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开题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课外阅读,初中课外阅读实施方案,初中语文主题阅读学生实验案例的文章。创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2、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21世纪的多元文化和信息时代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挑战,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具有自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中缺少碰撞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缺少捕捉描述人性的闪光点;读物较少,阅读面狭窄,农村学校简陋的图书资源环境与新课标下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大相径庭;课外阅读的时间比重减少,电视、电影、网络等活动方式让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能减退,学生的依赖性能在潜滋暗长;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退化,由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独立阅读功能正在逐渐萎缩,学生品德也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危及民族基础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无疑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22个乡镇46所初级中学中,在校初中学生4万余名,其中农村初中学生就占了90%。当前,我县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阅读拘泥于教材,学习行为被动、他控,同时,广大农村闭塞的信息和落后的条件难为学生提供宽松的阅读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课题研究的目标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
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1、探索落实语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途径,拓宽语文阅读教学视角,改善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现状,促进初中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健康发展。
2、引导学生将“读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自觉性、恒久性和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创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2、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
4、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使用调查对比法、个案分析法、问卷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定点实验,分步实施,整体提高”的策略,实施课题研究目标。
1、定点实验。确定课题研究对象,以校本部七年级701班和703班两个班为实验试点班,根据研究计划,学生分阶段有目的地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分析和经验总结。
2、分步实施。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推进阅读过程,不同学期选定不同的读物。教师根据阶段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记录,及时评价总结,不断地激发学生完成目标任务。
3、整体提高。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方式的改变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不断拓展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二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做人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式,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变我读书为我读好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8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
2、填写好《立项申请书》,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培训研究人员;
4、结合学校教学的工作实际,确定研究对象。
(二)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5月)
1、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现状;
2、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研究,收集个案、案例和体会等;
3、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收集教学案例、阅读辅导实录和教学反思等;
4、对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收集经验总结;
5、研究学生网络阅读,收集案例。
(三)总结阶段(2009年6月-8月)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与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课题研究的管理
1、课题组成员组成:
组长:朱金碧
副组长:陈水林
成员:陈小中、洪凯华、蒋华保、吴在南、石庆国、陈新民、虞加强、詹凯征、张飞、朱荣国、朱才茂、汪翔、梅明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朱金碧:全面负责,指导研究工作并撰写结题报告;
(2)陈水林: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侧重(7);
(3)陈小中:撰写阶段总结报告并侧重(6);
(4)洪凯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并侧重(8);
(5)吴在南、蒋华保: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推荐课外读物,侧重于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6)汪翔、张飞、梅明、詹凯征:负责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工作,侧重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的研究;
(7)石庆国、朱才茂、虞加强:侧重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并进行个案分析;
(8)朱荣国、陈新民: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侧重于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第二篇: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中缺少碰撞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缺少捕捉描述人性的闪光点;读物较少,阅读面狭窄,农村学校简陋的图书资源环境与新课标下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大相径庭;课外阅读的时间比重减少,电视、电影、网络等活动方式让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能减退,学生的依赖性能在潜滋暗长;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退化,由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独立阅读功能正在逐渐萎缩,学生品德也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危及民族基础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无疑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和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课内外结合,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古蔺的现状是绝大部分初中生三年只读教材,课外阅读严重缺失,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但局限于教辅书之类的浅阅读。由于没有真正的课外阅读和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进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提出和研究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多读书,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最低标准,即初中三年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40万字。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几乎所有语文成绩好的的学生都认为,他们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课外阅读。多读时文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多读名著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等于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正如钱理群所说,语文学习是为人的精神成长垫底。
3、问题的研究现状
深圳严凌君编有《青春读书课》、山东青岛王泽钊编有《新语文》,北大钱理群等编有《新语文读本》、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等编有《现代语文》,在全国均有影响。但针对山区学校,适合山区学生阅读的研究,目前尚无有影响的读本。
