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10:0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株潭试验区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10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实现gdp876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

长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复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至1995年的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

1982年12月,长株潭一体化第一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

1985年到1986年6月期间,湖南省先后召开了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和十二个行业的经济技术协调会,筛选出了需要联合开发的10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资金拆借市场、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在三市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解决三市间货车“空驶”问题、开通三地间公交车等。在此后长达十几年时间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论道”层面上,尽管有计划、国土等部门做过相关规划方案,却被束之高阁,实际行动寥寥。直到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再次高涨。

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9年的总体规划启动和边规划边实践阶段

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省委决策者的重视。

1997年3月,湖南召开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达成“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共识,并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再次启动了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1998年,湖南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后修改为“新五同”)。随后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

第三阶段:步入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湖南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

6月,湖南省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在长株潭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并举行长株潭三市市长联席会,制订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保三个合作协议。

底,湖南省调整了“五同规划”的部分内容。将电力同网改为能源同体,金融同城改为生态同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新目标就此确定,即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此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从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致力于把长株潭培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至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年以来,湖南省实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推进方式,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世行在华的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机构进行咨询设计,形成了20多个规划。在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境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去年湖南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

二、试验区获批以来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湖南省委、省政府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广纳民智,对长株潭试验区科学论证、高端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盘规划,并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打捆上报,获得国家的一并审批。这在全国现有的改革试验区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规划的重点是“发展“。规划和方案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城市群,并突破传统开发区的概念,设计了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为试验区建设拓展了空间,明确了模式载体,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一化带三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更大平台。

(二)强化规划统领。提升城市群区域规划,确立区域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理念上、思路上、行动上的抓总作用。紧扣“两型“主题,体现国际视野,彰显区域特色。针对建设重点,强化部门和地区专项规划。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强力保障和推进规划实施。顺应综合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编制了全国首个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发展目标,并着重从点、线、面统筹规划水、陆、空交通布局,构建长株潭核心区同城交通系统、外围区城际复合走廊、中部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陆运大通道五大圈层的核心系统,明确了城市群综合交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建设的重点。

(三)实施五大工程。一是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按照战略性、先导性、传统性、限制性分类发展的思路,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战略。突出产业的“两型“化,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两型的产业化,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二是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把交通作为缩短城市群时空距离,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全面完善长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宽周边五市城际走廊,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陆域通道畅通无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两型“综合交通体系。路网:核心区域重点建设“七纵七横“的城际主干道,形成以城市主干道相连的格局;“3+5“城市群重点建设“二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核心区3市与周边5市统筹规划,建设连通8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设成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中心。到2010年,能满足18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港口:重点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打通对接长三角的江海联运通道。同时,加强能源、水利、市政、社会设施建设。三是以湘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态治理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标志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坚持上下游联动、水陆联动、江湖联动,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长株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湘江治理。争取国家将湘江治理列入全国重点流域治理范围,加强株洲清水塘等重点地区的治理,集中实施沿江截污治污、工业源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工程。实施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确保全部完成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明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把环境同治推广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四是以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着力消除城乡二元机构,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3+5“城市群,带动全省发展。五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工程。规划设立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开发区,目的是通过在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创新、“两型“产业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集中的改革试验,快速积累“两型“改革建设经验,打造湖南发展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新型城市化“展示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到2020年在经济上再造一个长株潭。

(四)推进十大改革。一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也是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区,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输入。四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将长株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群;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健全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市场;第三,加强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群统一的资源节约管理体制,建设节约型城市群。二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态,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色相间。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上积累下来不少环境问题。通过改革,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还清历史旧账,决不欠新账,还湖南碧水蓝天。重点在五个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和保护;第二,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第三,建立完善环境产权制度,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第四,推进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第五,建立城市群环境同治机制,建设生态型城市群。三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改造任务重。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是:第一,建立较完善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第二,制定产业分类指导政策,促使各类产业向符合“两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转型;第三,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构建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重点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制架构;第二,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第三,探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国高水平技术创新转化基地;第四,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使长株潭成为广泛吸纳国内外人才的“洼地“。五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耕地保护模式、征地用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六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在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大通关“体系、发展临港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国中部对外开放的门户,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八是创新财税体制机制。逐步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税收激励机制和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九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在打破城乡分割、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群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加快改革。十是创新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群建设管理模式。

