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书画欣赏
我的课堂
----文艺二逼追求的《诗书画欣赏》
很多人选课,都会以选修课是否点名和选修课老师讲课的水平为基准来选择的,所以在选课之前都会四处求方问计,当然我也不例外。在第一轮选课的竞选中,成功被刷。依然清晰地记得选修的那天,学校的选修的网站一如既往的好卡,我一遍一遍的刷新,看着我宿舍的其他一人点了诗书画欣赏之后没反应,我还停留在外面太悲剧了,终于在不知什么时候被我挤进去了。悲剧之后就是喜剧就在此时我也点了诗书画欣赏当时只剩4个名额了,我居然后来居上的选上了,没有一丝等待,太欢乐了。经过几番等待,我舍友依旧还在苦苦等待,而后等来的是没选上,太庆幸太欢乐了。而此时,我又犯困了,诗书画是干嘛的?会点名不?上课课堂是怎么样的?好玩不?
其实从小以来就这些文艺的东西不太感兴趣的,太抽象太难搞了,特别是画作,简直一窍不通,当时选诗书画欣赏就是为了看能不能变成一个文艺二逼出来。上选修课那天,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等待着老师的到来,结果老师迟迟不肯出现,就空看视频,看得想死的心都有,太无聊了太无趣了,可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终于,主角终于终于的出现了,小平老师或碰乱跳的进来了。小平老师的 第一节课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宏大而又有感染力的声音,乐观爽朗的性格,敏感的文笔触觉,犀利的洞察力。。。这时候我就发觉,此《诗书画欣赏》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需要那么大的文艺气息,需要一个文艺青年才能看得懂的《诗书画欣赏》,是我望文生义了,然后我就专心的听讲了,随着小平老师一起进入诗书画的梦幻国度。
在第一节课,张小平老师居然用自己的诗,书,画相结合,勾勒出了一曲春夏秋冬的四季赞歌。哇,原来诗书画也可以这样来欣赏的吖,超出我的意识范围。那春夏秋冬既是是气候无常而又有规律的变化,更是人生起起伏伏之后的感悟。春有春它的故事,夏有夏它的故事,秋冬也亦如此,人生就是这样经过自己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节课,很难熬,缺很容易度过,短短的一上午,就这样过了,所幸的事,我没有白来的,我认识了很多,我获得了好多,深思了好多,思考了更多。
接下来的课里,小平老师先后讲了中国古代、现代的名师名书名画。豪放派的豪情,委婉派的凄凉,花间派的不朽。书法上见识了颜筋柳骨以及雄伟气概的毛主席手笔。。。此时的感悟则是美不仅仅存在于表面,美是有灵魂的,更是附着在人之中。
以上是我在上了小平老师《诗书画欣赏》课后的总结和感想,感触虽然不能像文人一样,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感想喷涌 而出,但是到来的是给我对诗书画的另一种看法,感触真的很深,希望下次能够积攒更多人品选到老师的课,再次聆听张小平的诗书画,也住院小平老师《诗书画欣赏》播远校园,走入人心,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老师你的棒棒的!
还有对课堂有一些失望的事,就是很多人上课都不认真听,我只能感叹,真是一种损失。希望大家能够尊重老师的课堂,好好珍惜小平老师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平台完善自身!
文笔不好,信口雌黄,希望老师能见谅!
