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是为了有意义

时间:2019-05-15 10:4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 是为了有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 是为了有意义》。

第一篇:读书 是为了有意义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十宜)

一、养静气,去躁气

静可观变,静能制动。而烦躁则失态,躁动则生乱。静是一门真功夫。对读书学习来讲,“板凳要坐十年冷”,特别要注意静心研读,不怕坐冷板凳。读书要求环境安静、心理平静、内心清静,心不在焉、心烦意乱、心浮气躁是读不进书的。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的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修炼自我的气功状态,是个人品性修养、意志磨砺与心理能量积累的过程。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宁神定气几十年,座位下的地面硬是被锃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马克思也成就了人类千年的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读书学习,天长日久,自然而然身上的宁静之气就会越来越多,浮躁之气就会越来越少,就能练成排除干扰、闹中取静的功夫,增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力,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样在大事、急事、难事及各种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才能够做到气定神闲,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有效应对。

二、养雅气,去俗气

读书能够长知识,明事理,修品性,脱俗气。古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不爱读书的家庭是没有出息的家庭,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没有发展的社会。难怪古今中外有见地的人常以书香门第为荣,饱学之士常说人世间第一美事还是读书,温总理最爱看人们在乘坐地铁时手拿书读的场景。爱读书,眼界就会变得开阔,思想就会变得深刻,精神就会变得崇高,品德就会变得高尚,举止就会变得高雅,就会提升整个做人与处事的层次和魅力,使知识产生出无穷的力量。而不爱读书,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市侩气十足,铜臭气日盛。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批评那些不爱读书学习的干部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怎能一日离开读书?

三、养才气,去迂气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勤奋读书,广泛涉猎各科知识,能够使人视通今古,学养深厚,才高八斗。然则读书有善读与不善读之别。善读书者,能够把书读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真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本领,使人才华横溢,才气大增;不善读书者,只会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只言片语,食而不化,人云亦云,迂气十足,书生气浓,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时代迫切需要千万个善于治国理政的人才。年轻干部读书学习就是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领导艺术与水平,切实增长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矛盾纠纷的才干,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增加个人炫耀的资本。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要求要始终带着问题读书,对现实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四、养朝气,去暮气

当清朝的鸿儒显贵闭目塞听,视西方的天文物理地理算术为“奇淫巧技”,并无情地封杀本

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之时,曾经显赫世界的大清帝国早已老态龙钟,无可奈何地沦落到被新兴的西方列强蹂躏欺凌的地步。而《海国图志》则东渡日本,对明治维新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一个国家国策的悲哀,更是读书人的悲哀。不善读书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满足于“子曰诗云”,看不到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与变化,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暮气沉沉。而善读书者,“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写宇宙文章”,会用开放的视野、宽阔的胸襟、敏锐的眼光,自觉地跟踪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与变化,头脑清醒,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这样的人经邦济世,必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敢于创新,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活力。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善于读书,具备世界眼光,擅长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让一切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整个社会蒸蒸日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养锐气,去惰气

明代袁了凡著有一本《了凡四训》,有一句话读来让人难以释怀:“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因循”就是惰性太大、懒懒散散、得过且过,就是常说的混日子。人都有好逸恶劳、贪图安逸的惰性,但“玉不琢,不成器”,管不住自己哪能成就事业、造就人才?越是志存高远,勤于读书,越会发现自己知之甚少,就会越发努力学习,那种求知进取的力量真可谓锐气十足,即使天大的困难也锐不可当。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西伯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处困境而写成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完成了《国语》,孙膑膝盖骨被剜去后撰修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谪迁蜀地,《吕览》却流传于世,韩非在秦国被捕,这才有了《说难》、《孤愤》,《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内心愤懑而写作的。当今的年轻干部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珍惜大好时光,毫不放松自己,乐于探求真理,勇于挑战自我,在增长知识、提高本领上一往无前,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上锐意进取。

