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一得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一得
一、立足基本点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是以培养记叙能力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新阶段。说明文的写作必须具备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这是写说明文的两个基本点和根本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切忌对学生泛泛要求,要以记叙为基础,用分解法突出抓好两个基本点。其一,文体特点要突出“说清楚。”首先着眼于说明文的科学性,强调写清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方法应不限于平实解说。初中教材中的《蜘蛛》、《晋祠》等课文,大半是生动的描述。《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既说明了建筑结构,又介绍了革命史迹,通篇表现出浓重的记叙性。起始阶段应把这种说明文类型作为文体要求的起点。因为对事物的情趣与感受是学生写作的主要诱因。若只强调平实介绍,无益于用记叙基础实现“说清楚”的目标。其二,基本题材要紧扣“熟知的事物”。初中说明文集中体现出一个基本题材——建筑物。尤其是第三册集中安排了一个建筑类说明文单元。这是因建筑物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最密切。起始训练应把建筑物作为基本题材之一,由简到繁集中命题,以求依题成格,触类旁通。
作文题材除了要注重课文依据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熟知的事物。如《怎样淹渍西红柿》、《怎样写阅读笔记》等,可先让学生实践,使训练活动成为育人的一个步骤,这样,写起来既是介绍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又可使学以致用。
二、突破认识关
写说明文必须对被说明事物有完整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真观察,深入了解。
初中生观察事物的通病是走马观花。因而,指导观察应有针对性。可先列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步观察,随手作笔记和图示。观察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主次,主要掌握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有条件的最好摄制些教学录像图片,提供观察框架,通过声像并举的画面进行观察训练。这样,不仅可有效地纠正学生笼统观察的毛病,还可培养学生选点设框的观察能力。
但是,完整的认识仅凭观察是无法形成的。古人观了赵州桥,“不知其所以为”。今人游故宫难以发现皇上的宝座是在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上。一些特定的原理、数据、掌故是不可能观察到的。综览教材,凡说明文,都可分出物象说明和意象说明的成分。物象说明只是从空间上说明事物的“形”,而意象说明
则能从时间延续、掌故原委上说明事物的“神”。而要进行意象说明,就必须具备有关说明的知识。写说明文的最大难点也就在此。所以,教师指导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积累知识。起始阶段,教师应多方引导,必要时要“下水”示范,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材料丰富的半成品,让学生整理选择取舍,力争写一篇成一篇,获得规范的写作体验。
三、借助仿写桥
学生对被说明事物具备了相应的知识,还会遇到行文障碍。因此在章法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必须排除一些难点。从整体上说,有效之法是仿写。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是技能形成的捷径和桥梁。
但是运用教材范例指导学生仿写,必须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模仿点,而不是雷同。如《香山红叶》和《人民大会堂》都是以行踪为序组材的。前者是散文,行踪露得很实在,充分表现了“我”与同游者的感受,外化了散文作品的感情意蕴,主观性叙述贯穿全文。而后者是说明文,“我”和建筑师的行踪表现得很简洁,只在2、9、12、14段中点了点,成为一条虚线,等于带读者将大会堂游了一遍。把教材中的范例举出来,作为按行踪顺序介绍的一个仿点,可提高学生习作的成功率。教材中的仿点很丰富,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而仿。通过借助仿写这个捷径和桥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说明文的章法安排、语言运用的特点,进而掌握说明文的写法和结构。
第二篇: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一得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一得连林风杨怀云一、立足基本点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是以培养记叙能力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新阶段。说明文的写作必须具备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这是写说明文的两个基本点和根本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切忌对学生泛泛要求,要以记叙为基础,用分解法突出抓好两个基本点。其一,文体特点要突出“说清楚。”首先着眼于说明文的科学性,强调写清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方法应不限于平实解说。初中教材中的《蜘蛛》、《晋祠》等课文,大半是生动的描述。《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既说明了建筑结构,又介绍了革命史迹,通篇表现出浓重的记叙性。起始阶段应把这种说明文类型作为文体要求的起点。因为对事物的情趣与感受是学生写作的主要诱因。若只强调平实介绍,无益于用记叙基础实现“说清楚”的目标。其二,基本题材要紧扣“熟知的事物”。初中说明文集中体现出一个基本题材——建筑物。尤其是第三册集中安排了一个建筑类说明文单元。这是因建筑物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最密切。起始训练应把建筑物作为基本题材之一,由简到繁集中命题,以求依题成格,触类旁通。作文题材除了要注重课文依据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熟知的事物。如《怎样淹渍西红柿》、《怎样写阅读笔记》等,可先让学生实践,使训练活动成为育人的一个步骤,这样,写起来既是介绍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又可使学以致用。
二、突破认识关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写说明文必须对被说明事物有完整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真观察,深入了解。初中生观察事物的通病是走马观花。因而,指导观察应有针对性。可先列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步观察,随手作笔记和图示。观察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主次,主要掌握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有条件的最好摄制些教学录像图片,提供观察框架,通过声像并举的画面进行观察训练。这样,不仅可有效地纠正学生笼统观察的毛病,还可培养学生选点设框的观察能力。
但是,完整的认识仅凭观察是无法形成的。古人观了赵州桥,“不知其所以为”。今人游故宫难以发现皇上的宝座是在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上。一些特定的原理、数据、掌故是不可能观察到的。综览教材,凡说明文,都可分出物象说明和意象说明的成分。物象说明只是从空间上说明事物的“形”,而意象说明则能从时间延续、掌故原委上说明事物的“神”。而要进行意象说明,就必须具备有关说明的知识。写说明文的最大难点也就在此。所以,教师指导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积累知识。起始阶段,教师应多方引导,必要时要“下水”示范,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材料丰富的半成品,让学生整理选择取舍,力争写一篇成一篇,获得规范的写作体验。
