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机关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1:机关干部每天就餐纪律遵守的不规范。解决方法:班子成员要向镇长请假,普通机关干部要向政工书记请假,请假者同时必须通知办公室,餐厅负责人员要向办公室报告中午就餐情况,每天要在大屏幕上公布就餐情况。
问题2:陪客过多,耽误分管的工作。
解决方法:机关支部负责每天对请假陪客的人员进行抽查,对于有关违规人员要实行相应的惩罚制度,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问题3: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提前早退的现象严重。解决方法:全体机关干部如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提前早退的必须向相关领导请假,不定期抽查,如有提前早退并没有请假者,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问题4:部分机关干部时间观念不强,开会经常迟到。解决方法:每周一的例会时间,办公室七点半(以办公室钟表为准)按时点名,有紧急事情必须请假,否则超过七点半一律按迟到处理,会后将名单公布于大屏幕,经常迟到、无故旷会者,取消机关干部评先选优资格。
第二篇: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农村建设中应遵守的保护境的原则,并提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
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现状。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表面接触损害人体。再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严重污染土壤。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4、空气污染:以前,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利用秸秆气化可解决这一难题,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农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含一氧化碳、甲烷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千家万户,使用起来有些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
5工厂污染:.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目前中国城市环保力度在不断加大,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则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将企业转移到了农村,这样,其污染也就一起转移到了农村,这就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失衡,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7.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带来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但是由于环境意识的薄弱,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城镇环保硬件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没有跟上,造成城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进而对其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三·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重视广泛开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此外,农村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的消纳场所,也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像重视城市环保一样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总水平仍较低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仍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同时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各级政府不仅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办法,如结合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发挥环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制定有关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运用立法手段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推广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技
本着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参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运用科技力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节水农业技术、污染防治配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等,大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科学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技术,同时,加强监测力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使科研工作能够真正为生产实际服务。
四,总结。
总之,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其制约瓶颈,如要打破此发展僵局,农村的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从简单的自然环境的治理,更是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尽我们的最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贡献,造福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3]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大连日报,2008-03-11.[4]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6,(5).[5]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6]卢德裕.农村生态环境严竣的现状和对策。
[]
