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0:2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徐文舜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老师,我需要一棵树。”陈宇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宏皓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艘船。”陈煜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有陈煜造的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陈宇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陈煜,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陈煜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陈煜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陈煜“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快13个春秋了。回首这13年来的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的学生,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每一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教的四年级一班的,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数学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话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三年级语文班主任教育叙事:有一种爱在静静地流动

开学三周了,我从还没有对一二班的小朋友们说过‚白老师爱你们‛这句话,可是今天我说了这句话。就像在家长会上说的,赏识教育加严格要求。开学了,我没有很宠他们,而是用我的眼神,用我的语气,用我的动作,用我的心去喜爱他们、观察他们、保护他们。说到‚保护‛,是有来由的。因为与全班小朋友分享了夏雪桐编的故事,今天夏雪桐在冲澡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她自己编的故事,因为她还不会打字,所以我帮她记录了下来,很有意思。《爱吃面包的小猫》 有一只小猫特别爱吃面包,于是,他跑到商店买来了稻谷种子,并问他的好朋友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种稻谷?‛,小狗、小兔和小猴正在玩游戏,他们都说不去;于是小猫只好自己一个人去种稻谷了;到了丰收的季节,小猫要去收割稻谷了,问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收割稻谷,可小狗小兔和小猴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猫又只好自己一个人去收割稻谷了;等小猫收割完稻谷,把面团揉好把面包烤好的时候,面包的香味把小狗小兔和小猴都吸引过来了,小猫端出自己亲手做的面包,自豪地对他的好朋友说:‚这是我用自己种的稻谷做成的面包,请大家吃面包!‛------雪桐口述,妈妈记录听完后,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感悟,有说要勤劳的,有说不要贪玩。

李晓蔷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个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要做‛。是啊,爸爸妈妈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哪些事情呢?白老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做哪些事情?小朋友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什么事情?我发现孩子在讲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具体居多,但细节不多,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我也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说到老师要做的事情,胡琛愉说:白老师要保护我们。我当时确实有些震惊。我真的从来没有给孩子讲过‚老师要爱你们啊,保护你们之类的话语‛但孩子就是天使,他们敏感而美好,当我全心付出的时候,他们是在全身心地感受着我的付出。我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播种爱。当我将这点点滴滴播撒在孩子心间时,他们感受到了我很欣慰。

三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12 × 7 = 74

× 2 = 104

476 × 2 = 3808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张晓丹:‚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张晓丹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臵,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 张晓丹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张晓丹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臵‚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臵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乔奕宁,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乔奕宁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奕宁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臵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乔奕宁‚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教育叙事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在我们身上也难得发生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但那些细微的感动也一样让闻者动容。

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擦干净身上的污物,一点都没有嫌脏,然后拿来簸箕、扫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都不再大叫着嫌脏了,他们有的拿来纸巾帮忙擦拭,有的拿来扫帚帮忙打扫,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满感动!

是鹰总会博击长空,是爱总会让人感动。感动你的感动,感动我的感动,爱的种子就这样在你我心间滋生。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已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反思内容: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在我校的教职工学习的材料中,我读了校长推荐的文章——《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文章首先列举了纳粹集中营中高智商却缺乏人性的专业人员残害平民的事实,以及当今社会中孩子们的情感冷漠的实例,接着,文中还反思了我们的教育,并提出:‚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而非什么机器。‛

看了这些,我不禁想起我的学生。有一次中午放学,按惯例许多班级站好队在学校大门等候小监督岗的指引放学,我班也站在其中。当看到有的班级并没有按秩序往外走时,我班有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你太傻。就知道等他们让走才走。‛

当时我听了,就是一愣。这就是我们通过常规教育、课本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吗?我的思想教育并没有少做,却为何出现如此现象?但很快,我冷静了下来,并对孩子说:‚如果哪个班都不傻,都抢着往外走,会怎样呢?‛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我作为老师缺陷入了沉思。我想,今后的工作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把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一、把教育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育不止发生在课堂上、书本中,它最有效力的时候是日常生活中。课堂上,我可以结合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友爱教育等等,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也头头是道,就是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就会判若两人,这就是我们教育容易脱节的地方。书本教育是理论,而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却是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当孩子做值日摆桌凳用力太大时,要对孩子说:‚你这么用力,桌凳疼得都叫出声来了。‛学生能自觉捡纸时,要对孩子说:‚环保小卫士就是说像你这样的孩子。‛……让学生随时随地都知道自己怎样做是错的,怎样做是对的。

