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图书馆员与读者和谐关系的构建[范文]
浅谈图书馆员与读者和谐关系的构建
赵 智
摘 要: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协调好馆员与读者的关系,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交流气氛,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人际关系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向读者提供精神食粮,满足读者在工作、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对文献资料的需要。对于现代化的图书馆,创建良好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直接体现出图书馆的方针、任务,性质、职能,是图书馆最生动活泼、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1、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推进高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传统的图书馆仅满足于书籍这一物质形式的文化媒体,工作重点自然是图书的管理、流通、保存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促使图书馆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进行变革,以便能够为读者提供新型的服务。
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是以馆藏多少为衡量标准的话,那么今天,图书物理馆藏数量的多少和馆舍的大小已不再是竞争的优势。新型图书馆的建筑色彩、良好的外部形象,能渗透并反映出图书馆内在的实
质,使读者产生愉悦,丰富的馆藏能激发读者对图书馆的热情,馆员的形象、言谈举止充分反映着图书馆的工作作风和文明程度,也是图书馆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馆员重塑自我形象,强化服务意识,以一颗平常心在平凡的工作中将快乐与道德、人情与责任传递给读者,同时优雅、宽松、明亮、安静的读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读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形象好的图书馆,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只有读者数量的增加,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图书馆才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必要,从而充分体现出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为读者着想的服务宗旨。2、现代图书馆和谐关系的构建
2.1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管理工作要重视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应重理而非重管,管理的核心与对象是人,所以要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坚持以读者为本,尊重读者。工作人员首先应做到上岗时衣帽整齐,举止得体,语言文明,对读者有问必答;操作要规范,态度要和蔼;遇到问题耐心向读者解释,同时还要坚持原则。可让读者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文明、宁静和尊重,真正享受到置身与知识殿堂的惬意及满足。将管理与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让图书馆成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只有重视对人的科学管理,重视馆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2 激发读者的创造力
图书馆作为读者的第二课堂,既是学校第一课堂的补充、拓展与延伸,又对扩大读者的知识面,培养与构建读者知识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图书馆是以读者为主体开展服务的场所,所以读者的思维创造性、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在这里,共同的学习兴趣能形成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相互磋商、互相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而且通过这种交流形成的思想交锋,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双向交流也有利于克服思维的惰性和心理定式,丰富想象力和发展创造力。
2.3 全面了解读者
只有全面了解读者,才能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才能把读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由于生理特征、工作需要、学习环境等的不同,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也不相同,要重视读者的需要,研究读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2.4 真诚地对待读者
以诚待人是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必备的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从心理上接纳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读者,给他们以真挚的爱。应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把服务读者放在第一位,不能盛气凌人,以势压人,要坚持与人为善,热心助人,做到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读者。既要重视那些从事研究的学者型读者,但同时又不能轻视那些消
遣型的读者;既要尊重那些知书达礼的读者,也不可鄙视那些有过违章行为,甚至顶撞过自己的读者,只要他进入图书馆,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保证每一位读者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读者工作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一切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一切从满足读者的需求出发。
2.5 重塑现代图书馆员的公众形象
图书馆只有真正做到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满腔热忱地为读者服务,才能使图书馆的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因此,图书馆要提高地位,得到读者的认可,必须从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入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包括内在形象和外部的形象。内在形象表现在图书馆内部管理机制、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馆员素质及对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图书馆员要有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避免与读者争论和冲突,这样会对读者产生示范性、感染性的效果,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阅读氛围。如果图书馆员服务不周到,或是出言不逊,礼节不到,往往会使读者不愉快,甚至引起争执的发生。如果图书馆员在接待每一个读者时,都能表现出谦逊有礼,热情宽容,就能够架起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创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交往氛围。
3、深化读者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图书馆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人文精神就是指在为读者服务中积极研究并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率,满足读者的需求,实
现人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营造美与和谐的服务氛围。面对网络的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从根本上改变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局面,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另外,应深化图书馆服务。以存储和传递文献信息为己任的图书馆,它的前台工作是向用户提供服务,而大量的后台工作则是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整序。图书馆工作的不断深化,要求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一次文献,而且还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二、三次文献信息;图书馆员应该对读者的深层次需求加以挖掘,从读者的信息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网络书刊借阅服务,网上信息资源报道服务,网上馆际互借服务,网上信息导航服务和网上文件传输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得到读者的认同与支持,只有拥有众多的读者,图书馆事业才能充满活力。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服务态度,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 蒋永福,王丽云.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J].图书馆杂志,2003(1):7-10.
