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初探的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初探的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们:
我校《农村初中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初探》课题,经岳阳市教科院批准为市级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yjk09BA17)。根据市教科院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和专家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理念,新思想,新发展的课程改革的氛围正在形成。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如果不学会与他人合作,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与发展,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培养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学生作为首要任务摆在了我们的眼前。可是,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很多中学生思想觉悟不高,生活面狭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提高,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究底是教师未能足够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一直以来遵循着一条简单而收效不大的被动途径:学生个体闭塞学——教师全面公开灌,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有创造性的见解也得不到肯定,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正因为如此,开展农村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实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我们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与人合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也为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出色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课堂教学都广泛采用。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念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积极探究,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
目前,国内研究对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主体发展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美国倡导的合作学习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等理论问题还未取得共识;对如何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的关系,如何处理教师、学生集体、学生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等实践问题,还未形成一个立论点高、方法程序明晰合理的基本思路。
三、课题界定: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小组成员学习质量的共同提高、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全组成员构建了相互平等、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联系网,全组的成功依靠每个组员的共同努力。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参与面广,能做到人人说,人人听,人人议,在团结协作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交往技能,学会悦纳他人,又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运用的能力;既增强了小组中的凝聚力,又增强了小组间的友好竞争,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能否合群、出色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意义:在合作学习中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合作学习。
五、课题理论依据:
(一)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四)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季亚琴科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其次,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另外,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间的隔阂、歧视和泠漠,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
六、研究目标:
(一)构建 “农村初中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模型”,探索具有实际意义可行的初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二)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教师发展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教科研为先导,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吸取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精神、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教师由经验型、传统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实现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以课堂为主阵地向课外辐射的网络状情感交流体系,实现教师向“综合素质+特色”转变。
七、研究内容:
(一)根据各实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恰当的编排小组
(二)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及各学科的特点,设定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
(三)形成以《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基础,以学生需要为补充的渗透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四)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设计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步骤。
(五)确定合理的小组合作评价方案。
(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与他人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七)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意识到角色的转变。
八、研究思路:
(一)本课题研究以农村初中学生为主要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以办特色学校为总目标,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其重要突破口,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四个方面的研究:小组的分工与构成,小组合作议题的设计、小组合作与交流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研究过程分阶段进行动态交流,把理论学习与阶段研究的核心问题相结合,及时沟通,探究研究中的热点、重点、难点,不断审视研究中的案例并及时调控。
九、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首先对相关的小组合作的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我校七、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指导本课题研究。
(二)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及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三)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中的具体情况即使进行归纳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课题研究更趋系统化、理论化。
(四)问卷法:在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间开展相同的问卷调查,摸清小组合作在课堂中产生的成效,撰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得失。
十、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各研究实践中逐步达标。
