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时间:2019-05-15 10: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第一篇: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因为课程的需要,开始翻阅《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刚开始的时候有种带着任务阅读的感觉。仔细读起来才发现,这本书带我领略的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风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别样的短暂,但是有些人却在漫漫历史长流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觉得,这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这本书从马列著作、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等几个大的方面回顾了毛泽东同志的读书生活,我们会从中强烈的感受到毛泽东同志强大的人格魅力,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并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读书方法。

一是广泛涉猎,有选择的博览群书。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毛泽东开始了自己的读书之旅。他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各种书籍都在他的阅读视野之内。透过毛泽东读书的种类和数量,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读书既有兴趣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有的是学习知识和自我陶冶性质,有的是哲学、社会学理论思考,也有的是实用性、专题性的研究以及现用现学的内容。那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是不是也应该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以争取成为21世纪人才的精英。但是,对于21世纪的我们而言,由于信息的极速发展,群书可能已经不是群书,而是一大群书,所以,我们要有选择得涉猎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以及针对性的提高自己。

二是学会读书,独立思考,不迷信书本。毛泽东同志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说,读书不要盲从,不要迷信书本,要独立思考。毛泽东同志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只读书不思考,就像吃饭不消化一样。28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常受到“左”倾教条主义的干扰,其实质就是那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读书不思考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四多”习惯,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这个“四多”反映了毛泽东酷爱读书而又不迷信书本,独立思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

三是大量批注,不动笔不读书。毛泽东同志读书有写批注的习惯,这是他受徐特立同志“不动笔,莫读书”做法的影响。徐特立同志曾说:“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懂,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笔标记书中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要用一个本子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这些教诲,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在实践,且受益匪浅。泽东读书,有些书是阅,略而知其在则可;有些书是读,颂而知其声;有些书是研,重复多次而深知其意;有些书是学,不仅需知其果且需深究其因、通晓其理。在本书中谈到这样一个细节:毛泽东在所读的书上留下了许多符号,它们有:△、○、-、×、∨、斜线、方框、竖的波浪线、单杠线、双杠线甚至三杠线,还有顿点和问号。这些符号往往反映了他在读书当中的某种意图和倾向。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对喜欢读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划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所以,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读书批注的习惯,这样不仅会加快我们的读书节奏而且更容易去融会贯通。

四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毛泽东同志几乎把一切工作之余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于读书了,经常忘记睡觉和吃饭。即使到了晚年,他追求知识的欲望也丝毫未减,仍拿着放大镜仔细研读。这位伟大的领袖,几乎是在他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这也昭示人们: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虽然我们很难成为毛主席那样的伟人,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有较高的造诣就必须像毛泽东同志对于读书的态度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合上此书,毛泽东同志秉烛夜读的身影不时浮现在我眼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一些书需要去读、应该去读,却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搁置。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会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论你的学历有多高,也不论你过去取得过如何辉煌的业绩,如果你放弃了读书学习,很快就会落伍,甚至被社会所淘汰。“多读书,读好书,多实践”,“学到老,读到老”,毛泽东同志的这种读书精神,要时时刻刻地鞭策着我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第二篇: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看完《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这本书后,我心里对毛主席的敬佩又添了一分。他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读有所得,得有所用,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论学思想;他刻苦用功,好学深思,对人生对真理对国家命运的孜孜以求地学习和思考让我为我的祖国有这样的一位领导人而感到荣幸。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祖国记忆里永远焕发光彩的一笔。

博览群书是毛泽东一生持之以恒的习惯,《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动而详尽地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学习读书的情形,讲述了毛泽东对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文学的学习读书情况。

“饭可以一天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书不可以一天不读”——这便是毛泽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七分钟。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现如今,我们当代大学生,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以及优越的硬件条件,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源,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青春,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在书本中增长才干。伟人毛泽东穷尽一生都未停止读书,正值人生大好光景的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学习,怀揣远大志向,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

除此之外,我还仔细阅读了毛主席学英语那一段。毛泽东1954年下决心开始学英语的时候,面临着三大困难:年纪大(61岁),基础差,工作忙。但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他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可以借助字典阅读一般文章、报刊消息的程度。这固然与毛泽东过人的学习劲头和超群的记忆力有关,但他的时间从何而来呢?