[2] 付玉梅.以优质服务促提高,以深化改革促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6):69-71.
[3] 武建新.浅析读者需求特点及优质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51-52.
[4] 李红琴.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J].中国图书情
报科学,2003(7):52-54.
第二篇:图书馆员与读者和谐关系的构建
图书馆员与读者和谐关系的构建
摘 要: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协调好馆员与读者的关系,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交流气氛,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向读者提供精神食粮,满足读者在工作、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对文献资料的需要。对于现代化的图书馆,创建良好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直接体现出图书馆的方针、任务,性质、职能,是图书馆最生动活泼、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1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图书馆的产生和快速发展,而图书馆也必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读者服务的水平,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传统的图书馆仅满足于书籍这一物质形式的文化媒体,工作重点自然是图书的管理、流通、保存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促使图书馆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进行变革,以便能够为读者提供新型的服务。
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是以馆藏多少为衡量标准的话,那么今天,图书物理馆藏数量的多少和馆舍的大小已不再是竞争的优势。新型图书馆的建筑色彩、良好的外部形象,能渗透并反映出图书馆内在的实质,使读者产生愉悦,丰富的馆藏能激发读者对图书馆的热情,馆员的形象、言谈举止充分反映着图书馆的工作作风和文明程度,也是图书馆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馆员重塑自我形象,强化服务意识,以一颗平常心在平凡的工作中将快乐与道德、人情与责任传递给读者,同时优雅、宽松、明亮、安静的读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读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形象好的图书馆,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只有读者数量的增加,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图书馆才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必要,从而充分体现出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为读者着想的服务宗旨。2 现代图书馆和谐关系的构建 2.1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管理工作要重视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应重理而非重管,管理的核心与对象是人,所以要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坚持以读者为本,尊重读者。工作人员首先应做到上岗时衣帽整齐,举止得体,语言文明,对读者有问必答;操作要规范,态度要和蔼;遇到问题耐心向读者解释,同时还要坚持原则。将管理与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让图书馆成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只有重视对人的科学管理,重视馆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2 激发读者的创造力
图书馆作为读者的第二课堂,既是学校第一课堂的补充、拓展与延伸,又对扩大读者的知识面,培养与构建读者知识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图书馆是以读者为主体开展服务的场所,所以读者的思维创造性、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在这里,共同的学习兴趣能形成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相互磋商、互相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而且通过这种交流形成的思想交锋,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双向交流也有利于克服思维的惰性和心理定式,丰富想象力和发展创造力。2.3 全面了解读者
只有全面了解读者,才能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才能把读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由于生理特征、工作需要、学习环境等的不同,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也不相同,要重视读者的需要,研究读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2.4 真诚地对待读者
以诚待人是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必备的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从心理上接纳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读者,给他们以真挚的爱。应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把服务读者放在第一位,不能盛气凌人,以势压人,要坚持与人为善,热心助人,做到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读者。既要重视那些从事研究的学者型读者,但同时又不能轻视那些消遣型的读者;既要尊重那些知书达礼的读者,也不可鄙视那些有过违章行为,甚至顶撞过自己的读者,只要他进入图书馆,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保证每一位读者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读者工作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一切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一切从满足读者的需求出发。2.5 重塑现代图书馆员的公众形象
图书馆只有真正做到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满腔热忱地为读者服务,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图书馆的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因此,图书馆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从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入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包括内在形象和外部的形象。内在形象表现在图书馆内部管理机制、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馆员素质及对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图书馆员要有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避免与读者争论和冲突。如果图书馆员服务不周到,或是出言不逊,礼节不到,往往会使读者不愉快,甚至引起争执的发生。如果图书馆员在接待每一个读者时,都能表现出谦逊有礼,热情宽容,就能够架起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创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交往氛围。3 深化读者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图书馆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人文精神就是指在为读者服务中积极研究并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率,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营造美与和谐的服务氛围。面对网络的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从根本上改变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局面,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另外,应深化图书馆服务。以存储和传递文献信息为己任的图书馆,它的前台工作是向用户提供服务,而大量的后台工作则是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整序。图书馆工作的不断深化,要求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一次文献,而且还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二、三次文献信息;要求图书馆提供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提供文本型、多媒体信息服务。图书馆员应该对读者的深层次需求加以挖掘,从读者的信息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网络书刊借阅服务,网上信息资源报道服务,网上馆际互借服务,网上信息导航服务和网上文件传输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得到读者的认同与支持,只有拥有众多的读者,图书馆事业才能充满活力。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服务态度,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 蒋永福,王丽云.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J].图书馆杂志,2003(1):7-10.
