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面对新课改,有过迷茫但同时也激发了我挑战解决困惑的激情,我和课改共同经历着困惑、挑战与成长。
关键词:课改、困惑、挑战、探索、实践、成长。
课改,像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吹走了陈旧的阴霾,为学生打造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课改”势在必行,这是我国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一线物理教师,几年来,我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在不断的实践中,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同时也激发了我挑战解决困惑的激情,我和课改共同经历着困惑、挑战与成长。
我首先遇到的是课改与时间矛盾:课改的课堂,我深深地看到了自己和学生的惊奇变化,也非常想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课改,于是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很多教师开始了教育反思与实践。但是,教师们太忙,上面的检查也多,让老师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忙“是课改后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其实,忙是好事,但是忙得要有收效,要忙在点子上。有时不必要的应付,甚至是虚假的造假,老师们已经厌烦透了。我们还处于课改的初级阶段,我们还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所以,为教师的研究,多提供一些服务,比如时间的保证,书籍的提供,老师们会做得更好。过去有种形象说法,老师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需
有“一桶水”,凭的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而现在,老师不仅要有“几桶水”,还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才揽得下这“瓷器活”。我县教研室及时为全县老师提供了课改新学案,使我们的导学案有一定的方向和参考,周六周日请教改专家对骨干教师培训,也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的课改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
时间上充足了,我们又遇到了课改与考试的矛盾。课改,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的自信展示等。课下教师也注重了对于学生的关爱。但是,年终的考试,有很多平日注意的上述这些素质,是考察不出来的。所以,在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应试教育上,让有的老师很失望,很痛苦,一线教学的老师们感受更深,也更为难。因为接受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差生,不管是没“开窍”也罢,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也罢,其表现都是厌学、逃学;课改中的差生,学习态度端正,并不厌学逃学,但就是由于没成熟,一科或几科成绩老是上不去,加之,新教学方式强调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这些本身没长性的差生自然难以适从。课改怎么了?课改的前途在哪里?旧的要打破,新的却出不来,所以大多数地区情愿回到旧的圈子里,因为这样更保险。于是有思想的老师在思考,应试教育存在的优势在哪里?课改的不足是什么?应该如何做到课改和应试教育的结合?应试教育训练扎实有效,学生的学习紧张严密有序,师生缺少的是个性的张扬。新课改则大力弘扬个性,学生活跃积极主动,但不能静下心来扎实训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两者很好地结合,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很好地开
发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最好效果。这两者的结合,很不容易,但我们要掌握这两者的精华,两手抓,两手硬。课改初期,教师是辛苦的,我们努力探索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又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导学案中精加入课堂检测、积累反思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应试也得到了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学生创新方法,然而不去引导学生把已知的创新理论变成创新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创新行为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得到教师的认可,其心理就会有一种进一步创新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使他们逐渐养成创新习惯。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才能做到即张扬学生个性,有扎实知识,达到一个我们想要的目标。
课改一天天的过去了,学生“苏醒了”但我们又感到了课改与管理的矛盾。学校特别是初中,考试要有好成绩,就要严格管理。只有严格管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好的学生,才会专心投入学习。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必会压抑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个性。比如学生上课,不能左顾右盼,必须专心致志。即使老师不在时,即使有的老师讲得不是很精彩时,学生也须调整好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一天八节课,课课要做到,多么不易啊!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于学校学习的失去兴趣,导致学生失去个性,虽然老师在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严格管理和弘扬学生的个性方面,存在着矛盾。唉!我们教育的思维,我们教师的思维,已经远远落后于
孩子们对发展的渴求!他们,是活泼的,是有着强烈探索欲望的,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生产了太多的标准件!新课程强调的理念是: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长期应试教育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始终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要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我们必须重新建构师生观。教师教学要民主,不以学生的成绩、性格、出身、长相来决定对学生的态度和要求标准,对全体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应及时肯定,表扬有促进的作用,让学生体会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所带来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感。对学生学习上的错误不应冷嘲热讽,而应真心帮助他们。优秀的教师通常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讲解和风趣的语言“征服”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与教师、同学和谐相处,能没有顾虑或很少顾虑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能没有思想压力地打开思维闸门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要通过这样的课堂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的价值。
我们学习了很多课改先进校的经验,我们也经历了临帖入帖阶段,放手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相信学生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空成长。
在课改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浮躁现象,其一,教师不能静下心来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学历史,知古人,开阔视野,扩展思维,扪心问问自己,读了几本书?对中外教育,中外历