三、对我省的启示与建议

长株潭试验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一体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两型“品牌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在座谈中他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改革发展中与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发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湖南省干部群众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提到试验区就是先行先试,“先行即要行到国务院喊停,先试即要试到禁区里面去“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长株潭“,解放思想已经转变为实际行动、具体政策和扎实推进的项目。各地积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长沙组建了环境资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要着重突出“两型社会“建设中“省统筹“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创新融资模式,发行长株潭建设债券》等提案,授予试验区省级经济权利等意见建议,都得到了省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研究。作为试验区的一大特色和重点,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一市一个示范区,一个示范区带动一片区,示范区的总体规划要点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允许先在各示范区内从多角度探索两型社会建设途径,形成成功经验后推广,降低改革成本。

(二)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省政府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因试验区建设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推进,“两型办“存在着协调难,特别是跨区项目实施难的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两型办规划局“。规划局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不越位、不缺位协调。他们的协调方式俗称为规划落地。首先提升区域规划。《长株潭区域规划》获批后,湖南省对区域规划进行了完善与提升;然后以此规划为纲,由省直部门牵头组织编制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的15个专项规划和五大示范区规划;紧随其后着手“3+5“城市群八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编,与区域规划一致。做到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与投融资规划一起四规统一。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从上至下的对接,确保区域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规划对接完成后,赋予规划的法律地位,确保落实。今年9月,省人大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条例》,2010年1月起实施,并将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另外,“两型办“规划局还以八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形式,建立省级规划决策平台,以用地审批为抓手,城市群建设项目先报规划局长联席会审批,调整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同的矛盾,实现产业同步不同质的错位发展。

(三)创新机制,助推发展

如何建立试验区改革建设总体方案推进机制,湖南“两型办“也在不断探索。一是建立项目库。项目建设是城市群试验区建设的总引擎。两型办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建设项目353个,总投资1.57万亿元,以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要求2-3年完成。“两型办“在项目推进中建立了动态管理、项目责任人、统计报表、例会报告、监督机制等管理方式。同时,正在着手建立以“两型社会“为品牌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拓宽项目和引资渠道。二是建立考评体系。为促进长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门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形成“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竞争力、发展力和创造力。“两型办“本着客观公正、易于操作的原则,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建立起科学、客观、操作性较强的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突出考评试验区内各地、各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绩效。考评结果一方面用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考核验收,另一方面作为省政府对三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综合绩效考评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年度考评中,省目标考核分值为1000分,其中“两型建设“相关内容占50分,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两型建设目标考核的硬约束。三是建立具有“两型“特色的投融资体制。湖南省将城市群投资公司归口省“两型办“管理,有利于“两型办“统筹试验区内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有利于“两型办“提高试验区各市重大项目布局的协调力度;有利于重大公益项目的投融资管理和协调。

(四)建立两省高层协调机制,共同打造中部地区政策高地。一是湖南省“两型办“认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同属国务院批复的两型试验区,内容相同,地缘相近,应该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二是两个试验区均面临着江河湖泊整治的浩大工程,如何健全和完善相关补偿机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互补性。湖南省“两型办“希望就此问题与我省加强合作。

第二篇: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株潭试验区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10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实现gdp876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

长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复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至1995年的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

1982年12月,长株潭一体化第一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

1985年到1986年6月期间,湖南省先后召开了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和十二个行业的经济技术协调会,筛选出了需要联合开发的10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资金拆借市场、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在三市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解决三市间货车“空驶”问题、开通三地间公交车等。在此后长达十几年时间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论道”层面上,尽管有计划、国土等部门做过相关规划方案,却被束之高阁,实际行动寥寥。直到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再次高涨。

