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调查研究报告(小编推荐)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存在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教育转化好语文学困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要转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需要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走近语文学困生,“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乐学、会学,在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如下: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家长思想陈旧,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如今社会,许多学生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在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小学时期的教育很不重视,特别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许多家长根本就是空白;家长素质不高,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现在农村这批学生家长大文化素质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根本就束手无措。他们也想更好地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会运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孩子,出现问题,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生活逼迫,无力监管孩子。在农村里,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家长都是在外打工的,大部分家长,无奈的把孩子留在了家里,交给年迈的长辈带,于是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
(2)家庭矛盾。夫妻感情不和睦,影响孩子学习,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等。
(3)家长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有些家长成天打牌赌钱,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原因
(1)评价方式。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他们很少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赞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甚至对回答错误的学困生进行挖苦讽刺。这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有的学生就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从而对语文学习会产生消极情绪。
(2)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语文学困生。如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就有困难,但由于教师片面地把少数学生懂了以为所有学生都懂了,从而掩盖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真相;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而这等于放弃了语文学困生。
(3)教学评价。根据多元理论,同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而有些教师却将有差异的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并没有给予全面的评价,只是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使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长期这样,学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之成为学困生。
3、自身原因
(1)学习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学习也是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就对语文不感兴趣,不喜欢语文,所以不在语文学习上下功夫,不背不记,不专心,做小动作,最终成为语文学困生;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旦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语文学习困难。
(2)学习习惯。语文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爱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拖拉,或者跟本不写作业,也有的语文学困生经常为了玩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成为语文学困生。
(3)学习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些语文学困生学习机械、呆板,总是死记硬背,不整理所学知识,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
(4)个性特征。语文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将语文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剖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我觉得要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转变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2、关爱语文学困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才会对你所带的这一门课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转化语文学困生,就必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注意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在爱的感召下,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学习语文。
3、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对语文学困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他们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4、改变评价方式,激发自信。由于学困生缺乏自信,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如上语文课时多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有时回答不正确,也尽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语文学困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书信大赛、寻找错别字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语文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6、家校联合。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可以组建“家长学校”,定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进行一些个案分析,从实践到理论,丰富家长的见识,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在家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更好地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改变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面貌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努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率定能大大缩小,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兰州市西固区小坪学校 刘有成2012年4月
第二篇: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2011年9月——2012年6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学困生转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的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小学学困生学习的新的认识,揭示其成因及教育对策。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并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研究的具体目标。(1)学困生成因研究。(2)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3)学困生案例分析。
三、研究内容:
1.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成因研究。2.学困生学习策略专题研究。
(1)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2)学困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策略。(3)学困生目标分层教学。(4)学困生学习成功教育的探索。(5)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6)学困生学法指导初探。(7)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8)学困生学习补救策略研究。(13)学困生心理健康的策略。(14)学困生学习的家庭教育策略。
3.学困生个案分析。
4.学困生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四、具体活动安排: 2011年9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长、组员制订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2.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培训。
3.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同时确定自学内容。4.进行错题收集。2011年10月:
1.相关理论学习:《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2.组员交流学困生转化心得。3.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4.整理错题集。2011年11月:
1.结合期中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
2.对实验学生进行过关检测,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4.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2011年12月:
1.围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沙龙活动。2.学困生进步作业展。2012年1月:
1.学困生作文展评活动。
2.进行学困生期末过关检测,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工作 3.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4.课题组成员完成一篇学困生转化方面的论文。2012年3月:
1.召开新学期课题研究会议,明确各自任务。2.了解学生的假期生活,评选“进步奖”。3.进行课堂教学研讨。2012年4月:
1、课题相关理论学习
2、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
3、组织作文研究课,并进行课题研讨。4.收集整理错题集。2012年5月:
1、组织一次“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学术沙龙。
2、进行专题讲座。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4.收集整理课题组材料。5.申请课题结题。2012年6月:
1.学困生过关检测。设立进步奖,做好数据收集整理。2.课题组成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论文。3.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4.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5.课题结题验收。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在我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到了小学高年级之后,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语文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语文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小学高年级同一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语文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近郊山区小学,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家庭氛围造成语文学困生日益增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因此,我确立了这一课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使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教师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让语文学困生也能和其他同学齐头并进,真正落实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背景、成长经历等的调查了解。
2、教师对语文学困生个案分析。
3、语文学困生落实素质教育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参与学习等能力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研究。
4、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研究。
四、课题名称的解读及关键词界定:
课题解读:“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一般来说,小
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有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会产生困难。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开展的。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研究,找到他们成为语文学困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解决语文学习困难的方法,从而重新树立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信心。
关键词之一:“小学高年级”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五、六年级。
关键词之二:“语文学困生”第一、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语文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第二、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上述困难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合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关键词之三:“策略”指根据转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工作中,研究采取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小坪学校)
五、六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1、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11年5月-6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1年7月-8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3)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进
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同时,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2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教育转化“学困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爱的教育》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广泛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调查法
通过对本校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3)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这一课题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产生这些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最终完成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4)问题研究法
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就会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资源。了解问题的成因,回到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或在教育实践中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检验,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调查研究报告一份
2、教育随笔;
3、学生成绩对比表;
4、相关论文一篇。
八、课题成员
刘有成兰州市西固区小坪学校刘有成2011年10月
第四篇:《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在我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到了小学高年级之后,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语文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语文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小学高年级同一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语文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近郊山区小学,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家庭氛围造成语文学困生日益增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因此,我确立了这一课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教师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让语文学困生也能和其他同学齐头并进,真正落实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
三、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的解读:
关键词之一:“小学高年级”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五、六年级。
关键词之二:“语文学困生”第一、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语文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第二、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上述困难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合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关键词之三:“策略”指根据转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工作中,研究采取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发展。关键词之四:“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一般来说,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有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会产生困难。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开展的。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研究,找到他们成为语文学困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解决语文学习困难的方法,从而重新树立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背景、成长经历等的调查了解。
2、教师对语文学困生个案分析。
3、语文学困生落实素质教育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参与学习等能力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研究。
4、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小坪学校)
五、六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1、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11年5月-6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准备阶段(2011年7月-8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3)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同时,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2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教育转化“学困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爱的教育》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广泛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这一课题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产生这些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最终完成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4)问题研究法。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就会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资源。了解问题的成因,回到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或在教育实践中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检验,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的准备,我确定了刘兴剑,何存意等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展开调查、统计、观察、访谈,找出了造成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家长思想陈旧,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如今社会,许多学生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在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小学时期的教育很不重视,特别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许多家长根本就是空白;家长素质不高,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现在农村这批学生家长大文化素质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根本就束手无措。他们也想更好地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会运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孩子;生活逼迫,无力监管孩子。在农村里,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家长都是在外打工的,大部分家长,无奈的把孩子留在了家里,交给年迈的长辈带,于是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
(2)家庭矛盾。夫妻感情不和睦,影响孩子学习,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等。(3)家长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有些家长成天打牌赌钱,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原因
(1)评价方式。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他们很少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赞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甚至对回答错误的学困生进行挖苦讽刺。这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有的学生就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从而对语文学习会产生消极情绪。
