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语法课观课思考题
初中英语语法课观课与思考建议
一、反复观看提供的课例录像。
二、观课前的思考问题
1.你认为语法教学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我认为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精讲多练、归纳总结的原则进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2.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答:在句子中,在语篇中使用。
3.你通常采用何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语法?
答:我会采用学生先仿照例句进行说得训练,变换不同的形式。其次进行笔头训练,以此达到用的目的,毕竟考试得分是关键,再次会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4.你通常采用何种方法向学生呈现新的语法规则?
答:方法很多不同的语法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时态教学会让学生先进行说得训练,一步步深入,最后教师总结;句子的成分,那就要教师先入为主给学生讲清楚主谓宾再进行各种操练,当然笔头练习最好。
5.为确保语法练习活动的有效性,你在设计和开展语法练习活动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
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所使用的辅助手段,以及练习等等。
6.你对自己的语法教学效果满意吗?你认为导致教学效果好(或不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还比较满意,因为每次学生能够听懂,但一段时间学生会忘记,学生的练习跟不上,缺乏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二篇:初中英语语法课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语法课教学策略
上好一节英语课有很多的教学策略,听、说、读、写都要贯穿于英语课堂之中。英
语教学法在所有的英语教师头脑里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在这里主要介绍新课程 理念下的几种语法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教学的方法
1.直观式——利用实物直观教学方法
2.交际法——通过情景交际、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学语法
3.趣味式——利用游戏、绕口令和谚语等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教学语
法
4.图解式——利用图式或图画法教学语法
5.任务式——利用任务教学语法
6.探究式——利用探究活动教学语法
1.直观式——利用实物直观教学方法
可以利用直观手段
(如实物和图片等)教学语法
[ 案例
1]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拿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网球、足球和篮球,一个比一个大;或用多媒体呈现
先关图片。
T:(依次呈现网球、足球、篮球)What ’
s this?
Ss: It ’ s a tennis ball/soccer ball/basketball.T:(只呈现网球和篮球)
Which is bigger? Ss: The soccer ball is bigger.T:(只呈现足球和篮球)
Which is bigger ?
Ss: The basketball is bigger.T:(同时呈现三个球)
Which is the biggest?
Ss: The basketball is the biggest.可以让学生自问自答,多重复几遍,知道他们能够独立表演为止;然后,教师把这
些句子写在黑板上,或在屏幕上呈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可以再让学
生举一些例子,创设新的语言运用情景让学生去交流和体验。
通过在真实情景中的 反复练习,学生会对形容比较等级的用非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采用直观法进行语法教学避免了繁杂的语法分析和讲解,可以使学生在简短的情景
对话(或叙述)中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2.交际法——通过情景交际、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学语法
可以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创设运用该语法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
[ 案例
2] 教学过去进行时
教学过去进行时这一语法项目时,应该把握该语法项目最主要的功能,即 “表示过
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教师应围绕“过去正在进行”这一概
念创设使用该语法项目的语境,设计使用该语法项目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
生依据语境,通过听、说、读、写活动去熟悉、巩固和掌握该语法知识。例如,老 师可以先让学生听、读下面一段语言材料,明确活动要求。
(An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at
seven
o ’
clock yesterday evening.The
policeman is asking some people.)Policeman: What were you doing at seven o ’
clock yesterday evening, Mrs
Green>
Mrs Green: I wa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Policeman: What were you doing, Miss White?