六、养大气,去小气

宋真宗赵恒为提倡读书的风气,广开读书人登仕之途,御笔亲作了一首《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首短短的篇章,倡导男儿要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发愤读书,迷醉天下士子几近千年。可让宋真宗无法预料的是,毛泽东却说,“读书是决定中国命运的要紧一着,要为改变中国之命运勤奋读书”,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相比较,不难辨别何为大气,何为小气。纵观历代读书人,为一己之利而读书,虽也能读个功名,但因只顾封妻荫子,富不过三代;然为国为民而读书,虽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力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万世流芳,让人景仰和效仿。年轻干部就是要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为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幸福而发愤读书学习。

七、养正气,去邪气

正气不扬,邪气必涨;邪气嚣张,百姓遭殃。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礼义廉耻,要求读书人都要做品行端正、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君子要“治国平天下”,匡扶正义,弘扬正气,首先自己必须行得直,走得正,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晚清中兴重臣曾国藩每日“三省吾身”,甚至连偶尔在梦中与小妾私密也记录下来,作为内心尚存邪念的验证。顾炎武撰写《日知录》,“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因为“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人的缺点和过失就是一点一滴改正并变得完美的,社会的正气就是在这日复一日中逐渐树立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历史的账本上,既有清官好官的光辉灿烂,更有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年轻干部要时时温习警醒自己,经常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决抵制一切歪风邪气,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奉公守法,廉洁从政。

八、养胆气,去怯气

所谓“无知无畏”,那是一种愚昧的莽撞和盲目的自负。有识才有胆。艺高才胆大。建立在掌握科学知识、把握客观规律、拥有丰富经验、集中群众智慧基础上的胆识,才是科学的可敬的。毛泽东善读书,读出了一条“以农村包括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缔造了一个新中国,并以“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使中国人民挺起了腰杆;邓小平善读书,读出了“实事求是”这个法宝,养成了他气吞山河、不惧千难万险的冲天豪气,开创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江泽民善读书,读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社会主义事业昂首挺立,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胡锦涛善读书,读出了“科学发展观”,使当代中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面前,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快车道。年轻干部只有刻苦学习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团结群众,才能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不惧风险,才能信心十足,底气十足,胆气十足,妥善驾驭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有效推进实际工作。

九、养和气,去霸气

人们读书学习,说到底,就是为了摆脱愚昧、野蛮与落后,追求文明、进步与自由,更好地与人类和平共处,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事业旺,家和万事兴,国和享太平。和是中国文化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世界人民希望的理想目标。中国古代的一部《孙子兵法》,说的是“战”事,求的却是“和”事。难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许多有见识的军事战略家和政治家扼腕叹息说:要是早一点通晓中国《孙子兵法》“和”的精髓,欧洲各国也不至于为些蝇头小利而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康德曾说,书读得越多,我越崇敬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越觉得必须与人和睦相处。著名学者季羡林始终和颜悦色,从不以大学者自居,对任何人都非常客气,也从不与人动气,与人争个高下。现在有一些年轻干部,自以为进过高等学府就高尚得不得了,手中大权在握就高傲得不得了,将来仕途看好就高贵得不得了,眼里容不下别人,心里瞧不起群众,与老百姓打交道颐指气使,高高在上,说话办事态度生硬,霸气熏天,真是该好好改改了。

十、养运气,去晦气

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吉人自有天相,恶人会遭天谴。一部佛教经典上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唯物主义者虽然不相信因果轮回之类的说教,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愿望和社会需求,更是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和秩序约束。运气好与坏,不在天与地,全在人自己。一个人好事做多了,自有美德留在人间,危难时刻必有好人相助,好运相伴;而坏事做多了,其结果必然是臭名远扬,过街老鼠人人打。年轻干部刻苦读书学习,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必然能够赢得群众的口碑,得到信任、拥护和支持,一路好运。相反,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虚情假意,不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人,虽然也可能在官场上混上几天,但有朝一日会被群众无情地淘汰出局。这正如老百姓所说的:谁对群众真心,群众就对他真心;谁把群众不当事,群众就把他不当事;爱民的干部会走运,害民的干部会倒霉;爱民的干部会长命,害民的干部会短命。

第二篇:这么努力的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么辛苦的读书,是为了什么?