二、做一个有母爱的老师

‚母亲‛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想到宽容、慈爱。那我要说:‚我要做一个对学生有母爱的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禁不住说话时,我会嗔怪他太随便,影响了别人,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把他看成了一个坏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没有真正坏的,只是他出于各种原因行为不够规范。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就是孩子,我们的职责就是影响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司法机关那样去惩、去罚。

三、做一个时常反思的老师

日常工作中,作为老师,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性格、职业的家长,不同的家庭环境也会造就出各种性格、习惯迥异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和谐更自然呢?重要得一点就是要经常反思。

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时常想一想自己哪种做法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己怎样做才会使学生感受到了尊重,的到了公正的对待?

记得有一次,一位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她表示对孩子很失望,我只是对她说:‚你是孩子的母亲,如果你都认为孩子没希望,那孩子就真的没希望了。你应该看到孩子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品质,正是做人最基本的优良品质。‛这位家长听了十分高兴,也就燃起了对孩子的希望。在这位家长的配合下,学生不但依然很懂事,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快地提高了。

从这件事,我就想到,孩子身上的一个小闪光点也许就会是可以照亮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我为什么不多找他们的闪光点呢?

四、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实践者

小学教育,需要理论研究者,但更多的需要的还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因此我甘于认认真真地当普通教师,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

爱——教育的源泉

爱就是生命本身,我爱这个世界,爱我的生活,爱每一个放飞希望的日子。当然,作为教师的我,最爱这份传递爱的事业,这就是我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大的感受。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感化学生的源泉。只要以爱作桨,以情作帆,才会划向幸福的彼岸。用爱营造和谐的氛围。

我所面对的是富有个性的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这些生命,首先应当得到尊重和唤醒,其次应当得到保护和激励,最终得到关爱和发展。每当我面对可爱的孩子时,一种缘自内心的真诚,使我将自己的一颗爱心擎在手中,高高举起,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得到。我用一片挚爱为学生营造着轻松、愉悦和谐的成长氛围,使自己成为民主型教师。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孩子们是放松的、自在的,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于是在她的班级,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形成了‚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民主风气。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十分顽皮,没有集体意识,常常搅乱课堂教学秩序。面对这样一个学生,连老师没有急躁,而是像朋友一样亲近他、揣摩他,欣赏他的闪光点,让他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小明的嗓音不错、表现欲望强。于是,我决定先淡化他的不足,从张扬个性入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重要。诗歌朗诵比赛,连老师推荐他来领诵,课本剧表演中,让他担任主角。他声情并茂的朗诵、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当我把一张鲜红的喜报颁发给他时,小明禁不住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使劲地亲了我一口,含着泪水激动地说了声‚谢谢你,老师!‛。小明的出色表现,不仅使他感受到了我和同学们对他的赞赏和尊重,也渐渐地学会自律了。

就这样,我追求无痕的教育,它是老师一个理解的微笑,一束关注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是一个无言的行动。在无痕的教育中,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平等,体会到了老师的拳拳之心。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思想升华了灵魂。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快13个春秋了。回首这13年来的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的学生,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每一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教的四年级一班的,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数学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话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教育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

