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0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先进总结
08-0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先进总结
榆社县华峪中心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走过了七年的历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形势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日益凸显。课改促进了我镇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干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化,带来了孩子们生动活泼地成长。值此课程改革实验五年之际,认真总结几年来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1.认清意义,调研论证,积极开展课改实验工作。
镇教委对课改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把推进课改实验的过程作为转变观念的过程,作为改善办学条件、推动金渠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作为促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过程。镇教委根据“通知”精神,经过认真调研和前期论证,下发《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让各校认真学习,明确意义。
2.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课改实验。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镇教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金渠镇课程改革实验要“积极实验、稳步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即“把握全局、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全面落实,分层实施、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按照教育局的部署,首先成立了金渠镇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设立了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并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建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动态和出现的问题,交流经验与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指导作用。为适应课改实验的需要,各学校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制订并完善了相应的制度,保证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
(2)制订课改实验实施方案。课改启动初期,从抓科学规划课改实验方案入手,组织各校研究制定了符合本校的课改实验实施方案、培训方案及各种保障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
(3)广泛宣传课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的舆论宣传,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向社区和广大家长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全社会、社区、家长共同参与新课程建设的新机制,使课改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事。
3.认真搞好课改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搞好课改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实现我镇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课改实验中,我镇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坚持“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大力加强课改培训,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作为课改实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制定了面向全体实验教师的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措施。要求各校充分利用教研网,为广大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录制了“新课程培训讲座”。五年来,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约6人次,组织观摩省、市级名师课观摩活动18次。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各种层次、多种内容的教研培训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充分发挥现有教师培训机制的作用,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共同做好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并为每位实验教师建立了培训档案,将新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并适度超前。学校建立了“教师培训情况考查制度”、“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制度”、“教师专业成长分析制度”以及表彰奖励制度,对在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中涌现出的先进群体和个人、勇于创新的人员和事迹,进行宣传和表彰,促进了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课程改革实验取得的主要成绩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正逐步内化为广大干部教师的教育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日益被广大干部教师所认同,并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追求,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等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指导者、组织者、学习伙伴的角色意识日渐清晰,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充满自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在活动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日渐高涨,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关注与提高,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学校工作、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课堂教学面貌大为改观。
广大教师自觉实践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课堂上,师生关系日趋民主和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教学的目标日趋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维度的统一;教学资源的开发日趋贴近学生的生活、走向综合与开放;教师的关注点由“教”逐步转向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日趋关注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和学生平等对话,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中,注意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感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广大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探索的精神,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掘学生身边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开展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课改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建立了镇、学校各级课改领导机构,并发挥了规划、调控、组织实施的管理职能。注重发挥中心教研组在课改中的研究、指导、服务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从规划、决策到实施、管理、评价等各环节分工明确、协同作战。通过月例会、督导评估等制度,建立利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促进课改深入开展的制度措施,形成了课改管理实施的良性运行机制,保证了我镇课改的健康顺利发展。