4、问题研究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巢宗祺教授强调,“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要读含金量最高的作品”,“读书包括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的培养”。温儒敏教授也强调,“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得去。光靠做题,是不行的”;“要挤出一点时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鼓励他们的个性化的理解,注意保护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多读比多写更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提倡大量阅读,适当练笔”。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读一流的文章,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同时,丰富语文教师的学识,提升语文教师的文本研读能力,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山区初中生”特指地理位置边远地区、文化相对落后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语文课外阅读”指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立足学科立场,注重语文味;“实践与研究”指课题实践与研究并重,以实践为基础。
三、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通过课外阅读的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具体目标 研究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和测评方法。
(三)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延伸阅读、名著导读、诗文选读、经典诵读、专题研读、本土作品阅读、网络阅读等。
2、可能有的创新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教师钻研文本的能力,编辑出版适合山区学生使用的课外读本,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3、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有效性、个性化和创生性。
(四)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研究原则:实在性、合作性、个性化、开放性。本课题将实实在在开展课外阅读研究工作,绝不弄虚作假;造福学生,让学生受惠得益,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研究策略:将相关内容分解细化到参研学校。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月):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撰写方案。
实践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2月):阅读指定图书,研写推荐卡,班级内流通。
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4年1月):征集学生的推荐卡,集卡成册,全校流通,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外阅读课程成为我校的特色课程,学生以阅读为乐,争先为图书写推荐卡,推荐卡以年级为单位全校范围内流通。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我校提出此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开始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校本管理校本教研的范畴,初步建立起了课外阅读的实践平台。但是,由于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均不够,还仅仅停留在“开卷有益”的认识上,导致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有效措施,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基于此,为了响应镇中心校提出的“加强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课题,我校特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子课题,以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此课题研究,从教师与学生的双边角度考虑,具备以下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4、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
5、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力。
6、有利于拓展学生和教师的知识视野,将课堂和其他的教育资源联系在一起,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结合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及名著必读篇目,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和品质。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⑴ 阅读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见到书报就想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经常看书看报的良好学习习惯。⑵ 阅读方法:看书时要求注意力集中,能边看边思考边做笔记;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查找答案;培养学生善于收集需要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的能力。⑶ 阅读品质: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不迷信书籍,敢于对阅读作品质疑问难;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既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2、创设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1)各班开辟读书角,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学校与班级读书的文化氛围。(2)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3)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其它书籍,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3、探索合理的 “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
为提高初中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必要探究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指导课更多的类型,譬如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
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通过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课题研究,争创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品牌学校。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改理论。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要实现中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为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为完成或突破阅读目标创造条件。
(二)教学认识论。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三)语文课文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
(四)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措施
(一)研究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读书活动,并观察记录在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情况。
2、问卷分
析法:调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及语文课外学习现状。
3、调查对比法:确定平行年级的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以平行年级非实验班为基准,测量实验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
4、经验总结法。
(二)有效的措施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领导小组特制定以下“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各班每周必须上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指导落实。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
4、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04~2012.05)课题设计与启动阶段
1、大力宣传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实验。
2、学校领导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法,确定子课题。
3、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2012.06~2012.10)课题研究与实验阶段
1、全面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逐步调整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阶段成果报告。
2、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资料。
3、组织实验教师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2012.11)课题归结与推广阶段