(一)第一阶段:(2009、9—2009、12)第一阶段为实验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申报课题。准备实验报告,申报立项,拟定实验计划及实验实施方案;确定实验班级。
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等教育教学刊物,着重研读同仁对“合作学习”的论述,以提高理论认识,进一步指导研究。并通过教育网,深化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研究。
3、呈报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
4、初步实施。初定在实验班的语文、数学、英语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
5、撰写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在总结中查缺补漏,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2010、2---2010、12)第二阶段为试验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步骤: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2、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资料库,以备查用。
3、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了实验的成败与得失。
4、在实验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活动。通过开展合作小组语文课外趣味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合作小组“数学运算竞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开展“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团结”的评比活动,加强了小组间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点和弊端辩论会”,使学生在查资料中进一步理解了合作学习,掌握了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合作小组长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极大地培养了合作小组长的管理能力。通过每期一次的小论文《如何当一名优秀的合作小组长》,提高了合作小组长的调控能力,通过将小论文在班内进行交流学习,使每一位合作小组长都有法可循。通过开展“合作小组课外实践活动”,使合作由课堂内延伸到了课堂外,由学校内延伸到了学校外。
5、撰写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1、2——2011、5)第三阶段为提高完善期,在这一阶段主要做如下工作:
1、总结试验的得失。通过对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的有关情况的分析,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修改初始成果的得失。
2、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试验论文及研究报告,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记载体会并写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3、撰写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十一、成员分工: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邱上游
副组长:邓精忠、袁科文(主管)
成 员:邓克成、李应军、李荣升、钟立章、童永胜
该机构主要负责落实课题研究经费、研究人员,协调解决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袁科文 成 员:唐跃广、胡解霞、邓丰、方委会、王金花、毛亚丽、叶明辉、吴小丽、彭烂芳
该机构主要负责课题的具体研究,分工如下:
1、袁科文: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按照课题主管部门的部署落实每一阶段的研究任务,指导、检查课题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计划、总结。
2、唐跃广:负责年级组以及学科间的协调工作。
3、胡解霞、毛亚丽:指导“小组合作”在七年级的语文学科中的实际操作,并收集实验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
4、王金花、叶明辉:指导“小组合作”在八年级的语文学科中的实际操作,并收集实验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
5、邓克成、吴小丽:指导“小组合作”在七、八年级的数学学科中的实际操作,并收集实验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
6、方委会:指导“小组合作”在七年级的英语学科中的实际操作,并收集实验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
7、彭烂芳:指导“小组合作”在八年级的英语学科中的实际操作,并收集实验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
8、邓精忠、童永胜:指导“小组合作”在八年级的物理学科中的实际操作,并收集实验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
9、钟立章:指导“小组合作”在八年级的政治、历史学科中的实际操作,并收集实验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
10、李应军、邓丰:指导“小组合作”在八年级的生物、地理学科中的实际操作,并收集实验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
11、李荣升:具体指导负责会议记录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负责“小组合作”的相关征文与教学论文的整理编辑。
十二、经费管理: 本课题研究共需经费约三万元,其中资料收集打印和图书购置费用约10000元,培训费用约9000元,开题结题专家咨询费3000元,计算机的使用和耗材8000元。本课题研究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人审批。
十三、主要成果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本课题研究原计划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9.9-2009.12)为实验准备阶段;第二阶段(2010.2-2010.12)为实验全面实施阶段;第三阶段(2011.2-2011.5)为提高完善阶段。
目前,课题研究的实际进度严格按课题方案进行。上学期已在14个实验班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初探。实验班级的学生已基本能运用小组合作的力量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亦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小组的成员已经收集了不少课堂教学实例和教学实录,以及教师的个案反思,并且撰写了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本学期,本课题研究已经在14个实验班级的所有学科中全面推广试行。
十四、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J]《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2]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 赵静宇,“对有效合作学习的探讨”、[J]《吉林教育》、2003年:第6期、第12至13页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6321”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贵州省瓮安三中“6321”教学模式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教与学是新《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它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地区名校?这是当前教学的热门课题。
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始建于1994年,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200余人。十九年来,学校以“严、勤、博”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管理,弘扬新课程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成绩喜人。教师治学严谨,孜孜以求,参加县、州、省优质课评比屡次获奖。近年来许多教师撰写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获奖。瓮安三中是全县初级中学的示范学校,优质生源学校,在全县乃至全州都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学科教学模式,争奇斗艳,硕果累累。特别是数学教学,在十多年实践中总结推广出“6321”教学,它是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得到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的认同和运用,得到领导的肯定,得到学生的喜爱。在每年中考或统考中,数学科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上500余人次,居全县之首。本课题小组教师一致认为,“6321”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值得借鉴。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6321”教学模式------“6环节3协作,2案1宗旨”。6个环节:自学、引导、合作、展示、揉合、强化;3个协作:教师与教师协作,资源共享;学生小组作协学习,共同探究;师生协作互动,达到教学目标;两案:教案、学案;1个宗旨:能力至上。