(老师的上联是:凌云塔前倚水居 壮志凌云群鹭飞
我的下联是:春风楼下紫竹林 如坐春风一笋长)
2013.1.1凌晨记
第二篇:诗书画鉴赏
我的诗书画鉴赏课堂
声音雄浑有力,坦诚风趣;动作豪放大度;笑声爽朗大方——这就是我的选修课《诗书画鉴赏》老师张小平。在这之前,我曾上过她的另一个选修课——《诸子百家与人生修养》。在诸子百家的第一节课中,我就被小平老师幽默风俗的讲课方式、丰富多彩的课件所吸引。但遗憾的是她只上了两节课,可是仅此两节课,我就迫不及待的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张小平老师,更加深入的学习她的知识,于是我又选修了《诗书画鉴赏》。
诗书画鉴赏的第一节课,老师一如既往的很忙。给我们播放了一个她的个人诗书画展的视频后,她匆匆离去,快的让我连她的身影都没有看清楚。不过这个视频让我在上诗书画课堂之前,对小平老师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虽然视频长达两个多小时,但是我看的津津有味。小平老师的个人诗书画展筹备得非常仔细,通过投影仪清晰的展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以及配带的动听的音乐,小平老师将诗、书、画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美妙的效果,我的心灵备受触动。我知道老师的眼睛一直不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现在看到老师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这么成功的事业,我为她而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深深的被她的坚强和乐观感动。生活难免不尽人意,唯有坚强面对、乐观处事,才能为自己减轻心理上的负担,生活得轻松一点。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伴着爽朗的笑声,小平老师回来了。正式讲课之前,她首先拱手作揖,自我介绍。接着就开始讲课了,那节课
1讲的是她在我们顺德校区里发生的故事。经过她的讲述,我才知道原
来顺德校区的文化建设与她有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至校训,顺德
新园记,小至一些建筑物的名字都是出于她之手。这无疑又增加了我对她的崇拜,原来小平老师是一个这么有故事的人。景湖、凌云塔、陶然轩、春华堂、春草园„„顺德校区里一个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让
我们赏心悦目、倍感骄傲。
在课堂当中,小平老师无时无刻不给我们“灌输”热爱生活,珍
惜生命中的美好的信念。每每讲到动人的景色,小平老师总会问我们
“大家觉得好不好”,然后又激动地自己抢答说“好!”我们常常会被
小平老师的“自问自答” 逗笑,但是也的确是好。生活当中有如此
多的美好,可惜我们缺乏发现美好,欣赏美好的眼睛。我们能够在风
景宜人、古香古色的顺德校区学习,荣幸之极,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样的美好,时常停下脚步,看看树枝上新新萌发的绿芽、闻闻路边飘着
淡香的鸡蛋花、吹吹虹桥上习习的凉风。生命如此多姿,我们为何不
好好享受呢?感谢小平老师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
诗书画课堂是非常好的一门选修课,对于医科大学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我们曾经也是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的小小的“文人骚客”,但是严谨的医学语言慢慢地把我们的文艺细胞消磨殆尽,我们需要这
样的课堂来感染我们、打动我们。小平老师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好
老师,坦诚、率真,和学生们没有隔阂,难能可贵,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来到诗书画的课堂一同来鉴赏、品味。鄙人不才,斗胆为
小平老师的课堂稍作进言。我个人认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离不
开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今后在诗书画的课堂上,如果能够让同学们
更多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将会使同学们更好地融入
到课堂之中。鉴赏鉴赏,本来就是一起鉴一起赏的,如果大家都能畅
所欲言,必能互相借鉴、互补长短。一人之见未免稍有偏颇,取众家
之长方为上策。另外,我还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够给我们介绍更多艺
术家出色的作品,让我们不仅能够打开艺术的大门,还能够把头伸进
去,多看两眼。
生活在于欣赏,再一次谢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艺术盛宴,祝
愿老师在今后的艺术追求中,取得更大的飞跃。
2012.12.28
对联:凌云塔前倚水居壮志凌云群鹭飞
白云山下麒麟岗流水白云学子勤
第三篇:诗书画与人生
诗书画与人生
张辛
一、引言
1、当今世界出问题了