第三篇:浅析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机关工作作风是机关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精神面貌、领导水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的综合反应,是衡量机关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和标准,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直接影响区委、区府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目前,区委、区政府正以最大决心支持和推动整顿机关作风整治政务环境工作,并在全区开展双整“百日行动”,以推动机关作风整顿、政务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进一步掌握我区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局人事监察科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重点向100多名机关领导干部、职工代表、村干部等进行调查了解,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开始重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风行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行政效能得到增强,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大部分单位班子团结,作风民主,能认真履行职责,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大部分干部职工能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依法办事,能坚持正常的考勤制度,具有宗旨观念、公仆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和奉献精神,为我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调查中,也有一些干部群众反映机关干部工作作风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行政效能,影响干群关系,影响投资环境,损害政府形象,制约经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治觉悟不高,党的宗旨意识淡薄。有些领导班子不能很好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有的领导干部不按制度办事,在重大问题决策上不征求其它班子成员意见,对集体的决议不认真执行,各行其是。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中出现的摩擦和矛盾不能正确对待,没有大局观念,相互搞内耗,互相“拆台子”影响整个班子的团结协调运转。有些领导对部门责任不明确,对本部门有益的事情争着办,不利的事拖着办,甚至推诿不办,在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群众少,对基层的情况不掌握,对群众和基层的呼声和要求不清楚,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等问题,避重就轻,避难就易。
二是自由主义严重,纪律观念淡薄。有些领导干部不服从发展大局,以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对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为了部门利益、局部利益设关设卡,严重影响发展环境。干部上班迟到、早退现象,上班时间上网、串门聊天的现象常发生。个别同志好人主义严重,不说真话,不讲党性,对待错误观点不敢驳斥,对待错误行为不敢批评,对待腐败现象不敢斗争。
三是工作不思进取,创新意识不强。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心,满足于按部就班工作,吃“老本”,凭“老经验”办事,不愿动脑筋,只会走自己和别人走过的路;有的同志主观臆断,骄傲自大,随意性、片面性和盲目性较大,工作敷衍了事或应付式完成,没有创新精神,缺乏破解难题的能力。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干部有这样的“中庸”思想,别作后进也不争先进,别挨批评也不想“出风头”,明哲保身,四平八稳。
四是事业心不强、责任感不强。工作态度缺乏正确性,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得过且过,评头论足的人多,干事的人少,干部缺乏实干精神,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办事时有拖拉现象。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懒于思考,习惯于听上级和领导指示。有些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安逸现状,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思想。
五是学习意识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理论学习风气不够浓,干部不重视学习,知识结构老化,工作难于打开新局面。学习流于形式,单位自行组织学习培训较少。
六是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有些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来办事没有好脸色,没有好口气,更谈不上热情接待。有的部门下基层只是做做样子,蜻蜓点水地看看问问,然后找个地方聊一聊,转一转,不解决实际问题。
二、当前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主要原因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金本位、等价交换等思想和意识开始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产生,干部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在某些干部头脑中已成为一种定式。思想倾向的偏移,理想信念的动摇,逐渐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2、用人机制欠公正,一些擅长溜须拍马、会跑会送、不务正业的人往往能得到提拔重用,而一些工作踏实、能力强、肯干实事、默默无闻、群众口碑好的人却难以得到重用,相反这些人往往容易受到压制,挫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干部职工情绪。
3、对干部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管理不到位。有的制度只是唱在嘴上、贴在墙上,但贯彻落实、检查督促少,流于形式,赏罚不分明、奖惩不兑现,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少干还比多干好,激发不起干部的积极性,导致工作时出勤不出力,办事效率低。
4、我区出台的干部廉政谈话制度、诫勉谈话制度及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许多制度在狠抓落实和具体执行上还须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完善。如对“一把手”的监督、对干部“八小时”以外情况的监督及对账面以外情况的审计等等,都还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5、一些群众反映部门单位领导自身没有做好榜样,不能真正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事效率低,决策能力差,对一些大政方针和重大问题久拖不决;有的干部喜欢搞迎来送往,吃吃喝喝;有的领导搞欺上满下、捞取政绩;对存有上述行为的领导干部,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和惩处。由此上行下效,难以使机关干部有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
6、一些干部职工放松了自我人生观,世界观、权力观的教育。干部的宗旨观念、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差,相当一部分干部存在“攀比”心理,抱怨社会分配制度不公。
三、对策与措施
为促进我区科学发展,振兴我区经济,更好地服务“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建设,进一步改进我区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从根源上改进我区机关干部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我们认为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
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最根本的还是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的素质。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发展。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良好的作风,在干部中树立榜样。
