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读者,净化心灵”活动策划
江西农业大学首届读书月之四
“文明读者,净化心灵”活动
策划书
图书馆百万册藏书中,部分藏书由于使用过多而自然损耗,但是也有部分藏书是被人为损坏,为此举办污损图书展览,同时挑出一批破损图书放在大厅处,设置志愿补书台,呼唤爱护公物之风,吸引读者参观一次展览、修补一册图书、奉献一片爱心、净化一次心灵,争做文明读者。
一、活动主题:
文明读者,净化心灵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三、活动内容
1.向全校发出爱书倡议,通过宣传倡导爱护公物之风。
2.由流通部挑选有特色的破损图书,进行展台展示,同时边上标一些警示话语,如,针对书上开天窗的,标“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丑恶”。整个展台布置不但要体现爱书,同时还要反映如何做一个文明读者,杜绝不文明行为。列举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并进行批评。
3.将需要修补的旧书放在边上,在老师指导下,让读者修补。
四、活动时间安排
4月23日~5月21日行政上班时间
五、活动地点
新馆一楼大厅北面
六、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工作(附件1)
在5月16日通过展板形式向读者发出爱书倡议,倡导读者爱护公物之风。
2、前期准备阶段(5月10日-15日)
(1)收集挑选有特色的破损图书(用于展台展示)和需要修补的图书;
(2)制作一些警示话语牌
(3)制作宣传单400份(用于分发来展台观看的读者)
(4)采集不文明行为的照片和书籍破损的照片,并制作成展板的形式展示。
3、展台展示阶段(5月17日-22日)
在新馆一楼大厅北面摆放桌子,将破损的图书展放在桌上,同时在破损的图书旁标一些警示话语,唤起读者的共鸣。
4、自愿补书(5月17日-22日)
在展示台旁设置志愿补书台,在旁边摆放爱书倡议书,并号召读者志愿参与
该活动。该活动要有老师负责指导进行。
5、读者反馈(5月17日-22日)
在展示台设置留言本,让读者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意见。
七、活动经费预算
1、展板(倡议、展示)2块60*2=120元
2、宣传单400份400*0.15=60元
3、警示话语牌30份30*2=60元
4、留言本1本10*1=10元
总计:250元
附件1
“爱护图书,做文明读者”倡议书
亲爱的读者朋友:
你们好!
无论是炎炎的夏天,还是瑟瑟的冬日;无论是静谧的早晨,还是华灯初上的夜晚。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刻……看到您捧着书来,带着书走,我们总是以您的收获为最大的满足。或许你我只有偶尔的接触,或许你我只有简单的交流,或许你我只有微笑的相视,但是,我们对每一位读者都会付出最大的真诚。当您频繁地借阅图书,当您小心地保管好所借的资料,当您对我们这个知识的空间投以赞许的目光时,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尊重和支持。“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是勉励大家多读书,可是,当读者在借用书籍时出现的“方恨少”,就有很多无奈和遗憾了。图书缺页、遭涂鸦圈划、甚至整个章节不异而飞、封面“衣衫褴褛”……当我们看到这一幕幕景象时都会痛心疾首,渴望看到完整图书的读者只能带着失望而去。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们更应该善待每一本图书。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进步、发展永远都离不开书。为了让我们的图书馆最大程度地为广大读者服务,让我们的图书能够更好流通和被借阅,现提出以下倡议,希望广大读者积极参与:
1、读者在馆内借阅图书、自习或参观,请自觉遵守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
2、读者应爱护图书,小心使用,不得涂改、圈点、批注、剪裁、撕页、污损、偷窃和撕损条形码、磁条等,并力所能及地及时修补好手中被损坏的图书。
3、在查阅图书时,请遵守我馆的借阅规则,尽量减少书刊的乱架现象。
4、借阅图书请自觉凭本人借书证,拿到借阅的图书以后请仔细检查图书有无破损、涂抹等现象,如出现上述情形,请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5、文明阅读,保持图书馆各室内安静、整洁,不带零食,不接手机,不大声喧哗。爱护图书,人人有责,保护图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图书馆美好的明天!
