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学习的好榜样

时间:2019-05-15 10:4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学习的好榜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学习的好榜样》。

第一篇: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学习的好榜样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州 二中 张祖仁邮编:350007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主席藏书、读书和认真执着的态度,特别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毛泽东不愧为世纪伟人,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关键词:毛泽东、藏书、读书、哲学、意义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奋发刻苦”勤读百书,他千方百计地找书读书,他懂得要成就大事业,首先从读书开始,毛泽东之所以一位历史的伟人,会读书、藏书,“知识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最为真实的体现。

毛泽东酷爱读书。他说过:“我的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还是在车马空偬的战争岁月,或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总如如饥似渴地寻求新知,孜孜不倦地勤奋读书,即使到了晚年,病魔缠身,躺在病榻上,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读书,自己读不了,他还要人家给他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书,陪伴他走完了伟大而平凡的一生。

毛泽东一生读书量广、量大,可谓博览群书,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著作到西方名著,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学、史学、科技、宗教、外语等等,他都有涉览,并有浓厚的兴趣,他究竟读过多少书,这无法精确统计,仅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的,收藏有他经常阅读,浏览的书就达几万卷,不愧为当代最伟大的收藏家。当然毛泽东阅读最多的书籍是马列著作,中外哲学和古今文史书籍,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名著的《共产党宣言》他自认读了不下“一百遍”,一部《红楼梦》,他说“看五遍才有发言权”用“百读不厌”来描述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是比较贴切的。

毛泽东的读书是相当认真的,一丝不拘,他读过的书籍总是划满了不同颜色的杠杠圈圈,写有不同年代的读书的批语、批注,这些杠圈与批语、批注,记载了毛泽东多思善想的超凡悟性,也记录了他废寝忘食,刻苦自学的革命精神,毛泽东读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不读死书,他喜欢联系实际和思考,他很想通过多读书,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毛泽东的读书、志向、理想、态度和方法,可以说开一代学习新风,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幼时的毛泽东,聪慧过人,读“四书”“五经”读了6年,背得可是不错,那时候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13岁的毛泽东经常挑灯夜读郑观应著的《盛世危言》这是少年毛泽东阅读的第一本社会政治问题的著作,毛泽东非常喜欢这本书,他读了又读,完全被书中所描绘的光明前景和作者的爱国热忱振奋了,《盛世危言》大大启迪了少年毛泽东的思想,开阔了他的视野,青年时期毛泽东极为推崇“圣贤”,毛泽东喜欢读《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对曾国潘家书与日记中所提到的名言警句,青年毛泽东恭恭敬敬地抄录在笔记本,并在给友人的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曾国藩的仰慕。

毛泽东对严复的《天演论》评价极高,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他把严复列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自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这个评价是极高的。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马列的书,就像一块铁被磁石牢牢地吸住了,从此他对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逐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将中国引向了光明之路,一本《共产党宣言》都被毛泽东翻映了不少,至少看了一百遍。《资本论》是马克思撰写的一部理论巨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已在认真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现在中南海的毛泽东书店,至今保留有两套1938年由读书生活版社出版的《资本论》,封面上盖有毛泽东手写草体“毛泽东”三个字的蓝色收藏章。

哲学是思辨文学,是智慧之学,毛泽东下苦功研读后,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不仅学哲学,还联系实际用哲学,并创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传世哲学名篇。

毛泽东爱读史书,从小到老,认真学习,他对历史史实如数学珍,他对历史人物评之精确,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历史学家,他崇拜秦始皇,对秦始皇评价较高,称他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学习的好榜样

为一代明主,他对朱元璋也十分敬仰,熟读明史,如“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是从明史里学来的,并用来治理国家的名言。

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批注了政论点点,他一再向周围的同志打招呼说,学习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至今保存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的《二十四史》是清乾隆武英殿版本,是一部卷帙浩繁的记传体史书。毛泽东对《资治通鉴》一书研究较深,最常读,是床头必备之书。毛泽东对《纲鉴易知录》深深喜爱,至今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还摆着一本《纲鉴易知录》,毛泽东十分赞赏,司马迁的《史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就引用的史记的名言。