Miss White: I was working in my office.I was very busy.Mr Brown:(before the policeman asks)I was watching a movie with my wife
at the cinema.Policeman: What about you, Dr Wang? Dr Wang: I was looking at a patient in the hospital at that moment.然后,师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活动。
第一步:
全班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创编一个微型情景剧,其中必须
含有五个以上表示“过去正在进行”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
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和点拨。
第二步: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和表演。
第三步:教师请一个小组(可用抽签形式来决定)在全班表演,同时要求其他小组
记录听到的表示“过去正在进行”的句子。
第四步:
记录句子最多、最准确并最快复述出这些句子的小组将获得机会呈现他们 的作品。
第五步:教师进行讲评。
通过实施以上各步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同时,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法教学理念。
[ 案例
3] 教学祈使句
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动作。
第一步: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轮流选派一名代表到讲台,教师说英语,学生
做动作。例如:
Clean the
blackboard./
Open
the door,please./
Pass
me your
pen./ Sing an English song, please.第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观察以上句子的共同特征,从而归纳祈使句的构
成。
第三步: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给出指令(祈使句形式),另一人完成相应动作,以 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使用祈使句的场合。
3.趣味式——利用游戏、绕口令和谚语等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教学语
法
教师应将语法教学融入游戏之中,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 案例 4] 教学现在进行时
在教学现在进行时这个语法项目时,教师可以借鉴并模仿“幸运
”的猜词环节
——“你比划我猜”
。具体做法是:
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同时教师提问全班学生: What ’
s
he
/ she doing? 并引导全班学生运用句型
“
He / She is „”
作答。
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较真实的情景去运用所学语言,让他们在游戏中无意识地运
用了所学的语法知识。
游戏后,教师把相关的句子写在黑板或呈现在屏幕上,让学 生观察和归纳语法规则,然后再创设情景进行巩固。
教师还可以使用英语谚语来教学某些语法结构,在教授谚语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这些
语法结构,并记忆和运用这些谚语。比如: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The nore, the merrier./ Rome wasn ’
t built in a day./ Never too old to
learn./T os eei st ob elieve./ S eeing isb elieving./
Neverp uto fft ill tomorrow what can be done today./ Where there
’
s a will, there
’
sa w ay./ He who does not climb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4.图解式——利用图式或图画法教学语法
利用图、表格或图画等进行语法教学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 案例
5] 教学 have been to
与
have gone to 的区别
第三篇:初中英语语法课评课稿
评王玉芬老师的课
评课人 陈海英
王老师执教的的这一节课实用、生动、有创造性。教学过程有序,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该节课在组织和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把词汇理解跟词汇功能运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教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和运用相关词,能注意到处理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词汇学习转化到模拟的现实语境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突出重点、由浅到深、层层深入的方式,涉及到听、说、读等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掌握新的词汇表达结构形式。整个环节,环环相扣,不仅使学生深刻掌握了重点语法词汇的意义,还懂得的语法词汇的正确运用,真正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本堂课上,执教教师并没有照本宣科,沿习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别具一格地巧妙地处理了教材。
3、意见和建议
在这节课上,执教教师体现了语法词汇教学的理念,也体现了自己的施教能力。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没有很好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语速太快,指令太难,教学进程过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使得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受挫。还有教师在纠错环节上,言语不够委婉,使得学生易有灰心情绪。
第四篇:有效观课议课作业思考题
《有效观课议课》作业思考题
专题一 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
(一)观课与听课的区别
听课与观课有所不同。在过去的听课中,听课教师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排,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学生发言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在这里也有“观”的成分,但是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现在的观课,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的观察,课堂的情景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教师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学生的活动和状态就成了观课的核心。把观课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二)议课与评课的区别
评课与议课有所不同。一是目的不同:“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旨在甄别、鉴定;“议”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采取行动改变其中的相应环节,旨在诊断、发展。二是角色定位不同:“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执教教师只能坐在“被告席”上接受“审判”,没有说话和辩解的机会,不管“评”的怎样,只有无条件接受,稍一“辩护”就被扣上不虚心接受批评的“帽子”;“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地位是平等的,改变了执教者“被帮助者”的“被评”地位,有了辩护权,可以为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解释。专家、同事们不再当作“局外人”去挑毛病,超越了“谁说了算”的争论,而是敞开心扉,围绕课堂教学思考问题想办法,平等对话找出路。三是取向不同: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评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者重在指出执教者的优点和缺点,要么言辞尖锐,要么是老好好;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作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议课者要善于发现献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螺旋式前进。四是话语结构不同:评课是“总的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节课的优点不说了,不足有……”“我认为应该这样改进……”;议课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三)“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
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地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这要和课堂教学水平挂钩,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第;另外,优质课竞赛涉及选人和判断人,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课”的方式更好,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同时,尽管这种方式和途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对这种方式的运用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
可以说,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而在兼顾中又总会有自己的偏好。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堂教学中,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课是什么?它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可以理解一线教师对公开课、教研课的重视和费心,但赋予一节教研课过多的东西容易使做课教师背上过重的包袱。
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背议课中存有问题和不足的包袱。事实上,教师进步的动力在于始终对自己教学“不满意”并立志改进。
“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望,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长进步被否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在两难的处境面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充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
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比鉴定古董更加困难的是,教学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佐藤学说:“在某种立场看是完满的实践,在另一种立场看来往往是全盘否定的。这样,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绝望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专题二 准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答:在了解平常如何组织和实施教研活动的时候,很多学校都说着这样的过程:教研组长提前发出通知,让大家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听课,听课结束后,首先是上课教师说课,接着是评课,评课时参与者各自发表一通意见,最后是教研组长叫某老师准备下一次上教研课,活动就结束了。
“活动之前知道要讨论和研究什么问题吗?”“不知道。” “参与的教师进教室之前有自己的准备和期望吗?”“没有。”
“进入课堂有没有想过重点观察什么,并进行重点观察和研究?”“没有。” “那交流的时候说什么?”“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会那么认真?” ……
这是很多学校听课评课中的常态。我认为,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学心灵》中说:“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为此要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观课说明的“说”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二是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三是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在授课老师介绍相关情况时,观课老师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一般不主张用过多的不同意见干扰授课老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授课老师试图教学创新的时候。
专题三 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答:走进教室观察课,老师上课的目的不是自己表演,而是为了引起和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如果学生学得好,这节课就是好课。你观察课的位置离学生这么远,你怎么知道学生学得好不好?你用什么标准评价老师上了一堂好课?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所以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答: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平等对话: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一)设身处地,同情理解
议课时,我要和授课老师交流,我在想:我该怎么看?又该怎么说?