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9年的总体规划启动和边规划边实践阶段

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省委决策者的重视。

1997年3月,湖南召开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达成“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共识,并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再次启动了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1998年,湖南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后修改为“新五同”)。随后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

第三阶段:步入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湖南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xxx”规划》。

6月,湖南省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在长株潭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并举行长株潭三市市长联席会,制订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保三个合作协议。

底,湖南省调整了“五同规划”的部分内容。将电力同网改为能源同体,金融同城改为生态同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新目标就此确定,即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此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四)推进十大改革。一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也是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区,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输入。四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将长株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群;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健全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市场;第三,加强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群统一的资源节约管理体制,建设节约型城市群。二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态,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色相间。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上积累下来不少环境问题。通过改革,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还清历史旧账,决不欠新账,还湖南碧水蓝天。重点在五个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和保护;第二,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第三,建立完善环境产权制度,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第四,推进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第五,建立城市群环境同治机制,建设生态型城市群。三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改造任务重。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是:第一,建立较完善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第二,制定产业分类指导政策,促使各类产业向符合“两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转型;第三,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构建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重点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制架构;第二,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第三,探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国高水平技术创新转化基地;第四,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使长株潭成为广泛吸纳国内外人才的“洼地“。五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耕地保护模式、征地用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六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在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大通关“体系、发展临港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国中部对外开放的门户,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八是创新财税体制机制。逐步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税收激励机制和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九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在打破城乡分割、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群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加快改革。十是创新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群建设管理模式。

三、对我省的启示与建议

长株潭试验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一体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两型“品牌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在座谈中他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改革发展中与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发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湖南省干部群众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提到试验区就是先行先试,“先行即要行到国务院喊停,先试即要试到禁区里面去“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长株潭“,解放思想已经转变为实际行动、具体政策和扎实推进的项目。各地积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长沙组建了环境资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要着重突出“两型社会“建设中“省统筹“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创新融资模式,发行长株潭建设债券》等提案,授予试验区省级经济权利等意见建议,都得到了省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研究。作为试验区的一大特色和重点,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一市一个示范区,一个示范区带动一片区,示范区的总体规划要点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允许先在各示范区内从多角度探索两型社会建设途径,形成成功经验后推广,降低改革成本。

(二)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省政府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因试验区建设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推进,“两型办“存在着协调难,特别是跨区项目实施难的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两型办规划局“。规划局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不越位、不缺位协调。他们的协调方式俗称为规划落地。首先提升区域规划。《长株潭区域规划》获批后,湖南省对区域规划进行了完善与提升;然后以此规划为纲,由省直部门牵头组织编制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的15个专项规划和五大示范区规划;紧随其后着手“3+5“城市群八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编,与区域规划一致。做到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与投融资规划一起四规统一。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从上至下的对接,确保区域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规划对接完成后,赋予规划的法律地位,确保落实。今年9月,省人大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条例》,XX年1月起实施,并将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另外,“两型办“规划局还以八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形式,建立省级规划决策平台,以用地审批为抓手,城市群建设项目先报规划局长联席会审批,调整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同的矛盾,实现产业同步不同质的错位发展。

(三)创新机制,助推发展

如何建立试验区改革建设总体方案推进机制,湖南“两型办“也在不断探索。一是建立项目库。项目建设是城市群试验区建设的总引擎。两型办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建设项目353个,总投资1.57万亿元,以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要求2-3年完成。“两型办“在项目推进中建立了动态管理、项目责任人、统计报表、例会报告、监督机制等管理方式。同时,正在着手建立以“两型社会“为品牌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拓宽项目和引资渠道。二是建立考评体系。为促进长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门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形成“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竞争力、发展力和创造力。“两型办“本着客观公正、易于操作的原则,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建立起科学、客观、操作性较强的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突出考评试验区内各地、各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绩效。考评结果一方面用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考核验收,另一方面作为省政府对三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综合绩效考评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考评中,省目标考核分值为1000分,其中“两型建设“相关内容占50分,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两型建设目标考核的硬约束。三是建立具有“两型“特色的投融资体制。湖南省将城市群投资公司归口省“两型办“管理,有利于“两型办“统筹试验区内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有利于“两型办“提高试验区各市重大项目布局的协调力度;有利于重大公益项目的投融资管理和协调。

