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幼儿教师教学用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用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针对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因语言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幼儿语言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农村幼儿教师语言教学进行了尝试与创新。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教学用语有了一定突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用艺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语言提高了班级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启迪了幼儿的思维,陶冶了幼儿的情趣。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语问题对策
一、问题与分析
(一)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在语言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及组织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慢慢吞吞的唱歌型
有些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学时常常有意用偏慢的速度讲课,讲幼儿故事也是采用慢慢背书的方式,丝毫没有语气的轻重、快慢之分。同时也要求幼儿“慢慢讲”,以为这样才可以与幼儿沟通,才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的教师在讲故事时,还带着幼儿手口一致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把语言教学当成了认字。
2.高声大叫的呵斥型
部分幼儿老师,因为其本身脾气暴躁,看到孩子顽皮捣蛋采取的教育方式,往往不是春风化雨,谆谆教导的耐心教育,而是动不动扯开嗓门大声训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动不动就大声呵斥别人。
3.普通话方言混合型
一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师,因为本身普通话不标准,所以上课时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方言,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是半“官”半“土”——普通话和方言相混杂,使人难以听懂。有些老师根本就不想改变自己,因为她们讲方言已习以为常了,所以认为方言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比普通话更方便,更有生命力。
4.拖泥带水的尾音型
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语言习惯,说话拖拖拉拉,几乎每句话的后面都有尾巴,像“上学了”就成了“上学了哈”,“睡觉了”说成“睡觉了啊”。每句话都带有一个“哈”、“啊”等字。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很不好的习惯用语。
(二)问题分析
1.教师受地区限制,导致语音不准确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普遍带着方言,有很浓厚的地区局限性,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是由来以久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再加上农村幼儿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每天又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带着一个班,缺少与人用普通话交流的机会,发音不准确时也没有人及时予以指导。
2.教师受幼儿影响,形成了不良的语言习惯
幼儿阶段,正是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时期的幼儿,年龄普遍偏小,说话慢吞吞,稚声稚气,教师在和幼儿进行交流时,语速当然不可过快,否则,幼儿就听不懂你跟他说了什么。但是,教师为了迎合幼儿,长期和幼儿慢吞吞地说话,往往容易形成拖音的毛病。
3.教师自身素质差,不懂得幼儿语言艺术
一些教师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再加上平时又不肯学习,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不听话的孩子,只知道训斥,根本不懂得用艺术性的语言来引导教育孩子。
基于此,我提出的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是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能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有效的、具有创造性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教学。
二、教学用语的特点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沟通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运用的语言是否合情合理,清楚明了,形象生动。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语言必须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幼儿容易接受并乐于表达。它具有以下特点:
㈠ 亲切性:指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容易接受的语言。具体来说教师在使用教学用语时应合理使用形象化语言和借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现场教学。
⒈合理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如今的孩子,也许是太宠了,也有些实在是非常难调教,因此,空洞的说教对孩子来说就如同过了保质期的药品一样,失去了效用。如孩子上下楼时总喜欢跳、喜欢挤,虽然老师不断提醒孩子:“不要跳,危险”,可效是总是不那么明显,有一天,因为,别的班里的小朋友在午睡,我对孩子们说:“老师看看,谁是能干的孩子,可以让鞋子不发出声音。”说也奇怪,孩子们都静悄悄地上楼了。同样,在放学摆好椅子排队时,我也会对他们说:“谁的本领大大的,能让小桌椅不发出碰撞声。”结果,孩子们全都轻手轻脚地放好椅子。所以说语言是非常神奇的。而形象化的语言更是有魔法的语言,每个老师都必须掌握它、运用它。
⒉巧妙运用故事中的语言。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的,所以,听故事是孩子
们提高口语表达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而每个孩子最喜欢的是听故事,如何使故事更吸引人、更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首先必须选择适合幼儿的通俗易懂的故事。故事中有生动有趣的情节、有简单易学的角色对话。比如:故事《小羊和狼》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来帮助你”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也就学会了这句最常用的话了。有一次,有一个新生哭哭啼啼的,有个孩子想帮他擦眼泪,可是他去帮他时,却因为心急,不小心打到了新生的鼻子,新生哭得更凶了,通过学了故事之后,孩子们都会说“我来帮助你”,“对不起”等等的日常用语了。
㈡ 趣味性:指教师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注意,幼儿易于并乐于接受。故而教师在教学语言使用上应充分利用儿歌、童谣中的语言。因为儿歌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非常容易掌握。像“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孩子们觉得这种儿歌不用死记硬背,它就像爆米花似的从口中蹦蹦跳跳跑出来。而唱歌的方法就更好了,任何枯燥、单调的语言只要把它变成歌唱出来,语言就有了翅膀,往往几首歌学下来,孩子们口齿也伶俐了,发音也标准了。
㈢ 规范性:指用标准的普通话来和幼儿交流,交流中用语完整、正确、通顺。⒈要以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语言作为教学内容。如认识幼儿感兴趣的各种小动物:小鸡、小鸭、小狗、小羊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比较熟悉的物品:枕头、衣服、裤子、桌子、椅子等;还有平常幼儿爱吃的水果:梨子、苹果、香蕉、橘子等;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要做的事:睡觉、起床、洗脸、刷牙、梳头、跳舞、唱歌等。