——科技和资本在无情地加速度运作,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功利主义日益膨胀。
蔽于用、役于物、迷于客是当今人类基本状态。
——人类生活越来越紧张、机械和枯燥,人们失去了天真,失去了天趣、物趣和人
趣,“有了知识而不能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乏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之心。”
——于是当今国际出现了一种普遍性的思想潮流,即倡导传统,呼唤人文道德。——于是国际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中国,投向孔子、老子、庄
子。
2、由“仁”说艺术
——世界可以分为三,即神世界,物世界和人文世界。中国文化是礼乐文化,是人的文化。中国文化认为人理所当然应生活在人世界,即心世界。
——仁者,人也。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最高道德条目,是礼乐之本。仁旨在实现人与人、身与心以至天与人之间一种和谐关系。“由仁义行”才是人行为的最高自由。昧失人心,流于不仁,必然会走入唯神或唯物的黑暗。
——“仁者爱人”。爱只是人的道德底线。“仁”的主要或基本涵义是“敬”,“无敬何以别犬马乎!”。敬是实现天人、人人和身心和谐的根本所在。敬有两大涵义,一是忠,二是恕。“从容中道,圣人也”,“从容以和”,只有忠恕,只有从容,才能实现和谐,才能安顿现实生活,实现艺术人生。
——“仁者,心之宅也。”人的生活应是心的生活,人生是情感,而非智能。有心乃有情,有情则有趣。“生趣是在生活中所领略的快乐”,“人生快事莫如趣”。趣即生趣,即艺术。有心,有情,有趣乃君子。
——心生活是真正的和谐生活。艺术是和谐生活的产物,是真生活,真情感,真生命的体现。
3、艺术鉴赏的一般原理:意义、技术和历史演变
二、中国文化是道文化,是礼乐文化
1、道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内在依据(形而上的本体论)
2、礼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和主要表征
3、礼乐乃人生大艺术
A、礼乐是中国古典社会主要支柱:其功能一是涵养理性,安顿人生;功能二是以人伦组织社会,维持社会秩序。
B、礼乐生活即心的生活,乃“以天赋本能的和谐为基础的生活”,即“顺着自然而生活”,有序的生活,即乐天知命的艺术生活:既不听命于神,也不受制于物,而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以自己的心主宰自己:不是到彼岸世界寻找解脱,而是在此岸世界好好活着,学做圣贤;不是一味追求物质的最大满足,而是尽可能寻求心灵的愉悦,或曰不是因有所得而满足,而是即使无所得亦愉悦。使人超然物我而安和自得,而不是分别物我而唯物是取,唯利是从。这就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生活方式。
——中国文明是四季分明的农业文明。基本特点:内足、定居、长期靠天吃饭。因
此不外争、讲秩序、尚和谐。因此中国文明成为一种礼乐文明,中国古典社会
成为一种最理性的社会——不需要宗教而能维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人不能不乐,乐是天情。乐是对人的天情进行合理节制的最有效方式,而乐的精神则是和,“大乐与天地同和”。和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质。和就是顺着
自然而生活,和是人高尚生活的基本特性和前提,和是中国人典型的生活态度
和生命方式。于是成就了礼乐文化。于是吃穿用等各个方面都贯穿一个礼,充
满艺术情味,既安且乐,亦仁亦寿。
——于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使生活、使生命本身审美化或诗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最终由秩序,而韵律,而艺术。进入生命的高境界——艺
术境界。
三、艺术与中国艺术
1、“艺术”释义
A、艺术是人生必需之才能、技艺、技术。“艺,种也”,“艺,能也”,“艺,才技
也”;“术,道也”,“术,所由也”,“术,犹法也”
B、近代所谓“艺术”,乃由日文翻译西文“art”转道而来。“art”本来也有技能、技术及学问等含义,后才被解释为超乎技能等一般活动之上的特殊的(美的)
创造性活动或能力。黑格尔“(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是)绝对精神王国,艺术乃在此王国保有其位置”;尼采“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的活动”
2、中国艺术的特质
A、强调源于自然。“乐者,天地之和也”;“凡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乐者,乐也。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必不免也。”“夫五色相
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各适物宜”;
B、由“中”基“情”。“乐由中出,礼由外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如)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志动于中,刚柔歌咏之声发于外”;