史知多少?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图书馆里就读了4000多本书,他脑中的境界,他思想的海洋,能不深远吗?而我们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阔,犹如井中之蛙,目光短浅,如何能引领学生到开阔的视野?即使再敬业,再认真,受到思维和眼界的限制,也不会前行多远。第二、钻研不扎实,浮萍现象随处可见。在好多人眼里,课改犹如一阵风,令某些领导和老师昏了头,看不清方向,重形势不重实效,重结果不重实际。课程改革和应试教育的同时并进,弄得一线老师怨声载道叫苦连天,不知该抓什么。其实,这也是老师的心中没有自己原则的表现。无论课改或者应试教育,它的目的都是一个: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能做得更好,其实,权利掌握在我们手中。潜心研究的人少,跟随叫喊的人多。只重眼前的人多,重视长远发展的人少。领导们浮躁,教师也跟着瞎跑。到最后,改革的理念是什么,改革的途径是什么,老师只记住了一点皮毛,根本没有深入到身体里,心灵里,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大家像架了一座空中楼阁,当阳光出现,浓雾散去,海市蜃楼不见了。对学生,又恢复了原本的一套。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首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书,会让我们学会理性的思考,会让我们正确地面对现实,然后踏踏实实教学,扎扎实实研究。夸美纽斯一生,历经坎坷,但唯一不变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对教育的实践,对哲学的反思。陶行知一生,受到好多次敌人的搜捕,但他仍保持着对教育的一腔热忱。“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太安逸的生活,会让我们流入世俗。我们,要勇于面对课改中的一切问题,“存在的即
是合理的。” 分析存在中的问题,是弊端,要究其发生的原因,想出合理的对策,大刀阔斧的进行手术。不要遮遮掩掩,越是遮掩问题越会发展得大,只有解决问题,我们才会进步的快。“人心齐,泰山移。”只报喜不报忧的局面该结束了,抱怨的现象才会减少,整体的教师队伍,才会齐心协力共创课改的宏伟蓝图。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去浮躁求扎实,去名利求真实”踏踏实实,是做人的本性,也是改革的本性。
尽管课改的每天我们都在忙碌着,但依然觉得很充实;尽管我们不富有,但也不贫穷,我们有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几年来我和学生在课改中共同经历着成长,几年的课改也让我一直不断地思索着,不断地努力着,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物理教师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教师。“境由心造”——用快乐面对你的人生,用快乐诠释你的事业,那时你会发现课改下每天的阳光都是温馨而又灿烂的。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初级中学王晓林
电话:***
邮编:063506
工作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是2010年新招聘上岗的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我正好赶上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聆听了范局长的讲话,学习了课改的理论,学校又组织全体教师到太谷三中、灵石二中、横水中学参观学习,教学改革如狂风暴雨般冲击着我们的课堂,在一年多的大胆实践中,我们的课堂有了崭新的模样:先前的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等教学观念已经渐渐逝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我们教学的根本宗旨。
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我认真学习了学校制定的《“导、学、练、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新授课全部使用导学案,按照“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巩固练习、拓展探究”五个环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出现更多的是学生活跃的身影,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老师讲的少了,逐渐引导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可以说,课改使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
导学案作为整个课堂学习的载体,它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导学案的操作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学习采用四个人围着坐的形式,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
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果。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主体、多元、生动、和谐的高效课堂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在课堂中我强调学生使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并且一个星期检查一次或者平时不定时检查,以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平时不断强调自主学习,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学,找出不会的,第二步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学会不会的;第三步组长带领,展示学会的,教师依据“出错的”组织反馈。第四步进行训练测试,看看是否真的学会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收获。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将继续在教学中主动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中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而努力。
课改给我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我为课改而努力,我与课改共成长!学生眼中的课改
进入六月份以来,我校在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师生对本学期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所有教师均写出了经验交流材料与反思剖析材料,并通过专门教研活动进行了交流探讨,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班组织学生进行了总结,畅谈课改感受。现摘录两篇学生习作如下:
习作一:这样的课堂我喜欢
三月份起,我校实施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一改以往的坐位编排方式,几个人围坐在了一起,按照一定的要求构建了学习小组,有了自己的组名和口号。原本只有教师一个人讲话的课堂现在被同学们的展示、质疑、补充、点评、纠正所代替,同学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监督进步。
对于这样的课堂我想说:这样的课堂让我们体验了学习过程,能让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课堂上有较多的时间让我们自己思考,使我们的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提问;使我们养成了善于倾听他人的习惯,并能进行正确的评价,还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向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感受;上课时,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坏知欲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来。
总之,自从学校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课堂就变得十分活跃了,许多胆小的同学都变成了“展示小能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而且很多的学生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快乐。是这样的课堂使我们对学习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更使我们燃起了自信的明灯,我们希望学校能将这样的课堂一直继续下去,让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中乐、乐中学,尽情展示我们的烂漫风采!