[2] 付玉梅.以优质服务促提高,以深化改革促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6):69-71. [3] 武建新.浅析读者需求特点及优质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51-52. [4] 李红琴.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3(7):52-54.
第三篇: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阿姨?老师?
散文与杂谈图书馆员:阿姨?老师?
无盐
最近同事聚在一起,常常议论的一个话题是,读者对我们的称呼到底应该是“老师”还是“阿姨”?“老师”和“阿姨”有多大差别?
在这之前,说实话我本人对于读者——更确切地说,大部分是一些二十郎当岁的类似我孩子一般的学生,称呼我“老师”或“阿姨”是无所谓的,没有细想过,更不会去深究。但是同事的观点也不无道理:“阿姨”只是亲情似的昵称,而“老师”则是充满学术性的尊称。把馆员称作“阿姨”表面上很亲切,其实是对图书馆员的不尊重,小现象说明了大问题。
真的有这么严重?一个看似随意的称呼居然上升到尊重与否的高度,看来不能等闲视之,得琢磨琢磨。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生活指导者,人生方向标。
按理说在学校“老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通称,无歧义,不该出现对图书馆员不称“老师”而称“阿姨”(或者“叔叔”)的现象。小小的称谓问题却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一种观点认为,称图书馆员为“阿姨”没有什么不好的——充溢着温馨,是馆员与读者关系和谐的体现,是被服务者对服务者的认同和肯定。“阿姨”多亲切呀,充满了人情味。把馆员称作“阿姨”不称“老师”也不一定就是轻视馆员。理由很充分:现在社会上对人的称谓通用语都由先前的“先生”、“同志”、“师傅”演变成“老师”了,被称为“老师”的也不见得多值钱多受尊重。想想也是,上公交车我被称作“老师”,开始时纳闷,思量后窃喜——上下班老是坐那一路车、老是在同一站台上下车,车站旁边就是学校,久而久之售票员自然就判断出我是老师了。仔细观察后方知是我自作多情了——车上的男女乘客皆被称作“老师”。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到超市购物、到菜场买菜也被称为“老师”。面对这个不存在感情色彩的称谓,曾经很不习惯的我渐渐也见多不怪了。我必须适应社会。虽然承认孔夫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确是指生活中处处有“老师”,自己也明了此“老师”非彼“老师”,音同意异,但是心理上真的有隐隐地不快,更有隐隐地失落——“老师”外延的如此延伸扩大是汉语功能的衰退还是语义寓意的新解?当真“老师”已经泛化?“尊师重教”已沦为明日黄花?
