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组织申报2017-2018年“智造100”工程应用示范储备项目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2017-2018年“智造100”工程应用
示范储备项目的通知
来源:智能装备处 发布日期:2017-07-12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加快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企业改造升级,按照《“智造100”工程实施方案》相关部署,现组织开展“智造100”工程2017-2018年应用示范储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支持方向、申报条件和要求详见《“智造100”工程2017-2018年应用示范项目指南》(附件1),已经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再申报。
二、申报企业应按照《智造100”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模板)》(附件2)准备书面申报材料。书面申报材料统一按照A4纸型制作,封面及骑缝处应加盖项目单位公章。
三、请申报企业按所属行业将装订好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报送至市经济信息化委(朝阳区惠新东街六号)相关产业处室。各产业处室联系电话:电子信息处57587807;智能装备处57587792;新材料产业处57587651;汽车交通处57587670;都市产业处57587800;生物医药处57587771。
四、项目实施敞口申报,按批次管理。企业可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开展项目申报,我委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择优滚动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杨春辉,57587792;赵星梅,57587710
附件:1.“智造100”工程2017-2018年应用示范项目指南
2.“智造100”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7月11日
第二篇:关于组织申报2012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通知(模版)
关于组织申报2012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建筑
节能示范工程的通知
鄂建办[2012]117号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住建委: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和示范工程在城乡建设领域中的引导作用,组织科学研究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提升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整体水平,经研究,决定组织申报2012全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科技计划项目
(一)重点申报领域
1、城乡统筹研究领域: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财政政策及体制研究、城乡统筹与小城镇规划、地方政府在城乡统筹战略中的职能优化等。
2、城镇住房保障机制研究领域:住房保障相关制度与政策研究、住房保障体制改革与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研究、城镇住房政策的执行问题研究等。
3、城镇化推进研究领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省城镇化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当前我省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我省城镇化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措施、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城镇化时期城市用地优化评价研究等。
4、城市交通及公交优先技术领域: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技术研究、快速公交系统通行能力分析、公交优先技术及适应性研究、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智能信号控制技术、城市交通信号灯管理控制系统、城市公交系统技术保障措施、城乡结合部交通整合研究等。
5、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绿色建材与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空调制冷与供热采暖节能技术。
6、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领域: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包括热泵关键部件压缩机、高效换热器等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暖技术及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区域制冷/制热系统能效提高关键技术、产品研发、集成及产业化、太阳能高效热利用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
7、绿色生态建筑技术领域: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应用技术研究、城镇污水及污泥处理再生利用技术、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建筑垃圾与工业废料回收利用技术、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地、节水、节材技术等。
8、建筑能耗监测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领域:建筑能耗监测技术、建筑能耗分析及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及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等。
9、新农村建设先进适用技术领域:村镇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技术、村镇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技术、农村房屋抗震及建筑节能技术等。
10、新型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领域:绿色与新型建筑结构技术、重大工程施工技术、装配式施工技术及部品工厂化生产、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术等。
11、信息化应用技术领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城市管理和政府监管系统信息技术、智能建筑与居住小区数字化技术等。
(二)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类别
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分为软科学研究项目和科研开发项目,其中:
1、软科学研究项目为研究城乡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问题,重点是城乡建设领域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发展战略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跟踪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我省建设行业和企业技术进步有积极推动作用,为城乡建设领域重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科研开发项目为研究开发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节能减排和创新发展产业政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注重推广应用,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效益显著,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能够推动城乡建设领域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
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一)重点申报领域
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领域: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地源热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生物质能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风能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等。
