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申报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实验区的通知
关于申报“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
示范项目”实验区(校)的函
黔西南州、毕节地区教育局,白云区教育局: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申报“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见附件)要求,经研究,决定推荐你市(州)、区作为该试点项目实验区,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请你们按照《通知》要求,认真遴选辖区内符合条件、工作积极性高、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10-20所中小学(包括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以普通高中和初中为主)作为该试点项目学校,并填报《实验区申报表》和《实验学校申报表》(申报表请登录gzsjytjjc@126.com邮箱下载,邮箱密码:08515286035),于12月6日前报送试点项目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84-42信箱,邮编:100084,联系人:王一栋,电话:010-63892456、57415188、***,传真:010-63892456)。
二、实验区(校)申报通过后,请按照《通知》有关要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制订项目实施计划,认真做好试点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
联系人:欧阳嘉电话:0851-5284783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011年11月30日
第二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书
附件1 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要求,为做好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资源 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车间/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车间/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6、建立车间/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验、物流等各环节之间,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化,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智能装备和产品
1、能够实现对自身状态、环境的自感知,具有故障诊断功能。
2、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提供标准和开放的数据接口,能够实现与制造商、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
3、具有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感知的信息调整自身的运行模式,使装备(产品)处于最优状态。
4、能够提供运行数据或用户使用习惯数据,支撑制造商、用户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实现创新性应用。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在装备(产品)中的集成应用,装备(产品)做到安全可控,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决策功能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四)网络协同制造
1、建有工业互联网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相应的运行规则。
2、通过企业间研发系统的协同,实现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
3、通过企业间管理系统、服务支撑系统的协同,实现生产能力与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以及制造过程各环节和供应链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4、利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建有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企业间涵盖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
5、针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开展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
6、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持续改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不断优化,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高度集成,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与柔性配置水平显著增强。
(五)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1、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
2、建有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
3、建有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
4、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个性化定制平台、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形成完善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 速、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
(六)远程运维服务
1、智能装备/产品配置开放的数据接口,具备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利用支持IPv4、IPv6等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采集并上传设备状态、作业操作、环境情况等数据,并根据远程指令灵活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2、建立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能够对装备/产品上传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与修复、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
3、实现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协同与集成。
4、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能够为智能装备/产品的远程诊断提供决策支持,并向用户提出运行维护解决方案。
5、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通过持续改进,建立高效、安全的智能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能够与产品形成实时、有效互动,大幅度提升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
二、新技术创新应用要素条件
(一)工业互联网
1、建立工业互联网车间/工厂内网,采用工业以太网、工业PON、工业无线、IPv6等技术,实现生产装备、传感器、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等的互联,实现数据的采集、流转和处理;利用IPv6、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与车间/工厂内、外网的互联互通,支持内、外网业务协同。
2、采用各类标识技术自动识别零部件、在制品、工序、产品等对象,在仓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信息采集与处理,通过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对接,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3、实现车间/工厂管理软件之间的横向互联,实现数据流动、转换和互认。
4、在车间/工厂内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或利用公众网络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分析和挖掘,支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
5、通过部署和应用工业防火墙、安全监测审计、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的防范、监测和响应,保障工业系统的安全运行。
通过持续改进,促进车间/工厂内部网络互联、数据交互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动车间/工厂外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公共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 设,加快新业务和新模式创新。
