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文字规范与运用3答案
语用训练
(九)1.A(qī/xī,yān/yīn,dàng/dāng;B.biāo/piāo,yán/yán,yù/yǔ;C.奇、跻都读jī,骒、恪都读
kâ,Pǐ/pì;D.pí/bì,bì/pì,jǔ/jiáo)2.B(A既 / 即C 程 / 诚义 / 意 D 搏/ 博)
3.D(①依附:附着,依托:依靠。②公开:不加隐蔽,公然:毫无顾忌地。③而且:递进,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
4.A(B项,“极光”应在“一方面”之前,C项,“气候”指长时间的气象情况,不能与“一 天”搭配,D项,“不能像陆游辛弃疾那样有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应与“也不能 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对调)5.中国未来命运在于提高人口素质。
语用训练
(十)1.B(A锲读qiâ,其余读qì;C岿读kuī,其余读kuì;D玄读xuán,其余读xián)2.C(句号应放在引号内。)3.B(月亮说,皎洁的心灵最坦荡)
4.B(发作,或有事变突然发生。山洪既不是力量或情绪,也不属于事变,所以这里用暴发更合适;② “处事”指处理事务,“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结合语境“处世”更恰当;③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事”指“国家大事”,两者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用于书面语,后者主要用于口语;④“检察”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而“监察”指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该句用“监察”更恰当。)
解析:① “暴发”和“爆发”都有突然发作的含义,但“爆发”侧重于力量、情绪等突然
5.我赞成金庸进入中学语文教材,首先,金庸作品中不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倚天》中的赵敏,敢爱敢恨,深得人心。其次,金庸进教材可体现时代精神。最后,金庸入教材并不会动摇鲁迅的地位,二者可相得益彰。(赋分标准:观点1分,理由3分)
语用训练
(十一)1.C(“畔”“扮”分别读pàn、bàn;“怄”“枢”分别读îu、shū;“塞”是多音多义字,表示“堵住”、“把东西填入或胡乱放进”、“塞子”等意思时,读sāi,如“塞车”“塞牙”“塞子”,表示“可供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意思的,读sài,如“关塞”、“要塞”,表示“堵塞”意思的且用于成语和某些双音节词的则读sâ,如“茅塞顿开”、“敷衍塞责”、“闭塞”等,这里分别读sâ、sài。)2.D(A仓 / 舱C 与 / 予C 尤 / 犹)
3.D(解析A“会合”着重于人相对聚拢,较具体,“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聚集在一起,根据文意,应选用“汇合”更为恰当; 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多指人的品质,不指水平、成绩等;C
“具体而微”的意思是“各部分大体具备,不过局面、规模较小”。D“从善如流”指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符合语境。D.【A表意不明。缺乏的应是“资金”“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B成分残缺,在“我国 和”后缺少介词“与”;C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提到“促进”前面,让数量短语置前。】 5.语文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首激情洋溢的诗歌,能让灰暗的心情变得亮丽;(2分)化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种超强的催化剂,能让不可调和的物质融为一体。(2分)(要有比喻,结构相似,符合人物身份。)
语用训练
(十二)1.D(A寺 sì 其余shì B偌ruî 其余nuîC跣xiǎn 其余xǐ)2.D(A.新-心B.近-进C.布-部)
3. C(A前后主语不一致B“给予很高的评价”的主语不是“这两个模型”,可将“给予”改成“得到了”。D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
4.B(B.“空头支票”比喻不实践的诺言。A、“暴殄天物”指任意践踏东西,“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C、“讳莫如深”指隐瞒事实真相,惟恐被人知道,此处的语境需表达的意思是“深知”;D、“呼之欲出” 形容生动逼真。)
5.今年一季度大型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增长势头明显减缓。
第二篇:语言运用规范需完善
语言运用规范需完善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是推行素质教育,营造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方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公共场所、影视、报刊、出版物普遍存在的用语不规范现象愈加严重——错别字泛滥、生搬硬造、语焉不详、词不达意,给整个社会语文生活造成了混乱。这种现象不仅对我国整体文化素质
带来了不良影响,而且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忽视了语言的规范与运用。我总结了几条原因原因如下,请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1.社会用语不规范的影响
近些年来,社会用语不规范现象很严重,各种媒体、出版物的错别字特别多,用词不当现象也相当严重。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使用语言,刻意创新,崇尚鲜活,追求表现力,这是积极的一面。但与此同时,语言的变异削弱了人们的规范意识。有人用词想当然,不考虑其意义。
2.出版物、影视等各种传媒的影响
目前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传媒,错误百出,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比如在公共场合的告示上和出版物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有的人不明白有的字繁简转换并非单一对应关系,于是随意代替,结果弄巧成拙,贻笑大方。错别字泛滥,多见于荧屏,借谐音乱用成语几乎成为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这些不规范的现象已经渐渐进入了校园。
3.网络语言滥用外文使用混乱的影响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对外文使用的逐渐增多,生活中随处可见乱用外文的现象。比如,一些在境内销售的化妆品、服装、文具的包装和说明中只有外文说明;有些店铺的牌匾也是只见外文不见中文等。作为网络词语的主要使用群体,一些青少年喜欢在网络聊天中使用“大虾”(网络高手)、“顶”(支持)、“偶”(我)、“稀饭”(喜欢)等网络语言,甚至还使用让家长们“一头雾水”的“火星文”进行交流。
4,。方言的影响
方言让人倍感亲切,但是个别电台、电视台在不经批准的情况下使用方言播音。尽管方言会拉近“乡亲”之间的距离,但超范围的使用,大家在“乡外”都说着不同的“乡音”,“这乡”不解“那乡音”,大大影响了交流效果。
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把大力推广普通话与增强民族凝聚力联系起来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才能完善语言的规范化。
第三篇:语言运用
一、【2013年·四川省乐山市】
22.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
土地滋养了万物,哺育了我们,有谁能离开它呢?今年6月25日是我国第22个土地日,在它即将来临之际,梦想中学九年级准备开展一次“脚踏一方土”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晓耕地现状。2008年我国为应对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党中央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战略决策。实际状况如何呢?请阅读某同学搜集的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材料,概括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为18.51亿亩,比1996年减少1亿亩,平均每年减少了1400多万亩。2005年,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净减少了542.4万亩。2009年初,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又比上一减少了29万亩。
变化的特点是:
②履节约行动。耕地在减少,生存受挑战。然而,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惊人。不久前,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光盘行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李老师将珍惜土地与“光盘行动”结合,只拟写了一幅标语的前半句,请在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后半句,与前半句基本相对。
备选词语:光盘行动开启践行勤俭人收藏节约风
前半句:珍惜土地资源心怀感恩情
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年·江西省】
26.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开展“脚踏热土,爱我江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写出你从中得出的两个结论。(2分)
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天行在《锦绣赣鄱赋》中深情赞颂了江西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下语句均选自该
赋,请为下列①②句分别找出一个正确对应句(只需填字母)。(2分)
①临川四梦出显祖,()。
②宜春应星开天物,()。
A.洪都排浪起滕王B.饶水弃疾领辞章
C.安源声名耀湖湘D.窑火千年始昌江
E.上清官里道教场F.天祥日歌零丁洋
(3)在全国风景名胜推介会上,请你为秀美江西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三、【2013年·内蒙古省包头市】
【试题】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1)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
下联:。
(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
四、【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
【试题】6.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A.①孟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④“三苏”
B.①孔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④“三苏”
C.①孟子②诸葛亮③范仲淹④“三苏”
D.①庄子②刘备③王安石④ “三苏”
五、【2013年·江西省南宁市】
【试题】
五、综合题(共8分)
21.近期,有网友发现埃及卢克索神庙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被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的杰作,此事“晒”到网上后,引发热议。类似“刻字事件”在我国故宫、长城、泰山等著名景点也时有发生,反映出我们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的缺失。
最近,班里要召开“文明连着你我他”的主题班会,请你做好以下准备:
1)根据所给的上句,任选一组,续写下句。(2分)
(2)有人把《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视为“旅游刻字”的鼻祖,请你据此整理出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上刻字的故事,在班会上简述。(2分)
(3)“刻字事件”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再次反思自己的文明素养,反思身边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请列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现象进
行评论。要求|:点名现象,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
内。(4分)
六、【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8.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轻:轻松
C.何足为异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更加
9.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第四篇:成语运用及语言连贯(答案)
成语运用及语言连贯
1、(北京市西城区·201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敦煌莫高窟众多的石窟中,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神采各异的飞天画像。....B.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虚心求学,不耻下问。....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伟大事业。.........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洋淀人主要靠这方水、这片苇维持生活,而不是靠种地。........答案:B
2、(毕节地区·201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带着这一张笑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风.声鹤唳,引人注目的可能。...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地。
C.闻一多先生在做的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D.北雁南飞了,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了。....答案:A。
3、(成都市·201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
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答案:A(望文生义。“味同嚼蜡”是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达州市·2011,4)下列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B.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C.《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D.孟子认为在“生死”与“义”的问题上,“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答案:B
5、(大庆市·2011,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我们感谢他光临做客,惋惜他即将离去,两种情感都溢于言表,这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了。.... B.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C.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D.几十年来,作者多次想把心里话向这位知心朋友倾诉,可是都失之交臂。....答案:D
6、(德阳市·201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赏读这篇美文,犹如聆听舒缓、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心旷神怡。.... 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适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C.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D.今年“六一”儿童节,初一年级的同学 在学校举行的“告别童年”歌咏比赛中,个个龙腾虎跃。....答案:A
7、(恩施州·2011,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张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B.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工作到凌晨一点。.... C.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D.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答案:B
8、(阜新市·201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2分)A.日本福岛核泄漏给人们带来了不可名状的恐惧。....B.雷锋传人郭明义,坚持20年无偿献血,个人捐款10多万元。他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广为流传。....C.森林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人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D.随着2010年微博的异军突起,权威人士对这项新事物的美妙与危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答案:C