1、强化领导干部学习意识,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考核管理机制,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以区委中心学习组和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心学习组为龙头,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辅导报告、座谈交流和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相结合等方式,多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活动,带动全区干部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真正提高干部队伍宗旨意识。
2、强化教育,健全制度。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抓好领导干部作风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法纪意识。教育内容紧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层次施教。采取经常性教育,正反典型教育,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防范干部作风容易出现漏洞和产生问题的关键点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
3、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纪条规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宗旨观念和党纪条规教育活动,增强干部纪律意识。强化干部的公仆观念,摆正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事,以人民的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增强干部廉政意识,自我监督意识,自觉地拒腐防变,为政清廉,当好人民的公仆。
4、建立“考学”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干部学习计划,年终按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和撰写读书笔记或调研文章等若干块进行考评,考评分记录在干部学习档案里。同时规定一个分值下限,对考评分低于下限者,不得评先、不得晋级晋职,并采取停岗接受个别培训的办法督促其加强学习。
5、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按照上级干部轮岗、交流有关制度,健全我区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和措施,对干部轮岗、交流从条件、程序、纪律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促使干部在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序流动,优化干部资源配备,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7、大胆创新工作措施,加大干部“能下”力度。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对不称职、不能胜任职务的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对部分工作责任心不强、考核不称职又不适宜采取辞退措施的干部,可试行一定期限的待岗。对部分群众意见较大,或在干部考核中反映存在问题较多的干部,可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同时对一些年龄大、身体状况差、工作能力平庸的领导干部,可采取改任非领导职务、由重要岗位调整到一般岗位等措施,积极疏通“下”的渠道。
(二)完善机关干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倡导“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
1、建立较完善的相互配套的干部管理制度。各单位都必须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建立强化干部管理的“机关干部学习制度”、“请假制度”、“考勤制度”、“岗位职责”、“处罚规定”等,使干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为克服少数单位仍然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现象,我们可以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日程安排表管理制度”、“见事管事制”和“机关干部服务态度三次投诉待岗制”。
2、要建立健全谈心制度,上级组织对下级正职、班子内部正职对副职要经常谈心,了解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有问题的干部要及时提醒。
3、要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总结和运用机关效能建设教育中的经验和做法,严格按照中纪委、中组部的规定,开好每年一次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一步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增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自我监督的能力。
4、要实行重大决策群众路线制度。凡是本单位内有关经济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城镇土地规划、重大工程招标及其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决策前必须举行听证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与建议,集中民智;决策后必须进行跟踪回访,认真倾听群众反馈,不断改进完善。
第四篇:高校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编辑:studa9ngns 作者:佚名
出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日期:2006-1-3
摘要:本文列举了目前我国高校(本文特指大陆地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作者指出,高校管理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对高校行政化管理的体制和思维尚未得到改变,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最后作者针
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一向在人们心目中远离是非纷扰之地的圣洁的象牙塔--高校也频频被学生推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高校被学生起诉,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人们的权利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莘莘学子们都在“认真地对待权利”并“为权利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确实十分严重。
一、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招生方面
受教育权与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明文确认的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历史的及其它的种种原因,这两项基本权利在我国高校招生中往往并未得到完整的贯彻。就拿平等权来说,众所周知,每年高考我国各个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并不一致。特别是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就其教育发达程度和国家对其教育投入的经费来说,均遥遥领先于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如果按照实质正义的要求来理解,北京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应该远远高于其它省份,但情况却正好相反。因此,对北京地区考生的高考低分录取的政策相对于其它地区的考生来讲都是不公平的,甚至山东省的几位考生还专门为此诉诸法院。现在,北京地区高考虽改成单独命题,因此无法与其它省份对比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了,但这仅仅是回避了问题,并不