我喜欢这样课堂!(学生:刘芳芳)
习作二: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精彩我绽放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精彩我绽放。”这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最津津乐道的话语。自三月份以来,我校实施了新课改教育,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共同进步。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多了,许多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又重新爱上了学习。
课改以来,许多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课,同学们在下面听,现在是小组自学交流,然后上黑板上面板演,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对其进行补充、点评、纠错、质疑等,取长补短,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
这样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的认识,还可以记得更牢,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发展了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对我们以后走向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展示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胆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新课改给我们小学生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好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如:抄袭作业、课堂说小话的人数增多等,这些都等着我们在课改的实践中逐一克服。
质疑是一种勇气,展示是一种能力,自主是一种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生动,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让我们能一起绽放,一起收获果实吧!(学生:赵楚楚)
“导学案”式教学随感
阳城二小原艳平
我校的双向四环十六字教学模式使学生轻松、愉快、高效、主动地学习,“导学案”则是打造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导学案”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打造出了高效的课堂,下面就推行“导学案”式教学以来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导学案”式教学同样彰显学生的精彩。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变“导师”,“学生”变“主人”,由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变成“师——生”、“生——师”、“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 , 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导学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学习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导学案”的编写尤为关键。
吕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老师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整堂课的问题设计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的要求,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同时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易有趣的一组小问题,形成“问题组群”,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三、共同探索“导学案”式教学。
听了几节“导学案”教学,共同问题是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当孩子们正热情洋溢的展示时,下课铃声突然响起,老师只能无奈的草草收场,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导学案”中的自学环节可以要求学生课下自学,认真研读教材,对本节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力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链接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这样做仅仅可以省出5到10分的时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多给孩子5或10分钟的展示自我时间,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才知是否可行。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课堂,在每个老师的课堂上看到的不尽相同,但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及时点拨、指导、评价。我们一定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师,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活动、体验,必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第三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课程标准是每位教师的朋友,但有些教师并不了解,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总以为课程标准那是专家的事,研究好教案就足以应对日常的教学了,就这样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教案,渐渐发现自己越教越不自信,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教才是对的。通过多次的外出学习听课我才渐渐的明白自己缺少的是对新课标的认识。
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将来的就业环境不同,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社会也不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习他们适合的数学,才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这也正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话。具体的来说也就是要我们在教学当中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收获并且乐于学习,而不仅仅是通过分数来衡量自己。知道不同的孩子需要什么了,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而不再人云亦云迷失自我。对学生提出不适合的要求,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由解决问题到问题解决,让我体会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味。由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再到问题解决,每次提法的改变都体现了我们教育研究者对小学数学中生活味的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中设计好的问题。具体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也就是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更好的去提炼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使之为我们所用。在这样的素材下学习,我们的学生学习的就不仅仅是数学,更多的是生活。
教育,从古到今,只有不断研习和深化优秀的教育大师的理念精髓,才使得现今的教育多彩纷呈,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冲击着我们,我们彷徨过,矛盾过,也困惑过„„我们知道,这是必然的过程,我们也知道,有一些东西必须放弃,而又有许多,我们又必须融会贯通后再传承下去。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希望孩子们是我们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希望通过课程改革的新教育思想使我们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人性多元的评价体系,希望通过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将我们的孩子们从旧有单一的“机械生产线”上解救出来。然而,这种“以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战略,不由得让我感到似曾相识„„这使我想到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六大解放”的著名教育理论来,其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解放他的眼、脑、口、手以及参与各种活动的时间、空间。如今,新课程改革充分重视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创造力以及自主独立学习力的锻炼和发展,不正是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这一教育真理的内涵吗?
