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在_读书中成长
我在读书中成长
滴水藏海。一滴水中蕴含着大海的汹涌澎湃,蕴含着大海的深沉与欢乐。一句发人深省的 名言,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就像人生之海中的一滴水,细细品味,感受心灵的美好与纯洁。而我沐浴在书的海洋中,感动着,成长着。
懵懂时,总爱在灯光下抱着一本童话书静静地欣赏,欣赏着一段段美好的童话,心情也总是喜怒无常。为公主的不幸遭遇而默默流泪;为勇者的无畏而拍手称快;为巫婆的阴谋诡计得逞而气的咬牙跺脚„„那时总是幻想着能够进入童话世界,去无忧无虑地玩耍,去无所顾虑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回首过去,总会情不自禁地说:“啊,小时候真好!”
时间老人悄无声息地拨动着时间,点点滴滴光阴与我擦肩而过。现在的我已经很少可以缅怀童年,去温习早已抛在脑后的童话故事了,与我寸步不离的变成了厚厚的教科书和一本本的哲理故事。总会在饭后、课间挤出时间来钻进书海中,让阵阵的书香缓缓流进心脾,感受读书的乐趣,就算被压得抬不起头,也要让心灵插上翅膀!
读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读古典诗词,看李白“举头望明月”才有了“低头思故乡”的牵挂;看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才有了思乡的情绪,读现代作品,韩寒让我在三重们里踌躇,冰心让我在母爱里徜徉,还有更多——感受鲁迅简练,平实中的深邃,尖锐,泰戈尔诗行里璀璨的魅力,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座黄金屋里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更加明白人生真谛;读书,使人更加快乐的成长;读书,使人更加美好的走向未来!年轻的我们在成长路上奋进读书,执著的我们在读书之旅上茁壮成长!
第二篇:我在书中成长
我在书中成长
书,像是一条时空隧道。它让我们回到过去,探索恐龙的足迹;或是飞到遥远的未来,求知科学的尖端。
书,也像是生活的花朵,浩瀚的大海。每当我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我便会忘了周围的一切,在书海里畅游。饱览鲁迅的文笔,罗庚的数论,文成的画作真是书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活离不开书。我们这些成长的花朵不仅需要园丁的栽培,营养的滋润,还需要蜜蜂为我们传授花粉。那一本本书,正是一群群勤劳的蜜蜂;那一行行字,正式我们需要的花粉。
书,它让我游览了桂林的山水,威尼斯水城等名胜古迹。书,让我了解到昏庸的无能,把振兴中华的重任留给我们这一代。
书,是一盏照明灯,照亮我心中昏暗的世界,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书,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在我心扉里哗哗地留着,好像在告诉我许多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告诉我该怎样克服生活的难题,告诉我是非分明的道理
书,是我成长的伙伴,他扯开我的心扉,打开我心灵的门窗,我要感谢它。无论哪个时候问我在干什么,我都会说:我正在书中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读书中成长范文
读书中成长,成长中读书
提起书籍,心中充满熟稔与感动,提起读书,内心涌起无限的阳光与幸福!书,是从小伴我长大,让我无比的挚友;书,是求学时代,使我无比充实的良师;书,是为人师表的我,能够保持如源头活水般新鲜魅力的幕后英雄!