另一种观点认为,称图书馆员为“阿姨”正是图书馆地位低、图书馆员被轻视的显现。证据也凿凿:比如学校里通常被称为“阿姨”的是宿舍管理员和清洁工,比如社会上习惯被称为“阿姨”的是保姆和钟点工。读者心目中的“老师”肯定是高尚的。图书馆员充其量就是一些看书人,只会迎来送往、借借还还,每天做着简单重复的劳动,不需要也不可能拥有高深的知识和学问,不配当“老师”,他们只是“阿姨”一类的人物。
两种观点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孰对孰错更难以一句话说清楚。我突然觉得自己失去了判断,一时间成了风吹两面倒的“墙头草”,我迷惘了。但有一点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高校里“图书馆员” 的确不属于“教师”系列职称,而名在教学辅助人员之列。馆员的地位和受尊重程度远远不如“讲师”和“副教授”。职称的评与聘均以满足教师需要为前提,应该说两者确实有着明显的差异。再想想我自己的遭遇就很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我一直在教学岗位上近二十年,每次督导组的教学评价多为“优秀”。我的高级中学教师证早就通过社会公开考试取得的,也已在多年前获得电视大学教师资格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但是我的高校教师证就是迟迟拿不到,理由貌似“合理”实际“荒唐”——由于我已经具备了“图书馆员”资格,学校不同意把我的教师资格申请上报省教育厅,“馆员”身份成为我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的“阻碍”。那些年我一直处于被称为“老师”确实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尴尬境地。为了圆我的“教师梦”,我据理力争,进行了长达十一年“不屈不挠”的努力,通过“公关”、“迂回”甚至做出了无奈的“牺牲”,最后虽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教师资格证,我已由而立进入到不惑,个中的委屈和辛酸是别人无法体味的,冷暖我自知。那时候同事和朋友都笑我是“秋菊”,劝我不要“一根筋”,没有必要为取得教师证而“魔怔”了。
我曾经深刻检讨过我的“小资情调”,也痛批了自己的自负清高,极力劝慰自己“老师”也好,“阿姨”也罢,都不过只是口头上的称呼,不必要因此小题大做,也不必自寻烦恼。说到底了还是学生幼稚不成熟,把“老师”的概念偏狭到只称呼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了,是模糊了概念,也许只是犯了无心之过。可是当我真真切切的见识了一些学生对老师恭敬有加的和对馆员不屑一顾的态度时,我清醒了,理解了为什么我的同事对被称“阿姨”不称“老师”的耿耿于怀,她们的反感和郁闷并非偶然。我反思自己对取得教师资格的执着,由 “馆员”身份到“老师”资格的漫长艰辛。回想起学校合并时资深教授劝我到教学岗位不要留在图书馆的忠告,联想到身边有馆员已取得职称资格几年就是不被聘任,是不是潜意识里早已留下“馆员”不如“教师”的烙印?我感到不是说服自己“宽容”一些坦然接受现实就能够释怀的。
为辨别真伪,我找到一部分称馆员“阿姨”的男生女生,小范围地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老师”是教知识的人,是教学环境中的称呼,充满了尊重和崇敬,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可以胜任“老师”称号的。即使下了讲台也不能够不称“老师”。而“阿姨”是生活空间的称呼,是对照顾生活的人的尊称。馆员只是为他们服务的人,与教授知识的“老师”不能同日而语,不可以称“老师”为“阿姨”,也没有想过称馆员为“老师”。谈话结束时,我装作有意无意地问到几门课的教与学的情况(那些都是我教授的科目),学生很惊讶地问我:“„阿姨‟你也教课吗?”在得到我肯定答复后,马上改口称我“老师”了——“阿姨”只要教课就可以称其为“老师”,但是“老师”即便走下讲台洗去粉尘也永远是“老师”。
“老师”与“阿姨”之争令不少馆员敏感的神经被触动,我浮想联翩了——关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待遇问题,图书馆员的身份定位,馆员劳动的价值意义等等疑惑,一古脑地如约而至,而且似乎个个都如“秋菊打官司”一般,不依不饶地向我讨个说法。但是我,束手无策了。
那一日想到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想起了教师应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想起了图书馆员“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准则。同样是育人,图书馆员不论被称作“阿姨”还是“老师”,不都应该“服务读者,满意第一”吗?心情豁然开朗,我以为对于“阿姨”或者“老师”的称呼,过多的计较无济于事,心里在乎也情有可原。关键是端正心态摆正位置,承认差异存在,做到心理平衡。客观上不苛求读者,主观上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争取使“阿姨”和“老师”合而为一。读者到图书馆来,或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或查阅资料解疑释难,或休闲娱乐放松身心,无非是来享受服务的。不管他如何称呼我们,自己明白:我就是服务者,服务周到是我对读者的义务。寻求他尊是我们的心理需求,虽然无可厚非,但获得尊敬却不是读者对我们必尽的义务。读者称我们“阿姨”时,我会让他们感到图书馆的温暖和顺,尽心地满足其要求;读者称我们“老师”时,我能够实至名归,尽力为其分忧解难。
既然我们醉心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书香境界,把图书馆当做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家”,何必太在意是“老师”还是“阿姨”呢,正确的做法是尽量缩短“阿姨”和“老师”的差距,淡化馆员与读者的心理隔阂,既要像“阿姨”一样对读者尽心呵护,也要有“老师”的本领,能够为读者指点学问引领方向,让读者心悦诚服的把图书馆员由“阿姨”转称“老师”。
第四篇: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构建与培育
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构建与培育
【摘要】医院图书馆员构建职业精神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成长,同时也关系到图书馆行业的服务水平,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处在当前这个信息服务互相渗透、信息技术同质化的“互联网+”时代,加强医院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构建与培育就成为新医改背景下各个医院共同关注的课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内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针对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构建的障碍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构建与培育的对策,旨在为促进医院图书馆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馆员;职业精神;培育