1、整理、汇总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案例、学生读书笔记、学生收集资料、展示学生成果等,撰写结题报告,报请上级部门验收。
2、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辅导教材;
3、进行后续性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清晰度较高,因此,本课题的可行性强,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已有一定经验。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在已有尝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二)研究时机比较成熟。语文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我校实施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教师们都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的新路子。对语文课程标准已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八、课题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陶善斌(校长):负责课题全面组织。
副组长:童树成 沈威: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相关活动的安排。主要成员:汤晓波 毕良武 朱士友 史娟 齐传新 张园园 屠恩湄:承担
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九、课题申请经费:3000元
课题组将定期汇报、不断学习、交流、总结、反思,定时向上级提交课题研究材料及成果。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的实
施
方
案
寿县江黄回族初中课题组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探究(语文1)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探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能力,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始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课内阅读从质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如今社会发展繁荣,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影视、网络、各种球类活动充斥了学生的课外时间。随着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很多中学生也不愿把精力放在阅读上,而是迷恋于上网聊天、打游戏;或是迷恋于卡通漫画,这让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荒废了学业。再者,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上不注重方法,学生出错就布置“死作业”即机械的重复照抄,这也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另外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经济差异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生的阅读。故语文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将影响所有学科的理解和学习:没有良好的母语理解能力,就无法进行良好的社会交际、无法深入地研究其他学科,更别谈有创造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当然非一日之功,这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但能静心读几本名著、几篇精粹文章的又有几人?因此,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对初2008级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量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如今的学生阅读量有限:若以一本教科书为20万字计算,35.6%的初一学生阅读量仅为150万以下,35.6%的初一学生阅读量为150万—200万,仅有12%的学生超过了200万。而其中语文书的阅读量就约占了200万(不包括其他教科书)。所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迫在眉睫。
语文界对语文阅读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阅读方法、阅读史、阅读模式、阅读行为、阅读教学、阅读类别等研究较多,很多已形成了理论,这都对我们的阅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这方面也已有一些研究,对培养学生自觉制定阅读目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自己能制定阅读目标的能力,还需要完全的课外自能阅读能力。因此,提出此课题。
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贯穿人的一生,人们藉阅读探索未知,创造自我,完成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因此,阅读对提高人们的语文素质乃至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的阅读,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是眼前改善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最佳方法;而自觉课外阅读的培养,更能突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这好习惯将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将在学生的将来充实他们的生活并提供学生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这又是目前教育的终级目标。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
2、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语文教学论等为理论基础。
3、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概述
1.中国古代、近代教育的阅读(诵经)传统
中国是一个典籍大国,从孔子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经典教育体系,经过历代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一直沿袭、演化到近代,直到清末民初效法日、美的分科现代教育逐渐形成,这种通过阅读以奠定文化根基的教育方式才日见式微,而当前继承和发扬中国本土教育的优良读书传统,是我们母语教学发展创新的有益借鉴。
2.我国现代教育家一再倡导阅读
我国现代仍不乏倡导“阅读”教学的教育家。如叶圣陶、朱自清等人一再撰文呼吁“教中学生生读成本的书”,并由他们亲自编著出版了《略读指导举隅》,选择七本书逐一进行书目、书名、作者、序目、序言和跋、重点章节、版本版期等相关内容的阅读指导。
3.当代教育改革家的实践
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辽宁鞍山市十五中欧阳黛娜等语文教育界名师长期坚持教中学生读成本的书,取得了国内公认的教育业绩,被人们称为当代教育家或教育改革家。1990年以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生每学期阅读的数量乃至具体推荐的书目;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把阅读名著当作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夯实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明文规定中学生必读的30多部文学名著。近年来,各省许多中学相继开起了名著导读的选修课,并展开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如吉林松花江中学的“名著阅读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4.国外类似教育的有益借鉴
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也比较深入。例如前苏联的帕夫雷什中学,规定学生必读的书籍一共达119本,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长期探讨并实际领导帕夫雷什中学教育改革的成果。吕叔湘先生曾经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文中介绍,“外国那些大学里头,特别是当研究生的,老师给你讲那么一次以后,开一个很长的书单子给你,三十本、五十本要你看。一门课是这样,两门课加倍,三门课三倍,你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头,把大量的需要读的书都读了。这就得有一个本事,这个本事要训练。”《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一书的作者高钢介绍:在美国,一个10岁的孩子,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常去图书馆,不时背回一大书包的书,而完成的作业是一本20多页,分出了章节,列出了参考书目的小册子。可见,阅读教学在国外不乏有益的经验借鉴。
四、对完成本项目现有条件的分析
该课题是一个区域性研究课题。目前,已经具备了应有的研究条件:
1、本项目由邻水中学实验学校承担,参加研究人中员有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学校团委书记、语文教研组长、语文备课组长等,他们全都是中高教师,也有全国优秀教师,具有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有多年管理研究基础,有稳定的组织保证和经费保证。
2、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在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本课题由邻水中学实验学校承担,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人员的调配、经费的筹措、有关政策的调控、有关具体问题的处理等。
3、研究人员水平高、分工明确。本课题由中学一级教师何飞同志任课题组长。他过去长期从事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意识教强。他负责课题的宏观设计、管理、经费的筹集、人员的整体分配。其他几位主研人员有甘彩霞、胡云兰、冯琼莲、任丽芳都是中学一级语文教师,年青且精力足,改革意识教强,科研究水平较高,参与课题的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和具体控制课题组人员安排、选点、布点、部分成果的总结、撰写。课题组其它参研人员中有中学一级教师5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有刚参加工作、拥有新思想、新理念及熟练电脑操作技术的年轻教师3名,都承担了具体的研究任务。