作为一个老师,我常常会听到同学们抱怨,学习好苦好累呀,还是大人好,朝九晚五,下了班想干啥干啥,哪象我们,一天到晚学习学习学习,周末还得写作业,上补习班。孩子,上班辛苦不辛苦咱暂且不说,但我问你,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比起建筑工地的烈日暴晒,比起在寒风中叫卖蔬菜水果,咱这叫辛苦吗?

其实,我们可以选择安逸,可以选择舒服,我们干嘛非要熬夜写那些永远写不完的作业,早早躺下多好!干嘛非要三更起五更鸡,被窝里呆着多安逸,睡觉上网打游戏,这样的生活多惬意。这种放纵自己的感觉确实很爽!

可是,在人生路上,每个人要付出的总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前期过得越省心、越偷懒,后期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没办法,世界总是公平的,你前期轻松,后期必然要多付出!

很多同学会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比如,说读书无用,现在社会上也流行读书无用论。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不知道被人说了多少年,很多人觉得,“你看,读书有什么用!北大毕业又怎么样,还不是去卖猪肉!我小学毕业,也一样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叫陆步轩,而有一个叫陈生的人,发现了他的厉害之处:“一个档口,自己一天卖1.2头猪,这已经算相当了不起了;而这小子居然一天能卖12头猪,太厉害了。”陈生后来和陆步轩合作成立“屠夫学校”,再后来,他们开了几百家连锁店,陆步轩和陈生双双身家过亿。

无独有偶,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去衡山县当了一名村官,很多人嗤之以鼻:“耶鲁大学毕业,怎么不也得个世界500强的企业,跑来当村官,啧啧!”“一定是在耶鲁混不下去了,不然怎么可能去当一个村官呢?我大字不识一个,我也能去当一个村官。”

后来,秦玥飞利用自己在耶鲁的人脉资源,启动“黑土麦田”项目。利用在耶鲁学到的金融知识,引入资本和营销团队,发展村里的商务产业。于是,他成了中国最美的村官。有一篇文章写到:读了985/211,你才知道读书无用论是骗人的,985/211这些人,不仅有能力有实力进入更好的企业、平台,即使是在毫无门槛的卖猪肉卖花生瓜子这个行业,他们也有很大概率能做的更加出色。

所谓读书无用论,所谓名校毕业生素质不行,其实都是非常极端的例子。而无知的人,最喜欢扯虎皮当大旗,用极小概率的事件,去为自己辩护,并以恶意揣测他人。

不要把学习看得过于功利,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开启顺风顺水的世界。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让你在未来,能独自混过那些漫长幽暗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再精致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颜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读过的书、写过的字,都会逐渐积累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你的财富。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鲜活,手机屏幕之外,自有一番万水千山;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就算最终你跌入繁琐,洗尽铅华,面对同样的工作,你会有不一样的心境;面对同样的家庭琐事,你会有不一样的情调;培养同样的后代,你会有不一样的素养。这,就是世界对努力读书、认真学习的人最大的奖励。

同学们,知道你学习苦,但如果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庸碌无为,却借口平凡可贵,我敢保证,将来你会非常后悔,却无法言说。十几年的读书生涯,足能撑起你的梦想,让你的目标落地生花,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

孩子,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通向世界的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背过的单词,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第三篇: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分享:读书并不能让人一夜暴富,为什么还要读?高考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为什么我要为难自己?同学们,不读书,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而读书的人,则能从每本书里看到这世界的不同侧面,学识与情感都在阅读中自然丰厚。读书,不是为了考试,不是谋求出路,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四篇: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作者:梁衡)

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作者:梁衡)

书这件东西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进取的人准备的。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草木自生自灭,鸟兽自来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质的生态自然调节。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调节系统——精神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

图书有两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为社会传承文化。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

这是电视上播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问西部地区的一个放羊娃,你为啥要放羊?放羊娃说,挣钱;挣钱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大家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循环是什么?这是人口的简单再生产,物质层次的再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人基本不用读书。