是最终解决公平录取问题的办法。
另外,平等权还要求对所有考生自身来说在录取时要做到人人平等。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招生时对考生的身高、视力、健康状况等往往都作了一些限制。当然,一些特殊的专业对考生作出一些特定的要求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例如播音、表演等专业对考生的形象、气质、音质等作出要求,染整专业要求考生非色盲等都应属于专业本身性质所要求的必要的限制,但如果对从性质上来讲对于那些根本无须进行任何特定限制的专业而对考生进行了限制,或仅仅因为考生患乙肝等疾病或有残疾就不录取或录取后取消其入学资格,那么高校就会有对考生进行歧视和滥用职权侵犯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权之嫌。
在招生中还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招收保送生的问题,按照国家教委1988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其目的在于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招收保送生的工作,应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有利于更好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鼓励和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条例》第二条详细地规定了保送生的条件,总的要求是被保送的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劳方面表现一贯优秀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可否认,制定该《条例》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条例》施行之初也曾起过比较好的效果。但在近些年的招生工作中,由于受到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在招收保送生工作中,不正之风已非常严重,以致严重影响到了招生的公平性以及违背了制定《条例》的宗旨。
招生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个透明度低的问题。现在高考录取招生,一般采用网上录取的方式,减少了腐败的机会。但对于研究生招生,按照《高等教育法》第19条的规定,硕士、博士、研究生取得入学资格所要求的是 “经考试合格”。这里其规定的是“合格标准”,但对于有数个上了分数线的“合格者”是否必须按名次录取的问题却没有规定。于是,便出现了在考研、尤其是考博时,同导师的“关系”极为重要的情况。甚至圈内人都知道一个公开的秘密:考博一是考外语;二是考“关系”。而且对考研、考博的考生来讲,因往往只能查到自己的成绩,根本不知道别人的成绩和自己考试成绩在其中的排名情况,权利被侵犯了往往自己还蒙
在鼓里。
2、对学生管理、尤其是在处分学生方面
目前,在我国教育类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到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有两部规章,即前国家教委分别于1989年与199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定一般都是在以上两部规章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如果有兴趣上各个高校的校园网页去浏览一下,就会发现各高校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林林总总、各具特色,但总的特征是抽象、笼统、粗糙。有的高校在一些处罚性条款--尤其是对学生处以勒令退学或开除处分的规定往往本身就不合法。例如为了严肃考风考纪,有些学校规定,考试作弊一经发现即对作弊的考生处以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我们这里姑且不论高考的过程对考生来说是如何的艰辛,上大学机会对学生来说是如何的来之不易,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对学生来说往往命运与前途毁于一旦,如此规定是否违反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等等,就其规定本身来说,其实就是不合法的。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2条的规定:对于“考试作弊的,应予以纪律处分”,第29条规定应予退学的十种情形之中,并没有不遵守考场纪律或作弊应予退学的规定。第63条规定:“违反学校纪律,情节严重者”,可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但前提应是高等学校的“学校纪律”规定的本身应该符合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而不能在法律规定之外任意扩大,自我授权。
在高校对学生管理中最经常遇到的也最令管理者头疼和敏感的是对大学生偷食禁果的处理问题。虽然在对待是否准许大学生谈恋爱问题上,我国高校普遍经历了一个从严禁到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的转变,虽然前些年在一些高校的校园里堂而皇之地设置了安全套自动售货机,但在对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问题上,高校普遍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于对待学生中偷食禁果者的处理问题上,高校的态度是十分坚决毫不含糊的,一经发现则对之予以勒令退学或者开除。高校对学生中偷食禁果者作出这样的处分,其依据的是《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准则》第8条规定,大学生应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男女交往,举止得体;第13条规定,学生宿舍不得留宿异性,而《规定》第63条第四款规定,有品行极为恶劣,道德败坏者,学校可酌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但是,对于发生性行为是否属于“品德极为恶劣”或“道德败坏”的问题,有关部门却并没有作出解释,实践中一直是这样做的,也很少有人提出异议(包括被处分的学生),但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有值得进一步商榷和探讨的余地。另外,高校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往往还涉及到对被处分学生隐私权保护的问题,稍一不慎,很可能会有侵犯被处分学生的隐私
权而面临被推上被告席的危险。
另外,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还缺乏程序观念,前些年报道的数起学生起诉高校的案件中所批露的情况反映了这一点。如在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案中,学校当初对田永的处分决定并未直接送到田永的手中,亦未告知其申辩、申诉的权利。再如黄渊虎诉武汉大学学籍与户籍管理案中,当初武汉大学因黄考博政审不合格作出不予录取而让其跟读的决定时,亦并未告知黄申辩、申诉的权利和途径,也未告知其“跟读”的具体含义。而且,既然田永当初已被“取消”了学籍、黄渊虎并未“取得”学籍,那么学校就不应该让他们一直在学校读到毕业,因为可以预料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毕业时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北京科技大学对田永处分的程序,直接违反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4条的“处分要适当,处理结论要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对于本人的申诉,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的规定。而武汉大学对待黄渊虎问题上亦违反了“正当的法律程序”。