4.教师队伍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课改实施以来,通过广泛开展利于教师成长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研活动,教师队伍迅速成长。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蔚然成风,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5.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异常活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成为从教育内部推进课程改革的不竭动力。广大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个体封闭的、被动执行的、习惯性地重复转变为自主反思、积极合作、终身学习、勇于改革,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教学的工作状态。各项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教研制度、学校文化正在重建和逐步形成。
三、当前我镇课程改革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克服厌倦情绪,持续保持课改的热情、激情,不断促进新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让先进的理念产生更大的教育教学效益。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干部教师的激情、热情、兴奋感逐渐减弱,并且因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而生困惑、因习以为常而生厌倦。各校领导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入学习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深入学习新一轮课改的典型经验,提高决策和行动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调动起教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激情,振奋精神,加快我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2.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发、补充培训资源,满足教师持续发展的需要。
集中培训力度越大、培训层次越高、信息衰减就越少,对新课程体系和理念的把握就越不会走样。如前述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培训中都进行过专门的较为系统地分析解说,但经过层层衰减,到一线实验教师层面,特别是老教师,很少有直接参加较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很难避免出现认识与行为上的偏离,甚至依然重复着旧有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因此,应加大培训的力度,保证教师能够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形成一个多元的培训网络,使专家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培相结合、网络远程培训与近距离对话互动式培训相结合,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
3.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切实加强对课改的研究与指导,全面落实课改的各项目标。
课堂教学是课改实施的核心问题,再好的课程改革方案,只有落实到教学行为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效益,才能全面落实课改的各项目标。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偏颇,使课程改革实施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课改目标的落实和课改推进。如一些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走偏,忽视学生学科知识和基础学力的培养;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弱化了教师的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养成欠缺,甚至出现乱课现象;注意了学习方式的改变,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注重了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忽略了教科书宝贵资源的充分利用;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但方法手段单
一、形式化,“你真棒”“夸夸他”等口号过频过滥,造成学生情感麻痹等等。这些问题虽是课改实施中的枝节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决不可以掉以轻心。要积极引导干部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理念,大力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特别要在学科领域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帮助和引导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思考,澄清认识,走出困惑,辩证地处理好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课改实施的水平。
第二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在开拓创新中前行,在实践反思中提升
—南海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石门实验学校生物组黄带玲
每次当我手捧新课标教材,看着一页页的彩图,回想着用新课标的这几个年头,我都能感受到磨熟一本教材有多么的不容易,我们科组的每一个组员都在摸索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这样的课改下,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更浓厚了,常会被书本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也常以探究的态度与老师讨论书本提到的现象或例子。而在这样的课改下,课本内容更简练,老师的可伸缩空间也更大,教学活动处理起来也更灵活。蜕变有一个艰难困苦及质疑的时期,但也必然能成就前进与提升。就我们在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工作我简略谈谈我的体会与我们所做的工作:
一、课改从教师开始,组员的力量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1、科组的合力
我们科组较小,只有四个成员,但从实施课改的第一年起就是我们这四个人在共同奋斗,所以我们在工作中有一定的默契与规则。例如我们会把自己收集到的书籍资料共同存放于实验室以方便交流;在分工做新课件或整理资料时我们从不会相互推托;常有机会出外学习的刘永栋老师在学习归来时总会全面细致地给我们谈他的收获;需要开展探究实验前,我们都进行组内的研讨,想想如何改进与落实。组内这种协作共进的工作态度为我们储备了足够的力量去推开课改教育中遇到阻力与困难。
2、提升组员的理论水平,树立课改理念
在新课标实施初期,我们总将它与旧课程作比较,都对它充满质疑。随着几次参与南海区组织的新课标学习,我们渐渐释疑,学会少提困难,多提解决办法。科组活动时间,我们将一些新课标实践相关的文章拿出来进行学习和研讨。争取机会出外听课,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的经验。我们还要求组员经常进行反思,每学年上交论文,将课改的理念进行到底。如上学期黄带玲老师与邓国云老师上交的教学论文都在大沥镇上取得了一等奖,上送到区后黄带玲的论文《拓展生物课前5分钟的形式探索与策略》获一等奖,邓国云老师的论文《全方位创造生物学习情境》获二等奖。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学素质与教研能力
我们总认为无论是校还是区的教研活动都是很能磨炼一个人的,所以我们组员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例如每年校的开放日,我们组都是全体上场,几年下来上了许多优质的课改活动课,如《血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血流的管道——血管》、《人粪尿的处理》、《安全用药》、《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等,每一节课我们都反复地听课、评课、改课,上了一节好课,全组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又如南海区举办的优质课比赛,黄带玲老师、郭锦华老师、邓国云老师都分别参加了,并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课改的目标是学生,课堂是我们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