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二O一O年四月
第二篇:2012.11.11争做文明读者活动策划
数信青协——
关于“争做文明读者”的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读书诚可贵,文明价更高。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借阅习惯,让同学们珍惜管理员的劳动成果,共同营造文明的读书氛围。
活动人员:数信学院青协干事及志愿者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11日
活动地点:第一餐厅门口
活动流程:
1. 写活动申请并获得团委老师同意。
2. 由青协干事收集整理图书馆内各种不文明现象的资料。
3. 由各班负责人以PPT形式在班内展示关于图书馆不文明现象的资料,并进行前期宣传及召集志愿者。
4. 于11月11日8点在第一食堂门口摆桌布置场地。
5. 9点开始活动。向同学们发放“做文明读者”的宣传单及调查问卷,号召大家争做文明读者,并在条幅上签名,照相留念。
6. 整理调查问卷并将结果反映给图书馆老师。
7. 将争做文明读者的签名条幅赠予图书馆,警示大家文明借阅。
8. 全体干事及志愿者合影留念。
9. 18点活动结束。
注意事项:
1.保持场地卫生。
2.维持好秩序,保证参与者安全。
3.负责人妥善保管活动相关物品。
前期准备:
条幅(1个),签字笔(10支),展牌(2个),帐篷(1顶),桌子(8张),宣传单(500张),调查问卷(100份),相机等。
经费预算:
条幅(60元),签字笔(30元),宣传单及调查问卷(60元)
总计:150元
——数信青协
第三篇:心灵的净化
心灵的净化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许国志
指导老师:黄艳军
今年三月,我校开展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学校领导介绍了“好人小强”立足本职学雷锋做好事的先进事迹。他二十多年如一日,自觉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不间断,多次被石家庄市、清河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最佳服务员”。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好人”。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对我的触动很大。
会后,学校进行了“好人好事”事迹展。号召我们利用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他的事迹,利用班会、团会、小组会等形式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校将感受、体会写的好的材料举办了展览,我写的感受榜上有名,表达了我学习模范的渴望和实实在在行动的开始。
我结合学习这次活动又重新观看电影“雷锋”、阅读雷锋日记、和同学们互讲雷锋的故事,结合本班情况,宣传本班的好人好事,我收集了好多本班刻苦学习、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尊老爱幼的人和事。我逐步认识到:我们身边的好人和所有的古今中外的英雄一样,都有共同的特点---有忠心、有爱心、有孝心、有热心。我明确了方向,确立了学习的目标。
我认识到:小强身上平凡而闪光的品质,从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寻找渊源。他捡破烂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多次义务献血累计20000多毫升,见义勇为传佳话。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到如今一直没有买房,目前仍然租用城东村一处破旧的民房,纸箱做家具,捡柴火做饭,过着极其艰朴的生活,他的目标是一辈子做善事,他就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道德习惯,在生活中培养意志品质。
我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建了一张“道德卡”,把进步和成绩记在卡上,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进步。我看到了自己学习雷锋、小强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轨迹,找到了自己在道德坐标上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以及自己在道德习惯养成中与别人的差距,从而自觉地克服缺点。在每月评出的班级“道德富翁”、“道德标兵”、“道德进步星”时我榜上有名,我又被学校评为“感动学校新闻人物”之一。
现在,雷锋精神不再是高高飘扬的空中旗帜,它已经落到我的心中,已经成为我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我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认真负责、勤奋学习、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的好习惯。
乐于助人,热心献学校。在打扫卫生中我看到初一的同学力气小,擦玻璃有困难,就主动定期帮助他们;冬天下雪了楼梯滑我主动站在旁边搀扶小同学;操场有杂物我主动捡起;主动担负起浇花浇树的任务;经常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孝敬长辈,关爱老师。在家帮助父母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经常到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卫生,和老人谈心;在学校定期到老师办公室帮助整理。
通过校外活动,我觉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我们像雷锋那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就在那么一秒钟,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终将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四篇:心灵的净化
心灵的净化——《复活》读书报告
摘要:《复活》是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摘抄)
关键词:精神复活心灵净化忏悔
