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思想汇报:写在游《武汉毛泽东故居》后

时间:2019-05-15 10: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思想汇报:写在游《武汉毛泽东故居》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思想汇报:写在游《武汉毛泽东故居》后》。

第一篇:2009思想汇报:写在游《武汉毛泽东故居》后

尊敬的党组织:

我是湖南衡阳人,小的时候就对我们湖南的伟人——毛泽东主席有着特别的崇敬,那时是对他在诗词方面的才华颇感佩服,尽管当时有些文章和诗词读起来有些似懂非懂。毛主席诗词中所表露的霸气、伟美和雄丽在唐宋诗词中也难见

;其文章更如行云流水,让下层人民读之不以为深奥,让知识阶层读之不以为土

气,高雅而不洋,平凡而不俗,浅显中见深理。据我所知,他的诗词还引起无数的外国人拜倒在他的脚下。

还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去过毛主席韶山的故居,但因为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记忆有些模糊了。因此,这次随我们党校的学习小组有机会游武汉毛泽东的故居,我表现出了莫大的兴奋!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庭院式民居,样式古老,那突出而讲究的瓦饰门檐,还有相同瓦饰的女儿墙,带有某些湘西民居建筑的风韵。整座旧居为青砖清水砌风火外墙、木架构、青瓦平房、砖铺地坪,是供布衣平民居住的典型建筑。

听了这些后,我的心灵为之一颤,即便是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他也把对人和人的教育改造放在中心地位,亲自在农讲所授课长达87个学时,是当时授课时间最长的领导。在那里,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简单的口号让他领导下的军人和群众明白国家的目标、个人的价值和信仰。为后来大家坚信革命能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至此,我对毛泽东的敬意又加深了。尽管我不可能做到象毛主席一样伟大,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毛主席的老乡,我要为家乡人民增光添彩。

第二篇:游井冈山、毛泽东故居有感

一次革命教育的洗礼

—井冈山、韶山参观学习有感

能到井冈山、韶山参观学习,我确实很积极很激动。一则,在党建80周年到来之际,总管处党支部组织这样一次意义重大的活动,十分必要,非常及时;二则,我是第一次去井冈山、韶山;三则,井冈山是中国红军的发源地,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韶山是伟人毛泽东诞生的地方,是闻名中外的人文景观。

这次参观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医院、大井革命旧址、井冈山烈士陵园、前敌指挥部旧址、黄洋界、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铜像、滴水洞、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和橘子洲头等。下面择其主要汇报一下参观经过和体会。

参观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小井因地形犹如井状小盆地而得名,位于井冈山西北面,距茨坪6公里。医院是一幢坐西朝东杉皮榫木结构的楼房,面积920平方米,上下两层,共32间房。革命难免负伤流血,建个医院十分必要,但在当时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国民党对井冈山进行了全面封锁,使得药品和医疗器具十分匮乏,几乎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革命医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地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

在药品方面,没有红霉素,也没有阿斯匹林,更没有什么进口特效药,全部所有的,只是医务人员在山上采的金银花、南天竺等中草药。碰到僧多粥少的情况,有的伤病员连草药都用不上,只有靠土方子治病。在医疗器具方面就更差了,连用铁做的都很少,更不要说不锈钢了,大都是用竹子做的,这样,医疗器具和农具、厨具之间已没有分别。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红军战士在战场上冒死抗敌,负伤之后来到医院,条件也不比战场上好多少。尤其是没有麻醉药,手术是在伤病员忍着巨大疼痛下进行的。这些对现代人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红军战士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连死都不怕,还怕这点疼痛吗?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后,我对红军的坚强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红军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辉煌了。可敬可爱的红军战士,他们为革命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革命胜利果实他们却没有享受得到,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红军的这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认真学习。

随后参观了大井革命旧址,距茨坪7公里,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点地点之一。大井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当地老表习惯称它为“白屋”。房屋是一名破落的广 东木材商人建造留下的,距今约有300多年。屋内陈设简陋,光线昏暗,使人联想到官兵同甘共苦的场面。走出伟人旧居,我去了一趟卫生间,发现卫生间就硬件方面比这些旧居还要好:地面有地板砖,墙面有瓷砖,装有现代灯具和通气扇。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确实是革命的艰苦奋斗,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革命先辈虽然住的、吃的比现在的平民百姓还要差几十倍,但他们不叫苦,也不觉得苦,而是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想想现代人住高楼洋房,吃山珍海味,用冰箱彩电,但时常却感到疲惫不堪、莫名烦恼,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呢?略作侦察与思考,我在一块宣传牌上找到答案。上面写着:

井冈山传统:1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 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 4 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 5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结合现实意义,我觉得答案主要在第1条和第5 条,尤其是第1条。

我觉得,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坚强的人,才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怕千辛万苦、克服艰难险阻、忘却个人安危。众所周知,林肯瘦如卢柴棒,罗斯福患小儿麻痹,还有一位盲人靠艰苦奋斗成为大学教授,这些人仅看其外表,会认为是弱者,实际上他们比大多数正常人还要坚强,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那么,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呢?不是升官发财,也不是出国留洋,简而言之,就是推翻万恶的旧社会,解放广大劳苦大众,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一个理想信念是伟大的,因为它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反观当今,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一种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的现象,一些人陷入迷途,在人身的道路上不知何去何从。从此可见,正确的理想价值观的建立是何等重要。如何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呢?学习革命前辈,我个人的体会是,无论志向高低、观念新旧,都应该建立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理想信念。这样的理想信念也是一个互利的理想信念,因为凡事多为别人着想,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宽。相反,那些为实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最终将自绝后路。

离开山西井冈山,我们来到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和刘少奇同志故居。首先谈谈毛泽东同志故居。

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靠山临水,风水甚好。故居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仅从建筑面积上看至少属于富农家庭,但少年毛泽东这个富农子弟却深深同情贫苦农民,思想境界在当时是比较高的,而且从小就有大志向。少年毛泽东在出乡求学时曾写了一首言志诗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显示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想我当年上大学临行前,不曾写半句诗给父母,在大学期间也没做出什么贡献,今天想来后悔不迭。刘少奇故居类似毛泽东故居,但临水不靠山。参观完这两处故居,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毛泽东、刘少奇出生富农家庭,但对于劳苦大众却没有丝毫的敌视和鄙视,毛泽东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刘少奇开展工人运动。从这点看,毛泽东、刘少奇少有大志,他们看到的不是地主家庭的温饱,而是劳苦大众的煎熬,正所谓心系天下,志立云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听说北京人看不起外来人(非外国人),一味地撇着京腔,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认为那里贫穷落后,现在想来实在可笑。北京因为政治原因,却有特殊之处;南方比北方经济发达,也是事实。但毛主席说过“风景长宜放眼量”,从大处讲,南方北方本是一家,只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了经济上的差异,应相互帮衬,共同发展,实现振兴华夏宏伟蓝图。

最后谈谈橘子洲头。我们到的时候,橘子还没有从化的荔枝大,整个橘子洲头的景色还是不错的。但实话实说,景色胜过橘子洲头的,全国也有不少,但如橘子洲头这般闻名的却少有。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在毛主席的那首词里。这样的例子很多,毛主席的另一首词: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又使武昌鱼闻名天下,人人争而食之。这样说来,毛主席的诗词真是法力无边了。

参观学习归来,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要问这次参观学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想,最大的收获不应该是学到多少知识,长了多少见识,而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更深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内心中发出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红军伟大,毛主席伟大的声音。决心从红军身上吸取力量,奋发图强,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奋勇前进!

第三篇:组织生活思想汇报(游张学良故居)

参观张学良公馆

——记党组织生活思想汇报

西安这座城市不但以古都著称,更因西安事变闻名于世。一直以来对张学良将军的种种敬意,使我此次的游览活动,意义非凡。

一路上在脑子里想过千百次公馆的样子,或许,应像西安所有其它的古建筑物那样,灰旧黯淡而庄严肃穆,冷寂空灵而气势磅礴。然而当我从大门外望去,却被它别样的气质感染。张公馆不大,但甚雅致,在闹市里有这样的建筑会给人一种怀旧感。进到院子游览,左是一排像是民居的平房,右边是三栋外观大同小异的三层砖木结构洋楼,分别名为东楼、西楼与中楼。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西楼与东楼。西楼是张学良在西安的住所与办公的地方。1935秋,他从汉口调防西安就一直住在这里,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陪同蒋回南京。和平解决事变的张杨、南京当局与中共三方会谈就在这座屋子的二楼举行。且二楼的家具、摆设基本上保留张将军当年居住时的原貌。东楼则是当年周恩来与叶剑英等中共代表团居住的地方。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就在天明前打电报通知在陕北的中共中央,并请中共立刻派代表来西安与他会谈。中共几个领导人黎明前就作出决定,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赶赴西安。张学良让中共代表及随行人员住在他的公馆的东楼,与他自己住的西楼中间只隔着一栋中楼,这不仅是基于保安上的考虑,而且也为了方便张与周随时会晤。当我站在这个曾作为特大历史舞台的张公馆,踏在当年张学良每天上下不知多少次的石阶上,看着印在古老楼房的夕阳逐渐微弱,心里不禁感慨万千。似乎时至今日,一切都已然过去。一切的惊心动魄,一切的昏天暗地,一切的人声鼎沸,一切的一切,剩下的便是如今满院的鲜花嫩草和正站在门后瞻仰他们的后辈。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切又刚刚开始。岁月如大浪,淘尽一批批功勋卓越的千古英雄,历史也就在昼夜交替中渐行渐远。我始终认为,西安事变为国共两党提供了和解与合作的契机,为抗日战争初期两党相对平和的关系带来了曙光。历史固然不能假设,但更不能抹煞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人事已非,遗迹尤在。此次游览结束之时,望着眼前泛黄的楼阁,我对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的那件震动全世界的大事不禁又多了一分理解和领悟,且对那些在时代更替的交叉口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辈更加崇敬,对当今的美好生活也更加珍惜。而那些祖国建设中未竟的事业,就交由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继续开拓吧!