C、是乐的产物,是身心和谐的产物。“乐者,乐也。人情所不免也;故人不能无
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声音动静合道则为艺术;
D、“法自然,师造化”为最高境界。庄子:“原天地之大美而达万物之理”;王维: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夫之:“(艺术)参造化之妙”;龚贤:“(书画)
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刘熙载:“与天为徒”
E、为人生而艺术是中国艺术的基本品格。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秀”;“人生
本体即一乐”,人生乃艺术,艺术源于真生命,真情感。真艺术得真快乐。“寻
孔颜乐处”乃中国艺术人生至最高境界。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刘熙载:“(艺)立天定人”,钱穆:“乐天知命即道义,亦艺术”
F、向内、重和、尚简、贵神是中国艺术的主要特征。
I、向内、重心,指向人生本体。而不是科学,向外、偏物、乃人生工具;钱穆:
“礼乐融人生、身心为一体,而乐在其中。礼乐即艺术,即道义,亦即人生。
故中国艺术不仅在心情娱乐上,更在道德修养上。”
II、重和。中国文明是农业文明,重时间绵延,而不重空间扩张,故重和鄙争。
孔子:“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庄子:“德者,成和之修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和是艺术的基本
性格。
III、尚简。周易之“易”有三义,第一即简易。孔子:“礼,与其奢也,宁简”;
《乐记》:“大礼必简,大乐必易”;简易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维克尔曼:“高
贵的单纯,平易的伟大”;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减迹象以增内涵。
IV、贵神。形上追求是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孔子:“君子不器”;刘熙载:“艺,道之形也”;姜夔:“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沈括:“书画之妙,当以神
会,难以形器求也”。
于是,中国艺术用心、用情在内;含蓄、内实;非物,非外,非人生工具,非
职业。于是选择了线条,而不是面、块、和色彩;尽量以简单的形式包含更
多的内容,实现更深远的意境;重写意,重神,而不贵形,不重技巧,不倚
重工具,更忌作、怪。“平淡出真味,朴素见精神”,“色彩浓则情味淡”,艳
和俗连在一起,大和傻连在一起,重和笨连在一起,怪和丑连在一起;于是,真正的艺术“并不以其巧迷他人以求售,乃以其心感他人之心而相赏”。
3、诗书画是中国艺术之三最,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结晶,是将生活、生命本身审美化的产物。
Ⅰ、诗:
A、基本定义:“诗者,无可奈何之物也”;“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人之所以灵者,情也;情之所以通者,言也。其或情之深,思之远,郁积乎中,不可以言尽者,则发为诗”;“声情并至之谓诗”。
B、基本特征:“诗有三本:一曰窍,二曰骨,三曰髓”,强调韵律、声调、节奏、格式,讲究炼字、炼句、炼意。“诗者,言之有节文者也”;“诗者,艺之取资于文字者也。文字有声,诗得之为调为律;文字有义,诗得之以侔色揣称,为象为藻。以写心志,以意为情”;“诗可以言志,其体宜于文,其音通于乐”。总之:①语音之和谐;②语义之形象。“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形之画”。
C、基本表现手法:温厚和平、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本道性情,不须大厥声,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不微不婉,径直而发,不可为诗;一览而尽,言外无余,不可为诗。古人诗意在言外,故从容不迫,蕴蓄有味,所谓温厚和平也”。
D、社会功能:“雅言”;“长于质”;“诗教”:温柔敦厚;“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思无邪”;“兴、观、群、怨”;“诗以言志为体,以感人为用”。
Ⅱ、书画:
A、线条选择与形上追求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人根本的世界观。线条即道的浓缩和根本体现。线条
是万物的最基本、最内在和共性的构成。
——线条的特质:①简,②内在,③自由。
——中国书画是纯粹的表现型艺术,是形式美与情感因素的直接结合。
B、中国书画特定创作范围及其手段的特定性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有限的范围,无限的艺术可为性。
创作工具:①笔——柔与弹性,方圆粗细,使转自如。②纸——白:宇宙的结构
本色之一,无所不包的大色彩。③墨——黑:宇宙的结构本色之二,无所不包的大色彩。
创作技术:
①书法
⑴笔法①“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②中锋用笔——笔锋在笔道的适宜位置运行③有藏有出——毛笔特性的体现(“藏则含其气味,出则耀其精神”)