作为人,还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理想追求等。马克思给人下定义:人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不是物质交往,而是精神交往。谈话、书信、亲情、爱情、政治、学术、艺术等,都是精神活动。小孩子只知道好吃的东西最重要,而人一进入成年就会发现,精神满足更重要,精神世界更广阔。所以才有为爱情而歌唱,为自由而斗争,为理想而献身。爱情、自由、理想、知识、艺术等等,靠什么来交流、传承?主要载体就是书籍。

阅读有六个层次

真正要有感、有悟、有创造,改变人生,成就事业,有个性,自立于人海,流芳于青史,要靠对后三个层次的攻读。

那么,人怎样实现自己这生命的另一半价值,构建精神世界呢?有六个层次、三大支柱,也就是人们阅读的六种基本追求,追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美感;其中知识、思想和审美,是三大支柱。这六个层次由低到高,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文化程度、修养状态和价值取向。

一是刺激需求。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中总有企图改变平静,追求奇特,寻找刺激的一面。这种需求,与其说是精神追求,不如说是心理生理追求,因为理性的成分还不多。在刺激需求下,会有非法的出版物市场和低俗出版物。这也说明人有自然的一面。

二是休闲娱乐需求。按这种需求,就产生了一类轻松的作品,如花卉、鱼虫、时装、幽默、故事等。休闲娱乐需求在读者中的覆盖面最大,不但有闲阶层靠消遣读物打发时日,就是专业人员,也常常会翻翻书报以做休息。

三是信息需求。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每个人在生活中也离不开信息,一条信息使一个决策成功,救活一个企业,或者使一个人致富的事,已屡见不鲜,以至于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人们对信息的这种需求是书、报、刊等传媒的基础,特别是报纸存在的基础。

以上这三个需求,虽属精神的,但仍可看出不脱物质的羁绊,多为实用的需求,其载体也以报纸、杂志、电视为主。真正精神层面是后面的三大支柱,其载体以书籍为主。

四是知识需求。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粮食、蔬菜、肉类使人从孩子长成体魄健壮的人,而知识使人聪明有本事,如果无知识只能算半个人。所以人的一生专门安排一个学生时期,较集中地专门接受知识,以后直到老死以前,还要不断补充更新知识,这主要靠出版的书、报、刊,特别是书籍。

五是审美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原始人开始,人类就懂得对美的追求。这种本能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审美需求呼唤出版物一方面作为载体来提供审美对象,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另一方面又作为工具来帮助指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

六是思想需求。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层次是理性的思考。刺激是心理本能的满足,娱乐是心理休息,信息是人捕捉到的事物的信号,知识已进入到认识的总结,只有思想才能进入到理性,进入到规律和方法的把握,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需求,促使人们去读理论学术书刊,去通过具体出版物的形象、素材思考问题。

我劝爱读书的朋友们,爱读书当然很好,但还要讲究读书的目的和层次。我们可以把读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型,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为了长远和根本性的提高。前三个层次属消费型,后三个层次属积累型。就像一个国家除生产型的企业外,还得有能源、交通等基础项目建设。只有在积累型阅读上下功夫,才能改变人生,创造辉煌。

大凡伟人皆爱读书

马克思爱读书。他本来是在参加社会生产和具体的工人运动,但觉得许多事情弄不明白,自己不通,也无法指导运动,就宣布要退出具体事务,回到书房。他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写作,时间长了脚下的石板给蹭出了一条浅沟,就像少林寺石板上留下武僧的脚窝一样。马克思写《资本论》,耗费了40年的心血,为了写作,前后研究书籍达1500种。读书造就了马克思,他成了一代伟人。

毛泽东爱读书。毛泽东一生中可谓博览群书,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艰苦的时期,战火烧到眉毛,缺衣少食,但毛泽东还读哲学、读军事,补上了这重要一课。他听艾思奇讲哲学,恭恭敬敬地做笔记。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在油灯下写出了《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名篇。

文章不是写给人看的,而应是写给人背的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座巴颜喀拉山,是分水岭,它一边成就了我的新闻写作,一边成就了我的文学创作。