(二)人工智能
1、关键制造装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嵌入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实现制造装备的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
2、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和互联互通的网络架构,采集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物流、管理、销售、服务、运维等各环节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存储和管理。
3、应用机器学习、专家系统、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销售、运维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支持。
4、目标产品集成应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传感、交互、控制、协作、决策等方面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第三篇: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档
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财办建[2009]3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xiexiebang.com 2009年04月2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
根据《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129号)的精神,我们制定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现予印发,请按照相关要求组织申报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2009年第一批示范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09年5月15日。关于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与推广补助资金申请,将另行通知。
附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六日
附件: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129号)规定,为指导与规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特制定本指南。
一、申报项目类型
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安装且发电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用能的项目。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主要安装类型包括:①建材型,指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②构件型,指与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雨蓬构件、遮阳构件、栏版构件等;③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指在平屋顶上安装、坡屋面上顺坡架空安装以及在墙面上与墙面平行安装等形式。
二、补助标准
2009年补贴标准具体为:对于建材型、构件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20元/瓦;对于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15元/瓦;具体标准将根据项目增量成本、建筑结合程度确定。以后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适当调整。
三、申报主体
财政部、建设部对太阳能光电建筑安装使用进行补贴,申报主体可为项目业主单位或光电一体化产品中标企业,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并经当地财政部门审核确认。
四、申报条件
1.项目所在地区具备较好的太阳能资源利用条件,建筑本体应达到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
2.申报项目能在当年内开工建设,并可在两年内完工。
3.项目申报单位已与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企业签署中标协议。
4.申报项目的证明材料齐全,包括项目立项审批、中标协议、由获得认证的第三方实验室或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资金落实证明等文件。对于新建建筑项目,同时还应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证书。
5.提供电网接入情况详细说明,并网项目应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报送备案。
6.优先支持已出台并落实光电发展扶持政策的地区项目,包括落实上网电价分摊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等经济激励政策、制定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及工法、图集等;优先支持并网式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优先支持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物实现构件化、一体化项目;优先支持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应用光电项目。
7.已完工项目或已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的项目不应申报。
五、技术要求
1.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系统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
2.中标企业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应达到先进水平,其中单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应超过16%,多晶硅的应超过14%,非晶硅的应超过6%;
3.项目申报单位应建立数据监测与远传系统,实现发电总量、发电功率及环境数据等监测与远传。数据远传系统要求另行通知。
六、申报材料
申报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需报送以下资料:
1.示范项目申请报告(编写提纲见附1);
2.示范项目申报书(具体格式见附2)。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并提供电子文档。申报书以中文填写,要求语言精练,数据真实、可靠;申请报告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申报单位须保证申报书、申请报告等申报材料真实、准确,申报内容作为项目检测验收依据。
七、申报程序
1.地方项目申报。由申报单位向项目所在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当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盖章后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申报项目进行审查汇总,并在规定时间内,将项目申报文件及项目资金申请汇总表(见附3)报送至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将有关项目申报材料及其电子文档报送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13号中国建筑文化中心409室,邮编:100037)。
2.中央项目,由中央部门对本部门项目进行汇总后向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申报。
八、网上申报
1.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账号分配及创建说明”做好账号的管理和分配(见附4)。
2.申报单位登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http://www.xiexiebang.com),凭账号、密码登陆系统进行申报,申报前要认真阅读网上申报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申报成功。
3.申报单位须按照要求填写申报内容,保证申报内容与纸质申报材料一致,完成网上申报后,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网上审核。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和审核的项目,不予受理。
财政部20日对外发布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将对三类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行补贴,最高补贴标准分为20元/瓦和15元/瓦两个档次。
《申报指南》指出,财政补贴将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安装且发电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用能的项目,从项目类型上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建材型,指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二是构件型,指与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雨篷构件、遮阳构件等;