毛泽东看《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较高,他说评价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对曹操这位争议甚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并未人云亦云,他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只要有理有据,历史错案,也要给它平反。”

毛泽东读文学书《三国》、《水浒》和《红楼梦》相当认真,并有不少的批注,毛泽东学习古文对《韩昌黎全集》可倒背如牛,他说“做一个中国人,《三国演义》不看是不行的”,读《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毛泽东对这部书,可以说从少年时期读到晚年,近十年的读书生活,其中有多少趣事佳话,值得人们去品味,在传颂《水浒传》这部书是毛泽东一生最爱读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在长征途中环境那么艰苦,但毛泽东仍对《水浒传》一书感兴趣,建国后,《水浒传》成了毛泽东必读的书籍之一,在丰泽园毛泽东书房里、卧室的书柜里,一直放着几种不同版本的《水浒传》。

读诗词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他一生爱读诗,爱写诗,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虽我们远去了,但他读诗、写诗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说不尽道不完的诗话,毛泽东读《诗经》,不只是爱读和背诵,而且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诗中的内容,读李白的诗,可领略其“文采奇异”的风格。读王勃的诗,称赞他诗才,叹惜他死得太早,读杜甫的诗,毛泽东能活学活用,称杜甫的诗多是“政治诗”,毛泽东爱诗中国古代诗话书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毛泽东晚年最爱读的一本书,圈圈画画,他圈画最多的是《随园诗话》。

毛泽东一生最喜欢军事,最爱读鲁迅的书,兴趣极大,四十年如一日,走到那时读到哪里,废寝忘食,乐以忘忧,越读越有味,两位伟人,心心相印,情感相通,毛泽东爱读《鲁迅全集》珍藏鲁迅所有的书,对鲁迅的《阿Q正传》评价较高,他说“共产党员要读《阿Q正传》” 当战争全面胜利后,毛泽东又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讽刺蒋介石。

毛泽东读过《孙子兵法》,活学活用《孙子兵法》在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读《战争论》到写作《论持久战》,从中吸取书中有用的东西。

学英语是毛泽东的一种特殊的休息,毛泽东历来重视语言的学习,他还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毛泽东一生最大爱好是看书法家作品,看了使人舒服,他读古代书帖,对王羲之的真迹十分酷爱,从黄炎培处借来后,一直不还,成为一代佳话,毛泽东喜欢看字帖,特别是怀素的草书帖,他收藏字帖五十多册,博彩众长,练好书法,特别对历代书法字帖爱不释手,常常琢磨、摹写,并融入自己的创新之意,的毛泽东不愧为当今伟大的书法家。

综观毛泽东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重温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我们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参考1969年版《毛主席》语录

2、西苑出版社2003年月8日第一版《毛主席“红宝书”》收藏与赏析,杨宪金主编

3、《毛泽东选集》福建新华印刷厂发行印刷1964年4月第1版

第二篇: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学习的好榜样.do.好doc

读诗词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张祖仁邮编:35000

1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主席藏书、读书和认真执着的态度,特别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毛泽东不愧为世纪伟人,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关键词:毛泽东、藏书、读书、哲学、意义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奋发刻苦”勤读百书,他千方百计地找书读书,他懂得要成就大事业,首先从读书开始,毛泽东之所以一位历史的伟人,会读书、藏书,“知识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最为真实的体现。

毛泽东酷爱读书。他说过:“我的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还是在车马空偬的战争岁月,或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总如如饥似渴地寻求新知,孜孜不倦地勤奋读书,即使到了晚年,病魔缠身,躺在病榻上,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读书,自己读不了,他还要人家给他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书,陪伴他走完了伟大而平凡的一生。

毛泽东一生读书量广、量大,可谓博览群书,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著作到西方名著,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学、史学、科技、宗教、外语等等,他都有涉览,并有浓厚的兴趣,他究竟读过多少书,这无法精确统计,仅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的,收藏有他经常阅读,浏览的书就达几万卷,不愧为当代最伟大的收藏家。当然毛泽东阅读最多的书籍是马列著作,中外哲学和古今文史书籍,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名著的《共产党宣言》他自认读了不下“一百遍”,一部《红楼梦》,他说“看五遍才有发言权”用“百读不厌”来描述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是比较贴切的。