教学秘书是各系领导实施教学管理的助手,是联系学院、教务处及各系、部的纽带,其业务上接受教务处的领导。教学秘书应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经验和写作、组织协调能力,身体健康,能独立开展工作。熟悉教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乐于服务教学,方便为师生服务,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其主要工作如下:
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和数据库操作,具备在网络上完成教学教务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每学期放假前,协助教务处及各系、部编排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计划和课程表,并将确定的课程表发给师生,负责向任课教师(含公共课程教师)提供下一学期授课班级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上课时间和地点。
三、每学年开学后,协助教务处填写教学教务管理所必须的表格,核对数据,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四、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了解和掌握教师、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向所在系、教务处及时报告教学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并按系、教务处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及时处理。按教务处的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停课、调课、补课手续。
五、协助系主任组织本系的教学检查工作,并负责教学检查资料的汇总、上报。
六、教学计划执行与管理工作。
1.协助系领导制定和组织实施本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2.协助系分管教学的领导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3.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编定下一学期各年级的教学执行计划,严格按照教务处规定的时间将下一学期教学执行计划上报教务处,协助教研室将经教务处、系领导批准的教学任务下达给教师,并负责此项工作的报表填写、收发、汇总。
4.负责本系学生专业选修课、任选课的登记、汇总,并及时将选课结果交教务处。负责重修专业学生的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等工作。
5.按照教务处和系领导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本系的各项教学活动,协调各种关系,协助教学事故的调查、认定和处理工作,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6.负责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表格的领取、收发和数据上报,协助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做好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
七、考务与成绩管理工作
1.教学秘书应负责本部门所属考试课程的考务工作。
2.教学秘书应负责落实各项考试监考教师,并将考试安排通知有关师生。
3.做好考前准备工作,负责向任课教师收集试卷,按时交送教务处,并做好试卷的装订和封卷工作。4.每学期末到教务处协助核对期末考试成绩。
5.协助安排考试不及格学生重修,负责通知本系参加重修学生准时参加考试。6.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各科考试成绩和重修成绩。
7.负责向各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催收本系学生考试、考核成绩记分册,并按教务处有关规定如实登录本系学生成绩总表。对没有授课教师、和系教学主管领导签字的原始成绩报表,教学秘书应予以拒收。对不符合教务处成绩登录规定的报表、对未注明原因的空白成绩项,教学秘书应要求授课教师、系教学主管领导更正、补填。
8.教学秘书只有在收到授课教师、系教学主管领导同意、教务处领导签字批准的《成绩变更通知书》后方能更改已上报成绩,并将通知书附在成绩总表后面。教学秘书不得受理教师个人更改已上报成绩的要求。
9.各系教学秘书应协助教务处做好市教委及教育部组织的各类统考工作。
八、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1.负责系教学文件的收发、保管、归档,做到登记清楚、查用方便,完整完全。
2.保存每学年的校历,收集各种教学信息,管理好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进度表、教师任课表、教学质量调查表等教学文件。3.各班级排课、考试等文件的建档、归档、保存。
4.组织、填报教师个人教学档案,协助建立和完善教师个人档案数据库。按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本系的教学业务档案。5.每学期末负责收集保存系教研活动记录,系有关教学、教改方面的会议、活动记录,收集保存教学日志。
6.每学期末负责收集保存本系开展的重大教学活动的原始资料。保存教学研究和教改项目资料。7.每学期末负责登记、汇总本系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原则上应为原件),计算学生创新论文,提交学术委员会认定后送教务处,并给予奖励学分。
8.负责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成绩、鉴定表及总结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按照实践教学要求做好毕业论文的收集、归档工作。
九、教材管理工作
1.及时准确填报预订教材的清单交教材管理部门。协助教师选定优秀教材,协助教材科审查预订教材情况。
2.学期末填写下学期教材使用一览表,送教材科备案。3.及时通知各班级学生领取教材。4.协助教师领取教学用书
5.对因学籍变动而需要教材的学生,通知教材科补订和购买教材。
十、协助教务处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征求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及时向本系和教务处反馈教学信息。
十一、负责核对、汇总、及时报送本系教师(含外聘教师)工作量和课时酬金。
十二、协助系领导制定和检查落实本系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十三、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师生教学情况,及时向系领导和教务处反馈情况。
十四、严格执行坐班制度,按时参加教学秘书会议。
十五、完成系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积极支持、参与教务处承担学院或上级部门交办的应急工作。
十六、教学秘书的权利
1.按有关规定对学院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2.参加学院有关的教学工作会议或受系领导的委派代表系领导参加有关会议并发表意见或建议。3.参加本系教师和学生组织的与教学教务管理有关的会议,列席系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研究专题会议,根据需要参加教研室的教学研究活动。
4.根据工作绩效和经学院批准,有参加相关业务培训、进修提高、学术交流的权利。
十七、教学秘书的管理与考核
1.教学秘书接受教务处和系的双重领导,教务处和各系分别按其教学管理的职能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进行领导、指导、管理和考核。
2.为了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各系应建立教学秘书考核制度和评优制度。教学秘书的考核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随学院考核进行),评优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3.教学秘书的考核主要考核其德、能、勤、绩,重点是其工作绩效,考核结果进入本人档案。
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敬业精神,公正无私,坚持原则。