据毛泽东的国际问题秘书、长期帮助他学英语的林克回忆,他学英语的时间经常是在刚起床后、入睡之前,饭前饭后,在爬山、散步中间休息时,以及游泳之后晒太阳时,等等。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无论在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随时随处都在学;工作再紧张,旅途再辛苦,学起英语来却兴致勃勃。1957年11月,毛泽东到苏联参加莫斯科会议期间,有时早上天色未明,就让林克同他一起学英语。

而反观我们今天的部分大学生,在学英语这方面的勤奋程度简直不能与毛主席相提并论,还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这能怪谁呢?有句话说的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是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好的时期,这个时候不好好学英语,难道还指望以后工作上要用的时候再学吗?

从毛主席身上,我们也要看到读书时需要讲究方法的。首先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从青年时期开始,毛泽东便养成了读书必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后来他几十年坚持不废。从《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中毛泽东所阅读的书的图片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他圈圈点点、朱墨纷呈的斑斑笔迹。这些符号往往反映他在读书中的某种意图和倾向,他对某个观点的怀疑与反对,深思与不解。这些圈点、批语反映出毛泽东多思善疑的超凡悟性,也记录了他殚精竭虑的苦学精神。还有就是用头脑去读书。孟子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毛泽东站在时代的最高处,多思善疑,亦读亦思,科学思维,“思愈精则理愈出”。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与俄国革命截然不同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纲领,而这些是在马列主义的“本本”中找不到的。正是因为独立思考,毛泽东又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出一系列的理论。

毛泽东的读书人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只有持之以恒、广泛涉猎、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才能使我们勇于对自己的学习做出严格的要求。

仔细来看看我的自身,在加强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保证应有的学习时间,没有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中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地去学习、消化、吸收少。今后,我在学习方面:一定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把学到老,活到老的路线践行到底。

12231037 郭正龙 2014年2月28日

第三篇: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读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他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近日研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让我深入了解了伴随着毛泽东一生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此书生动而详尽地再现了毛泽东同志读书学习的情形,读后遂有如下感想和启示: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无论是在疲于奔命之际,还是在安逸恬静之时;无论是在最艰苦最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还是在解放后的建设时期,读书始终是毛泽东生活中的大事。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能如此嗜书如命。难道书本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借用王国维读书三境界之第一境界来解释或许能让人豁然开朗之: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为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一直执着的追求鞭策着他不断汲取知识的精神食粮!正如培根的《论读书》中所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因此,开卷有益,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浩瀚如烟的知识海洋里,我们更应扬起前行的风帆,学习毛主席读书的榜样,学以致用,学以奉献!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乃王国维读书三境界之第二境界: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由此可以联想到毛泽东读书的种种特点。第一,学思相长。笔记使人准确。延安时期,是毛泽东在哲学领域里劳作最勤、收获最丰的时期。在写作《实践论》、《矛盾论》和《辩证法唯物论》的前后,他在读过的许多哲学书上留下了大量的批注。这些批语,有对原文内容的复述、提要、归纳、概括及发挥,有对原文观点的臧否和疑问,也有自己提出的独立见解。另外,讨论使人机智。在延安时,他专门组织读书小组,每天晚上读十多页,读完以后就讨论对这十多页的看法,要讨论出思想。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就是这样读完的。“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只有学思相长,才能够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方可闪耀出体现出中国特色的哲学理论!第二,博览群书,系统性和反复性相结合。毛泽东去世后,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毛泽东图书整理小组,整理出近10万册书。有马列著作、哲学、经济学著作、中国历史和近代时政著作、中国文学著作、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著作。此外,毛泽东还读了一些宗教、逻辑学方面书籍以及工具书。百花齐放,博采众长。正如《读书论》中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通过读书,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内心价值观,处理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不断使自己成熟起来。当然有人会疑惑,一个人怎能完成这般海量的阅读?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系统的读书需要我们联系各方面所学,形成众星拱月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从而拓宽视野,进而又深化自己的认识,能有更为深厚的积累。需咀嚼的内容要求我们反复读其精华,这会随着我们经历的丰富,不断领会,不断有新的认识,产生阅读的精神享受。第三,持之以恒,见缝插针。毛泽东跟书籍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在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休息室里,都放着书。就是在去世当天他还读文件、读书11次,近3个小时。我们