有记者问我自己读书有什么体会,读书怎么改变人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原来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的是档案专业,毕业之时,正赶上“文革”后期,响应号召到祖国的北部去,我到内蒙古先当了一年的农民。

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一本对我一生影响很大的书,这就是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那是我在拉风箱做饭的时候在灶上看到的,书的前后已经被扯下好几页。陈望道是中国最早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早期曾经和陈独秀一起筹备中国共产党,帮陈独秀管经费,但陈独秀的脾气很不好,陈望道受不了,离开了陈独秀。这一走两人各闯出一片天地,陈独秀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望道则是中国系统研究修辞的第一人。他认为修辞有积极修辞、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语言生动比喻、形容很多,消极修辞语言比较平实,比如法律术语、各种教科书等。

这本书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内容,但两大修辞分类的思想对我治学影响很大。因为我长期以来既是记者又是作家,在接受杂志社的采访时,我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座巴颜喀拉山,是分水岭,一边是长江,一边是黄河。《修辞学发凡》一边成就了我的新闻写作,一边成就了我的文学创作。

此外,还有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文选》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后来我发现毛泽东也读这本书。毛泽东晚年因为白内障,眼睛看东西很吃力,文件就让秘书给他念,而文学方面的书呢,他就找到当年这本书的编者之

一、中国人民大学的卢荻给他念。毛泽东的记忆力很好,晚年的时候还记得当年看过的这本书的编者,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被撤销合并到北京大学去了,就从北京大学把她找来。

我后来当记者的时候,《历代文选》这本书在我的采访包里背了多年,出差在招待所里有空我就背书中的名篇,这对我后来新闻语言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新闻语言应该向古文、电报学习,新闻语言应该求短求干净,古文因为最早要刻在竹简上很费劲,电报按字数收钱。后来我写的《晋祠》,1600多字,能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和这个理念很有关系,因为我写的时候就认定我的文章不是让人看的,而是让人背的。

这些工作和我当初学的档案专业已经相距十万八千里,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就是因为后来我的读书生活。人不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就会遇到改变自己人生的书籍,只要你去读。

图书积累影响国运 尤其是《史记》,它的思想、它褒贬的人物及它的文风,到今天还影响着中华民族。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说,曾有过四次大的文化积累,实际上是四次大出书活动,对世界进程发生过大的影响。这就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积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积累,18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文化积累,19世纪中叶在总结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之后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积累。

中国历史上也有几次大的文化积累。第一次是汉初对先秦文化的整理,确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积累型巨著,尤其是《史记》,它的思想、它褒贬的人物及它的文风,到今天还影响着中华民族。第二次是隋唐对散佚书籍的收集和新书的编纂,它使儒家思想更趋成熟,封建制度进一步确立。第三次是宋代的积累,儒家发展到理学新高度,产生了程朱这样的儒学理论大师,《资治通鉴》这样总结治国实践的巨著,儒家思想的完善保证了以后700年封建制度的延续。第四次是明清修书,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成就为代表。这笔文化遗产为我们民族以后的发展,直到今天还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后还有康梁等对西方文化的引进积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引进积累,这些在反帝制和民主革命中都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论是世界的文化大积累还是中国的文化大积累,实际是图书大积累。据统计,自西汉至辛亥革命共出版图书8万种。从公元前206年算起到1988年底,我国2300年间共出版图书90余万种。这种悠久的历史积累,决定了我们是一个文明发达的民族。但是立国仅200余年的美国,其文化积累的速度却快得惊人,报载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文献8830多万种,书架长达877公里。自然,这一点也已构成美国文明发达的一部分。环视全球,我们会发现一些国家的强盛与衰落、发达与落后固然与它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策略有关,但也不可不注意到与它所拥有的典籍、文献,它掌握的资料、信息,它积累的精神财富以及对这些典籍的态度、策略,还有它的积累方式、速度与取向有关,这同样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力、国运。

一本书改变世界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世界的命运,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我们还可以拿一本具体的书来验证这个命题。美国人曾写过一本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其中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牛顿的《自然哲学和数学原理》等,同时还有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马克思写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改变了世界,这是谁都承认的。据统计,《共产党宣言》共出版过70多种文字的1000多个版本,它传到中国是1920年,由陈望道先生译出第一个中文本,从此开始改变中国的命运。

