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研究
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研究
一、课题缘起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概念为具体内容,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道德的熏陶,聆听着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文化的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近年来,优化育人环境,打造人文校园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着道德、价值观、美学等,为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开拓了空间。《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过分重视知识传授,缺乏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把语文教学与“人”的教学割裂开来,注重以分数论英雄,跳不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没有真正迈上大语文教学的正途,也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对传统美德和价值评价体系进行片面的批判和反思,我们祖先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我们这几代人身上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语文教学应该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此外,大众文化流行带来了价值观的世俗化,催生了校园亚文化现象,对青
1少年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抵制不良文化倾向的侵袭,引导青少年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语文教学关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课题。
二、关系探讨
为了既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又有利于探索育人途径,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外围因素,是语文教学的横向拓展;语文教学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因素,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互辅互进的关系。我们不难想象,没有了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和有效辅助,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是极其困难的;同样,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有利保证和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将举步维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校园文化在外部作用于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起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外部手段之一;语文教学则在校园文化内部起着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它渗透了并仍在渗透着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促进着校园文化的发展。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纠正了个别教师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教学关系不大,前者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负责抓的事,后者才是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事;校园文化建设是“空架子”,是务虚的,其效果不明显;语文教学不应过多承载德育功能,尤其在初中阶段应以工具性为主要教学目标等等。
三、实践概述
(一)彰显人文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我们学校是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学校,乡民崇尚耕读传家,尊师重教,其间贤俊辈出,他们的德学才识足以为后世楷模。为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人文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在每学年学生入学时,围绕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宣传教育,阐述校训、校标、校风、校规等意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并向师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这样做,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又让学生知晓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文积淀,更让学生近距离感触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同时,在开学两周内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餐厅文化建设活动。校园的走廊除了名言警句,还大量选择学生自己的优秀书画作品来装点。教室是大家求知的场所,静谧而富有文化色彩。寝室是学生自己的家,充分体现他们的创意,温馨的气息,个性的装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学校。有了这些主体自己参与的文化建设,所创设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来说,肯定是乐于接纳的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充分利用载体,切实加强人文教育
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已经建立;所有教室还配置了电视机;学校有自己的广播站、宣传窗、黑板报,语文组还创建了校刊,我们利用这些载体积极向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并充分图书室有限的藏书以流动书箱的形式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载体,为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资源的作用,通过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讲高尚故事”等活动,诱发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然,多媒体网络,作为我们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载体的同时,又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譬如,由于网络文化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扩大阅读、增长知识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堵塞不良文化的侵袭,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因而,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通过确定阅读主题、布置阅读任务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就上网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袭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探讨抵制办法。总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也是语文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重视课外活动,培育主流文化
