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双语教育
要是集中说明在中小学的问题。
请提供的详细些。
我急需写论文。
请注明出处、时间、地点、作者。。谢谢!
没有最佳答案
论双语教学_英语论文自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在小学逐渐普及外语课以来。
我国已成了举世无双的外语教学大国。
仅中小学生学习外语的人数就将超过两亿。但由于我们对外语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以致于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热门”现象。
盲目追求双语教学即为其一。比如。
有的学校正以“实行双语教学”吸引众多的家长和学生;有的研究者打算进行英汉对比研究以推进双语教学;也有学校正在进行双语教学实验。但是究竟什么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能否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中小学校实行双语教学的条件是否具备?诸如此类的问题却较少有人探究。此文将就双语教学的特点、条件和应用等问题表述笔者的一孔之见。希望能引起同行对双语教学的关注。
使我们的外语教学少走弯路。
一、双语教学的界定双语教学源白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双语现象指个人或某个语言社区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有许多类型。例如。
我国少数民族同胞兼会自己的本族语和汉语。
有异族血统的孩子能说父母双方的本族语等。从语言学角度看。
双语现象的成因主要是接触。
即指操不同语言的人经常交流而引起的语言上的相互影响。双语现象必然产生于能够经常接触双语的环境里。
这种环境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例如。
加拿大魁北克省用英语和法语。
英美华侨家庭说汉语和英语。双语现象自然产生操双语者(bilinguist)。
即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或语言社区。比如。
会讲法语和佛兰芒语的比利时人。除此之外。
深入持久的外语教育也能使人掌握一门外语。
从而成为操双语者。不过深入持久的外语教育采用双语教育的现象并不多。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在—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母语。
另——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对bilingual education词条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可见。
正如有时外语教学也泛指外语教育一样。
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
也泛指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牵涉学生所学习的第二语言/外语以及他们的本族语/母语。在运用水平上。
第二语言/外语是学生的弱势语言。
本族语/母语是强势语言;双语教育关注的主要是“保强扶弱”。根据这——特点。我们不妨把双语教育分为甲、乙两类。甲类双语教育是为了实施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而实施的双语教育。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学生都讲两种语言:一种是本族语。
一种是主流社会的通用语。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学生所属族群与主流社会的融汇关系。为了继承、发展种族文化和保持本国或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而避免弱势种群文化的消失。
也为了受教育者的机会平等。
在全部学校或部分学校实行双语教学。
即把两种语言都作为学习不同科目的教学语言和学习科目。但是。
并非全部课程都用双语。
而是一些课程用一种语言教学。
另一些课程用另——种语言教学。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科目则主要是学习文学、文化或语文(因为学生已会说两种语言)。比如。
美国—些州政府在公立中小学都为本族语非英语的学生实施双语教育计划:一方面开英语课和本族语课;一方面用英语和本族语分别教授不同的科目。因此。
甲类双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保强”。
即保护学生的本族语/母语不被主流社会的通用语(对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排挤。实施甲类双语教育也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
即在—些学校用—种语言教学。
在另一些学校用另—种语言教学。比如。
在新加坡。
有的学校用英语教学。
有的学校用华语教学;虽然就—所学校而言属非双语教学。
而就整个国家而言。
还是实行了双语教育。不管采用哪种形式。
实行甲类双语教育的语言课教师一般都是以教学语言为本族语的人。
其他课程的教师—般都是操双语者。若使用某种语言教学则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课本、作业等都要使用该种语言。甲类双语教育中的第二语言/外语还是学生所在地的主流社会所使用的语言。
比如。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社区中。
汉语是该社区的主流社会所使用的语言。
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
汉语就是其第二语言。所以这种“单语教学”仍属双语教育。
不宜只看作一种教学方法的变化。乙类双语教育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所学第二语言/外语的接触机会而实施的。
其目的在于优化目的语的学习环境。其具体做法是:用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目的语以外的部分课程或全部课程。当前国内许多学校追求的双语教学应届这——类。比如。
为了优化英语学习环境。
有些学校用英语教授全部或部分非英语课程。至于用英语教授英语课。
以及学校里开设两种语言课(比如。
英语课和汉语课)。
都不属于双语教育。乙类双语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所学的外语/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职业性语言。
它不同于交际语言。
而又是交际语言的变体。既然用作教学语言。
则一切教学活动都只能使用这种语言。如果在—门课上:使用两种语言。
或者课本用——种语言。
授课等教学活动用另—种语言。
都不能称其为双语教育或双语教学。因此。
从教学语言的角度看。
双语教学实际是恤语教学。但宏观地看。
这种单语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弱势语言。
扩大了学生的弱势语言族群的接触。而弱势语言族群却可能是学生将与之交往的外国民族。比如。
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与英语国家中的英语本族语者交往和交流。
二、双语教学的模式与要求甲、乙两类双语教育都落实于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
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me)。此种模式要求用学生所学第二语言/外语进行教学。
本族语/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
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本族语/母语。
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2.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此种模式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
部分科目或全部科日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
则使用所学外语/第二二语言进行教学。因此。
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
以避免学生„进校就因不适应有接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
而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3.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此种模式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
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第二语言。
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根据双语教学模式的结构。
我们可以看出。
双语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各科教师或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除了要具有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外。
还要精通用作教学语言的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又称teacher-talk或language for educational purpose。
它具有规范性、教育性、分解性、生成性、贫信息性、冗余性、选择性、控制性、趣味性和表演性等十大特点;可以表现为标准语、简化语、扩展语、重复语、回避语、问题语、提示语、注释语、无声语和混合语等十种不同形式。实行双语教学则要求教师能够把这些形式灵活、得体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因此。
不是能够读懂外语教材的教师就能用该种外语进行教学。
理想的双语教学的教师应是以教学语言为本族语/母语的各学科专家。
至少也应是掌握了教学语言的各学科专家。
三、双语教学的功能与应用1.双语教学的功能(1)正面功能1)促进民族间的融洽与互补。
促使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双语教育的正面功能主要是融汇一个国家/地区之内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互补。因为很少有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
许多地区也存在多民族共处;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长短互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理解与互补集中体现于文化。
而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因此。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语言。
把使用自己的语言看作自尊的体现。所以。
多民族的国家/地区进行双语教育是完全必要的。比如。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小学实行双语教学就能发挥它的厅面功能。2)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专门人材。双语教学将全部科目或部分科目的教学活动沉浸于作为教学语言的外语或第二语言之中。
造成人为的双语现象。
改善了外语/第二语言学习的目的语环境。