⑵点画——“笔笔还其本分”。笔到、力到、气到;追求笔画高质量。
⑶结体——“把晋唐人字一一录出,时相参取”。
⑷章法——行气贯通,笔断意不断
②绘画
⑴笔法——“骨法用笔”与刚柔相济
⑵墨法——干、湿、浓、淡、焦
⑶构图——不似之似与神似,虚实结合,简迹象以增内涵
⑷设色——以黑白为基本色,其他为辅助色彩
C、中国书画发展规律及其途径的特定性
——“化而裁之谓之变”
四、艺术与人生
1、艺术是人的高级生命活动,是人格完成的理想境界和最高境界。
——人是万物之灵,是心灵的动物。人的生命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生命,人的存在不只是为了满足于本能的需要,而是要实现本能超越,把人的力量推向无限的宇宙,自觉参赞大自然化育。
——艺术可以在我们的主观体验中使瞬间成为永恒,使本能神圣化,转化生命的苦恼、失落。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心灵的愉悦,而不是物质的占有和官能的享乐。因此正好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精神补偿。
——艺术是指一种审美的人身态度。只有克服了本能,超越了物欲,才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面对社会,以乐观的态度对天(物)对人对己。享受生活,享受生命。进入一种浑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节奏,大境界。
——艺术是创造,“创造是痛苦的大救济和生命的慰藉”,“如果没有艺术的慰籍,人就会厌世和自杀。”转化生命的苦恼,不能靠宗教式的解脱,也不倚赖于物质的充足,也不是长寿的秘诀,而只能是艺术,只能是把生命、把生活本身审美化、艺术化。
2、艺术是调节心态,调整生活方式,安顿心灵的最有价值的形式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无入而不自得”。艺术生活即和谐生活,即高尚生活。高尚生活的第一标准或特征就是“自得”。向内用力,做好自己是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学者为己”,艺术为己,诗书画不是为了影响世界,影响社会,影响别人,只是为了抒发性情,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安顿自己心灵。一句话就是自得其乐。
——“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真享受”。要顺着自然而生活。要有宗教情怀,要做真人,真生命,真性情,真生活。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为人要知趣、得趣、有趣。有心,有情乃有趣。情趣、乐趣、兴趣为人生所必须,趣即艺术。历史上的大家、大师,大贵、大德之人之所以成为其人就在于他们知趣、得趣、有趣。
——要学会和善于“欣赏”。“从容以和”。“佛光仙气同涵养,满目亲和万物亲”
五、结语
第四篇:诗书画连平展
奈曼实验中学“诗书画联评展”作品名单
231班
王景萍 《为内蒙古喝彩》 231班 杨丽丽
《多彩内蒙古》 251班 王仕冉 《家乡的牧场》 251班 周天宇 《最美的风景》 251班 周天宇 《我的家》 222班 郑亮亮
诗歌《无题》 222班 魏艳玲 《为内蒙古喝彩》 245班 刘盟盟 《镌刻荣辱在我心》 245班 刘静 《歌颂内蒙古》 235班 曲天生 《献礼内蒙古》
235班 李鹏峰 《水调歌头 车行呼伦贝尔草原》 243班 姜雪欢 《内蒙古——我梦萦的家乡》
237班 杨淑梅 《我的家乡》 243班 吴景华 《内蒙之歌》 223班 李廉政《草原母亲 你的眼》 221班 张志明 《相约内蒙》 234班 赵鑫 《金黄的稻束》 226班 赵雅《内蒙好风尚》 239班 王美玲 绘画作品 234班 孙文文《蒙古人》
234班 薛建宇 《相约内蒙》 251班 李淑萍 《江山如此多娇》 238班 王国平《成吉思汗》 216班 席丽丽 《龙腾凤舞》 230班 姜雪 《奔跑的阳光》 225班 李化勇 《蒙汉一家亲》 251班 王冉冉 《密州出猎》
221班 马腾达 贴纸画 220班 葛春梅 对联 232班 周建勋 《颂美内蒙古》 228班 代欣磊 《吾爱中华》 224班 朱海琴 《野草》 243班 刘徳雨 《美丽的草原》 244班 庞鑫宇 《怒吼吧中国》
247班 谭英美 楹联 229班 李文琪 《路上》 224班 郑雷鸣 《献给祖国的赞礼》 244班 孙凤雪 《向左向右》 216班 张亚飞 《希望》 224班 张文静 《我爱您 祖国 》 226班 雷鸿雪 《锦绣之乡》 226班 马琳娜 《追寻 传承》
222班 陈有才 《草原》 217班 马丽敏 《燕歌行》 226班 陈征 《为内蒙古喝彩》 251班 周天宇 《故乡》 247班 马丽明 《巨人腾飞》 247班 高雪 《我的祖国 》 228班 莫丽娜 《母亲我爱你
内蒙古》
216班冯晓雪 《青春》
246班 杜丽新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 230班 安书亮
《内蒙古 我的家乡》
216班 吴雪峰 《雪》 246班 祁芳 《奋发的雄鹰》 239班 高云海 《国威》 216班 张佳丽
绘画作品 226班 佟露 《当繁华落尽》 216班 宝健华 《听石》 216班 孙晓飞 《内蒙古》
第五篇:浅谈诗书画印
浅谈诗书画印
严雪