积极开展课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语文综合活动有着明显的优势。2006学年以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每学期都举行 “主题文化”宣传教育,先后举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月活动、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等,并充分运用语文综合实践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戏曲表演赛、班级辩论赛等活动,既提高学生的表演、审美、思辨、写作、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学校成立书法兴趣社、曲艺兴趣社、演讲兴趣社、写作兴趣社、民俗文化考查社、环保志愿者等社团组织,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了舞蹈、礼仪、体操、技能、文学、调查等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学校也开展相应文化艺术节活动,让有各种才华的学生大显身手,评选校园“十佳歌手”、金话筒奖、书法小先生等。仅2006学
年我校学生有280余人在诸暨市级及以上组织的影评、征文、演讲、调研小论文、艺术表演、制作等比赛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其中,马故渊同学在全国青少年“红色之旅”读书教育活动征文中获全国一等奖。
四、课题思考
实验表明,优良的校园文化是优质的语文教学的先决条件,通过语文组、文学社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由于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极具吸引力和鼓动力的平台,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的精神文化氛围,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因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智商和情商等主观能动性,从主观客观、智商情商等各方面,最好地为优质的语文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大大促进语文教学;而校园文化与语文教学又是互为因果关系,优质的语文教学又势必推动校园文化。
当然,从当前来说,当考试还是惟一的“指挥棒”时,当应试还是一道“独木桥”时,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所能做的,只能是先疲于应付分数,素质教育也只能暂时是一种奢望(当然表面上大家都会说自己绝非在搞应试教育)。要想把二者关系解决好,仅仅靠教师是不够的,只有教育体制、管理目标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都相应发生变化,素质教育才会真正走到台前。
第二篇:南京中医药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风骨,是一所大学最鲜明的标志,是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思想情感体认的群体文化,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因此,研究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精神的重塑,对于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中医文化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源头活水,生命力、生长力所在。中医药院校凸显中医文化、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定能够助推学校的事业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学术创新力。
一、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近年来不少中医药院校重视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目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中医药特色环境建设、文化阵地建设和丰富的文体活动建设;把握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律、创新中医药文化载体、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以及探索面向社会的校园文化开放措施等方面。如长春中医药大学王之虹校长亲自创意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及建筑布局;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王群副书记主持“挖掘中医特色,创建品牌校园文化”的课题研究等。
2、问题主要表现为:
(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记和灵魂,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本质,而且决定了中医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走向。中医文化因之必然是中医药院校的灵魂,失却了中医文化这一灵魂,大学将成为批发促销医术知识的卖场,批量生产医匠技工的机器。
当前,中医药院校对中医文化的研究普遍表现为思想重视,行动不力;立足中医学的系统中医文化研究不多;中医学整体理论体系被割裂;基于历史视域的挖掘凝炼不够,基于时代视域、世界视域与时俱进的发扬推演不够;尚未能体现思想的深度、历史的厚度、理论的高度、视角的广度、发皇古义的精度、养生医疗的效度、核心价值的普适度。
(2)对校本文化的研究不够。中医高等教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每一所中医院校都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经历了起源、奠基和发展,并因际遇、人事、地域等不同,形成了自身的历史和特色。在当前,中药院校一窝蜂注重中医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校本特色、地域特色,避免中医药院校的几十校一面。
(3)重物质环境建设、硬件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软件建设;校园亭、石、路、像、铭等景点式设置较多,贯穿整体思想,体现中医人文精神、校本特色的系统规划较少;绿化程度越来越高,缺少药苑校园思想;对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认识重视、开发建设不够。
(4)相对而言,重校风建设,轻学风建设。当前,不少高校在重视校风建设(如校风、校训、校徽、校歌、景观小品等)的同时,学术风气、学习风气相对重视不够。中医药院校优秀的校园文化不能仅仅只有物化的表现,物化的文化其最终目的在于养人、育人;更重要的是人化的表现,学术风气、学习风气是中医药院校优良校风的人化的活的灵魂。师生之“气”、“象”,是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鲜活生动的直接体现。
二、当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加强中医文化研究。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生存的土壤、思想方法的源泉、理论体系的基础,割裂了中医文化,中医学将不复存在。中医文化不仅具有文化所固有的软实力,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实力部分,具有主体地位。中医是五千年中医文化根系的干枝叶花,中医文化根深脉畅,中医才能叶茂花香,中医的核心价值观方能涵养于中、弘扬于外,原创力和生命力才能生发。
