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2010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09年----2010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情况:
从试题上来看,这是一份较好的试题,这份试题全卷大小25个题目,客观性试题占44分,主观性试题占56分,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比例适当,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的知识比例适当,基本上考查了本学期的所学的内容,试题的覆盖面较广,考查了添括号,数轴,角的度,分秒的互化,平行线的定义,正方体的展开图,角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定义,绝对值,列代数式,去括号,三视图的画法,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性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数据的收集等等知识点,总之,是一份较好的试题.二,试卷情况:
从试卷上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基础知识的失分不很严重,在感念题上,找规律题上,灵活运用等知识,填空题的问题,失分较为严重,第一题第10个小题,为找规律的考题,失分严重,第二题的第15小题失分严重,15小题是对平角,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垂直,两点间的距离,直线,线段公理的考查我们的学生含糊不清,失分严重,由此我们的学生学的不够灵活.三,基本概况:
这次考试3班参考人数63人,满分0人,90分以上1人,80----89分的9人,70------79分的8 人,60------69分的7人,不及格38人,及格率42%,优秀率8%,均分59分.这次考试4班参考人数63人,满分0人,90分以上1人,80----89分的12人,70------79分的16人,60------69分的10人,不及格31人,及格率62%,优秀率20%,均分63分.四:今后的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重以人为本,夯实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学中,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对于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精选,不偏深,不偏难,不偏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力争把教学质量搞的更好.
第二篇: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与学,今天终于结束了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冲刺,现就本次试题试卷分析如下:
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满分100分,分为听力题(15分)和笔试题(85分)。听力试题均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听并且作答。笔试部分继续以往的试题类型:单选题(15分,15个小题);完形填空(10分,10个空);阅读理解(30分,10个选择和5个判断);补全对话改变过去的出示所填句子只填代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完整填出所缺句子,难度有点加大;词汇填写仍是5个小空使用动词的正确形式,其中包含的语法较多,5个空分值虽然不大,但却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书面表达分为大小两篇作文。总的来说本次试题类型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的考察要求,题目难易适度,难易点结合有梯度,基本能够考核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得分情况:
听力部分得分较好,90%的同学都能及格,30%的同学可以得满分。出错多的题目是第一大题中的第一个小题,学生分不清“阅读 read 和 跑步 run ”听不出对话中的“read"。还有第二大题听对话和问题选答语中的第8小题,听力材料和问题的回答必须转换人称,学生忽略了,失分较多。第三大题听一大段对话选出连续的5个问题,材料虽然长,语速快,但是却是课本中的原模原样的材料,几乎没有改变。涉及到得问题中,有两个稍难Janpanese 和1971 ,失分多。总体而言本次听力试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笔试部分主要说一下书面表达,本次小作文是课本的原段落,只是挖去其中的几个小动词,(如feed ,do, play ,clean),只要是认真听课的学生都应该能填出,但是半数的学生不敢相信这是课文的原段,还在那里自创,结果形式变化了一大堆,没能做对几个,原因是学生不会审题,心中不默读几遍,前后句的意思还不太清楚就开始乱填,不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请求,70%的学生全对,20%的学生填对3个空。大作文给学生提示的内容太少,而且也没有给出开头,学生一时不知如何下手,脑中也没有整体的框架,没有好的开端就不会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仅有50%左右的 学生能得分(及格以上)。
今后的补救措施:
针对以上两题的分析,我认为今后必须过好听和写这两关。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好课本配套的磁带,听力练习必须细致、到位,多次听而且每次听必须带着不同的任务去听,如果遇到疑难点教师必须想办法帮学生消化吸收。还可以找一些与课本配套的磁带供学生练习使用,只要功夫下在平时,考试时自然就水到渠成。
作文的补救方法重在平时积累,课堂授课时知识点的讲解要精细,要多举例,勤练习口头说和笔头写。课下作业布置也要以自编对话,自造句子为练习的内容和方向。同步训练与课外作业也必须布置小作文,最关键的是老师必须批阅,必须讲解,决不能流于形式,只布置不检查。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的改进能将学生的成绩再提高一个水平。
第三篇:初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初一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
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二.试卷分析
(1)、得分情况
(一)、选择题:满分30分,平均得分23.2分
(二)、填空题:满分30分,平均得分22.2分
(三)、有理数计算:满分10分,平均得分6.8分
(四)、解方程:满分10分,平均得分7.8分
(五)、整式加减:满分6分,平均得分4.4分
(六)、第24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4.0分
第25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4.2分 第26题:满分9分,平均得分4.1分 第27题:满分9分,平均得分2.1分 得分率较高的题目主要集中在计算题、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些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的应用,说明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得分率较低的题目集中在解答题和实际应用题上,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够全面理解问题,导致答题不流畅,结果出现偏差。学生自己很难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必须加强的训练,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导致失分过多。三.存在问题
1、教学中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没有构建起知识体系,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2、基础知识较差。没有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巩固,忽略了学生的基础,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之差让人不可思议.