孩提时代的我,对书籍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当别人家的小朋友热衷于满院子跑跑闹闹时,我更喜欢安静的坐在房间里,阅读者喜爱的书。有句话道“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言在我的童年确实如此。80年代的普通人家,家境可想而知。父母绝没有余钱给我买书。幸运的是我的舅舅家有很多书。所以,本段前边有些诗意及小资情调的描写,其实是我经常到亲戚家,如饮甘泉的借书看。因为是借,看得格外用心,速度还要快,记得还要牢。我阅读时几乎过目不忘的本事便是这样练就的。那段时间,我看了连环画版的《西游记》、《东周列国志》、《儿童文学》、《聊斋志异》、《太阳系与希腊神话》,就连《十月》、《求是》这样的杂志,我都会十分感兴趣的翻阅。并且我看的东西成为了长时记忆,至今不忘。
初中以后的学习逐渐繁忙起来。我看课外书的劲头却有增无减。这在当时的父母那里是明令禁止的,认为“没有用”,“学好书本那点东西就不错了”。我只能在寒暑假期间看些书,《四书全译》、《红楼梦》、《三言二拍》、《汤显祖集》、《镜花缘》等等书籍是这个阶段看的。与同学较量古诗词的积累,经常拔得头筹。
师范学校就读于美术专业,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师徐先生。学画之始要先读书,提升格调,留读书作业。这爱好与所学能保持一致是最幸福的事。捧着一摞书回家,却是宗白华的《意境》,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奥修哲学》、《狂歌当哭记石鲁》等等。要知道我当时也不过十几岁。囫囵吞枣般读是读过了,真正起作用的时候是现在。智慧的结晶啊,让我受益无穷。
现在,我步入讲台十多年。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堂。因为宋老师特别会讲故事!在故事中启发孩子们学习,引导孩子们克服困难,培养孩子们树立良好的人格。仅凭已有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
中,为了提升我的理论水平,我以中外大教育家为师,向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求学,在他们那里汲取营养。《论语》,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作合一》,阐明教师专业性、持续性的发展;《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告诉我爱的责任。在如此给力的先贤的指导下,我的教育怎能不吸引人,孩子们怎能不喜欢!
我不喜欢“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它把学习、读书描述的好艰辛。我喜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名言。因为学习、读书本就是一件使人快乐、愉悦的事情。啊,读书,我喜欢的都不知道怎么喜欢才好!我是在读书中成长的,我也希望我的学生们在成长中读书!写下此文,以兹共勉!
2011-5-8
第四篇:我在读书中成长
《我在读书中成长》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在灿烂的阳光中,在膝上摊开一本书,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的清香,旁边放上一杯水,听风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妈妈为了熏陶我爱读书的品性,在家的墙壁上安装了一个红色的小书架,我总是站在前面,仰着头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小册子,我知道,对书的喜爱,从那时起,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无论是厚重肃穆的字典、精巧感人的小说、空灵芳馨的散文集,抑或是精辟真挚的小故事,他们或让我了解了人生的至真至纯,或使我懂得了世界的广大、知识的无限,但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一本叫做《再试一次》的书。我的数学一向不好,无论我怎么认真听讲,努力做题,成绩永远是在80分上下晃悠。来回考了几次成绩都无太大变化,我有点心灰意冷地想放弃努力。看到我不思进取想后退的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妈妈没有多言语些什么。只是在我生日时,送给我一本书,名字叫《再试一次》。这是一本并不起眼的书,淡蓝色的封皮,淡雅而普通。讲的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在商海中艰苦创业摸爬滚打,失败了许多次最终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情节并不时髦,甚至有些俗套,但是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当你失败了许多次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如果此时失去成功的信念,之前的失败就白费了,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对你的考验,多一次失败你就离成功又进了一步,再试一次,或许你就成功了。”这本书,告诉了我短短的两句话,却又是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道理。我了解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每当我失败后伤心沮丧时,我就会想起这本《再试一次》,我总是在心里对自己说“再试一次,我就
会成功”,终于,我的数学成绩一跃排在了班中的前几名。面对着我的进步,我笑了,妈妈笑了,我觉得那本书,也笑了。
其实我真的应该感谢书,书不仅给了我许多有形的知识,更给我注入了许多无形的力量,教给了我许多深刻的道理,为我人生的航程指明了方向。再美的花儿也会凋零,再绚丽的彩虹也会消失,但只要有了书将它们珍藏其中,便会成为永恒的美丽。
《我的读书生活》
书,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读书最大的好处,是它将你有限的生命,无限度的拉长、加厚。
我自从会识字不久,便开始读书。我上幼儿园时最早看的是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后来,渐渐长大一些后,便看《伊索寓言》,其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数《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懂得了不管遇到多强得对手都不能放弃,坚实不一定会胜利,但是放弃注定要失败。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前班后,我便开始看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猴王孙悟空了,他扬善除恶、聪明绝顶,倒不像贪生怕死、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我从孙悟空身上懂得了: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能望而生畏。
上了小学,我开始看一些历史书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让我感到自豪。这是,我就像再数的海洋中来回穿梭,看了
《安徒生童话》就舍不得放下,《十万个为什么》解答了我的疑问;《格林童话》让我放飞了想象……到了三四年级是就开始看些世界名著和小说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主人公保尔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我相信,书会是我一生最亲密的伙伴、最好的老师。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泉源!
