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伟大成就

时间:2019-05-15 10: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的伟大成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的伟大成就》。

第一篇:改革的伟大成就

改革的伟大成就----诸暨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吴璐娜110153284

摘要:回顾诸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诸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经济总量进入“浙江十强县”,农业是诸暨的传统优势产业,香榧、珍珠、名茶等优质农产品远销国内外,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和“中国香榧之乡”,大唐袜业、店口五金、枫桥衬衫、山下湖珍珠等块状经济发达,凭借西施的传奇故事和五泄的秀美景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关键词:诸暨发展经济社会事业

一、诸暨简介

诸暨位于绍兴会稽山西麓,是古城绍兴都市圈的一部分,定位辐射浙中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故都、西施故里,公元前222年置县,一直隶属绍兴府,历代未废。1989年撤县设市,全市辖35个镇乡。

二、经济空前发展

从店口新一村的第一台机床,到如今的中国南方五金城;从大唐杭金线上的提篮小卖,到如今的国际袜都;从山下湖人麻袋里装着珍珠远赴香港跑外销,到如今的国际淡水珍珠产加销中心;从枫桥人挨家挨户上门做裁缝,到如今的中国名品衬衫之乡;从化泉人在简陋小作坊敲敲打打,到如今参与高精尖装备制造的轴承轴瓦产业基地„„一个个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朵朵产业之花的次第绽放,一个个块状经济的迅速隆起,无不见证着一条由无生有、由小到大、由弱趋强的发展轨迹。

另外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0.7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92.6亿元,增长15.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6亿元,增长15%;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1.1亿元,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2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107元,增长11.9%和12%。

三、城市面貌改善

改革开放后,诸暨市为打破一山一江的制约,在1993年,提出了“东西协

调发展,南北扩展呼应、新老城区联成一体”的新兴中等城市建设目标,通过跨江东进、越山西拓、旧城改造三大步跨越,再建一个暨阳新城。

20年来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广场、西施故里旅游区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成,新世纪花园、阳光花园、桂花园、福田花园等宜居生活区建成,耀江开元名都大酒店、时代超市和大润发超市等商贸设施建成,整个城市框架迅速拉大,昔日低矮破旧的江东近郊小村落就此消失。打破了几千年来“水”的阻隔,实现了“跨江东进”。

1995年耀江隧道建成投入使用,突破了陶朱山的阻挡,成了城东与城西之间最为便捷的联络通道之一。2007年,诸暨市委、市政府作出旧城改造的决策,这是继2003年启动城西工业新城建设后,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从2012年开始,诸暨城东29平方公里的范围,一座新城正在茁壮成长。交通大厦、建银大厦、报业大厦等陆续投入使用,恒远大厦、翔祥大厦等其他25家企业总部也全面开建。和以商贸旅游为主导的老城区、以工业为主导的城西商务区不同,诸暨城东承载了更多人的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诸暨崭新的综合性主中心:市民公园、大剧院、大型商场、总部大楼、文创园、影视城。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衣:俗话说“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在老百姓的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一年只有几套衣服甚至没有,而且都是自己做得,到后来工商业发展起来后,人们追求便宜,慢慢得收入高了以后就开始追求质量,直至现在,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和名牌。购物的地点从地摊,市场到商场转变。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

食:记得奶奶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吃的都是大锅饭,大家都吃不饱,每个人一天的饭量都是固定的,田都是大家一起种,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后来分田到户,粮食逐渐多了起来,大家不仅解决了温饱,还有很多粮食多。同时,由于肉类和其他食品的供应大幅提高,城市居民对粮食的人均消费呈稳步下降趋势。

住:在农村,平房几乎都看不到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整齐排列的楼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房装潢美观,一点也不亚于城市的房子。在城市呢随

着高层住房的普及,许多人也搬到了新式的现代小区。不少小区有地下停车场、24小时的热水供应、单元门口站岗的保安以及无处不在的电子眼摄像头,每间房子的用水、用电、取暖、照明都处于最佳状态,足不出户,能够通过联网系统方便、快捷获取外界信息,居住在里面感觉自然不错。住房的样式除了拔地而起的高层之外,还有小高层,多层洋房,花园洋房,别墅等等,多得五花八门。

行: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如今随着公路,铁路的修建,加上人们收入的增加,汽车,火车逐步代替了步行和自行车。现在的诸暨道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动车,高铁。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

城乡居民吃穿住行由“量”的满足开始向“质”的转变,“粮票”、“布票”等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退出历史舞台,移动电话、互联网、数字电视、汽车等现代通讯交通工具飞入寻常百姓家,城乡居民就业空间不断拓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困难群众救济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健康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五、社会文化的发展

诸暨市依托现代产业、人文地理和旅游文化资源,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建设现代文明、振兴地方经济、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相结合,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强市。通过西施文化节、中国珍珠节等节会活动扩大开放,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乡村篮球队、腰鼓队、舞蹈队、健身队、戏曲票友会、书画社等各种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六、教育的发展