没想到三年级学生这么聪明可爱。首先感觉他们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很强。其次是他们的课堂思维特别活跃。我讲了一道思考题:有一排彩旗,按3面黄旗2面红旗的顺序排列,第20面彩旗是()色,第242面彩旗是()色。这首题具有一定难度,属于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内容。没想到大部分学生都填对了。我大加赞赏:‚这可是五年级的题呀,你们的水平和五年级一样了。你们连跳两级,厉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一个女孩子自告奋勇上讲台讲解:‚老师,我是这么想的,三黄二红正好是五面一组,20÷5=4(组),第20面是第四组的最后一面,所以第20面旗是红色。再用242÷5=48(组)……2(面),所以第242面彩旗是黄色的。‛她俨然是个小老师,声音响亮,字正腔圆,还边画图边列式边讲解。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男孩子着急地说:‚老师,老师,我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哦?说来听听。‛我脸上写着期待,高兴地说。‚我一看20和5相除,就知道没有余数,就在第一个括号填红字,再看242个位是2,除以5肯定是余2,想都不用想就在第二个括号填黄字了。‛‚这个方法好不好?‛我激动地问。‚好,我也是这么做的。‛好多同学抢着说。‚那第241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我追问。‚黄色。‛‚第246面彩旗呢?‛‚还是黄色。‛‚你怎么这么快说出答案?有根据吗?‛‚我只看个位就行了,6除以5肯定余1,那余下的1面就是黄色的。‛他们居然还用上了‚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知识点!这可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像这样课堂上生成的精彩,几乎在每一节课都能看到。可是一开始,三年级学生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记得刚来上第一节课时,我先说了上课的具体要求,比如问他们:‚老师说话的时候,你们的眼睛看哪里?‛‚看老师!‛听到这些小不点们大声地回答。我心里乐滋滋的,开始给他们上课,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上课效果真好。可是两天之后,我发现开小差的同学多了起来。我想,对待三年级孩子,仅有‚甜‛也是不够的。于是我花了十分钟时间,组织课堂纪律并进行了严肃的谈话,最后我说:‚二年级学生多么希望我还能回去给他们上课,可是我知道你们不能没有老师上课呀。而现在你们却在我上课的时候开小差,根本不想学习,对得起老师吗?既然我来教你们,就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愉快的,都是有收获的!‛从那以后,这些小不点们在上课时一个个乖乖坐好,小手不停地举起来,课堂上时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作业正确率也明显增加。更值得高兴的是每一节课他们都用响亮的歌声迎接我的到来,只因为有一次我夸他们的歌声很清脆很动听,我特别喜欢。下课时男孩女孩都喜欢围着我说这说那的。特别有意思的是昨天我胸前挂了一个毛衣链子,上面有一些珍珠点缀,一个女孩子悄悄附在我耳边问:‚真漂亮。‛我想,只要用心对待每一节课,三年级孩子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毕竟他们思想比较单纯,越发显得天真可爱。当然,如果没有那次谈话,这些孩子也许很难理解我的一片苦心,有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真的很重要。难怪有专家说,新课改下的教育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

数学教育叙事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位臵与方向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觉得束手无策,有的同学静下心来能解较易发现规律的题目,但在考试中一旦紧张有时出,这类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想知道这类问题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搜集曾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相关习题,因为有些同学想难为一下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他们认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上课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他组同学不甘示弱,绞尽脑汁,相互争论着,最终解答出来,他们脸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虽然我是有备而来,但还是故弄玄虚,作出努力探索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入手,为什么这样想。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他们此时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准确点儿应该说是非常得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助老师了。

接下来,我来个顺水推舟,让同学观察有什么特点,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非常准确,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给了他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之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教育叙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把一些学习的乐趣加入到课堂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

题)

13×5=55 72×6=432 125×3=375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李明书:‚李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李明书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他,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他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臵,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5‛改成‚6‛,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李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韦医生。‛ 李明书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都称呼他为‚李医生‛,弄得李明书同学一

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魏宏伟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魏宏伟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张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方正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张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魏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臵‚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教育叙事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张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臵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周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周某某得意的说。‚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第四篇:2018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安岳县兴隆镇左家坪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缪小平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杨欣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胡艾杰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张仁翔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张仁翔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对呀!张仁翔,请你来讲台上。”杨韶君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张仁翔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张仁翔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张仁翔“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李靖寓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第五篇:教学叙事语文

教学叙事

“桶索”短还是“箍井”深?

——由《氓》的教学谈起

吴玲 亳州一中南校语文组

“桶索”短还是“箍井”深?

——由《氓》的教学谈起

“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井深”,这句俗语很早就听过,也深知其意,只是没有想到自己在教学中也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向来对教学尽心尽力的我,总认为课堂上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跟学生的基础有关。可是《诗经〃氓》的教学让我幡然醒悟。

我安排《氓》的教学思路是:在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分析男女主人公形象,对男女主人公作出正确全面的评价,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主要人物的能力;最后探究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女性命运的悲惨及其抗争的无奈。

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级是普通班,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性格拘谨,上课不爱积极发言,讨论问题时多数学生是默哀式的缄口不语,这是我在上课时最头疼的问题。虽然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已有所改观,但是课堂依然达不到预设的效果。所以这节课,我对预设的讨论话题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心想如果他们仍然缄口不语,我就自问自答,一个人演独角戏好了。