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外语人才。(2)负面功能1)排挤学生本族语的使用。
剥蚀学生所属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在双语教学中。
从掌握双语的水平来说。
学生的本族语/母语本是他的强势语言。
外语/第二语言则是他的弱势语言。甲类双语教育重视保护学生本族语的学习与使用。它在中小学开设用少数民族语讲授的课程。
供少数民族的学生和自愿学习少数民族语的学生选学。
从而保证少数民族语言在教育中的运用。
保护学生的强势语言不被排挤和剥蚀与此相应。
乙类双语教育以外语/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
其目的是扶持学生的弱势语言;但如果过于夸大外语的价值。
则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理上也会排挤和剥蚀本族语的价值空间。
那就会背离我国当前基础外语教育的宗旨。因此。
实施乙类双语教育。
在扶助学生弱势语言的同时也应保护他们的强势语言。2)对学生掌握本族语/母语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外语专门人材。
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这种专门人才的高水平突出体现于能按外语民族的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去运用外语。但是。
这就可能对学生母语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即把—些外语的思维、习俗和词语不恰当地引入本族语。
造成本族语的混杂与不纯。此外。
我们还须注意。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变换的技巧必须分别学习和掌握。
所以依靠双语教育培养出的高水平的外语人材有可能只是—个难得的、会讲两种语言的人(ambilingual)。
而不一定是合格的翻译人材。
因为他(她)很可能把本族语/母语用得不规范。因此。
乙类双语教学对掌握本族语/母语的消极影响是存在的。2.双语教学在我国的应用(1)我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开设英语专业课。
当时是上午学中文学科。
下午学外语;外语由“洋教师”执教。
中国教师助教。
这当然并不是双语教学。20世纪初。
外国教会在我国办起了学校。
自接法也逐渐引入;在一些教会学校陆续推行了双语教学。
最早似乎在湖南的雅礼中学。
其后少数名牌教会大学及其附中、附小也实行双语教学。其中自小学到大学均实行双语教学。
且成效显著的学校是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和附小。这些学校只有国文(汉语文)和中国史两门课程用汉语教学。
其他课程以及校内外活动一律用英语。但从双语教学模式看。
还不能算作全浸式。圣约翰之外运用双语教学并取得成效者仅有金陵大学及其附中等屈指可数的几所学校。其他一些教会学校以及非教会学校也有引用双语教学的。
但一般都欠规范且无显著成效。、比如。
采用外国教材却用汉语讲授。事实卜。
自辛亥革命至1949年建国之后近半个多世纪里。
我国许多精通外语的学者、教师都是通过常规外语教育培养出来的。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双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材。因此。
从历史上看。
常规外语教育所主张的力学不倦、勤学苦练是掌握外语的必由之路。(2)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中学实行双语教学。在这种学校里。
汉语作为主流社会的通用语言有排挤学生本族语/母语学习与运用的倾向。
应当通过甲类双语教育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能用本族语学习一定的科目。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混血学生或汉族学生也可通过甲类双语教育去精通少数民族语言。此外。
少数民族学生因自己必须要学本族语和汉语。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自然具有与非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学生不同的特点。但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的英/外语教学从大纲到教学方法仍与汉族学校要求相同。
这是—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乙类双语教育的实验去寻求解决的办法。(3)确实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乙类双语教育。
即用学生所学的外语讲授部分科日。所谓“具有条件”主要是指具有用外语教授非外语科目的教师。这些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
而且其外语水平不仅可以用来自由交流。
还能讲解、辨析、例证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开展相关的实验、实践以及课外活动;决不是能看英语专业书或大学英语过了六级者就能胜任双语教学。东北某大学的附中曾在数学课中实验用英语教学。
实验教师看英语书没有困难。
英语口语能力也尚可;加之数学的文字结构不深。
实验无疑会成功。但事实却相反。因为用英语读懂数学问题不难。
而用英语论证或答疑困难却很大。现在北大、清华等名校选用国外教材。
但据说有些教师尚不能自如地用外语讲授。因此。
教师条件并不是能够容易解决的。如果聘请外教则须对其专业能力加以考核。不要误以为外教都能进行双语教学。这样。
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学校可能就是风毛麟角了。我国中小学进行双语教学—般只能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或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因为。
采用外语授课之前必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当然。
也可以把学校“组装”成一个微型的以外语为本族语的社会。
招收处于语言学习敏感期的低龄学生。
从小学一年级起封闭在学校里像外国小孩在自己国家里学习一样。
经过小学到中学的学习。
到大学可以采用全浸式的双语教学。
从而培养出高级外语人材。但是。
中国人学会了外语。
既要吸收国外有益的文化。
也要传播中国文化。
因而即使能“组装”成上述微型的外国社会去进行双语教学。
也不可松懈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
从而避免双语教学容易产生的第二个负面作用。(4)一般的中小学校、外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即使外语师资条件较好也不宜提出双语教学的计划。因为办好外语教育的途径很多。
不是非要借助双语教育不可。如果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的学校也要盲目追求搞双语教育。
学校则需投人大量的物力和精力。
反而会分散搞好外语教学的力量。
甚至会走弯路。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家长和学生快速学好外语的心理而搞欺世盗名的“双语教学”。
那就会误人子弟。
甚至产生职业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参考文献hartmann。
r.r.k.等二人著黄长著等四人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richards。
j.。
j.plait and h.webber 1985.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longman.seaton。
d.1982.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the macmillan press ltd.陆效用:“质疑双语教育”。
《文汇报》。
2002年4月30日。杨振常:“论英语教学语言”。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
科学出版社。
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 张正东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8期)
第二篇: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xx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为科学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校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0〕9号)、《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民〔2010〕6号)和《自治校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下简称汉语)。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我校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校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把推进双语教育摆在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做好双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2004年,自治校党委、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发展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双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双语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双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双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09年,全校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29.01万人,其中民考汉幼儿2.62万人;学前双语教育岗位教师0.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0.66万人。中小学(含职业高中,下同)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46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22.2%;中小学民考汉学生24.09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11.6%;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2.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7万人。我校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为普及双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新形势下,我校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4.我校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校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人才;着眼于新疆长治久安,加强“四个认同”的教育,提高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着眼于适应自治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5.我校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6.我校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5%左右。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掌握一门外语。