三、借助仿写桥
学生对被说明事物具备了相应的知识,还会遇到行文障碍。因此在章法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必须排除一些难点。从整体上说,有效之法是仿写。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是技能形成的捷径和桥梁。但是运用教材范例指导学生仿写,必须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模仿点,而不是雷同。如《香山红叶》和《人民大会堂》都是以行踪为序组材的。前者是散文,行踪露得很实在,充分表现了“我”与同游者的感受,外化了散文作品的感情意蕴,主观性叙述贯穿全文。而后者是说明文,“我”和建筑师的行踪表现得很简洁,只在
2、9、1
2、14段中点了点,成为一条虚线,等于带读者将大会堂游了一遍。把教材中的范例举出来,作为按行踪顺序介绍的一个仿点,可提高学生习作的成功率。教材中的仿点很丰富,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而仿。通过借助仿写这个捷径和桥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说明文的章法安排、语言运用的特点,进而掌握说明文的写法和结构。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一得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一得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三篇:初中教学一得
20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一得
2008学年第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总的来说这一学期是个忙碌的一年,这学期做了很多工作,自己也长进了很多,在工作方面又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与经验。从9月份开学开始,各种竞赛接连而至,因此这段时间主要忙碌竞赛事情,竞赛忙完后就忙碌教学工作,因此也没有什么空余时间,现在难得有空余时间,可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与下学期的展望。这学期竞赛方面硕果累累,取得了很多奖状与丰富的经验。现在说说从竞赛中得到的经验积累吧:在竞赛中还是要多多鼓励学生自己去参加竞赛,从学生的自身得益处出发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大多数学生还是会参加他所擅长项目的竞赛的,因为大多数竞赛都是免费的。参加了对他也是没有损失的。还有学生还是有点惰性,需要老师叮嘱其参赛,因此这方面老师可能会累点,但看着比赛下来所得的奖项也并不感觉累了,因为毕竟有收获。在这一学期中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参加了自己并不擅长的一个比赛,绘画比赛,笔绘的那种,参赛方规定了比赛用纸规格,我对于纸张的规格不是很了解,因此学生到后面交上来的纸张都不符合规范,因此有几个学生的作品绘制的很好,但没有入围,我感觉自己也有责任,这是经验缺乏的表现,感觉很可惜,当然下次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比赛,就有经验了,后来到学校的仓库里一看,发现那种规格的素描纸一大堆,汗……以后就直接去学校擦仓库拿。当然竞赛方面还是要多多努力,还是有很多地方欠缺,需要学习。说说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吧,这学期的教学方面还是信息科技与劳技两方面同步进展,进展还是很顺利,预备年级的信息科技这学期开始使用了新教材,因此重新学习过,通过备课组的平时研讨和区信息科技教研活动的学习,能赶上新教材的教学进度与教学理念,和原来的老教材区别不大,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多了很多,教材深度在Excel部分有所增强,在沿用老教材的教学模式下,渗透了较多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整体说来信息科技新教材的教学整体顺利,在备课组的教学预期之内。本学期还教了劳技,所不同的是初一的劳技,因此原来预备所积累的劳技经验用不上,还是要重新学习。在劳技备课组的帮助与一起学习下,从一开始的有点茫然,到现在的驾轻就熟,其中付出了很多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在学习木工的教学内容时,自己在业余时间花了很多时间去制作教材上的木工作品,要教学生制作木工作品,那么自己要先学会制作作品才行,其中得到了备课组内老师的大力帮助,因此总得来说初一劳技教学也比较顺利。下学期也是新的内容,还要继续努力,攻克一个个教学难题。俱乐部教学更加具体化,教学的安排进度更加精细化,使学生能打下一个比较良好的flash动画制作的绘画基础。本学期在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也有长足的进步,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没有附加上课堂学习的补充内容,这学期开始进行教学资源的电子文件收集与文字资料的收集工作。在每篇教案上都附带上了本节课的教学补充内容,有了这些教学补充内容,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因为书本上有些知识还是讲解的并不是很清楚,再说有些图文化的教学补充资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看了那些内容,能对知识一目了然。当然这一学期的补充学习资源并不是很丰富,以后会逐渐丰富起来,慢慢会变成一个教学资源库,以后上到这节课时,这些资源就可以拿出来用于课堂的教学,不用在重复找,这样腾出空余的时间进行新的教学资源的查找,用于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本学期所有的竞赛通知、方案、学生的作品扫描图还有学生所得的奖状都变成电子资料存储在自己的电脑里,以便以后的学习查阅之用,随着竞赛数量的增加,我想以后会慢慢起很大作用的。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最大化的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所用。本学期还进行了新基础课堂教学的学习,通过教学教案设计的学习及有代表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有新基础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际的应用。学会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身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让自己在业务上又有了长足的长进。本学期的第一节信息科技课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刚进来的预备学生第一次上课就给我脾气看,班级里闹成了一团粥,男生与女生团结一片,各说各的,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当时就被他们气晕掉了,冷静了一会儿之后,我就对他们进行耐心教导,后来总算有所好转。再经过后来几次上课耐心的教育,学生情况慢慢有所好转。经过不断的努力,所教班级的学习习惯与个人习惯比开学时都有所好转。上课纪录得到了保证,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课堂教学效果往好的态势发展。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整体来说还是满好的,信息科技教学还要加强作品上交工作的努力,有些学生交的作品有点少,而且这样的学生还有点数量,着实让人担心,因此下学期还需努力,为减少会考不合格人数而努力奋斗。当然劳技课程也是强调平时作品的收集工作啦。以上就是本学期的工作内容小结与感想,下学期还要多多努力哦,要做的事情还是有很多啦!
七宝二中
第四篇:初中说明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
知识要点: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