医院图书馆主要是为有效配合临床医疗、科研以及教学需求而设置的,其是有效收集、整理、储存以及利用医学文献的重要场所。医院图书馆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文献的传递,从而影响广大医务人员对医学文献的使用及相关知识的更新,最终对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医院图书馆员工作质量在较大程度上都是由其职业精神所决定的,对医院来说,良好的职业精神不仅是医院图书馆员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医院图书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强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构建与培育已经成为各个医院高度重视的内容。
一、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深刻内涵
精神既是一种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指的是创新、奋斗、志向以及信仰的集中体现,其本身是价值观的实际体现,是一种行为方面的准则与规范。针对医院图书馆员来说,服务医疗事业是职业,更是一种事业,并且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何谓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近年颁发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将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发展为敬业精神、诚信精神、专业精神、平等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医院图书馆员通常较为注重塑造“服务精神”,处在理想的境界当中,医院图书馆员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并高度崇尚智慧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光辉形象。图书馆服务之所以与其他服务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其是促使知识增值、促使智力开发的服务类型。处在当前这个信息服务互相渗透、信息技术同质化的“互联网+”时代,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内涵应当是一种敬业、负责、奉献的精神,也是一种诚信、服从、合作的态度,更是一种创新、开拓、智慧的能力。
二、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构建的障碍
(一)缺乏职业崇高性认知。医院图书馆工作本身是一项崇高、神圣的工作,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其对医院图书馆工作均有极高的重视程度与尊重程度。而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对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了解程度不足,片面地将医院图书馆工作等同于常规服务工作。正是因为受到上述认知行为的影响,部分图书馆员片面地认为自身工作缺乏实际价值,甚至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使得部分医院图书馆员开始对自身职业产生抵触、厌倦情绪,最终发展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图书馆开始面临新兴信息服务行业带来的竞争。与此同时,因为社会与历史方面的因素,过去图书馆员本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传统技能等,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相关要求,新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技术,对广大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正是因为“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引发医院图书馆工作越来越大的工作要求与图书馆员自身适应能力方面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医院图书馆员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层面的压力,最终引发职业精神丧失。
(三)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制度约束。现阶段,我国图书馆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重视针对图书馆员开展科学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另一方面,没有构建对应的制度规范与激励体系。医院图书馆自然也不例外,在针对医院图书馆员管理方面,主要是以医院领导层个人评价作为标准,在使用、选拔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正是因为制度约束方面的缺乏,使得许多医院图书馆员认为学不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不掌握专业技能都一样,逐渐丧失不断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在医院图书馆员职称晋升方面,仍旧存在轻服务质量、重科研成果的现象,导致医院图书馆员基本上朝着科研方面倾斜,最终使得他们出现积极性、主动性逐渐降低,为医院图书馆事业服务的职业精神自然也被不断磨灭。
三、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构建与培育对策
(一)全面树立图书馆职业意识。图书馆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柱,在任何医院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门。医院图书馆员同样享有医院职工待遇,然而广大图书馆员并不能感受医师“救死扶伤”的成就感。因此,对医院图书馆员来说,正确认知图书馆职业价值,全面树立医院图书馆职业意识是至?P重要的。必须要认识到医院图书馆工作并非单纯的服务工作,而是一种科学性质的工作,其不仅与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差异性,也不同于常规医学科研工作,更不同于一般服务工作,其本身是一种专业性质强、知识内容广的服务工作。图书馆员的工作是为广大医师提供医学文献方面的服务,从而有效满足医师医学文献的使用及相关知识的更新需求。其直接决定了医院图书馆员的工作成果凝聚了他人有形的知识更新、科研成果以及素质提升方面,其正是医院图书馆员工作本质的集中体现。因此,既然意识到自身工作的实质在于帮助他人,广大医院图书馆员就需要树立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职业精神,在工作中应当准确认知自身工作的待遇与定位,正确对待职业方面的责任与荣耀,真正树立良好的勤劳观与职业观,将自身工作与医院图书馆寻求的目标理想进行充分结合。