1、开拓
生物学,在国外有些国家也称这一门学科为博物学,可见它的包罗万象。但在生物教学中,一周两节的生物课总让生物老师们有种大海之水不可一日倒出的感觉,新课标的教学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的生物课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节课上都应理顺课堂思路,不能就书论书,除落实课标要求外,更应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才是非中考科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如利用引入环节来作文章,我们曾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引入新课的方式,有学生讲为主的〈生物小广场〉,有学生课件展示为主的〈我的生物课堂〉,有老师针对本课内容设计的与本课相关的生物知识大观园,都能有效地提起学生兴趣,开拓视野。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新课讲述时让学生去提问,借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创新
新在活动:新课标给了老师一定的灵活度就是课文的文字内容少,因此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也会有不同例子来给学生呈现知识。就拿〈安全用药〉这一节开放日的公开课来讲,我与邓国云老师在多次的试讲中就尝试了可能有四、五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因此生物课堂总能带给学生新鲜感。新在贴近生活:我们发现越是贴近生活的事例,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所以在生物课堂上,我们都会多引用新闻或生活的相关实例来上课,这种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学生不易遗忘且学会关注身边现象。
3、实践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生物有关,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参与体验中构建知识。所以我们也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我来做回酿酒师”、“小花匠”、“营养套餐自己配”、“鱼市场调查”„„我们的活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也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后进行总结与汇报。虽然每一次活动组织都很累,但我们都能感受到学生对活动的喜爱,及活动后的有所收获的满足。
三、反思我们的不足及问题
1、虽然我们曾在学生评价方法上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研讨,也曾实施过一些方案,例如设置实验课课堂学生记录本等,但最终都没办法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还是过于单一了。
2、教学教研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虽然我们在教学论文,课堂教学公开课等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还不多,我们还需在教学中多一点反思,并将反思进一步升华,实现教学水平冲出南海。
3、在辅导学生的探索研讨方面仍是弱项。可能是由于寄宿学校的种种限制,也可能是老师在探索创新方面的水平不足,我们在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学生立项进行探究实验等方面力度及方法还是需要极大程度的提高。
第三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示范学校工作总结
剑川县甸南镇中心小学
二00八年七月
剑川县甸南镇中心小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学校工作总结
我校成立七年来,在上级的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镇前茅。多次受到州、县级的表彰奖励。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于2005年9月进行课改,为了进一步加强将课程改革实验的内涵切实体现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力度,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对三年来课改实验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白、汉、彝、回、傈僳等民族的学生413人,分13个教学班级,共26个教师,其中本科毕业1人,大专毕业22人,中师毕业3人,教师学历达标100%。
二、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课改工作规划: 1.建立了学校实验领导组: 组 长:苏安然(校长)副组长:杨 澍(教导主任)
赵小会(文科教研组长)
张 瑶(理科教研组长)组 员:全体教师 具体的工作细则为:
(1)组长:负责课改的全过程,监督教师的实施过程。负责对教师的培训和理念的更新;(2)副组长:收集教师课改的实施意见,了解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困难,组织研讨会,共同解决课改过程中的各种困难;(3)组员: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改资料,更新个人教育理念,组织好教学工作,互学互帮,共同实施。
2.成立新课程教学评价组: 组长:杨澍(教导主任)
成员:赵小会、张百灵、张瑶、杨志平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我校实际,根据《甸南镇中心小学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表》,定期、不定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让教师通过评价得到进步,得到提高;根据《甸南镇中心小学新课改教师工作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实验教师进行尽全面的评价,以求改变以往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单一的评价依据的评价体系,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教师自评、评价组评价、学生反馈、家长反馈等全方位的评价机制。
3.制定课改工作规划:教导主任在深入学习分析课程改革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确立课程改革的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然后围绕学期目标组织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在预期时间内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
三、注重过程管理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内涵: 教师只有真正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内涵,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以理论学习为主,穿插案例分析、交流心得、经验介绍等,采取集体和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使教师切实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气息,明确自己的教学朝哪个方向走。
(1)充分利用教师的继续教育,注重对全体教师进行《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走向发展性评》等新课改的培训。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目标,仔细对照原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目标的异同,领会新的课程目标。
(3)曾先后选派:王吉玉、张瑶、海鸣等教师参加大理州骨干教师培训;赵小会、杨澍老师参加“云南省小学数学竞赛”观摩学习;杨澍老师参加全国中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赵小会、李春霞、王吉玉、杨志平、张爱宏、李成全、杨澍、杨应和、杨太平、李义仙、海鸣、钱永存等老师参加“以学习者为中心 参与式教学”培训。
(4)组织教师对新课程进行集体备课,个人公开课、集体研讨、反思总结。
(5)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各种教育刊物杂志进行自学钻研,边学习边上课,边反思边整改。
(二)、走课改之路,促质量提高
1、结合教师、学生实际制定出抓教学工作方案。该方案对各年级、各学科均有具体要求、意见、建议。要求教师个人制定自己详尽的教学计划、质量目标,然后进行审定,按审定后的教学计划对教师日常工作及阶段工作进行备查。
2、立足课堂,改进教学。①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化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②年轻老师的评优课,学校以竞赛的方式,激励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③新教师的亮相课,每一位来到学校的新教师都必须上一堂,反映当地课改现状的亮相课,这既有交流信息的作用,又有资源整合,让新来的教师更快地融入学校课改的作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丰盈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改善了课堂教学质量。