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而按照不同的说明对象,又可以分为说明事物和说明事理两类。
3、所谓“事物”,就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包括人、事、物。向读者介绍一个人(包括自己)、一个集体、介绍一种程序、一种现象、一种物体,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说明文。
4、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
考试说明:
说明文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论交流思想、介绍情况,常常要用到说明文。这里着重谈谈普通说明文的写法。
1、必须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标志。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活板》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就当时说:“活板”这种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活”。因而文章在介绍中自始至终抓住了这个特征,把活板的印刷历史、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介绍得十分清楚,使读者有了确切的了解。能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取决于作者对事物有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这就要求在寻找事物的特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该事物进行仔细、深刻的观察;二是要进行认真比较,只有比较,才容易发现事物独特的一面。例如《玉雕<三奔玉马>》写了三匹马的姿态:前面的一匹黑马:“三蹄腾空,回首后顾,神态略显紧张”;中间的一匹白马:“体态轻盈,前两蹄蹬着地面,后两蹄蹬着两块玉石,奋起若飞奔状,尾巴好似一团白云浮在空中”;最后的一匹黑马:“嘴唇紧闭,把头高高地昂起,四蹄蹬在玉板上„„脖子上的鬃毛一律竖起”。三匹奔马,各有各的特点。作者正是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了它们的特征,才写出了这篇成功之作。说明事物表面上的特征,只能是读者对事物外部的特征获得印象;说明事物本质的特征才能是读者进一步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后,接着根据沙漠的特点指出:它逞强施威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方式”是风沙袭击和沙丘移动。我们采取的抵御办法是“培育防护林”和“植林种草”。但这只是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接着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就会取得彻底胜利。这就指出了“风沙”、“植林种草”和“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说明了征服沙漠的本质问题。可是,为什么过去人类长期受害,却没有能征服沙漠呢?这是因为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这就进一步从社会方面说明了问题的本质。说明文只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才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2、合理安排顺序
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空间顺序。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玉雕<三奔玉马>》,由前到后,一一介绍三匹马的姿态,用的就是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卷层云——雨层云。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3)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因此,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认识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正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同时又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以上说的是三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应当指出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说明的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总之,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3、选择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同它区别开来,叫下定义。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分类别。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叫分类别。如《食物从何处来》把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划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类,然后分别说明。
(3)举例子。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内容具体化,叫举例子。《中国石拱桥》通过介绍赵州桥和芦沟桥,使人们具体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列数字。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如“笔全长13.5厘米,笔身约占3/5,笔帽约占2/5。顶端的活动小枢纽能自由伸出和缩进,像个乌**,长0.7厘米,笔挂长3.9厘米。”(《我的圆珠笔》)
(5)作比较。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例如《苏州园林》中,用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与我国古代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的对称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
(6)打比方。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这句话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7)画图表。有时,单用文字说明难以做到明确、具体,这时就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式加以补充,这种方法叫画图表。《统筹方法》一文就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我们怎样选择说明方法呢?这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说明事物。
4、语言描述准确
说明文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一样,都讲究用词准确,表述明白,这是写好各类文体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文章的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一种文体,无论是解说事物,还是阐明事理,都必须讲究科学性,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既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这样,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简洁明了,质朴无华,也就是语言要“平实”。