《复活》是俄国作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力作。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被称颂为具有看“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丰富,尽管婚姻幸福,收入丰富,但内心却充满着深刻的矛盾。因此随着世界观的转变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托尔斯泰越来越渴望写一部长篇小说,这因充斥着忏悔之心、对社会空前批判而著称的杰作《复话》诞生了。《复活》充分体现了列夫托尔斯泰雄浑的笔力和犀利的目光,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表现了主人公真诚忏悔、“心灵净化”、“精神复活”过程,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腐朽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作者将整个俄国翻了出来:在贵族、狱吏、犯人、穷人、革命者中混合了无耻、欺诈、放荡、怜悯、宽容与忏悔。
书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聂赫柳多夫本来是一个善良的贵族青年,他对自己拥有的贵族特权极为不满,把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过着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生活,与卡秋莎也只是单纯的喜爱。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渐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经过三年的军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决定做“跟大家一样的人”。这使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利益主义者”,迷恋酒色,享乐成癖。他把女人当作玩乐的工具,于是便在回来后诱奸了那个曾经单纯可爱的卡秋莎。此后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法庭上遇见卡秋莎之前,他正与一个有夫之妇私通,同时又有一个贵族小姐求婚;此外,他已放弃否定土地私有的理论,准备接受母亲的遗产。在法庭上和卡秋莎的不期而遇,极大的震撼了他的心灵,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后发出的哭声,更是触动了他那似乎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他痛悔过去的劣性,开始走上心灵净化、精神“复活”的道路。
为了赎罪,聂赫柳多夫多方替卡秋莎奔走上诉,并做好一切准备打算和她结婚。他卖掉住宅,把土地分给了农民,为卡秋莎上诉,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犯人”。卡秋莎的上诉被驳回,聂赫柳多夫对统治阶级及其法律的本质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他心灵不断被净化,精神逐渐“复活”,下定决心伴随卡秋莎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三个月,是聂赫柳多夫彻底醒悟的三个月。他最终认清了统治阶级吃人的本质,然而令他苦恼的是,他非但看不出任何可以战胜它的办法,甚至连该怎样做才可以战胜它也不能理解。无奈之中,他拿起《福音书》,不料却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了摆脱苦难,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因而既不可惩罚他人,也不可纠正他人。聂赫柳多夫从此开始了一种新生活。
他的精神和道德“复活”了,心灵得到了净化。
读完《复活》使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作品《忏悔录》,它对作者自我经历的缕述展现了人生目的的困扰以及为寻求人生意义之答案而经受的精神痛苦。《忏悔录》与《复活》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源于作者内心的忏悔,心灵的不断净化,“忏悔”使作者最后的岁月恢复了心神的安宁,使主人公聂赫柳多夫获得了精神的重生。忏悔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一个人有了“忏悔”之心,生命的航向才不会偏差;一个民族存在“忏悔”之心其精神才能广大,才能深刻。我想这就是作者最想表达给我们的吧。
《复活》很容易要人产生内心的震撼与共鸣。我随着对故事的深入了解渐渐喜欢上了小说的主人公聂赫柳多夫。聂赫柳多夫“心灵净化”的过程不仅帮助了自己,实现了灵魂的救赎,也唤回了卡秋莎的善良,缓解了许多人的痛苦。而这个净化的过程是艰难的,这需要他原本向善的心灵,需要他无视他人的不解,需要有坚定的意志。读完《复活》很容易感觉到他本来就有颗纯洁的心灵,他年轻时一度认为道德上的需要做出牺牲才是最高的精神享受,他认同斯宾塞一书中有关正义不容许私有田产的论断,并把继承的父亲的土地送给农民。他敢于冲破世俗的眼光,一开始别人对他的行为都很不解,贵族用奇怪的眼光看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有点不正常。”就连他在帮助的农民对他要放弃土地所有权而产生敌意以为他又有了阴谋。但他都不在意,跟随自己觉醒的心做着自己以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虽然他能够排除他人的目光,但在一些利益、享乐和将要面对的苦难面前他有过
犹豫,他问过自己:“我到西伯利亚去,这样做好吗?我丢弃自己的财产,这样做好吗?”但最后犹豫都会被他的坚强的意志所击破,默念着:“我的罪过,所以我想改正。”就这样他终于实现了精神的复活,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复活》也要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年轻的聂赫柳多夫是正直善良的,起初他斗争过,然而斗争太困难了,因为他处的环境中,他以为是好的事物,别人都以为是坏的,或者相反,所有她以为坏的事情,周围的人都以为是好的。结果是,他屈服了,在“新生活”中越陷越深。他的朋友谢列宁也是,原本是有为青年,随着环境的压迫原本的信念慢慢消失了。卡秋莎也是,在单纯的环境中是个可爱的姑娘,到了世俗中,迫于生计沦落红尘。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良好的环境,正真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善与恶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响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点变化,只有仔细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不让一丝一毫的不良因素动摇自己,才不会迷失方向,永远保持真正的自我,实现心灵的净化。