所谓“6321”教学模式,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和展示能力的机会,然后师生通过揉捏中和提炼知识,最终进行强化,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注重老师与老师之间应团结协作,分小组、分章节备课,并进行试讲、讨论、改进,最终定案,资源共享;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是六个环节的核心工作,学生质疑、探究从这里开始;小组讨论教师要协作参与,当然不能包办代替,师生互动是各个环节的关键所在,是让学生形成定论、定性能力的最佳时刻。要做好以上各个步骤和环节,当然教师事先必须设计好教案、学案,也就是备好课,没备好课而进课堂,一切目标都不可能达到。所有步骤环节都是围绕一个宗旨:发展学生能力,即能力至上。
“6321”教学模式,还是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相互协调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研究假设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兴起的主体教育学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主体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了人的主体发展性,而且具体指出了人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科学地说明了影响和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与条件为研究解决本课题的主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6321”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教学中的高效模式,并以此为今后教学的目标模式。
2.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累研究素材和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经验。
3.关注“6321”教学模式的实验成果,关注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研究内容
1、查阅相关理论资料,统一目标,结合当前和近代教育理论对“6321”教学模式进行论证;
2、制定可行性方案,对“6321”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实验;
3、由教学经验丰富,有资历有名气的教师进行试教,并跟踪调查实验效果,制作课堂案例;
4、提高全员参与能力,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收集教学案例,汇总课题资料。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自2013年9月-2016年9月。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
① 查阅与课题相关资料,学习有关书籍,理解与“6321”教学模式相关理论,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学状况,对课题的相关概念进行初步界定,通过调查分析及可行性论证,形成研究报告。
② 归纳总结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③ 确立“6321”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0月)
① 根据第一阶段得出的结果,分析教学特点,制定合理统一的教学方案,专题进行对比论证。
② 总结论证结果,针对专题,制定更为合理的“6321”教学模式。
③ 展开实施后的教师问卷调查与教学效果测试。第三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9月)
① 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收集教学案例,制作视频资料。
② 课题组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研究法 : 对“6321”教学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3.实验法:选择班级进行对比实验测试,跟踪效果。
六、研究思路
1、课题研究报告;
2、文献研究记录;
3、教师教研论文展示(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教学心得等)相关论文、教学案例;
4、教学视频等影音资料。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开题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课外阅读,初中课外阅读实施方案,初中语文主题阅读学生实验案例的文章。创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2、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21世纪的多元文化和信息时代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挑战,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具有自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中缺少碰撞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缺少捕捉描述人性的闪光点;读物较少,阅读面狭窄,农村学校简陋的图书资源环境与新课标下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大相径庭;课外阅读的时间比重减少,电视、电影、网络等活动方式让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能减退,学生的依赖性能在潜滋暗长;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退化,由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独立阅读功能正在逐渐萎缩,学生品德也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危及民族基础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无疑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22个乡镇46所初级中学中,在校初中学生4万余名,其中农村初中学生就占了90%。当前,我县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阅读拘泥于教材,学习行为被动、他控,同时,广大农村闭塞的信息和落后的条件难为学生提供宽松的阅读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课题研究的目标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
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1、探索落实语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途径,拓宽语文阅读教学视角,改善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现状,促进初中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健康发展。
2、引导学生将“读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自觉性、恒久性和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创建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2、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3、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
4、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使用调查对比法、个案分析法、问卷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定点实验,分步实施,整体提高”的策略,实施课题研究目标。
1、定点实验。确定课题研究对象,以校本部七年级701班和703班两个班为实验试点班,根据研究计划,学生分阶段有目的地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分析和经验总结。
2、分步实施。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推进阅读过程,不同学期选定不同的读物。教师根据阶段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记录,及时评价总结,不断地激发学生完成目标任务。
3、整体提高。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方式的改变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不断拓展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二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做人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式,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变我读书为我读好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8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
2、填写好《立项申请书》,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培训研究人员;
4、结合学校教学的工作实际,确定研究对象。