不过,讲究平实,并不等于推崇呆板。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为了将事物解说清楚,将事理剖析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形象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说明需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活泼些。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
语言的平实与生动,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体现。不同色彩的词语,不同特点的句式,不同形式的修辞,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除此以外,表达方式的选择,说明方法的运用,乃至结构形式的安排,对文章风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13—1]我们的校园
导思:这是一篇说明学校整体结构和布局的说明文,重点是交代清楚校内各建筑物及其他事物的准确方位。
1、要说清楚方位,必须有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选择一个观察点,由远处作整体、概括介绍。接着由远而近,变换立足点。进入校门后(或楼门),或由东至西,或自下而上,或从外至里,对校园情况作有序说明。
2、在介绍中要特别注意有点有面,详略得当。一方面对能够体现校园特点的每一组成部分都要介绍到;另一方面又要有重点介绍(如本班教室)。一方面给读者展现出明晰的整体校园结构图,另一方面又对校园独特的地方有深刻的印象。
3、本文如能配以图表说明,效果更佳。
第五篇:初中说明文写作[范文]
说明文写作
知识要点: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
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而按照不同的说明对象,又可以分为说明事物和说明事理两类。
3、所谓“事物”,就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包括人、事、物。向读者介绍一个人(包括自己)、一个集体、介绍一种程序、一种现象、一种物体,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说明文。
4、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
考试说明:
说明文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论交流思想、介绍情况,常常要用到说明文。这里着重谈谈普通说明文的写法。
1、必须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标志。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活板》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就当时说:“活板”这种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活”。因而文章在介绍中自始至终抓住了这个特征,把活板的印刷历史、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介绍得十分清楚,使读者有了确切的了解。能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取决于作者对事物有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这就要求在寻找事物的特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该事物进行仔细、深刻的观察;二是要进行认真比较,只有比较,才容易发现事物独特的一面。例如《玉雕<三奔玉马>》写了三匹马的姿态:前面的一匹黑马:“三蹄腾空,回首后顾,神态略显紧张”;中间的一匹白马:“体态轻盈,前两蹄蹬着地面,后两蹄蹬着两块玉石,奋起若飞奔状,尾巴好似一团白云浮在空中”;最后的一匹黑马:“嘴唇紧闭,把头高高地昂起,四蹄蹬在玉板上„„脖子上的鬃毛一律竖起”。三匹奔马,各有各的特点。作者正是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了它们的特征,才写出了这篇成功之作。
说明事物表面上的特征,只能是读者对事物外部的特征获得印象;说明事物本质的特征才能是读者进一步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后,接着根据沙漠的特点指出:它逞强施威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方式”是风沙袭击和沙丘移动。我们采取的抵御办法是“培育防护林”和“植林种草”。但这只是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接着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就会取得彻底胜利。这就指出了“风沙”、“植林种草”和“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说明了征服沙漠的本质问题。可是,为什么过去人类长期受害,却没有能征服沙漠呢?这是因为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这就进一步从社会方面说明了问题的本质。说明文只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才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2、合理安排顺序
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空间顺序。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玉雕<三奔玉马>》,由前到后,一一介绍三匹马的姿态,用的就是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卷层云——雨层云。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3)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因此,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认识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正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同时又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以上说的是三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应当指出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说明的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总之,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3、选择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同它区别开来,叫下定义。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分类别。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叫分类别。如《食物从何处来》把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划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类,然后分别说明。
(3)举例子。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内容具体化,叫举例子。《中国石拱桥》通过介绍赵州桥和芦沟桥,使人们具体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列数字。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如“笔全长13.5厘米,笔身约占3/5,笔帽约占2/5。顶端的活动小枢纽能自由伸出和缩进,像个乌**,长0.7厘米,笔挂长3.9厘米。”(《我的圆珠笔》)