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完成了《论持久战》,当白崇禧把这本麻纸本小册子送给蒋介石时,蒋介石都喜得如获至宝,发给全军团以上军官每人一本,这本书很快又在美国出版,震惊了世界。事实证明,抗日战争就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的。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改变了世界,应该说改变了宇宙。它成了一块里程碑,它1543年出版,文艺复兴的开始,近代科学的开始就从这一年算起,世界进入一个新时期。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现代物理学开端被史家定为1905年,就是因为这年《物理学纪事》发表了爱因斯坦的几篇重要论文。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互变公式E=mc2,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才证实了爱氏的学术成果超前了40年。

1952年,李四光完成了《中国地质学》一书,论证了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提出“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新概念。当时,这本书只发行了两千册,但地质队员在该书理论指导下,于十年后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使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1852年,斯陀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

所谓先进文化,应该具备四个特点:积累性、批判性、创造性、普及性。用这四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可以发现前面所举的对历史进步起过推动作用的书,都曾经是或者现在仍是先进文化,仍在对生产力的解放、人的思想解放起推动作用。这也启发我们读书、写书、出书时,要把握积累、批判、创新、普及这几个切入点,这样才能有创造,有个性,有进步。

第五篇:入党是为了什么

敬爱的党组织:

自我完善——榜样的力量——责任与担当。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为了完善自我。力求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促使自我的成长与完善,向先进的集体靠拢,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即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早在党的成立之前,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而此时的工人阶级,一方面她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伴随,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历史上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深受剥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精神。而大多数来自农民的中国工人阶级相对集中,他们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时代的呼唤,是中国人民的呼唤!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是党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面临大量开创性的或是前人没有提出问题,或是前人没有涉足的课题,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每天都在创造新事物、新经验。而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党的发展更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

通过对党的性质的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也更进一步地坚定了我的入党信心和决心。

近九十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要有大局观念,关心时事,关心国计民生,关心身边的点点滴滴。更重要的,我们要有所行动,在党的理论指导下去实践、去贯彻、去落实。我们要做朴实的实干家,而不仅仅是现有理论的传承者。我们要有全局观念,时时顾念那些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我们也要居安思危,珍惜当下的每一点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积极参与。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担负起我们作为青年人的责任。我们有义务更有权力,让我们的生活富裕、国家富强。

汇报人:

XX年2月25日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下载读书 是为了有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 是为了有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是为了谁?

    学习是为了谁? 上周期中考试,布置学生写《期中考试以后》。今日,在批阅时发现。考得好的都是“这下爸爸妈妈肯定满意了!回家肯定会表扬我,奖励我了!”考得不好的都是“这下完了,回......

    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调查,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考得一个好成绩,考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至于目前所学的内容,学......

    坚持是为了什么?

    坚持是为了什么? 所有人都在叫嚣着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所有人都在声嘶力竭的吼着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所有人都在极力寻求一种想要的生活,于是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那么,我们为......

    写诗是为了诗歌

    诗是生活的美感诗是爱心的期盼诗是心灵的呜唱诗是最美的语言诗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情感把点滴的往事穿成一串串变成灵动的语言那就是一部诗篇诗的写意最为广泛有四季的美感有景......

    《杨绛传》读后感:读书是为了优雅地活着

    读书是为了优雅地活着——《杨绛传》读后感张佳伊“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首由杨绛翻译的兰......

    有意义的话

    【每日一句】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宋—俞文豹《吹剑-外集》[释义]再多的金钱也不能轻易使我变节,大丈夫一言既出,杀头也不会屈服。 【心灵鸡汤】 生活总是喜欢逗......

    我们工作是为了谁

    我们工作是为了谁? 对于每个人,工作都赋予了他特殊的意义,应当怎样工作,我们为了什么工作?是一个 值得思考的问题,时间流逝,只有把握此刻,才能赋予工作更多的意义。 工作的意义,是 真......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什么人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