全市拥有中小学校217所,在职教师9000余人,中小学生16.64万人。其中,小学162所,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36所,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26%,巩固率为100%。幼儿园352所,在园幼儿2.26万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99.3%,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3%。公办普通高中7所,职业高中5所,综合高中1所,高中段入学率达90.82%,提前五年实现省定普及标准;特殊教育学校1所,三类残疾少儿入学率99.67%。经教育部门批准,上规

模的社会力量创办的学校有11所,在校学生2万余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10.8%,3所学校被评为“省优秀民办学校”。

高考三十年来,虽然国家的高考政策和招生计划在不断变革,但诸暨的高考几乎每年都成绩优异,多项指标领先省内同类县市,是名闻全国的“高考状元县”。从1977年到2007年,恢复高考30年间,诸暨向全国各地高校输送大学生66663人。

在高等教育方面,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整体搬迁,诸暨有了第一所大学。诸暨出台了包括“连续投入六年,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学院引进人才”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暨阳学院发展建设。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习近平主席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之后诸暨的发展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吸取经验教训,比如生态环境问题。总是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雾霾现象接连出现,不远处的高大烟囱上冒着滚滚黑烟,原来清澈的河流如今漂浮着各种白色垃圾,河水泛黑偶尔散发着恶臭„„生态环境和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切不可目光短浅,只顾及当前利益,应该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坚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有多年来持续发展创造的坚实基础,有百万诸暨人民想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创业激情,我们的愿景蓝图一定能够实现,诸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

人民教育 奠基中国

——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

中共教育部党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强教兴,教兴国强。1949年新中国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也掀开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一页。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6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进程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我国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突出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针,创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坚持向工农开门,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有计划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为我国教育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位的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从体制改革入手系统地进行教育改革,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加快,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强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我国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教育是在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仅有20%和6%,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经过60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就提出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20世纪80年代,又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经过不懈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进入巩固提高和全面普及新阶段。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以下。在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是直到199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仅340多万人。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8万人,是1998年的6倍;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6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目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7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

第三,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崛起,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分别占居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第四,以促进教育公平引领教育发展,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让每一个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逐步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等措施,使全国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五,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达到2.6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我们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育的情况下,我们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教育主动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道路。

新中国60年教育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战线几代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两基”奋斗目标的实现,高校扩招和促进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实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理念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7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既是国家意志,也是人民期待。新中国教育发展的60年,是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60年。在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中,我国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特征、富有生机活力的发展道路。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教育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具有深远的启迪作用和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只有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面对西方国家长期占据经济科技优势的挑战,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现代化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三,必须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关键是教育要科学发展,按教育规律办事。只有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才能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依靠教师办学。“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始终不渝地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的经验,破除一切妨碍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开放水平,才能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第六,必须坚持发展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一个孩子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赢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国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进入让所有孩子“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6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贯彻好,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好,努力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一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二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坚持改革创新。三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推动我国教育在新世纪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我国一定能够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8年这个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我们有必要驻足回眸,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在这30年内,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当时中国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对西方资本主义还是很抵制的。要让西方人突然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无异于与社会主义作对一样。这无疑是很为难的事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个问题。而小平同志却一语中的“市场经济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借鉴,总之不管黑猫,黄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小平同志极力主张下经济特区办得很成功,全中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三十多年的历史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三十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十多年年,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困难打倒。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三十多年,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三十多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而2008年奥运盛会在中华大地上举行,我们已经成为了奥运的东道主。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自此,中华民族开始了新时期的革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面貌、社会主义中国面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从城市的景色到普通人的衣着饮食,我们真真切切目睹和感受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巨变。

回顾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建成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具体了解在改革以来生活变化情况,我们小组以自身以及周围家庭生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变化作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对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幸福度”这些方面的变化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起开小组会讨论、研究调查到的内容以及彼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参与每次活动的感想。

以下即为我们小组对家庭生活“衣”“食”“住”“行”“生活幸福度”变化调查具体内容。

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从追求穿暖到穿美的变化,从一衣多个季节穿到一个季节多衣服穿,从自己缝制衣服穿到上街买衣服穿的转变。同时,更加注重衣服的质地,款式,搭配,衣服的品牌效应,时尚性、个性性。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我们的对衣服追求越来越时尚。从服装的人均消费从改革前的不足3元到现在200元,增长翻了60倍。时尚和得体的穿着成为人们没衣服消费的追求。衣服的颜色和款式越来越丰富。我们包里鼓了,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了。衣服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它也变成了人们品味变化,对个性、风度的体现。