一种方法是对她进行批评和帮助:你“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是评课,一种写句号的方法。另外一种是询问和讨论,用问号的方法。这里需要询问:“你为什么……呢?”但议课的询问往往需要在问别人之前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择?”也就是说,询问之前就需要转换角度,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处境去理解授课教师。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去理解,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我会怎么做。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认为,授课老师的行为选择其实也有相当合理的成分。再想一想我自己,我发现,我自己过去在上课时也常常遇到同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处理好类似的问题。想明白这些,我就知道,授课教师的做法就不应该成为被责备的教学行为,而是变成了我们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样的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理解要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二)面向事实,共同探讨
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出发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原因,不用外来的框框条条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观课者能更加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议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探明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在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
(三)抛弃成见,理解可能
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生出新的东西来,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他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这样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专题四 有效议课
1、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 理解 成全”? 答: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
人是需要表达的,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2009 年 3 月,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的陈红校长说过,参与观课议课活动让学校收获了很多课堂教学改进以外的副产品:老师们心态更加平和了,看问题学会了从多个视角去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了,讨论问题不那么尖刻了,在集体活动中变得落落大方了。因为观课议课本来就不只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是促进学校和教师改变的一种文化建设。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恕”道,也就是“同在共行”。人本心理咨询理论的创立人卡尔•罗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形容我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面对来访者我就会急急地思索:我该怎么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现在,我面对着来访者,则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于: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形成一种氛围,以使这个人可以借助于这种关系和氛围,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人成长。”新手以帮助者和改变者的面貌出现,成熟的专家以自我反思和改变的促进者出现,这是判断新手和成熟的专家的一个标准。
有谁不渴望表现和实现自己呢?现在需要你先放弃自己的表现,把舞台让出来,先让他人表达,激发他、启发他,让他在自我发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从而赢得自尊和自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是立人,启发他而不是改造他,让对方享受成功的快乐和荣耀,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修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仁道,需要我们共同修炼。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答: 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说:“伦理学不能提供高于自由的原理,而仅仅是为每个人着想而去揭示对每个人有意义的真理。„为每个人着想‟意味着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而且把有利于每个人的真理摆在每个人面前,如果有人不想要,那他就可以不要。”多样性是选择性的前提和基础,在多样性面前,谁来选择和决定呢?我们主张把选择的权利留给教师自己,而不主张替他人做主的。采取这样的方法,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假设:在条件可能的范围里,每一个人都愿意过一种更有意义的好生活,每一个教师都更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有成效,对自己和对学生负责任的教师是愿意从中选择更值得过的更好的课堂教学生活的。这是一种理想而积极的教师观。
但如果参与者缺乏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比如参与者是新任教师,或者参与者本身有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强烈要求……在这些情况下,议课就需要将揭示更多可能转向为提供相对更为完善的教学方案。
在多种可能性面前有没有相对更完善的方案呢?可以肯定地说,相对某一材料和学生情况,总是存在相对更完善的方法。我们认为,相对最佳的方法既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又是在现有实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教学改进的“最近可能区”,在需要建议的时候,议课可以在“最近可能区”里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它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比如在农村,在缺乏信息技术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就可能遭到参与者白眼。在包班教学,工作时间压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在任何一个环节花太多的时间都不现实。因此,在提出增加教师工作时间的任务——“做加法”之前,应该先帮助教师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减下来——“做减法”。
专题五 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答: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其次是有一颗爱学生之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有了慈心,我们就更容易发现问题。
慈心生出慧眼,慧眼是指用心教育学生,发现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面的新的认识,并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效果。
努力修炼慈心和慧眼,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而优秀的科研型教师。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缺乏专家的“零距离”引领,效果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
(2)观课议课可以促进同伴互助。
很多教师认为在同一个学校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在过去的听评课中,你的意见我的意见都差不多,结果是大家觉得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由于“土专家”的参与,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觉、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觉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也需要用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如果教师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分享集体智慧,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就能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3)观课议课可以促使自我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也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既有专家的智慧,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但是在过去的听课时,大家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总是忙着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况且说话的、接电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到评课时,把普通话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符合新课程理念等大话、套话撂出来了事。既没有反思意识,也没有反思习惯,更没有反思能力。现在的观课议课,就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在议课时“议”出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和思考,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观课时就必须进行反思。要反思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想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要反思假如我来执教,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反思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议课后还要善于捕捉新问题,在模仿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