毛泽东的读书是相当认真的,一丝不拘,他读过的书籍总是划满了不同颜色的杠杠圈圈,写有不同年代的读书的批语、批注,这些杠圈与批语、批注,记载了毛泽东多思善想的超凡悟性,也记录了他废寝忘食,刻苦自学的革命精神,毛泽东读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不读死书,他喜欢联系实际和思考,他很想通过多读书,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毛泽东的读书、志向、理想、态度和方法,可以说开一代学习新风,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幼时的毛泽东,聪慧过人,读“四书”“五经”读了6年,背得可是不错,那时候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13岁的毛泽东经常挑灯夜读郑观应著的《盛世危言》这是少年毛泽东阅读的第一本社会政治问题的著作,毛泽东非常喜欢这本书,他读了又读,完全被书中所描绘的光明前景和作者的爱国热忱振奋了,《盛世危言》大大启迪了少年毛泽东的思想,开阔了他的视野,青年时期毛泽东极为推崇“圣贤”,毛泽东喜欢读《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对曾国潘家书与日记中所提到的名言警句,青年毛泽东恭恭敬敬地抄录在笔记本,并在给友人的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曾国藩的仰慕。

毛泽东对严复的《天演论》评价极高,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他把严复列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自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这个评价是极高的。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马列的书,就像一块铁被磁石牢牢地吸住了,从此他对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逐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将中国引向了光明之路,一本《共产党宣言》都被毛泽东翻映了不少,至少看了一百遍。《资本论》是马克思撰写的一部理论巨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已在认真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现在中南海的毛泽东书店,至今保留有两套1938年由读书生活版社出版的《资本论》,封面上盖有毛泽东手写草体“毛泽东”三个字的蓝色收藏章。

哲学是思辨文学,是智慧之学,毛泽东下苦功研读后,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不仅学哲学,还联系实际用哲学,并创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传世哲学名篇。

毛泽东爱读史书,从小到老,认真学习,他对历史史实如数学珍,他对历史人物评之精确,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历史学家,他崇拜秦始皇,对秦始皇评价较高,称他

为一代明主,他对朱元璋也十分敬仰,熟读明史,如“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是从明史里学来的,并用来治理国家的名言。

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批注了政论点点,他一再向周围的同志打招呼说,学习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至今保存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的《二十四史》是清乾隆武英殿版本,是一部卷帙浩繁的记传体史书。毛泽东对《资治通鉴》一书研究较深,最常读,是床头必备之书。毛泽东对《纲鉴易知录》深深喜爱,至今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还摆着一本《纲鉴易知录》,毛泽东十分赞赏,司马迁的《史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就引用的史记的名言。

毛泽东看《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较高,他说评价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对曹操这位争议甚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并未人云亦云,他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只要有理有据,历史错案,也要给它平反。”

毛泽东读文学书《三国》、《水浒》和《红楼梦》相当认真,并有不少的批注,毛泽东学习古文对《韩昌黎全集》可倒背如牛,他说“做一个中国人,《三国演义》不看是不行的”,读《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毛泽东对这部书,可以说从少年时期读到晚年,近十年的读书生活,其中有多少趣事佳话,值得人们去品味,在传颂《水浒传》这部书是毛泽东一生最爱读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在长征途中环境那么艰苦,但毛泽东仍对《水浒传》一书感兴趣,建国后,《水浒传》成了毛泽东必读的书籍之一,在丰泽园毛泽东书房里、卧室的书柜里,一直放着几种不同版本的《水浒传》。