2、《我和书的故事》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使人类的知识文化不断积累、发展,使无知的人变得博学多才;也正是它,不断充实我的头脑,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和希望。
甚至还不认识一个字的时候,我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很小的时候,我和别的孩子一样,喜欢听妈妈拿着故事书为我讲故事。与别人不同的是,对于每个故事,我总要听上三、四遍才肯罢休。在幼儿园里,老师无意中发现我会讲故事,就拿出一本故事书让我念给小朋友们。正当老师为我能认识那么多字而惊异时,她忽然发现我竟然把书拿倒了,直瞪着眼睛在那里读。原来,这些故事我早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听熟”而“成诵”了。
随着认字的增多,我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啊!每当我独处一室,在可口的食品的伴随之下沉醉于佳作之中,忘情于纸页之间的时候,那种快乐,在当时是其它任何一种感觉也无法比拟的。
最初,我陶醉于文学殿堂之中。从《三百六十五个夜》到《安徒生童话》,那么多动人的故事和善良的形象共同塑造了我单纯而乐观的性格,从《红岩》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那千百次顽强的拼搏中,从那无数钢铁般的战士身上,我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三毛”的遭遇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则时刻鞭策着我前进。
渐渐地,我的兴趣转向了科学读物。从我接触到的第一套知识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中,我不知解开了多少心底的迷,见识到多少新鲜的知识,接下来读到的《百科全书》、《趣味物理》等等,无一不令我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应该说,如果没有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如饥似渴的阅读,我今天决不会对自然科学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
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它给我知识,给我力量。今天,我在书山学海中遨游,明天,我将用知识去创造生活。这一切,怎能不说是书的恩赐?——这就是我和书的事故。
记一次辩论会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今天,我们班级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会。
反方辩友YJQ同学首先发言:“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看一些不健康的书或者影响我们学习的书反而对我们有害,像漫画书等看了就对我们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看了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她的话音未落,反方辩友FW同学又补充道:“我也认为开卷未必有益,有一些鬼故事之类的书反而会对我们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正方的我立刻站起来反驳道:“我认为开卷有益,书既能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又提高了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难道这不好吗?反方辩友,刚才你说鬼故事之类的书会对我们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难道我们周围的好书还不够多吗?我们看书一般都是在家想好看哪一本书,再到书店去找那本书看,就算看到了鬼故事,那对我们还是有益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好奇心很强,一次,我到书店去看书,翻到了鬼故事,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看了一段,觉得很害怕,我就不看了。书,你不看怎能知道它好不好看,正是因为我看了,我才知道哪些书是好书,哪些是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书,那些对我们不利的书,以后我才不去看它,而且好书还能充实我们的课外知识,了解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大脑,所以,我认为开卷有益。”正方辩友QXY同学这时也站了起来说:“我也认为开卷有益,好书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反方辩友,你说漫画书会影响我们的学习,难道小学生就不能在闲暇之余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吗?难道漫画书就对我们有害吗?我觉得有的漫画书反而会开发我们的智力,拓展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一味地捧着课本上的知识读,只会使我们的知识贫乏。”话音一落,教室里顿时
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好多同学都高喊:“开卷有益,开卷有益„„”辩论会进入了高潮„„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正反两方的一番唇枪舌战,各辩各的理,也没辩出个结果来,但我还是认为开卷有益。因为书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除了能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外,只能从课外书中能了解地知识,开卷有没有益也是看你能不能辨别书的是非,如果能够明辨是非,合理的选择适合我们年龄的好书,那么开卷肯定是有益的。我真希望班级以后能多找些像这样的话题在班级里辩论,因为辩论会既能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近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所以我喜欢像这样辩论会。
开卷一定有益吗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班展开了一场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开卷一定有益吗?