第五篇:英语语法课说课稿
教师招聘英语语法课说课稿
Good afternoon, My dear judges!I am the third competitor.My topic is Unit 5 attributive clause(prep+which/whom).It’s my pleasure to stand here sharing my teaching plan with you.My plan is composed of several parts.First of all, I’ll talk about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Part 1 Teaching Material:
My lesson is from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_2 Unit5 Grammar part.The main topic is friends and Friend ship, while the grammar is attributive clause(prep+which/whom).By studying this class,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grammar points clearly and use them to in daily life.Secondly, I’d like to state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Part 2 Students
Students of this period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a long time,hence they acquire basic grammar knowledge.However,they think grammar learning is abstract and difficult.then I will take special activities to help them.According to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I set aims as follows.Part 3 Teaching Aim
1.Knowledge objects(语言目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The Ss can master attributive clause(prep+which/whom)in prep which or prep whom form.2.Ability objects(技能目标:听,说,读,写)
SS can apply the grammars into their daily life.3.Emotional objects(情感目标:兴趣,自信,合作,爱国,国际视野)
SS will be more interesting in grammar learning
Part 4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Next,I put forward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The key points is to master the usage of attributive clause(prep+which/whom).The difficult points is how to use grammars correctly.Part 5 Teaching and Studying methods
In this class, I will use inductive method and cooperative method.Part 7 Teaching Procedure
Now Let’s come int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Teaching procedure.it consists of six parts.Step 1.Warming up
The first step is warming up.Boys and girls.In last class,we learned about Monkees band,-Do you know what was their first music? Any volunteers? Tony,please.wonderful.He said They played music,most of which was based on the Beatles.In grammar ,It’s a attributive clause.we have learned it before.Let’s change it:They played music which was based on the Beatles.Is there and differences? Today we will learn about attributive clause in preposition which and preposition whom form.Through this free talk,I can attract SS’ attentions and interest in grammar learning.(3)it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Step 2.Presentation
After warming up ,SS will find out the different places among these.I will ask a SS to underline the difference.Then I will explain the literal meaning ofattributive clause(prep+which/whom).SS will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mmar points.Next,I will give them more examples to deepen their comprehension.For example,The singer in whom we have great interest was in America.The show by which we were to become famous is in a music museun.This step can help SS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mmar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skills.Step 3.Practice
Next, Let’s come to the practice step.I will ask SS to find out all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n prep.which or prep.Whom form.as many as possible.After 2 minutes individual work ,they can exchange ideas with partners and analyze the meaning of which or whom in the sentence.1 minute later,I will ask some students to have a presentation.Other ss can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The activity designed here is to consolidate grammar learning.Step 4.Production
Task 1.Introduce friends.After this step , I will ask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favorite singer.They will finish it in group works.For example: Deng Ziqi has special voice,with which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familiar.She took part in I’m singer competition ,in which she made a miracle.5 minutes later,some groups will share their ideas.During the
that time, other students will be judges to find out some mistakes and give them points.My purpose here is to help SS apply the grammar points in daily life.Step 5.Summary and Homework
After the task,I will ask students to conclude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then I will set homework.SS will finish the grammar exercises.and write a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your favorite singer using attributive clauses.They will share their ideas in the next English class.Homework is necessary to consolidate their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oral speaking.At last ,I will talk about blackboard design.Restrictive and non restrictive attibutive clauses.They played music ,most of which was based on the Beatles.They played music which was based on the Beat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