(二)大力培育爱岗敬业精神。敬业作为一种高尚的思想品德,其本身所传达的一种对自身从事职业的敬畏态度,通过无私的奉献与付出,最终获取成就感、荣誉感。“互联网+”时代,社会在不断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但医院图书馆员敬业乐业的精神并没有过时,并且还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对医院来说,应当加大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育力度,让广大图书馆员意识到自身“服务育人”的重要责任,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通过专业、先进的技术,最大程度满足医院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在工作中做到用心服务、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医院图书馆员只有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落实到自身的工作中,针对工作方面精益求精,真正具备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时刻牢记献身医院图书馆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如此,广大医院图书馆员才可以感受到自身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感受到自身在工作中创造的人生价值。
(三)建立健全图书馆员绩效考评体系。美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专家马克霍哲(Marc Holzer)曾经提出过,广大公民清楚并可以表达自身真正的需求,同时也极有可能清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让广大公民参与绩效评估,能够帮助公共管理者将精力放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针对设计并完善绩效评估系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医院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估不应当局限于图书馆方面的成就,而是应当尽量吸引医院职工参与进来,医院应当积极组织问卷调查、职工座谈会以及网络投票等模式,使得各个层级的员工均能够参与到医院图书馆员的绩效考核制定方面,以便于对医院图书馆员提出全新的履职要求。读者参与是有效培育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良药,对医院来说,广大职工共同参与是有效培育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良药。这就需要各个医院综合参考图书馆现状、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医院发展战略,同时主动将广大医院职工意见纳入进来,以此来不断完善图书馆员绩效考评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全面调动医院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医院内部职工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加强监督的覆盖面,真正促进医院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鼓励图书馆员自我学习提升。具备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是医院图书馆员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而是否能够养成自我学习的职业精神就成为图书馆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医院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医务、科研人员解决现实问题,图书馆员的工作能力在这当中的影响巨大,特别是处在“互联网+”时代,医院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意味着有缜密的思路、具有执着的钻研精神。所以,医院??当积极鼓励图书馆员自我学习,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促进图书馆员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具体来说,医院图书馆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技能:①熟练的业务技能与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理论。医院图书馆员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编目、分类等传统的图书馆技能,同时还需要涵盖现代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必须要持续了解国内外医疗事业发展的新动向及图书馆技术的发展情况,能够引导医院职工准确、快速地利用医院图书馆。②医学知识。医院图书馆读者群体主要以医务、科研人员为主,主要需求集中在医学专业方面的信息、文献以及知识。医院图书馆员必须要具备丰富、专业的医学知识,才可以使用专业术语与广大读者进行交流,为读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医院图书馆的利用率。③信息技术。处在“互联网+”时代,医学知识交流、传播模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要求医院图书馆员必须要全面掌握信息技术,互联掌握数据库特征、检索方法,以此来保障服务的效率。因此,医院应当基于三个方面针对图书馆员进行指导,引导其在上述三个方面来进行自学,同时辅以相应的培训教育,以此来培养图书馆员自我学习的职业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构建与培育是一项漫长、系统的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效果显然是不大现实的。各个医院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具体来说,医院应当针对当前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现状进行分析,加强职业精神方面的宣传力度,在图书馆内部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氛围,同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加强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构建与培育,以此来提升医院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海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视阈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36):72-75.[2]徐婷,朱金富.精神超脱在企业员工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0):1465-1467.[3]杨付,刘军,张丽华.精神型领导、战略共识与员工职业发展: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J].管理世界,2014(10):100-113+171+187-188.[4]于德华,李建刚,许树长,黄红,刘薇群,董政军,程卢山.不同工作模式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13(02):49-51.[5]曾冬梅,张正军.弘扬卫生职业精神 构建特色医院文化 打造品牌医院形象[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06):708-710.[6]邱吉.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视角看职业伦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02):75-82.