读完《复活》,我同时有了一个疑问,《复活》为什么会不朽那?是因为他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是因为罗曼罗兰说过“《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还是因为它涉及到了精神与灵魂?无论是什么,他很成功地要我们感知到了很少谈及的灵魂与精神。在《复活》中,像所有的人一样,在聂赫柳多夫身上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上的人,为了自己寻找幸福,这幸福同时也是别人的幸福;另一人是动物的人,他只为自己寻找幸福,为了获得这种幸福不惜牺
牲全世界的幸福。希腊哲学家尼萨的格列高利的《论灵魂与复活》中写到“愤怒、欲望等冲动别看作是源于我们有动物的亲缘关;道德在于这些冲动的善用,恶在于对它们邪恶的使用”。因此我们不要做动物人,要善于净化自己的心灵,掌控自己的精神,升华自己的灵魂,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幸福,也要顾及他人的幸福。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长出新绿,人类需要精神的复活与心灵的净化才能继续不息、日进无疆。抑或这就是《复活》不朽的原因。
参考文献:
[1][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忏悔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4
[2][希腊]尼萨的格列高利.论灵活与复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第五篇:净化心灵——《七宗罪》
净化心灵
——观《七宗罪》有感
海明威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时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后半句我同意。
——《七宗罪》
顾名思义,片子就是围绕着七这个数字展开的, 在电影里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下午7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着观众:它是宿命罪与罚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七天里发生的离奇的七宗命案,让人随着主人公对凶手想法的层层认和深入,了解到罪与罚的本质.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种大罪。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将对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实施,在追凶的过程中,新老两界警探与罪犯斗智斗勇,最后却出现了出人意料与令人深思的结局。
影片中的七桩案件忽隐忽现,若明若暗,不时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片中对犯罪心理学做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终成为凶手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还是对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条的不可抗拒,或是象征了这多罪该罚的人世间的混乱的生活秩序?
我不信教,但却深信信仰会对一个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天主教、基督教还是别的什么,都在通过一种积极的方式让人活的更有斗志、更有意义。于是,大都有信仰的人都会很有原则,而且很坚定自己的目标。可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社会问题,无论是贪污还是腐败,自身的放纵以及以上提到的七宗罪呢?
正如《蝙蝠侠前传》中,高谭市需要一个英雄;《第一滴血4》中,兰博的“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飞越疯人院》中,麦克墨菲的悲惨结局。人的私欲与生俱来无法根除,所以人的思维、活动大都是以自己为中心,通过人的感官接触事物向外延伸。而人的行为是人的本性中“善”与“恶”交锋确定胜负后,才确定行动取向,任何行动都会有结果,好的结果相对阳光,坏的结果相对阴暗。
记得《电锯惊魂》中,总在强调的话:“有些人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他们以后不会了。”的确,如果我们看过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的电影,我们都会不免感到一阵紧张,不是因为太多血腥的镜头以及残忍的手段,而是那种在电影找到自己原型的后怕感和恐惧感。我们或许都曾犯过七宗罪中的几个,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三人成众,社会就是无数个个体的组合体,在我们抱怨社会的同时,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心去完善自己的内心或者是赎自己的罪,也就是净化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上的其他的问题,并成就大我。
这个世界似乎就是物欲横流,无非就是在恶性循环,谁都无能为力,不可能说把那些要改的东西写在教科书里去教育下一带,也不可能去拍一部公益广告来提醒世人,因为那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是生活,真正的生活也许就是周围飘着腐烂的垃圾气味,再多的廉价香水也没有办法掩饰的气味,要么选择若无其是,要么选择早早死去,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着净化吧,从心里开始,从自己开始,如果你有魅力的话,我相信你的行为可以感染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