3.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努力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意识,讲究工作效率,热心为师生服务。
4.教学管理人员应熟悉教学规律,了解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经常与师生沟通,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并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具有撰写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和工作总结的基本能
力,应掌握计算机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十条 选课与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1、负责本院(系)学生选课的登记、汇总,并及时将选课结果报教务处。
2、协助教务处编制并公布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计划和课程表。负责向任课教师提供下一学期授课班级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上课时间和地点。
3、负责办理重修、免修等手续;负责审核学生重修、免修资格并通知重修、免修学生,向教师提供重修、免修学生名单。
4、按教务处规定为教师办理停课、调课、补课手续。
5、按照教务处和院(系)领导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各项教学活动,协助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事件,协助教学事故的调查、认定和处理工作,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6、在院(系)主管领导的主持下,负责组织本院(系)的教学检查;负责所在院(系)教学检查资料的汇总、上报。
7、负责院(系)教学文件的收发、保管、归档,做到登记清楚、查用方便、完整完全。
8、协助教务处组织填写教学教务管理所必须的表格,核对数据,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理想的早餐包括四部分
一般情况下,儿童应在起床后30分钟后再吃早餐为宜。早餐的营养量应占到全天量的1/3左右,早餐的主、副食须科学搭配,经常变变花样。理想的早餐包括四部分:谷类+动物性蛋白(鸡蛋)+奶类+蔬菜水果。
早餐可以是一瓶牛奶、两片面包、一个鸡蛋、半个水果,或者把面包换成有肉的粥、馒头、面条等谷类食物都可以。优质蛋白质不可或缺,儿童正是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类相当重要,所以牛奶和鸡蛋是比较好的选择。
为什么还要加水果蔬菜呢?因为儿童早餐中的鸡蛋、牛奶、包子
等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而维生素很少,而且这类食物消化时间长,导致血液过久地蓄积在消化道,减少了脑细胞的供血供氧,吃一些蔬菜水果就可以平衡血液中的酸碱度,减轻胃肠道的压力。
第五篇: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校是培育专业人才的场所,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如何搞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构建平安校园,还校园一个祥和、安宁的环境,已经成为学校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校园安全问题
校园安全问题依校园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生校园及周边的各类不安全事件,包括安全事故、意外伤害事故、教师及学生人身及财物被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事件(包括校外人员对教师学生的侵害及教师或学生相互间的侵害)等等;二是因校园管理及在校人员对社会造成的违法犯罪等危害事件。近年来出现的校园安全事件类型主要有:
1.校园火灾、校舍倒塌、学生集体中毒、雷电袭击等致学生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2.校园的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学生伤亡、学生因心理因素跳楼自杀、在游戏或活动中受伤害等等事件。
3.学生之间械、纵火、投毒等校园暴力事件。
4.外来暴力侵害校园,犯罪分子向弱势群体施暴,校外人员参与斗殴、打击报复。
5.校门口发生交通堵塞和交通伤亡事故屡见不鲜。
(一)校舍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我校在校舍、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以及教学用具、设施设备等方面还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如:南教学楼是C级危房,学校设施陈旧,供电线路、消防管道老化、瓷砖时常不定期脱落,存在严重事故隐患;随着学校在校生的增多,学校后勤设施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现有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都过于虚无飘渺,没有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来保护学生的安全。所以,各个学校很难做到依法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学校管理者人本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于安全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并没有重视安全事故前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最后,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宣传黑板报等很少涉及安全内容,仅仅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突击性地填充了一些安全内容进去,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以致灾害来临的时候,学生惊慌失措。
(三)校园周边商业环境的综合影响
学校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校园安全形势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息息相关,从根本上来看,校园安全形势的好转有赖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的彻底好转。不良社会文化,特别是暴力游戏和黄色网站的影响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安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校园附近的商场、杂货店,烟酒、刀具等对青少年来说绝对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琳琅满目;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以及酒吧、卡拉OK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校外的一些不法社会团伙对教师、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四)学校缺乏心理干预机制
处在少年时期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心理, 还是思想观念,都处于学习、成长的过渡阶段。他们行为上有时表现出很明显的矛盾性: 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情绪化与理智、盲目与自觉、理想与现实。他们易于激动、烦躁不安,常因一点小事被感动,或者振奋、激动;或者动怒、怄气, 甚至争吵;或者泄气、消沉。他们可以表现出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忱, 做出惊人的、壮烈的举动,也可以由于盲目的狂热而做出一些蠢事或坏事。如面对学习、就业的压力, 或者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迷茫, 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过激的方式发泄不满、报复社会,导致学生群体中的危机事件发生。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没有及时的进行辅导、教育。学生很容易采取过激的行为发泄内心的不满。