平时常说,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读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后,感觉不能再以此为借口了。所谓没有时间,一是被一些俗务所缠;二是读书效率低。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提高自己的效率。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对于第三种境界本人的理解是:经过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厚积而薄发。毛泽东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际知识,他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历来反对读死书,死读书。他常讲《史记》上写的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说明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读书对他来讲,不仅是吸收知识、丰富谈吐,最重要的还是促进、指导他的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提出都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丰硕成果!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是一本好书,它给我们青年学子指明了一条读书的通道,深刻了解了毛泽东的读书态度、原则、特点、方法,受益匪浅。对鼓励我们认真读书、善于读书、讲究读书方法、端正读书态度、提升个人品性都是有很大裨益的。

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让我们扛起祖国的这份希望!

第四篇: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必有着与常人所不同心理与经历.怀着一种敬佩的心情,我阅读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罢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一代伟人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不禁为毛主席的学识.精神所感动.毛主席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能对读书达到如此痴迷的地步,实在难能可贵.正是读书为他积累了巨大的一笔财富,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也与读书密不可分.可以说,读书,是他一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我们现在丰富的书籍资源与便利的图书馆借阅,毛主席的时代,要想读大量的书籍,首先资源就是一个问题.但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能收集各种有用的书来阅读,他对读书的热情可见一斑.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我们,身处如此便利优越的读书条件下,更没有理由不好好读书了.其次,从哲学著作到自然科学著作,从逻辑学到伦理学的书籍,还有中国古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毛泽东几乎无所不读。其涉猎范围之广,着实令人惊叹.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读书方式有很大的启发.对于专业课以外的书籍,我们也应尽量阅读.那些知识将会渗透到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一生.此外,毛主席在读书时还做了大量的批注有对原文内容的复述、提要、归纳、概括及发挥,有对原文观点的臧否和疑

问,也有自己提出的独立见解.毛主席通过发愤读书,理论联系实际,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写出《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这样杰出的哲学著作,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读书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十分重视读报和学英语.读报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社会变化和发展.学英语则是跟上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与外来人们交流沟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展自己.对于我们来说,这个的教育意义也是深远的.不应只埋头读书,当一个书呆子,而是要了解自己周围的各种变化.如今,网络的便利让我们有了丰富的渠道知晓全球各地的变化,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毛泽东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际知识;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对读书的酷爱,也并非从书斋式的学问研究出发,而是基于一种朴素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早年的毛泽东,承继了中国知识分子读书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品德。当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便自然而然地将读书运用到救国、治国,治理天下的革命实践当中.读书就是应当如此,能够活学活用.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终究成不了事.今天的我们,有幸生活在毛主席的光辉下,感受一代伟人的胸怀气度与远见卓识,应当更加努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我们的明天和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第五篇: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翰墨伟岸,哲思永存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赵晶哈尔滨出版社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一生爱书成癖、与书相伴,书对于他来说,须臾不可离。这本《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动而细致地描述了毛泽东读书的点滴,可以说正是因为爱读书、肯钻研,才成就了伟人毛泽东。此书展现了毛泽东各个时期的读书掠影,这些经典瞬间无不沁染书香,令人思绪翻飞;暗藏汹涌波涛,时时激扬斗志;处处凝聚情怀,催生壮阔豪情。伟人远行,精神如镜,我试从一抹翰墨之中,找寻伟人的足迹……