2、绿色生态建筑示范领域:符合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对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要求的绿色生态建筑示范工程。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领域: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等。
4、建筑节能综合示范领域:低能耗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能耗监测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
(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类别
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应符合《湖北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办法》(鄂建设规[2009]7号)及相关规定中有关科技示范工程的要求,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或竣工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建筑节能、产业化示范、工程技术中心、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等项目,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项目申报
(一)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由项目研究单位或联合合作单位申报,并填写《湖北省建设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申报书》。
(二)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按《湖北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填写《湖北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申报书》。
(三)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7月30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情况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众网进行公示。
四、项目管理
(一)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申请结题或科技成果鉴定,通过成果鉴定的项目再到省科技厅登记备案。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依据《湖北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二)凡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科技厅等部门推荐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和示范工程,将全部从列入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中择优推荐。
(三)未按要求和相关管理规定执行的项目,取消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或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资格。
五、项目申报联系方式
联系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与科技处
李 振 027-68873063 省建设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彭艳琴 027-68873349 地 址:武汉市武昌中南路12号,邮编:430071
第三篇: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档
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财办建[2009]3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xiexiebang.com 2009年04月2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
根据《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129号)的精神,我们制定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现予印发,请按照相关要求组织申报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2009年第一批示范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09年5月15日。关于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与推广补助资金申请,将另行通知。
附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六日
附件: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129号)规定,为指导与规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特制定本指南。
一、申报项目类型
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安装且发电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用能的项目。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主要安装类型包括:①建材型,指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②构件型,指与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雨蓬构件、遮阳构件、栏版构件等;③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指在平屋顶上安装、坡屋面上顺坡架空安装以及在墙面上与墙面平行安装等形式。
二、补助标准
2009年补贴标准具体为:对于建材型、构件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20元/瓦;对于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15元/瓦;具体标准将根据项目增量成本、建筑结合程度确定。以后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适当调整。
三、申报主体
财政部、建设部对太阳能光电建筑安装使用进行补贴,申报主体可为项目业主单位或光电一体化产品中标企业,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并经当地财政部门审核确认。
四、申报条件
1.项目所在地区具备较好的太阳能资源利用条件,建筑本体应达到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
2.申报项目能在当年内开工建设,并可在两年内完工。
3.项目申报单位已与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企业签署中标协议。
4.申报项目的证明材料齐全,包括项目立项审批、中标协议、由获得认证的第三方实验室或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资金落实证明等文件。对于新建建筑项目,同时还应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证书。
5.提供电网接入情况详细说明,并网项目应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报送备案。
6.优先支持已出台并落实光电发展扶持政策的地区项目,包括落实上网电价分摊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等经济激励政策、制定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及工法、图集等;优先支持并网式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优先支持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物实现构件化、一体化项目;优先支持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应用光电项目。
7.已完工项目或已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的项目不应申报。
五、技术要求
1.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系统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
2.中标企业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应达到先进水平,其中单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应超过16%,多晶硅的应超过14%,非晶硅的应超过6%;
3.项目申报单位应建立数据监测与远传系统,实现发电总量、发电功率及环境数据等监测与远传。数据远传系统要求另行通知。
六、申报材料
申报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需报送以下资料:
1.示范项目申请报告(编写提纲见附1);
2.示范项目申报书(具体格式见附2)。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并提供电子文档。申报书以中文填写,要求语言精练,数据真实、可靠;申请报告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申报单位须保证申报书、申请报告等申报材料真实、准确,申报内容作为项目检测验收依据。