(二)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5月)
1、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现状;
2、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研究,收集个案、案例和体会等;
3、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收集教学案例、阅读辅导实录和教学反思等;
4、对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收集经验总结;
5、研究学生网络阅读,收集案例。
(三)总结阶段(2009年6月-8月)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与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课题研究的管理
1、课题组成员组成:
组长:朱金碧
副组长:陈水林
成员:陈小中、洪凯华、蒋华保、吴在南、石庆国、陈新民、虞加强、詹凯征、张飞、朱荣国、朱才茂、汪翔、梅明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朱金碧:全面负责,指导研究工作并撰写结题报告;
(2)陈水林: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侧重(7);
(3)陈小中:撰写阶段总结报告并侧重(6);
(4)洪凯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并侧重(8);
(5)吴在南、蒋华保: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推荐课外读物,侧重于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6)汪翔、张飞、梅明、詹凯征:负责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工作,侧重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的研究;
(7)石庆国、朱才茂、虞加强:侧重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并进行个案分析;
(8)朱荣国、陈新民: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侧重于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第四篇:在农村初中学校 开题报告
《在农村初中学校加大国防教育力度 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行动研究》
开题报告
罗冠山
各位领导、专家:
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湘教科规[2011]004号通知,我申报的《在农村初中学校加大国防教育力度 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行动研究》被批准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1CCG004),现向各位领导、专家作开题报告,敬请批评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我们区域内及县内初中学校的调研,国防教育在我们农村初中学校相对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只是在文化课程中接受国防知识的渗透。在国防教育方面,学校只有少数的几张图片资料,内容贫乏单调,没有完备系统的教材读本体系。在研究中我们还从网上了解到浙江省的宁波市、武汉市的江岸区、上海市的南汇区等几个青年拒服兵役,不履行国防义务。政府对他们实施行政处罚。虽是个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这是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乃至民族凝聚力的较量。人口众多的农村中小学生无疑是明天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农村初中学校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一)国外国防教育现状评述
纵观世界上的一些军事强国,从中可发现,各国都将激发国民的国防意识作为强化国民的国防教育来抓。
如美国政府认为,仅靠经济的发达、技术的先进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不够的,国防教育在内容上必须努力地强化国民的精神,强调每个公民都要树立献身国家、服务国家的观念。从1910年起,美国就建立了童子军组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童子军有26.8万人,比武装部队的人数还多。在和平时期,美国童子最多时达到650万人。这是全民国防意识的一种体现。
俄罗斯在许多方面依然保持前苏联国防教育的特色,对国防教育高度重视。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各主管部门、以及各群众团体和协会共同协作进行。在校学生从9年级开始进行军事模拟实战训练。
印度国防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建立庞大的国民学兵团组织,加强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国民学兵团从1943年建立起到现在,一直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朝鲜提出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朝鲜劳动党倡导多渠道、全方位、全民国防的思想。提醒人民居安思危,防止和平麻痹思想。
日本始终用危机感来刺激国民对国家安全的关心,以增强国民的优患意识。日本国民的国防意识及性格、利益诉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造就日本军国主义狼子野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二)国内国防教育现状评述
我国高级中学、大学学校在国防教育中,每年的新生入学时都进行了军事训练。大学开设了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也安排了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
在初中、小学的国防教育中,自1989年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全国少先队员中开展“三热爱”活动以来,一种以“三热爱”教育为核心,以国防教育为主题教育载体“少年军校(童军组织)”,成为新时期在少年儿童中深化“爱党、爱国、爱军”国防教育活动。据统计,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少年军校”约1.3万余所,每年在少年军校接受国防知识教育和体验军营生活的中小学生达2000多万人。“少年军校”教育活动多在沿海城市进行,内地进行较小。因此有必要在农村初中学校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当前虽处在和平年代,然天下并不太平,我国东海钓鱼岛、南海诸岛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三、课题界定
(一)国防教育,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
(二)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则是以农村初中学生7---9年级为对象进行的国防意识教育。
四、研究意义
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公民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非常重要。在学校,国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在广大初中学生中树立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没有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存亡。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越发展,就越要有加强国防建设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国防教育,是增强国防观念,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二)纲领性文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则要求学校“开发或选择适合本学校的课程”。
(三)现代课程论(新版)倡导每一个学校都应构建出有自己学校的个性、知识和文化特色。
(四)邓小平理论 “必须要向人民群众进行生动实际的国防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认清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认清战争的危险性,认清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巨大威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因此,我们将以上法律、文件、课程论理论和作为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及建构校本课程的支撑。
六、研究目标
总目标旨在《课程纲要》和现代课程论的框架内,通过创建少年军校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利用参观、训练、走进军营等多种活动,构建国防教育文化及校本课程实施体系。形成特色的学校国防文化,让学生在少年军校中了解基本的国防理论和军事知识,树立 “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爱军习武,献身国防,强盛民族精神和气节,唤起学生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养成军人般意志,树立勤奋努力的品质,培养纪律严明的习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以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切实推进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本校及区域内实施,实现其独特的课程价值,并为区域内其它兄弟学校提供借鉴。并使之持久化、常态化。