第五篇:图书馆员感悟
有人说,大学的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那里有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它似乎将整个宇宙都囊括在内,以一种平面的方式,立体的视角,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来自整个宇宙的奥秘。大学四年,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来自图书馆的养分的滋润,图书馆那种博大的襟怀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学子。,图书馆无私地赐予了我们知识,而我们为图书馆做了什么?这次青工校的图书馆员义务劳动一天,恰巧给了我们回报的契机。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能拥有这样一次体验担任图书馆志愿者的机会。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什么,而不该看他取得什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一种雷锋精神。人只有献身与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星期三下午,我们会计9班全体青工校学院如期到图书馆,参加图书馆志愿者活动,我们积极参加,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动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图书馆的一至五层,你都可以见到我们义务馆员的身影。他们或在墨香四溢的书架之间往来穿行,或在计算机前搜索架外图书应处的确切位置。我们平时到图书馆都会看到工作人员在做这些事情,可能当时我们会觉得这些工作相当地简单与轻松,而现在我们终于亲身体尝到其中的辛苦滋味了。
我和另外两名同学被安排在四楼的馆区,到了指定地点我们便积极投入到图书馆员的责任中去。我们请教了馆区的负责人,他先教我们如何将图书按字母分类排开,然后再把图书放在指定的位置。对于我们,排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我们之前也没有想过在图书馆的管理中,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知识。如果我问你,书籍侧面下方标签上的字符串是什么,也许经常到图书馆借书的同学会知道那是索书号。如果我再问你那字符串的字母、每一部分数字各代表什么,可能就没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了。阅览室的老师告诉我们,第一个字母表示书籍所属的科目大类,后面的数字依次为细分类,再次就是这一门类中的藏书序号,斜杠后的汉字表示书籍的版次,等等。
这些是给书籍分类所遵循的规则,也是图书摆放管理中所依照的次序。我们认真学习了排架的知识,然后便开始工作,认真检查每本书的编号,将其按序排放整齐。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中,却因为我们的陌生而变的异常困难。多亏了馆区的几名图书馆员的帮助,他们仔细耐心的教导我们,终于在一个多小时后,我慢慢的掌握到要领,图书的归位也快速了许多。
在这短短的三个小时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热情,那不计报酬全心全意地信念,为图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时时刻刻都本着奉献的精神,展现出了生科志愿者的风采。在回报图书馆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知识,这或许就是图书馆的魅力——深沉、无私、宽厚、博大。它在潜移默化之中赋予了我们一种博爱奉献的情怀。
三个小时的义务劳动,是我更加体会到这几个字:义务劳动者。我所认为的义务劳动者,就是为他人付出且不求回报的人。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者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在做义务劳动的同时,我虽然会失去些时间或者精力,但这样的体验去能给予我另一种快乐,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种精神的满足——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快乐,可是当我们索取快乐的同时也应想到怎样贡献我们的努力。加入志愿者不仅是光荣的,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更能够加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我们坚信,爱和奉献会温暖整个世道,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会继续将爱播撒,将爱传递。这次的图书馆义务劳动,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