7.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到2012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1.53万人;到2015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19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0.51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9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39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万人);到2020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33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4.22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1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11.33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7.72万人)。
三、主要措施 8.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我校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有两种模式: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从2010年起,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
积极推行民汉合校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授课班级学习。
9.相应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
10.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模式2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模式2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实行双语教育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把民族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严格执行自治校制订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确保实现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各类考试对提高民族语文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坚持把民族语文作为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必考科目。
在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的汉语授课学校,进行开设民族语文课程的实验,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民汉兼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1.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制定双语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加快开发双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双语教育教材的监管,严格执行审查管理制度,未经国家和自治校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得进入学校。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帮助受援地校建设幼儿园双语图书角和中小学双语图书馆(室)。
12.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按照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全面覆盖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到2012年,通过扶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具有新疆特色、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框架,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学校具有计算机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全校中小学75%以上的双语教学班具有“班班通”设备,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
通过开发、译制、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学前和中小学的双语教育资源库,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提供。加快双语教学光盘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努力提高双语教育资源利用率。
实现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及开播双语教育节目的其它频道在我校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免费落地。加强新疆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建设,加强电视课程制作和远程教学研究,开设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数字频道。
13.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建设自治校和地州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内地9所师范大学与我校师范院校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能力。扩大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面向我校的招生规模,加大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扩充农村双语教师来源补给。
我校师范院校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要任务,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能力为重点,构建满足双语教育需要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行师范院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少数民族师范生插班学习,母语为汉语的师范生要开设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课程。
落实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向我校倾斜政策,继续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实施双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建设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争取对口支援省市为受援地校免费培训双语教师。在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语文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对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
14.完善自治校统筹的双语教师补充机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管理办法》,做好双语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招聘和聘后管理工作。实施“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自治校统一招聘中小学双语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三年聘期结束后,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有空编的直接入编,满编或超编的,纳入当地教师队伍,超编问题通过增加人才储备编制和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
争取对口支援省市根据受援地校需要扩大教师支教规模。继续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扩大我校和对口支援省市师范院校实习支教规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扩大大学生赴我校农村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志愿行动规模。
15.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双语教师标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建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定期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评优奖励挂钩。适当提高实施双语教育的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新补充的双语教师职称评聘可适当放宽岗位比例。
在自治校艰苦边远地校基层学校服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有关规定执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
对在学校工作多年、不适应双语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在保证其原有教师身份不变、待遇不减的前提下,调动其积极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妥善予以安排。