第三篇:办事处建设两型社会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我办事处于***市中心城区,从200*年起,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我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

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服务大厅采用窗口服务的形式,服务内容囊括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服务大厅部门集中,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已为3371户城市困难户办事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均代发保障金、救助金50多万元;调解纠纷4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多件;培训劳动力1690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6300人(次)。

(三)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为更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办事处还对恒天公司、鸿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实行领导驻点包保、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协调等措施,帮助企业实施扩张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恒天化工是一家改制成长起来的医药用品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市场。但恒天人不甘心一直只是这样经营下去而毫无发展,但扩能项目所需资金是很大的也是事实,办事处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与企业一道积极研究国家政策,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他们提供多方服务,加快恒天公司扩能项目的建设。为了更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办事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华兴机床、中利免烧砖、东翔公司等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四)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是建设精细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围绕“菜篮子”工程,以光明大市场为龙头,以蔬菜种植科技户为依托,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基地。目前,全处拥有精细蔬菜基地3500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推行“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该养殖板块已销售鸡鸭9万余只,存栏2万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二是以“村镇清洁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范河村投入64万元硬化了3600米的中心公路两旁的下水道,改造了村委会办公楼办公环境,修建了市水泥厂至范河小学全长1.6公里的通组公路。保丰村、范河村通过招商和租赁的形式盘活了村砖瓦厂、包装厂、膏粉厂等8家企业,年增利税150万元。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增收的能力。办事处投入35万元对5个村的泵站进行了整治,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机组5台套;与市电力部门合作,安装农业用电磁卡电表30户;组织范河、周陈两村清挖沟渠3000余米,确保近4000亩农田旱涝保收。

二、现阶段,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三)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1、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许多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农民主体意识尚未到位。

2、从农村结构来看。我处的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整体环境水平较以前有很大变化,但仍和城市存在差距,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等,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1、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向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三、加快推进我处“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一)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打下扎实基础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一是全处要突出“五大产业”和“两园一城”的优势做文章,对接战略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依托其市场、技术、管理、资金优势,把处内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二是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市等重点区域,特别是要抓住应城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机遇,继续走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差异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与武汉工业配套、农业入市。做好产业对接,要按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相互依存的要求,主动承接武汉市的辐射,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的相关产业,主攻重点企业,引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品牌、高就业、高回报的企业;主攻大项目。三是要继续采取“以商引商、回归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四种办法,活化招商形式,在引资总额和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有更大突破。

(二)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1、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2、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3、持续发展特色林业。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充分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三)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2、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

1、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重点抓好光明社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光明大市场蔬菜和水果市场重建工程、范河铁路桥人行道维修加固工程、新河社区自来水管网增容工程、汪家台一二三路改造工程、县河堤保丰至范河段硬化工程、保丰新村建设工程、城中中心福利院改造工程。使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优质,出行更加方便。

2、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确保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天保洁。进一步完善战线包街、门前四包的全民参与机制,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群管群治的作用。配合市直各部门,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区市容管理、规划管理、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整合光明大市场、光大家俱建材市场、大都商城等主要物流市场资源,加速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依托城区优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星级宾馆、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繁荣第三产业。

第四篇:某办事处建设两型社会调研报告

某办事处建设两型社会调研报告

一、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现状

城中街道办事处地处应城市中心城区,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现辖十个社区、五个行政村,总人口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耕地面积7389亩。城中街道办事处以工业为主,现有各类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8家,年上缴税收过1000万

元的1家,过100万元的5家,实现财政收入430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5807万元。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湖北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1.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开展“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势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了高效、节约的机关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提高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服务大厅采用窗口服务的形式,服务内容涵盖了就业、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服务大厅部门集中,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已为3371户城市困难户办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月均代发保障金、救助金50多万元;调解纠纷4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多件;培训劳动力1690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6300人(次)。