3、在常规管理中,各项检查和抽查。教师的教案,开学初随堂听录,通过看听课记录,看教师是否会听课,是否会评价课,指导教师如何去听课、评课。只有会听课、评课才会讲课,才会有提高。对于教师批改作业情况,每月普查一次,每周抽查一次,数量为班级人数。通过查作业,看教师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有无错改现象,批语是否得当,作业量是否基本合理,评语是否有激励性。
4、抓住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不放松,抓住提高课堂效率不放松。通过集体备课,集集体的智慧,把握学科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研究教法、学法及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为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还提倡课后经验的总结交流,以此提高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能力。
(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有意识突出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如在面向全校的研讨课中运用多媒体,应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等,使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并乐意使用它,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生动的教育情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
面对课改我们生出许多困惑,我们亟待寻求出路。学校领导决定依托教育课题研究,明晰课改理念,实施有效操作,走出课改迷途。我们开展了《运用教学光盘播放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课题研究。课题建立在新的课程改革上,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变革,校本教研,学校德育,家校互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课题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对课改理念认同、理解的过程;就是教师思考课程操作、实施课程操作;就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过程。当课题研究进行了三年,在2007年完成结题时,我们已经走出了迷途,从追求高效的课堂,到追求生命的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已成为共识,成为学校工作、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
四、取得的实验成果
(一)、我校通过几年的探索实验,率先在甸南镇取得了实验教学的一些成果,中心校曾几次组织教师到我校进行新课改课堂教学竞赛,上些兄弟学校教师也主动前来听课学习。
(二)、自2005年至今,我校教师苏安然、张瑶、王吉玉等教师荣获县级优秀教师,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杨澍老师在县教育局组织的课改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杨澍、王吉玉、何娟、等教师在我镇课改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三)使用新新教材的一、二、三年级在学年统测中名列全镇前茅,全校总分总评位居全镇第二。
(四)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艺术育人、促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素质教育成为全县的示范学校之一。
(五)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生动的教育情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六)、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尝试,全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不断理新,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以评价自己、克服缺点、弘扬优势特长,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全校课改工作、新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一直得到一级领导的好评,在全镇所至全县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成为全镇实施新课改的典型。
五、存在的问题
(一)、课改实验的软硬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尤其是课改实验过程中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二)、课改实验的相关管理,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三)、课改实验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教师的课时比较多,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六、努力方向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更新方法。
(二)加强教学科研,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三)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好教育资源的作用。
(四)完善课改实验的相关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五)团结协作,不断总结、改善课改实验环境。
甸南镇中心小学 二00八年七月
第四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华东师大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观摩公开大赛各区
第一名”葛樱老师的课中所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核心是素质教育。
那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来看,葛樱老师的课不仅完成了对知识的讲授,让课堂轻松有趣,更重要的是她还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了成功育人。值得我们准老师学习的地方就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改革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角色。在葛老师的课上,她让学生唱英文歌、表演哑剧、给外星人回信,使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也具有趣味性,也就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在讲新知识点的时候给同学们展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让知识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讲新结构water is in…/use…to do something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去学习,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他们得去联想。
第二:课程改革力求改变现有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葛老师遵循这一点,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带着实际生活体验去学习这一门与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程,并且注重的是他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技能的一种提升,因为他们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成功举一反三,处理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他们的言语能力,这就体现了课程学习的工具性。