读诗词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他一生爱读诗,爱写诗,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虽我们远去了,但他读诗、写诗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说不尽道不完的诗话,毛泽东读《诗经》,不只是爱读和背诵,而且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诗中的内容,读李白的诗,可领略其“文采奇异”的风格。读王勃的诗,称赞他诗才,叹惜他死得太早,读杜甫的诗,毛泽东能活学活用,称杜甫的诗多是“政治诗”,毛泽东爱诗中国古代诗话书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毛泽东晚年最爱读的一本书,圈圈画画,他圈画最多的是《随园诗话》。

毛泽东一生最喜欢军事,最爱读鲁迅的书,兴趣极大,四十年如一日,走到那时读到哪里,废寝忘食,乐以忘忧,越读越有味,两位伟人,心心相印,情感相通,毛泽东爱读《鲁迅全集》珍藏鲁迅所有的书,对鲁迅的《阿Q正传》评价较高,他说“共产党员要读《阿Q正传》” 当战争全面胜利后,毛泽东又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讽刺蒋介石。

毛泽东读过《孙子兵法》,活学活用《孙子兵法》在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读《战争论》到写作《论持久战》,从中吸取书中有用的东西。

学英语是毛泽东的一种特殊的休息,毛泽东历来重视语言的学习,他还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毛泽东一生最大爱好是看书法家作品,看了使人舒服,他读古代书帖,对王羲之的真迹十分酷爱,从黄炎培处借来后,一直不还,成为一代佳话,毛泽东喜欢看字帖,特别是怀素的草书帖,他收藏字帖五十多册,博彩众长,练好书法,特别对历代书法字帖爱不释手,常常琢磨、摹写,并融入自己的创新之意,的毛泽东不愧为当今伟大的书法家。

综观毛泽东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今天纪念毛泽东120周年时,重温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我们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参考1969年版《毛主席》语录

2、西苑出版社2003年月8日第一版《毛主席“红宝书”》收藏与赏析,杨宪金主编

3、《毛泽东选集》福建新华印刷厂发行印刷1964年4月第1版

第三篇:毛泽东读书方法启示我们

毛泽东读书方法启示我们

——听陈晋谈新作《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毛泽东读书方法启示我们

——听陈晋谈新作《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本刊记者 张纪

编者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毛泽东是我们党内善于读书学习的典范,本期我们特邀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结合多年来研究毛泽东的成果,为我们解读毛泽东是如何读书学习的。

记者:自1987年进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后,您就一直在整理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思想,也萌生了编辑毛泽东读书笔记的想法。30年后,由您主编的四卷本《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发布并广受读者好评。请您谈谈这套书的创新之处和价值所在。

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这套书的编写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是在《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的基础上,增删、调整、补充、改写而成。为了让这套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好看,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搜集整理毛泽东同志的手迹,从1913年他的听课笔记开始,一直到1976年7月他的最后一份手迹。

全书按专题分为:《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附录卷》。每个条目包括“原文”、“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精讲”部分,多角度解析了毛泽东同志涉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从中我们既可以了解他的读书生活、读书理念,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源泉和发展轨迹,也可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同志如何将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在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和工作的决策上。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两个附录的编写。附录一《与毛泽东一生阅读有关的三十一个书目》汇集了能够找到的毛泽东同志一生阅读或推荐他人阅读的上千种书目,每个书目前均写有按语交代该书目产生的缘由,这不仅扩展了他的读书信息,也大体反映了其一生的涉猎范围。附录二《从三十一个书目看毛泽东不同时期的阅读重点》,则是从纵向的角度把附录一所列的三十一个书目串起来,便于读者了解这上千种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毛泽东同志各方面实践活动的关联。

我们编写出版《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责任”的重要指示。同时通过全民阅读把我们民族提升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一个民族,增强我们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记者: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同志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非常罕见。您长期从事毛泽东研究,对毛泽东同志读书学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陈晋:毛泽东同志一生的业绩贡献、智慧才华以及人格魅力,与他勤于学习、乐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同时也在广博无垠的书海里遨游了一生。对他来说,读书学习是一种精神存在的方式,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种思想升华的途径,是一种历史责任。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读书学习的典范,有一点给我印象特别深:即读书学习必须要有“三根柱子”来支撑。一根叫“无信不立”,所谓“信”,就是信念、信仰、信心;一根叫“无学难为”,所谓“学”,就是学问、认识、本领;一根叫“无实必败”,所谓“实”,就是实际、实践、实事。所谓学用之道,精华就在于此。