3、概念理解没有到位。教学中对知识的讲授过于注重知识本身,而没有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探究,思考。对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引导不足,没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日常训练中缺乏给学生预留阅读性较强的练习,课堂上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时间。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强化纲本意识,注重“三基”教学
我们提出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好第一遍,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更不能随意补充纲本外的知识.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工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强化过程意识,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暴露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暴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经常性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暴露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语言进行分解与简化的过程;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暴露学生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与反思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数学组 2010-1-15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情况介绍
本次试卷共计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计总分为100分,试卷注重学生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考查,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紧扣新课标的要求,试卷分别以选择题(3分/题,共45分)、填空题(1分/题,共15分)、实验题(3个题,共27分)、综合题(2个题,共13分)出现,体现知识从易到难的这样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有的填空题出现了答案的不唯一性,例如:第15题、18题的第(3)题,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反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泛性及考虑问题的多样性。试卷中的难题主要体现在电学方面,这也给今后对电学的学习提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各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本次所涉知识点为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即:声学、光学、热学、电学四大个部分的内容,各部份知识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声学(34%)、光学(42%)、热学(34%)
二、对本次考卷的分析
1、第一题为选择题 共45分: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得到40分以上,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20-36分左右;
2、第二题为填空题15分:第1小题考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较简单;第2小题是考察重力的题目也较简单读音;第3小题是考察万有引力,月球引力和地球引力的联系与不同,此题出错较多,学生对质量,重力的理解不够清晰;第4小题是考察平衡状态的题目,此题大部分学生没有作对,学生对静止的认识不够全面;第5小题是考察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学生做起来有困难,没有全对的;第6小题是考察静摩擦力的大小的确定;最后几个填空题考察了压强,连通器的知识。
3、第三题为作图题5分:此题失分过多。学生对各个不同力的作用点,方向判断出现问题。
4、第四题为实验题30分:实验题考察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液体的压强三个实验;其中第一,第二小题出错较多,第三小题做的较好,但是题目写的不够全面。5.第五题为计算题,5分:
三、改进措施
1.对我自己而言,将近一年的物理教学生涯让我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有了进一步把握,我应加强对学科的横纵向延伸深入了解。
2.对学生而言,在课上努力让学生都能跟上,把基础打好,为以后中考的综合做好准备。尤其是本册书里涉及到的力学的基础内容,更是应该紧紧把握,及时巩固,学会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清晰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产生的原因,对物体运动的状态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在物体的运动过程当中消失复现等情况。
四、试卷评析
1.本次期中试卷知识点考察的特别全面,题型多样化,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是十分恰到 好处。2.作图题的考察别出心裁,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在一个物体上正确认识不同力的特点和差 异。3.计算题考察传统知识,但是换了不同的物体,看看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五篇: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2013-2014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卷是结合起始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测试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兼顾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卷作答上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方面作了要求。整套试卷没有偏题,试卷难度适中。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卷作为期末考试卷,原则上应该是涵盖整册教材内容,但有所侧重。根据区教研室的要求,考查重点放在期中考试后的教学内容上,那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可能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一些“主课”的复习上,另一方面生物学科的教学时间较紧,教师可能没有太多复习时间,因此本套试卷基本上将考查点放在教材的后半部。
1、试卷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整份试卷基本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教材为依托,以课程标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分布比较广,如种子的基本结构、根的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如大部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同时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综合性,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了解与我们朝夕与共的绿色植物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
2、关注环境问题,突出情感态度目标
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在中学生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已迫在眉睫,试卷通过“绿色食品”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加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开发和运用自然资源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答卷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十分地牢固,有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辨不清,差异较小处往往会迷惑;
(2)分析理解能力欠缺,对问题理解得较为肤浅,审题能力较弱,简答题回答不全或“跑题”现象严重,说明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不够;
(3)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考查上失分较多,部分同学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不够理解;
(4)语言组织混乱,文字表达不清。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必须扎实、全面地打好基础,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完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尤其要重视探究性实验和实验的设计和评价。
3、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环境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而全面发展。
4、注重培养综合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说明、判断、分析、评价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的能力。这方面,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培养发散思维,大范围调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会迁移知识;三是会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时间:2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