张 鹏

2010年12月

第四篇:毛泽东故居导游词

毛泽东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毛泽东故居游览。毛泽东故居在韶山,但“韶山”二字从何而来?„韶‟又是什么意思?让我为大家解释一下:相传舜南巡时,面对青山绿水,绮丽风光,命侍从奏九章韶乐于此。自此以后,人们把舜帝演奏过《韶乐》的这个地方叫取名韶山。“韶”便是虞舜时的宫廷乐名。

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是一个狭长山谷,过去居住着600多户人家。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就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独特地政治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自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接待中外客人近4000万,其中包括100多位我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14位外国国家元首、30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

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最好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叹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我们来看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

1878 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堂参观。这里是堂屋,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指的就是这一间。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是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走,我们便来到了“退堂屋”。这个大锅是煮猪潲用的。右边的脚盆是用来洗澡和洗衣服的。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此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是原物。这是南方农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来通风、透气、采光,天窗下有暗沟,用来排水。

接下来,我们参观厨房。请看这个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三合土等砌成,用不了几年就得重作。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这里老人的回忆复制了这口灶。1959年,毛泽东回来时,饶有兴趣地观看锅灶,故居工作人员随即问:“主席,您有这口灶像不像原来的样子?”毛泽东点点头说:“这个东西没有,是现代的。”于是后来工作人员把围子撤了。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没有专门的取暖。遇上很冷的天气,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用来挂壶烧水的,过去农家没有热水瓶,客人来了,马上打过来水烧起来。当然这里也可挂吊锅,用来煮饭,冬天全家围坐一团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 年春,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2月15日是毛泽东母亲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妹及妹妹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到这里这几年遭受到的灾难,毛泽东说,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又总是教育自己的亲人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战斗,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英勇献身,毛泽东的家庭成为革命家庭。关于这部分内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有专题陈列,欢迎参观。1991年,江总书记在此参观,了解这些情况后说:“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请看下一间横屋。这里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这里召集一些父老乡亲,以下棋、打牌作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一次来到韶山。他在这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骨干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并对农运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使用的原物。1月9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考察,当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询问他何时再返乡。毛泽东眼望蓝天,沉思片刻,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时间,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果然,当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再返故乡时,离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毛泽东同志的父亲顺生生于1870年 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青年时期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置田地,扩建房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贫困的乡亲。父母亲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他凝视良久,然后又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大家看到的这张陈旧木床是原物。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毛泽东的母亲就是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毛泽东外婆家的珍藏而幸存下来。

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毛泽东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张,毛泽东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

毛泽东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毛泽东回来开展农民运动,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泽东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志后来为革命英勇献身。

请继续往前参观。这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六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毛泽东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有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风车。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说,他原来就做过这种劳动,这是一种较繁重的活。这是谷仓。最兴旺时,毛泽东每年最多能打粮食80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这是柴屋。毛泽东小时候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

这间是毛泽东小弟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 1905年,13岁就跟随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到故居参观,当他看到与自己在江西同命运共患难的战友的遗像时,久久凝视着,深情地赞叹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室。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1年春,毛泽东回家教育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东的工作。因为毛泽民当时已成家。但毛泽东教育他,为能只看到自己这个小家,应该看到大家,想发、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毛泽民在兄长的耐心教育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担任过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过边区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后来,他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新疆军冷藏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江总书记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确,除了毛泽民、毛泽覃,主席一家还有四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毛泽东故居室内参观完全了,请大家到屋后参观。这时是毛泽东小时候劳动过地的地方。毛泽东从小热爱劳动人民,同情穷苦大众。有一年秋收时节,父亲毛顺生在这块坪上晒满了谷子。中午时分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农民们都忙着收拾自家的谷子。毛泽东看到邻居毛四阿婆一个人抢收谷子有困难,马上跑到她的晒谷坪帮她收完谷子,然后才回到这里抢收自家的谷子。可是,自家的谷子早已被雨淋湿,还被雨水冲走不少。父亲回来后很气愤。他向父亲解释说,人家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不得了,我们家里,自然不要紧些。大家从这普通的晒谷坪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的风范和气度。

