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危机的产生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

时间:2019-05-15 10:1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诚信危机的产生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诚信危机的产生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

第一篇:诚信危机的产生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

诚信危机的产生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制度性问题,究其主要根源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从体制上来讲,政府失信是造成社会诚信度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虽然已经走上正轨,政治文明已明确作为我国建设三大文明之一。但是以“官本位”为理念的政府管理体制在短时间内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往往是政府领导人的好恶和一两句话就可以把成绩说得无限大或全盘推翻成绩。从法律制度上讲,法制的不健全,制度的不规范,政务的不透明,执法的随意性,监督的苍白无力,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等,都可能使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的状态。从国民的道德修养素质上讲,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大要素,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人口文化素质总体不高,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的状况仍将长期存在,在种种社会压力下,人们的生理、心理、精神、道德障碍等偏向失衡,这些都使得诚信危机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当哥哥不再相信弟弟,当丈夫不再相信妻子,当父母不再相信儿女,当老板不再相信员工„„在哈市开展测谎业务的一位律师说,开展这项业务半年来,前来咨询者非常多,要求测谎的理由五花八门,涉及到各个领域。测谎仪在冰城悄然火了起来,人们在为高科技进入生活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是否也为面临的诚信危机而黯然神伤呢?诚信是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强调应该具有的一项美德,自己要讲究诚信,对他人也要信任,可如今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心愿罢了。更深入人心的一句俗语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尽管我们从小就听惯了“狼来了”的故事,也被大人们威胁,倘若说谎话,就会象匹诺曹一样鼻子变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说谎还是成为了一种本能。有人说如今的社会上,是空话多,假话多,套话多,废话多,只有真话少,虽然有些偏激,却也反映了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和对谎言的痛恨。可痛恨归痛恨,真让人全说实话,恐怕也没人愿意做到,归根结底,利益趋之。赵本山扮演的大忽悠随便忽悠了一下,人民币进了兜不说,手表、自行车也没放过,且说这生意场上,你能查清有多少“大忽悠”么?领导面前,你我一介小民,敢说几句真话,“钦差”面前,倘若露了实底,等着“县太爷”回头收拾你吧!夫妻间亦如是,正如一位兄弟所说,要是对老婆全部“实事求是”,哪来的银子寄回老家赡养父母?一面骂别人不诚信,可潮流之下自己却又不得不“忽悠”,难啊,真难!谎言满天飞,说谎者或为名,或为利,或求一时平安,或祈不受牵连,谎言虽可恨,说谎者却也有满肚子的苦水倒不出。斥责谎言人人都能长篇大论,拒绝谎言却又人人顾左右而言它。当诚实不再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项法则,当它不再是不可违背的规范,当眼见他人皆“醉”,又如何能去奢望让少数人独“醒”呢!有人说,我们缺乏契约精神;有人说,我们丢掉了传统美德;有人说,应该立法加以制约;有人说,诚信要从娃娃抓起„„一瓶清水滴入一滴墨水,显眼得很,整个水质都会受其影响;而一瓶墨水滴入一滴清水,却不见有任何变化。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实在无法乐观地说,我们的社会诚信是一瓶清水,说谎者不过是那偶然滴入的一滴墨水罢了。我们只能祈祷,祈祷我们至少不是生活在一个墨水瓶里,让墨水变清实在是件艰苦的任务。希望有一天,测谎仪这类高科技产品失去市场,希望开设测谎业务的事务所门可罗雀,不是跟做这行的朋友有仇,只是明白倘若有那么一天,就证明我们的确是生活在清水里了。(作者:青萝卜)

君不见,大街小巷办证的广告满天飞?身份证,学历证,房屋产权证,应有尽有,按需索取,代价而估,如果说还差什么的话,就差死亡证明书了。这些冒牌货,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教育制度,个人的不良行为,却严重影响了这个社会的诚信制度。说的不好听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君不见,一个高考落榜的人在北京大学旁听了几节课,就伪造资料,慌称自己是北大的在读博士,骗取了某学院的信任,谋得一个高薪的职位,还厚颜无耻的索要高额的研究经费。东窗事发,还强词夺理为自己的丑陋的行经进行大言不惭的诡辩。这样一个不诚实的人,还敢言诚信二字? 军不见,民工拿回属于自己的劳动的报酬,为什么还要经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经历的艰难险阻说明了什么?诚信制度的严重的缺失。高考考场不仅人才选拔的考试,而且还是一场全社会的诚信的考试。但为什么这些年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高考舞弊案呢?顺手举几个例子:2000年,湖南嘉禾一中高考考场发生重大规模的舞弊事件,同年还有广东电白高考舞弊事件,2004年河南濮阳县三中再次发生大规模舞弊事件。2006年6月7日,洋县考区两个考点先后查出四名高二学生替高三学生考试的替考事件,根据群众举报,替考人员达到20人。这些只是高考舞

弊案冰山里的一角,就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的震撼。替考目的是什么呢?相关人员是这样辩解的,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高二的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样的辩解,就如同做了妓女还想树立一块“贞节牌坊”一样的滑稽,就像满手满嘴的油腥味却还四处宣扬自己是素食主义者一样的可笑。高考制度的公正与公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表识,也是一场全社会的诚信的考试,但为什么有些人一闻到铜臭的油腥就坐不住了,就甘愿以身试法,就甘愿承受天下的骂名呢?为了眼前区区的那点小利就随意践踏诋毁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呢?这只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诚信制度还缺乏相应的执法的力度,也就是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相应的惩处。二是我们的诚信制度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东西,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就不能更好的起到警示作用。

不诚信就是小人了吗?那如何理解善意的谎言?还有就是面对小人,我不能让他知道秘密,我难道只能诚实的告诉他么?"你能保守秘密吗?""能,那么我也能."楼上又如何理解这种行为呢?