9、(广安市·201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C.张璐同学在“做文明小公民”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D.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安市老百姓经常挂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答案:B
10、(贵港市·201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市新世界广场“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B.春天刚刚来到,我虽然穿着棉衣,但仍然觉得不寒而栗。....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挖空心思,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D.谈起网络游戏,她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答案:A。
11、(哈尔滨市·2011,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B.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D.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刚毅不屈,拒不承认自己人室抢劫的罪行。....答案:B
12、(连云港市·201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 奖。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答案:(3分)C(“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处不合语境,感情色彩有误)
13、(柳州市·201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日,柳州市图书馆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前来办证、借书的读者络绎不绝。.... B.在融水苗族坡会文化节上,现场斗马、跳芦笙舞、苗歌对唱等活动让数千游客流连忘返。.... C.喷泉伴着音乐铺牺开来,如珠玉迸放,如风吹梳动,如静水花开,在彩灯映照下浮光掠影。.... D.小选手通过形体表演,将二十多个人体象形字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博得了满堂喝彩。....答案:C(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14、(眉山市·201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眉山多风光,绿树葱笼的瓦屋山、神奇美妙的老峨山、碧波万顷的黑龙滩„„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B.当九级地震来袭时,日本全岛地动山摇,刹时海浪涛天,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桑田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C.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通过电视媒体向全世界公布后,美国民众当晚在曾经被撞毁的纽约世贸中心前,有条不紊地召开了一场歇斯底里的聚会。.... D.利比亚连日来遭受北约多国部队的空袭,反政府军又节节取利,加上美国等国的推波助澜,利比亚政府军已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前景让人堪忧。....答案:D(A:“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此处宜用“目不暇接”;B:“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不能修饰“摧毁”;C:“歇斯底里”形容因情绪过分激动而举止失常,不能修饰“聚会”。)
排序题
1.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②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③什么是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的长短。④这种用时间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A.④②①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⑴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⑵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⑶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⑷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⑵⑷⑴⑶ B.⑴⑵⑶⑷ C.⑶⑵⑴⑷ D.⑴⑶⑷⑵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4.给下面的语段填入所缺的句子,最恰当的是()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于是就看见带着笑涡的,。她又带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鲁迅《伤逝》
①玄色的裙 ②苍白的瘦的臂膀 ③布的有条纹的衫子 ④苍白的圆脸 A.③①④② B.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5.依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生就是这样,要去面对一次次的“告别”。我曾与伴着笑声的纸飞机惜别在柔和的晨曦里,;我曾与空中飞舞的风筝惜别在温暖的春风里,;我曾与花丛中飞舞的彩蝶惜别在香飘四季的花园里,;再见了,我的初中生活,你永远是我记忆中的一片灿烂阳光。
①为了实现我那高高悬挂的梦 ②为了我五彩缤纷的未来 ③为了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展翅高飞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6.将①——④句填写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得如同镜子一般。,实在奇绝!①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② 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③ 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④ 现在正是看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A②④①③ B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7.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 .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8.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9.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④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⑤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⑤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②①③ 10.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⑤③ 11.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1)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________________,说全冻实牢了。
(2)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________________。
(3)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_________________。
A.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 B.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
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 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
C.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 D.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