七、申报程序
1.地方项目申报。由申报单位向项目所在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当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盖章后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申报项目进行审查汇总,并在规定时间内,将项目申报文件及项目资金申请汇总表(见附3)报送至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将有关项目申报材料及其电子文档报送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13号中国建筑文化中心409室,邮编:100037)。
2.中央项目,由中央部门对本部门项目进行汇总后向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申报。
八、网上申报
1.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账号分配及创建说明”做好账号的管理和分配(见附4)。
2.申报单位登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http://www.xiexiebang.com),凭账号、密码登陆系统进行申报,申报前要认真阅读网上申报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申报成功。
3.申报单位须按照要求填写申报内容,保证申报内容与纸质申报材料一致,完成网上申报后,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网上审核。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和审核的项目,不予受理。
财政部20日对外发布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将对三类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行补贴,最高补贴标准分为20元/瓦和15元/瓦两个档次。
《申报指南》指出,财政补贴将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安装且发电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用能的项目,从项目类型上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建材型,指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二是构件型,指与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雨篷构件、遮阳构件等;
三是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指在平屋顶上安装、坡屋面上顺坡架空安装以及在墙面上与墙面平行安装等形式。
对于今年的补贴标准,《申报指南》明确,对于建材型、构件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20元/瓦;对于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15元/瓦;具体标准将根据项目增量成本、建筑结合程度确定。以后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适当调整。
根据《申报指南》,财政部、建设部将对太阳能光电建筑安装使用进行补贴,申报主体可为项目业主单位或光电一体化产品中标企业。2009年第一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09年5月15日。
第四篇:关于开展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储备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储备
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发展改革委、农委: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沼气工程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开展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储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条件
1.项目建设单位具有法人资质,资产、财务状况良好,具备资金自筹能力;养殖规模须为生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头以上,肉鸡年出栏10万羽以上,蛋鸡存栏5万羽以上;防疫工作有效,具有畜禽(动物)防疫合格证和畜禽(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2.项目建设地点应当落实用地、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符合有关建设用地、环保、畜禽养殖场建设等规划要求;租用土地的养殖场土地租期剩余使用年限应在10年以上,且租用土地协议中未限制发展养殖业或建设沼气工程;符合全省农村沼气建设规划和本地农村沼气建设规划要求。
3.沼气工程建设方案应符合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工艺设计应满足《沼气工程技术规范》(NY/T1220.1至5-2006)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的要求;高浓度厌氧消化工艺模式鼓励采用CSTR和HCPF厌氧消化器,年均池容产气率≥0.8m/ m〃d,挥发性固形物去除率≥70%,低浓度厌氧消化工艺模式鼓励采用UASB和AF厌氧消化器,要求年均池容产气率≥0.3m/ m〃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70%;鼓励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厌氧消化器池容大于300立方米,日产沼气量大于150立方米。
33334.沼气利用方式合理,沼渣沼液充分消纳。优先发展肥料还田、为农户供气的沼气工程。沼气不得直接排入大气,沼渣、沼液应进行综合利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5.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单个项目总投资原则上控制在400万元左右,其中申请中央补助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35%,且总量不超过15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5%,其余投资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
二、项目申报数额
本次全省共安排申报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储备项目50个。依据各地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数量情况,确定项目申报数额(详见附件1)。请各市严格按照确定的申报数额组织项目申报,超额申报视作无效申报。
三、项目申报程序
各级发展改革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抓紧组织筛选项目,指导项目法人单位编制可研报告,逐级上报到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委,经审查合格的项目,审批可研报告并列入省级项目库。各市发展改革委和农委要安排专人组成调查组,对上报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并出具书面考察意见,确保项目符合申报条件。
四、申报材料
1.各市发展改革委和农委的联合申报文件(发展改革委文号);
2.具有农业或环境工程乙级以上咨询或设计资质单位编写的项目可研报告; 3.国土部门出具的土地预审意见; 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批复文件;
5.各地政府或财政部门出具的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承诺文件;
6.企业自筹资金承诺文件;
7.第三方出具的企业含资产状况、盈利水平等资信证明和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8.项目现场考察书面意见(含考察人签名); 9.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摘要表(详见附件2);
五、申报时间
各地务必于2010年10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分别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委(各5套),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不再受理。
五、有关要求
各地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申报,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省有关部门将对申报项目进行现场抽查,一旦发现申报材料弄虚作假,将取消该地3年内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安排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各地上报的项目,如经省有关部门审查认为不可行,将不予审批并不再安排重新调整申报。
特此通知。