(2)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语文学困生。如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就有困难,但由于教师片面地把少数学生懂了以为所有学生都懂了,从而掩盖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真相;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而这等于放弃了语文学困生。
(3)教学评价。根据多元理论,同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而有些教师却将有差异的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并没有给予全面的评价,只是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使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长期这样,学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之成为学困生。
3、自身原因
(1)学习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学习也是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就对语文不感兴趣,不喜欢语文,所以不在语文学习上下功夫,不背不记,不专心,做小动作,最终成为语文学困生;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旦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语文学习困难。
(2)学习习惯。语文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爱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拖拉,或者跟本不写作业,也有的语文学困生经常为了玩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成为语文学困生。
(3)学习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些语文学困生学习机械、呆板,总是死记硬背,不整理所学知识,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
(4)个性特征。语文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将语文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剖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我觉得要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转变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2、关爱语文学困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才会对你所带的这一门课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转化语文学困生,就必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注意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在爱的感召下,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学习语文。
3、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对语文学困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他们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4、改变评价方式,激发自信。由于学困生缺乏自信,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如上语文课时多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有时回答不正确,也尽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语文学困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书信大赛、寻找错别字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语文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6、家校联合。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可以组建“家长学校”,定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进行一些个案分析,从实践到理论,丰富家长的见识,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在家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更好地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八、课题研究反思
在持续将近一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教师的心血。但我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1、语文学困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学生转化成效不明显。
2、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还要加强理论学习,从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意义、方法策略两方面入手,自觉地把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有重点地、持续地开展下去。
兰州市西固区小坪学校 刘有成
2012年5月30日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刘
有
成 2012.5
第五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东海县李埝中学赵登光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学困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为了使学困生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全面、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体化。而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兴趣不强烈而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
三、实验的目标
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依据学校实际,针对学困生的现实进行研究与转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英才小学生源现状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思路。
2、育人目标
针对学困生个体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的心态面向生活,塑造他们美好,向上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思想道德。
3、工作目标
(1)更新教师观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培训出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2)以学科教学为突破口,牵动所有学科的教学改革,教师人人有研究、转化科研目标,为创建科研型学校奠定基础。
(3)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全面提高全体英才小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教育教学成绩。
四、实验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困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寻求轻负高效的途径。
2、激励性原则
及时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多鼓励,引导他们体验成功,营造成功向上的心态。
3、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原则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对研究对象——学困生严格保密,实验过程要不露痕迹,以免无意中刺伤学生自尊心。对学困生以诚相待,但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又要严格要求,以形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验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研究的一切过程与方法应以人为本,从“人”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为追求实验测量的准确性而损坏儿童健康成长。
5、合理期待的原则
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大,见效慢,学困生进步易反复,必须通过系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才能促进学困生的稳定进步。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导处统一组织下,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制定转化本学科学困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研方案,人人都有针对所教年级学科学困生不同特点的小课题。在实施研究中逐步完善。对学困生家长定期培训,提高家长家教素质与能力。定期召开学困生座谈会,关注他们的成长。
4、个案研究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如:研究对象的基础材料、家庭情况、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测量数据、评价与跟踪分析等材料),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写出学困生转化个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5、总结经验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我们将在研究的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六、实验的具体步骤及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9.6—2009.81、立项申请
依据我校实际学情,确定所选课题为《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和依托,做好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保底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实验课题的组织机构
3、制定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9—2010.21、开题立项
2、实验教师确定研究对象,做好学困生调查分析基础工作。
3、围绕课题,明确把“课堂上充分关注学困生群体”作为一项具体要求。
4、召开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会
(三)、总结阶段:2008.12—2009.71、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2、填写结题申请书,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综合材料。
七、实验的成果
(一)、研究中的成功做法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逐渐发现:我校学困生中,假象类学困生占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因而,如何转化小学生中这些假象类学困生就成了我们的研究重点。
(二)对工作实践的指导性
学困生的主体——假象类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自身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造成的。在转化过程中,我们首先重视心理教育,通过察言观色,查出学困点,针对其心理矛盾点做说理思想教育,触到其痛处,让他感觉到老师真的是想帮助他,从而逐渐消除其戒备心理,拉近实验者与实验对象的心理距离。
(三)、加深了实验教师理论功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能力。
(四)、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
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我们也不断规范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对研究对象实行跟踪式教育,提高教育与转化的效果与时效性。近两年来,学困生的转化呈现出较好的势头:学生厌学的少了,爱学习的多了;家长关心孩子的时间多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
八.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具体转化工作做了许多,但在记实材料累积方面欠缺。
2.由于生源的不稳定性,实验过程有随意性,缺少准确的实验对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