第三: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葛老师的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在讲how do we use water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有关水污染的图片,旨在引起学生对水污染和水保护的关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带着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种把实际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正确价值观。这就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因为仅仅教授学生死板生硬的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才是一种升华。育人也就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葛老师的这堂课在这方面就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当然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人文性。
另外老师对于教材的选取也是改革的一个方面,这堂课的water是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而水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堂课讲下来,我相信学生都达到了一些目标,那就是他们的学习都没有孤立,他们学到了知识,并且是与时俱进的,是有实际效用的,而他们的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所以,我认为葛樱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当然,作为准老师,我们无疑应该向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并做得更加出色。从我们自身的学习经历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这门课学下来,我觉得当好教师是不容易的,是辛苦的也是光荣的。从遵循课程改革来说,我们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一个也不能落下。
外2011级5班 罗颖
1104020514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今年,我们开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这门课程,一听题目就以为是那种十分枯燥十分无趣的课程,不过老师把那些抽象的东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形象的向我们解释,让这门课变的生动起来,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对中国近年来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所做出的成果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也明白了还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一起去完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大事,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教育”这个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教育更多的倾向于填鸭式教育,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因此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给他们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严重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得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因此,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改革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值得我们去反思,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首先是老师的待遇问题,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般情况来说工资是逐渐升高的,可是他们付出的与所收获的是不成比例的。大学教育现在问题最严重,由于没有合理的体制,大学老师拿的工资最高,但是却是最悠闲的,每天只需要去上课,至于讲课的成果怎样却是不用考虑的,因为这与他们无关,好又如何,不好又如何,没人会去评判。他们的心思
都放在科研上,有几个人会把心思放在教育上,因为科研一旦出成绩,那将是名利双收,但全身心投入教育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这就需要我们去反思,我们的大学体制究竟问题在哪里。反过来,小学老师永远是最辛苦的,他们有上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处理不完的琐碎小事,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着,就像诗里所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为教育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收获的真的很少,所以,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给他们应有的一些待遇,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投入其中并且无怨无悔。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因为一个孩子真正的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所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打好这一仗后面的才能顺利进行下去。让我们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这种现状,去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去完善。
说完了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就不得不说一下学前教育,现在的家长真是苦不堪言,孩子上幼儿园特别难,学费也是惊人的贵,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已经超过了供一个大学生的水平。现在社会上传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所以家长就算倾尽所有也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去。其实,学前教育的确很重要,但是社会上的人利用这个来大肆宣扬,以此来获得暴利,这种行为很让人气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学前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来管理,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过,现在有消息称,国家正在积极去做这件事,在未来的几年内就能实现。我很期待,希望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有学可上,也上得起学。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会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人。老师常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他以此来警示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渗入到每个老师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用心去关爱学生,去真正的教育一个孩子,让他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一个呆呆傻傻只会课本东西的人。老师常给我们举今年的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的例子,因为他知道这部剧真实的写出了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爱情观,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都代表着年轻人中的一类。而我们又与他们年龄相仿,因此看那部剧就能让他更好地了解我们,明白了我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称职的老师,一个愿意真正的去了解我们,帮助我们的人。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时过境迁,对于老师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授业解惑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需要自己用心去探索去努力。只有好老师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尤其是我们作为师范生,真的是“教育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努力把教育事业更好的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