我觉得你应该注意一下这个东西,他们可能会问你如何去判断他是不是个小人,如果弄错了怎么办?你们这时就要说,这不是我们的讨论范围,我们是在知道了他是个小人的情况下看要不要对他说谎,这对你们会有利点.哎,不对啊,辩题本身并没有要求讲诚信的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可以这样,正方,需要,是因为我们存在于一个需要诚信的社会之中,诚信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梁上君子(虽然不那么完全合乎要求的例子)不失为一个好例子反方,不需要,因为社会纷繁复杂,对小人讲信誉无疑是与虎谋皮,虽然不排除一部分的小人会为之感动,但是,既然是小人,那被感化的也只会是少数,而我们又无法分辨出对方的小人程度,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不需要讲诚信,比如有个小人要利用你,让你做什么事,问你是否有空,而你不想帮他这时候是否需要说谎呢?回答是需要的。最好例子,秦桧和岳飞,岳飞如果不讲诚信班师回朝他就不用死,所以可以证明在这个社会,在这个年代,诚信还没有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诚信还没有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实事求是的说,这世界上还有不讲诚信的人,或者说还有不少不讲诚信的人。

小霞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今年大学毕业,正在为找不到工作而着急。她发现,有的同学为了投用人单位所好,谎称自己发表了很多论文;有的同学从来不参加社会活动,简历中却成了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还有的同学考试时成绩一塌糊涂,简历里却是科科优秀。结果,善于“包装”自己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对此,小霞觉得很茫然。为什么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占便宜?

带着小霞的疑问,记者采访了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刘电芝教授。刘教授说,现在诚信缺失的现象确实很严重,而且是各个领域都有。在商业领域,公司不诚信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不诚信的行为已经是心照不宣。整个社会似乎面临着诚信危机。

原因:诚信者吃亏

刘教授说,导致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社会风气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对于不良的行为和风气,默认就是鼓励。当不诚信的行为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而又无人制止时,就会形成一种风气。

其次,大多数人都是从周围人群中学习的,周围人的行为会对自己行为选择产生影响。有些地方出现“造假一条街”,就是因为某个企业使用了伪劣原料,周围的企业也跟着效仿。

第三,缺乏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机制。诚信只是一种道德规范,不像法律一样,对人的行为有极强的约束力。试想,如果某个人不诚信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周围的人即使有不诚信的想法,也会尽量克制自己,防止此类情形的发生。

社会要建立诚信机制

那么,应该如何让社会恢复诚信呢?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应该对不诚信行为有惩戒机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德从来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要通过外在的压力,如法律、舆论来迫使人讲诚信,建立诚信体系,只要有违背的情形,就予以坚决惩罚。比如仿造学历的人,一经发现要记录在案,终生不得录取。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的不诚信将会记入个人的诚信档案,成为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污点。有不诚信记录的人,在买房、购车、买保险时,都要付出比其他

人更多的钱。目前国内也在推行个人签名制度,这样做正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将个人的诚信与自我标志牢牢捆绑在一起,增强人的自律性。其次,要让诚信观念根植在每个人的内心中。要让人们从人格特征和内心需要,自发地去讲诚信,认为讲诚信是符合自己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如果一个人整天撒谎,不讲信用,那么,他必然生活在紧张之中。这种生存状态,哪里有健康可言?诚信,是人的精神的崇高境界,每个人内心都有追求崇高的需要,只要对破坏诚信的行为严厉追究,人们就会恢复对诚信的追求。

你们连概念都未搞清就在这里夸夸其谈,可见对方并未深刻理解我们的辩题。

对方四辩的嘴巴灵巧,然而四辩所讲的却都站不住脚,对方辩手个个语言犀利,但是对方辩友所论述的都不在道理。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孔子和他弟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对你有仇的和对你有恩的,你都用一种方式来报答?

这种人不是脑子进水是什么?忘本!没记性!

以直报怨,以德抱德,绝对不能以德报怨

2008-01-29 17:29:12

我以前总是认为无论别人对我怎样,无论好坏,我都以德回报.所以当别人对我已经不值得我用德

回报了,我仍然坚持以德回报.我坚持的理由是我已经对别人许诺或者答应别人,所以要坚定不移的去做.因为一诺千金根深蒂固到我的思想里.別人的行为已经不值得我去一诺千金了,我这样做

有必要吗?