16.加强双语教育科学研究。把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纳入教育科学研究总体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双语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双语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新疆特色双语教育规律,促进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实践研究,鼓励开展双语教育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双语教育标准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与双语教育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加强国家双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自治校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整合全校双语教育研究资源,发挥研究、指导、咨询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针对双语教育模式,研究授课形式,形成样板,组织培训,进行推广。办好双语教育报刊杂志,建立研究成果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17.加强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双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学前双语教育要落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防止并纠正教育形式小学化的倾向。中小学双语教育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严格执行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8.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双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双语教育学生和教师进行动态监测,实行实名制管理,建设覆盖全校的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网点。依托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以国家和自治校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双语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引入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
四、保障机制
19.加强对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动双语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主要职责,统筹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中央和自治校支持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双语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政府对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具体负责落实推进双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学校开展双语教育工作。校都要设立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编制标准配备工作人员。
20.科学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要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把握好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解决好各学段衔接和不同教学模式过渡的问题,确保双语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1.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双语教育经费投入。自治校财政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力度。各地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寄宿学生补助范围。建立并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从2013年起,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由中央和自治校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覆盖全校的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双语教育硬件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支持,结合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和普通高中,配备教学实验仪器和双语图书,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快农村学校新增双语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
22.积极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积极开展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双语幼儿园,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继续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好2008-2012年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工程,严格执行《自治校双语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双语幼儿园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建设一所示范性双语幼儿园。在国家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未能覆盖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依托乡、村小学举办双语幼儿园或学前班。同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安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双语幼儿园。
23.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继续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果,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4.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依据《农村双语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学段双语教育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问责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强对双语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
第三篇:小学“双语”教育工作计划
“双语”教育工作计划
“双语”教育工作计划
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形成,国际分工合作大大加强,国际之间,人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更为紧密。第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将发挥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语言教育,特别是第二语言教育,也将成为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繁荣的及其重要的学科之一,并受到特别的重视。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语言不通,就不能交流,各民族只有客户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只有搞好“双语”教学,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2008-2009学年开展的“双语”教学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2.重视双语教师的配备,为促进我校“双语”教学,把汉语水平较高的,口语达标的,有一定“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安排到任汉语教师职务和学前“双语”班的班主任职务,确保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教师队伍的配备。3.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前往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参加“双语”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每天1小时、周六一整天的时间参加“双语”学习,并分成快慢两个班,进行授课,通过“双语”学习及培训,提高教师们的汉语水平,达到一定要求,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能用汉语写笔记、教案,能用汉语授课程度。4.每学期1-2次组织学生参加“双语”演讲比赛,少先队活动,第二课堂及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演讲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双语”的兴趣。
5.重视配备各种教学仪器及多媒体设施,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每天下班后对教职工进行电化教育,确保教职工业余“双语”培训时间的落实。6.每月进行一次月考,让学生知道自己说掌握的知识,通过考试,认识自己的弱点,以便以此下手,补充自己的缺点,努力学习,取得更好成绩。
7.每周安排4-5届口语课,改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听及理解能力。
8.通过奖励每月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让其他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的积极性。9.在对学生用汉语授课的同时,加强和抓紧他们的母语教学,小学毕业之时,让学生达到民汉兼通。
今年我校将再开办两个“双语”班,将录取正在授学前“双语”教育的学前班学生,配备“双语”教师,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及良好的教学环境,为祖国及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第四篇:双语小学教育教学方案