⒉对于幼儿已经出现的语音语法不规范的倾向,家长和老师只有加强重视,及时纠正,才能使幼儿的语音继续得到健康的发展。若采取掉以轻心,不以为然的态度对待,如幼儿称其父母为“把把、马马”,父母成人却不当一回事,殊不知长期下来对幼儿的语言习惯,口语表达将造成及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成人一经发现幼儿出现不良语音语法等语言习惯是,应及时对其纠正,以免影响今后的语言表达。
三、具体对策
没有语言、就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在由直接感知表象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念等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总是一边通过思维组织语句,一边用语言来表达。由此看来,语言能力的强弱也标志着幼儿思维速度的快慢,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幼儿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必须学会运用语言,因为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是幼儿直接学习的榜样,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录音机、复读机和对讲机。幼儿园教师应非常重视语言教学,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真正使语言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㈠ 用正常的语速和幼儿交流,形成良好的语速习惯。
大多数人在运用语言和幼儿交流时,为了能理解对方的语意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一边讲一边积极思考对方所讲的内容,因此,语速会直接决定着感知速度,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能用正常的语速和幼儿交流,对于思维水平还不高的幼儿来讲,会促进他们言语中枢高度兴奋并进行快速的思考,思维的敏捷性能从中得到发展。如果一个班的幼儿长期接受语速过慢的教师教学,这个班的幼儿一旦换一个语速较快的老师,就会表现出语言反应缓慢、迟钝,在其他问题的思考上也表现出不紧不慢,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了什么事都慢慢讲的习惯,相反,一个长期接受语速正常教师的教学以及日常交流的班级中,幼儿则明显表现出积极兴奋的情绪,对其他问题也表现出敏捷的思维,并能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㈡ 用准确、简洁、谐趣、畅顺自然的语言和幼儿交流,切忌粗暴呵斥。
老师的语言必须是纯洁的、完美的、生动活泼的,并具有启发性的,加里宁说:教师每天仿佛都是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老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的盯着他。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给年轻的心灵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一言一行都比其他职业的人要求更高,老师的语言绝不能从个人的喜恶、情趣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戒除粗暴的呵斥,尖刻的挖苦和冷漠的情绪。
㈢ 使用规范性的语言,基本消除方言。
规范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应当符合国家的要求,老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儿童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老师语言的规范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气等到方面要符合“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使用方言、不念错字,避免出现将,‘吃饭’说成‘吃(ci)饭(fang),’‘老师’说成老师(xi)等等。总之,如果老师经常读错字音,说话语病较多,口头禅泛滥,天长日久,就会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
㈣ 重视口头语言表达,不以认字的方式来学语言。
很多父母会以认得多少字来判断幼儿阅读的能力,用笔划对不对,字形正不正确作为书写的依据。难道我们真的要先掌握拼音法则才能开始阅读吗?一定要先学会笔画才能开始书写吗?其实,幼儿早在能掌握成人语言的许多语言形式 之前,就能够说出让人听得懂的话了。在能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则之前,就能说出句子了,如果真的必须等到幼儿学会了所有传统的笔画原则之后,才开始书写,恐怕他们永远都不会有提笔的机会了。
四、取得效果
㈠ 提高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自信心
以前,教师和幼儿沟通时,语言不准确,有时简单粗暴,没有技术含量,对幼儿的教育不能形成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在,教师能用标准化的语言和幼儿进行沟通,沟通时讲究技巧,成为善于说话的人,孩子听话了,水平提高了,教师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㈡ 提高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以前乡村孩子野惯了,大多数晨间、课间活动,都是以放羊式的形式随孩子们疯玩。那样,难免会不时闹出点小小的意外,通过营造故事氛围,孩子们玩起来更加有秩序、有成就感,平时爱淘气的小顽皮也变成了机智聪明的小警察了,老师也就不用手忙脚乱去处理纠纷了。
㈢ 启迪了幼儿的思维,陶冶了幼儿的情趣
语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沟通作用,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发生矛盾,也是没有正确地沟通好,对孩子来就,一点点的生活小经验都是家长和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而艺术化语言,讲究的是实用。孩子平时缺少实用的生活经验,而现在的艺术化语言,使他们很快学以致用,幼儿使用了艺术化语言,孩子们的关系也就更和谐,更有趣了。
总之,在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过去,我们的语言教育太过严肃,它只会让师生的精神高度紧张。其实,教师不仅仅是“师”,也应该是“友”,只要我们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关注孩子,那么,我们的语言才会更可爱、可听、充满智慧、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⒈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⒉幼儿教师不可忽视语速问题.罗欣环. 2003.(11)。
⒊儿童早期语言教育与其后继语文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报告.赵琳.2003,(11)。
第二篇: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推进下,国家在建设进程中不仅仅注重于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对于文化生活的建?O更加注重,在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生活的建设,然而,由于农村属于建设的基层,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建设的困难,给文化生活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为此文章分析了农村文化生活中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关于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对策,希望以本文观点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当代农村的文化生活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生活;问题;对策;研究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寄托。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下,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促使农村居民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标准逐渐提高,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文化生活,必须要对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农村文化生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农业生产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我国农村户口大约有4亿,但是在农村的文化发展上却十分缓慢,在建设方面完全不能够满足农村人口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还没能实现理想的目标,还需要加强建设力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文化生活中,还存在着非常低俗的活动行为,这类活动十分缺乏内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对于现代化文化的推广与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一)缺乏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