中医文化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宗旨、出发点,如水之源、木之本;同时中医文化也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水之精、木之华。
21世纪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既要解决人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中医学的传承问题,服务社会,治病救人;同时要解决中医文化、中医思想方法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我校要进一步加强中医文化研究,时代亟需立足中医的系统中医文化研究;要崇尚经典,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仅是传授中医药知识的中心,也应是从事国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2、加强校本历史文化研究。坚持和发扬校本特色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立足点。校本历史、医史研究,要对南中医的校史进行全面搜集、发掘、抢救、整理、梳理,特别要加强重点人物、重点事件的研究,将南中医50年定格为历史的同时,确立其历史地位。
3、基于对中医文化的深入研究、校本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凝炼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我校要重视对已深入人心的“三仁”教育理念的挖掘提升,通过对校史的深入梳理、研究、发掘,总结凝炼我校的大学精神。
4、以中医人文精神、南中医精神为灵魂,对我校校风、校训进行征集凝炼,最终定格为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的、师生思想情感体认、能够激发事业凝聚力的南中医群体文化。同时启动系统化规范和有差异性特色定位的南中医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提升我校的社会形象,增强全校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在中医文化、校本文化、大学精神的指导下,进行校园建设整体系统规划。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建设,要有灵魂和精神,要有绿色和智慧。要形神兼具、动静相宜、山水相映、木石相依、高下相召、阴阳相感。应该具有厚重之形、质朴之象、灵动之感、仁和之气、薄发之势。使人乐之草,先民称作药,让整个校园橘杏常青、草药芬芳,窗舒意蕊、室度心香。
6、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习风气。同时倡导以学术科技文化为中心、凸显中医人文精神,以师生高度参与的中医药学术精品活动、品牌活动为主导的社团文化。要弘扬中医学“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的人文传统,使得“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富有中医人文精神、大学精神的校园科技学术文化活动,让它们成为中医药大学学风建设的砥柱和潮头;在校园内外大力弘扬大学精
神、弘扬中医人文精神,不盲目追随社会“时尚”之风,让大学引领社会文化潮流。
三、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1、较为客观、全面、深入地进行我校校史研究,初步完成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史。我校的一部校史,应清晰明白地告诉世人,我校是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确立地、推广地;同时我校的一部校史,是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缩影和示范。
2、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我校中医文化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是重视经典,重视中医整体理论体系,重视中医文化所倡导的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研究,还是重视校风、学风、作风建设,其中相当部分是直接生产力,同时文化和系统能够持久发力,对我校核心竞争力、学术创新力等各方面事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3、总结凝炼我校的校园文化及大学精神,并建议更改校风校训,使之能够真正传承发扬南中医的精神,体现南中医的特色、底蕴和风骨。成为南中医人的精神动力、智慧源泉,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凝聚力、生长力。
4、以中医文化、我校大学精神、校风校训为基点,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使之具有浓郁的中医药院校特色和南中医特色,整个校园成为中医药文化自然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基地,特别是全国中医药文化的研究重地,具仁爱精神、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地。整个校园人与自然相映、人化与物化相融相感,历史与厚重、思想与灵动、深刻与朴素、热烈与恬静完美和谐,形成强大的磁场、气场,这种有静气、有生气、有引力的校园是中医人的精神家园、理想天堂。
第三篇:“快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快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快乐,人人向往之。快乐教育是什么?对教育者而言,就是通过营造适合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快乐学习,活动、健体、做事、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快乐教育是一种体验,一个过程。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和刻苦学习过程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更是一种人生追求。我校创建于1945年,座落于红二十五军的组建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学校三迁其址,三易其名,踏着不同时代的节拍,随着社会的变革,历经办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学校由小到大,逐渐成长为今天的金铺中心小学。经过垒校师生3-4年来的潜心实践,初步形成了“快乐教育”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办学理念,让师生拥有快乐的校园生活。
我校是一所农村校,生源是附近十几个村农民的孩子,还有1/3外来农民工的子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幸福地生活,是这些家庭的期盼。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代表着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期许,更是所有师生个体的发展目标。这既是学校师生所追求的共同价值,也是文化教育的夙愿。
学校的办学愿景:通过实施快乐教育,引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尽责为乐:学会求知,好学为乐;学会感恩,回报为乐;学会坚强,吃苦为乐;学会服务,助人为乐;学会健体,锻炼为乐;学会交往,合作为乐;学会做事,实践为乐。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优秀,习惯良好,热爱学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通过这种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最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尽责、好学、感恩、坚强、吃苦、助人、锻炼、合作、实践,进而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引领教师主动发展,建设一支理念先进、富有爱心、情趣高雅、善教善导、乐观向上、具有较高全面素质的阳光教师队伍。