七、研究内容
1、探索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系列、开办少年军校和校本课程序列研究。
2、探索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校本课程对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学生国防意识研究。
3、探索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及操作策略研究。
八、研究假设
如果通过以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主线,实践活动系列、校本课程为载体,顺利实施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序列。就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国家利益观和国家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使学生有乐于奉献的品质和精神。达到提高学生的国防素质。且在评价中得到体现。
九、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把学校教育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运用可挖掘的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及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形成一套完整的国防教育实施体系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实践活动上的应用与探索,期待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推动教师国防素养的提升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例证。
十、研究思路
国防教育文化在学校各方面都能得到体现,学生入学后,既是学生,又是学员。开展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主题活动,使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相结合。主题班会、传统教育、军事知识竞赛、军事竞技、走进军营参观学习、一日军营生活等,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活动方式。将少年军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开发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校本课程,使课程教育经常化,形成延续和拓展。
十一、技术路线
本研究以增强学生国防意识为行动主线,以实践活动开展、校内外教学、驻地75150部队资源利用、专家的指导、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校本课程和实施体系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构建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硬件平台。在研究过程中使农村初中学生国防意识、爱国热情和民族情节得以增强。使研究顺利进行。
十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三种方法:一是调查研究法。了解各地少年军校开办的经验先进的理念,借鉴为本校所用。二是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深入挖掘课题理论,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在研究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以缩短研究周期。三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作为研究者,注重问题设计、问题探究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使农村初中学生增强国防意识的行动研究有效开展。
十三、实施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4月)
确立课题人员,作好分工,制定管理系统,采用文献法、网上查资料查阅、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
(二)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3年12月)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以课堂教学渗透和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增强国防意识。以校本课程教学为载体,依据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实践。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效果。
(三)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论文集,编撰完成国防教育校本教材,并能在区域内其它兄弟学校得以推广。
十四、组织领导
本课题由校长亲自组织管理领导,担任课题组组长。聘请衡阳市教科所所长陈坚为课题组顾问,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的业务指导。本课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得到了县人武部及驻地75150部队提供的军事技术支撑。学校也专门出台了对课题研究经费、设备、资料保障。
综上所述,各部门都大力支持,本课题一定能按预期完成研究。
十五、成员分工
罗章安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组织策划、总结结题。罗冠山负责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王建楚负责对课题工作协调、国防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统稿 陈坚为课题组顾问指导
十六、研究成果及责任人(一)成员阶段研究成果
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现状思考
(罗章安)开发地方课程,提高教科研能力研究
(刘言生)我县农村初中国防教育现状调查
(罗冠山)增强学生国防教育 推进学校整体素质
(曹中一)浅析现阶段加强农村初中国防教育的意义
(颜新平)农村初中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胡大)爱我中华 情系国防
(王建楚、罗冠山等)在农村初中学校加大国防教育力度
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行动研究(罗冠山)
(二)最终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在农村初中学校加大国防教育力度
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行动研究
研究报告(罗冠山)
2.探索农村初中学校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及操作策略研究(胡大)
3.《爱我中华 情系国防》校本课程读本章节分工:
前言:
(项建国)
第一章: 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
(刘言生)第二章:新的历史时期国防形势
(周 博)第三章:民族英雄与国防
(王建楚)第四章:国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罗冠山)第五章: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立志国防
(罗章安)第六章: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国防
(罗召康)第七章:强盛民族精神
(宁晓明)
十七、经费筹措及管理
(1)资料收集打印、图书购置1000元;(2)开题专家咨询费2000元;(3)校本课程读本印刷费用2000元;
十八、参考文献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修订稿)》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2月颁布
《学校国防教育常规》
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年2月颁布 《现代课程论(新版)》
钟启泉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01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钟启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5-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郭元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课程新论》廖哲勋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08
2011年11月25日
第五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1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想学;二是会学。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
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在哪儿呢?近几年,研究者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邀请其中成绩拔尖、学习有法的同学多次开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学法,总结经验,探求规律。大家倾向一致的意见是:每天六节课中的新授课,都要按照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