这样的話我只有活的更辛苦,且没有意义.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总该把有限的才能和情感用到最应

该的地方.我总是把自己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是不值得的.总是提倡能源的节俭,充分利用资源,但每个人本身也是资源,也不应该浪费.我写着感觉跑题了,沒啥,我只要表达我想說的就够了.中国性格——不能再以德报怨了.应该是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发表于 2007-07-28 22:02:04

中国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除了在蒙古时期曾征战境处,其它时间都是在巩固疆土,很少对外族进行侵犯.即便是有对外战争,也大都限于保家卫国性质.尤其是清朝以来到现在,中国与外敌进行过无数战争,但都是敌人侵略我国,而我们只是自卫.在这些战争中,我们有一些胜利,更多的是失败.在我们所获得的胜利中,我们并没有获得过任何的战争及其它赔偿,但在我们的每一次失败后,我们所付出的赔偿却是无比惊人的.就是这些赔偿,把个日本喂强了.把其它的很多帝国主义也喂强了.但在我们获胜的战争中,却并没有把敌国削弱多少.这就是我们中国性格所决定的战争结果.胜了,我们大度,放对手一马,败了,老老实实,割地赔款.

太早的我们不说,就从甲午赔款说起,中国一战失败,赔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割让台湾.把日本喂得饱饱的.后来的庚子赔款,又把各帝国主义喂得饱饱的.尤其是日本,从中获得了天大的利益,从此骄横不已.每一次战败,都是大量的金钱赔款.好不容易,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倒了日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结果胜了,却什么赔偿也没有得到,白白损失了那么多的财产,还使这个贼心不死的日本迅速强大起了.重新对我们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更为可气的是,日本到今天还在否认他们的罪行.这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一个失败,比打了败仗更可惜.到后来,与印度打一一仗,胜了,但我们大度,让着它.结果呢,不说赔偿,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土,也还是没有拿回来,以致今日还有九万多平方公里国土还被他们所占.还有一些其它的战争,我们胜了,但同样的,没有拿到什么好处,(除了当时出一口气外)

其实,对于那些无耻的国家,我们绝不能以大度待之.抓到机会,就应该好好利用.不能学那个无用的东郭先生,到头来自己吃亏.

在现在这个无比现实的世界,我们的中国性格必须得改了.不能再如此的大度,也不能再如此的宽容,这也应该和国际接轨.不能再天真的以德报怨了.应该是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第二篇:产生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治理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产生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治理途径 作者:李建坤 王中顺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11期

第三篇:浅析当今大学生诚信危机与道德滑坡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诚信缺失;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社会诚信道德出现了严重缺失现象.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妨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在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精心构建社会信用制度,使之能与各种禁止规则配套运行,将成为有效摆脱“诚信危机”.实现社会诚信的转折点。

一、杜会诚倍缺失的严重态势

社会诚信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品格.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么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评价标准中.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睦,业无诚信不兴旺.国无诚信不稳定,世无诚信不安宁.当今时代,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交往的基本伦理原则.还是经济交往的必然要求,是建构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伦理基石。然而,随着我国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社会诚信道德处于严重缺失状态,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既所谓“诚信危机”。“诚信危机”以经济领域作为辐射中心向其它领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非诚信现象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生产消费方面,生产经营者、销售者制假、售假、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令消费者如屡薄冰;在市场进人方面。有假出资、假注册、假地址、假担保等坑蒙拐骗现象;在市场交易中则虚假广告到处有,合同欺诈满天飞,侵权违约、赖帐不还、偷逃税金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市场监察中假审计、假处罚、假查真放,地方保护主义横行;在市场退出方面,作假帐、报假亏、假破产等五花八门.如此等等.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猖撅,问题之严重、性质之恶劣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或诚信经济.信用已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支柱.因此,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急需新制度的供给来保障诚信的实现。

在政治领域.也充斥着各种违反诚信原则的政治造假、欺上瞒下、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部分当权者对外许下不少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诺言.暗地里却为个人或者某一小集团的私利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侵吞国有资产。致使许多行政计划和项目形式主义严重、华而不实,一些当权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政绩和能力.对上级报喜不报优,甚至捏造数据,虚报政绩,对人民的疾苦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采取掩盖欺瞒的手段为自己的仕途铺路;一些官员表面以公仆自称,而在实际中对普通百姓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派头,空话说得多,实事办得少.缺乏基本的求实精神。政治领域中的“诚信危机”与政治腐败相互助长,成为政治腐败的一大症结。

思想文化领域也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现象。不少书商和出版社为了谋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于不顾,肆意抄袭、剿窃、盗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场鱼目混珠、良芬不齐的混乱局面。就连一直为人们尊崇的文化圣地—学术界。也净土不在,流行学术腐败.可见学术界的诚信求真精神也面临严重挑战。在名利的诱惑和驱使下.甚至各种假文凭、假证书也随处可见。诚信是科学和学术求真求善的本质要求,失去了诚信,学术就沦为从根本上违背学术精神的伪学术。

不仅如此,“诚信危机”还以其无孔不人的态势渗人到社会生活当中,在社会生活领域滋生猜忌、隔膜和不信任感,动播了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践踏了人们的道德信仰。

二、诚倍缺失的制度根源

出现上述较严重的社会诚信缺失,我们不能简单将之归结为社会转型期必然出现的道德滑坡,而应该认真分析目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关键原因.积极探讨消除危机实现社会诚信的有效制度安排。