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就像我们看到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八十年代初期的“食”可要朴素许多。冬天吃得最多的是自己存的大白菜,家家都腌些雪里红、芥菜疙瘩。来年清明再把它们用腌汤熬熟,晾干,就能消受好长一段时间。可老这样吃下去,非得跟一非洲难民似的,所以没辙了,只能排队买菜去。按规定花生油是一人每月半斤,凭票供应。猪肝粉肠还算是稀罕物,要想买就得到供销社找熟人走后门。上图即为排队凭票买食品。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小结: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30年后

小结: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在坎坷不平的乡村道路上,一位父亲骑着自行车,前边横梁上坐着一个或两个孩子,车后座上坐着孩子的母亲,这样的情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很常见的,自行车是那个年代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使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外出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车火车,做飞机也很正常。开车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初期

现如今

小结: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生活幸福度: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生活幸福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律意识也越来越高,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知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这些都离不开改革的作用。这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我们走得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已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导和激励了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是一个民族,一个过奖的共同信念,精神支柱,凝聚民族的力量保持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思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把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指导思想。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中,一个大国在崛起,一步步走向富强。以来了中国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物质日渐雄厚,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结合我们人民生活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对我国发展阶段的清楚认识。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贸易出口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突飞猛进。经过30多年努力,人民在住房学费物价退休医保上都发生巨大变化。对旧的制度旧机制的改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们坚定的继续深化改革,巩固发展的成绩,进一步改革中国的面貌,是人们生活,国家越来越富裕。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主旋律。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程度不断变化,可以所,改革开放是党在时代的条件下戴领人们进行的伟大革命,改革也有了更加深层的理解,人们也越来越拥戴改革开放。改革也让人们追求富裕,搞好经济,搞好发展,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不断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感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历程中国家庭状况衣、食、住、行及生活幸福度课题小组活动,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收集家庭状况变化资料时还了解到其他很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看到不管是作为一种社会变迁还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国人的生活实践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改革开放的时代色彩和历史烙印。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社会自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建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和充满幸福感的,多样化的中国社会生活方式时要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精神相融合,要努力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共同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

第五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 农村 改革已走过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 总结 中国农村改革 发展 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观,夺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改革;伟大成就;宝贵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新的 历史 起点上,认真地总结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巩固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夺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

(一)基本解决了中国人民温饱问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978年冬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并于当年获得了粮食丰收,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乃至整个改革的序幕。随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支持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在全国普遍实行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产品也逐年增收,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 经济 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前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在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 000美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已从2.5亿下降到1 479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1.6%[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 140.4元,平均每年增加138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年均增长7.1%[2]。

(二)实现了农村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 现代 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统农业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明确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接近25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进出口总额2007年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 738亿美元[3]。

(三)逐步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了农民权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增加了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把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文化、教育 事业、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等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中央的一系列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农民权益。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 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4]

(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市、轻农村和重 工业、轻农业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中,这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弊端日益突出,并且迫切需要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强调科学发展,强调社会和谐。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拥有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为解决三农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供了强有力地物质基础。现在,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5]。

(五)建立了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978年中国首先从农村开始进入改革,并且最终在农村突破。三十年来,党中央发布的十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提高,党中央根据国情、时情作出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改革的制度,逐步建立了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正是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 规律,切实把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针,自觉地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农村改革发展与是非成败的标准;坚持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有力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我们进行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始终把农民群众放在农村改革的主人和主体地位上,切实保障农民的自主权;必须认真落实同农村改革发展相配套的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基本政策,依法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改革的目的是让农民在经济上得到实惠,享有政治上当家做主的权利。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在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只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就能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获得改革的最终成功。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

中国三十年农村改革的高速发展,得益于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来进行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对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农村 金融 和财税等体制、国家宏观调控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和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经济迅速发展,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提高,乡镇 企业 发展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金融发展也正在步入国际化和全球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总的来说,经过三十年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中国的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得以完善,社会经济系统的活力和效率不断提升。

下载改革的伟大成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的伟大成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中国伟大成就》讲座讲稿

    中国,我为你自豪——当代中国伟大成就 惠城区仲恺中学 胡就群 中国,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文明为世界各国所传唱,中世纪的欧洲谁都想到我......

    总结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成就

    总结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成就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魏仁杰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封闭几十年的国门,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

    关于禹州市伟大成就的调查报告

    思政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河南省禹州市区建党以来 伟大成就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1年7月20日至7月23日 地点:河南省禹州市区 正文: 一:调查基本介绍 今年正值建党90周年,在党......

    纪检机关反腐倡廉的伟大成就

    纪检机关自1978年恢复重建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艰苦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建立健全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锻炼了一支政治坚强、公......

    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合集5篇)

    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 流芳经营部 严裕福 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家乡

    班级:学号: 姓名: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以我国,地区 或家乡为例 历经风云变幻、岁月洗礼,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晃眼,已过三十个春秋。这三十年,对于拥......

    中国与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文档

    中国共产党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大安乡青山小学王波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中国国情而产生的,它代表中国最广大的工人和农民阶级,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