我一听到这个主题,便陷入了沉思,我很难选择。说“开卷有益”吧,可是不健康的或不适合小孩子的书在社会上有成千上万,可是说“开卷未必有益”吧,我又非常喜欢看书,并且受益匪浅。让我说“开卷未必有益”,有些不甘心,怎么办呢?
很快,老师就让选择“开卷未必有益”的人去后面讨论,选择“开卷有益”的同学到另一边去讨论。我站起来,看见有很多同学都往后边去了,他们都是选“开卷未必有益”的。我还是左右不定。最后,我一横心,往后面“开卷未必有益”的地方去了。
五分钟过去了,我们开始了紧张而又激烈的辩论。
我们是反方,选“开卷有益”的是正方。
正方一开始就说:“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很多课外知识。”我方一听,马上有人站起来反驳:“虽然从一些书里我们可以学到知识,但是当今社会上有很多黄色、不健康的书披着漂亮的外衣在出售。如果看了这些书,一些孩子会经不住诱惑而误入歧途。”
我方的这番话非常尖锐,正方有些慌乱,但是他还是想扳住局面:“那我们买书可以到正规的书店去买,不一定要去那些小摊小贩那儿买呀!”我方一听,马上有人站起来反驳:“就算是正规书店,比如说新华书店,可还是有不适合小孩看的一些爱情小说呀!”正方自知理亏,可还是硬撑:“我们可以不去看呀!”我方同学听见,都暗暗发笑:这太容易打垮了。可不是吗?只见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们都有好奇心。要是一些同学觉得书名新奇,就会情不自禁地去翻看。就会不知不觉沉溺其间。”正方一听,全没办法了。
我们赢了!
通过这次辩论会,我坚定地相信,开卷未必有益。所以,我们在借书、买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受骗,一定要读好书!
第五篇:我在读书中成长
我在读书中成长
走进我的房间,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书架上摆放整齐,装帧精美的书。随意地翻开一本,一股淡淡的幽幽的书香便弥漫了整个屋子。是的,就是这些书,它们陪伴着我走过了成长的几千个日日夜夜。它们或厚或薄,或深奥或浅显,但它们承载了许许多多的思量。
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一些带拼音的图画书了。看着那些幼稚、漂亮的图画,总能使小小的我感到莫大的满足。我读的第一个故事是《狼来了》,读完之后,便感到了些许的惶恐,于是,我好长一段时间都乖乖的,温温顺顺的,害怕撒了谎之后大灰狼跑来吃了我。
随着时光流逝,我长大了,开始读小学一年级,我迷上了杨红樱的童话及校园小说。我开始看《淘气包马小跳》并沉醉其中,与马小跳和他的三个好兄弟一起哈哈大笑,感受成长带来的辛酸和快乐。文中的秦老师总是偏心于学习好的路曼曼、丁文涛,总是把淘气包们叫来训斥,但他们从未因此感到愤慨。我为四个男孩子乐观而宽容的心深深感动,并开始懂得:什么叫宽阔的胸怀,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时光飞逝,眨眼间,我已经成了一个懂事、成熟的女孩,我的阅读已不再局限于那些好玩好笑的小说与童话。我捧起了世界名著,读起了经典散文,聆听起大师的教诲,与名家促膝谈心。读《简爱》,我懂得了,一个人不管怎样的卑微,怎样的贫穷,怎样的丑陋,他都有权利去追求成功,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读《一个人的村庄》,我从刘亮程深邃的目光中读出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并被他朴实却震
撼人心的文字所深深折服;读《童年》,我看到了阿廖沙所处的年代,人们钩心斗角,到处充斥着丑恶、辱骂,我不禁感慨万千。从这些书籍中,我得到了许多许多。它们交汇在一起,凝成一股色彩,深入我心灵的空白。使我的成长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丰富。
望着这一本本书,我淡淡地笑了。书,在我的生命中,在我成长的路途中,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双眼。多少年后,我仍会记得它们,是它们,将我成长的道路,点缀得芳香弥漫。
1、读书使我快乐
歌德曾说:“一书一世界。---题记
儿时读书只是纯粹喜欢纸张磨搓手指时那种奇妙的感觉,只为心中那份莫名的悸动,只为了书中那可爱的小白兔与乌龟。
如今读书不是为了那黄金屋,不是为了那颜如玉,也不是为了千钟粟,只是由于我已悄悄爱上这指间的世界。
读《红楼梦》,那悠悠大观园尽现眼前,与黛玉一同悲葬花,与湘云一同醉卧芍药园,感宝玉”富贵闲人“之叛逆,叹岁月的更送,人生百态。
读朱自清,领悟深沉的父爱,平民百姓平凡而认真的生活,与他一同在荷塘边赏月,把酒共尝夏荷之香。
读《简〃爱》,让我懂得女性的自尊。女性与男性一样平等,同样无尊卑贵贱之分,懂得束缚人的心灵的其实是人的思想。
在这指间的世界里,我看到苏轼大唱:”大江东去浪海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洒脱,仿佛饮一盏白干,让我激情飞跃;我看到李清照”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真意切,恰似品一杯红酒,让我意深情浓;我亦看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特思绪,好比干一瓶老窑,令我回味无穷。