附件:1.各市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储备项目申报数
额表
2.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摘要表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第五篇: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 “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的研究与试验验证”
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供需矛盾日趋尖锐。长期以来,火电在能源中占的比例很大,由此带来的环境和运输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而且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等传统资源的日趋减少,为满足世界未来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必须要发展其他可替代能源。核电作为清洁、安全的能源方式,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有效选择。
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随着规划实施以来,我国核电正在从“适度发展”到“加快推进”,建设规模世界第一,核电进入了大规模、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从目前核电发展的进展来看,规划提出的目标有望提前五年实现,各方面的进展情况也大大超过预期。
“十二五”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十二五”能源发展明确“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核电行业相关的单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积极地探索核电的管理体制,建造、营运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经验和良好实践。但是与国际核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核电基础力量和设施薄弱,技术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核电安全以及事故后的应对已经成为核能领域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降低现役和新建核电厂严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何提高核电厂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降低事故后果对公众
和环境的影响,如何提升核安全监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舆论压力,是核电发展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考虑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委托“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组织单位,编写项目申报书。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申请本项目的课题,对于具备三个以上优势单位的课题,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项目论证和课题论证同时进行。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的研究与试验验证
2、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吸取福岛核电事故经验,针对国内目前情况,开展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的安全研究;开展核电厂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的研究以及试验验证;开展电厂损伤状态评价程序以及核应急体系响应能力评估方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降低包括乏燃料水池在内的核电厂严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具有相应的设施和规程缓解事故后果,对应急体系响应能力有明确认识。从严重事故预防、缓解以及应急方面减轻事故影响,降低核电对环境和公众可能造成的危害,提高国内核电厂总体安全水平。
3、项目的课题设臵
课题1: 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的安全研究 研究内容:
综合运用确定论和概率论方法对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确定导致燃料元件损坏的主要事故序列及向环境释放的源项。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考虑到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事故
后的管理,开发相应的严重事故管理策略。
考核指标:
(1)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安全分析报告;(2)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事故源项分析报告;(3)核电厂乏燃料贮存设施严重事故管理策略。国拨经费控制额:600万元
课题2: 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研究 研究内容:
(1)对已发生过的严重事故进行调研,对主要的事故现象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电厂设施的实际情况,评价其缓解事故的能力;
(2)开展概率论和确定论分析,提出严重事故管理所需系统、设备及相关仪表的技术要求;
(3)针对福岛发生的严重事故,对核电厂设计中未采用,但可能用于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的措施进行理论分析和验证研究,确认这些措施缓解事故的有效性;
(4)除硬件改进外,软件方面需开发考虑上述措施的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有效利用电厂硬件进行严重事故的缓解。
考核指标:
(1)电厂缓解事故能力评价报告;
(2)严重事故管理相关系统、设备及仪表的技术要求;(3)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的分析和试验验证;(4)严重事故管理导则。国拨经费控制额:2400万元
课题3: 电厂损伤状态评价程序以及核应急体系响应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通过调研国内外堆芯损伤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外用于评价电厂严重事故缓解系统状态的评价方法,为国内现有堆芯损伤评价和电厂严重事故缓解系统状态评价技术提供改进建议;
(2)改进国内现有堆芯损伤评价程序,以便于在事故后能即时获知堆芯损伤程度以及电厂系统可用性情况,为应急计划提供必要的输入条件;
(3)研究并提出核应急体系能力评估的方法,并对我国核应急体系能力开展实际的评估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考核指标:
(1)电厂损伤状态评价方法研究报告;(2)电厂损伤状态评价程序;
(3)核应急体系能力评估方法研究报告;(4)核应急体系能力评估案例分析报告。国拨经费控制额:1000 万元
4、项目支持年限
2011年 7月至 2014年 6月。
5、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报者应根据本项目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报书》、《课题概算书》。
2.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课题依托单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能超过5家。
3.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
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4.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55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能源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5.申请者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不得高于项目申报指南规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1:1,否则不予受理。
6.课题申报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5月5日(星期四)17时。课题承担单位于截止日期前,将打印版申报书7本和电子版光盘报送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7.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晨 卢琛钰 孙嘉弥
联系电话:*** *** 010-6850569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 邮编:1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