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位教师的良好发展,其专业的成长何尝不是需要做到“解放”呢?教师只有放开了束缚于自身在脑、眼、口、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有真正的超越。教师的成长也是我们实践、以及实现学生“人本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教师的成长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解放:
一、观念的解放
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使自己从旧有的“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思想中解脱出来。随之而来的教材、老师、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也让老师们将自己从狭小的课堂中引了出来,教学思想不再局限,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这不能不说是由于教师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所带来的结果。
所以说:观念是行动的轨道,观念偏离了,行动也会出轨。在新课程实践中,老师对教育理念的全面接受与正确领悟极其重要。教师观念是推动和落实新课程的关键。教师职业的神圣并不意味着教师服务意识有丝毫淡薄,不断变化的时代,将许多新的领域打开,新的事物呈现,教师和学生许多时候是同步在接受着,并不断更新自己。教师必须用自己善思的大脑去突破陈旧的观念的重围,去领悟,去判断。并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更先进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在我校,大家都深刻的学习过党的教育方针,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观念,改变方法,使学校的学习气氛是渐浓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成绩得到稳步提高自己
二、言论的解放
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试验的实施者,所以也是最有发言权力的人,正是在改革进程之始,有着一批敢想、敢为,更重要的是敢于从实践教学中大胆找寻问题,并进行质疑和努力解惑的教师,才会使大家在迷茫无措中不迷失自己,去渐渐领悟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精神和理念,才会使大家逐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新教学之路来。试想,如果当初对课程实施中一些偏离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没有人胆敢出来提出异议和进行理论,那么,教育改革就不会呈现异彩,而只能是一潭死水了。陶行知先生尚有“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说„„”的言论。更何况,我们的教师更应该如此了,所以说,新课程改革需要听到是教师们不同的声音,正如“新课堂需要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一样”,在不同的教育领悟的言论中,老师们才会对新思想新教学行为有更深的认识。而此时,老师不应该只是个教育教学任务中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是个肯思考,会创造的教育引领者和创造者。无论在平时工作之余或是教研会中,我校老师对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都喜欢提出自己的看法,因而总能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之道
三、实践的解放
我们对新的教育方法既不迷信也拒绝,而是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实践即真知”。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过:“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很多富有经验的名师,无一不是在反反复复,年年月月的教学实践锤炼出来的。“实践也即学习”同时,也是手脑的合一。因为似乎单
一、重复的教学实践工作,在一个满具学习力和思考力的教师面前,会变得多元而生动,因为他可以看到可以提供自己实践和思考的对象其实有很多。能动去参与其中,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是我们教师的处我提升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这种“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劳务上劳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创造教育。可喜的是,我们学校教师正渐渐地从点滴、琐碎的实践工作开始了,从听课到教案,从学生作业到教态等等
四、成长环境的解放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有言到“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对于教师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教师的创造力,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自身,都应当为创设这样一个宽广而富有活力的舞台而努力。陶先生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我们也不难从中得出:创造型教师成长首先要为教师争取时间之的解放,是我们教师有时间从容地思考并领悟所学的教育新理念,有时间去整理教学实践中宝贵的教学点滴经验与教训,以积极地去创新教育方法。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一个开放性的成长环境,教师的成长需要有丰富的成长因素,如:丰富的教育教学共享资源,开阔的教学交流认知平台,充分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些对于一位教师发挥其教学内在的创造力非常重要。同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当善于自主赢得利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新教育之路上“双脚踏空”。而我县定期的各种轮训正在进行,网络的连接也使得这一切正在完善中。
教育永远会不断适应社会,不断和谐发展。不论我们现在的脚步是轻还是重,是大还是小,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都要认真地学习教育新知、审视教学思想和实践教育行为,努力成长为一名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者,为学生、为中国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灌南县大圈实验学校宋云山
耳闻新的课程改革已有许多年,但真正的与它牵手才刚刚开始。从间接地接受课改培训,到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摸索课改模式,再到自己亲身参与课改实践,一路走来,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课改共成长着。
初识课改——雾里看花,我不知所措
2013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也几乎在第一时间了解了优秀学校践行新课改的先进做法,在大开眼界,佩服羡慕过后,再回过头看新课改时,却发现自己对它的认识却那样肤浅:什么是导学案?学习小组怎样组成?怎样合作?怎样展示?„„我雾里看花,什么也弄不懂;紧接着,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开始进行课改专题家访活动,说实话,在给家长宣传课改知识的时候,我对课改能否成功也没有多大信心;学生开学前,我们要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但对于导学案的制定也是一知半解;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分出合适的小组,怎样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我们更是无从下手„„ 走进课改——边走边学,我恍然大悟