由于农村居民多以农业生产为生活来源,但是农业生产有农闲时期,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作物无法生长,大多农业生产者都没有工作需要做,在这难得的闲暇时间农民们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通常会选择一些低俗且缺少内涵的方式度过,比如打麻将、聚赌等,不仅对农民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不利于农村文化的建设及生产。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农民在时间运用上缺乏认知,不明白该如何运用这段时间去创造精神财富。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村都没有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造成在这方面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缺乏文化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农民缺少自我学习的的场所。基础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公共健身设施等等,在大多数农村都没有相关的设施建设,促使人们缺少交流与学习的环境。以上这些问题对于农村文化生活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引才不会迷失方向,在农村文化生活中大多缺少专业文化建设人员的推动以及鼓励,在没人带动的情况下,很难使农村居民认识到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促使文化生活建设难以得到全村的参与。
(三)缺乏在文化生活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
要想建设基础文化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当前的农村文化生活中,大多急需建设这些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但是由于农村在国家建设中处于基层位置,促使国家各基层的财政部门,不能够保证将相应的资金投入落实到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当中,更像资金难以保证到位,促使农村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对于农民在文化生活当中的需求难以给予满足。
二、关于农村文化生活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内容必须要严加考虑,要积极探索农民在各项建设当中的需求,对面农民从事的各项活动内容进行丰富,促使弄明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文化生活当中。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以农民带动农民的方式,促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文化生活当中,进一步加强农民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认知及认同,促使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生活的环境中,互相交流与学习,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种植技术,还能够促进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加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
(二)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农村在文化生活建设方面的意识十分薄弱,需要专业的文化建设人员进行引导与鼓励,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促使农民在文化交流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的建设。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的支持,农村在这方面的资金来源非常缺乏,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来提供大力的支持才能够实现,为农村建设公共图书馆,搭建文化交流场所及农业知识的培训等,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及农民的综合素质。在建设当中光靠政府的力量等同于杯水车薪,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鼓励社会上的力量投入到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设当中,在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中,农村的文化生活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因此,对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与对进行研究是由必要的,针对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能够从根源上找到解决农村文化生活存在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教材的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各个年级之间的知识体系联系紧密,中间如有一环节掉队,就很难补上去。而农村师资配备并不完全到位,难免中途有个别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够,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断层。接任教师再去弥补,效果不像老教材那般显著,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下降。
2、新教材的编排中,二、三年级之间跨度太大。二年级对阅读、作文教学的要求不明显,但三年级就要求会写250字左右的文章,且近几年来作文的题目艰涩,习作要求与五六年级相差不明显,使学生倍感吃力,也使教师教的幸苦。而且万一脱节,很难弥补。
3、农村孩子的家长配合难以到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但是,农村学生目前有三种状况让教师感到头痛。一种是,想配合而无能为力。许多家长学识有限,对现代教学提出的问题感到很茫然,无法谈的上让家长进行家庭辅导。二种是有能力而不配合,这类家长都比较忙,忙于挣钱,忙于农活,连学校开家长会都没时间参加。也许,在他们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老师的事了。第三种情况是没有人配合。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等长辈上学,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不过问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家长良好“照顾”只有靠孩子的自觉学习,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能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呢?顶多是为完成作业而已。这是语文教学也是各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4、新教材内容变广、变活,虽说题型变化不大,但阅读量、识字量大增,也导致许多教师无从下手,只能更大范围的进行题海战术,更长时间的“折磨”学生,教师教的痛苦,学生学得痛苦。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3、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客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1、加强师资培训,尤其对年龄偏大的教师的培训,现阶段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不少,但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加强教师的对新教材的认识,加强对教师的新教材培训。使教师对整个教材体系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2、学校对三年级教师要重点安排,同时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