我校的“一训三风”更加体现“快乐教育”的精神。校训“文明、向上、启智、健体”和快乐教育紧紧相连,是学做文明人、学会乐观向上、学会学习、学会健体的体现。“科学、严谨、爱生、高效”这一教风,体现在让教师以快乐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育人,使学生在乐中受益。快乐教育更体现在学风上,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使学生以积极争做小主人为乐:以养成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为乐,以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为乐,“快乐教育”让学生明白,苦中有乐、乐中有苦的道理。
二、用丰富多彩的课程润泽儿童生命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我校的课程开发紧紧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方面进行,在开足开好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艺体课程,德育实践课程等。
(一)开足开好所有的小科课程
在当今的情况下,家长和学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的情况,忽视体、音、美,科学、品社、计算机等小科。我校从基本的课程抓起,抓好小科,既开足又开好科学、品社等小科。我校采用错班任课的形式,本班主科老师不兼任本班的小科,而兼任别的年级的小科,保障这些小科开齐而不是被语、数、外挤占。对于科学学科规定实验的数量,要达到学校的标准,并定期检查科学实验报告单。体、音、美在开齐的基础上,要开好。对这些课程要有教学内容,数学模式,并在期末检查教学效果。例如:每年学期末,教务处要下班检查学生掌握的歌曲的数量和质量,指定曲目听学生唱。对于美术学科,要定期检查学生的美术作业本。并通过校展示牌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我校行政听课、督课、巡课也重点督小科的课。全校上下达成了“所有课程都重要,上好小科不容易”的共识。(二)阅读、写字、书法课程
阅读课程分为两个学段进行,一、二年级根据年龄特点,选用儿童喜欢的带拼音的读物,形式多样,采用了教师讲大家听,学生边读边画画等形式。3-6年级开放“共享图书”课程,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写字课程即利用午自习30分钟,1-6年级全面开设《习字与书法》分为笔画、偏旁、结构等部分内容。学生采用“摹——临——比——改”的方式,一笔一画,练习基本功,写好汉字。书法在普及硬笔的基础上,重点培养软笔人才。(三)艺体科课程
如果不重视身体的锻炼和艺术的修养,学生的童年就难以健康成长。我校结合“快乐教育”,在艺体、科、劳等课程做文章,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广阔的 1,体育、科学课程。
这是学生既喜欢又能锻炼其体魄的课程。体育课程开设项目多,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学生喜闻乐见。为了使孩子们从小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我校从三年级开始,期期带领学生完成科学课本的至少5个实验。
2,德育课程
我校的德育课程以道德培养、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培育为主要内容。实行每月三课一结体系,即一节班队课、一节法制教育课、一节心理活动课、一节总结课。班队课结合时事政治,针对学生特点开展,达到培养其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我们请来交警、民警、检察官为学生进行法制讲座;还请来师大的学生和关工委老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开设模拟法庭,让法律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我校国家一级心理辅导教师商慧颖,为学生开展团辅活动,并邀请心理咨询室的讲师进行心理讲座。在“三课一结”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三、打造“快乐课堂”,实现高效轻负
实施快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组织者,几年来,学校千方百计打造教师队伍,让学校里尽快地走出多名大师。
(一)教师在活动中成长
为了打造一支善教善导、乐观向上的教师队伍,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促教师成长的活动,让教师借助活动这一平台成长。先后组织了校“四个一”读书工程,“三十五周以下”人人说课标、说教材活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年级组赛课活动,校优秀课展示活动„„这些活动的参与,打造了“高效轻负”的课堂,也逐渐形成了以“快乐教学”为主要模式的各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快乐教学”模式专场展示活动
为了展示我校“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我校组织了“快乐课堂”语、数、外教学专场展示活动,我校的三位老师展示了“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邀请了本镇的教师同台献技,并邀请了县教研员、专家当场评课并做报告,外镇校的多名教师和我校的几十名教师共同享受了这一过程。我校快乐教学的成果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四、围绕“快乐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围绕“快乐教育”,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我阳光、我快乐”成为我校每学期坚持的学生活动。此活动分为语、数2个学科,语文学科以读书、经典诵读为主,各年级根据不同的年龄错点,分别组织《汉字读写大会》、《看图猜成语》、《故事会》等活动„„数弹学科培养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如:《巧算24点》、《七巧板比赛》、《几何图形画》等括动„„ “我阳光、我快乐”活动参与面广,都是在全班参与的情况下,选拔选手进行比赛,此活动成为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品牌活动之一,真正做到了“在阳光下生活,在快乐中成长”。
从2013年至今,我们在努力着、奉献着、收获着,我们将继续前行,把我们的愿景逐一实现:书声、歌声、笑声、操场上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首美妙动听、陶醉的交响乐,永远在金小校园里回荡。健康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学生成长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更好地发挥校园的文明传承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精品文化为目标,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创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要点
1、结合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4)悬挂“八字一旗”、名人画像,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程行为规范》,展示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工作措施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管理、协调文化建设工作。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