双语小学教育教学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机制。
2、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学历向高能力、书匠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撰写教学反思、博客的能力。
三、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1、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员
2、校本培训指导评价小组
校负责教育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代表。
四、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及县局组织的教师读书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随着合格学校的创建,以及专有教师的配备,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博客、网页的制作与应用等内容。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中心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
5、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
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师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优秀的经验能得到推广,促进教师教学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
每位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开展和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远程教育、等模式开展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放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博客,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课例、实验、研讨、小组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采用三级培训机制:
1、校际培训:学校经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六、措施:
(一)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有特色结合起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纪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派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四)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课题研究工作,把每一位一线教师依据任教学科和专业特长编入课题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五)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1 前言 „„„„„„„„„„„„„„„„„„„„„„„„„ 2 一 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3 二 对双语教学过程的思考及一些建议„„„„„„„„„„„ 4 结语 „„„„„„„„„„„„„„„„„„„„„„„„„ 7 注释„„„„„„„„„„„„„„„„„„„„„„„„„ 8 参考文献„„„„„„„„„„„„„„„„„„„„„„„ 9
-0
前言
近几年来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结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是我选择此题目的原因。本文主要研究蒙古族小学的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方面的材料还不是很多,因此写本文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通过调查,采访,也得到了许多启发。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蒙古族小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换位思考,而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还有利于多民族共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有关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以肃北蒙语族小学双语教学现状为例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同步获取。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考,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①。在当今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文化出现了大融合,双语人才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在国内,大量的蒙古族人口从农牧区涌向了城市,他们必将遇到学习双语的情况。但与此同时,蒙古族特有的一些文化也在逐渐流失,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要想继承和发扬蒙古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培养出优秀的双语人才,必须及早对蒙古族儿童进行双语教育。
一,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我国西部地区,附属甘肃省酒泉市。,从1950年7月22日解放,至7月29日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政府到现在全县总人口13000多人,其中蒙古族占39%。因此这里的蒙古族多年以来杂居于汉民族当中,所以这里的蒙古族小学的双语教学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及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所小学的蒙古族小学生在学习蒙汉双语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
(一)很多学生不但没学好蒙语,汉语成绩也不好,更不用说做到两种语言的换位思考。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一些蒙语老师反映,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
视母语教学;反之,在这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学习我们的国语,汉语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高校,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高校也都是汉语授课的,极少用蒙语授课,还有就是当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都是通过考试,面试就业的,这时候大都用汉语,所以学习汉语是很重要的,近几年来,蒙授高校生在就业过程当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而且双语人才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蒙古族小学的双语教学,为我们祖国的园丁们打好基础。下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目标
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双语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水平对不同教学目标的权重做出权衡。双语教学要讲究连续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定位过高,但不能以降低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学生成绩的提高,要兼顾学生蒙汉双语能力的培养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嵌入来实现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能够接触大量的材料,提高双语的能力,进而扩大范围和视野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章节的难易程度和授课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上文也提到小学生的蒙语,汉语成绩都不同,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所以要经常对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并且要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实施递进式的双语教学。要在教学过程当中经常让学生进行翻译。不仅是汉语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汉蒙翻译,蒙语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蒙汉翻译。而且在其他科目的课堂上也应该适当进行蒙汉翻译。
(三)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双语教学中,因为语言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原因之一就是授课方法单调乏
结语
双语与双语教学是当今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具有多种语言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愈来愈急切。综合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双语教学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现在的小学生也将是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对小学生实施双语教育也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项具体措施。小学是一个小孩的启蒙时期,所以我们应该抓好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小学方法等每个点。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实践,大胆探索,建立合理的双语教学体系,最终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标注
①②徐宏妍 白培 康孙 友谊 胡胜亮 王燕董 英鸽.有关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思考.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