3、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努力宣传现代教育理念,使教育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四篇:对农村卷烟市场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对农村卷烟市场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农村地域宽阔、人口众多,因此农村卷烟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开拓好农村市场,也成为烟草行业自我发展的需要。然而受交通、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村烟草专卖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亟待加以整顿和规范。
一、农村卷烟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卷烟市场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卷烟市场秩序有了根本性好转,消费环境得以净化,但由于农村点多面广线长,交通不便,农民识假、辨假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得农村卷烟市场监管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1、社会监督意识淡薄。在农村,广大卷烟消费者对制假、售假等一系列行为而产生的权益受损不知道如何实施维权监督,只能见之任之。
2、监管不力,服务教育困难重重。由于农村卷烟市场地域广阔、分散,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接受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较少,法制意识淡薄,无证经营行为较为普遍。
3、明码标价、明码实价不到位。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没有外来客流量,经常面对的都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碍于情面,他们大多数不能执行统一的零售价格,造成你销你的、我卖我的,形成一个店一个价的局面,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卷烟市场价格秩序,影响了客户在卷烟经营方面的盈利水平。
4、假私非烟屡打屡现。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自身机制建设的规范运行,特别是在实行了订单供货、电子结算和网上订货之后,给处于交通、通讯不便和偏远山区的经营户带来了一些不便,促使一些销量小、进货少的店便出现了非法乱渠道进货的现象。
二、加强对农村卷烟市场监管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卷烟市场监管是践行“两个至上”的客观要求。要切实做到“两个至上”,就必须把加强卷烟市场监管,尤其要把农村卷烟市场监管放到突出位置。因为我国卷烟消费者大部分在农村,而由于受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农村又特别容易成为卷烟制假售假窝点,假私非卷烟给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加强农村卷烟市场监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对烟草行业而言,数以万计的零售终端以及大多数消费者均在农村。加大农村卷烟市场监管力度,提高农村市场控制力度,为广大农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必然要求。
3、加强农村卷烟市场监管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需要。卷烟市场“假、私、非”如果任其泛滥,就会严重影响烟草行业的形象,损害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同时,也会导致卷烟销售出现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卷烟市场净化率才能确保卷烟销售平稳发展。因此,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对卷烟市场尤其是农村卷烟市场的监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专卖工作的新要求,才能把农村卷烟市场整治好,从而确保“卷烟上水平”。
三、对农村卷烟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农村卷烟市场监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还需加强对农村市场进行巡查监管,力求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维护农村消费者的的利益不受侵害。
(一)、明确工作职责。要加强整治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专项行动,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做好制假贩假、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的调查摸底工作,严厉打击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卷烟行为,明确打击重点。
(二)、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诚信经营良好氛围。以强化农村卷烟零售宣传引导为切入点,牢固树立“两个至上”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荣辱观,大力开展诚实守信、营造放心满意消费活动,对讲诚信、无假烟的经营户给予公示表扬,对违法售假经营户给予警示
公告,并公开曝光,对屡教不改的违法经营者实行重处,直至取消经营资格。营造出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农村安全消费的环境。
(三)、加大农村网建力度,为强化市场监管奠定坚实基础。要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期,调整农村卷烟销售网络布局,加快推动卷烟销售网络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为强市场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市场检查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行对卷烟市场监管的责任制,把打假重点放在堵住假冒伪劣卷烟的源头,坚决取缔地下非法批发等窝点。同时,设立举报公开电话,建立农村消费者投诉网络,将现有投诉网络延伸到农村,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掌握农村市场动态。
(五)、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监管执法合力。有效的完善卷烟零售市场监管体系,在日常监管中,主动与基层派出所、工商等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各乡(镇)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做到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全方位监管好边远山区农村卷烟市场,提高农村卷烟零售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性。
(六)、结合当前卷烟市场现状掌握主动权。拓展情报信息,广辟线索来源,把发展线人、耳目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考核,全方位采集,多层次筛选,逐步排查摸清违法违规卷烟网络的运作动向和活动规律,争取不掉线,灵活多变,全盘掌控提高以案养案、经营案件能力。综上所述,进一步完善卷烟零售市场监管体系,尤其是完善对农村市场的监管,提高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思想认识,需要行业上下同心协力、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需要各部门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把具体工作做细、做实、做精、做强,努才能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诚实守信的烟草市场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烟草事业沿着健康、持续、稳定的轨道健康发展。
第五篇: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7-02-10 16:49:1
1农村审计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在农村财务、农民负担和土地承包监督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制约和困扰农村审计工作的因素较多,一些政策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仅就农村审计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谈点看法。
