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读书,我幸福
我读书,我幸福
读书,翻译成英语是READ。我认为,这就足以表现读书使人快乐,使人幸福。欲知详情,且听我慢慢道来。
R——return,返朴归真。每当双手捧起一片墨香,那淡淡的香味一丝一丝的钻进我的鼻孔、透过我的心灵时,心也轻轻地在充满墨香的纸张上舒展开。每当书香飘进心灵时,世界遗忘了我,我也遗忘了时间。心灵,在一次一次书香的浸染中,如闲云野鹤般飞离功利的世界,悠游于人本性的天空。
E——Enjoy,享受。谁也不能否认,读书是一种享受。人们常说的享受,大多指的是物质层面的享受,这并没有错。其实,从精神层面上来说,读书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满足精神方面的享受虽然不如物质方面享受那样直观、实惠,但在人们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今天,精神方面的享受对于人们更加来得珍贵。
A——Advantage,优点。北宋真宗皇帝赵恒就告诫读书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的优点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是: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畅游在微观的粒子和宏观宇宙相结合的世界里,感受智慧的阳光,犹如在山路上行走一样,方才还是山重水复,以为没有道路可以前行,转眼间却又柳暗花明,能望见远处的村庄,这便是真正的读书。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书不只告诉你书中的知识,还会告诉你怎样读书,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D——Dispel,驱散。读书能驱散你心头的疑惑。在书中感受到历史的云烟,世态的冷暖,人间的善恶,社会的美丑。读书至此,或迷雾陡去,云散日出;或略有发现,茅塞顿开;或灵感突现,文思泉涌;或数载迷茫,一朝释然。心中的重重疑惑在读书时瞬间烟消云散。
READ=HAPPY。我们不能只断章取义,仅仅将其分别进行微观分析。从宏观上分析,读书就是快乐,读书就是幸福。读书的快乐,有声音、有色彩、有活力、而且有梦想,像五光十色的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再经过神秘的万花筒照射出来。于是快乐便有了热情,日积月累、永不放弃,就成了对书的一种坚持,一种执着,一种崇尚,于漫漫人生中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伴随一生,坚如磐石。而快乐也就永远属于你了。
人生一乐是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
体验读书,今天你快乐吗?
点评:作者从新的角度对读书“read”进行了解读,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我们要通过阅读来获得身心的放松和宁静,文章体裁新颖,每个段落以一个英文字母开头,很好地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的观点。
文章还有个亮点表现在语言上,词语运用比较灵活,句子长短错落有致,可以看出作者有不错的语言积累,不足之处在于用典较少,倘若改进,必定会更生动引人。
第二篇:我读书,我幸福
我读书,我幸福
我从小就有四本《十万个为什么》,是我二叔给我买的。我非常爱看,每天总是捧着不放,看完第一本,就看第二本,天天不断的看。因为我觉得书就像大海里的鱼一样,永远也捞不干。
我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得到了许多,我知道了牛有四个胃、我还知道了向日葵并不是向着太阳转、还有,我知道了每天的人早晨都比中午或晚上高一点等许许多多的知识。我还读过许多童话书,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许多童话书。我还读过许多动漫书,如:《西游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葫芦兄弟》、《金钢葫芦娃》、《黑猫警长》等。
记得7岁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名叫《日记起步》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专门告诉怎样写日记的,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学写日记了,并慢慢的写,从开始的写一段到后来五段,从原来写不精彩到后来的精彩。
到了三年级我们开始写作文了,我就买了一本《小学生新概念作文》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正因为这样的看,使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当时在我们我的作文次次是优秀的。有的时候老师还会把我的作文在班上读,我感觉我非常的自豪。
现在经过老师的推荐我又买了一本叫《小学生满分作文》的作文书,这里的优秀作文很多,我相信我看完这本书我的作文水平会更高,会是全年级的前几名。
我读书,我幸福。
第三篇:读书使我幸福
读书使我幸福
幸福,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啊。什么是幸福呢?你问一百个人,就会得到一百个不同的答案。而在我的心目中,只有读书才能让我幸福。
我从小就是个小书迷。我常把读书当做一种享受,一种幸福,每当做完作业或是双休日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我又可以和我的“老朋友”——书相伴了。我常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遇到伤心的内容会流下眼泪,为王子打败女巫而高兴……因此,妈妈老是说我傻,可我却不这么认为。
同学们,你们知道匡衡吗?他也很爱读书,但是他们家很穷,买不起书看,他便到藏书丰富的富翁家打工,却不收一分工钱,富翁很奇怪,便问匡衡这是为什么,匡衡说:“我不要工钱,是希望您能把家中的藏书借给我看,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被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打动了,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匡衡白天要给人家做雇工来维持生计,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书。可是,他家穷的连灯烛都买不起,更被说要看书了,而邻家却家灯烛明,有照不过来。于是,匡衡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家的墙壁上凿穿一个洞,然后借助这一点微弱的灯光来读书。这就成了现代的一个成语“凿壁偷光”。读到这里,我觉得书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了书,人生就好比缺少了幸福,也就没有了乐趣。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读过许多书了。有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也有许多外国的名著,如:《童年》《爱的教育》……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有神。书读得多了,写作的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书,书能使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更让我们懂得了童年的珍贵。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让好书伴着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跟我一起感受读书的幸福吧!
