view of literary and social in their work.And, he was made Poet Laureate in 1843, and died in 1850.Such as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is the major works Wordsworth.The poem describes the poet’s own experience in his trip.In the poem, Wordsworth sings the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the poet himself.And it is written in iambic tetrameter and the rhyme of “ababcc” in each stanza.“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It is triggered the memories of poet.Everything is beautiful.His heart fills with pleasure.The poet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on high vales and hills.Suddenly saw the golden daffodils.Beside the lake, the daffodils seemly are dancing in the breeze.“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In this stanza, the poet enjoys the

music of wind and dance of the daffodils.He saw the daffodils with the new sight.He trie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feels back to nature.“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Then, the poet expressed his delight in the sun, the hills, the flowers, the wind, and the fragrance, in the innocence of everything.He achieves great success in his pleasure and the nature with enthusiasm to paint vivid picture of daffodils.In a word, it has the beauty of diction, the beauty of rhythm and beauty of imagery.And he remained a poet in his painting and a painter in his poetry.Beside, Wordsworth based his own poetical ways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good poetry is the unconscious overflow of strong feeling.He made his individual emotion, pleasure, and feeling, as the base in the creation and appreciates of poetry.

下载华兹华斯诗歌 水仙花 导读和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兹华斯诗歌 水仙花 导读和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兹华斯诗歌的自然主义解读

    华兹华斯诗歌的自然主义解读 胡冰 摘要: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享有“自然诗人”的美誉。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在诗歌界首次将自然作为与人类并列共生的审美......

    读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观

    读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观摘要:华兹华斯诗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诗人不仅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礼赞中获得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着意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重新确立......

    关于水仙花的诗歌

    水仙花素洁清雅,超凡大群,她那“含香体素欲倾城”的香姿,“不准淤泥侵皓素”的品质,“不怕晓寒侵”肉体和只凭一勺水,随处生根抽芽,迎春开放,而深受人们喜欢,视为吉祥如意、和平友好......

    (英语毕业论文)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与自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2018年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2 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3 论《红字》里“A”字的象征意义 4 从《画皮》及《暮色》比较分......

    关于水仙花的诗歌11首

    关于水仙花的诗歌11首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宋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关于水仙花的诗歌精选

    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然而,它对生活也挺简单朴素,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