5、研究手段现代化,研究方法科学化。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为课题组提供了微机1,供课题组检索和储存资料、数据统计、打印材料和课题管理。本课题的研究拟采用文献检索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提
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使我们的研究课题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取得圆满成功。
五、研究对象:姚伏中学全体学生
六、探究方法 a、个案研究法b、调查法c、问卷法d、实践反思法
e、竞赛法f、交流法
七、探究内容:
1、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阅读动机、阅读类型、阅读对学习成绩的作用、最喜爱的书籍类型、最喜爱的阅读形式、阅读笔记、阅读速度、阅读习惯、阅读交流等;
2、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
3、分析调查结果,进行思考;
4、根据上述数据结果,研究相应的有效措施(立足于学校、家庭、语文教师角度分析)。其中学校与家庭提供阅读硬件(书),教师提供软件(阅读方法、阅读评价),调动学生潜在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开发、利用阅读园地。
5、根据所研究的措施指导学生实践并检测学生实验成绩,对实验成绩作出分析。
6、根据分析结果寻找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律,并上升为理论
八、探究的步骤
1、初步研究过程(2008年10月—2006年7月)
a课题思考
b课题确立
c设计问卷、调查、统计
e分析数据,撰文
f研究有效的措施(形成理论)
2、实验与实践过程(2006年8月—2007年7月)
a将措施付诸实践,指导学生自能阅读和交流阅读心得;
b整理学生优秀的阅读心得,进行归类与分析;
c检测实验进展,保留并记录数据。
3、成果阶段(2007年7月—2008年6月)
a;
b实验成绩质量分析;
c结题,撰写论文。
九、预期研究成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十、最终成果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成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学生每年阅读中外名著100万字,时文40篇,完成读书笔记1万字以上,每位教师撰写相关论文1篇;2、探索出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搞好语文阅读和其他学科阅读的迁移和衔接;、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特分析思维;、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性,认识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提高其语文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8、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9、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10、初步形成具有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方法、途径;
第五篇:课外开题报告
课外开题报告
课外开题报告1
一、课题目的意义
1、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要求。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是传承文化的途径。人们常说,读书可以明智,研究可以明理,品文可以传递,嚼诗可以怡情。语言学家品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愚昧应试的学校。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都应是读书的地方。因此,作为一名学生理应要博览群书。
2、厚积才能薄发。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大凡国内外的作家、文学家他们都嗜好阅读书籍,才会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成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人。在《新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大纲中还是第一次,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克不容缓,而我们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我们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学生的心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抄些好词好句。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的挑战。
二、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概况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一个人的分析和辨别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阅读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母语。正因此,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全世界最钟爱读书的犹太民族,时刻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里度过。,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
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制度未完全消除和改变,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所以我们立于此课题进行研究,力争将我校打造成一个书香气息浓郁的校园!真正打造“幸福沁校园,书香相伴人生”的校园文化。积累相关经验,并将其推广。因此形成课外阅读体系并使学生们都养成自主有效阅读的习惯迫在眉睫。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2、探索构建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
3、研究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包括以下几个子课题:
1、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通过此项调查,统计出学生每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了解学生目前所能达到的阅读水平,掌握学生阅读的书目及阅读范围。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找出学生的阅读特点,能够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地制定出课外阅读的计划和活动。
2、构建以活动为主体的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总结出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课外阅读的活动系列,营造能充分培养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的氛围,促进我校“书香校园”的更好打造。
3、学生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研究
通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后语文成绩的变化,习作质量的变化及参加各项竞赛的统计,揭示出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的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找与“课外阅读”相关的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并为而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2、经验总结法:
实验老师从各自的研究出发进行总结,寻找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以期获得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益经验。
3、实验法:
通过设立实验班,确定实验老师,具体地指导教师实施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系列活动。
4、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当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阅读特点。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儿童文化研究的理性文化集萃。
3、课外阅读教色活动(图片)。
4、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5、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情况汇总。
七、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教龄均在以上,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2、届时将邀请县师训教研中心专家作指导。
3、学校制定有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
4、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探索出高效的课外阅读有效途径?
八、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学校为该课题研究创造一切条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成立组织机构,并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课外开题报告2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的种子,撒下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九、组织机构
顾问:xx
组长:xx
成员: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