带着困惑,带着需求,小心翼翼地进行着课堂改革和课程改革。学校组织我们申报首席教师,我积极的报名。因为,我知道,只有给自己压力,才能给自己动力,才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学习新课改,去践行新课改。学校及时、科学编制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手册》首先成了我的手边书,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及时翻阅,对于不懂得地方上网解疑,与学校教师一起探讨。
根据学生小组学习指导方法,我们也不惜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指导他们怎样交流,怎样记录,怎样汇报展示,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分评价。由于小组学习的新鲜性,小组长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地组织着小组学生学习,为我们“上演”了一个个感人的、欣慰的、铭刻于心的小故事,学生们逐渐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舞台的表演者,而我,我们每天都用极大的好奇心等待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根据兄弟学校的导学案模板,我们摸索、制定、实施、修改、再制定、再修改„„反反复复的修订工作中,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导学案,学会了怎样科学地制定导学案。由最初的变味的问题漫卷的“教学流程”,一点一点的变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路线图”,孩子们的预习思路逐渐明朗起来,学习方法也在不断积累,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刚开始时,我们让学生交流预习收获,汇报预习结果,过多的关注知识的检查。然而,我们在不断地课例研讨中,及时纠正了这种“合作交流”的错误,我们开始过多的关注学生对学习感受和收获的分析过程,讲台上站着的不再只有教师,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走上讲台,或扮演,或提问,或表演,我恍然大悟: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上,我想讲的问题和知识点,他们都在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向台下的学生解说着,而台下的学生也以极大的精神头和台上的同学互动着:好家伙,比我在台上还兴奋。看着学生们眉飞色舞的讲解、群情激昂的辩论,脸红脖子粗的争论,我第一次深刻的理解了: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深入课改——一路走来,我一路收获
开放式的课堂,对话式的教学,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我课堂的主导,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在展示中变得更加自信。每堂课都有令我激动的精彩瞬间,每个学生都有令我难忘的上佳表现,这就是我今天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我也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在不断的接受各级各类培训中,我发现自己逐渐揭开了新课改的面纱,触摸到了她跳动的脉搏。特别是在镇教育办公室的组织下,有幸踏上了到莱州双语学校面对面培训学习的列车,亲眼所见百花齐放的课改成果,更新了教育理念,增强了课改信心,学到了先进做法。
回到学校后,我将教学中课改理念逐步延伸到班级管理中,积极发动学生主动承担班级事务,实施班级管理承包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项班级事务进行承包。当然,我先不告诉他们哪些能干,而是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寻找,去发现,班里哪些地方需要管理,然后自己写申请,在学生的自主选择下,我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孩子们把写有“XX是我的责任”的小责任书张贴在自己管辖的责任区内,时时警醒自己,管理班级是我的责任。随后,我又利用班会时间,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督促他们把强烈的责任心化为平时的一言一行。当然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区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标准,为此,我利用课下时间一一指导,一一示范。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随时都能看到洁净的窗台,整齐的桌椅,无尘的地面,有序的做操„„每每此时,我的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幸福与轻松,当然,这得益于我在班级管理时对孩子的放手与放权。当然,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还有对他的执着和坚持。为此,我在班内选拔了两个责任最心的学生做班级管理员,每天检查班级所有责任区,并将检查情况与小组评价进行挂钩,这样一来,不仅有班级管理员的督查,有自己的自查,还有小组组长和全体组员的督促
反思课改——得失兼之,任重而道远!
回顾我的课改之路,新的理念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过程,更加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反思课改,我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看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热闹的课堂还需要精细的规划。“将课改理念融入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授课老师想着,听课老师也惦记者,于是课堂上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我们舍本求末,只注重形式,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尽人意;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扎实;更为严重的是开放的教学空间助长了学生涣散、松懈的纪律观,这对教学和学生管理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轰轰烈烈的小组学习有待科学的指导。
“积极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我采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突出突出课改理念,对环节的设计和问题的难易把握不准,过于简单不需要合作,过于深奥,学生解决不了,这些都没有合作的必要;有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看似活跃,但学习效果低微,或交流后教师的点评不到位;学生小组展示汇报,更多的是学习结果的总结,缺少了同伴之间唇枪舌战的交流,全体同学之间智慧的碰撞。这是我们今后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之一。
3、学习小组评价方法还须经常更新。
学生对待一样新生事物,开始时总是充满了无限好奇,但时间一长,必定会出现倦怠心理。我们的评价机制制定出来,不能固定不变,我们要根据学生兴趣的有无时常更新,绝不能等学生什么也无所谓的时候,再来反思教育改革哪里出错了。
我们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合作要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开展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的一种,我们不能把合作学习当作每节课的首要选择,而应当慎重选择,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课改非一日之功,在课改的浪潮中,我将不断吸收新思路,更新教育新理念,把握好课改方向,扎实开展教学工作。我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会与课改共成长!