一、现状与问题
⒈农村审计工作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组织机构不适应。农村审计工作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市县两极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多为科级事业单位,个别县为股组级单位,机构规格低,任务重,工作协调难,落实难,工作缺乏权威性;审计人员编制少,市、县、乡三级都是如此,有的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工作手段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有责无权,有权无责。目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但没有处罚权,影响审计执法。三是工作条件不适应。省市虽明文规定将农村审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由于个别地方财政困难,审计经费无法保证。由于缺乏经费,市县两极在开展审计执法或业务培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加之基层农经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办公条件极差,办公手段落后,全市的乡镇农经站都是无址办公,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⒉农村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审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但由于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全部为事业单位)近年来进人较杂,培训工作滞后,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据统计,渭南市名农经干部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只有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名,占,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技
术人员只有人,所占比例仅。
⒊农村审计环境差。一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财务中“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比较普遍,离任村长、会计拒不交帐,给村级财务管理和农村审计造成麻烦。个别乡村干部对农村审计工作百般阻挠,设置障碍或诽谤中伤,给审计工作增加难度。二是农村干部群众对审计工作认识有偏差。一些农村干部谈到审计,就认为是审计人员故意找麻烦,抵触情绪大,工作不配合。而有些群众认为,审计人员能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一旦审计结果达不到要求就口出怨言。三是对违法乱纪行为查处难。农村审计机构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对责任人以党纪、政纪处理根本达不到对国家公职人员那样的处理效果,向司法机关移交的行政案件,司法机关往往以对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管理机构查出来的违法乱纪问题也久拖不决,从而助长了个别村组干部违法违纪行为。
⒋农村审计立法工作严重滞后。国家审计有国家审计法及其有关规定(如取证、报告等)作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法及独立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等作保障,而农村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条例,仅有少数省市出台了地方性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条例。长期以来农村审计的定性问题一直没有到位,它既不属于国家审计,又不属于社会审计,农业部从村民自治角度制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暂行规定〉将其定性为内部审计又解决不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的外部监督问题,尤其是各级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财务的审计性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近切需要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加大农村审计工作的监管力度,但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加大审计监督却面临经费不足;二是实行有偿服务、拓宽收入渠道又害怕财政部门减粮断奶。另外,各级政府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审计细则、办法,费用开支标准等,使农村审计工作无所适从。
二、具体对策
⒈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农村审计作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的延伸,是政府职责和行政执法职能,应当有职有责,有职有权,以确保把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落到实处。按照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应向行政管理方向过渡,条件成熟的地方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机构升格,改变以往“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当地政府在机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上应予以保障,确保各级农经机构在机构改革中不仅不被削弱,反而要切实得到机构加强,切实树立起农经工作的权威性。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向纪检、监察、信访、审计及公、检、法等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工作,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齐抓共管,抓出成效。
⒉加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好坏取决于审计
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是农村审计工作的关键。一是用考核、考试等办法选拔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审计人才,并建立持证上岗和定期考核制度,淘汰素质低、工作不力的审计人员;二是加强审计人员法律、政策及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及业务技能得到提高,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⒊加快农村审计立法,规范审计行为。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和与之间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审计的定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听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审计工作政策问题,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有依,有章有循,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⒋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净化农村经济环境。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要抓住
税费改革过程中成立乡级农村经济核算中心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村账乡管”制度,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对农村财务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农民负担方面违法乱纪行为进行重点审计。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村经营管理移交的行政案件也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以打击农村经济犯罪活动,净化农村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把财务审计工作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审计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