第四篇:我读书我幸福演讲比赛
“我读书我幸福”演讲大赛
——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报道
2011年 11月16日下午,由学校工会、政教处举办的庆祝第建党90周年“我读书 我幸福’师生演讲比赛”在学校食堂堂隆重举行,校领导担任评委。
演讲比赛由40岁以下20名青年教师和12名学生代表参加。参加演讲的教师和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畅谈了自己在书海泛舟中的收获、体会与感悟。谈读书给他们教学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他们一个个热情洋溢,慷慨激昂,是读书让他们对学生有了更多的爱,是读书让他们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读书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和快乐„„整个比赛过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尽情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斗志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在场的听众也从中体验到了书籍的芬芳,分享到了读书带来的幸福,深受启发、教育和鼓舞。
经过精彩而激烈的角逐和评委的严格评定,李嘉崎老师获得演讲比赛教师组一等奖,王 娜、曹伟刚、黄晓丽获得演讲比赛教师组二等奖,李 磊、晏晓东、李志平获得演讲比赛教师组的三等奖;于宗睿、赵美琴获得演讲比赛学生组一等奖,王 博、张宝珠获得演讲比赛学生组二等奖,曲佳馨、孙 悦获得演讲比赛学生组三等奖其余选手为优秀奖,全校师生在学校食堂观看了比赛。
自从2008年开始实施“书香校园”,目的是为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打开书本、阅读精华、充实精神、丰富人生、获取一生幸福的读书教育理念,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读书活动自开展以来,全体师生受益匪浅,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与幸福。
“我读书我幸福”
师生演讲大赛
——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报道
大佳河中心学校工会、政教处
2011年11月16日
“我读书我幸福”演讲大赛
——庆祝建党
90周年系列报道
董海水校长为演讲大赛作总结
演讲大赛现场:师生共同观看
第五篇:读书让我倍感幸福
读书让我倍感幸福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据传在犹太民族,孩子三四岁时,母亲就在书上抹上蜂蜜,让孩子去尝。自然,那个孩子心中会记住:书是甜的。书是甜的,阅读是甜的。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和智慧的信仰啊。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依稀记得儿时,一本本黑白色的小人书是我的最爱,课间、放学后,我总是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中学里、师范里,一本本情节精彩的故事书吸引了我,同学那、书店里到处借阅。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我觉得日子每天都过得那么充实„„书,就像一艘船,载着我从狭小的地方驶向了广阔的世界,书,就像一条路,沿着它,我慢慢地走向成功。
而今,我已身为人师。尽管快速发展的网络世界充满了诱惑,尽管有人说现在是读图时代,但我仍旧不减读书的热情。
读书,使我的素养不断提升。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在课改的今天,教师过去一时一地的学习已不可能成为终生享用的财富。不是吗?在课堂上,学生质疑:老师,李白什么时候逝世?他写过多少首诗?他有多少朋友?他的后代在做什么?他为什么不愿当官?„„„教师只能无言,心想现在的学生多刁呀!因此,唯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改变知识的匮乏、苍白的状态。因为热爱读书,让我在课堂上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因为热爱读书,我传授给了学生更多的知识,而我的学生也更加敬重我。
读书,丰富了我的视野。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讲到,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我在空闲时,喜欢阅读经典、名著,善于积累。比如,学习《给教师的100条教育》,我就能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反思自己;学习《赏识你的学生》,我就能学习老师教育的案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艺术;学习古典,就能感受到中华文化是璀璨的明珠;„„„我还向一切媒体学习,了解国内、国外大事;或浏览
书报杂志,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获得灵感;我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理论。这样我能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能学习到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和一些专业知识。这样,既充实了我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素养,又为教学广开了鲜活的源泉。
读书,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爱上了阅读。身为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课上的讲授、谈话中,我常常会“不小心”地带出一些我读书积累到的文学中的逸闻趣事、典故和文学常识,使学生在新奇的感觉中产生兴趣。结合我们课上所学的内容,我经常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主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名家选本和名著);指导读书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组织读书交流、评比活动等等。在每周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中,我与学生一起谈感受、分享我们的阅读成果。共读《昆虫记》,我们了解了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感受到了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同看《伊索寓言》,一个个经典的小故事向我们灌输着善恶美丑的观念。共赏《草房子》,作者那深入心灵的文字令我们深深震撼,体会到了来自心灵的感动。课上,我与学生一起畅所欲言,尽情讨论。课下,我还会跟学生聊聊最近看书的进展。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学生跟我几乎无话不说。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当然管理起来就轻松了。同时,在不断地指导与交流中,学生慢慢地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学生大多数把读书视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好读书,读好书。我相信,当他们上中学乃至大学之后,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语文素养上、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读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让我们携一缕书香,共一份月光,心手相挽走在路上。相信岁月的琴弦,在有书香相伴的每个季节,每个日子,都会有美好的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