我国自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一直在努力完善政治经济体制、健全政策与法律制度。而我们在探寻“诚信危机”的社会原因时.也一直把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与法律的不健全归结为社会诚信出现严重危机的诱因。但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和政策供给.我国社会政治道德法律制度上的空白和缺陷在不断填补。就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而言.我国不仅已建构起了对市场履行管理职责的组织系统和对市场主体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市场中介组织系统.而且也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市场法律体系,有了关于市场主体的法规(如企业法、公司法等),有关于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法规(如物权法、债权法、保险法、专利法、商标法证券交易法、著作权法等),有关于市场体系的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还有关于市场管理的法规、关于宏观调控的法规、关于社会保障的法规等等。可见,如今绝大多数损人利己的不道德、不诚信行为已不是靠钻法律制度的空子而得逞,而是明明有法律、有制度的禁止仍要公然冒犯。例如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权毁约、赖帐不还,偷逃税金、走私骗汇、权钱交易等大量不诚信行为,都是被刑法、经济法和政纪、党纪等所不允许而仍然为之。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缺乏新制度,而是新制度的供给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导致被新制度禁止、防范的行为在制度实施后仍然大量发生,甚至有增无减,或者虽有所减少,但远未达到制度供给的预期效果。这说明,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对背弃诚信行为的惩治滞后,失信产生的市场代价滞后,有些失信代价甚至在政治权力的保护伞下(如地方保护主义)得到化解。鉴于此,要恢复社会对诚信的有效供给,在制度安排上,不能仅仅通过制定各种禁止规则就完事大吉,还应在制度结构上和操作方法上为制度中的禁止规则配置信息反馈机制和保障机制。信息反馈机制负责对被禁止的行为进行监督,做出信息反馈。保障机制则负责根据前者提供的信息,对行为者做出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使损人利己的非诚信行为难以隐匿,让损人利己者感到畏惧而不敢轻易违反禁止规则。应该承认,目前绝大多数制度的低效或无效,都是由于这两种机制的不同程度缺位所置,如偷逃税金、权钱交易的大量发生,主要就与缺乏灵敏的监督有关,坑蒙拐骗、侵权违约、赖帐不还、公款消费的有恃无恐,主要就与惩罚机制的实际不到位有关.因此,要消除诚信危机、构建社会诚信,目前函需增设一个能与各种禁止规则配套却一直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制度—社会信用制度。

三、社会信用制度的效用与构建

社会信用制度,是有关个人信用、法人信用乃至政府信用、国家信用的制度,它是指社会监督、管理和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运作机制。当代社会信用制度以微机和互联网等高科技为技术手段,以信用机构和金融机构、工商管理机构、税务机构、法院等机构的协作构成信用管理体系。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应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信用登记制度,含义是每个准备谋取职业、开立银行帐户、存款贷款、消费信贷、租房、注册公司、经营企业和从事其他各种交易活动的人,事先都要进行信用登记,然后只能用实名和终生信用代码进行这些活动并形成各自的信用史,见之于信用档案。二是信用评估制度:资信评估机构根据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管理、法院等机构及用人单位、业务往来人提供的信息掌握每个企业和个人的资信情况和信用史并予以评估。三是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评估机构将以合法的渠道定期向社会发布信用信息,不讲诚信的“黑名单”和讲诚信的“红名单”将同样公布于众.同时,任何人或企业都可以向资信评估机构征询任何一个准备与之进行交易的企业或个人的资信情况,以决定是否与之交易或以何种方式交易;而对某项交易没有把握的交易者,可向信用担保机构寻求担保。四是信用规则保障:对有不正当交易行为或违规行为的企业或个人,资信评估机构给以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机构有权视情况做出赔偿、加倍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吊销银行帐号乃至永远不得重新注册公司、永远不能重新申请银行帐户等征罚。

有了这样的信用制度,各种损人利己的背弃诚信行为就不能再横行无忌了,讲诚信者与不讲诚信者的博弈情况会发生根本改变。首先,讲诚信者不再容易被不诚信者暗害,因为他现在可以轻易地从资信评估机构了解到对方的资信情况,一旦发现对方信用度不好,就可终止与对方的交易.即使不小心上当吃亏,也有保证通过银行或信用担保机构较便捷地获得对方的赔偿金。其次信用不良者的损人利己伎俩不仅处处变得难以得逞,而且出现巨大风险:信息评估机构给其的不良记录,肯定会让不诚信者在今后的就业或营业中困难重重,甚至有可能遭至永远被开除出市场的征罚,具体表现为,一个市场主体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既会遭到金融、工商、信用等机构的追究和惩罚、被剥夺违规所得,也会在社会上立刻变得寸步难行,求职没人要,贷款没人给,消费没人赊,租房没人愿租,经营没人来„„。这种灵验的恶有恶报的机制的存在,使那些想千坏事的不良之徒不得不为之却步。这种状况按经济学的解释是损人利己者基于自己的成本—收益比较,发现违信损人,不仅失败的风险很大,而且即使侥幸得逞,长期成本也远大于短期收益.社会信用制度正是根据成本—收益原则,构造了一个信用违约成本大大高于违约收益的社会环境。最后是越有良好信用史和在资信评估机构显示出信用度高的个人或企业,越容易取得其他市场主体的信任并达成交易,而达成的交易越多,不仅获利越多,而且信誉度越高,声誉越好,由此形成信用与经济利益的良性循环,人们从而真正具有了愿讲道德、愿守信用的内驱力。

惩恶亦是扬善。信用制度对不守信用行为的排斥,就是对守信用行为的鼓励,对不诚信的惩罚就是对诚信的奖赏。当社会信用制度的安排让信用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行证,让诚信成为人们弥足珍惜的无形资本时,也就是我们摆脱诚信危机最终实现社会诚信之时。

第四篇:中国,道德危机?