3.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为更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办事处还对恒天公司、鸿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实行领导驻点包保、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协调等措施,帮助企业实施扩张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恒天化工是一家改制成长起来的医药用品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市场。恒天人不甘心只是这样经营下去而毫无发展,但扩能项目所需资金很大,办事处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与企业一道积极研究国家政策,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他们提供多方服务,加快扩能项目的建设。为了更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办事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华兴机床、中利免烧砖、东翔公司等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4.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是建设精细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围绕“菜篮子”工程,以光明大市场为龙头,以蔬菜种植科技户为依托,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基地。目前,全处拥有精细蔬菜基地3500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推行“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该养殖板块已销售鸡鸭9万余只,存栏2万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二是以“村镇清洁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范河

第五篇:办事处建设两型社会调研报告

我办事处于***市中心城区,从200*年起,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我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

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服务大厅采用窗口服务的形式,服务内容囊括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服务大厅部门集中,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已为3371户城市困难户办事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均代发保障金、救助金50多万元;调解纠纷4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多件;培训劳动力1690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6300人(次)。

(三)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为更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办事处还对恒天公司、鸿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实行领导驻点包保、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协调等措施,帮助企业实施扩张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恒天化工是一家改制成长起来的医药用品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市场。但恒天人不甘心一直只是这样经营下去而毫无发展,但扩能项目所需资金是很大的也是事实,办事处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与企业一道积极研究国家政策,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他们提供多方服务,加快恒天公司扩能项目的建设。为了更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办事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华兴机床、中利免烧砖、东翔公司等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四)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二、现阶段,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三)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1、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许多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农民主体意识尚未到位。

2、从农村结构来看。我处的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整体环境水平较以前有很大变化,但仍和城市存在差距,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等,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1、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向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三、加快推进我处“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一)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打下扎实基础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一是全处要突出“五大产业”和“两园一城”的优势做文章,对接战略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依托其市场、技术、管理、资金优势,把处内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二是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市等重点区域,特别是要抓住应城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机遇,继续走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差异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与武汉工业配套、农业入市。做好产业对接,要按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相互依存的要求,主动承接武汉市的辐射,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的相关产业,主攻重点企业,引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品牌、高就业、高回报的企业;主攻大项目。三是要继续采取“以商引商、回归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四种办法,活化招商形式,在引资总额和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有更大突破。

(二)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1、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2、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3、持续发展特色林业。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充分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三)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2、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

1、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重点抓好光明社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光明大市场蔬菜和水果市场重建工程、范河铁路桥人行道维修加固工程、新河社区自来水管网增容工程、汪家台一二三路改造工程、县河堤保丰至范河段硬化工程、保丰新村建设工程、城中中心福利院改造工程。使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优质,出行更加方便。

2、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确保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天保洁。进一步完善战线包街、门前四包的全民参与机制,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群管群治的作用。配合市直各部门,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区市容管理、规划管理、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整合光明大市场、光大家俱建材市场、大都商城等主要物流市场资源,加速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依托城区优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星级宾馆、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繁荣第三产业。

下载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型社会建设情况报告

    关于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任务分工,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思路 紧紧抓住新形......

    两型机关建设

    益阳电业局创建“两型”示范机关实施方案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进一步动员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配合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

    关于开展“两型”社会建设改革政策的调研报告

    ××镇关于开展“两型”社会建设 改革政策的调研报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镇于9月23—28日对本地区开展了关于“两型”社会建设改革政策的调研活动。期间,镇党委、镇政府领导......

    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长沙市开福区房产管理局 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根据《2010年开福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表》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各......

    两型社会建设范文

    中国的循环经济建设的提出和具体成就 骆梅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 10级对外汉语班 2010310119) 摘要: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工作的提出过程。......

    两型社会建设总结

    两型社会建设总结建设“两型社会”社区模式以来,街道办事处认真谋划,严密部署,开好头,起好步,建立了“两个机构”,组织召开了“三个会议”,摸清了“两个底数”,采取“四项措施”加大......

    两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两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C24 彭钰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

    两型社会建设论文

    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报告“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