可是在探究人物命运时,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失所望”,他们居然史无前例的热情高涨,发言积极,一个个的把手高高举起,有些学生甚至是急不可耐,直接站起来发表个人看法,最后一个讨论话题竟然变成了精彩的辩论会!他们开阔的思维,新颖的角度,独到的见解,缜密的思辩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现截取片段如下:

梳理了故事情节,讨论了这场婚姻的悲剧根源之后,我提出另外一个话题:《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意味着觉醒,是女性了不起 的坚强和伟大。但是,出走“之后”呢?出走“之后”她的人生会走向何方呢?我们推理一下,这个“淇水女”,她的“之后”会怎么样?她在决绝之后将走向哪里,今后的生活会幸福吗?。”这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巨石,顿时全班哗然,议论纷纷。

有的学生结合女子生活的社会明确指出:在政治、经济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今后的生活不会幸福。有的同学从女子的性格角度分析认为坚强、刚毅、清醒的她,离婚后即使生活很困难,她也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有的同学从现代婚姻的角度分析认为理智的放弃对于女子来说就是一种幸福。更为可喜的是有的同学能够引经据典结合很多文学作品得出结论:古代社会女子的命运都是一样的——结束婚姻的这个选择,其实就是意味着生命的必然结束。他的发言赢得学生的热烈的掌声。

正如春风一缕便能吹皱满池湖水一样,矛盾一旦被激化,就会有神奇的力量!此时的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从这些滔滔不绝的发言中,我分明感到了学生们涌动的情思。只可惜的是这时下课铃响起,很多没有发言的学生叹息一声,很是遗憾。

于是,这节课就在学生意犹未尽的叹息声中结束了…… 课堂结束了,可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有时候学生特别积极地配合老师,而有时候学生则“启而不发”。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就是缄默不语;而有时似乎有点难的问题,学生居然回 3 答踊跃。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真地反思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课堂上学生之所以“启而不发”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生怕别人笑话,总是“话到嘴边又咽下”,长此以往,班级就形成了压抑的气氛,本想发言的学生也不愿说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营造欢快、愉悦的轻松课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没有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不够精细,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面对自己不熟悉或是不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当然无话可说。运用到启发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启发没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的启发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氓》的教学中关于诗中女子命运的讨论就是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维才如地下奔涌的泉水汩汩而出。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发疑的艺术性,启在要害上,保持学生积极地思维,使学生在兴趣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第二,启发不适当、不适时,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所谓“愤”既心求通而未得之意,而“诽”乃口欲言而未能之状。当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的 启发提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启发的方式不够灵活,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我们的教学多是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课堂上单纯的提问学生势必厌烦,对提出的问题也就漠不关心了。教学中不妨利用多形式的启发方式,比如故事启发、名言警语启发、情景启发、讨论启发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其好奇心,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尤其要强调的是讨论式的启发,学生在讨论时,思维的碰撞就会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收到难以预料的成效。

以上几点归为一点,就是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臵。”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方可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思考取得成果,才能感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的坚持,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启而不发的尴尬不但可以避免,“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也可以实现。

学生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但如矿藏, 埋藏得很深。我们的老师没有用心去挖掘或是不善于挖掘, 因而常常否认那里埋藏着金子。“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把地球翘起来”同样,借助一种工具, 给学生一把钥匙, 什么艰巨的任务他们都能自己完成。因此,希望我们 5 老师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应多多地反观自己,不要想当然地把一切归罪于学生,查明原因,究竟是自己“桶索”短,还是别人“箍井”深。

下载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小学语文教学的我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我深刻体会到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

    六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六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倾吐心声,放飞遐想 在小学阶段,一提起作文,老师就感到头疼。其实最头疼的也能给我带来对工作的热情。当然,如果不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只能是永远的......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宁安市海浪中心小学 刘 源 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学生虽然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但他们在模仿的同时,也在用他们天真的眼睛观察这个社会,用他们的小脑袋在思考我们这些大人忽略了的问题,我不能强调学生按......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虽然工作了20年,但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如:由于经常教高段,拼音部分“唇齿音是哪个?边音是哪个?”我就拿不准了,当读六年级的儿子问起时,我只能说:“......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如何开展合作学习中山路小学 魏茂林 23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自主合作为模式的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叙事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连江二附小 五年5班 邱开暖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