中国,道德危机?

单名扬 2011级法硕一班

一、前言

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的小悦悦在相继被两车碾压之后,冰冷地躺在血泊之中„„10月21日,随着一个鲜活生命的流逝,对小悦悦施以援手的拾荒阿姨被众人赞扬,碾压他人却逃之夭夭的肇事司机被舆论声讨,女孩母亲的监护职责也被社会关注,而更多的人则感叹那18位路人的冷漠与无情,道德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近年来,随着网络等媒介的发展,舆论力量得到不断壮大,一些负面社会事件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南京“彭宇案”、“郭美美事件”等的出现,让我们不禁反思,不禁疑问,当下的中国社会真的处于道德“危机”之中吗?中国社会真的世风日下了吗?

二、长河落日,对传统的冲击与继承

还记得在小学时代,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主题电影,名为《离开雷锋的日子》,故事中,主人公乔安山身为雷锋的亲密战友,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着雷锋同志那乐于助人的可贵精神,其中他救起被撞老人反被讹诈的情景与今天的一些事件颇为相似,但是影片中他的执着与坚持最终换来的是大众对他的尊敬和对雷锋精神的继承。

回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之路。

如果问起我们中国人,能够诠释传统道德的词汇有哪些?相信“孝慈”“爱国”“仁义”等必会高频率地出现。而在传统道德的形成过程中,儒家思想、佛道文化等因素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激烈的社会转型期,新兴地主阶级与传统的奴隶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国家四分五裂,礼乐崩坏,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孔子,这位在西方学者眼中,可以与耶稣并论的东方圣人,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开启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凝结升华之路。从一定角度而言,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是以儒家道德为核心而萌芽、发展、成熟和消亡的。其中,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主张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奠基之举。此后,历代王朝统治者虽然在尊崇程度上有所差别,儒家思想也经历过佛道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历史冲击,但至清末民初,其依旧是中国社会道德中的一条主线,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同时依靠着封建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影响,也渗透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文化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立而生的东方文明。

在中国社会对传统道德继承发展的道路上,近现代可称为一个划时代的“拐点”,而其中的五四运动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在那个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年代,西方的民主与科学、苏俄的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并被一批批仁人志士接受和传播,而封建主义作为社会矛盾的中心,其思想核心儒家学说便被至于争议甚至批判的境地,其中的纲常伦理、忠君思想更是遭受着疾风骤雨般地冲击。笔者认为,对于五四运动中“打到孔家店”等针对儒家文化的号召更应理性客观地看待,对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作用与地位理应公正科学地予以评价。诚然,在那个废旧立新的时代,西方“自由、民主”的口号,苏俄“共产主义”的理想

更有号召力和社会价值,但过于盲目地否决已有数千年社会基础的儒家文化,极端激烈地摒弃纲常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思想的混乱,甚至影响深远。随着时间的流逝,那道在传统文化上刻下的伤疤似乎一直在隐隐作痛,并产生了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虽然儒家文化一直与封建帝王的政治功能息息相关,作为其思想工具统治民众,但其中的孝道、仁爱、忠义等核心理念也是从人性的本身出发,引导人们的个性发展,并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不断调整以使自身具有普世价值。所以,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并正视其影响,趋利避害,对一个民族的振兴至关重要。

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群众怀着对社会主义美好前景的向往,辛勤劳作,团结友爱,进而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先进标兵,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便已是耳熟能详;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发展进入了更高更快的节奏,中国社会也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型与变革,人民群众的角色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价值理念在推动经济建设大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似乎也冲淡了我们对社会理想的坚守。“社会里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这已经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使通过调查量化,也很难使人们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不过,“感动中国”等栏目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感动人物对道德的坚守、对价值的追求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与此同时,一些关于儒家文化的复兴活动也再次引起了世人对传统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孔子学院的设立、对国学中儒家文化的研究新潮、以及学者(如于丹等)对儒家著作的宣传介绍,即使有形式主义之嫌、快餐文化之弊端,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起到引领大众思维导向的作用,在引导国人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辗转反侧,当代社会真的遭遇道德危机了吗

提到“危机”一词,不禁让人严肃起来。政治危机可能引发政府的倒台、国家的动荡,经济危机关乎民众切身利益,高失业率、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词汇于近年来更是不绝于耳,而道德危机虽看似无形,其影响比之前两者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负面作用可能更加触目惊心、令人咋舌。近年来,一些如上文所述的社会焦点事件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讨论,人们纷纷质疑、反思,甚至奔走呼号,“社会真的到了如此冷漠之地步吗”、“中国真的处于道德危机之中吗”。