毛泽东同志1939年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所谓“进货”,就是读书学习。当然,也包括向实践、向人民学习。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向党内领导干部荐书“进货”,是毛泽东同志习惯的领导方法。在我们整理的《与毛泽东一生阅读有关的三十一个书目》中,从1941年起,有11个书目是在不同时期,为了解决本领恐慌,适应新的形势,纠正不良倾向,统一党内认识,毛泽东同志推荐给党内同志阅读的。

记者: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代伟人、历史巨人,在勤于读书、善于学习方面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请您谈谈毛泽东同志读书学习有什么特点?

陈晋:毛泽东同志一生热爱读书,到晚年还用自己的稿费把一些经典书籍印成大字本来读。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他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我们编写《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就是希望把他读书学习的典范风格反映出来。

毛泽东同志的读书学习之道,体现在“读—得—用—巧”之间。他年轻时曾写诗说,要永葆“胸中日月常新美”,阅读就能做到这点。阅读的佳境是由内向外地延伸,即通过阅读积累和营造“胸中日月”,延伸为通过实践积累和创造“人间天地”,这是一个“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过程。我们编辑整理的《与毛泽东一生阅读有关的三十一个书目》,虽只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攀缘书山之路在一些景点的驻足痕迹,但却可以从中看出他的“胸中日月”和“人间天地”相互影响的精神轨迹。

毛泽东同志的阅读,同他轰轰烈烈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如他阅读军事和哲学类书籍,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进行思考,在1941年以前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有对土地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对抗日战争规律的揭示,有对思想方法的澄清和标举,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分析和阐述,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贡献。

特别是《实践论》、《矛盾论》,发表至今整整80年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性著作,“两论”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观点和思想方法。其中,在认识和实践关系上的知行统一理论,在处理复杂矛盾事物上的对立统一法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知行统一和对立统一的哲学智慧,我们更容易理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何以艰难曲折而又灿烂辉煌。

记者:毛泽东同志一生读书涉猎广泛,您认为毛泽东同志读书学习的重点有哪些?对今天党员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有什么启发?

陈晋:毛泽东同志一生中读了多少书,读过哪些书,无法做完备统计和周详介绍。不过,从他的藏书、批注、著述和谈话中可知其大概。毛泽东同志去世后,在中南海住处留存的藏书,种类繁多,规模宏大,达一万余种,近十万册。他读而未藏,以及读过藏过但后来丢失的书籍,不知几何。

毛泽东同志的阅读范围虽广博专深,但也不是漫无目的。马列、哲学和历史,在他的阅读范围中排在了前三位。

马列著作排在阅读首位,对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来说,缘由不言自明,这就是总书记指出的,它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但对毛泽东同志而言,当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他始终感到,抗日战争中的一个时期,全党理论水平跟不上实际需要。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新哲学年会上曾讲:“中国革命有了许多年,但理论活动仍很落后,这是大缺憾。”在读苏联西洛可夫等人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批语中,他直率地写下:“中国的斗争如此伟大丰富,却不出理论家。”他希望通过阅读学习马列著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有新的创造。1938年,他提出党内要“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1949年,他推荐十二本马列著作,提出党内“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他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1963年,他推荐三十本马列著作,提出中级以上干部有几万人学就行了,“如果有二百个干部真正理解了马列主义就好了”;1970年,又指定二百五十多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读九本马列著作,还说了一句名言:“学好马列主义不容易,联系实际用好马列主义更困难。”

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的书房

毛泽东在庐山查阅图书(1961年)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喜欢读哲学?根据他的有关论述,原因有四:第一,他把哲学归结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这是塑造人们灵魂和思想的根本前提;第二,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不懂哲学很难弄通马克思主义;第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总结实践经验、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工具”;第四,作为理论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读哲学,这既是个人兴趣,也是进行理论工作的必要前提。他说过:“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毛泽东同志既读马列经典中的哲学书,也读艾思奇、李达、普列汉诺夫、爱森堡、西洛可夫、米丁、尤金、河上肇等这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论述哲学问题的中外学者的书;既读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杜威、罗素等这些西方哲学家的书,也读中国古代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王充、朱熹、张载、王阳明等诸子的哲学论著,以及中国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研究哲学的论著。