2、坚持统一部署、全员参与、全面落实。
3、加大投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需要。
4、本着“追求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搞好校园、班级美化,做到图文结合,使班级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乐园。
(1)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班训、文明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良好的班级纪律为保证,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让这一过程形成凝聚人心的过程,形成团结、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2)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有效阵地精心设计,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体现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让师生寓教于乐。充分利用
“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4)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唱响和谐校园主旋律。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5)充分发挥多媒体、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
(6)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达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构建具有XX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愿景目标:
1、凝炼学校精神文化。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十大系列,突出环境教育功能,凸现人文氛围,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愉悦,感受成长的快乐。培育学生“自主管理做主人,自主教育做新人,自主学习做能人,自主锻炼做强人”,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创建校本教研文化。形成浓厚的教科研风气,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在教研中寻找工作的乐趣,在科研中获取生命的价值,从而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自主发展。
3、全面深入创立“新型课程、新型课堂、新型班级、新型校园”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四新”文化,“十一五”后期,成为省市知名的“四新”品牌学校。
三、整体规划:
(一)一个精神引领:
积极营造团队精神文化,以“校园精神三句话”和“百花形象十六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校园精神三句话:
第一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争当(创新人才)
第二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敢说(我能行)
第三句:从小立志兴中华(长大建功走天下)
每日晨会升旗全体学生必呼,引导、鼓舞、激励每一个学生。
百花形象十六字:
团结进取、敬业奉献、追求卓越、高效创新。
统领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引导、提升、鞭策每一位教师。
(二)两项主体建设:
1、以校本教研为切入口,创建自我反思、合作共创的教师文化。
2、以新型课程为载体,营造自我体验、自主发展的学生文化。
(三)十大系列创新:
建立以符合时代特点、学生个性的新校园文化十大系列:校徽、校像、校花、校训、校歌、校舞、校仪、校操、校报、校电视台。将教书育人的丰富内涵孕育其中,影响激励每个孩子。
1、校徽——百花争春;
7、校仪——小百花仪仗队
2、校像——我爱祖国我爱党;
8、校操——我真的很棒(低)
3、校花——一串红;
快乐跳跳跳(中)
4、校训——文明、勤奋;雏鹰展翅(高)
5、校歌——飞向祖国的明天;
9、校报——《百花园》
6、校舞——我是一棵苗;
10、校电视台——小百花电视台
(四)四新文化构建:
Δ
新型课程——随着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充实大课表的管理内容(三级课程管理和长短课结合、大课间、大活动的安排),二次开发整合原有课程资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建立一种新的开放式课程结构,成为受学生欢迎、家长和专家认可的、适合现代发展需要的充满活力和张力的新型课程。(20xx年完成)
Δ
新型课堂——其特点是: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活跃的对话互动,自主思考的探究合作,“三维”落实的教学实效,成为教师研究的工作室,学生演练的大舞台,师生智慧碰撞、动态生成的快乐课堂。(20xx年基本完成)
Δ
新型班级——其特点是:知荣明耻的班风,团结友爱的集体,温馨活跃的班级文化,身心双健的群体,成为每个孩子“我进步,我成长”快乐大家庭。(200xx年基本完成)
Δ
新型校园——其特点是:和谐的文明校风,净美的成长环境,多彩的文化墙,活跃的社团活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灵动的精神家园。(20xx年基本完成)
(五)主题活动设计:
活动年: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
活动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活动周:趣味体育健身周欢乐圣诞英语周自主管理值日周班级文化展示周活动日:校园文化开放日、纪念日、节庆日
四、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校长是校园文化的引领者,亲自构建学校发展愿景,以共同愿景营造学校团队,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成立由校领导、师生代表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
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和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具体分工:
党支部:精神文化
宣传舆论
校长室:制度文化
教师文化
教导处:教风学风
教学科研
政教处:校风班风
主题活动
总务处:物质文化
美化绿化
工
会:关心教工
优质服务
3、加大投入,分步实施。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纳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规划的目标分解落实到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分步实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校舍改造、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布置及节庆活动等资金的投入,改善开展校本教研的条件,保障科研经费。
4、深化管理,制度保障。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管理制度,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使人才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绩效有奖励,让他们工作有甜头,有想头、有奔头,形成比奉献、比学习、比教研、比成长、比业绩的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