【摘要】:正我国的绘画综合了诗文、书法、印章等艺术,形成我们民族绘画上的特殊风格。一般来说,历代有成就的大艺术家、绘画大师,都是大学问家。诗、书、画、印皆精,所谓“画外之功”正是如此。如王维,是唐代大诗人,又是大画家,诗的境界非常美,画也很美,可谓“书画同源”、“诗情画意”。1.书法与绘画关于“书画同源”,是说画之道在书法中,要明绘画笔法,先研究书法。我国古代画论中对此就有叙
【关键词】: 书画同源 书法 绘画 中国画 用笔 文人画 诗与画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艺术家
【正文】:
一、中国画的定义和发展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从美术史的角度讲,1840年以前的绘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二、中国书法在中国画中重要的因素
我国著名书法大师启功老先生,开始时学习中国画,当他认为自己的画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指出,在画面上的书法落款太差,使作品的艺术效果大大打了折扣。在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它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画如果有一个好的书法功底,是中国书画艺术成功的基础。事实上,中国元代松雪道人、明代唐伯虎、清代郑板桥等书画大师的成功之路,都是沿着书画并举的研学道路最终大器晚成的,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给世界带来的美的共鸣。
中国书法在目前的中国艺术市场上,与中国画并称为中国艺术的两朵争艳瑰丽的奇葩独受青睐,中国书画形成独局魅力的中国艺术逐步为世界更多的国家所喜爱。
三、诗是中国画的高度凝练
在我国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唐朝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但出现了大批诗人如张若虚、王蒙、李白、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柳宗元、岑参等。而且有了如田园、婉约、边塞等派别。
词的发展是在宋代最为盛行,是为配曲而衍生的,也叫曲词,形成于唐,词的牌名很多,大概有一千多种。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读诗的人如身临其境,浮想连翩。若配上一幅山水画,岂不是锦上添花、令人浮想联翩吗。又如{宋}苏轼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北宋著名僧人书画家,能诗善画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对这幅画的欣赏,不但诉诸视觉,且能兼及触觉和味觉,由桃花开放,联想到江水的温暖,由蒌蒿茂盛,联想到河豚的肥美,从实景构出遐想。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物入微,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对于诗词的研究是书画家的必修课,无疑会给创作展现更宽广的题材。
四、印在中国画中的点睛作用
印章在书画中的使用最早见于唐代,是唐太宗李世民自书的连珠印“贞观”,继之有内府收藏的“开元”、“元和”之印等。随后私人收藏风起,号印、姓氏印及斋堂舘阁、书简收藏等印纷纷并起。由单纯的证信工具,扩大到书画鉴藏和书画题跋。由于印章的使用历史悠久,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艺术文化内涵庞杂的艺术体系。刻印在秦、汉以来就非常流行,官府及私人大都用于诏书、关牒,书信交往等。因印章多用篆书,故也称为“篆刻”。
近现代还有篆刻学术研究出版机构如“西泠印社”。综上所述,一枚小小的印章,竞包含了古代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它的字里行间都折射出璀璨的优秀文化,都彰显出文人自身的艰苦磨练和文化修养。历代文人都以表现自己的篆刻水平而自鸣得意。对于具有诗书画印水平较高的文人,每当作品完成后,对于落款和盖章的位置都是非常讲究的,作品最后钤章往往能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喜欢以纯墨作画的文人,在关键的位置打上几枚印章,而印文的风格又和画的风格相和,在画面的黑与白之间几枚鲜红的印章格外醒目,令观者赏心悦目,得到艺术的享受。八大山人就是佼佼者,画面一只鸟,一落款,一钤章尔。没有印章的作品,皆视为没有完成的作品。同时,它还是一种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古人在自己的作品上打上印章,或是在收藏品上打上收藏章,作为鉴别真伪的佐证,及历代名人名作的传承流序。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如珠联璧合,是千百年来的文化发展的结晶,是各种文化要素的高度凝练,是世界文化独有的瑰宝,是令世人仰慕的艺术奇葩!作为今人,一定要深入研究古人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灿烂文化,“笔墨当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