(5)作比较。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例如《苏州园林》中,用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与我国古代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的对称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
(6)打比方。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这句话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7)画图表。有时,单用文字说明难以做到明确、具体,这时就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式加以补充,这种方法叫画图表。《统筹方法》一文就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我们怎样选择说明方法呢?这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说明事物。
4、语言描述准确
说明文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一样,都讲究用词准确,表述明白,这是写好各类文体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文章的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一种文体,无论是解说事物,还是阐明事理,都必须讲究科学性,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既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这样,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简洁明了,质朴无华,也就是语言要“平实”。
不过,讲究平实,并不等于推崇呆板。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为了将事物解说清楚,将事理剖析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形象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说明需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活泼些。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
语言的平实与生动,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体现。不同色彩的词语,不同特点的句式,不同形式的修辞,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除此以外,表达方式的选择,说明方法的运用,乃至结构形式的安排,对文章风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13—1]我们的校园
导思:这是一篇说明学校整体结构和布局的说明文,重点是交代清楚校内各建筑物及其他事物的准确方位。
1、要说清楚方位,必须有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选择一个观察点,由远处作整体、概括介绍。接着由远而近,变换立足点。进入校门后(或楼门),或由东至西,或自下而上,或从外至里,对校园情况作有序说明。
2、在介绍中要特别注意有点有面,详略得当。一方面对能够体现校园特点的每一组成部分都要介绍到;另一方面又要有重点介绍(如本班教室)。一方面给读者展现出明晰的整体校园结构图,另一方面又对校园独特的地方有深刻的印象。
3、本文如能配以图表说明,效果更佳。
初中生如何写好说明文
上传: 胡庆发 更新时间:2012-5-25 11:34:49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郑州市七中刘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刘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你们学过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这样介绍这个普通小院的结构的: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
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
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是个
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从一边小梯子走下去。
——这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样
式。
读了这段文章,我们对这个地下印刷所的方位、构造和样
式一目了然,就是因为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明——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有的同学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绍商品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这段话中所列举的商品,既有种概念,又有属概念,既有并列的关系,又有从属的关系。作者没有按照这些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说明,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层次不清,条理不明。这段话应该改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牡丹牌、前门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说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说明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说明,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数量到质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会做梦?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果属于介绍生产技术,可以按照生产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来确定说明的顺序,文章才能写得眉目清楚。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请你不妨做做这样的练习: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学的朋友,暑假里,他想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参观。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走最方便,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你家。那么,请你写封信告诉他:你家的地址,从北京到长沙应该坐几次车,到了长沙,又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么可供辨认的特点和标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后,在路上不必多打听就能顺利地找到你家。
三、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什么“大概”、“差不多”、“可能”„„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伸”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1)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2)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