三是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指在平屋顶上安装、坡屋面上顺坡架空安装以及在墙面上与墙面平行安装等形式。
对于今年的补贴标准,《申报指南》明确,对于建材型、构件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20元/瓦;对于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15元/瓦;具体标准将根据项目增量成本、建筑结合程度确定。以后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适当调整。
根据《申报指南》,财政部、建设部将对太阳能光电建筑安装使用进行补贴,申报主体可为项目业主单位或光电一体化产品中标企业。2009年第一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09年5月15日。
第四篇:中国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项目建议书
目 录
摘要…………………………………………………………1 第一章 项目背景…………………………………………2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4
一、项目区确定的原则„„„„„„„„„„„„„„4
二、项目区范围„„„„„„„„„„„„„„„„„4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9
一、项目设计总体思路„„„„„„„„„„„„„„9
二、项目总目标„„„„„„„„„„„„„„„„„9
三、具体目标„„„„„„„„„„„„„„„„„„10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10
一、产业确定原则„„„„„„„„„„„„„„„„10
二、项目建设内容确定的原则„„„„„„„„„„„10
三、项目建设内容„„„„„„„„„„„„„„„„11 第五章 投资规模、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12
一、投资规模„„„„„„„„„„„„„„„„„„12
二、资金筹措„„„„„„„„„„„„„„„„„„12
三、贷款偿还„„„„„„„„„„„„„„„„„„12
第六章 项目组织管理……………………………………12
一、项目管理机构„„„„„„„„„„„„„„„„12
二、项目实施管理„„„„„„„„„„„„„„„„12 第七章 项目效益和项目风险……………………………13
一、项目的创新性和项目风险„„„„„„„„„„„13
二、项目效益„„„„„„„„„„„„„„„„„„13
三、风险分析及管控„„„„„„„„„„„„„„„15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16
一、结论„„„„„„„„„„„„„„„„„„„„16
二、建议„„„„„„„„„„„„„„„„„„„„17
附件
第一章 项目背景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一)项目区贫困的基本特点
1、贫困面大。项目区涉及4个乡镇,其中风水乡、容光乡为2类贫困乡镇。共有行政村48个,总户数31147户,总人口136891人,其中贫困户数7350户,贫困人口21771人,贫困发生率为15.2%。项目核心区覆盖贫困村13个,总户数10432户,总人口44430人,其中贫困户数2888户,贫困人口6444人。
2、贫困程度深。项目区内交通条件差,不通公路的自然村有19个,项目核心区有6个,已通公路的行政村路面硬化率不到40%。水利化程度极低,有效灌溉面积465公顷,仅占耕地面积的19.1%,没有安全饮用水人数达22350人;电网网架结构薄弱,设备陈旧,电源点缺乏.3、区域发展不平衡,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严重。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相对分散,农民素质低,产业发展瓶颈因素多,得到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少,扶贫开发极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大。
4、收入差距大,相对贫困现象凸显。
2011年,我县人均GDP1930美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5300美元的36%,比全省平均水平2500美元尚差570美元;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2元,仅为全省2225元的四分之一。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000元和5981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和73%。
(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和挑战
一、项目区确定的原则
(一)在新划定的全国14个连片开发特困片带中,纳入乌蒙和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
(二)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以便在项目、资金和片区规划相衔接,达到整合资金,区域扶贫效果。
(三)具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资源,扶持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对贫困地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有着很好的效益。
(四)符合当地长远发展规划、行业规划、片区规划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世行项目要求,选择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项目。
(五)项目选择采取参与式方法,“从下至上”再“从上至下”进行,充分征求农户和乡村的意见。
(六)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思路非常明晰,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区域内贫困群众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高。
二、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位于桐梓县西南部,东经106°45′—106°26′,北纬28°12′—28°02′,核心区距县城25公里,涉及花秋镇、风水乡、容光乡、高桥镇4个乡(镇),核心区覆盖13个行政村。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县概况
1、基本情况:桐梓位于贵州北部,地处东经106°26′—
马鬃乡、芭蕉乡),三类贫困乡镇3个(小水乡、坡渡镇、大河镇);贫困村13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2.6%,其中一类重点扶持村73个,二类重点扶持村63个,三类重点扶持村3个。按照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户37996户104707人,贫困发生率为16.34%。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面积蔓延,全县石漠化及潜在石漠化面积226.44万亩,占总国土面积近一半。地质灾害频发,洪涝灾害严重,泥石流时有发生,是贵州省地质灾害隐患较多的县之一;基础条件差。公路通达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货运和客运不足,农村客运站点设施建设滞后。全县不通公路的行政村有41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有780个,已通公路的行政村路面硬化率不到30%。水利化程度极低,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2.18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8.1%;电网网架结构薄弱,设备陈旧,电源点缺乏,边远乡村存在用电难、用电贵;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在教育科技方面,高中现有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入学需求,每年有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就读高中,农村办学条件落后,农村部分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紧缺。学前教育滞后,虽有幼儿园44所,但公办幼儿园只有7所,且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低,无法满足全县学前教育的需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阵地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还未建设科普教育培训基地。在医疗卫生方面。卫生服务体系薄弱,远远低于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县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92张,远远低于全国3.56张的平均水平;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49张,远低于全国1.12张的平均水平。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总面积3.2万平方米,按照国家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要
3332、交通状况:项目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桐梓—容光二级公路已建成,并贯穿整个项目区,从县城出发至项目区耗时30分钟;花秋—风水油路已建成可缩短至圆满贯库区景点路程;即将动工的桐梓—仁怀的高速公路也会贯穿项目区。