第五篇:我与课改共成长
一路风雨一路歌
城关镇初级中学刘艳
2004---2007年是普通的年份,可对我来讲,却是不平常的几年,在这几年里,我正式担任语文课教学,也正是在这一年,我成了我县新课程改革教师中的一员,与其他教师一起,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几年来,回顾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道路,其中有困惑,有探索,有失败的苦涩,当然也有成功的快乐。
课改在我市实施已经半年了。作为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一路走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有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挑灯苦读的宁静。细数起来,自己在课改中的收获还真不少
一、雾里看花花不语,水中望月月无声——课改中的困惑 课改伊始,我曾豪情万丈,干劲冲天,认为自己赶上了课改的潮流,可以借此机会大显身手,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随后参加的市、旗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中,接触到的内容都是新鲜的:如“转变观念”、“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颠扑不破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都要重新审视和反思,都要注入新的诠释,新的教学理念如急风骤雨般劈面而来。
容不得半点犹豫,容不得半点迟疑,新学期的脚步在我的 1
期盼中跚然而至。我就像刚上学的小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翻开语文课本:五彩斑斓的图画、丰富多彩的课文映入眼帘,我不由怦然心动,激情涌至:多好的教材啊,一定要上好每节语文课,让孩子爱语文,爱上语文课,爱我这个新老师。即使达不到专家说的“把语文课上得像诗一样美”的境界,也要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即使再累,也值得!
说来容易做来难,带着新学的理论,我在课堂上追新求异,小组合作探究,只求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学工作华而不实,以至于到后来竟不知如何去教学生了。我感到心烦意乱,心中的一腔热情也逐渐冷却下来。我困惑了:难道这就是课改?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到位呢?
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课改中的探索
在我徘徊、苦恼时,我校每周二的资源共享日,每天下午的集体备课,周讲座,组内研讨……这些活动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如黑暗中一盏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茫的低谷。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学习新课标,潜心研究新课程理念,积极和同事们探讨践行“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之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其实,课改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一种教育理念罢了!它并不虚假,也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高不可攀,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在课改中,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只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头,不是课改的错。错,只能在我们自己。
多少次问自己,在课改的新形式下,难道自己还要拿起剪刀,为把天真可爱的学生当作树木一样修剪成相同的形状而去行使“园丁”的职责吗?难道自己还要拿着传统教学这张“旧船票”登上课改这艘“航船”去重复“昨天”的故事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的指点,同事的帮助,再加上自己潜心的学习与探索,我终于从迷茫中彻底解脱出来。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参与;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明显了,学习的成绩自然有所进步。
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课改中的进步
思想转弯了,观念转变了,行动自然也就有了目标,有了动力。其实,在传统教学与课程改革之间,原本就是自由与束缚、正视与偏见、欣赏与摒弃之间的一步之遥,这一步跨跃过去,就跨过了束缚,跨过了定势,跨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阻隔的一堵墙。跨跃这一步的动力,就是课改的新理念。跨过去前面一片天。现在,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他们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他们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当我与孩子们感受着课改的快乐,沐浴着课改的阳光幸福成长时,我终于体会到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那种豁然开朗、酣畅淋漓的感觉!同时我还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不能仅仅是告诉,只有让学生品味语言,放飞想象,激荡情感,教学才能因学生而精彩。
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课改的未来 漫漫课改路,才上新征途。行行走走,一路走来,过去所有的困惑、焦虑、徘徊都化作了今天收获的喜悦。“看教研之花,花团锦簇,促教师转变观念,羽化成仙,进入教学新境界;扬课改之帆,帆帆竞度,度学生创新思维,破茧成蝶,成为学习之主人”。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在这条充满艰辛而又曲折的道路上,我必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漫漫课改之路中,我将与之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