坪下面是毛泽东家的稻田。小时候,毛泽东常在田里帮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直到1959年,他还指着这片稻田告诉同人员说:这片田,下面的好些,产量高些,上面的差些。希望毛泽东的参观、访问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五篇:毛泽东故居观后感

毛泽东故居观后感

一个人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却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毛主席故居之旅。

前段时间,我与朋友一起去韶山游玩,那一次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刚下火车,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毛主席故居,也不知道坐什么车过去,我们到处问人,最后坐上了大巴,但是由于节假日,旅游的人特别多,私家车也特别多,堵车特别厉害,我们被大巴丢在了路上,最后是走了很久的路才找到毛主席的故居。

即使一路上困难重重,但看到毛主席故居的一刹那,整个人都无比激动。他的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这就是世界伟人毛泽东诞生之地,是人们把它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在毛主席的私塾房中,我看到了毛主席写给他儿子的信,信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期望。例如,写给儿子岸青的信中写道:“我的儿,天气转凉,务必要照顾好自己”。让我看到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又是一位平凡的父亲,让人无比佩服。

在毛主席的故乡里,我们还去他父母的坟地,祭拜了他的父母,感谢他的父母生下了毛主席来拯救中国,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华儿女。记得曾经看过《毛泽东传》,书中写到毛主席对他母亲的尊重与爱戴。

一想到毛主席,我就想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也快一百年了,想起几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一个伟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几十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毛主席无疑是伟大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在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失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们应该由衷的感谢毛主席,带领困难的旧中国走向崭新的新中国。即使开国大典时我还未出生,开国大典照片那庄严的一幕让我肃然起敬,毛主席那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啦”振奋人心,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鼓舞了他们为新中国的崛起而高兴,而奋斗。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但又是即将走上社会的劳动者,我们不仅要学习本领,也要不断为这个来之不易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我以后会走上教师的岗位,我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教书育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了,这一天让我获益颇多。不仅欣赏到了极具自然韵味的风景,感受到朴实的民风民俗,更进一步解了这位伟人。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他不但是伟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凡。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可以阅读他的书籍,欣赏他的诗歌,从他的诗歌当中,我们了解到长征时的艰难,但是即使艰难,诗歌中都带有希望,都带有必胜的决心。人生路上也是如此,一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许多荆棘,这就需要我们怀着希望的信念,一步步把困难,荆棘克服,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下载2009思想汇报:写在游《武汉毛泽东故居》后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思想汇报:写在游《武汉毛泽东故居》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写景作文大全游毛泽东故居800字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初中写景作文大全:游毛泽东故居800字从星城长沙出发,沿着青山绿水,我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直到韶山。韶山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

    参观毛泽东故居有感

    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有感 4月21日怀着无限的向往,南昌大学后勤集团第二支部和第五支部的党员及积极分子来到了万人敬仰的韶山考察学习。 首先,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的故居。它背倚......

    毛泽东故居参观感

    毛泽东故居参观感 参观毛泽东故居,是此行的目的。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

    毛泽东、刘少奇故居观后感

    毛泽东、刘少奇故居观后感 五一假刚过,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大一新生对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和刘少奇故居参观及学习。 早上差不多一小时车程后,我......

    毛泽东故居英语导游词

    1. 岳麓书院的三块匾分别是什么? 实事求是 学达性天 道南正脉 2. 葡萄酒的分类? 按加工方法:可分为酿造葡萄酒(原汁葡萄酒或静止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蒸馏葡萄酒 按糖......

    观毛泽东故居有感

    参观毛泽东故居有感 去年大年初一我和家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山。当车徐徐驶进韶山冲即将到达铜像广场的时候,我依然感到心情澎湃,热泪盈眶。我心里不断想着,当年......

    游芝山红楼及毛泽东故居纪念馆有感

    四月中旬,教育系党课第二组全体学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芝山红楼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众多的文物,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走进芝山红楼,映入......

    武汉革命遗址游后感

    国庆武汉行——革命篇 国庆武汉行——革命篇 去年国庆回了江西,没能在武汉过一下国庆,今年不回去,老师在课上又有要求,就趁机看了下武汉地区的革命遗址。走了两天,小有感受,笔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