在书里,我看到了洪战辉,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已经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他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男子汉。
在这指间的世界里,我如一只彩蝶,翩跹起舞;如一只野鹤,在秋日高洁的蓝天里无所羁绊;在这指间的世界,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缩影。在这奇幻的指间世界里,我看见了生活的缩影,尝遍了生活的百态,学会了认真的思考,学会了理性与睿智。
这指间的世界,让我的生命不断增值。
我爱这指间的世界。
2、读书之趣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需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今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付出许多。于是乎,有人焚膏继晷,有人头悬梁,有人锥剌骨,不辞辛劳,不安享逸,正如王禹在他的《清明》中所描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
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皓首穷经,布衣终身,大叹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可怜宋代的晁冲之,一生苦读却终一事无成,老年尤为惨淡,一日见眼前灯火阑珊,想到自己一生大幕将落,不禁悲由心升,感慨良多:“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这样的书读得好累!怕也读不出多少趣味来。于是又有人叹曰:“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初长正好眠,秋又凄凉冬又冷,收书又待过新年”。
当然也不全是如此凄苦。读书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自不相同了,还是卸下沉重的包袱,摆脱名利的羁绊吧,顾虑太多只会窒息读书的乐趣。不是有人说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然而我却不敢存此奢望,但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便好。把书当作故人朋友,每每交谈,无须掩饰做作,而是“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仿佛已见朋友那明亮双眸里蕴含着的盈盈笑意。摆脱了俗世的喧嚣,书可以把我们带去那一片宁静与致远,“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如遇烦恼,书可以解忧,“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闲来无事,还可邀好友共读,览阅书的旖旎风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些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意境吗?
书可以作为闲暇消遣,充盈时日,可是有人却也认为书可以陶冶人的情*,培养人的气质,不可不读。苏轼总结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书卷气的自然流露。黄庭坚则认为,“士大夫三日不
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真是这样的吗?三日不读书便会语言无味?想我不曾静心研读又何止三日,真是汗颜,希望所出文字不要索然无味,淡然如水才好。真的很喜欢读书的感觉,当然不是那种为了考试的仓促应付,而是在某个下雨的午后,或是静寂的深夜,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在静谧的小屋里,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看得入神时,便会忘记周遭一切,什么雨啊,月啊,茶啊的,通通抛诸脑后了。不过古人好象对读书的形式大有讲究,于情调意境,甚为看重。所谓“读易松间、谈经竹下”,“读书于雨雪之夜”,“雪夜闭门读禁书”,便是此意。甚至还规定出要在什么时节读什么书才合“时宜”:“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有人读书前还要焚香沐手,可见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而欧阳修的读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则让人莞尔。
读书的乐趣真是不胜枚举,“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是朱熹的感受,而“红袖添香夜读书”又是多少读书郎向往的境界。且不管这香是来自红袖,还是书卷,就让我们在这四溢的香气中细细品位吧,在竹露松风蕉雨,茶酒琴韵书声的闲适中,坐拥书城,红袖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