想要解答以上疑问,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以下几项因素值得参考。

(一)社会转型中的精神阵痛

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依此而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必将对传统意识形态形成有力冲击。举例示之,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各大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国际竞争趋势以及世界市场形势的客观变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进行具有攻坚意义的体制改革,力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摆脱亏损困境,并以带头人的姿态引领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丰硕的改革成果令人振奋,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希望,但其中出现的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引人深思。西方的市场经济经过数百年的锤炼已经日益成熟,其公司制的管理形态及理论在我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逐渐被引入并发挥巨大作用,而其带来的意识形态冲击更对中国传统的精神理念形成挑战之势。封建传统中的集权制思维与现代西方的分权结构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相互角力,博弈之下,领导腐败、员工谋私之事例层出不穷。而在主要

矛盾之外,一些次生矛盾也倒影出道德层面的问题与缺陷,领导层基于功利、政绩等方面的追求致使其与工人阶层之纽带断裂,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凡此种种,都揭示出,在中国社会物质形态转换的过程中,其与意识形态的变化存在着步调上的差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统治阶级的号召,不仅具有指示作用,在当代,似乎更多了一分警醒意味。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稳定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如何引导人们的意识形成合力,团结、友爱、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统治阶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一位中国人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人生命题。

(二)信息时代的舆论导向

20世纪50年代末,以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出现于西方国家。而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中国民众受到网络等媒体的影响日益加深。可以说,网络等新兴媒体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全方面的、革命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受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影响局限于烽烟、驿站、飞鸽传书、派遣信使、官府通告等形式,而这些传播方式也受限于事项以及人群范围。近现代,随着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出现,公众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得到大幅提升。而当代社会,手机、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各种社会信息井喷式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我们更快、更多地了解到了国内、国外的一些重要事件。这种力量在带给人们快感的同时,也发挥着一些隐性的作用。例如,在“小悦悦事件”中,媒体的广泛宣传使得受害者家属得到了更多人的援助,在拯救女孩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将一个社会课题摆在了公众面前——“是什么让18个过路人如此冷漠”。接着,人们开始反思、声讨、游行,针对道德滑坡开始一系列讨论,希望能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而反观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笔者认为需要一分为

二、结合其他因素来综合看待。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媒体对“见义勇为”反被讹诈这样的事件的曝光,更多的人也许是出于自我保护等角度出发,选择“见危不救”、“见死不救”,从而又引发了另一轮媒体关于道德问题的报道,唤起了人们的“循环”思考和思想矛盾。这里,笔者认为,部分新闻媒体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也存在着夸大报道、失实报道等问题,而这背后可能牵扯到的是媒体对利润、对关注度的追逐。另一方面,媒体在将焦点落到“道德”之上的同时,是否对深层次原因进行解读,是否对解决方式进行理性探讨,更值得我们去发掘。诚然,一些社会事件反映出了当下中国社会道德建设之不足,但在综合考虑的角度下,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建设、法律规范等社会力量是否也已经足够完备,这样的问题也许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三)“地球村”中的思想交锋

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方式的变革,让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世界人民处于更加开放的环境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GDP逐年攀升,国际影响也日益加强,意识领域的国际交流更是此起彼伏,中国的一代又一代人在继承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在中国人的眼中,“百善孝为先”、集体主义、勤俭等是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与此相对应,西方文化中的自由、独立、个人主义和“超前消费”等观念看似则背道而驰,也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中国大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5·12”地震中,“范跑跑”事件一度使得舆论哗然,人们都在质疑身为师长的他为何在危难关头会有如此举动,而当事人范美忠的回应更是值得反思。然而,这却是当代中国社会里,道德领域价值观冲击的真实写照,是追求“自由公正”更有说服力,还是“先人后己”更值得颂扬,一时间莫衷一是。现代文明之中,社会尊重个体合法、合理的多样化选择,这是保障人权之所在,也是人性本

质的一种必然反映,而提倡“礼义廉耻”、“包容厚德”的中华文明也正经历着这样一种选择的剧痛。在选择与扬弃的过程中,不同道德价值观之间的博弈将决定一些焦点事件的社会效应,怎样去规范和引导,以达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中华精粹和西方瑰宝的完美调配,才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方向所在。

在思考一些负面社会事件的时候,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原因之所在,将有助于认清事件背后的本质。而在思考过以上问题之后,笔者认为,讨论中国社会是否处于道德危机之中已经不再是首要问题,因为“道德危机”本身并不存在统一的评判标准,作为人类意识领域的重要一环,其更难以像经济指标一样进行量化分析。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应集中于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我国道德建设该何去何从。

四、长风破浪,道德发展方向之我见

在普遍联系与发展的理论中,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道德,作为一种调节人们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社会规范、意识形态,其依旧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与其他因素相互影响,彼此共生。如何进行我国当下的道德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营造良好的现实环境

作为社会调控方式之一,道德与法律、国家制度等规范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道德,作为人民群众内心的意识,其制约途径主要是个人的良心劝导与社会的舆论谴责,相比法律的国家惩罚手段,其强制力和威慑力要薄弱很多。在生产力尚未达到高度发达、人民意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单依靠道德力量来规范显然远远不够。所以,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完善合理,在法律设立及实施中的严格划一,将有利于道德发挥其内在的规范力量,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解决社会变革中的道德问题。