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 都不相信只有这一点点 1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 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舅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筒里,__________。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A.班主任发现了他 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答案:
1、C
2、A
3、D
4、B
5、B
6、B
7、B
8、B
9、D
10、B
11、A
12、D
第五篇:语言建构与运用发言稿
语言建构与运用
各位老师大家好!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
课程标准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这样表述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培养语感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手段:建立联系
三、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自主品读
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达成交际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培养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如果语感能力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有效的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谈“培养语感”,需要教师做好两件事情:
1.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语言材料是指能够传递分享、沟通交流而产生的各种信息。大致有三个积累渠道:(1)从课本上积累,语文课本是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范例,是提高我们语言水平的最佳营养品。(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3)从生活中积累,我们每天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参加活动、与人交谈……都在不断地接触新的语言材料,一切言语交际的场合都可以成为学习语言的环境。
2.积累言语活动经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又一个基础。积累言语活动经验,主要依靠学生的有效诵读来达成。熟读之后还要强调背诵,厚积薄发,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进而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手段:建立联系
学生的语言积累主要有两大弊端:一是“被动”,不愿做笔记;二是“散乱”,积累本随意散乱的,没有章法。建立联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手段。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建立联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确定目标,分类积累。积累语言材料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一阶段积累什么,下一阶段积累什么,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分类积累。“类别”“条目”需要学生个人拟定,不妨采取画思维导图的形式。
2.建立联系,建构系统。很多学生语言材料积累很多,但缺乏积累分类意识,更别说建立联系与建构成相应的材料系统。这样的积累,漫无头绪,却无法检索,无法利用。在这里所谈的“建立联系”的目的是探寻路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积累实际,为不同的学生做有针对性的点拨。比如积累并整理文言文审案类的词语、管制变动类的词语等。
三、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自主品读
课标的要求决定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品读。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达成充分的自主品读,教师应该做到:
首先,教师要学会适时“闭嘴”,要学会“舍得”,教师不“舍”,学生就没“得”。要让学生自己 去发现文本的秘密,为学生的发现而鼓掌,要引导学生自己从说“不精彩”到“精彩”,要把课堂上的生成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
其次,教师要学会“等待”,要留给学生充裕的自主时间,文本要读透,咀嚼消化要充分,规避蜻蜓点水式的自主阅读现象。再次,教师要学会“放下”,放下师道尊严,共享三尺讲台。教师要学会欣然接受学生的质疑,将三尺讲台与学生一起分享,营造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达精彩的课堂氛围。
最后,教师要学会“休闲”,要以充满智慧的“惰师”培育出独立、自信、智慧的学生。课堂要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让学生发挥;让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找到自信,让学生品味探索的过程。
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学生自主品读需要培养三种阅读能力:
一是知识性阅读能力。学生在教材文本阅读过程中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教师需要强调一些重点的知识学习内容,并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多次重复,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二是理解性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引导下进行推理以及深层认知的行为。
三是探索性阅读能力。它包括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能力,这些高层级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施以多角度、多层次的相机点拨,为学生搭建探索阅读的支架,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力。
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达成交际
高中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生达成交际的能力来得到体现的。它集中凸显在“说”“读”“写”三个字上。
(一)传统课堂,“说”被淡漠了,被泛化了,被形式化了。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说”,应该是这样的:
1.践行“问—说”,规避泛化的说。只有高质量的“问”,学生才可能有高质量的“说”,“问”不是泛化的问,而应该是启迪思维的“问”。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主问题+子问题”的设问方式预设问题。
2.切准“语言运用规律”,跟进对“说”的评价。评价分“师评”“互评”“自评”,但不能流于“好坏”的标签式结论,而应该着重从语言文字运用规律角度——是否符合语法规律、是否简明连贯得体、是否可以优化表达、应该怎样优化表达——对“说”进行评价。
课堂上,要“说”得充分,“评”得有效,教师就得改变教学观念:课堂容量,必须缩小“形”的容量,增大“思维”容量。只有当有“形”的容量减小了,才有充裕的时间“说”与“评”。
(二)让“读”成为学生的生存状态
1.在“读”中“梳理和整合”,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学生言语活动经验的获取,最主要的不是来自于教师照本宣科的说教,而是来自于学生自己在生活与阅读中的潜移默化。
2.在“读”中增强“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意识,培养阅读语感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让学生开展批判性阅读,重视体会与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教师搭建的辅助支架的基础上实施,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一般陈述性知识的认知障碍,唤醒学生大脑中个性化阅读的潜能。
(三)让“写”成为交际的核心工具高中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主要是通过“写”来体现与测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