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奠定一生伟业基石。青年毛泽东,曾经投笔从戎。在短暂的军旅生涯中,他一有空就全神贯注地阅读书报,并由此思考和研究社会实际和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大事。他通过报纸大大开阔了视野,获得了不少新知识。尤其是接触到了“社会主义”的文章,从此越发对当时的形势和自身前途有了清醒的思考。他认识到,在群雄纷争的乱局中,枪杆子固然是立身之本,但假若没有先进理论知识的指导,终究难成大器。因此,在参军半年后,青年毛泽东就选择重返学校继续学习。由此可见,先进的理论知识使毛泽东增长了见识,他开始着眼中国、放眼世界,开始了最初的探索。

广收博览,尤好读典,深厚底蕴造就经世之才。毛泽东嗜书如命,广为人知。他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及。而在广泛涉猎之中,毛泽东最爱读经典古籍。单就史书而言,从《尚书》《春秋》《左传》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各大史学家、各种史学分类图书,他皆有收藏。他不仅乐于阅读经典,还善于总结归纳进而形成理论。如他认真研究了中外历史上众多的著名战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并结合中外重要的经典战役,总结出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战术原则,形成自己的一套军事思想,并在之后的战争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形成体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革命发展新道路。“毛泽东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际知识;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逢先知的这段概括精辟、凝练,准确地概括了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之道,而这也是他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之路的秘诀所在。之所以能从众多理论中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的。他正是因为在“有字之书”中经过认真研究对比,再加之“无字之书”长期实地调查研究,反复经过实践检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灵活改进,进而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问题。在理论与实际的运用上,他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纵观伟人的一生,无不与战火为邻,与硝烟为伴,但即使是这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仍孜孜不倦地从书本中找寻开拓之路。他在文字中找到了比枪炮更有力的武器、造就了比繁星更闪亮的智慧、培养了比山河更宽广的胸怀。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战争,而我们却在开放富裕中接受着新知识。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目标相似,都是为了探寻中国发展的复兴之路,为了撑起中华之脊梁。由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与经验。始终坚定信仰,增强自身修为,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当前,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强化思想武装,紧跟中央步伐,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并以此作为精神引领,在实干笃行上下功夫,更好地运用先进成果干事创业,服务人民。

有感之际,恰逢七一,此时的中国与伟人的时代既相去甚远,又紧密相连。没有那个时代英雄的浴血奋战,何来今日民众的富裕安康;没有非常时期的艰苦探索,怎有如今华夏的璀璨繁华!凝神往思,始终难忘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大会上,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自信的呐喊,也是真理的宣誓。我们更加能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繁荣,更加清醒认识自身肩上的重担。尤其是当前,在通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我们更需要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促进民族发展、国民素质提升的文化发展手段。

尤其是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的重要讲话,全面指出了我省全面振兴的新路子,激动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应该始终带着一种责任感去阅读和学习,多用先进知识、先进技术强化自身本领,从书本中找寻奋斗武器和前进动力,胸怀社会、服务人民,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激扬青春、挥洒热血!

下载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毛泽东读书生活》有感(推荐五篇)

    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感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社会浮躁的风气是造成现在人读书少的原因;然后说明读书跟外界的一切无关,只关乎个人的读书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接下来对读什......

    《毛泽东》读有感

    勇气与睿智成就伟大 ——读《毛泽东》有感 是谁,从一个简陋的农舍中走向了国际领导人的舞台?是谁,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大国的领袖?又是谁,从一个山娃子蜕变为伟大的政治家、军......

    读《毛泽东》有感

    读《毛泽东》有感 《毛泽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成长历程 毛泽东生于湖南韶山的一座小山村里,父亲毛顺生,母亲文其美,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毛泽民、毛泽......

    读《毛泽东》有感

    读《毛泽东》有感 在读《毛泽东》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毛泽东主席于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1949年9月开始担任中华人民政......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近日研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对我的感触很深。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伟大领导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何子彬 2007030026 这学期读了一下毛泽东传,感觉自己受益良多。并不是自的知识面得到了提高,而是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伟人,的确人无完人,以前的毛泽东在我们......

    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一.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无法保持进攻势头,从而重点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并对国民党进行整治诱降。1938年底,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暑假在家,我读了平生第一篇名人的传记。读了后让我的感觉到名人传记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通过了解这些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带给我们许多的鼓舞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