(五)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影响
不可抗力是指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包括自然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自然火灾、雷击、山体滑坡等,或者社会原因如战争、国际恐怖等,不可抗力是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意外事件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是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导致的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意外事件也是影响学校安全的一个因素。
二、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对策
(一)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
应该积极实施校园安全立法。全国中小学生的安保措施应当给予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从制度层面保护学生的安全。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应抓紧制定学校法及学校安全法,使学校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学校安全(如学生意外伤害学校、学生、家庭到底该承担多大比例责任等,现只能依靠民法等)。
(二)建立和完善校舍和校内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安全基础设施体系。
(2)制定安全巡查制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重于防范,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各种设施进行检查,尤其是一些安全事故多发地带,更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三)加强校园安保工作
加大投人,加大校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学校的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上、会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学校领导应有清醒的认识,要舍得投人,花钱保平安、保稳定。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卫队伍,招聘一批受过安全保卫专门训练的综合素质高的保安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全校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为师生提供安全服务和援助。二是完善各重点部门的防范措施,如加固门窗,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道路上设臵减速带等,加强物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在重要部门、要害部门设立消防监控中心、电子报警系统等,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四是要做好保卫工作,真正选用那些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具有一定文化资历的优秀人员选入保卫部门,提高学校保卫人员待遇是充分发挥学校保卫机构职能作用的有效激励机制,要按各级教育、公安部门有关文件执行提高学校保卫人员的岗位津贴和加班补助。
(四)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等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通过开展讲座、安全事故演练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师生生形成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锻炼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努力减少意外伤亡及其他事件的发生。学校同时建立对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安排专职老师承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效的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是有效解决校园安全事故的关键,学校领导不能把安全事故管理当作是一种处理突发事件的临时性工作。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负责,学校各部门的领导要作为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部门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负全责。学校要以校长为核心,选拔具有富于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惊不乱等素质,具有亲和力的人员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考核指标、具体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校园危机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备。
(六)营造家庭、学校、政府互动合作的环境
搞好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都应通力协作,共同筑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网”。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情感发育、心理需求、自我探索的需要方面的心理问题,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帮助辅导,防范于未然,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强化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学校应当及时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态度汇报给家长。家长应当将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交往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一旦发生不良倾向,应及时报告学校,共同研究教育方案,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
(七)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公安、城管、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协同配合,重 点整治校园周边的流氓滋事、无证饮食点、黑网吧、网吧及营业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违规接。
(八)上(放)学期间在校门口周围设臵机动车禁停标志,严格禁止车辆停放,对违规 停放的应给以处罚,并有民警、交警在这里疏导交通。
(九)彻底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学校用水、用电、取暖设施进行大维修(并更换过期灭火器、消防应急灯、安全指 示灯)。
学校安全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需要社会各方力量才能有效保证校园安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要争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分析安全形势,解决重点问题,真正把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