(二)积极借鉴,继往开来

如笔者第二部分所述,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道德,在经历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提倡、颂扬、质疑和批评之后,如何由当代中国人更好的评价与继承,是一个关乎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尽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孕育的西方核心文化价值观对于当代的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个体成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思想交锋的过程中,若迷失自我,盲目推崇,则势必导致中华文明的衰微,必将阻碍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合理地分析中西文化、道德中的价值差异,从实际出发,在继承优秀传统道德的同时,积极借鉴,才能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真正为社会大众认可和接受的道德建设之路。

(三)明确媒体道德责任,正确利用舆论导向

在道德体系建设中,新闻媒体将发挥重要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客观、及时地对善良、友爱等优秀品质进行褒扬,以及对自私、贪婪等恶劣品质给予批判,将有助于社会大众明晰

善恶,分清良莠,规范自身行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应建立媒体监督机制,杜绝对网络等媒介的恶意利用、严禁肆意炒作以混淆视听,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规范新闻媒体的道德责任,正确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并建立和完善舆情解决机制。

(四)共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社会成员坚守自身责任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身队伍的建设、纪律的维持将对社会大众产生重要影响。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具体工作的奉献精神,对个人作风的严格把持将起到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反之,腐败行为、政绩工程、“官本位”等不良现象只会增加群众对国家的失望情绪、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质疑程度和对统治阶层的不信任感。此外,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实践自己对美好道德的信仰,学校之教育,家庭之培养,工作单位之循循善诱,社会组织之宣传引导将形成道德体系建设之合力,使优秀传统与现代文明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道德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道德水平理应更上一层楼。因此,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仿先贤、开后世,担当起“匹夫之责”,以助我泱泱中华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夙愿。

参考文献

[1] 李萍,《中国道德调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

[2] 刘时工,《道德的个人与邪恶的群体》,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3月第33卷第2期。

[3] 蒋德海,《道德死了,司法能独活?》,检察日报,2011年第003版。

[4] 马慧茹,《医治道德危机媒体大有可为》,德州日报,2011年第002版。

[5] 汪玉凯,《中国社会转型是“双转交织”》,北京日报,2011年第021版。

[6] 谌娟,刘海元,《中西道德文化差异管窥》,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9期。

第五篇:道德诚信

培养学生道德诚信,构建和谐社会基石

小学部

一、典故给人们的启示:

典故一: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典故二:烽火戏诸候: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俗话说“人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不仅对个人,及至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什么是诚信?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的讲就是指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病入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价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人生活在社会中,总得与人交往,总得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好各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失去运行之规。

三、为什么要提倡诚信?

1、“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贯穿其中最重要的道德思想就是“仁义礼智信”,所谓“信”,即做人要诚实守信,这是中国人历来崇尚的一种行为规范,诚信是为人之根,是处世之本;诚信是金,古代就有“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成语,先人们把诚信视为生命、千金,因而使我中华民族以优秀的传统美德著称于世。

2、一位名人曾说:“在一个不必为失去诚信付出代价的社会发生什么都不奇怪”,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自中国进入经济时代以来,中国的诚信却在世人面前大打折扣,谎言、失信漫天飞,出尔反尔,言过其实,欺上瞒下成为一种时尚,以次充好,造假盛行,东方文明古国的道德教育遭到失落,中国人的道德正在接受世人的关注和考验!这岂不是历史在和中

国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吗?

前不久,《扬子晚报》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安徽滁州一位50多岁的老农民来到南京务工,等他打算回住宿地时才发现口袋里的钱买车票还差5元。他在南京举目无亲,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向玄武区某民警借了5元钱。5元钱,也许谁也不会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被人们认为素质低下的农民借去的呢?但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农民就将5元钱给这位民警送来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什么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透露出来的质朴,折射出来的诚信,却不能不震颤人的心灵。

3、活在这个时代,这一件小事竟然刊登在一份报纸的新闻。代表什么?纯粹是在赞美这个农民的诚信吗?再深层次地想,这是否意味着在这个物质泛滥,精神缺乏的年代,诚信已经是一种奢侈品了吗?

我们再来回顾二个刻骨铭心的反面例子:三鹿奶粉事件:石家庄市“三鹿集团”做为我国具有60多年历史的奶制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见利忘义,背离了真善美,选择了假恶丑,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几百名食品用该品牌的孩子肾结石,舆论一片哗然,国民深感愤慨。南京的彭宇案:南京一老太太在公交站被人撞倒,刚下车的彭宇扶起老人,将她送到医院,可事情却来了180度的大转变,彭宇被老太太及家人说成是肇事者,最后对簿公堂,彭宇最终被判赔偿近5万元损失。有人说,彭宇案,让全国的道德观念,诚信品质倒退50年,留给南京的是挥之不去的伤痛,更要命的是接二连三产生着链接产效应。

我们要问,我们的国民们怎么了?我们的国家怎么了?诚信哪里去了?道德哪里去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

1、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有素养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2、诚信是立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3、诚信是齐家之道: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

4、诚信是交友之基: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诚信是为政之法: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前不久,听一熟人从日本、韩国旅游回来,深切的感受是:泱泱大国的中国,在礼仪上,在诚信上,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标杆了,东方文明的代表业已不是中国了,是韩国和日本,别的国家为了信义可以抛弃利益,为了国家的声誉可以不讲个人得失,在我们国家这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我们的人发只要争到钱可以不择手段。

6、诚信是经商之魂: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7、诚信是心灵良药: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

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

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怎样对学生从小进行诚信教育:

1、营造诚信的良好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他的道德观念、行为操守就受这些外在环境的影响。我们广大教育者和家长们要做的是努力要营造良好诚信道德教育的环境,逐步形成个人讲诚信,家庭讲诚信,社会讲诚信,国家讲诚信的和谐氛围,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学生想不不诚信都很难。这里需要厘清两个认识:(1、社会大都不诚信,我们个人还需要讲诚信吗?社会是由每个公民个体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等别人诚信了,自己才肯诚信,那我们断言,我们曾经美德将永远不会存在了,所以我们每个有修为的人,都应该成为道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不诚信有收获,诚信岂不是吃亏?