关于读历史,毛泽东同志对“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类书籍兴趣之浓,用功之深,众所周知。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不了解、不总结历史,就等于割舍了应该拥有的经验和智慧,就不可能真正读懂今天的中国,也就难以正确地走向未来。毛泽东同志的一些名言直接道出了他酷爱读史的缘由:“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历史是人类过去经历的百科全书,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哲学、科技、文学、艺术各方面的内容。因此,读历史是个大概念。毛泽东同志读史,对各方面的内容均不偏废,很注意史书所载的理政之道、军事战例、经济政策、治乱规律等。他还阅读了不少“五四”以来的学者们写的中国通史、思想史、哲学史、文学史论著。传统治学强调文史不分家。毛泽东同志也是文史不分家,对古代文学作品,诸如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疏策政论、笔记志异,均有大量的阅读,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等文学名著更是非常熟悉。这些文史以及各方面书籍的阅读使毛泽东同志拥有罕见的人文素养,对他成为我们党的伟大领袖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篇: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确实的,现在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共产党。

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一)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为此目的,就要引导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就要使同志们懂得,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例如关于宣传工作,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政策。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二)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

(三)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为中心的材料。《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795——803页

第五篇:雷锋,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范文模版]

雷锋,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

(一)班的王佳一。今天我讲的故事的名字是《雷锋,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雷锋,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虽然我没有见过雷锋,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妈妈经常给我讲雷锋叔叔的故事:

1904年,雷锋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雷锋的童年是悲惨的,他从七岁就成了孤儿,在村里一些善良的叔叔婶婶的照料下,坚强地活着。他小小年纪就经常上山砍柴、割草,有时也帮别人放牛、运送粮食,后来雷锋参军。他特别珍惜时间,热爱学习。

有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有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为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 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怎么还在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小贾不好意思地说:“不紧。”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好好地学。”

雷锋叔叔,我想说“我有时也对学习不太抓紧,我以后一定会抓紧时间学习的。”雷锋叔叔在日记中写到: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叔叔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他在火车站上给老大娘让座,帮助服务员打扫卫生;他帮一位丢票的大嫂买票而且不留姓名;他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找儿子„„像这样的事情,雷锋做的真是太多了,人们形象而风趣地夸赞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在家里,我也经常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大扫除。我认为雷锋精神我们不能丢,还要发扬下去。我想:如果我们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我们的生活会有多和谐!以后我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继续发扬雷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热爱学习的好孩子!学习雷锋好榜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下载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学习的好榜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藏书、读书为我们树立学习的好榜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读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后,使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更全面的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了准备,下面就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感......

    爷爷奶奶为我们树立的家风专题

    爷爷奶奶为我们树立的家风 “勤俭持家是立身之本,乐善好施为待人之基。”这是爷爷奶奶为我们树立的家风。 爷爷今年九十高龄,从八岁开始放牛到八十岁还种一亩责任田辛勤劳作七......

    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工作报告,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从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入手,从思想上总......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最终定稿)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改造我们的学习》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毛泽东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之一。光阴飞逝,今天相距毛泽东写此文时的年代已经有六十多年了,世......

    读书演讲稿:我们为谁而读书

    读书演讲稿:我们为谁而读书 茫茫人海中,是谁最疼爱你?出门在外时,是谁总在牵挂着你惦记着你?你生病的时候,又是谁不辞辛劳地陪伴在你的身旁?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读书演......

    2013“学习雷锋好榜样”读书活动倡议书[推荐]

    “学习雷锋好榜样”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倡议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雷锋精神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的事迹既平凡又伟大,雷锋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精选合集]

    态度决定高度——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1941年5月2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这篇报告和《整顿党......