(三)产业发展现状
1、乡村旅游产业:从2006年起,桐梓县依托“四在农家”面向重庆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之路。目前,全县有2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点)组成,795家乡村旅馆,床位3.4万张。全县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已突破500万人(天)次。该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拉动乡村旅馆、饭店、餐馆、旅行社、旅游区域交通、商品零售、娱乐等第三产业和农业、文化、道路交通、邮电通讯、银行保险、建筑、园林、环保等带动性产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000人,间接从业人员60000人。2009年被列为世界旅游组织乡村旅游观测点,被列入《贵州省度假旅游产品规划》范围,是贵州“打造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等七大基地”之一。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目前,项目区已建成乡村旅游宾馆26家,并已全部预订,一天可接待900人次,该区域的生态风光和产业特色已逐步引起重庆及周边省市的关注,致电询问的游客络绎不绝。
2、“花秋土鸡”养殖产业:花秋土鸡享誉省内外,该品种茂密山林中分散放养,以林间植物、昆虫为食。具有肉质好、抗病
展农业产业扶贫的模式;
(二)探索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三)探索建立贫困片区产业化扶贫市场和技术支持体系的具体方法;
(四)对项目建立的产业扶贫模式在更大片区范围内进行示范和推广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
一、产业确定原则
以可行性、有效性、针对性、可持续性、可示范性为原则,探索如何激发贫困户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主观能动性,使已确定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能健康发展,农民能增收致富,生产生活条件能得以明显改善。
二、项目建设内容确定的原则
(一)结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项目建设内容。
(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同步推进项目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原则。
(三)坚持产业优先、效益为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坚持项目选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项目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可持
0农村经纪人培训134人。
(三)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估
1、项目管理。建办公用房510㎡,购项目用车3辆,购办公设备及家具若干,国内培训及考察12次。
2、项目监测评估。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部门对项目进行监测评估,聘请县、市旅游协会和禽类养殖专家,对产业发展提供意见及建议。
第五章 投资规模、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
一、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投入优势产业分项目部分5105万元,投入农民组织化建设595万元,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估投入经费300万元,不可预计经费和物价上涨因素产生经费1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世界银行第六期贷款产业扶贫资金投入3750万元,国内匹配资金3750万元。
第六章 项目组织管理
一、项目管理机构
桐梓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桐梓县财政局
二、项目实施管理
本项目由桐梓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牵头,与县财政局、县财政局成立联合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
2元左右,营业金额可达2250万元。按餐饮业的普遍利润计算乡村旅馆营业利润可达2320万元。
2.带动养殖业发展,新增生态养殖“花秋土鸡”30万羽,每年出栏数量至少新增25万羽,按目前“花秋土鸡”鸡肉市场价17元/斤计算,初级产品新增销售金额可达1900万元,新增禽蛋产量至少可达60万公斤,目前市场价15元/斤,可新增销售金额450万元,每户农户禽蛋出售增收1200元左右。若引进加工企业,能提高产品产品附加值50%以上,可创造禽蛋销售金额3525万元。
3.带动其他项目增收,一是带动果园、菜园、花草园种植户增收,二是带动垂钓娱乐项目增收,三是物流运输业增收,四是加工业增收。预计可实现人均增收200元。
(二)社会效益
1、解决劳动力就业,乡村旅馆按5个劳动力计算,可解决2500人就业,垂钓、果园及相关公共设施管护可解决50人就业,旅游区安全保卫可解决50人就业.2、可提高农民产业发展理念,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能了解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或许能自发创造一些新的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开发,从而带动周边甚至我县广大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县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富民工程,农民奔小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生态的良性循环,通过果
4过程中,农民普遍担心的管理责任问题、不公平问题和不知情问题。这是以往项目实施中最具普遍性的负面影响。
4、延长产业链,引进有资质的食品加工企业,研发土鸡食品深加工,规避市场风险。
5、加强宣传,县人民政府应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对项目区进行大力宣传,吸引外来游客到项目区旅游避暑,吸引龙头企业入驻,逐渐做大项目区的影响力。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项目宗旨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利用世行贷款,加快我县西南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势产业项目,使项目区农户能持续增收,不断改善项目区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促使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一建设宗旨符合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符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国家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划。
(二)项目选址合理,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该项目选择在我县四个乡镇实施,项目区集中连片,交通便捷,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产业基础好,项目涵盖内容多,农户增收点多,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在我县已有8年的实施经验,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实施条件,选址合理。
总之,该项目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产生
第五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18年项目申报-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18年项目申报-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资金申请
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概况 1.1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概况
1.1.1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承办单位 1.1.4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负责人
1.1.5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地点
1.1.6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背景
1.3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产品应用领域
3.4.5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方案 4.1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内容
4.2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产业集聚区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10.9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