我们要说,随着道德观的完善,随着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随着社会和谐度的提升,那种不讲诚信的人、事、企业、团体将无处遁形。“老实人不会吃亏,或者说老实人总有一天不会吃亏”这是社会发展趋势。

我们家长要做好二方面的工作:(1、不能对孩子随便说着玩:《曾子杀猪》说曾子是孔子出名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2、做好表率:不管我们的家长是为官还是为商,与人相处,待人接物,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标杆,什么是道德允许的事情我们就去做,什么是不允许的事情,我们就坚决不去做。让您的行为受到孩子的认同,做一个孩子心目中操行高尚的人,他就乐意沿着您的足迹去走。

2、提高学生对讲诚信的必要性的认识。孩子知识少,懂得的道理浅,缺乏生活经验,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家长老师平时应多给孩子讲明“诚实守信光荣、见利忘义可耻”的道理。要给孩子明晰相关的诚信道德标准:什么是诚信,从哪几个方面做是诚信的范畴呢?(1、遵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做为我们每个人,在答应别人的要求时,或者承诺时,一定得三思而后行,办得到的就答应,办不到的就不要答应,如果答应了的事情,就是想尽千方百计也要争取兑现。如果有客观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承诺不能兑现,则需要及时说明,寻求别人的谅解。

(2、真诚待人: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不要虚情假意,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言行相符,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3、诚信的内容: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求孩子力求做到:不说谎话;诚恳认错;诚信作业、诚信考试;遵守校纪班规;实事求是的对人对事;拾金不昧等等。

3、大力传诵诚信的故事,激发诚信的兴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激发兴趣在诚信教育中显得特别重要。而这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的态度、感情和一系列工作。我觉得最好激发诚信兴趣的做法是大力传诵诚信经典故事,虽然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诚信反面典型案例,但是社会的主旋律还是好的,讲信用、重诺言、实事求是的人和事还是占有绝大比重。中华文明五千年,讲诚信的案例举不胜举,我们家长要随时随地能给孩子讲出其中许多小故事:曾子杀猪、郭汲守信、尾生抱柱、立木为信。还有现实版地许许多多的诚信故事:替哥还债等。我们要让孩子陶醉在这些故事中,从中汲取诚信的道德营养,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帮助孩子辨别生活中失信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追名逐利,远的有激素奶粉、染色牛肉、有毒香肠、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企业失信让国人愤慨;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重庆的万鑫案等让国人汗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和孩子也天天被失信包围着,一些人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开门招商,闭门宰客。怎样教育孩子呢?我们不可能扭转乾坤,但我们能力所能及,我们不能承担起整个国民的教育,但是我们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不必要回避这些,相反地要给学生讲深讲透这些案例,剖析他们的得失与利弊,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伤害,让孩子从这些反面的例子汲取成长的营养。

5、对于学生讲诚信的实行家庭奖惩:孩子的诚信意识和水平的自律性还较差,很大比重还得领航他律。倡导诚信荣辱观,做法上可以把奖与惩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赏罚分明。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诚信的事应该去做,失信的事坚决不能做;诚实守信利国、利人、利己,见利忘义误国、误人、误己。

家长同志们,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心情灰黯,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快。

下载诚信危机的产生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诚信危机的产生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沃尔玛诚信危机升级

    沃尔玛诚信危机升级  日期:20111014    作者: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 ◆导报记者 邵好 济南报道出售假冒“绿色猪肉”的重庆沃尔玛或将面临严厉惩处。9日,重庆市食品安......

    食品安全拒绝“道德危机”

    材料阅读 材料1: 李克强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下决心解决群众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他指出,今年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一是严肃依法进行整治......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一个永恒的话题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一个永恒的话题一、问题的提出 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是立身之本。在各类就业招聘中,毕业生的何种素质最为用人单位所看重?日前,来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

    道德与诚信

    道德与诚信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行业事关生命安全,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资本,更要......

    道德与诚信

    近日,我们浙江师范大学开展了“诚信与我”征文大赛,评出了6名获奖者:一等奖是外语学院孙鹏的《网友记》;二等奖是教育学院朱琳的《关键是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杭幼师学院胡文......

    诚信道德主持稿

    “讲道德,守诚信”展演活动部分台词 开场白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女:当十八大的光辉照耀着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踏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 男:当十二......

    诚信道德讲堂

    “诚信”校园道德讲堂主持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集美小学校园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我们开设道德讲堂,通过这个载体,让同学们有一个地方交流......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孔子曾说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原来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道德感和责任感,是个人道德约束和品德修养的问题。 ???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道德和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